全文
按照《中共婁底市委關於制定婁底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要求,以《婁底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為依據,組織開展婁底市“十四五”工業發展規劃的編制,主要闡明了全市工業發展現狀、面臨形勢、總體思路、空間布局、發展重點、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是未來五年婁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性檔案。
第一章 婁底市“十三五”工業發展情況
一、“十三五”工業發展取得的成就
“十三五”期間,全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積極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真落實“鍛長鏈、補短板”產業政策,加大工業提振和項目建設力度,著力化解三大風險,克服新冠疫情影響,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工業經濟發展取得了較好成績。
(一)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十三五”時期,婁底市工業經濟規模總量快速壯大,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十三五”工業規劃目標任務完成較好。2015年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為5.7%,2016至2020年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6.7%、8.7%、7.8%、7.6%、5.7%,年均增長7.3%,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2017全省第一、2018全省第三、2020年全省第一;規模工業利潤大幅度增長,2015年為41.6億元,2016至2020年分別為71.1、128.7、158.3、142.3、141.6億元,其中2017、2018年利潤增速分別是全省第一、第二;工業稅收2015年為26.55億元,2016至2020年分別為27.45、34.74、47.66、50.11、45.3億元,其中2017、2018年增速分別為全省第一、第二。
(二)優勢產業鏈培育力度加大
緊扣婁底工業現狀和發展實際,科學謀劃產業發展,突出了鋼鐵新材、工程機械及配套、節能環保、先進儲能材料、現代文印、食品加工及生物醫藥、現代農機裝備、先進陶瓷材料、裝配式建築、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等10條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的整體協同推進,建立了“一鏈一長、一鏈一局、一鏈一園、一鏈一辦”的工作模式。婁底精品鋼材及薄板深加工產業集群、婁底(新化)先進陶瓷製造業產業集群、雙峰縣農機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全省重點培育的17個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精品鋼材及薄板深加工產業成功躍上千億台階,成為全省千億產業集群之一。
(三)供給側改革順利推進
持續深入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關閉鋼鐵、有色、煤炭、鑄造、陶瓷、造紙、建材、採石場等領域中不符合產業政策的“散亂污”企業。為落實嚴控新增產能的要求,先後印發了《婁底市堅決遏制鋼鐵煤炭等行業違規新增產能嚴厲打擊“地條鋼”等違法違規生產經營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婁底市城市規劃區內燒制建築用磚廠整體關停退出方案》、《關於進一步淘汰落後小煤礦的實施意見》等檔案,“十二五”末至“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關退煤礦478處,淘汰煤炭產能2118萬噸;淘汰煉鋼55萬噸、煉鐵143.5萬噸、水泥743萬噸、小火電60.45萬千瓦、鐵合金19.6萬噸、有色金屬15.6萬噸、平板玻璃80萬重量箱,鋼鐵、水泥、火力發電等行業落後產能全部出清。
(四)產業轉型升級成效突出
按照“傳統產業高新化、特色產業集群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的轉型發展思路,鋼鐵、建材、有色等傳統產業信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升級成效顯著,網際網路、區塊鏈、大數據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持續推進我市工業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2020年高新技術產品的企業38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347.11億元,同比增長9.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到20.7%;全市醫藥製造、農產品深加工、專用設備製造、汽車製造業等消費升級產業實現增加值分別增長18.7%、30.6%、18.8%和40.1%,占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不斷提升,多項技術和產品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
1. 建有世界一流的鋼鐵生產裝備,薄規格熱處理高強鋼生產項目全面投產後,產能達110萬噸以上,2020年產量近100萬噸,是亞洲最大的薄規格熱處理高強鋼生產基地,其中薄規格高強工程機械國內市場占有率達80%、耐磨鋼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5%、鋸片鋼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0%,三大類核心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開發了世界一流水平的Usibor®系列熱衝壓用鋼等高品質汽車板及汽車用鋼解決方案,2020年高性能汽車板產量105.6萬噸,其中Usibor和Alusi等專利產品的占有率穩居國內市場第一(國內市場占有率50%以上),0.4mm薄規格鍍鋁產品國內唯一供應商(市場占有率達到了40%),實現“論片賣”的高質量發展新跨越;2020年矽鋼基板產量達到了91.6萬噸,僅次於寶武、首鋼,位居國內第三。
2. 建成世界一流緊固件智慧型化生產項目,26個系列緊固件產品替代進口,2020年產銷突破了20萬噸,單個項目生產規模居亞洲第二。
3. 建立世界規模最大、集中度最高的以銻製品為特色的有色金屬綜合加工利用體系,百年老礦錫礦山重新煥發生機。
4. 建設三一重工壓路機、平地機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建成國家智慧型製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套用示範工廠;百億油缸基地加快形成,中興液壓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液壓油缸生產基地。
5. 丘陵農機和小型碾米機產業實現快速發展,現有60多個品種300多種型號農機產品,成為全國十大農機市場之一,產品出口東南亞和非洲,開放發展來勢喜人。
6. 打破感光乾膜核心技術封鎖,解決了“卡脖子”問題,正開創中國感光乾膜(PCB光刻膠)技術在國際領跑的新時代。
7. 婁底市先進陶瓷材料及器件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相關產品廣泛套用於新能源電動汽車、5G產業、水暖衛浴、電子電器等,並在運載火箭、神舟飛船等軍工領域套用,多次獲得中央軍委和國務院的通令嘉獎,陶瓷水閥片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了80%以上。
(五)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加強
1. 產業集群協同創新有突破。成功探索了強強聯合、上下游協同、主輔協同等產業集群協同創新模式,漣鋼-中源新材協同創新開發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防彈鋼薄板、漣鋼華安鋼寶利協同創新開發出世界一流水平的熱成型鋼等高品質汽車板和全球一流水平的汽車用鋼解決方案。
2. 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長效機制。華菱漣鋼、中興液壓、創一電子、電將軍等重點企業通過與重點科研院所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校企合作基地、聯合實驗室、產業化基地等產學研平台,通過人才培養、科技合作、成果轉化等方式鎖定產學研長效合作關係。
3. 國家級雙創平台紮根婁底。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華中分中心、國家電子陶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級院士專家工作站、湖南農友集團機械有限公司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化示範基地等一大批國家級雙創平台紮根婁底,承接了一批國家級科技創新項目,省級創新創業服務平台103家,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強力的支撐。
(六)數字經濟發展步伐加快
“智慧婁底”完成總投資2.7億元,上線子項目14個,成為國內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踐的良好的樣板,並榮獲“2019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獎”;婁底南聯創小鎮快速帶動480餘家中小微企業入駐,推動形成網際網路、大數據上下游協同發展的新型產業鏈,2020年通過公共網路實現商品銷售額達27.52億元,同比增長39.9%。數字經濟成為撬動全市高質量發展的新支點,截至目前,婁底企業已“上雲”4000餘戶、“上平台”企業260餘家,“雲上婁底大數據中心”、“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智慧城管、智慧水利、社會治理格線化服務平台等子系統的建設快速推進,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一體化平台等已上線運行。建設了中南大數據中心、智慧婁底等資料庫,建成了全國首家區塊鏈智慧政務共享平台,頒發了我國首張不動產登記證,首家省級區塊鏈產業園在婁落戶;華菱漣鋼率先建成了雲數據中心,全流程都可以通過大數據跟蹤、反饋從原料—入廠—產品—客戶的情況,華菱漣鋼、中興液壓、湖南農友等企業建成了一批省級智慧型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全市5G站點已交付1009個,開通945個,中心城區與重點區域基本實現5G信號全覆蓋。
(七)產業集聚度進一步提升
十三五時期,我市園區工業快速發展,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進一步提升,2020年達到了73.8%,國家級婁底經開區被評為國家推進新型工業化五星級示範基地,漣源經開區、雙峰經開區、新化經開區成功創建省級高新區。各省級經開區、高新區特色化、專業化發展態勢日益明顯,婁底高新區的工程機械、雙峰高新區的丘陵農機、新化高新區的先進陶瓷、冷水江經開區的緊固件和耐火材料、婁星工業集中區的鋼鐵深加工和節能環保等產業鏈不斷完善,集聚效應日益彰顯,競爭力得到不斷提高。雙峰永豐農機小鎮、新化洋溪文印小鎮、婁星高溪鋼鐵生態小鎮、萬寶網際網路信息產業小鎮、雙峰三塘鋪鑄造小鎮、漣源橋頭河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小鎮、新化琅塘陶瓷、漣源茅塘搪瓷、經開區電力科技等一批工業小鎮基本成型,產業規模和競爭力逐步提升。
(八)綠色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綠色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嚴格落實建設項目環評“三同時”要求,堅決不審批或關停環保不達標的項目。完成了有色金屬(原礦)冶煉、陶瓷等6個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任務,發放排污許可證34張;51家排污單位安裝了自動監控設施,106個監控點位與環保部門聯網;全市行政處罰共立案301起。節能降耗成效顯著,實施節能監察計畫,把高能耗行業強制性節能標準執行情況作為專項監察重點,對鋼鐵、水泥、陶瓷等行業的28家重點用能企業開展專項節能監察;配合省節能監察中心完成5家重點用能企業、市本級組織完成4家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監察“回頭看”工作,全市受檢企業主要工序和單位產品能源消耗全部達標,效果顯著,全市規模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累計下降26.17%,全市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降低6.41%,全市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了90.7%,錫礦山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法和成效成為全國的樣板,被授予“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化示範基地”。
二、當前工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和不足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在充分肯定“十三五”發展成績的同時,也看到了我市與先進地區相比較還存在較大差距,工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和不足:
(一)優質龍頭企業有待增加,本土上市公司空缺
具有集群帶動作用的優質龍頭企業僅有華菱漣鋼、中源新材、中興液壓、冷鋼、VAMA、五江集團、農友集團等少數幾戶企業,在其他工業行業中,具有集群帶動作用的優質龍頭企業有待增加,迄今還沒有本土獨立在主機板、創業板、科創板上市的企業。
(二)產業發展不平衡,園區集聚效益有待提高
除婁底經開區、婁底高新區正在進行較大規模的擴容提質,將有華菱漣鋼、三一重工投資和配套的一批鋼鐵深加工企業、工程機械企業、汽車零部件企業落戶外,其他工業園區缺少大項目、好項目支撐帶動,新的增長點不多,增長動力不足。園區投入產出比不高,畝均稅收較低,相比長株潭地區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三)工業專項投入力度不足,公共服務體系不強
一是工業專項資金總額少,2020年全市工業專項資金1250萬元,僅為株洲的六分之一、邵陽的二分之一;二是工業發展基金品種少,目前運作的僅有華菱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基金(6.0億元)、鏈城壹號基金(1.0億元);三是產業發展所需公共製造平台和服務平台不足,先進的產業公共服務綜合體有待增加。
(四)產業配套亟待完善,補短板任務艱巨
全市新興產業體量不大、產業鏈短、產業配套能力不足,產業鏈中存在部分關鍵環節薄弱等問題,輻射帶動作用不強,新興優勢產業鏈有待進一步提升。裝配式建築產業鏈的市場不夠成熟,還處在市場推廣階段,規模較小;先進陶瓷材料產業鏈從材料、元件製造延伸到終端整機產品製造仍存在較大困難;動力電池與儲能產業鏈規模體量還較小,PACK等終端產品種類和產能還不足,品牌影響力較低,產業競爭優勢不明顯;現代文印產業鏈中產業體系比較鬆散,文印設備、耗材製造的領軍企業還有待增加;現代農機產業技術水平總體處於中低端,規模較小,品牌帶動力不足;生物醫藥產業總體處於初加工階段,高附加值終端產品不足等。
(五)高層次人才不足,原始創新能力有待提升
人才是各產業實現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全市高層次人才不足,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占總就業人數僅為4.6%,高級技師、碩士及以上學位人員、擁有高級職稱人才、高級管理人才、高級金融人才等高層次人才總數占就業人數的比例不到2%;原始創新能力有待提升,2020年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71件。
第二章 婁底市“十四五”工業發展環境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結合婁底實際,對婁底“十四五”工業發展環境進行分析,有利於揚長避短、樹立信心,有利於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國內外發展環境
(一)國際發展環境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大變局的演變,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
(二)國內發展環境
