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物聯網的雷電防護信息系統總體技術要求》是2023年11月01日實施的一項中國行業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物聯網的雷電防護信息系統總體技術要求
- 頒布時間:2023年7月28日
- 實施時間:2023年11月1日
- 標準號:YD/T 4448-2023
《基於物聯網的雷電防護信息系統總體技術要求》是2023年11月01日實施的一項中國行業標準。
《基於物聯網的雷電防護信息系統總體技術要求》是2023年11月01日實施的一項中國行業標準。編制進程2023年07月28日,《基於物聯網的雷電防護信息系統總體技術要求》發布。2023年11月01日,《基於物聯網的雷電防護...
2020年6月11日,工作組及有關單位在深圳遠征技術有限公司雷電防護體驗館召開了《供配電及信息系統隔離式防雷接地技術系統要求》標準制定啟動會,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標準處處長史詩禎,深圳市氣象局科技業務處處長邱宗旭,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無線電管理處處長張文平、副處長黃正育,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工...
本標準適用於電子及微電子信息系統用隔離式防雷與接地保護系統及裝置的產品研發、測試檢驗、工程設計、施工驗收、使用維護等。其它類似雷電防護系統及裝置可參考使用。技術內容 本標準規定了隔離式防雷與接地保護系統及裝置(以下可簡稱為隔離式系統和隔離式裝置)的 防雷等級劃分、雷電防護系統架構、產品技術要求、設計要求...
GB/T 19271.3-2005 雷電電磁脈衝的防護 第3部分:對浪涌保護器的要求 GB/T 19271.4-2005 雷電電磁脈衝的防護 第4部分:現有建築物內設備的防護 QX 2 2000 新一代天氣雷達站防雷技術規範 QX 3 2000 氣象信息系統雷擊電磁脈衝防護規範 QX 4-2000 氣象台(站)防雷技術規範 QX 30-2004自動氣象站場室防雷...
《港口防雷與接地技術要求》(GB 41847-2022)實施中應加強與中國氣象局、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的相關標準的協同套用。意義價值 《港口防雷與接地技術要求》(GB 41847-2022)的發布實施,有利於進一步規範港口內建(構)築物以及設備設施的防雷與接地系統建設的技術要求,對提高港口防雷與接地系統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自動氣象站場室防雷技術規範(QX 30-2004)》內容簡介:在全國自動氣象站建設過程中,自動氣象站場室防雷設計、施工,應按GB 50057-1994《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2000年版)和QX 4-2000《氣象台(站)防雷技術規範》、QX 3-2000《氣象信息系統雷擊電磁脈衝防護規範》等執行,但由於自動氣象站場室的特殊性,仍...
1. 鼓勵套用公路勘察設計新技術,提升勘察設計水平。推廣套用衛星數字地球、航測遙感影像、雷射雷達掃描和便攜數字攝影測量等技術,提高公路工程勘測的精度和效率。鼓勵套用基於“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3S)的動態勘察設計技術、三維聯動CAD設計系統和公路基礎設施信息建模(BIM)技術與裝備。鼓勵在設計中套用...
小型無線系統的防雷接地技術要求2014-1073T-YD參編單位 ITU TC9 K2小組成員 IEC SC37A AHG9小組成員。公司文化 使命:致力於雷電、電涌與電磁脈衝防護事業,推動防災減災,保障財產安全。願景:立志成為集雷電、電涌和電磁脈衝防護產品研發與製造的專業廠商;成為雷電、電涌和電磁脈衝智慧型綜合防護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
初步建立適應綜合觀測系統運行要求的分級保障業務體制,明確了各級氣象部門的職責分工和業務流程。開展省級維修中心、市級保障中心、氣象計量檢定平台、新一代天氣雷達技術保障分中心建設。建成集地面寬頻網、無線備份通信和衛星通信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氣象信息網路,實現與中國氣象局及上海、廣州氣象區域中心網路的互聯互通...
二、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堅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先進高效、清潔環保、開放互動、服務民生等基本原則,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實現能源革命和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部署,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推廣套用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材料,全面提升電力系統的智慧型化水平;全面體現節能減排和環保要求,促進集中與分散的清潔能...
在統一的技術架構、標準規範和安全防護的基礎上,建設覆蓋規劃、建設、運行、檢修、服務等各領域信息套用系統。(五)提高電網智慧型化水平,確保電網安全、可靠、經濟運行 探索新型材料在輸變電設備中的套用,推廣建設智慧型變電站,合理部署靈活交流、柔性直流輸電等設施,提高動態輸電能力和系統運行靈活性;推廣套用輸變電設備...
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構建一體化信息通信系統和適用於海量數據的計算分析和決策平台,整合智慧型電網數據資源,挖掘信息和數據資源價值,全面提升電力系統信息處理和智慧型決策能力,為各類能源接入、調度運行、用戶服務和經營管理提供支撐。在統一的技術架構、標準規範和安全防護的基礎上,建設覆蓋規劃、建設、運...
8.1.2 雷電流特徵參數 (195)8.2 雷電危害方式 (197)8.3 防雷技術措施及規範 (201)8.3.1 防雷技術措施 (201)8.3.2 建築物防雷分區 (202)8.3.3 建築物防雷類別 (203)8.3.4 建築物電子信息系統雷電防護等級 (205)8.4 直擊雷的防護 (205)8.4.1 接閃器 (205)8.4.2 引下線...
