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張掖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正式印發。規劃納入公路、樞紐站場、路衍經濟、新基建、鐵路、航空項目共80個,“十四五”期總投資345.92億元,其中:公路項目233.92億元,鐵路、航空項目112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掖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 發布單位: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印發日期: 2022年4月16日
- 文號:張政辦發〔2022〕53號
規劃,內容解讀,
規劃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服務性產業。為統籌推進“十四五”時期張掖市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以《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永棗拳疊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為指引,按照《甘肅省“十四墊烏尋求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甘肅省“十四五”公路水路交通發展規劃》《張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總體要求,立足張掖市情特點和交通運輸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張掖市交通運輸行業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特別是視察張掖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緊抓國家“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和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機遇,以“東西暢通、南北貫通、互聯互通、立體交通”為目標,加快推進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設,積極構建立體化、開放式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面提升綜合交通供給能力和服務品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乃項
1.基礎建設投入力度空前,固定資產投資再創新高
“十三五”期間,全市交通運輸行業規劃實施高速公路222公里、普通國省道985公里、農村公路3160公里、鐵路108公里以及航空、交通樞紐、郵政服務、水上交通等項目,規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40.07億元(公路項目308.48億元,鐵路項目114億元,航空項目6.75億元,交通樞紐項目8.44億元,水運項目0.38億元,郵政項目2.03億元)。截止2020年末,全市共實施公路和交通樞紐項目23項,累計完成交通運輸固定資產投資約232億元,完成“十三五”規劃固定資產投資總目標的52.7%,公路與交通樞紐項目完成“十三五”規劃公路與交通樞紐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目標的73.2%,投資總額再創歷史新高。
2.融資建設模式不斷創新,持續推動項目落地
以PPP模式完成G0611張汶高速張掖至扁都口段建設,是全省首次由市州承接國家高速公路建設任務。作為全省“建養一體化”模式的成功試點市之一,在公路建設過程中,探索實踐“建養一體化”模式,有效拓寬了交通投融資渠道,推動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代建制、設計施工總承包(EPC)等一批先進的項目建設管理模式在普通國省道中廣泛套用。
3.交通基礎設施穩步發展,綜合交通體系初步形成
鐵路建設持續推進。全市境內鐵路運營里程達到496公里,其中蘭新高速鐵路262公里,縣區通鐵路率嬸企匪達到83%。蘭州至張掖三四線鐵路前期工作有序推進。蘭新高鐵山丹馬場高宙境院鐵站改建配套工程落地實施。鐵路運輸服務持續最佳化,相關配套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民航運輸跨越發展。張掖軍民合用機場航班航線及通航城市不斷增長,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南京、杭州等10多個城市實現通航。丹霞通用航空機場投入運營,成功舉辦絲綢之路(張掖)國際通航大會,並獲批國家級航空飛行營地,與丹霞景區強強聯手,拓展低空遊覽業務,推動“航空運動+旅遊”的融合發展。航空逐漸成為支撐交通運輸、旅遊及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國省幹線網路日趨完善。截止2020年末,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由“十二五”末的10809公里增加到14504公里,較“十二五”末增長34.2%。公路網密度由“十二五”末的28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37.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330.5公里,縣區通高速比例達到83%;普通國道總里程達到509.1公里,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68.7%(全省平均水平78.8%);普通省道總里程達到1114.5公里,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74%(全省平均水平55.4%)。基本形成了以張掖市區為中心、高速公路為主骨架、普通國省道為幹線、縣鄉道為分支的“四橫九縱十三聯”路網,張掖“居中四向”的區位優勢得到提升。