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有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制度優勢顯著,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潛力足、韌性好、活力強、迴旋空間大,社會大局穩定,繼續推動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
(三)湖南發展環境
湖南省區位優勢明顯、科教資源豐富、產業基礎堅實、人力資源豐厚,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戰略提供區域發展新機遇,新技術革命帶來產業升級新動力,共建“一帶一路”、自貿試驗區建設等引領開放新格局,特別是圍繞打造“三個高地”、擔當“四新”使命布局實施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計畫、重大行動,蘊含巨大發展潛能。
(四)婁底發展環境
婁底是湖南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擁有較好的製造業基礎;地處湖南幾何中心,是“一帶一部”重要節點城市,長株潭3+5城市群重要組成部分,交通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綜合交通樞紐帶動效應日益彰顯;是國家首批老工業基地振興城市、國家兩型產業示範區、湖南中部(株—潭—婁)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婁底市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是全國首批66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享有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紅利;為了突破“一市一區”發展瓶頸,已經啟動漣源撤市設區工作,解決婁底產業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
二、婁底工業發展的戰略機遇
(一)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發展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深刻分析我國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強調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為我國新一輪發展錨定了新航向,找準了新動力,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擴大內需、供給側改革、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等,對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婁底工業發展將是巨大機遇。
(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帶來的機遇
中國已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領導者之一,在5G、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等關鍵領域處於領跑或者並跑的位置,將為我市新能源電池、電子陶瓷、磁性材料、膜材料、積體電路關鍵材料等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提供新的巨大的發展空間;工程機械與汽車等先進裝備的輕量化、電動化、數位化、智慧型化,以及新基建的蓬勃發展,將為我市先進結構材料、新能源、電工電氣、工程機械等產業找到新的市場載體;大數據、區塊鏈、網際網路+等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方興未艾,將是婁底產業轉型升級和快速推進數字經濟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三)承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產業轉移和長江經濟帶產業協作的機遇
一是抓住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等地區的裝備製造、電工電器、建材、輕工等傳統資源依賴型或勞動密集型產業集群式轉移的機遇,我市將發揮優質原材料優勢、勞動力豐富且價廉優勢、鄰近內需目標市場優勢,選擇性承接產業轉移;二是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對接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產業協作配套機遇,通過嵌入長株潭衡工程機械、新能源汽車、現代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海工及港口裝備、軍工裝備、家電家居、裝配式建築等先進裝備整機配套,實現產業價值鏈攀升;三是與發達地區“服務+製造”、“研發+製造”整合發展機遇,充分利用外部創新資源、市場網路、融資平台等,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本地產業轉型升級,這是婁底產業向創新驅動方向升級和跨越趕超的潛在機會。
(四)湖南省“十四五”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
湖南省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區域經濟發展格局,重點建設沿京廣、滬昆、渝長廈通道的三大經濟發展帶,而婁底是滬昆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同時也是中部地區崛起核心增長極——長株潭都市圈拓展區和輻射區,婁底將成為未來實體經濟投資的熱點,為婁底工業經濟發展帶來重大的發展機遇。
(五)漣源市撤市設區後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
婁底市已經啟動漣源撤市設區工作,將推進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一核一廊”市域經濟格局、“一體兩翼”市域發展格局,中心城區有望形成“一核引湘中、一體融雙城、一帶串五群”的城市發展空間結構,加速新型城鎮化進程、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大長沙西部物流樞紐城市,將進一步促進婁底市鋼鐵新材、工程機械、裝配式建築、新能源、工業網際網路等工業新興優勢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
(六)頭部企業戰略轉型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
工程機械頭部企業積極推進“新業務、國際化、智慧型化”轉型,緊抓研發、主機、品牌、資本等核心競爭力提升,大力剝離非主營業務,完善零部件配套體系,重塑供應鏈,在婁底布局整機和關鍵零部件配套產業,為婁底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來了大量發展機遇,對婁底打造千億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具有重大意義;鋼鐵新材頭部企業從產能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高效益發展,高品質、高附加值鋼鐵新材料產品層出不窮,“雙過千”目標將為婁底鋼材深加工產業發展帶來巨大商機。
三、婁底工業發展面臨的艱巨挑戰
(一)世界經濟運行分化且不確定性陡升
後疫情時期,經濟新常態下,世界經濟運行分化且不確定性陡升,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世界經濟形勢複雜嚴峻,影響投資的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較多,嚴重影響新增投資熱情和信心,給以實體經濟為主的婁底工業高質量發展帶來諸多挑戰。
(二)產業升級壓力不斷增加
低碳和綠色製造是未來工業發展的永恆主題,資源環境約束更加剛性,治理污染攻堅戰帶來環保成本和技術的雙重挑戰,日益嚴格的環保標準使鋼鐵、建材、耐火材料、陶瓷、能源等工業企業面臨大幅增加環保投入的巨大壓力;隨著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入,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成為轉型升級的主題,創新發展、融合發展、綠色發展對技術、資金、人才、裝備的要求不斷加大,對產業進一步升級發展形成巨大壓力。
(三)產業競爭壓力不斷加劇
婁底地處湘中,介於武漢鋼鐵產業集群、佛山鋼鐵深加工產業集群之間,這些地區的產業集群發展條件好、規模大、實力強,是婁底鋼鐵新材產業集群發展的強有力競爭對手;婁底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等方面基礎相對薄弱,新能源動力與儲能、生物醫藥、智慧型製造等新興產業技術革新快、創新人才和資本投入大,市場競爭壓力大。
(四)長株潭虹吸效應的挑戰
長株潭城市群作為湖南工業核心增長極,在區位、人才、資金和政策等方面具有較大的比較優勢,對婁底等周邊城市產業招商存在虹吸效應,對我市工業經濟趕超發展產生較大壓力。
第三章 婁底市“十四五”工業發展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錨定“雙碳”目標,積極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發展實體經濟為重點,以先進制造業為主攻方向,強力打造先進制造業“雙引擎”、做強做優特色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工業總量、最佳化工業結構、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努力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為湖南創建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彰顯新擔當。
二、發展原則
(一)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二)堅持開放合作。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實施“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廣泛加強國際合作,拓寬戰略礦產資源、原材料利用渠道、產品市場空間;支持優勢企業跨國投資和經營,形成全球要素資源配置能力,提升國際產業鏈分工層級,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三)堅持創新發展。協同推進供應鏈、創新鏈、資金鍊和人才鏈建設,大力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產學研合作,加快兩化融合、軍民融合、一二三產業融合,全面推進智慧型製造,提高生產效率,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引進一批重大創新項目,率先在一些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形成高端引領的市場競爭新優勢。
(四)堅持系統觀念。樹立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統籌推進重點園區、優勢鏈群、核心企業、配套產業協同發展,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五)堅持目標引領。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根本遵循,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在全省打造“三個高地”、擔當“四新”使命中找準婁底工業發展的定位,確定發展目標和任務,系統設計、統籌推進、精準施策、務求實效,實現高質量發展,奮力建設先進制造強市。
(六)堅持集聚發展。充分發揮產業園區的支撐載體作用、重點企業的示範引領作用,創新園區發展模式,完善產業配套體系,狠抓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著力提高產業的內生髮展動力和集群集聚程度,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帶動力強、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先進制造產業基地。
(七)堅持安全綠色發展。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嚴格執行工業生產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建立健全人身安全、生產安全、信息安全等安全體系,重點監管項目投資單位、申請單位設立安全審查、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建設和推廣“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生產”新型基礎設施,加強工業網際網路和安全生產在工程、專項和試點工作中的統籌協調,聚焦設計安全、生產安全、服務安全、變更安全等關鍵環節,推動生產工藝、測試工具等工業基礎能力疊代最佳化,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以園區化、基地化、專業化、循環化為導向,強化節能、環保、綠色的倒逼和引導機制,不斷提高“三廢”治理水平和資源綜合利用率,促進綠色發展、安全發展、高效發展。
(八)堅持重點推進。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聚焦重點園區、優勢產業、重大項目,集中要素資源全力支持,聚焦打造先進制造業“雙引擎”,大力培育“專、精、特、新”產業新優勢,促進婁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戰略定位
(一)打造工程機械產業集群高地
建成全球最大的液壓油缸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泵車臂架基地、全國最大的路機生產基地和湖南最大的重卡零部件生產基地。
(二)打造鋼鐵新材產業集群高地
建成全球最先進的汽車板生產供應基地、全國最大的高強鋼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矽鋼片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高強度緊固件製造基地。
(三)建成一批特色產業基地
建成世界級銻及其深加工基地、國家一流的丘陵農機產業基地、國家一流的電子陶瓷產業基地、國家級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產業基地、國家級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建好具有輻射帶動力的電力科技產業園、現代文印產業園、區塊鏈產業園。
四、發展目標
(一)工業總量中速增長。到2025年,工業總產值突破4000億元,年均增長7.5%以上,實現工業總量穩中向好發展。
(二)鞏固完善產業基礎。加強產業園區建設,完善園區配套,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發展環境;完善創新平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確、協同有力、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現代創新體系;大量推廣套用智慧型裝備;加強產業鏈供應鏈管理,確保產業鏈安全;加強5G、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工業基礎設施建設。
(三)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到2025年,力爭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75%,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主營收入占全市比重達到80%,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戶,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四)顯著提升創新能力。到2025年,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5%,基礎研究占研發投入比重提升至6%以上,支持企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改造數量達125戶,形成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的增長方式。婁底高新區成功創建國家級高新區。
(五)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到2025年,完成國省下達的規模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指標,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等綠色低碳指標全部符合國家要求。
