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詞語)

尺寸(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指距離短或數量小。 《國語·周語下》:“夫目之察度也,不過步武尺寸之間。” 《史記·淮陰侯列傳》:“無尺寸之功。” (2)指東西的長短大小。如:這件衣服尺寸正合身。 (3)指分寸。 劉熙載《藝概·文概》:“敘事要有尺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尺寸
  • 拼音:chǐ cùn
  • 釋義1:比喻面積較小
  • 釋義2:比喻短窄
詞語概念,基本含義,機械術語,戲曲行話,英制尺寸,換算關係,

詞語概念

1. [a little]∶比喻面積較小。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蘇洵《六國論
尺寸之功
尺寸
尺寸之利
2. [short or narrow]∶比喻短窄。尺寸千里
尺寸 chǐ cun1. [measurement;size]∶ 尺和寸。
衣服不夠尺寸,穿著短一截。
2. 分寸
小孩子說話得有個分寸
1. 尺和寸,指量具
《管子·形勢解》:“以規矩為方圜則成,以尺寸量長短則得,以法數治民則安。”《商君書·修權》:“夫釋權衡而斷輕重,廢尺寸而意長短,雖察,商賈不用,為其不必也。”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零八回:“水數六,故器物尺寸,俱用六數。”清 錢泳《履園叢話·雜記下·尺》:“尺寸之長短,一代長於一代,若以今之裁衣尺較工部尺,則又盈一寸許矣。”
2. 形容事物些許、細小或低微。
《孟子·告子上》:“無尺寸之膚不愛焉,則無尺寸之膚不養也。”《漢書·孔光傳》:“臣以朽材,前比歷位典大職,卒無尺寸之效,倖免罪誅,全保首領。” 宋 歐陽修《答樞密吳給事見寄》詩:“報國愧無功尺寸,歸田仍值歲豐穰。” 明 李東陽《與劉方伯書》:“雖官階不過尺寸,而事權之重輕,藩地之邇遠,有大不同者。”明 董其昌《袁伯應(袁可立子)詩集序》:“蓋隆萬之間,士子尺寸功令,宋人註疏之外一步不窺。”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回:“晉鄙接符在手,心下躊躇,想道:‘魏王以十萬之眾托我,我雖固陋,未有敗衂之罪。今魏王無尺寸之書,而公子徒手捧符,前來代將,此事豈可輕信?’”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烏魯木齊關帝祠 有馬……每至塑望祭神,必昧爽先立祠門外,屹如泥朔,所立之地,不失尺寸。”瞿秋白《赤都心史》三七:“雖然通譯的才能或者不足,然而始終有尺寸的功效。”
3. 指些少或微小的事物。如土地、才能、功勞、距離等。
史記·項羽本紀論》:“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隴畝之中。”《魏書·彭城王勰傳》:“今遭聖化,正應力茲愚老,申展尺寸,但在南百口,生死分張,乞還江外,以申德澤。” 宋 岳飛《辭少保第五札子》:“臣方將策駑礪鈍,冀效尺寸以報陛下天地生成之德。”《水滸傳》第九五回:“﹝郁保四﹞緊緊跟隨宋先鋒,不離尺寸。”
4. 法規;標準。
《韓非子·安危》:“六曰有尺寸而無意度。” 漢 嚴遵《道德指歸論·善建》:“我身者,彼身之尺寸也;我家者,彼家之權衡也。” 宋蘇軾《謝王內翰啟》:“竊以求士之道,古難其全……欲求規矩尺寸之士,則病其齷齪,而不能有所為。” 明 何景明《與何粹夫書》:“畧於章句之末,而超於尺寸之外。” 楊朔《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其實這根尺最公平,最合理。起碼的尺寸是看你肯不肯為人民做點事。”
5. 分寸,指適當的限度或程度。
老舍《駱駝祥子》二一:“鄉下人急了,不會拿著尺寸說話,她抖著底兒把最粗野的罵出來。”
6. 指高低、長短、大小等。
唐 高墉 《龍華寺窣堵波塔銘》:“天雖高兮,尺寸可知。” 宋 曾鞏《山水屏》詩:“秋刀剪新屏,尺寸隨折曲。” 冰心《南歸》:“所以這次我對於母親壽衣的材料、顏色、式樣、尺寸,都不厭其詳的叮嚀囑咐了。”
7. 指尺脈寸脈
《靈樞經·終始》:“少氣者,脈口人迎俱少,而不稱尺寸也。”
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戰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9 南朝·梁·江淹《詣建平王上書》:“寧當爭分寸之末,競錐刀之利哉?”

基本含義

機械術語

用特定單位表示長度值的數字。在技術圖樣中和一定範圍內,若已註明共同單位時,均可只寫數字,不寫單位。

戲曲行話

指京劇表演上唱念做打的節奏速度。準確地把握節奏速度,是正確表現人物的關鍵。如何恰到好處地把握尺寸,首先要求演員理解和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在這個基礎上,藝術功力則是尺寸具體處理的技術保證,二者缺一不可。
不光如此,尺寸在其他時候還表示長短、大小的意思。如:我買的這雙鞋“尺寸”不合適。

英制尺寸

的由來:英皇亨利一世在位時,曾親自組織有關人員討論一碼(yard,縮寫為yd.,合一英尺,約91.4 cm)到底應該定為多長,大臣們為此各抒己見,爭論不休。在一旁聽得不厭煩的大英皇帝一急之下,顧不上尊嚴,一拍大腿,伸手指著臣下道:笨蛋,一碼就是從我的鼻尖到我的食指尖之間的長度。碼就是這樣在一氣之下隨便地定下來的。
英尺的由來:英尺(foot,縮寫為ft.等於12英寸,1/3碼,0.3048 m)在英文中的本意是“腳”。實際上,一英尺就是一個成年男子一隻腳的長度。由於腳的長度因人而異,在使用時有必要規定一個標準的腳長。到了16世紀,德國人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解決了此事。他們在一個禮拜日,讓從教堂里走出來的16個男子站在一起,然後將其左腳的長度加在一起,除以16,求出一個平均的腳長。這就是現在使用的英尺。
英寸的由來:英寸(inch,縮寫為in.)在荷蘭語中的本意是大拇指,一英寸就是一節大拇指的長度。當然人的大拇指的長度也是長短不一的。14世紀時,英皇愛德華二世頒布了“標準合法英寸”。其規定為:從大麥穗中間選擇三粒最大的麥粒並依次排成一行的長度就是一英寸。
的由來:米(metre,縮寫為m.)這個計量單位是從法國“進口”的,其規定則嚴密得多。1790年的巴黎會議上規定:以通過巴黎、連線南北極的子午線的四分之一為基數,取該基數的一千萬分之一為一個長度單位,叫做metre(米)。後來,為了更準確起見,又定出一個標準:將化學元素“氪86”在真空中發射出的橙黃色光波乘上1650763.73後的積定為一米。之後將光速定為定值:299 792 458米每秒,因此米的長度即為一秒鐘真空中光行走距離的1/299 792 458。

換算關係

1米=1公尺=3市尺=3.2808英尺
1分米=1公寸=0.1米=3市寸
1厘米=1公分=0.3937英寸
即1毫米=0.1公分=0.01公寸=0.001公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