農村公路建設卓有成效。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2169.2公里,新增通硬化路建制村434個射榜轎,836個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山丹縣上局漏諒河村位於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水源地保護區,不具備通硬化路條件)通瀝青(水泥)路比例達到100%,民樂縣被授予“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樞紐場站建設加快。張掖西站綜合客運樞紐站、張掖客運中心站建成運營,張掖公路物流港、張掖現代城市後勤補配物流科技園加速建設。全市共有2個機場、8個火車站(高鐵站4個)、13個三級及以上公路客運站,市區客運站全部達到一級,各縣區均擁有二級及以上客運站,運輸服務水平及中轉效率全面提升。
4.運輸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出行服務品質明顯改善
綜合運輸量穩步增長。“十三五”期間,張掖軍民合用機場累計完成旅客吞吐量86.8萬人次,年均增長22%;完成貨郵吞吐量2129噸,年均增長89%;累計完成起降9088架次,年均增長17%。完成公路客運周轉量25.53億人公里(受疫情影響出現下降),完成公路貨運周轉量78.72億噸公里,年均增長0.04%。
運輸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截止2020年末,張掖軍民合用機場共與省內2家機場串飛,直飛省外(境外)城市或地區2個;蘭新鐵路、蘭新高鐵可實現與西寧、蘭州及河西走廊其他城市的快速聯繫;鄉鎮客運站覆蓋率達到100%,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100%。全市擁有客運班線317條,班線客車444輛;公交運輸企業9家,公交線路54條,公車414輛;計程車企業15家,計程車1949輛;旅遊運輸企業25家,旅遊客車607輛。全市貨運企業11家,貨車2.5萬輛,其中,危險貨運企業3家,危貨車輛38輛;冷鏈物流企業4家,車輛53輛,運輸服務能力不斷適應客貨運輸需求。
郵政網點實現全面覆蓋。全市共有郵政普遍服務網點95處,民營快遞企業15家,快遞分支機構119個,城鄉末端網點206個,郵政快遞從業人員1451人。全市“快遞下鄉”率達到100%,770個行政村開通快遞服務,“快遞進村”率達到92.3%,基本建成普惠全面的郵政快遞網路。
5.行業先導作用不斷發揮,融合發展初見成效
“十三五”期間,全市注重交旅融合發展,大力建設旅遊公路及通景區公路。建成山丹大佛寺、焉支山、馬蹄寺、大湖灣及月牙湖等景區旅遊公路,全市4A級及以上景區實現二級及以上公路聯通。重點國省道項目推進中,注重串聯旅遊景區、特色小鎮,科學合理設定觀景平台、港灣式停車帶等配套設施,加快了交旅融合步伐,為發展全域生態旅遊提供了有力支撐。著力實施G0611、G213、S237等項目,形成組網成環的交通旅遊大環線,構建大旅遊圈,實現與內蒙、青海等周邊省份旅遊資源的聯動發展。同時,大力開發特色小鎮和鄉村旅遊,圍繞特色小鎮開發和鄉村旅遊發展,將農村公路和旅遊道路建設相結合。基本形成“外聯內通、快進慢游”的旅遊交通網路。
6.安全保障體系不斷健全,綠色高質量發展逐步推進
“十三五”期間,全市交通行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行業監管和企業主體責任,紮實開展“平安交通”“道路運輸平安年”“質量月”“安全生產月”等主題活動和品質工程、平安工地等示範創建活動,強化公路工程質量和安全風險管理。加強長途班車、旅遊包車、危貨運輸市場源頭和汽車客運站源頭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監管,交通運輸事故逐年減少。高度重視交通運輸綠色發展,建設綠色公路,圍繞鞏固生態屏障建設實施了山丹馬場區域交通提升改造工程。大力提倡節能減排,最佳化車輛結構,全市公車及計程車積極引進新能源車輛。
7.管理機制改革不斷深化,行業治理體系不斷完善
機構改革順利完成,組建了統一綜合行政執法隊伍。推動交通投融資體制和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建成了首條PPP高速公路,“建養一體化”、代建制、設計施工總承包(EPC)等模式穩步推行。“放管服”改革積極穩妥推進,簡政放權不斷深化,“網際網路+交通”廣泛套用。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行業監管和企業主體責任,公路工程質量和安全風險管控進一步加強,“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深入開展,矛盾風險有效化解,保持了行業和諧穩定。
總體來看,“十三五”期間,張掖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與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多種運輸方式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公路東西向通道單一、南北向通道供給能力不足;航班航線受飛行管控制約較大;部分縣區尚未通高鐵,蘭新高鐵運行時速較低,鐵路出行時效性有待提升。
綜合運輸樞紐建設緩慢,銜接轉換效率有待提升。綜合客運樞紐功能布局有待最佳化,貨運樞紐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亟需加強。樞紐內部各種運輸方式銜接不暢、集疏運體系不完善,尚不能滿足乘客“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銜接”的要求,難以有效發揮快速集散運輸功能。
客貨運輸方式及模式有待改進。受高鐵開通影響,省際、市際客運車輛、線路和班次數量逐漸減少;農村客運市場利潤空間逐年下降,行業平均利潤降低並逐步轉向公益性,客運企業積極性不高,現有客運模式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亟需升級轉型。貨運企業化、規模化的發展進程較慢,貨運市場“小、散、亂”的局面未得到有效改變。公轉鐵受體制、運價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大宗貨物長距離運輸仍以公路為主,無法形成多式聯運、協調運輸發展模式,影響運輸效率。