第四章 婁底市“十四五”工業發展重點
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夯實先進制造業基礎,全力打造先進制造業“雙引擎”,做強做大優勢特色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完善生產性服務業,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全力打造先進制造強市。
一、強力打造先進制造業“雙引擎”
(一)改造升級鋼鐵新材產業
1. 發展路徑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滿足高端裝備製造業、國家重大工程需求為目標,支持頭部企業做優做強,重點發展以工程機械用鋼、汽車用鋼、耐磨鋼、工模具鋼、鉚螺鋼為主的高性能(超)高強鋼和以汽車板、矽鋼、家電板、搪瓷鋼等為主的高品質冷軋板及塗鍍板,突出高性能矽鋼及其深加工產業,積極培育壯大軍工用鋼、中高端不鏽鋼、複合材料等特色產品系列,提高本地深加工水平和比重,不斷完善鋼鐵冶煉、軋制及深加工的配套產業,全面推進鋼鐵產業向“高精尖”轉型,帶動發展新型合金產業,構建競爭優勢明顯的現代鋼鐵產業體系。加大對鋼鐵產品全流程質量管控技術、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技術、高品質特種鋼鐵材料製備及深加工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與套用。依託雲數據中心,推廣網路協同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等新模式;依託國省創新平台,構建現代創新體系,加強上下游產業集群集聚發展,提升關聯產業協作配套水平,提高綠色製造和智慧型製造水平,構建競爭優勢明顯的現代鋼鐵產業體系,鍛造國家先進鋼鐵材料製造中心。到2025年,鋼鐵新材產業工業總產值力爭突破1500億元。
(1)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進一步推進和支持重點鋼鐵企業開發和套用綠色化與智慧型化鋼鐵流程技術,重點攻關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技術、基於大數據的鋼鐵產品全流程質量管控技術、低鐵水單耗下煉鋼關鍵技術、高潔淨鋼技術、先進鋼鐵全流程一體化組織精細化控制技術、先進熱處理技術和先進塑性成形技術、高性能矽鋼生產技術等鋼鐵新材及深加工關鍵技術。
(2)高質量發展鋼鐵新材料
①熱軋(超)高強鋼板卷。重點發展(超)高強工程機械用鋼,高強高硬耐磨鋼,高強度熱軋汽車用鋼,高潔淨鋼,新一代高強、耐火、耐蝕、耐候鋼,高性能耐熱鋼,高性能海工鋼,高性能工具鋼和彈簧鋼,熱軋酸洗產品,鼓勵高性能軸承鋼、齒輪鋼、能源用鋼和防彈鋼、裝甲鋼、炮彈鋼、航空鋼等國防軍工用鋼的開發生產,進一步提高(超)高強及特殊性能等高端鋼鐵產品的比例。
②高品質汽車板。圍繞汽車輕量化、節能減排及高安全性的要求,重點發展高品質冷衝壓用鋼、冷軋高強鋼、780MPa以上先進高強度汽車鋼,加大力度支持第三代汽車用鋼、1500MPa級以上的熱衝壓用鋼等高品質汽車用鋼做大做強。
③高性能塗鍍板卷。重點發展高品質鍍鋅、鍍鋁鋅板、高鋅層鍍鋅板、超高強鍍鋅板、鋅鎂鍍層板、超耐腐蝕鋅鋁鎂鍍層板、鋁矽鍍層鋼板、無鉻耐指紋電鍍鋅板、熱鍍鋅無鉻鈍化板、無鉻彩塗板、高性能搪瓷鋼等高品質、高強度、高性能、低成本、綠色環保塗鍍板,重點支持噴墨列印印花鋼板、石墨烯鍍層板、高品質鍍錫板、極薄鍍錫板等高端塗鍍板的研發及生產。
④高性能電工鋼。圍繞新能源、機電產品能效提升、智慧型製造、超高壓輸變電等領域的廣泛市場需求,加快推進高性能全工藝電工鋼產品生產及其精深加工,重點發展高磁感型、磁疇細化高磁感型、低噪聲特性、環保塗層取向電工鋼,支持薄規格、高效高強度、高磁感等無取向電工鋼做大做強。
⑤高性能高強度線棒材。鼓勵和支持相關企業創新發展高強度鉚螺鋼、高性能合金彈簧鋼、建築結構用高強度抗震鋼筋、高強度盤螺等新型高性能線棒材。
⑥高端不鏽鋼薄板材料。以鋼鐵新材龍頭企業熱軋生產線為基礎,加快引進一批高質量不鏽鋼深加工項目,大力發展300系和400系不鏽鋼、精密不鏽鋼板帶材、超薄不鏽鋼板帶,積極培育高純鐵素體、超級奧氏體、雙相鋼不鏽鋼、(超)高強度不鏽鋼等高端不鏽鋼材料產業。
⑦高性能鋼基複合材料。以婁底世界一流生產裝備為基礎,發揮婁底鋼基複合材料技術優勢,加快引進一批金屬基複合材料項目,重點發展碳鋼—不鏽鋼、鋼—鈦、鋁—鋼、銅—鋼等高性能鋼基複合材料。
(3)高水平發展鋼鐵新材料深加工
①材料型深加工。重點發展高性能熱處理板、表面處理板、冷彎型鋼、焊管、冷拔型鋼等高技術材料型深加工,促進先進鋼鐵材料品種多樣化、個性化,為中下游提供更豐富的鋼鐵材料。
②行銷型深加工。重點發展(超)高強鋼、汽車板、矽鋼開平剪下落料配送、分條沖片、雷射切割件、雷射拼焊件、衝壓件、熱成型件、熱處理件等高水平行銷型深加工,支持建設鋼鐵雲倉,加快實現鋼鐵材料及半成品精確、精準配送。
③產業型深加工。重點發展工程機械零部件、汽車零部件、電芯、電工電氣設備零部件、軌道交通裝備零部件、鋼結構及立體車庫、高性能彈簧、精密軸承、高品質工具刃具等高附加值產業型深加工,不斷向部件、整機產品延伸。
④高強度緊固件。大力發展8.8級以上高強度緊固件,不斷突破12.9級及以上關鍵核心技術,優先發展碳鋼和合金鋼、不鏽鋼標準件,覆蓋各等級、各系列標準件緊固件產品,加快推進非標件的定製生產;不斷向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等特殊緊固件產品延伸,建立汽車、工程機械、建築、橋隧、軌道交通裝備、能源裝備、儀器儀表、航空航天、化工裝備等領域所需緊固件研發生產體系。
⑤鋼鐵材料套用綜合解決方案。引進先進的工業產品設計平台,圍繞工程機械裝備、汽車、電工電氣設備、電器產品、建築、鋼結構、橋樑、農機、能源裝備、交通裝備與設施、軌道交通裝備等下游鋼鐵用戶,大力發展鋼鐵材料套用綜合解決方案領域,向服務型製造業轉型升級。
(4)帶動發展相關金屬製品及用鋼產業
聚焦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航空航天、輕便汽車、電工電器、自助機械等先進裝備製造領域對高性能結構材料的需求,積極培育壯大新型輕合金、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等新型合金材料產業發展,協同推進電工電器等產業發展。
①高性能鋁和鋁合金。發揮國家有色金屬複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半固態加工技術開發基地”的技術優勢,做強做大半凝固態鑄造加工的鋁和鋁合金材、鋁基複合材料及部件,進一步推進高性能鋁合金棒材、板材深加工,發展輕質零部件,打造全國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半凝固態鑄造鋁合金及其深加工基地。
②鈦及鈦合金。重點發展高性能鈦及鈦合金線、棒、帶、管、板、異型材,以及鈦及鈦合金模鍛件、醫用鈦合金材料,積極延伸鈦合金深加工,重點發展先進裝備零部件、生物醫用器材、高壓防腐容器、廚具、餐具、文體器材、五金工具等鈦及鈦合金製品。
③其他新型合金。加快引進一批新型合金材料項目,重點發展硬質合金及刀具、鑽頭,鎂鋯、鎂釹系列中間合金材料等特種合金材料,鎳基合金、鈷基合金等高溫合金材料,稀有稀貴金屬材料、鎢鉬材料、鉭鈮材料、鈧納合金材料、鈹材及鈹製品等新型功能金屬材料,高純金屬及合金靶材。
④電工電氣設備。充分發揮婁底矽鋼國內第三、電力安裝占據全國四分之一市場的優勢,在基礎材料及器件領域重點發展高性能電機、節能變壓器、高低壓開關櫃、整流器、電感器、配電屏、智慧型開關、家用調壓器、電工器具、充電樁、逆變器、環保電纜等;在智慧型電網領域重點發展智慧型電網安全保護裝置、智慧型變壓器、整流器和電感器、智慧型輸配電及控制設備等產業;在智慧型裝備製造領域培育巡查機器人、架空機器人、工業機器人、自動安裝裝置等產品。
⑤自助櫃機。為滿足未來無人經濟、數字經濟發展需求,結合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套用和矽鋼資源優勢,著力引進機芯電子設備製造項目,重點發展金融自助ATM機、VTM機、XDM機、自助售貨機、無人超市、自助醫療設備、智慧型快遞櫃、智慧型售貨櫃、外賣自助取餐櫃、智慧型安全櫃等自助、智慧型終端設備製造,努力打造成中南地區自助終端製造基地。
(5)持續最佳化鋼鐵新材產業發展生態
①切實加強上下游配套。以強鏈、補鏈為抓手,圍繞高品質特種鋼鐵材料開發與生產的需求,做強做優冶金用石灰石、冶金爐料、耐火材料、高端優特鋼精加工軋制用硬質合金輥環、裝備用零配件等鋼鐵冶金、軋制配套產品;進一步完善模具與工刃具、電工電氣設備、機電維修及耗材、工業廢水和尾氣處理設備設施、水處理劑等鋼鐵新材生產及深加工配套產業。
②搭建高水平共享製造平台。進一步完善(超)高強鋼、工程機械用鋼、汽車板、塗鍍板等精品鋼材剪下落料配送體系;加快建設高效焊接中心、衝壓中心、熱處理中心、表面處理與改性中心等產業平台;積極引進先進裝備集成零部件或關鍵部件總成項目,為中下游企業提供完整的配套;依託國省創新平台,構建完善的研發設計和檢驗檢測、成果孵化和轉化等創新體系;套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的現代倉儲物流配送體系,加快實現鋼鐵新材及深加工產品精準、精確配送,暢通產業鏈中各個關鍵環節。
(二)做大做強工程機械產業
1. 發展路徑
沿婁底大道建設工程機械及配套產業走廊,建成燈塔工廠、重卡零部件產業園、液壓油缸智慧型生態工業城、精密鑄鍛件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形成長株潭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核心協作區,重點發展壓路機、平地機、重卡、樁工機械、礦山機械、特種車輛、應急救援機械等中高端工程機械整機產品,打造全國最大的路機生產基地;大力發展液壓油缸系列產品,打造世界液壓油缸系統製造基地;圍繞泵車、起重機等工程機械,重點發展臂架,打造工程機械行業規模最大的臂架總成製造基地;以重卡零部件產業園落戶婁底為契機,加快培育壯大重卡、特種車輛、新能源車零部件,打造具有國內影響力的重卡及汽車零部件製造產業基地;依託工程機械整機、核心零部件和總成產品,快速推進精密鑄鍛件、傳動部件、制動部件等關鍵零部件和智慧型控制部件的發展,建設離散型柔性化製造平台,打造國際化成套系統供應基地、系統解決方案服務供應基地,到2025年,工程機械及配套產業工業總產值力爭突破500億元,成為長株潭先進裝備製造核心協作基地,為推動湖南工程機械產業走在全球前列貢獻婁底力量。
2. 發展重點
(1)突破關鍵技術
鼓勵工程機械重點企業和科研院所協同攻關,圍繞工程機械、重卡、礦山機械、特種車輛、樁工機械、新能源車等工程機械裝備,重點支持輕量化設計、柔性製造技術、智慧型製造技術、可靠性設計製造及實驗驗證技術、工程機械節能技術、成套工程機械裝備集成技術、再製造技術等工程機械設計與製造關鍵技術,以及液壓件、大型結構件、傳動件、迴轉支撐、四輪一帶、控制系統、底盤、車架等關鍵零部件設計製造技術的開發及套用。
(2)發展工程機械及特種車輛整機
①工程機械整機產品。大力發展壓路機、平地機、渣土車、樁工機械等工程機械整機產品,鼓勵我市重點企業和創新平台積極參與工程機械頭部企業未來新產品的研發設計,引進工程機械新產品來婁轉化、產業化。
②礦山橋隧機械整機產品。支持原煤機企業向工程機械、礦山橋隧機械整機延伸,引進大型優質礦山機械項目,激活煤機製造產業要素,整合併推進機械製造企業轉型升級,推進數位化、智慧型化、精密化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套用,重點發展現代礦山機械、煤礦機械、隧道機械裝備等。
③智慧型與應急救援機械裝備。支持和鼓勵套用人工智慧、5G、北斗導航套用等現代信息技術,重點引進和發展火災撲救、破拆、清除、支撐、電源、運輸、路橋修復等應急救援工程機械裝備,引進機器人重大項目,積極培育排險救災機器人、建築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水下機器人、智慧型車庫等產業。
④重卡及特種車輛。重點支持重卡等商用車發展,支持整車企業做強做大,重點發展掛車、半掛車、環衛車、工程救險車、粉料儲運罐車、房車、新能源場地電動車、新能源防爆車輛等特種車輛和新能源車輛。
(3)帶動發展水上交通裝備
圍繞水上運動、旅遊和娛樂等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積極培育遊艇製造產業,加快提升遊艇設計和製造能力,突破遊艇先進成型技術與裝備、先進塗裝技術與裝備、舾裝先行化技術等製造技術壁壘,加快補充和完善艙室生活設施與設備、污水處理裝置、海水淡化裝置等配套產業,大力發展水上摩托、休閒艇、賽艇、釣魚艇等,加快套用現代信息技術,重點發展豪華艇、新能源遊艇等先進遊艇產品。
(4)發展工程機械及汽車關鍵零部件
①液壓油缸。以液壓油缸龍頭企業為引領,做大做強泵車油缸、起重機油缸、履帶吊起重機用油缸、正面中油缸、打樁機油缸、液壓支架油缸等油缸產品,加快發展數位化液壓缸、特種設備液壓系統、耐腐蝕液壓缸、高速液壓缸、軍工懸架一體式液壓缸、風電液壓系統、消防液壓系統、液壓泵、液壓閥等高性能、高質量、高可靠性、特殊結構、智慧型化液壓油缸系統,打造百億級世界油缸製造基地。
②板管零部件。依託(超)高強度汽車用鋼、工程機械用鋼等優質板材資源優勢,重點引進和套用精密化、綠色化、智慧型化、高效化等先進成形工藝技術,大力發展(超)高強結構件、覆蓋件。
③精密鑄鍛件。圍繞工程機械、汽車等高端裝備需求,推進鑄造產業綠色發展,依託鑄造產業園,重點發展高性能耐磨件、驅動輪、導向輪、支重輪、托輪、履帶及料斗、特殊鋼鑄件、剎車盤和剎車鼓、底盤件、萬向節、閥體、殼體等高性能精密鑄鍛件。
④智慧型控制部件。瞄準智慧型裝備發展方向,大力引進工程機械領域信息技術、安全監測、診斷等方面的重點項目,研發和製造能實現遠程定位、監測、診斷、管理等智慧型控制部件。
⑤工程機械及汽車總成。基於長株潭婁工程機械及汽車產業集群需求,圍繞泵車、起重機、高空作業車等工程機械,發展壯大臂架產品製造,重點發展臂架總成,打造工程機械行業規模最大的臂架總成製造基地;著力推進變速器、轉向器、車橋、車門、座椅、離合器、駕駛室、汽車(重卡)底盤、車架、車廂、空調、動力總成、液壓傳動系統、制動系統、行走系統、電液比例控制系統、智慧型控制系統等總成產品發展,建成湖南最大的重卡零部件生產基地。
(5)推進智慧型工廠改造
充分發揮中興液壓燈塔工廠的示範作用,全面推進工程機械及配套企業智慧型車間改造,支持建成一批黑燈工廠、燈塔工廠、柔性製造平台等智慧型製造工廠,確保高端裝備製造業高效、高質量、高安全、高穩定性運行。
(6)建設工程機械後市場服務平台
加快推進物聯網建設,支持建設工程機械設備遠程監控及故障預警維護管理系統,加快市場服務平台的建設與網際網路融合,通過網際網路服務平台實現設備的智慧型化運營管理、維護維修服務,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
二、培育壯大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一)提升節能環保產業
1. 發展路徑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鋼鐵、火電、建材、垃圾處理與綜合利用、礦山治理等產業需求,推動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防治,以婁星工業集中區循環經濟產業園、新化高新區循環經濟產業園、錫礦山等園區為載體,加快完善水處理、大氣污染防治、危廢處理、土壤污染防治、尾礦防治等全方位的環保服務,大力發展礦渣、鋼渣、粉煤灰綜合利用,加快發展建築垃圾、生活垃圾、餐廚垃圾、醫療垃圾、生物質原料、污泥等資源回收利用,積極謀劃廢舊設備拆解和再製造產業,重點發展以廢鋼為主的廢舊金屬回收利用;圍繞碳達峰、碳中和要求,積極發展碳排放交易、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碳匯、碳資源管理等碳產業,構建涵蓋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資源綜合利用、礦山治理與修復、能源管理、碳產業的現代節能環保產業體系。
2. 發展重點
(1)能源管理與節能技術服務
圍繞鋼鐵、水泥、陶瓷等高耗能行業的能源管理,支持開發和套用生產全過程各類能源介質的全面監視、過程能耗管控系統技術、分析及調度系統等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服務。
(2)餘熱余壓餘氣利用
鼓勵發電、鋼鐵、水泥等領域的企業開發和套用非穩態餘熱回收及飽和蒸汽發電技術、煙氣綜合最佳化系統餘熱深度回收技術,加快提升為周邊企業提供蒸汽服務能力。
(3)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
①水污染防治技術和裝備。圍繞工業發展需求,重點發展高氨氮、高鹽、高酸鹼、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含重金屬等工業廢水處理及回用技術和裝備、地下水污染防控與修復裝備;圍繞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需求,重點發展高效節能曝氣設備、厭氧氨氧化脫氮技術裝備、氮磷資源回收與利用技術、集成式污水處理成套設備、城鎮再生水利用的技術設備等城鎮污水處理與回用裝備;圍繞鄉村振興需求,重點發展分散式無人值守污水處理裝備、畜禽養殖污廢水資源化回收利用技術和設備、農村飲用水除氟、除砷技術與裝置等農村污水處理與回用裝備。
②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和裝備。圍繞鋼鐵、建材、火電、陶瓷等產業節能減排改造升級需求,支持開發和套用先進除塵技術裝備、先進煙氣脫硫脫硝技術及裝備、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裝備、污染物脫除與資源化利用一體化技術裝備。
③礦山及土壤污染等治理與修復技術和裝備。圍繞錫礦山砷鹼渣污染治理,支持開發和套用礦山復墾與生態修復技術設備、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設備、工業污染場地修復裝備等,打造世界砷鹼渣無害化處理和砷污染土壤修復技術設備高地。
