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王位或皇位繼承人)

太子(王位或皇位繼承人)

太子,是中國古代帝王的繼任者的稱謂,被定為王位、皇位繼位者的人。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能稱皇太子,僅帝制時代的太子,才可稱皇太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子
  • 外文名:Crown prince
  • 含義:被定為王位、皇位繼位者的人
  • 類別名詞稱謂詞
  • 注意1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能稱皇太子
  • 注意2:僅帝制時代的太子,才可稱皇太子
  • 注意3:皇太子僅一人擔當,無二三四
釋義,待遇,冊立,稱謂,東宮,列表,漢朝,新朝,三國,晉朝,隋朝,唐朝,宋朝,遼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

釋義

商周時期天子及諸侯的法定繼承人,稱太子或世子。兩漢,皇帝與諸侯王的繼承人皆稱“太子”,但惟皇儲稱“皇太子”。漢以後,諸侯王的繼承人改稱“世子”,“太子”成為了皇位繼承人獨有的稱呼。封建社會的太子,其地位僅次於皇帝,擁有監國的權利,並擁有類似於朝廷的東宮官。
需要指出的是,“太子”並非與生俱來的身份,而是皇帝賦予的身份。只有獲得“冊封”(見下),才會取得太子的身份。
因被冊封者與皇帝關係的不同,與太子類似的的稱謂有“太孫“、”太叔“、”太弟”等。太子多為皇帝的兒子,少數為皇帝的侄子或養子。元代不諳中原禮法,鬧了弟弟是哥哥“太子”的笑話。
在金元時代,並非繼承人的皇子有時也會被稱為“太子”,如“四太子兀朮(僅為皇子)”,這是民間俗稱,並非制度如此。

待遇

皇太子冠服——《Q版大明衣冠圖志》皇太子冠服——《Q版大明衣冠圖志》
在封建王朝太子的地位在朝廷中僅次於皇帝。(實際上地位不如皇后,那是因為那只是在朝廷中的地位,在大家庭中太子地位比不上任何嬪妃,但如果成為皇帝後,地位僅不如太皇太后皇太后太上皇太上皇后)。
太子擁有自己的類似於朝廷的東宮。東宮的官員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還擁有一支類似於皇帝禁軍的私人衛隊“太子諸率”(唐制)。而皇太子的妻妾也如皇帝的妃嬪一樣,有正式的封號,如太子妃良娣孺人等。