行業治理水平仍需進一步加強。行業治理方式和手段相對落後,行業精細化管理水平、執法水平和執法人員整體素質仍需進一步提高。智慧型與信息化建設方面創新力度不足,科技成果與行業管理及服務的融合不強,對行業發展的貢獻程度有待提升。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仍需進一步加強,公路應急處置和安全保障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交通可持續發展能力還需增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繁重與財力薄弱、融資渠道單一矛盾突出。土地、生態保護等要素的約束進一步凸顯。公路養護質量亟待提升,養護管理長效機制有待健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需繼續深化,發展方式轉變仍需持續推進。
(二)階段特徵
經過“十三五”時期的不懈努力,全市交通運輸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綜合交通運輸骨架基本形成,交通供給能力和服務品質有效提升,為全市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十四五”時期,人民對交通運輸日益增長的美好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依舊存在,交通運輸業在提質增效、服務產業等方面還面臨著不少挑戰,呈現出明顯階段性特徵:
交通強國的起步期。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建設交通強國的宏偉目標,吹響了交通強國建設的號角,為未來一段時間的交通建設定好了總基調。“十四五”作為交通強國建設的起步期,需堅持國際視野和戰略眼光,按照“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宏偉目標分解階段任務,牢牢把握新時代交通運輸行業的新使命,為交通強國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交通運輸的轉型期。隨著經濟成長的逐步放緩,交通運輸原有粗放型增長模式不再適應新的發展常態。“十四五”交通運輸將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實現以增量擴能為主向做優增量、改善存量轉變。同時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河西走廊重要樞紐城市,張掖全方位開放發展格局將更加凸顯,需積極落實“一帶一路”、交通強國、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戰略機遇,全面對接國家、省級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進一步提升全市交通運輸對外輻射能力。
交通建設的推進期。“十四五”期,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行業的基礎地位沒有改變,交通運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先行官的職責使命沒有改變,在穩增長、促投資、促消費中的關鍵作用沒有改變,交通運輸仍將處於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水平提高的持續推進期。從綜合交通發展角度看,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任務仍然繁重,仍需較大的投資規模和建設速度。
服務經濟的關鍵期。受成本提高、投資政策及預算管理收緊影響,“十四五”交通發展仍將面臨資金籌措難題,因此利用更少的資金投入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成為了交通建設的重要使命。交通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地位更加明確,交通建設的經濟屬性更為重要。“十四五”時期需對帶動經濟發展的項目優先支持,進一步推動交通與產業的融合發展模式,促進張掖市經濟快速發展。
交通新基建的視窗期。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將推動傳統產業發生深度變革。隨著5G、大數據產業及新基建進入新的歷史視窗期,特高壓充電、新能源產業、車路協同及現代有軌電車等新業態的興起,勢必要求傳統的交通運輸行業抓住機遇,在新基建方面有所突破和創新。
(三)發展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張掖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要準確把握國家、省級、行業所面臨的發展環境,緊抓發展機遇,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圍繞支撐社會經濟發展、服務重大戰略實施、推進城市現代化、打造綠色生態文明、培育交通新業態等高起點謀劃。
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促進經濟穩定、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要求交通做好先行。“十四五”時期,社會經濟將由高速增長階段逐步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求交通運輸充分認識、適應和把握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結構最佳化、動能轉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擴大有效供給,滿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發展方式,把交通運輸打造成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帶動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服務支撐國省重大戰略實施,重塑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要求交通做好引領。