④醫療與生活垃圾處理處置裝備。引進一批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裝備項目,重點發展垃圾分類與分揀設備、城鎮生活及餐廚垃圾裝運設備、固體廢物熱解氣化焚燒處理裝備、垃圾焚燒尾氣處理系統、危險廢物(醫療垃圾)無害化處理成套設備等垃圾處理裝備。
⑤工業危廢物處置技術和裝備。加強工業危險廢物收集處理,重點建設固體危險廢物處理處置中心,著力發展工業污泥、危化品包裝物、廢油、廢酸、廢鹼、廢有機溶劑等危化品處置技術和設備。
(4)資源循環利用
①工業廢物綜合利用。圍繞冶金、火力發電等企業,重點發展礦渣、鋼渣、水渣、鐵紅、粉煤灰、煤矸石等固體廢物的二次利用或綜合利用,發展工業固體廢物生產水泥、新型建材、磁性材料、高性能粉體材料等新材料。
②建築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利用。積極推進廢舊礦區建設建築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基地,重點發展移動式和固定式相結合的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建築廢棄物生產道路結構層材料和透水材料、市政設施複合材料,再生骨料的強化、廢舊砂灰粉的活化和綜合利用。
③生活垃圾與餐廚垃圾資源化無害化利用。加快推進生活垃圾與餐廚垃圾資源化無害化利用基地建設,重點發展生活垃圾與餐廚垃圾分類回收預處理、收集運輸、回收利用等產業,著力推進餐廚垃圾、生物質廢料制肥,支持垃圾、污泥、生物質廢料焚燒發電。
④廢舊金屬資源再生利用。支持廢舊鋼鐵回收加工企業轉型升級,引進和培育銅、鋁、鉛、鋅等有色金屬回收利用項目,完善以廢舊鋼鐵為特色的廢舊金屬回收利用體系。
⑤廢塑膠無害化再生利用。建設廢舊塑膠回收加工基地,支持企業做大做強,重點發展廢塑膠複合材料回收處理成套設備和紙塑鋁分離、橡塑分離及合成、再生造粒、無機改性聚合物再生循環利用及其裝置,延伸廢塑膠顆粒深加工產業鏈,大力發展塑膠製品、塑木製品。
⑥廢舊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支持科艦能源、電將軍等重點企業突破和套用電池回收利用關鍵技術,重點發展廢舊電池余能檢測、拆解、梯級利用和無害化再生利用等產業。
(5)綠色建材
積極推進建材行業轉型升級,鼓勵水泥企業綠色化、智慧型化改造,開發和套用節能排放技術、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棄物的技術和裝備等;著力最佳化產業結構,發展生態水泥、低熱抗裂水泥、防水水泥、耐酸水泥、自愈水泥等特種水泥;按照國家政策關停紅磚燒制項目,重點發展免燒磚、蒸汽磚、保溫磚、二氧化矽型完全可循環生態建材等高效節能新型牆體材料;發揮雙峰、新化等區域竹木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生態綠色竹木建材。
(6)加快推進銻產業綠色發展
最佳化銻產業鏈,扶優扶強,支持大企業集團發展,鼓勵銻品深加工,堅持推進銻產業綠色發展,鞏固提升“世界銻都”地位。
①銻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涉銻企業開發和套用銻冶煉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銻金共生礦的冶煉新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排放、提升產品質量;創新銻礦勘探技術,提高資源保障能力;重點推廣套用智慧型選礦配礦、智慧型過程控制、智慧型環境監測。
②銻品精深加工。依託高純銻材料,延伸發展半導體產品;以開發高性能三氧化二銻催化劑、銻系阻燃劑、銻顏料等銻精深產品為重點,發展汽車、電子、塑膠等領域套用的阻燃材料;積極開發蓄電池用鉛銻合金、銅基含銻合金、砷銻銦合金等新型銻合金,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快推進銻在鋼鐵材料中的套用研究,拓寬產品套用市場。
③建設銻金屬交易所。按照統一銻礦採購、統一產品儲運、統一銷售定價、統一品牌宣傳、統一質量標準等“五統一”目標,組織設立銻產業發展基金,確立產品定價權、話語權,利用區塊鏈技術建設“銻金屬交易所”。
(7)廢舊設備拆解與再製造
加快建成廢舊設備拆解和利用基地,圍繞汽車、工程機械產業發展需求,支持開發和套用舊件無損檢測與壽命評估技術、高效環保拆解清洗設備、納米顆粒複合電刷鍍、高速電弧噴塗、等離子熔覆等再製造關鍵技術和裝備,重點發展報廢汽車拆解和再生利用、工程機械與汽車等裝備中的高附加值零部件再製造,培育發展廢舊汽車和工程機械拆解和再生利用產業。
(8)環保材料及藥劑
圍繞污染防治和廢水回用等環保領域需求,積極培育水處理用膜材料、納米級催化淨化材料、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復功能材料、離子交換樹脂、生物濾料及填料、高效活性炭等環保材料,科學布局新型化學除磷藥劑、有機合成高分子絮凝劑、微生物絮凝劑、低磷緩蝕阻垢劑、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復藥劑、污泥脫水劑、循環冷卻水處理藥劑、固廢處理固化劑和穩定劑等環保藥劑。
(9)碳產業
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圍繞碳達峰、碳中和需求,積極推進落實碳排放交易,重點研發和套用碳捕獲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重點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不斷開發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項目,竹林經營碳匯、竹子造林碳匯等林業碳匯項目,垃圾填埋氣、生物堆肥等自願減排項目;創新管理碳資源,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提供碳信託、碳託管、碳拆借、碳理財、碳諮詢等碳資產管理服務,支持第三方碳達峰、碳中和專業服務機構,從事CCER(自願減排)/CDM(清潔發展)項目開發、第三方審定與核證、碳資產管理、碳交易和碳技術諮詢等工作。
(二)積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1. 發展路徑
準確把握世界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新趨勢,以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為契機,加快以5G為代表的新型基礎建設,以婁底省級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園為龍頭,在婁底經開區、婁星工業集中區等園區合理布局產業重點,全面發展新型元器件、電子信息終端設備及裝備、智慧型家居等電子信息製造業,全面推動區塊鏈、大數據、5G套用、雲計算、物聯網、量子通信、高端軟體和信息安全、視頻直播等信息服務產業發展,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製造業深度融合,打造數字產業基地。
2. 發展重點
(1)新一代信息技術用關鍵材料
發揮世界一流的光刻膠技術優勢,做大做強光刻膠等積體電路材料、防靜電材料,進一步延伸高端玻璃產業鏈,重點發展新型顯示玻璃、6代及以上玻璃基板等顯示材料,以冷水江高純石英砂為原材料,重點發展石英系光纖光纜材料、光學材料等。
(2)新型電子元器件
加大引進一批(光)電子器件製造項目,扶持一批重點企業做大做強,重點發展晶片、感測器、網關、光電子器件、光纖通信器件、顯示器件、觸控模組等產品;發揮電子陶瓷產業優勢,大力發展GDT、TVS、MOV、ESD等電子元件和配套的積體電路及封裝模組產業。
(3)5G套用產品
瞄準5G套用領域,重點引進基礎元器件、射頻器件、5G通信模組、光通信器件和模組、5G通信設備、測試設備等產品,發展基於5G技術的無人機、移動智慧型終端、家庭安防、可穿戴設備、機器人等項目,積極培育5G關鍵器件和5G智慧型終端產業。
(4)信息技術服務
以婁底省級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園、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園為載體,積極引進培育網際網路、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龍頭企業和獨角獸企業,壯大各類套用、內容等方面,促進平台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進一步鞏固提升區塊鏈、社交、電子商務、直播等各類平台和動漫、信息安全、套用軟體等產品;充分挖掘網際網路與鋼鐵新材及深加工、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先進陶瓷、農產品加工等婁底優勢特色產業的結合點,在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方面精準發力;推進智慧交通建設,重點發展車聯網。
(三)培育壯大裝配式建築產業
1. 發展路徑
著力推進“建築工業化”,重點發展重鋼結構、輕鋼別墅、預製鋼結構部件、牆板、隔牆和一體化裝修裝飾部品、整體廚房、衛生間等裝配式建築集成產品和部品部件,延伸住宅產業化標準研究、創新設計、檢驗檢測、維保運營、展示、集散、施工、培訓等配套產業,加強形成低、中、高層裝配式建築及部品部件產業布局,培育壯大綠色化、集成化、精細化、智慧化裝配式建築產業,鼓勵骨幹企業參與制定行業標準,引導傳統建築向築工方向轉型升級、推廣裝配式建築市場套用,建成長株潭婁裝配式建築供應基地。
. 發展重點
(1)裝配式建築關鍵技術
支持研究和套用先進適用的建築成套技術、工廠化全裝修技術、鋼結構住宅集成體系及技術、建築信息模型(BIM)相關技術、裝配式鋼結構綠色建築技術、智慧型建築產品與設備的生產製造與集成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
(2)裝配式混凝土建築部品和構配件
重點發展內裝修部品、預製牆板、功能性盒子房、裝配式給排水設備及管線系統、裝配式電氣和智慧型化設備及管線系統等部品,以及預製構件、連線件、錨固件、預埋件等配件。
(3)裝配式鋼結構建築部品和構配件
重點發展重鋼結構、輕鋼別墅、裝配式門窗、預製鋼結構部件、連線配件等裝配式建築集成產品和部品部件。
(4)裝配式建工機械
圍繞裝配式建築產業發展需求,重點推進自動化施工機械、3D 印表機先進制造設備、智慧型製造設備等相關設備的研發、製造、集成和推廣套用,探索批量套用具備人機協調、自然互動、自主學習功能的建築機器人。
(5)裝配式建築及部品部件服務
進一步完善裝配式建築及部品部件創新設計、檢驗檢測、安裝維保、集散、技術培訓等服務業。
(四)大力發展新能源及先進儲能產業
1. 發展路徑
緊抓新能源及先進儲能產品市場擴大機遇,充分利用優勢資源促進能源結構轉型,重點發展新能源電池及其關鍵材料、風能、光伏、生物質能、氫能等產業,鼓勵和支持儲能與綜合能源服務相結合,加快延伸新能源電池套用領域,探索風光水電儲一體化套用新模式,打造婁底市綠色清潔新能源基地,爭創國家氫能示範試點城市、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套用城市,打造中部“能源谷”。
2. 發展重點
(1)新能源電池
①新能源電池關鍵技術及電池產品。著力開發和套用電池管理系統技術、集成及製造技術、性能測試和評估技術等先進技術,支持建設PACK生產線,做大做強高安全性能量型動力電池單體、大容量儲能電池、動力電池、應急電源、快速充放電電池、特種電源等鋰電池,著力引進氫燃料電池、鎳氫電池、鎳鈷電池等未來新能源電池,積極開發生產各類大功率儲能電源以及超級電容器,大力推進電池綜合技術服務,加強對接新能源汽車企業,使整車設計與動力電池設計同步,增強產業配套能力。
②新能源電池關鍵零部件。做大做強鋰電池隔膜、PVC膜等產業,引進BMS、連線器、電控系統等新能源電池配套產品,滿足移動儲能和靜態儲能設備的需要。
③新能源電池綜合服務。進一步完善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電池綜合技術服務等。
(2)光伏產業
①太陽能產品。以婁底高新區為載體,做優做大晶體矽光伏電池及組件、逆變器、匯流箱、蓄電池充放電控制器、攜帶型控制逆變一體設備等光伏設備及元器件製造,補充發展電池片、光伏導電玻璃、長壽命石墨材料、儲能材料及產品、儲熱材料和系統等核心產品,積極引進和培育銅銦鎵硒、納米晶等太陽能薄膜電池產業。
②太陽能生產裝備。著力引進一批太陽能生產裝備項目,重點發展太陽能採暖系統與設備、太陽能中高溫集熱系統與設備、太陽能空調製冷系統與設備、太陽能熱泵空調機組、太陽能與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太陽能在工農業套用的中低溫系統與設備、太陽能與建築結合集熱系統等熱利用裝備;結合新能源電池、裝配式建築等產業,研發和套用光儲發電一體化系統等電池綜合技術服務,延伸發展太陽能熱利用及光伏發電套用一體化建築、光伏建築一體化部品部件等下游終端產品。
③太陽能發電。科學推進太陽能發電站建設,加大對工業廠房建設太陽能屋頂的支持力度,延伸發展離網光伏發電系統技術服務、分散式併網光伏發電系統技術服務、公共電網側併網光伏發電系統技術服務、微網光伏發電系統技術服務、風光互補供電系統服務,聯合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儲能站、微電網等下游套用終端產品。
(3)風電產業
充分利用新化、冷水江、漣源、雙峰等山區風能資源,支持建設風電場,積極培育風電場相關係統與裝備、風力發電技術服務等產業。
(4)氫能源產業
發揮婁底氫氣資源和成熟的制氫技術優勢,以氫燃料電池工程車的生產和套用為抓手,掌握氫氣儲運、加氫、氫能套用等關鍵技術,逐步向公共運輸、物流車、鋼鐵冶金、陶瓷燒結等領域延伸,打造氫氣儲運用裝備製造基地,構建氫能產業鏈等。
(5)新能源電池套用設備
全面推進新能源與先進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鼓勵和支持向終端產品延伸,重點發展新能源電動交通工具、充電樁、應急電源車、消防電子產品等。
三、做優做強四大區域特色產業
(一)升級發展現代農機裝備產業
1. 發展路徑
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滿足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需要為目標,以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智慧型化融合、農機服務模式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相適應、機械化生產與農田建設相適應為路徑,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重點圍繞丘陵農田作物、山區作物、農產品初加工、村鎮垃圾處理、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等農業機械整機裝備發展,高標準建成雙峰三塘鋪鑄造產業園、永豐特色農機小鎮,大幅提高農機裝備關鍵零部件和集成部件本地配套率,鼓勵核心競爭力量整合農機裝備產業,積極推進龍頭企業衝擊IPO,支持本地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以獲批湖南省先進制造產業集群為契機,建成國家級先進制造產業集群。
2. 發展重點
(1)現代農機產業關鍵技術
鼓勵和引導重點企業重點研究和套用農田耕整及水稻、油茶、油菜等農作物耕種、採收加工機械關鍵技術,不斷突破靜電噴霧技術、可調式控制施肥技術、中耕除草技術、物理除蟲等植保新技術。
(2)現代農機整機
①農作物耕種、植保、採收裝備整機。圍繞水稻、油菜、油茶、紅薯、花生、茶葉、大豆、蔬菜等農作物生產全過程及深加工,重點發展以耕整機具、水稻育秧設備、插秧機、播種機具、聯合收割機、油料作物採收設備、茶葉採收設備、果蔬採收機械、中藥材採收設備、農作物秸稈集儲運機械等為特色的丘陵、山區農機裝備整機,著力推進農田除草機、田間管理機械等植保機械產業的發展。
②農產品儲運、加工機械。圍繞糧食、蔬果、糧油加工副產物儲運、深加工需求,重點發展糧食烘乾、稻米精深加工、茶油菜油加工、蔬果分揀及加工、茶葉加工、中藥材加工、食品冷藏、食品發酵、食品包裝等農產品儲運、深加工機械設備。
③田間及水利建設機械裝備。圍繞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村垃圾處理,重點發展推土機、鏟運機、挖掘機、裝載機和農村清潔車、垃圾無害化及綜合利用設備等整機產品。
④智慧型農機裝備。加快推進智慧型製造在農機領域的套用,重點發展智慧型農業動力機械、高效精準環保多功能農田作業裝備、糧食作物高效智慧型收穫裝備、經濟作物高效智慧型收穫與智慧型控制裝備、農產品產後智慧型化乾制與精細選別裝備、食品工業化加工與智慧型製造裝備等,加大植保無人機、植保機器人等智慧型植保農機裝備支持力度。
(3)現代農機關鍵零部件
按照智慧園區標準建成三塘鋪裝備製造產業園,支持農機零部件企業朝綠色化、數控化、自動化、智慧型化方向升級改造,重點發展精密鑄件、耐磨鑄件等農機裝備用鑄鍛件,支持發展高強結構件、軸承、齒輪等高端零部件,鼓勵優勢競爭力量整合資源,重點發展農機動力部件、傳動部件、行走部件、割台脫粒部件、耕種部件、電控系統、智慧型控制系統等集成系統製造,大幅提高關鍵零部件本地配套率。
(二)做強做大先進陶瓷產業
1. 發展路徑
進一步強化國家電子陶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檢驗檢測、技術產品開發、標準制定等主導地位,以新化高新區、琅塘鎮陶瓷工業園、婁底經開區為載體,不斷完善先進陶瓷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新基建建設,支持搭建產業供應鏈平台,依託新技術、新業態、綠色技術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瞄準新基建、新一代信息技術、北斗套用、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器、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等下游套用,積極延伸產業鏈及完善產業配套,突破特種(電子)陶瓷材料及器件、高性能原材料及其製備技術共性關鍵技術,創新發展特種(電子)陶瓷元器件、集成產品等高附加值產品,積極拓展終端產品;依託先進陶瓷產業優勢,帶動新型耐火材料和碳材料產業發展。鼓勵優勢競爭力量整合產業資源,打造極具核心競爭力的先進陶瓷集團;支持產學研合作,建設先進陶瓷現代產業學院,全面推進先進陶瓷國家級先進制造產業集群建設。