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按照相關質量標準和技術要求配備氣象設施,設定必要的防護裝置,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並在氣象設施附近顯著位置設立保護標誌,標明保護要求。第九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氣象主管機構和負責發展改革、規劃、自然資源、海洋、交通運輸、水務、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漁業、林業、園林、應急管理...
3.堅持因地制宜、集約利舊。結合本地實際,堅持高危先建、急用先建,在各行業領域已有監測預警系統、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等工作的基礎上,加強集約化建設,避免重複建設。4.堅持創新引領、科技賦能。推進理論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方法創新,充分調動各方面發揮優勢,積極參與感知技術研發、風險評估、分析預警,邊...
其他沒有主管部門的危險化學品使用單位應當將相關信息報送產業園區管理機構或者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使用危險性不明確的化學品的,應當根據國家有關物質安全技術說明書的要求,將理化特性、防護措施、應急措施等信息錄入本市危險化學品登記機構信息系統,並報送主管部門。有關主管部門、產業園區管理機構和鄉鎮...
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事故調查工作,宣布成立以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樂成為組長,副省長曹廣晶等為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艷湖社區集貿市場“6·13”重大燃氣爆炸事故調查組(以下簡稱事故調查組),下設綜合組、技術組、管理組、審查調查組,邀請燃氣、火災、安全、特種設備等方面專家參加...
3.加強信息技術融合套用。推動氣象數據融入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面向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需求,深度融入數字鄉村建設。圍繞提升政府治理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加大氣象數據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中的套用,全面提升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基於物聯網、新通信技術、北斗系統、衛星通信網等數據通信和傳輸技術,豐富...
3.3.1.3 推進以“天地圖”為基礎的應急信息資源“一張圖”建設。以測繪地信系統“天地圖”為基礎,制定相關應急信息資源目錄和技術標準規範,開發應急地理信息可視化展示系統,建立有關部門共同參與、各負其責的數據交換、維護、更新長效工作機制,對基礎地理信息和專業部門的風險隱患、防護目標、隊伍、物資等數據進行...
強化氣象數據資源、信息網路和套用系統安全保障。(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通信管理局)14.強化科技創新。強化災害性天氣預報、氣候變化、人工影響天氣、農業與生態氣象、氣象裝備、氣象災害防治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將氣象科技重點研發需求納入全省科技計畫(專項、基金等)予以重點支持。建設跨學科、跨行業、跨...
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氣象大數據套用的融合創新。推動氣象大數據開放共享,提升氣象與相關行業大數據的信息交換與資源共享能力。構建數據質量保障體系。規範氣象數據管理,完善數據管理制度。2.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套用創新。建設5G+套用場景的新型基礎設施配套系統,推進多源融合格線化實況數據業務,開展格線化實況產品的本地化...
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服務西雙版納現代經濟體系建設,保障重點工程,生態文明、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等對西雙版納氣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氣象業務技術呈現高質量協調發展新格局。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技術在氣象領域套用不斷取得突破,“雲+端”的氣象技術體制和以...
推動氣象行業數位化轉型升級。推動氣象數據融入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面向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需求,深度融入數字鄉村建設。圍繞提升政府治理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加大氣象數據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中的套用,全面提升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套用。基於物聯網、新通信技術、北斗系統、衛星通信網...
圍繞天氣監測分析、短臨預報預警、中短期預報以及州、縣市一體化預警預報等業務,探索發展雲化部署、共享的州、縣天氣預報業務一體化系統平台。六、構建集約、安全、智慧型的氣象信息體系,提高氣象信息化水平 推進實施“網際網路+氣象”戰略,加強雲平台、大數據等技術套用,最佳化升級氣象通信網路,推進部門信息融入共享,提升...
全面推進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安全生產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套用,構建國家、省、市、縣四級重大危險源管理體系,實現跨部門、跨地區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提升重大危險源監測、隱患排查、風險管控、應急處置等預警監控能力。推動礦山、金屬冶煉等高危企業建設安全生產智慧型裝備、線上監測監控、隱患自查自改自報等安全管理信息系統。推進...
開展基於網際網路的自動化農業氣象觀測、農作物實景視頻觀測、遙感與作物模型多源資料耦合的作物動態監測、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技術研究與套用。4.智慧農業氣象服務能力建設子工程。套用5G、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匯聚農業氣象科技示範基地作物觀測和試驗數據建設本地智慧型化農業氣象服務系統,強化作物產量預報服務、農業氣象災害...
強化對重大社會活動保障和特殊行業人群的精細化預警服務,建立健全預警信息發布效益評估體系。開展基於5G、物聯網等高新技術探索預警信息精準發布。深化部門和社會媒體合作,將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接入應急指揮平台,擴展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加強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網路安全防護。4.健全氣象災害風險防範社會化的組織...
二是建設X波段雙偏振都卜勒天氣雷達,加強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監測能力。三是建設交通、旅遊、電力、林業、農業、保險、衛生健康等行業的集約化專業氣象服務系統。四是建立精準靶向發布業務體系,開展預警信息發布效果評估的關鍵技術套用,配合完善省市縣三級預警信息發布平台穩固運行的監控技術和手段,提升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
基於氣象大數據云平台,套用物聯網、雲計算、5G等現代信息技術打造智慧型、協同、開放的省、市、縣三級一體化業務平台,實現海量數據分鐘級顯示,利用增強現實技術構建不同氣象災害場景下虛擬現實平台。基於全球氣候預測業務系統,最佳化完善多尺度要素精細化氣候監測、延伸期次季節要素精細化格線預報、災害性天氣過程事件預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