冊立

中國古代社會的承襲制度是嫡長子繼承制,女性沒有繼承權。繼承人的原則是:“立嫡立長”,也就是說,繼承順序是以嫡子優先、年長優先。嫡子[正妻(皇后)所生之子]中,最年長者為第一繼承人,如沒有嫡子,則由庶子(非嫡所生之子)中年長者為繼承人。另一種情況是嫡子早逝,則立其子為繼承人,如朱元璋在太子朱標逝世後立其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除了“立嫡立長”的原則外,還有:“立子以賢”,就是說,要看諸位庶子的德行而定,最次的是皇帝“立儲以愛”就是皇帝最喜歡哪個兒子,就立他為太子,這種方式歷史上雖有,卻為數不多,也極易引發宮廷權利爭鬥。
歷史上太子和皇帝之間的關係極其複雜矛盾。一方面,皇帝需要有繼承人,但繼承人的存在又會對皇權構成一定威脅。由於皇太子有極大權力,所以往往會和皇帝發生衝突,從而導致被廢或被殺。例如漢景帝廢太子劉榮漢武帝廢太子劉據隋文帝廢太子楊勇等,而力量強大的皇太子由於不滿皇帝約束、也會有叛逆、乃至弒君。前者如戾太子不滿漢武帝寵幸佞臣江充、發東宮兵欲誅之;後者如宋文帝劉義隆為太子劉劭所殺。另一方面,由於覬覦皇太子儲位,皇帝的兒子們往往相互傾軋、甚至兵戎相見,這樣的例子就更加平常了。
通常,由於以上種種原因,皇太子順利冊立、順利繼承皇位的並不多見。 隨著皇帝權力的不斷加強,皇太子的權力越來越被削弱。但是反過來,正是由於皇太子的權力不再對皇帝構成威脅,皇帝有足夠的權力來約束他的其他兒子們,所以後期的皇太子順利繼位的反而比較多。
由於太子與皇帝關係的特殊和敏感。大臣們在辦理有關事項時,不得不小心翼翼。他們既不敢違抗皇命,又不願得罪太子。清史稿列傳七》記錄了這樣一件事情。康熙三十三年,禮部康熙帝上奏祭祀奉先殿時的儀注,要將皇太子胤礽的拜褥置於檻內。皇帝下令尚書沙穆哈將太子的拜褥設於檻外。沙穆哈請求康熙帝下旨在檔案中記錄此事,康熙帝卻下令奪了沙穆哈的官職。
清世宗雍正帝開始,有鑒於康熙時期皇太子胤礽兩立兩廢、諸王爭儲的教訓,正式宣布了不再公開預立太子的決定。改為秘密立儲制:皇帝生前將寫有皇太子人選的遺詔放在鐍匣內並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後,待皇帝駕崩後由顧命大臣取出公布。
清末,同治光緒宣統三帝接連無子,密儲制度名存實亡。光緒帝主持“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榮祿商議廢黜光緒,立載漪的15歲兒子溥儁為皇帝。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溥儁受詔入宮,封為大阿哥,慈禧預定庚子年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舉行光緒禪位典禮,改年號為“保慶”。但京師內外,議論紛紛。大學士榮祿與慶親王奕劻(kuāng)以各國公使有異議,各種勢力也反對,慈禧太后被迫停止廢立計畫。

稱謂

太子對皇帝稱“兒臣”,對下級稱“本王”或“本太子”,秦以前沒有特定,對下也稱“孤”。
例舉唐代時,皇太子常被左右之人稱為“儲君”、“郎君”;而亦有自稱為“寡人”的,這個可見於順宗為太子時同王叔文的對話,詳見《舊唐書·列傳第八十五》:王叔文者,越州山陰人也。以棋待詔,粗知書,好言理道。德宗令直東宮。太 子嘗與侍讀論政道,因言宮市之弊,太子曰:“寡人見上,當極言之。”
皇帝對兒子的稱呼:親昵點可以叫小名,平時可叫他的名,亦或稱呼其排行如“九郎”,亦或名後加上什麼“~兒”之類:如桓兒,構兒等。皇太子自稱:平時多用“本王”、“本宮”或“吾”,對下人也可謙稱“小王”。另外對皇帝、皇后或皇妃時亦稱用“兒臣”。

東宮

概述
中國封建社會為教育、輔導、保衛太子,以保證皇 權長久承襲而專門設定的系列職官的制度。在封建社會冊立太子,是鞏固皇權、穩定封建統治秩序的重要措施之一。太子所居之地稱“東宮”,或“青宮”、“春宮”等。詩·衛風·碩人以東宮指太子,後世沿用。故太子系列的官屬稱東宮官或宮臣
沿革
東宮官制度始建於殷周。通典·職官·東宮官》載,當時有師、保、太傅、少傅。太傅、少傅使知君臣父子之道,師教之以事,保則慎其身。秦漢時,東宮官制度初具規模,屬官有太子門大夫、庶子、先馬(或作洗馬)、舍人;有詹事掌管太子家,設丞,轄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衛率、廚、廄長丞;還有太子賓客贊相禮儀,規誨過失,但未作為官屬。東漢時,太子太傅只管輔導,禮如師,不領官屬。太子少傅則因無詹事之設而既要管輔導,又要管理全部太子官屬。若未有太子,則設舍人隸於少府,其餘皆撤。
晉朝的太傅、少傅總管東宮事。愍懷太子時置六傅,後稱三師三少,即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以後歷代相承,但人數多少不一。由晉至隋,詹事時省時置,一般均有家令、率更令、仆三卿。隋朝省詹事,設門下坊、典書坊、左右衛等。唐朝除坊局沿隋制外,有太子賓客,詹事府統家令等三寺,左右率等十府。還有東宮圖書館,稱崇文館。宋朝東宮官或以他官兼,或省或置,很不固定。開始有由丞相兼師傅、參政兼太子賓客。始置侍讀、侍講,太子肄業的資善堂亦有翊善等官屬。元朝六傅不常設,詹事院或稱徽政院、儲慶使司、儲政院、宮傅府,時置時撤。