2. 發展重點
(1)先進陶瓷製備關鍵技術
支持開發和套用先進陶瓷成型與加工、先進陶瓷燒結、先進陶瓷氧化鋁原料高效合成與標準化製備、先進陶瓷粉體材料的低成本綠色製備工藝和生產裝備、半導體製造裝備用高精密陶瓷部件等先進陶瓷材料及器件製備關鍵核心技術。
(2)先進陶瓷材料及器件
①電子陶瓷材料及器件。做強做大電子用氧化鋁、氧化鋯型陶瓷器件,加快拓展特/超高壓電瓷、熱電陶瓷、壓電陶瓷、鐵電陶瓷、介電陶瓷、超導電陶瓷、陶瓷功能晶片等先進電子陶瓷材料及器件。
②新型、功能陶瓷材料及器件。圍繞鋼鐵、火電、建材等產業發展需求,重點發展各類物料輸送、通風磨損管道;圍繞高端裝備製造需求,培育發展透明陶瓷、新型超硬陶瓷、人造寶石、高性能陶瓷膜、可穿戴精密陶瓷等新型、功能陶瓷材料及器件。
③複合陶瓷材料及器件。積極拓展陶瓷纖維、鈦基陶瓷、鎂基陶瓷、鋁基陶瓷、以及用連續碳化矽等纖維、晶須、顆粒補強的氮化矽、碳化矽高溫結構陶瓷等複合陶瓷材料及器件。
④陶瓷衛浴產品。發揮陶瓷水閥片市場占有率高的優勢,支持琅塘特陶小鎮建設,加大研發力度,儘快突破陶瓷水龍頭關鍵技術,延伸產業鏈條,重點發展陶瓷水龍頭閥芯、高檔水龍頭等衛浴產品製造產業。
(3)高性能陶瓷粉體材料與先驅體產品
圍繞先進陶瓷材料及器件的研發生產需求,大力發展MLCC配方粉、微波介質瓷粉、納米複合氧化鋯、高純超細氧化鋁、氮化物、稀土氧化物、陶瓷塗層粉體等高性能粉體、先驅體及分散技術和產品。
(4)電子元器件與集成產品
著力引進電子元器件和集成產品項目,支持研發和套用先進封裝技術,大力培育密封件、繼電器、電容器、特種開關、溫控器、感測器、保險管等高附加值零部件和集成產品,加快推進婁底從低附加值的陶瓷材料及初級器件生產基地向高附加值陶瓷元器件、集成產品、綜合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基地轉變。
(5)新型耐火材料
積極推進冷水江禾青耐火材料特色小鎮建設,重振“冷耐”品牌,不斷突破不定型耐火材料、不定型炭素材料等關鍵技術,圍繞水泥、特鋼、陶瓷、電解鋁、特種玻璃等行業需求,重點發展節能環保高性能耐火材料。
①先進水泥窯耐火材料。為滿足水泥工業高質量發展,重點發展改良型矽莫磚、無鉻化鎂鋁晶石窯磚澆築、輕量耐火材料、陶瓷纖維板等先進水泥窯耐火材料。
②現代鋼鐵工業用耐火材料。圍繞潔淨鋼冶煉技術的要求和鋼鐵工業節能減排以及資源高效利用的需要,重點發展低碳化鎂碳耐火材料,低碳高耐蝕耐材,真空精煉爐用無鉻、長壽、低成本耐材,連鑄中間包超長壽系統耐火材料,板坯連鑄隧道窯托輥用長壽耐火材料等更長壽、無污染、功能化耐火材料。
③玻璃窯用耐火材料。按照《JC/T60004-2019玻璃窯用耐火材料使用規程》的要求,重點發展不定型耐火材料、低滲出熔鑄耐火材料、高純度高性能矽磚等優質耐火材料。
(6)高性能石墨材料
激活婁底石墨資源,重點發展石墨烯、高功率石墨電極、鋰離子電池負極用石墨、高性能碳石墨密封材料、石墨纖維等高性能石墨材料。
(三)做優做大農產品深加工及生物醫藥產業
1. 發展路徑
以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為契機,最佳化完善“兩園三基地多小鎮”食品加工及醫藥產業布局,以“湘中藥谷”為基礎,加大優質農產品和中藥材供應,以高技術為導向,重點發展特色食品、現代中藥、植物提取物、醫療器械、醫藥研發契約外包服務等領域,鼓勵核心競爭力量整合資源、建設名牌名品,搭建高效冷鏈物流配送平台。發揮各縣市區的農產品優勢,做優做強茶油、茶葉、果蔬、豆製品、薯類、畜禽肉類、預製菜品等食品加工產業;以漣源和新化為重點,做優做強中成藥、中藥製劑、藥食同源食品、保健品等現代中藥產業;以漣源和雙峰為重點,著力提高柑橘精油、柑橘黃酮、青蒿素、硫酸軟骨素等動植物提取物產品的規模化生產能力,進一步延伸提取物深加工,發展終端醫藥產品、中高端食品和保健品;以婁底經開區、冷水江經開區為主,做強做大中藥診療、康復設備、醫療耗材等,完善醫療防疫物資生產保障體系;積極對接長沙等區域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需求,積極引進高技術成果,發展藥物、保健食品等領域藥物發現CRO和臨床研究CRO。依託婁商店鋪遍布全國各大中小城鎮的渠道優勢,推動生態綠色食品、生物醫藥產品走出湖南、走向全國。
2. 發展重點
(1)農產品深加工關鍵技術
創新引領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開發和套用食品智慧型製造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真空濃縮技術、食品冷殺菌技術、糧油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關鍵技術、酵素生產工藝技術等,創新發展新化茶葉深加工技術。
(2)農產品精深加工
進一步完善新化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漣源橋頭河現代農業產業園等若干特色小鎮建設,推進集約化、綠色化、智慧型化工廠改造升級;依託農產品深加工頭部企業,建設一批農產品及農作物種子基地,積極引導特色種養殖產業的發展,加大優質農產品的供應,大力發展“兩茶”(茶葉、茶油)、肉製品、休閒食品等支柱產業,加快推進水酒、辣醬、預製菜品等產品標準化生產;進一步擴大白溪豆腐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新化紅茶、渠江薄片、雙峰辣醬、珠梅土雞、橋頭河蔬菜等特色農產品的影響力,鼓勵核心競爭力量整合資源、建設名優名牌,推動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團化發展。
(3)中藥材精深加工
積極引導全市山區、林地規模化種植黃精、玉竹、金銀花、梔子等特色中藥材,進一步加大道地藥材的供應量;積極培育“大品種、大企業、大市場”,重點扶持回春堂、頤朴源黃精科技等重點中醫藥企業做強做大,在婁底高新區、新化高新區高標準建設中醫藥產業園,重點發展以黃精、玉竹、金銀花、天麻等為特色的中藥材、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製劑產業,不斷豐富非處方藥、處方藥系列產品,加大黃精超微粉、黃精酒、黃精飲品、黃精食品、百合等藥食同源產品加工產業;支持擴大“中國黃精之鄉”、“百年回春堂”等品牌影響力,鼓勵制定黃精等特色中醫藥的標準和規範,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醫療體系,推動婁底中醫藥國際化發展。
(4)有效提取物及其深加工
支持有效提取物及其深加工骨幹企業做強做大,重點引進培育一批植物提取物及其深加工項目,支持發展以枳實黃酮、橙皮苷、青蒿素、硫酸軟骨素、銀杏提取物、米糠油等為特色的高附加值生物提取物產業;著力引進高端植物提取物深加工項目,重點延伸發展抗瘧疾藥、抗腫瘤藥、抗癌藥、生化製品、生化原料藥、食品添加劑、維生素、美容產品、保健品等下游深加工產品;著力引進特殊發酵產品項目,重點發展高端酶、胺基酸、維生素、微生物製劑、生物色素、生物防腐劑等新型發酵產品。
(5)化學藥品與原料藥
積極發展醫藥中間體、醫藥化學品、藥物生產的分離純化、手性合成和拆分、生物催化合成、晶型製備等,進一步向藥品延伸。
(6)醫療器械及防護物資
以建設防疫物資生產儲備基地為發展契機,做強做大中醫封包綜合治療儀、中醫超聲藥透電療儀等特色中醫治療設備,積極培育壯大康復機器人、智慧型穿戴設備等康養醫療器械,扶持植介入生物醫用材料及服務、醫療防護產品、醫用耗材等領域發展;瞄準我國鄉鎮(村、社區)級醫療機構、家庭康養的未來巨大市場需求,重點發展診斷監測類儀器、治療類設備、社區康復理療設備、社區康復訓練設備、移動醫療設備等產品。
(7)現代醫療健康服務
基於5G技術、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積極引導新型智慧型化醫療產品、移動醫療產品、雲醫療服務、中醫健康館連鎖及管理、智慧醫療系統、健康諮詢及管理、基於物聯網等技術開展的社區和家庭遠程健康管理服務等現代醫療健康服務產業發展。
(四)提升發展現代文印產業
1. 發展路徑
加快建成中國文印小鎮,建立健全電商中心、文印展區等公共服務平台;著力提高招商引資和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圍繞文印設備、耗材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積極完善文印配套產業,重點發展文印設備(再)製造、文印耗材研發生產與銷售、文創服務等,積極拓展保密文印市場;引導核心競爭力量制定行業標準,加快推進“新化文印”質量和公共品牌建設,形成“一園一市一中心”現代文印產業體系,打造現代文印產業總部基地,打造“中國文印之鄉”。
2. 發展重點
(1)文印設備關鍵技術
圍繞高端文印設備,增強晶片、精密機械、精細化工、精密光學、圖像處理、自動控制、微電子、靜電學等領域的研發創新,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並加強新技術轉化和產業化能力。
(2)文印設備整機產品
積極引導新化文印人回鄉創業,重點發展印表機、數碼複印機、高速複印機、寫真機、UV印表機、大型噴繪機等文印設備製造與再製造產業,不斷延伸自動辦公設備、智慧型辦公設備製造產業,形成產品系列完整的文印設備、辦公設備整機製造與再製造體系。
(3)文印耗材及關鍵零部件
加大對打/複印機、耗材企業的支持力度,重點發展文印設備晶片、硒鼓、感光鼓、碳粉、墨水、活性劑、綠色印刷及包裝材料等中高端文印設備零部件與耗材。
(4)文印套用服務
①個性化列印套用服務。鼓勵發展面向家庭個性化裝修、工藝禮品、數碼打樣、廣告及標牌的個性化列印套用服務業;鼓勵發展套用噴墨印表機直接列印PCB電路板的創新技術,擴展特種列印套用服務;加快推動陶瓷噴墨列印技術與套用的規模化發展,促進陶瓷列印墨水創新發展。
②文創服務。全面融合文化創意、研發、設計、會展、廣告等套用需求,重點發展和推廣面向媒體、文化服務、廣告、娛樂等行業的研發設計外包服務業,延伸文創服務產業鏈。
(5)文印產業公共服務平台
加快推進創意與設計中心、文印展區、交易中心、倉儲物流中心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充分發揮新業態新模式的引領作用,將新化建設成為中國文印產業集散地,打造“中國文印之鄉”。
四、培育發展通用航空產業
(一)發展路徑
鞏固和強化橋頭河通用機場在全省通用航空網中副中心機場定位,打造成湖南省重要節點型機場。圍繞婁底橋頭河機場、婁底春田民用機場的建設和投入使用,積極培育通用航空產業,主要發展通用航空應急救援、通用航空器、航空材料及零部件、航空運營及支持、航空維保等通航服務,大力發展航空物流業,努力推廣“通航+”發展模式,爭取布局建設全省通用航空應急救援“一基地四中心”(全省應急救援通用航空公共服務基地及應急醫療救援中心、森林防火救援和電網巡線中心、飛行培訓演練中心、應急物資儲備調配中心),打造湖南省通用航空體系副中心。
(二)發展重點
1. 航空裝備及零部件製造
培育壯大新型航空鋁、鎂、鈦合金、超高強度鋼、複合材料、功能材料等航空材料,支持發展飛機結構件、儀器儀表、新能源電池等零部件,努力爭取航空工業、萬豐航空、山河智慧型等航空器整機製造龍頭企業來婁投資建廠,重點發展固定翼飛機、電動飛機、滑翔機等低空飛行器整機。
2. 航空運營及維保
依託婁底橋頭河通用機場、婁底春田民用機場建成投入使用以及通航運營,科學布局航空示範運營、現代航空物流、航空商務服務、航空運營支持服務、民用飛機客戶服務、通用航空服務等,開展農林生產作業、遙感測繪等方面的飛行活動,建立醫療衛生、搶險救災等方面的航空區域中心,建設全省應急救援通用航空公共服務基地及應急醫療救援中心、森林防火救援和電網巡線中心;合理布局航空維修保養、航空耗材等產業。
3. “通航+X”服務
依託婁底橋頭河通用機場、婁底春田民用機場通航,努力推廣“通航+X”的航空產業創新型發展模式,延伸發展符合未來城市發展需求的航空展覽、教育培訓、金融保險、旅遊、娛樂、網際網路、倉儲物流、保稅貿易等新型商業,建設全省飛行培訓演練中心、應急物資儲備調配中心。
第五章 婁底市“十四五”產業空間布局
以漣源市撤市設區為契機,按照“一核一廊”市域經濟格局的要求,最佳化“一核一廊多園”的產業空間布局,形成“軸帶引領,核心驅動,園區聯動”的發展模式。
一核:按照漣源市撤市設區的總體布局,建設婁星—漣源高質量融合發展核心區,包括婁底經開區、婁星工業集中區、婁底高新區。
一廊:以婁底大道為中軸、聯通各主要產業園區,東引長株潭,起首雙峰高新區—婁底經開區—婁星工業集中區—婁底高新區—冷水江經開區—新化高新區,西聯邵懷,突出鋼鐵新材、工程機械“雙引擎”、婁雙食品加工和生物醫藥、冷新先進陶瓷與新材料產業特色,打造先進制造業走廊。
多園區:
1. 一個國家級園區—婁底經開區(含萬寶新區),重點布局鋼鐵新材、工程機械、裝配式建築、新能源及先進儲能電池、電力科技及家電、農產品深加工及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倉儲物流等。
2. 爭創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婁底高新區,重點布局工程機械、農產品深加工及生物醫藥、新能源及先進儲能電池等產業。
3. 4個省級園區
——雙峰高新區,重點布局現代農機裝備、農產品深加工及生物醫藥、裝配式建築等產業。
——冷水江經開區,重點布局鋼鐵新材(緊固件)、耐火材料、節能環保、銻及其製品等產業。
——新化高新區,重點布局先進陶瓷材料、現代文印、農產品深加工及生物醫藥等產業,科學布局化工新材產業。
——婁星工業集中區,重點布局鋼鐵新材、節能環保、現代倉儲物流等產業。
4. 多個鄉鎮特色工業園區。努力盤活一批老工業基地,在交通方便的高速公路出入口處建設特色專業園區,並按相關要素保障和環保全全要求建設配套設施,享受省級工業園區政策。
——新化琅塘特種陶瓷與水暖衛浴產業園區
——新化洋溪現代文印產業園
——漣源市橋頭河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
——漣源市渡頭塘循環經濟產業園
——雙峰三塘鋪現代鑄造產業園
——婁星區西恩新型建材產業園
——春田航空特色小鎮、橋頭河航空特色小鎮
第六章 婁底市“十四五”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建設九大工程
(一)產業基礎高級化工程
以夯實產業基礎能力為根本,堅持套用牽引、問題導向,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堅持獨立自主和開放合作相促進,實施產業基礎高級化工程,打好“十四五”婁底產業基礎高級化攻堅戰。
1. 做好頂層規劃設計。即在產業空間布局、生產要素配置、創新能力建設、產業政策體系等全方位、系統性規劃設計。
2. 最佳化產業基礎設施。堅持問題導向,按照現代產業園區的要求,建設完善水電路氣污等園區基礎設施,特別要加強5G等新基建建設,滿足數位化、智慧型化、網路化需要。
3. 提升製造業基礎能力。圍繞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推廣套用先進制造工藝,加強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套用,大力提升工業基礎能力,做大做強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百億液壓油缸基地、汽車配套產業基地、高端緊固件產業基地、特種陶瓷與耐火材料產業基地。
4. 加強產業鏈協同創新。實施強鏈補鏈“一條龍”行動,支持整機與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同步研製,配套工藝同步升級、產業技術基礎同步支撐,促進整機與工業“四基”協同發展。要推進大中小融通發展,促進專業化分工協作;要從大力發展終端產品、部品部件入手,推動符合未來技術和產業變革方向的產業朝更高層級邁進。
5. 建設共性技術平台。要加強各類創新創業平台、投融資平台、共享製造平台、研發設計平台等公共平台建設。
6. 提高政策支持的針對性。要根據補短板、強弱項、優特色的總要求,統籌全局,動態調整政策支持,及時支持解決產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各類財政資金要向工業基礎能力高級化建設領域傾斜,要引導社會資本支持工業基礎能力的建設。
(二)產業鏈現代化建設工程
產業鏈現代化是產業現代化內涵的延伸、細化,其實質是用當代科學技術和先進產業組織方式來武裝、改造傳統的產業鏈,使產業鏈具備高端連結能力、自主可控能力和領先於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水平。我市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總體不高,在十四五時期,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1. 全力推進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培育。我市已明確鋼鐵及深加工、工程機械及零部件等十條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但產業規模、上下游配套、技術水平、創新能力、品牌影響等與產業鏈現代化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必須在產業規模擴大、產業配套完善、技術水平提高、兩化深度融合、創新能力增強、品牌整合與提升上下苦功、出實招,全面提高產業層級和水平。要加快構建“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產業社區”三級產業空間布局體系,加強補短板、強弱項工作。工程機械產業要提高整機帶動作用和零部件精加工保障能力;鋼鐵及深加工產業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業層級、完善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特種陶瓷產業重點要搞好龍頭引領,完善優質原材料保障、模具與工裝及高附加值部品部件的研發;生物醫藥與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重點是提高優質農產品的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和現代工廠智慧型化生產和精細化加工提取水平,努力打造特色品牌;文印產業重點是發揮總部經濟效應,將散布於全國各地的文印小店互聯互通,搞好辦公設備製造與再製造、文印耗材配送、網路行銷衍生服務等,形成強大的文印服務網路和地方特色產品行銷網路;農機產業要加強產品開發、提升智慧型製造水平,做大產業規模,做強特色品牌;裝配式建築產業要加強服務型製造和工程總包能力提升、完善部品部件保障、提高裝配效率、降低裝配成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能源動力與儲能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等要加強產品技術的套用推廣、提高研發能力、增強集聚效應、實現規模效益。要加強新興產業培育,大力發展生命健康、電力科技、電子電器、精細化工等產業。
