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性集散交通系統

城市生活性集散交通系統

生活性集散交通系統由城市主次幹路支路和公交站點、物流配送設施等組成,是生活出行和交通集散的基礎系統。

本概念出自《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全面推進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建城〔2023〕74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生活性集散交通系統
  • 適用領域:城市交通
  • 出處:《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全面推進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建城〔2023〕74號)
  • 主要功能:城市道路交通網路的核心主體
指導意見,實施要求,提出背景,

指導意見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全面推進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建城〔2023〕74號)核心內容以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為指導,開展“快速幹線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綠色慢行交通”三個專項建設行動為主要途徑,著力打造城市交通“1+3”體系,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實施要求

生活性集散交通系統由城市主次幹路、支路和公交站點、物流配送設施等組成,是生活出行和交通集散的基礎系統。
最佳化道路網的級配結構,提高道路網連通性和可達性,實現城市建成區平均道路網密度達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加強道路建設前期設計及研究論證,按照城市道路沿線功能布局,合理設定道路寬度,最佳化分配道路空間,發揮道路承載交往、休閒等多元功能作用,增進沿線活力,提升空間魅力。
加強城市物流配送設施建設,調整完善線路網路,提高配送效率。

提出背景

2016年,《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最佳化街區路網結構,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城市建成區平均道路網密度應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根據2022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道路網密度與運行狀態監測報告》,全國主要城市中僅有深圳、廈門和成都3個城市道路網密度達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南寧、福州等城市通過打通瓶頸路、斷頭路等措施,持續多年連續改善城市微循環,城市道路網密度穩步提升,達到7.6公里/平方公里,但是全國主要城市平均道路網密度僅為6.3公里/平方公里,距離國家目標要求的8公里/平方公里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別是部分城市尚未扭轉“寬馬路、稀路網”的慣性,過於寬闊的路面造成道路與兩側用地功能的脫節。
根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多個城市的統計結果,城市道路網密度與城市活力呈明顯的正相關關係,15分鐘生活圈難以在稀疏寬大的路格線局下建立起來,街道環境品質不高,難以形成活力街區空間。
實施生活性集散交通系統建設專項行動應重點圍繞以下3個重點展開:
第一,最佳化路網級配結構,控制道路寬度,提升路網密度;
第二,完善15分鐘生活圈交通設施;
第三,提升街道環境品質,完善路側智慧化設施及街道家具配置,協調沿線建築立面改造,實施街道與建築退線空間的一體化“完整街道”設計。
北京市等城市針對重點街道已經開展類似的道路更新改造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