列表

漢朝

漢高帝劉邦皇太子劉盈
漢惠帝劉盈皇太子劉恭
漢文帝劉恆皇太子劉啟
漢景帝劉啟首任皇太子劉榮
漢景帝劉啟次任皇太子劉徹
漢武帝劉徹首任皇太子劉據(追封戾太子
漢武帝劉徹次任皇太子劉弗
漢昭帝劉弗嗣太子劉賀
漢宣帝劉詢皇太子劉奭
漢元帝劉奭皇太子劉驁
漢成帝劉驁皇太子劉欣
漢光武帝劉秀首任皇太子劉疆
漢光武帝劉秀次任皇太子劉莊
漢明帝劉莊皇太子劉炟
漢章帝劉炟首任皇太子劉慶
漢章帝劉炟次任皇太子劉肇
漢順帝劉保皇太子劉炳

新朝

新建興帝王莽皇太子王臨

三國

魏文帝曹丕皇太子曹叡
魏明帝曹叡皇太子曹芳
漢昭烈帝劉備皇太子劉禪
漢懷帝劉禪皇太子劉璿
吳大帝孫權首任皇太子孫登(追封宣太子)
吳大帝孫權次任皇太子孫和
吳大帝孫權末任皇太子孫亮
吳景帝孫休皇太子孫<雨單>(上下結構,單為繁體,wān)
吳末帝孫皓皇太子孫瑾

晉朝

晉武帝司馬炎皇太子司馬衷
晉惠帝司馬衷皇太子司馬遹(追封愍懷太子
晉懷帝司馬熾皇太子司馬銓
晉元帝司馬睿皇太子司馬紹
晉明帝司馬紹皇太子司馬衍
晉康帝司馬岳皇太子司馬聃
晉孝武帝司馬曜皇太子司馬德宗

隋朝

隋文帝楊堅首任皇太子楊勇
隋文帝楊堅次任皇太子楊廣
隋煬帝楊廣首任皇太子楊昭(追封元德太子)

唐朝

唐高祖李淵首任皇太子李建成
唐高祖李淵次任皇太子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首任皇太子李承乾
唐太宗李世民次任皇太子李治
唐高宗李治首任皇太子李忠
唐高宗李治次任皇太子李弘
唐高宗李治第三任皇太子李賢(追封章懷太子)
唐高宗李治第四任皇太子李顯
武曌皇太子李顯
唐中宗李顯皇太子李重俊(追封節愍太子)
唐睿宗李旦皇太子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首任皇太子李瑛
唐玄宗李隆基次任皇太子李亨
唐肅宗李亨皇太子李豫
唐代宗李豫皇太子李适
唐德宗李适皇太子李誦
唐順宗李誦皇太子李純
唐憲宗李純首任皇太子李寧(追封惠昭太子)
唐憲宗李純次任皇太子李恆
唐穆宗李恆皇太子李湛
唐敬宗李湛皇太子李普(追封悼懷太子)
唐文宗李昂皇太子李永(追封莊恪太子)
唐宣宗李忱首任皇太子李渼(追封靖懷太子)
唐宣宗李忱次任皇太子李漼
唐懿宗李漼皇太子李儇