落實“一帶一路”建設、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及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重大決策部署,必須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在推進區域協同發展中的先導作用,進一步強化系統性思維,加快補齊短板,強化一體化銜接,推進多種運輸方式一體化融合發展,構建內通外暢、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體系,增強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打造新舊動能轉換新的經濟成長點極帶,要求積極培育交通新業態和增強發展新動能。張掖具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打造文化、旅遊等經濟新增長極,需要積極推動交通運輸與其它關聯產業深度融合,將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管護與發展循環農業、文化旅遊、通道物流、數據信息、路衍經濟等生態產業密切結合,拓展交通運輸產業鏈條,進一步提升交通發展空間和動力,培育交通運輸新動能。
築牢生態安全螢幕障,建設“兩山”理論實踐新基地,要求全面提升交通運輸綠色和系統韌性發展水平。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穩步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工作,提升全域生態環境質量,築牢守好國家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持續放大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創建效應。需要交通運輸綠色可持續發展,增強系統韌性,全面提升應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社會穩定等各類突發事件應急保障能力。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以及關於交通運輸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突出以人民為中心,加快建設人民滿意交通,堅持“基礎設施提質和運輸服務增效”兩手並重,緊緊圍繞“重大項目夯基、信息技術賦能、深化改革增效”三大重點,推進“綜合、智慧、綠色、平安”四個交通建設,重點實施“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提升客運出行服務品質、保障高效現代物流發展、培育路衍經濟產業集群、促進交通產業融合互動、堅持綠色低碳交通引領、打造智慧交通運輸體系、加強基礎設施養護管理、增強安全應急保障能力、實現行業協同高效治理”十大任務,逐步實現交通運輸從“適應發展”到“引領發展”的轉變,讓人民民眾從交通發展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張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二)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需求導向。堅持人民交通為人民,統籌現實需求規模和未來需求潛力,盤活存量,創造增量,有效滿足基本需求,擴大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促進供需精準匹配,讓人民民眾共享交通發展成果。
協調最佳化、統籌銜接。結合城鎮空間、產業布局和國土空間規劃,精準最佳化綜合交通網規模、結構和功能,著力解決區域、城鄉供需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強化各種運輸方式有機銜接、高效協同,提升交通運輸運行效率、服務質量和系統韌性。
有效支撐、開放融合。統籌國家戰略實施和區域發展實際,更好發揮交通運輸支撐引領作用,最佳化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強化提升樞紐功能,推動交通運輸與商貿產業、對外開放、空間開發等深度融合,最佳化經濟空間結構,提高要素配置能力。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結合空間規劃“三區三線”“三線一單”劃定,以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為硬約束,綜合利用技術、機制和市場等手段,集約節約利用資源,促進交通運輸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與文物保護和傳統文化弘揚雙贏。
量力而行、加快發展。兼顧可能與可行,注重項目謀劃與財政承受能力相協調,科學把握重大項目建設標準、建設時序,既注重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打“殲滅戰”,又做好“小步快跑”逐步解決問題的長期規劃。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張掖市內通外暢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設施供給更優質、運輸服務更高效、路網運行更安全、融合發展更明顯、可持續發展更顯著、行業治理更完善、“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體系更健全,人民滿意度顯著提高,對蘭西城市群、河西走廊經濟帶、大敦煌文化旅遊圈的交通基礎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成功打造河西走廊交旅融合張掖樣板,交通運輸基本適應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設施供給更優質。新開工及續建高速(一級)公路348公里,高速(一級)公路里程達到885公里。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100%以上,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80%以上。建成蘭州至張掖三四線高速鐵路,境內鐵路通車裡程達到637公里,其中高速鐵路403公里。張掖軍民合用機場擴建有序推進,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服務優質的航空運輸體系。