2. 完善產業生態體系。培育優勢產業鏈群,需要加強上下游產業布局規劃,推動園區形成產業共生互補、要素能動保障的產業生態體系,形成物資流、能量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交相輝映、流轉順暢、自動調節的良性循環系統,促進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完善要素保障體系,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
3. 促進大中小融通發展。充分發揮大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在產品研發、標準制定、品牌建設、技術培訓、績效考核、管理提升等加強對配套服務企業的輻射帶動和具體指導,全面提高產業的配套能力建設,促進大中小融通發展。
4. 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通過特色產業鏈、產業集群招商,吸引相關企業進入園區聚集,做大做強產業集群,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本鏈、信息鏈、政策鏈、人才鏈在園區融合,實現企業集聚、要素集約、技術集成、產業集群、服務集中。
5. 加強政策引導支持。支持園區圍繞主導產業創建省、市先進制造業集群;開展產業集群區域品牌試點示範,列入範圍的產業集群及龍頭企業,優先推薦申報國家和省級專項資金,優先納入各類政府性基金項目庫,優先布局國家和省、市研發中心、工程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檢測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公共服務平台。加快引進先進制造業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關鍵原材料與零部件和中間產品製造企業,支持企業建設新興產業發展聯盟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強與相關投資基金合作,充分發揮產業基金、銀行信貸、證券市場、保險資金以及融資擔保基金等作用,拓展園區發展產業集群的投融資渠道。
(三)智慧型製造改造提升工程
婁底市各主要產業在技術裝備上呈兩極分化狀態,鋼鐵新材、工程機械、建材、發電等龍頭企業擁有一流的技術裝備,智慧型化程度較高,但其他絕大多數企業的技術裝備總體比較落後,作坊式生產工藝仍大量存在,生產設備的智慧型化程度低,設備的配套性較差,員工勞動強度較大,存在用工難招工難的情況。因此,大量開發智慧型裝備、實行機器換人工程意義重大。
1. 加快“機器換人”步伐。特別針對電子陶瓷、新材料、農產品深加工、機械加工等傳統製造業中那些粉塵污染大、高溫、危險、連續重複、勞動強度大等工序的自動化、數位化改造需要,推廣套用數位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關鍵技術裝備、智慧型製造成套技術裝備,替換老舊裝備和工藝,提高這些傳統製造業的設計、製造、工藝、管理水平,努力提升發展層次,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加大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扶持力度,促進設備創新。
2. 加大智慧型工廠建設力度。要從生產過程的智慧型化包括工業自動化、機器人和工業裝備的智慧型化和生產產品的智慧型化兩個維度入手,大力推進技術改造,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生產智慧型化水平。一是努力建設一批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提高生產過程的智慧型化水平。重點是加快機械製造、電子陶瓷、農產品深加工、新材料等產業智慧型製造關鍵技術與裝備的集成套用,促進制造工藝的仿真最佳化、數位化控制、狀態信息實時監測和自適應控制。加大婁底燈塔工廠、黑燈工廠建設技術與經驗的推廣套用,加快提升婁底工業智慧型製造水平。二是大力提高產品的智慧型化水平,著力發展智慧型工程機械、智慧型農機、智慧型電池、智慧型醫療器械、智慧型環保機械等。
3. 加大信息技術的集成套用。要加快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戶關係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推廣套用,促進總部管控、設計與製造、產供銷一體、業務與財務銜接等關鍵環節集成,實現智慧型管控。
4. 推廣AGV小車智慧型搬運。AGV小車是指裝備有電磁或光學等自動導航裝置,能夠沿規定的導航路逕行駛,具有安全保護以及各種移載功能的運輸車。這項技術裝備可顯著改善低端製造業現場管理難、勞動強度大的狀況,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招工難和人工成本逐年上升帶來的盈利持續下降,手工作坊式工廠有極其迫切的需求進行自身改造,提升智慧型化率。
(四)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工程
1. 建立常態化、多層次的人才引進培養機制。人才培養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堅持。一是政府加大對企業家隊伍的培養,每年舉辦2期以上高水平的企業家培訓班;二是政府加大對高層次人才引進的支持,落實有關人才政策,大力支持引進5G產業化、數位化、工業網際網路專業人才;三是支持企業、行業柔性引才,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拘一格引進使用人才,通過課題、項目發布,聘任優秀人才參與關鍵技術攻關和日常技術的服務等,以成果行獎勵、論英雄,實現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四是切實加強企業內訓的指導。
2. 建立靈活高效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十四五”期間,婁底市要把培養一批服務優勢產業的能工巧匠作為打造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任務。根據婁底產業發展特點,整合行業資源,在著力提升現有大專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的基礎上,重點辦好工程機械產業學院、農機產業學院、先進陶瓷產業學院、現代文印產業學院等一批產業學院。各產業學院要與鄉村振興、提高全民素質緊密結合。通過資源整合,以現有公辦職業院校為主陣地,實施“政府引導、部門合作、依託學校、鄉鎮聯動”的運作模式,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應往屆畢業生、農民、城市下崗工人、待業青年、企業員工等免費進行各類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努力建成全市勞動者職業技能素質提升、返鄉農民工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產業扶貧開發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3. 規劃建設婁底產教融合平台。科學規劃布局湖南(婁底)楚怡職教城,依託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華中分中心等平台,有序引導優質高校、骨幹企業、科研院所入駐職教城,加快建設婁底籍院士工作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機械創新研發中心、區塊鏈技術套用研發機構等創新平台落戶婁底,重點支持政府、企業、國家級創新平台、高校院所聯合組建新型研發機構。
4.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行“人才+項目”引才方式。對新興產業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推進園區建設運行機制靈活高效的新型研發機構,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技術交易後補助。支持符合條件的園區打造特色創新創業載體,推動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升級。園區內企業和科研院所轉化發明成果收益給予參與研發的科技人員的現金獎勵,符合稅收政策相關規定的,可減免一定的個人所得稅。建立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研人員到園區兼職。
5. 發展科技金融。鼓勵引進和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天使投資基金、科技孵化資金和智慧財產權作價入股等方式,搭建科技人才與產業對接平台、資本與技術的對接平台。
6. 共建共享高水平研發平台。牢固樹立開放合作理念,可以把實驗室建設在優勢學科所在的大學、研究院,也可以建在北上廣深等發達地區或目標市場所在地;引進高水平研發機構在我市設立分部,建好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華中分中心、北京有色研究總院半固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台,調動國內外頂級研發資源為我所用。
(五)服務型製造業培育工程
在傳統的以產品端為主的生產型製造中,各環節不同程度側重於價值鏈的中段,即製造部分。傳統製造企業發展服務型製造,要樹立和增強服務觀念,以用戶為中心,增加與各類用戶的互動和溝通,高度重視和回響差異化的用戶需求,推動用戶參與產品從研發試製到交付售後等整個生產過程,並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解決方案。服務型製造不僅要解決“微笑曲線”中價值鏈前端研發設計和後端服務的問題,更是要以多種模式和衍生業態來促進價值鏈前、中、後各環節的提升。因此,服務型製造是“十四五”乃至今後相當長時期需要大力培養和發展的一種新型業態。
1. 明確發展服務型製造業的重點。發展服務型製造業,要重點推動工業設計服務、定製化服務、供應鏈管理、共享製造、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節能環保服務、生產性金融服務等九大服務型製造模式的創新發展,既涉及製造業各個環節的服務創新,也涵蓋了跨環節、跨領域的綜合集成服務,旨在推動服務型製造深入發展。
2.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企業進行改造。利用5G、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工業網際網路等技術提升工業設計、物流管理、用戶需求跟蹤、供應鏈管理、流水線管理能力。
3. 提升設計服務能力。強化工業設計、研發試製等高附加值環節有助於製造業企業加快產品升級換代,同時可為相關行業企業提供研發設計服務,提高利潤水平。先進鋼鐵材料、高性能合金材料、特種陶瓷、耐火材料等產業,要將材料與產品的設計服務提高到新的高度,要提前介入機械製造、5G套用、無人駕駛、新能源、智慧型電網、生命健康等領域,拓展套用領域和發展空間,根據市場需要,不斷研發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滿足各個不同領域的需要。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礦山機械、裝配式建築等產業,要加強系統集成、場景套用等研究,不斷設計開發高性能產品、新能源產品、智慧型化產品。
4. 推廣定製化服務。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技術,開展定製化服務,突出產品的差異化和滿足個性化需求。定製化服務需要考慮成本預算、可執行性、以及結果預估等三要素。新化餐飲業特色鮮明,可根據產品特點、不同地域不同口味客戶群需要,推廣預製菜系列產品,促進新化餐飲特色品牌連鎖經營,有利於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的發展;新化文印仿真藝術品,可根據客戶需求的尺寸、材質、品類,量身定做;裝配式建築,要根據客戶需要確定主要參數,自動生成成套製作施工圖和效果圖,工廠快速定製,現場裝配式施工,實現工程總包。
5. 最佳化供應鏈管理。根據各行業的特點,建立供應鏈聯盟,著力解決各產業製造過程中的信息流、物資流、資金流等各要素的動態最佳化問題,降低成本,提升製造環節整體協同性。
6. 推進網路化協同。主要是採用“網際網路+製造業”的方式,促進信息技術在製造環節的套用與融合,完善行銷、推廣、製造、物流、售後等服務體系,進一步促進制造業的發展。
7. 補足製造服務複合型人才短板。發展服務型製造需要具有創造力、具備系統性思維、善於洞察市場需求、了解服務業和製造業的複合型人才。
(六)質量品牌創建工程
質量品牌建設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升經濟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和關鍵舉措。
1. 樹立質量品牌意識。質量品牌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和支撐。緊緊圍繞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發揮質量品牌工作的基礎性、戰略性、引領性作用,堅定地走以質取勝的發展新路。要堅持以實施質量品牌升級工程為抓手,推進改革創新,加強政策引導,努力實現質量總體水平顯著提升,品牌數量和品牌經濟規模顯著擴大,質量品牌領軍企業數量顯著增加,質量監管能力顯著增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邁向“質量時代”。
2. 加強名牌名品創建。紮實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持續加大品牌培育、推廣和保護力度,爭創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國際品牌。要在品牌創建的方法、技術上給予全方位的指導。對成功創建省級以上品牌的企業給予獎勵。
3. 強化質量安全管理。要下最大氣力抓全面提高質量,加強質量安全監管,最佳化質檢技術服務。要積極在提升供給質量、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質量工作體制機制改革、加強質量文化建設等方面闖出新路。分行業建設一批公共質檢平台,充分發揮國家電子陶瓷檢驗檢測中心、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華中分中心、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半固態技術研究中心、婁底各博士後工作站、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精細陶瓷與粉體材料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等平台作用,切實提高產品檢驗檢測服務水平。
4. 夯實企業質量基礎。引導企業樹立強烈的質量品牌意識,提升企業質量技術創新能力,全面加強企業質量管理,加快企業質量誠信建設。要強化標準引領示範,提升標準化領域話語權和區域標準化建設水平,充分發揮標準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重點建設好品種鋼、液壓油缸、新能源動力電池、電子陶瓷、農產品深加工等各行業產品的標準體系。
(七)數字經濟培育發展工程
工業網際網路對現代製造業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對推進傳統產業智慧型化生產、網路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轉型,都具有重要意義,是實施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所必須的最重要的基礎。
1. 積極培育引入工業網際網路服務商。以極優惠的政策,大力引進培育一批工業網際網路服務商、平台商,支持其圍繞研發設計、生產管控、經營管理、工業設備服務等工業具體套用場景,開發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的雲端數位化套用解決方案,降低工業企業數位化改造成本,提升工業企業數位化能力。