宋朝

宋太宗趙炅皇太子趙元僖(追封恭孝太子)
宋太宗趙炅皇太子趙恆
宋真宗趙恆皇太子趙禎
宋仁宗趙禎皇太子趙曙
宋英宗趙曙皇太子趙頊
宋神宗趙頊皇太子趙煦
宋哲宗趙煦皇太子趙茂(追封獻愍太子)
宋徽宗趙佶皇太子趙桓
宋高宗趙構皇太子趙旉(追封元懿太子,後謚宋簡宗)
宋高宗趙構皇太子趙眘
宋孝宗趙眘皇太子趙愭(追封莊文太子)
宋孝宗趙眘皇太子趙惇
宋光宗趙惇皇太子趙擴
宋寧宗趙擴皇太子趙詢(追封景獻太子)
宋理宗趙昀皇太子趙禥
宋度宗趙禥皇太子趙顯

遼朝

(僅正式冊封,不含皇太弟、皇太孫)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皇太子耶律倍
遼聖宗耶律隆緒皇太子耶律宗真
遼道宗耶律洪基皇太子耶律濬(追封昭懷太子)

金朝

(僅正式冊封,不含皇太弟、皇太孫)
金熙宗完顏亶皇太子完顏濟安(追封英悼太子)
金海陵王完顏亮皇太子完顏光英
金世宗完顏雍皇太子完顏允恭(追封宣孝太子)
金衛紹王完顏永濟皇太子完顏從恪
金宣宗完顏珣第一任皇太子完顏守忠(追封莊獻太子)
金宣宗完顏珣第二任皇太子完顏守禮

元朝

元太祖鐵木真皇太子窩闊台
元太宗窩闊台皇太子失烈門
元世祖忽必烈皇太子真金(追封元裕宗)
元世祖忽必烈皇太孫鐵穆耳
元成宗鐵穆耳皇太子德壽
元武宗海山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
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皇太子阿速吉八
元明宗和世琜皇太子圖帖睦爾
元惠宗(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第一任皇太子燕帖古思
元惠宗(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第二任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北元昭宗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皇太子朱標(追封懿文太子)
明惠宗朱允炆皇太子朱文奎(追封恭愍太子)
明成祖朱棣皇太子朱高熾
明仁宗朱高熾皇太子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皇太子朱祁鎮
明英宗朱祁鎮皇太子朱見深
明代宗朱祁鈺皇太子朱見濟(追封獻懷太子)
明憲宗朱見深皇太子朱祐極(追封悼恭太子)
明憲宗朱見深皇太子朱祐樘
明孝宗朱祐樘皇太子朱厚燳
明世宗朱厚熜皇太子朱載基(追封哀沖太子)、
明世宗朱厚熜皇太子朱載壡(追封莊敬太子)
明穆宗朱載垕皇太子朱翊釴(追封憲懷太子)
明穆宗朱載垕皇太子朱翊鈞
明神宗朱翊鈞皇太子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皇太子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皇太子朱慈燃(追封懷沖太子)
明熹宗朱由校皇太子朱慈焴(追封悼懷太子)
明熹宗朱由校皇太子朱慈炅(追封獻懷太子)
明思宗朱由檢皇太子朱慈烺(追封獻愍太子)

清朝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皇太子愛新覺羅·弘曆(密立,雍正十三年胤禛逝後公開)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首任皇太子愛新覺羅·永璉(追立皇太子,謚端慧)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次任皇太子愛新覺羅·顒琰(乾隆六十年弘曆當眾開啟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鐍匣宣布立永琰為皇太子,改名顒琰)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皇太子愛新覺羅·旻寧(密立,嘉慶二十五年永顒琰逝後公開)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皇太子愛新覺羅·奕詝(密立,道光三十年正月丁未,道光帝不豫,宣示朱筆,立為皇太子)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皇太子愛新覺羅·載淳(奕詝臨終所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