——運輸服務更高效。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達到AAAA級及以上的區縣比例達到85%。多層次的客運網路基本形成,多樣化的運輸服務更加高效,形成以張掖市區為核心的1小時城市通勤圈,2~3小時到達周邊省會城市的城際交通圈,5小時到達國內主要城市。物流分撥網路和城市配送網路更加健全,基本滿足城市配送和農村物流服務需求。
——路網運行更安全。設施安全防護水平進一步提高,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高速公路一、二類橋樑比例不低於95%,普通國省道一、二類橋樑比例不低於90%,國省幹線公路新發現四、五類橋樑(隧道)處治率達到100%。安全應急保障能力持續增強,路網運行監測覆蓋範圍更加廣泛,公路交通應急救援體系基本建成。
——融合發展更明顯。“快進慢游”旅遊交通網路更加完善,基本形成“兩圈兩廊五聯六環”的旅遊交通廊道,提高著名景點的通達性和便捷性。交通服務設施更加健全,客運樞紐旅遊功能大幅提升,公路服務設施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基本形成城鄉一體的現代寄遞服務體系,城鄉物資雙向高效流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支撐保障作用顯著增強,全面提升戰略投送能力。
——可持續發展更顯著。綠色低碳交通持續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先進適用的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備全面推廣,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強度明顯下降,助力張掖打造國家“零碳城市”的能力顯著提升。交通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有效提升,5G、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前沿技術與交通運輸領域深度融合、廣泛套用。
——行業治理更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和協調機制更加健全,各運輸方式協同發展機制更加完善,鐵路、民航等重點領域“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深化,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探索取得新進展,建設運營、管養制度更加健全,交通綜合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農村交通出行環境進一步改善,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比例達到100%,具備條件的自然村(組)通硬化路比例達到100%。自動化檢測和養護科學決策機制基本建立,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率(MQI)不低於85%,農村公路2020年底存量四、五類橋樑改造全部完成。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縣區管理主體責任全面落實,縣鄉村三級農村公路管理機構和“路長”管理體系健全完善,“共建、共管、共享”治理格局全面構建,建管養運融合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基本建立,農村公路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發展的開路先鋒能力顯著提升。
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功能完備、能力充分、結構合理、銜接順暢、層次分明、運行高效、服務優質、綠色發展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礎設施供給更加優質、運輸服務水平更加高效、融合發展水平明顯提升、行業治理能力顯著增強,張掖河西走廊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地位更加凸顯。
三、重點任務
(一)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
建設暢達高效的高速公路網。按照“周邊有效連通、縣區全面覆蓋、運行暢通高效”的發展思路,建設聯繫周邊重要的經濟節點和主要經濟區、傳遞重要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的高速(一級)公路網路,實現“縣縣通高速(一級)”目標。構建便捷的國省幹線網。加快建設普通國省幹線公路,構建覆蓋全面、能力充分的普通幹線網路。以提高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公路比重為重點,完善基礎設施網路結構。積極推進縣區之間城際通道、經濟走廊內交通繁忙路段擴容改造和國省道城鎮過境段改造,推進國省道提檔升級,充分發揮普通國省道集散功能。
普通國道。重點推進G213線肅南至祁連段、G312線張掖(甘州城區)過境段、甘州至臨澤段、臨澤過境段、G569線武仙公路張掖段、G312山丹縣拾號村至甘州上秦鎮段、G213線元山子至白莊子段、G312線臨澤化音至高台元山子段等項目建設。 普通省道。重點推進S315線花草灘至焉支山段(G312至焉支山公園)、S593線高台元山子至肅南明花段、S301線高台合黎至石泉子段、S236線馬蹄寺山門至停車場段、S301線民樂縣城至酥油口河段、S237線S313至巨龍建材十欄位、S301線馬場四場至馬場三場段、S591線民樂縣城經民聯至平坡段、S301線九條嶺至皇城鎮段等項目建設。 切實做好G227線民樂縣城過境段、S301線臨澤板橋鎮至高台縣合黎鎮段、S301線大滿段至甘州區段、S593線延伸段(明花至羅城)、S315線老軍至尖山段、S237線(K0+000-K0+700)段、S301線酥油口河至大滿鎮段、S592線G30高速出口至火車站段、S215線大山口至二指哈拉段等項目規劃研究。 |