2. 支持企業“上雲上平台”。鼓勵工業企業基礎設施上雲、企業平台系統上雲、企業設備上雲、企業業務套用上雲,鼓勵中小企業部署套用低成本、模組化工業網際網路設備和系統,快速提升企業數位化水平。
3. 建設一批工業網際網路示範項目。以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為重點,從產業鏈、產業集群兩個維度分析產業轉型趨勢和技術升級路線,聚焦“訂單、成本、質量、交期”等企業核心業務痛點,找準套用場景和切入點,最佳化形成“小而精”的行業級數位化解決方案。一是推動我市行業龍頭企業積極發展企業級平台,構建設計、生產與供應鏈資源有效組織的協同體系,強化設備聯網與數據採集能力、數據集成套用能力。二是鼓勵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商、服務商、協會、產業集群龍頭企業等建立聯合體,按照“跨界互補、自主結合”的原則,開展產業集群工業互聯數位化轉型試點工作。支持建設適用於鋼鐵深加工、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先進陶瓷、食品加工、電力科技等特定行業、特定領域的工業網際網路套用項目。
4. 支持開展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建設及套用。支持開展關鍵產品追溯、供應鏈管理、企業生產系統間精準對接、跨行業、跨地區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標識解析集成創新套用。
(八)開放協作融合工程
1. 加強與國內外頂級機構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國內資源,加強交流與合作,通過產業投資、產教融合、併購重組、引資引智等方式,提升產業設計、研發、製造和套用水平,打造開放、共享、共贏的發展新模式。持續推進與鋼鐵新材、工程機械等領域的一流企業、權威研究機構、頂級大學等合作,促進我市產業的提質升級。
2. 充分挖掘湘商、婁商資源。持續推進“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更加解放思想,最佳化發展環境,加強招商引資,促進優勢互補,實現合作共贏。
3. 深入推進區域戰略合作。婁底市地處湖南的幾何中心,位於長株潭1小時經濟圈內,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要加強與珠三角、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都市經濟圈等發達地區緊密合作,積極創造條件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實現產業的縱深拓展和轉型升級;要充分利用推進“一帶一路”和“一帶一部”戰略機遇,在“走出去”與“引進來”的過程中實現開放發展,從世界視角找到新的產業定位。
4. 胸懷全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站在國內國際產業分工布局的大背景下,加大供給側改革力度,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在革故鼎新中實現資源型老工業基地產業的脫胎換骨。
(九)綠色低碳發展工程
實行綠色製造,是綠色發展理念在生產領域的具體體現,是落實先進制造業強市、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實現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舉措。
1. 推進綠色製造示範。按照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節約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產業綠色化的原則,建設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企業、綠色設計產品,為綠色發展理念在各行業內加快落實提供示範。
2. 狠抓工業節能減排。推進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標準化,充分發揮行業節能標準的引領、支撐和約束作用;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節能技術裝備,加強工業節能監察,倒逼企業加快節能技術改造,努力降低工業綜合能耗、水耗等;落實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
3. 不斷加大資源綜合利用力度。加強工業固廢資源的綜合利用;支持鋼鐵企業改進技術、工藝和流程,提升廢鋼資源綜合利用能力,促進鋼鐵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發展脫硫、脫硝及其副產品的綜合利用;充分利用餘熱、余汽資源;支持城市垃圾發電、水泥窯協同處理城市生活垃圾。
4. 堅持淘汰落後產能和整治“散亂污”。認真落實國家有關供給側改革的各項政策措施,取締關停落後產能,整治散亂污企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進高質量發展。
5. 建設綠色礦山。婁底是依託豐富的礦業資源發展而來的工業城市,但長期以來,礦業粗放式發展,私采濫挖,非法冶煉,任意排放,對資源和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嚴重損害了礦山的健康發展。建設綠色礦山,是十四五的重大任務。一是要加強尾礦庫治理,特別是加快推進錫礦山砷鹼渣治理、煤矸石綜合利用和開展礦山復綠;二是要高水準建設冷水江銻品產業園。按照銻冶煉及深加工企業集中布局、統一規劃、統一監管、統一排污處理的要求,高標準建立錫礦山銻產業基地。三是加強採石場的綜合整治。深入開展砂石土礦專項整治,實現礦山數量大幅減少、發展質量明顯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明顯加強、安全生產條件明顯改善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明顯增強,推動砂石土礦開發利用綠色發展。
二、打造四大公共服務平台
(一)人才公共服務平台
1. 建設人才公寓,在各縣市區高標準搭建人才服務平台,首先建設人才公寓,解決重點大學本科生、碩士及以上學歷人才、高級管理人員、具有高級職稱人才的居住、生活配套設施,吸引一批高層次人才來婁就業。
2. 建設職業教育培訓中心,為全市各優勢產業開展職業教育培訓、遠程學歷教育、自考培訓等,提升產業工人的知識水平和學歷。
3. 建設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招聘服務。
4. 建設行業專家柔性引進中心,根據各產業的需求,對接國內外頂級行業專家,到婁底擔任技術指導、講學、設立研究室及工作站、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並帶領園區各產業對接用戶,開拓市場。
5. 建設婁底籍院士工作中心,充分發揮婁底籍中科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其團隊的智力優勢。
6. 搭建海外人才服務中心,廣聚天下英才,推進大開放、引領大發展。
7. 組建高水平行業學院,積極與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組建工程機械產業學院、先進陶瓷產業學院、現代農機產業學院、現代文印產業學院等高水平行業學院。
(二)網際網路與區塊鏈公共服務平台
搭建網際網路與區塊鏈公共服務平台,重點套用和推廣網際網路技術、5G技術、大數據技術、區塊鏈技術、智慧型製造技術、北斗導航技術等,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視頻直播與產品展示中心、信息共享中心、區塊鏈服務中心、人工智慧服務中心,建設北斗套用服務中心,依託雲數據中心和樹根互聯,打造高水平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三)產業集群共享製造平台
根據工業優勢產業鏈的發展需求,鼓勵園區建設共享製造服務平台。在婁底經開區建設精品薄板高效焊接中心、冷彎型鋼製造中心,雙峰經開區建設先進熱處理與表面改性中心,新化高新區建設電子陶瓷特種燒結中心,冷水江經開區建設緊固件表面處理中心等。
(四)產業投融資服務平台
建設產業投融資服務平台,解決投資難和難投資的問題,一是依託市創發集團等政府投融資平台,加強對招商引資等重大項目和高成長企業的投融資服務;二是引進和設立一批高質、獨立、公正、權威的中介機構、評估機構,促進資本與項目對接,使企業投融資得到有效服務,降低投資風險和交易成本;三是完善社會信用和擔保體系,建立企業信用徵集、信用評價、失信懲戒體系,形成良好的誠信文化;四是加強產業投資基金、產權交易等資本市場建設。
三、建設一批新基建項目
(一)智慧園區建設項目
依託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推進婁底經開區、婁底高新區、婁星工業集中區、新化高新區、冷水江經開區、雙峰經開區等省級及以上園區新基建建設,打造一批標誌性智慧園區。
(二)5G套用項目
全面推進5G基礎建設,全市城區、景區、園區、交通線、集鎮、旅遊鄉村基本實現5G信號全域覆蓋;搭建5G新型雲化業務套用平台,科學布局5G套用重大項目,支持建設5G+智慧城市、5G+智慧農業、5G+智慧園區、5G+智慧能源、5G+無線醫療、5G+智慧型製造、5G+車輛網等項目。
(三)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項目
加快適應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全面推進充電樁建設項目,全面覆蓋主要工業園區、主要城鎮,重點在公交、出租、環衛與物流等公共服務領域專用停車場所建設充換電站,重點在交通樞紐、大型文體設施、城市綠地、大型建築物配建停車場、路邊停車位等城市公共停車場所建設充電站,支持居民區、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寫字樓等單位建設充電樁、充電站。
(四)大數據中心建設項目
建設大數據中心,分設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各領域分中心,覆蓋全市各產業,建設內容包括:(1)機房樓、生產管理樓等數據中心基礎配套設施;(2)傳輸光纖、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數據服務平台等支撐數據中心發展的網路及服務設施;(3)IDC(網際網路數據中心)業務部署與套用協同;(4)車聯網、衛星大數據、北斗系統等垂直領域的大數據研發及產業化設備設施。
第七章 環境影響評價
一、規劃實施環境影響分析
(一)大氣環境影響
大氣污染物的主要成份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鹽酸、煙塵和惡臭有毒氣體等,主要涉及工業生產中使用天然氣、煤炭、焦炭等化石燃料產生的廢氣,金屬鍍塗酸洗等表面處理、食品加工及生物醫藥行業溶劑揮發、化學化工行業溶劑揮發產生的揮發性溶劑和酸,電子陶瓷、耐火材料、磁性材料燒結產生的廢氣等。
(二)水環境影響
工業廢水主要含酸、含鹼、含鹽、含油污、含金屬離子和富營養物質等,成分較為複雜,有些廢水還有一定殘餘熱值,主要涉及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冶煉產生的洗礦和冷卻廢水,金屬鍍塗酸洗等表面處理產生的含鉻、鎳、銅等重金屬離子的廢水以及含油污的有機廢水,燃煤發電、煤層氣發電、垃圾發電等產生的炭黑廢水,食品加工、生物醫藥行業產生的富營養廢水,電子陶瓷產品研磨產生的含懸浮物廢水等。
(三)固體廢物
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工業固體物和危險廢物,涉及礦渣、水渣、爐渣、粉塵、廢舊包裝及容器等,涵蓋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冶金產生的爐渣、鑄造廢砂、粉塵,銻礦、煤炭開採產生的尾礦,燃煤發電、煤層氣發電、垃圾發電等產生的粉塵,水泥企業、建築骨料企業產生的粉塵,食品加工、生物醫藥行業產生的粉塵和殘渣,電子陶瓷、耐火材料行業產生粉塵和廢棄物,鋼鐵加工、機械加工行業產生的廢舊金屬,玻璃加工行業產業的碎玻璃,廢舊油桶、化學化工產品容器等。
(四)生態環境影響
三廢對生態環境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冶金企業、水泥企業、耐火材料和電子陶瓷企業等窯爐產生的高溫、余壓、窯爐煙氣對周邊生態的影響;金屬表面處理企業揮發性酸和重金屬廢水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礦山開採造成采空塌陷區、植被破壞、土壤龜裂,山體滑坡,水土流失,耕地毀壞等;機械加工、汽車拆解、廢鋼加工等產生的廢油對土壤等產生污染;生物醫藥和食品加工企業的富營養水體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光伏發電占用土地面積較大,影響植被生長和動物生存空間,對物種多樣性有一定影響;風力發電項目的實施,主要是會破壞項目所在地的生態環境,對建設地點會產生空氣、聲環境、水環境、生態環境、水土流失、電磁輻射的污染,特別是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生態環境失衡等。
二、預防和減輕環境影響的對策
(一)加強規劃引領,嚴守環保紅線
加強產業規劃,嚴格項目環評達標準入管理,堅決守住環境保護紅線。規劃編制中,注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區域減排、資源綜合利用和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充分運用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手段,促進環保節能技術的套用、落後產能的淘汰退出、先進制造業的加快發展。加強工業園區的系統規劃,特別是環保設施的配套,必須做到“三同時”。
(二)錨定3060目標,調整產業結構
要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行動方案,最佳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光伏、氫氣、生物質能等新能源。落實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財稅優惠政策,促進新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產品研發套用,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加快建設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環保設施的低碳運行、促進非化石能源的發展。要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實現減碳與節能、控污有效協同;要結合婁底實際,分行業、分區域,明確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要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逐步降低重化工業比重,減少化石能源消耗,大力發展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三)加強環境評價,嚴格選商招商
對招商引資項目、改擴建技改項目,必須按照有關環保政策,嚴格落實環評規定,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凡不符合環保政策、不符合園區產業規劃的項目,一律不得引入,一律不得入園建設。
(四)深化供給側改革,出清落後產能
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落實長江經濟帶(湖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方案,強化環保約束,加強環保指標監測監管,對環保不達標的項目、產線,實行強制淘汰關閉、強制技術改造達標、嚴格環保執法處罰等政策措施,堅決淘汰落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持續保持對石灰窯、粘土磚、小造紙、地條鋼、採石場等的高壓態勢,加強“散亂污”“低小散”企業的治理,落實環保督查措施,堅決防止落後產能回潮。
(五)加強三廢治理,發展循環經濟
採取多種措施對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廢水、固廢進行無害化處理和合理利用。全面推進超低排放技術的開發及套用,加強高爐、鍋爐、燒結窯等工業窯爐的廢氣治理,全面實行煙氣脫硫脫硝和除塵,提高餘熱余壓綜合利用效率;積極開展二氧化碳捕獲、封存和綜合利用示範試點,完善碳排放交易制度,促進低碳技術發展;加強冶金廢渣、廢鋼、生活垃圾等工業固廢的高效利用開發,加強建築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積極建設“城市礦山”;完善工業廢水治理體系,大量使用循環水,確保工業廢水達標排放;加強金屬表面處理工藝的環境監測,確保酸洗、電鍍、電泳、鍍塗等工藝符合環保要求,確保達標排放,余液余渣的集中規範處理;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加強沿江化工企業關停搬遷,切實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
(六)加強能源監測,最佳化能源結構