完善廣覆蓋的農村公路網。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以“四好農村路”示範市、示範縣創建為抓手,實現全市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具備條件的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建設和農村公路聯網路,強化縣鄉道對重要行政節點、經濟節點及農村公路服務站、農村客運站等基礎服務設施的銜接,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網的通達深度和服務水平,構建廣覆蓋的農村公路網。
打造互聯的公路樞紐場站。加快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打造綜合性、多極點交通樞紐體系,統籌配置交通樞紐資源,加快推進各種運輸方式場站建設,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的協同協作和競合融合,全面提升運輸組織效率
最佳化鐵路幹線網路。根據鐵路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快建設蘭州至張掖三四線鐵路,構建高鐵經濟帶,發展高鐵樞紐經濟,有效補齊高標準鐵路的發展短板,儘快形成河西走廊區域高鐵樞紐,逐步完善與周邊鐵路樞紐的多向銜接,提高線網運輸能力。
完善機場布局體系。加快航空業快速發展,大力推進張掖軍民合用機場改擴建,拓展延伸航班航線,促進航空產業鏈式發展,滿足經濟社會和民航業發展需求。積極發展通用航空,帶動旅遊業等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推進軌道交通建設。持續推進“甘臨一體化”和全域旅遊發展方針,有序推進軌道交通建設,打造以“甘臨”為整體,溝通丹霞景區、臨澤城區、濱河新區、甘州老城區的軌道交通大環線和濱河新區與甘州老城區之間的城市軌道交通網,強化軌道交通與公、鐵、航等交通運輸方式的換乘銜接,提供多樣化出行服務,助力城市協同發展和旅遊業健康快速發展。
(二)提升客運出行服務品質
推動城際道路客運便捷舒適。秉承優勢互補理念,打造城際道路客運與軌道交通錯位發展新格局。充分發揮公路客運在城際客運系統中的補充作用,推動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帶間道路快速直達客運發展。最佳化道路班線車輛運力結構,優先實現城際快速客運班線車輛高等級化。強化道路客運與其他運輸方式的聯程接駁,充分發揮道路客運機動靈活、“門到門”的比較優勢,支持公路運輸企業因地制宜開展公鐵、空巴等聯程聯運服務,有效擴展鐵路、航空的服務範圍。推動公路客運與鐵路、民航旅客的聯網售票,發展客運“一票制”聯程運輸服務。
全面落實公共運輸優先發展戰略。以爭創“公交都市”為抓手,加快確立公共運輸在城市出行中的主導地位,積極引導個體機動化出行方式向集約化公共運輸方式轉移。加快推進城市公共運輸停車場、首末站和港灣式停靠站等設施建設,探索公交場站綜合開發模式。加強機場、火車站、客運站等客運樞紐城市公共運輸服務供給,提高多種交通運輸方式接駁能力,提升中心城區公共運輸站點500米覆蓋率。明確政府財政對公共運輸補貼的職能,並納入公共財政體系。建立健全公共運輸運營企業績效評價機制,將績效評價和財政補貼掛鈎,進一步提高公共運輸企業的服務質量和水平。
促進巡遊計程車與網約車融合發展。建立運力動態調節機制,科學評估巡遊計程車與網約車運力規模,原則上每3年開展一次運力規模評估,使運力規模與當地市場需求相適應。引導巡遊車與網約車良性競爭,鼓勵巡遊計程車網約化,利用大數據手段實現供需的精準匹配、高效調度,提供高質量、差異化、定製化的出行服務,實現線上和線下的優勢互補,減少空駛率,提升運營效率和收益。
推進汽車租賃規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快推進制度標準建設。創新監管方式,推進汽車租賃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建立雙方評價制度,構建激勵和懲戒機制。制定汽車租賃業發展規劃,推進共享汽車發展,統籌安排租賃網點和停車場地。加強行業與網際網路、旅遊、現代農業等行業融合發展。引導汽車租賃企業創新經營理念和服務方式,穩步拓展多樣化與個性化汽車租賃市場,最佳化長租與短租資源配置,加快品牌化發展。
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鼓勵縣區加快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創建,穩妥推進城鄉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加快推進城鄉客運轉型升級,探索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在出行需求較小或相對分散偏遠的地區,積極探索“微公交”區域經營模式,通過電話預約、手機APP預約等提供定製式、個性化服務。提升鄉村旅遊保障能力,加大城鄉客運支持鄉村旅遊發展力度,積極拓展“運游一體”服務。
積極探索城鄉客運發展新模式。採取靈活的運營方式,適時調整和完善城鄉客運線路和班次,實行“雙日班”“趕集班”“農忙班”“假期班”等形式,形成差異化運營。打破傳統的“車進站,人到點”運行模式,打通城鄉客運“最後一公里”。實行客貨運輸融合發展模式,以“班車快遞”“客車帶貨”“小件快運”等方式補貼客運運營,同時有效提高農村物流配送範圍。主動融入“網際網路+”大潮,鼓勵第三方平台發展聯程聯運服務,普及道路客運電子客票、網路購票、實名購票,實現二級及以上客運站和定製客運線路電子客票全覆蓋,完善旅客往返、異地等出行票務服務功能,探索嘗試跨運輸方式之間的各類客票組合業務,方便民眾購票、出行。強化提升各種運輸方式間的聯程接駁效率,完善綜合客運樞紐內的接駁引導,避免重複安檢。服務全市旅遊產業,推動自駕業態落地發展,鼓勵汽車租賃業規模化、連鎖化發展和跨地區協作,依託綜合客運樞紐布局完善汽車租賃網點。