積極開展能源監測監察,大力開發推廣套用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提高能源利用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成本;加強能源工業的規劃布局,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比重;加強能源開發項目建設管理,嚴格生態保護,落實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儘量減少項目施工和運營區對植被、自然環境、生態系統的破壞。
三、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通過實施以上措施,《規劃》基本符合國家和湖南省有關政策和規劃要求,在落實規劃環保措施和項目環評所提建議和措施的前提下,《規劃》實施的環境風險可控,從環保角度可行。
第八章 婁底市“十四五”工業發展保障措施
一、強化規劃戰略引領
(一)高位推動規劃實施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指導審定和組織實施規劃,統籌全局,著眼長遠,加強宣傳,堅定目標,分解落實規劃任務,明確有關職能部門、各專業園區的職責分工。
(二)建立規劃落實考核推進機制
對規劃落實情況進行考核,並將該考核指標納入有關部門的年度綜合考評。有關部門在項目審批、核准及契約談判時,應參照規劃的內容和精神,合理配置財政投資、項目用地、要素保障、基礎設施等公共資源,並加強調控和引導。
(三)建立規划動態評估調整機制
政府有關部門根據規劃執行情況,加強跟蹤監測和信息發布,根據現實需要,適時糾偏和對規劃內容進行調整,切實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
二、完善財經支持政策
(一)健全財政專項支持政策
整合統籌使用全市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通過事後獎補、股權投資、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企業加大產業投資;突出支持重點,即支持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和綠色化技術改造項目、公益性共性技術和重點產業關鍵技術研發、重大平台建設項目;研究實行技術創新普惠性事後獎補政策,對於自主創新首台(套)裝備、新產品、發明專利等給予獎勵,對新材料首批次套用給予風險補償。加強對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效益的評價和監督管理。
(二)創新銀企合作模式
充分發揮政府投融資平台公司職能,調動各商業銀行投資實體企業的積極性,完善“產業基金+銀行信貸”“風險補償+銀行信貸”等多種銀企合作新模式,重點支持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強化對科技創新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優質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促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建立重點企業、重點項目融資需求清單,推進金融機構、企業的信息互通。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支持方式,積極開展應收賬款、倉單、政府採購訂單等質押融資,發展能效信貸、綠色信貸等信貸業務,鼓勵企業採用債券、銀行間市場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資產證券化等多種融資渠道,提高直接融資占比。
(三)充分激活社會資本
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吸引和組織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建設、產業投資,特別要為社會資本投資工業廠房、建設和運作專業園區在投資信息發布、土地招拍掛、報批報建、產權辦理、基礎配套等創造便利條件,出台專項優惠政策,使社會資本敢投、善投、保底投、踴躍投,以充足持續的社會資本投入,帶動民營經濟的大發展。要加大“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工作力度,促進婁商返婁投資運營專業園區、購置工業房地產和興辦實業。
(四)促進產權交易
積極推動企業新三板掛牌、IPO上市直接融資、園區企業產權協定交易等,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要努力實現主機板上市企業零的突破。
三、強化生產要素保障
(一)完善土地供應政策
一是根據全市產業總體規劃布局,按照有利於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促進產業集群化、園區專業化發展的基本要求,合理布局產業項目。二是依法通過土地置換、清理低效用地、盤活閒置用地和利用廢地、荒地等方式,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增加土地有效供給。三是最佳化土地出讓政策,完善工業用地計畫指標、出讓方式、出讓底價和成交價格執行體系;支持工業用地帶方案出讓和標準地出讓、先租後讓等多種方式;重大項目、優質項目,可實行彈性出讓,一事一議;利用空餘或閒置工業廠房、倉儲用房等存量工業用地資源進行改造,不改變用途,仍興辦工業項目的,可以實行協定出讓,不再增繳土地價款;存量工業用地經批准提高容積率和增加地下空間,且不改變土地用途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
(二)推進產城融合
根據園區產業配套發展需要,可開發建設商業地產、公租房、廉租房、棚戶區改造等,增強園區的配套能力。
(三)提升人力資源保障水平
加大技術、管理領軍人才的引進力度,落實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政策,進一步做好人才服務保障工作;支持企業靈活引才、聯合引才、共同育才;加快壯大有戰略眼光、懂經營善管理的優秀企業家隊伍;辦好機械工程學院、農機學院、先進陶瓷學院、文印學院等特色工匠學院,擴大中高級技工人才隊伍;要解放思想,完善機關幹部到企業掛職鍛鍊、企業幫扶的工作機制。
(四)加強水、電、氣、訊、污染治理設施等要素供應保障
完善自來水、電力、天然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和完善5G通訊網路、充電樁等新型基礎設施,完善園區污水管網和工業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加強工業固廢的存放、處理和綜合利用。
(五)堅持畝均論英雄,提高各生產要素配置效率
發布各園區產業用地投入產出強度指導標準。探索建立園區“畝均論英雄”機制,建立以質量和效益為核心,以工業企業及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的畝均稅收、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削減率等為主要指標的畝均效益評價體系。依據評價結果,實施分檔激勵和重要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進一步強化約束和倒逼機制,實行優勝劣汰、動態管理。
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一)突出招商重點
招商引資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即,緊盯三個500強企業,招大引強;成建制承接產業鏈群轉移;對接國際國內權威研發機構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轉化項目;加強引進有利於我市優勢產業鏈補短板強弱項項目。
(二)創新招商方式
建立市縣領導聯繫招商項目責任制;實行政府平台招商、產業鏈招商、龍頭企業招商、以商招商、會展招商、專家小組招商等多種招商舉措;持之以恆辦好湘博會、婁商大會,使之成為我市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重要平台;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飛地模式。
(三)嚴格盡職調查
完善招商項目盡職調查方式和手段,把人才結構、技術水平、經濟實力、投資強度、畝均效益、帶動能力、誠信狀況等共同作為招商引資盡職調查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項目評估機制,確保招到有實力、檔次高、講誠信的企業和項目。
(四)規範招商行為
原則上按照我市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的總體布局規劃確定的各園區產業發展重點開展招商;對於已明確重點發展區域的產業,其他縣市區和產業園區不宜再予以布局與發展;否則,不予配套優惠政策、不予安排現場觀摩、不予參與評先評優,以防止各縣域和產業園區同質競爭、相互內耗、一哄而上搶項目等現象。
(五)完善招商獎勵
出台招商工作考評細則,設立並兌現招商貢獻獎。
五、完善園區體制機制
(一)健全制度體系
充分發揮工業園區主陣地作用,堅持以市場化改革為方向,加快建立更加精簡高效的工業園區管理體制、更加靈活實用的開發運營機制、更加激勵幹事創業的幹部人事制度、更加系統集成的政策支持體系,努力實現園區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上率先、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率先、在振興實體經濟上率先,奮力走在全市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前列。要允許園區按照機構編制管理相關規定,調整內設機構、職能、人員等,推進機構設定和職能配置最佳化協同高效。
(二)完善投融資平台管理
一是按照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原則,加快推進園區投資平台公司轉型,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二是進一步理順園區管委會與園區投融資平台公司的關係,即,園區平台投資公司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由市區政府授權各開發區管委會全權管理;三是充分發揮投資平台公司的投融資功能,在推進園區基礎建設、土地開發、資本運作、股權投資、引進社會資本等方面,全面實行項目負責制,建一個成一個,量力而行,量入為出,立足現實,適度超前,確保平台公司資產保值增值,資金鍊安全可靠;四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千方百計組建定向產業投資基金,用於全市優勢產業的投資,促進招商引資和產業快速發展;五是支持平台公司按市場化原則開展招商、企業入駐服務等,並將招商成果、服務成效等納入考核激勵範圍。
(三)配強幹部隊伍
各級經濟開發區(高新區)是我市工業經濟的主戰場、核心承載區、重要增長極,要通過組織選拔、公開招考、持續培訓、柔性引進等方式,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經濟管理水平高、專業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經濟管理幹部隊伍。要統籌安排管委會、投資平台公司幹部,除由市委市政府任命的領導班子成員外,鼓勵對園區其餘人員實行檔案封存、崗位聘任等競爭性選人用人機制,充實投資平台公司幹部力量。要建立管委會職能部門、平台公司對口管理部門的常態化合作機制,整合專業幹部資源,通過購買服務、兼職臨聘、管委會統籌等方式,努力減少編制人員、降低用人成本、提高辦事效率,防止管委會與平台公司辦事程式複雜、工作效率低下、簡單重複的“兩張皮”現象。
(四)嚴格績效考核
全面實行資產負債表管理,無論是投資平台公司還是具體投資項目,都要定期編制資產負債表;根據園區經營目標,確定各層次的主要經濟考核指標,依據資產負債表等有關依據,進行具體績效核算;根據績效考核結果,確定工資福利獎勵等,並與幹部的任用掛鈎。園區管委會考核應根據黨的建設、經濟發展、招商引資、科技創新、安全環保、社會事務等進行綜合評定。
六、最佳化產業發展環境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
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快推進政務流程再造和政府職能轉變,切實提高政務服務水平。全面實行“證照分離”“照後減證”;深化投資項目審批全流程改革,推行容缺審批、告知承諾制等管理方式;深入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項目在立項用地規劃許可階段、工程建設許可階段、施工許可階段、竣工驗收階段等環節全面推行並聯審批。實施工程建設項目聯合審圖和聯合驗收。
(二)實行清單管理
明確權力清單、企業投資負面清單、專項資金管理清單、責任清單四張清單,減少審批環節和收費項目,推行網際網路+審批等新模式,讓民眾少跑路,讓數據多跑路。
(三)最佳化雙創環境
充分運用移動網際網路等新媒介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創新創業文化氛圍,鼓勵求真務實的工匠精神。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加大技術創新支持,搭建多層次企業交流平台,及時幫助解決企業發展遇到的突出問題。
(四)建設動態項目庫和加強建設重大項目
加強全市重大工業投資動態項目庫建設,謀劃一批打基礎、管長遠、強功能、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不斷完善和充實項目庫,建立工業項目工作檯賬,及時掌握重點項目建設進展和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完善領導聯繫重點項目制度,加強項目跟蹤服務,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加快項目建設進程。
(五)發揮產業集群發展促進機構作用
規範產業集群發展促進機構,發揮其在促進產業升級、加強行業協調和自律、提供優質便利服務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六)最佳化法治環境
建立和完善保障企業合法權益的地方性法規和政策體系,維護良好的治安秩序,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執法監督體系,創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政策解讀
《婁底市“十四五”工業發展規劃》由婁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和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譚峰亮博士團隊歷時2年經40稿完成。起草過程中,編制組會同市人大、市政協對全市各縣市區、園區、工科信局、產業環保局、各產業代表性企業等進行了現場走訪調研,廣泛徵求了相關部門單位、有關行業協會和主管領導的意見建議,認真總結了十三五工業發展情況、存在的問題困難,對十四五國內外環境進行了分析,提出指導思想、發展原則、主要目標、戰略定位,明確了打造2大主導產業、發展4大特色產業、培育4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加快發展通航產業的總體思路、發展路徑、重點方向及空間布局,提出工業總量保持中速增長(工業總產值到2025年突破4000億元,年均增長7.5%以上),突出了“十四五”工業強基九大重點任務、建設四大平台和一批新基建項目,開展了環境影響評價分析,強化規劃實施保障措施。婁底市十四五工業規劃凝聚了各方智慧,體現了有關政策要求,力求明思路、指方向、接地氣、可操作。
一、注重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學習研究習近平關於十四五規劃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密對接中央、省、市十四五規劃建議、綱要要求;
二、加強產業政策研究,重點是鋼鐵產業、綠色化發展、數字經濟、供應鏈安全、國內國際雙循環、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按照高質量發展、落實3060雙碳經濟目標和能耗排放雙控要求,結合我市產業實際,確定產業發展方向、技術路徑;確定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強化安全發展理念;
三、加強與市內其他規劃的對接,特別是市內的上位規劃、地理空間規劃、自然生態環境規劃、數字經濟規劃等,使之融為一體,形成分工合理、重點突出的規劃體系;
四、因地制宜,突出產業發展重點和特色,不搞面面俱到,不搞同質化,注重區域協同、產業協同、創新協同、要素保障協同;
五、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發展的方面的研究,樹立共享發展理念;
六、加強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智慧型製造、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科技創新、質量品牌、數字經濟培育、開放融合發展等方面政策的研究,制定適合我市產業發展需求的重點任務。
七、結合婁底實際,強化要素保障,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確保規劃的科學有效實施。
八、根據中央、省、市規劃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確定有重點可考核的比較合理的指標體系。不盲目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