經營主體整合:強化政府主導,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推動城鄉公交經營主體規模化、集約化整合,由國企或統一平台集中經營所有線路,以優補劣,平衡線路收益和虧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引導企業規範化經營。通過整合“散、小、弱、差”的農村客運經營主體,克服組織化程度較低帶來的市場集中度相對偏低、經營行為缺乏約束以及運輸資源低效利用等問題,提高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客運線路整合:採用城市公交、城際公交、城鄉公交、鎮村公交四級線路運營組織形式,實現區域範圍的線路聯合組織,提高城鄉公交線網的整體運行效率和經濟效益,降低營運成本,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發揮線網的整體效益。 運力資源整合:利用線路聯合組織形式進行運力資源配置再最佳化,依據客流特點動態調配運力,發揮區域聯動效應。針對市場需求較大、客流密集的城際線路,採用公交班線的運營形式,合理布設線路和站點,按需配置19-44座客車,有效降低票價;針對客流較散、市場需求較小的鄉鎮線路、鎮村線路,採用“微公交”運營模式,按需配置7-9座客車,充分發揮“微公交”靈活、高效、運營成本低的優勢,有效補充班線客車運輸,形成廣覆蓋、均等化的城鄉客運網路;針對學生假期、農忙、趕集、旅遊旺季等出行,靈活調整線路和班次,錯峰運行。 重點推進臨澤縣城鄉公交一體化項目建設,在全市形成示範帶動作用。 |
(三)保障高效現代物流發展
加快多式聯運發展。加強不同運輸方式間的有效銜接,強化多式聯運樞紐與關聯產業的聯動發展,支持具有公共服務屬性的多式聯運樞紐站場和集疏運體系建設、運輸裝備升級改造、信息互聯共享。推動建立全程“一次委託”、運單“一單到底”、結算“一次收取”的多式聯運服務方式。鼓勵無車承運、郵政快遞等企業延伸服務鏈條,加快向多式聯運經營轉變。
健全城鄉配送體系。加快構建農村物流基礎設施骨幹網路,加快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末端網路,打通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推動縣級倉儲配送中心、鄉鎮物流服務站、村級物流服務點、農村物流快遞公共取送點建設。鼓勵交通運輸與商貿、供銷、郵政、農業等服務設施的綜合利用,拓展完善農村客運站場的物流服務功能,推廣“多站合一、資源共享”的鄉鎮綜合服務站模式。探索農村貨運發展新模式,利用農村客運“班車快遞”“客車帶貨”功能,促進城鄉物流配送。促進農村“快遞+電商”協同,鼓勵發展農產品直遞。
提升貨運物流專業化水平。鼓勵結合農產品產地建設規模適度的預冷、貯藏保鮮等初加工冷鏈設施,加強專業冷鏈設備套用。創新危險品運輸跨區域聯網聯控技術手段和協同機制,推動實現全程無縫隙監管和電子運單使用。
推廣先進貨運技術裝備。積極推進貨運車型標準化,加大清潔能源汽車在城市建成區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中的使用比例。鼓勵物流園區、倉儲中心、配送中心推廣套用智慧型化、自動化的倉儲、分撥設施設備。推廣標準化運載單元,實現不同運輸方式裝卸設備和轉運設備的無縫對接。
壯大運輸市場主體。引導和支持全市平台型物流企業發展,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和物流市場集約化發展。正視貨運經營業戶“多、小、散”發展狀態,積極探索中小企業扶持途徑,引導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做好市場引導和服務,打破區域壟斷、部門壟斷,逐步放鬆道路客運行業管制,支持多業聯動和跨界融合,促進運輸資源有序流動,提升回程實載率。
(四)培育路衍經濟產業集群
拓展服務區+“新業態”。挖掘服務區地域文化內涵,加強與地方文化結合,通過新建、提升改造、擴容擴建,打造主題文化服務區。因地制宜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增設信息諮詢、休憩娛樂、票務訂購、主題餐飲、“隴貨甘味”農副產品售賣等服務功能,設定“司機之家”、房車車位、加氣站等設施,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綜合服務功能。結合路網結構,對區位優勢明顯、硬體設施齊全、人流車流較大的服務區,探索開通ETC上下道口、設定人員安全通道,吸引過往車輛和周邊人群進入服務區休閒消費,打造共享服務區。
豐富鄉村振興“新內涵”。發揮農村公路網路支撐作用,積極探索建設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交通運輸為支撐的交農融合項目。聚焦休閒農業、綠色農業資源優勢,支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農村創業園等園區建設。強化農村公路與種養核心區、田園綜合體、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物流配送區、綜合服務院所等的連通,形成農村公路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新模式。堅持農業全產業鏈開發路徑,最佳化路網布局,強化要素集聚,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形成以農村公路為骨架的特色產業發展廊道。
實現其他路衍產業“新突破”。結合沿線地形和交通需求情況,通過對既有高速公路新增出入口、改造互通立交及連線線等,推進有條件的鄉鎮、產業園區等重要節點便捷通達高速,擴大高速公路服務覆蓋面,提升高速公路對區域經濟、產業園區、重點鄉鎮、旅遊景區的支撐和帶動作用。發揮高速公路及國省幹線沿線客群量大、覆蓋範圍廣、經濟價值大和市場潛力明顯的優勢,統籌謀劃路域廣告經營開發。充分利用公路項目取棄土場恢復治理用地和未利用地,因地制宜推廣種植經濟林、速生林和中草藥等經濟作物,打造公路沿線綠色經濟走廊。充分挖掘公路沿線可利用的土地資源,藉助公路自身交通運輸優勢發展路域相關產業,開發建材市場、裝配式建築基地等其他路域產業。
(五)促進交通產業融合互動
加快交通與旅遊融合發展。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落實《“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甘肅千里河西走廊交通旅遊融合建設規劃》,針對張掖旅遊點多線長、帶狀分布的特點,以“多圈聯動、廊道貫通、連線成環”的布局思路,構建張掖市“兩圈兩廊五聯六環”旅遊交通廊道,推動張掖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目的地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
以全域旅遊為目標,緊抓國家“祁連山生態文化旅遊區”“祁連山風景道”建設,綜合考慮全市旅遊資源分布,加快旅遊道路建設,逐漸完善“快進慢游”旅遊交通基礎設施網路,增強旅遊交通產品供給能力,改善旅遊交通服務功能,促進交通與旅遊深度融合,加快開發“金張掖·樂游”路線,有效完善“金張掖·樂行”功能。
加快客運樞紐旅遊集散中心改造,強化客運樞紐旅遊功能,完善各級公路旅遊交通引導標識體系。鼓勵在國省幹線公路服務區和農村公路沿線試點設定驛站、簡易自駕車房車營地、觀景台和A級旅遊廁所等服務設施。發揮農村特色資源和生態優勢,以鄉村特色農業、休閒農業、紅色旅遊、鄉村旅遊、康養資源等為基礎,按照“暢安舒美”標準建設一批路景和諧統一的美麗農村路和文化風情路,完善綠化道、游步道和腳踏車專用道等彩色慢行交通設施,助力“彩虹張掖”建設,提升城
推動交通與郵政快遞融合發展。適應市場新需求,堅持市場主導、政府統籌,多方協同、資源整合,引導交通與郵政快遞深度融合。動態跟蹤市場需求變化,推動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與電商快遞企業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動態調整支持政策和監管措施,服務市場健康發展。加強交通運輸與商貿、快遞等企業的物流服務網路和設施共享銜接,推進郵政鄉村服務點、綜合服務站、汽車站等設施資源整合共享,最佳化鄉鎮及村級快遞網點布局,打通城鄉大動脈,暢通鄉村微循環,有效推進“快遞下鄉”“快遞進村”工程實施,解決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最後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難題,增強快遞物流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
加強軍民融合發展。按照“統籌規劃、需求牽引、平戰結合、改革創新”的基本原則,推進民用交通設施工具貫徹國防要求、推進軍地交通運輸網路統籌納入、推進各種交通力量建設互補銜接和推進軍民交通物流體系有機結合,著力增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支撐保障作用,全面提升戰略投送能力,同時發揮國防和軍隊建設對交通運輸發展的溢出效應和拉動作用。
(六)堅持綠色低碳交通引領
加強交通運輸生態環境保護。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理念,堅定踐行築牢守好國家西部重要生態安全螢幕障的綠色使命,將生態環保理念貫穿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養護全過程。有序推進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重要生態功能區公路沿線生態修復,打造一批公路生態修復樣板工程。繼續開展“公路全域無垃圾百日競賽活動”示範創建,持續推動交通沿線綠化和環境整治。積極開展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達峰、大氣污染排放和碳排放協同治理機制等研究,制定並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推動張掖爭創國家“零碳”城市,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研究開展綠色交通統計、評估、考核機制建設,形成一批統籌保護與發展的標準規範和技術指南。
推廣節能環保運輸設備。推動大型貨運車輛清潔化,淘汰老舊柴油車輛。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採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機場、鐵路貨場等新增或更換作業車輛主要採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在重點物流園區推廣使用電動化、清潔化作業車輛。
加大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堅持新建和改建相結合,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在交通運輸行業公共設施區域的推廣套用。依託新建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及運輸場站建設項目,在新建服務區、公路客運站同步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依託有利條件,在既有服務區、公路客運站、公交場站、旅遊景區及大型公共停車場等補充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市辨識度、吸引力和歸屬感。
建立郵政業綠色生態環保體系。貫徹落實《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做好《綠色產品評價快遞封裝用品》《郵件快件包裝基本要求》系列國家標準宣貫。加強郵件快件包裝綠色治理,全面推動郵件快件包裝規範化、標準化、減量化、可循環,推動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加強綠色出行宣傳力度。聯合各類媒體積極宣傳綠色出行在環境改善、能源節約等方面的顯著效果,營造綠色低碳出行氛圍。結合地方特色,通過網際網路及線下活動等載體,鼓勵社會公眾分享傳播綠色出行理念知識,利用公車載視頻終端循環播放綠色出行主題短片。
(七)打造智慧交通運輸體系
加強交通基礎設施數位化建設。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智慧型交通基礎設施部署,構建數位化、信息化、智慧型化的設施套用和公共服務體系。開展重點路段、隧道、橋樑、互通樞紐等重要交通節點感知網路布設。結合張掖智慧城市建設,構建“1箇中心,6個平台”張掖市數字交通體系,即交通運輸大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數位化管理平台、綜合交通資訊服務平台、客運信息管理服務平台、物流信息服務平台、交通綜合運行監測一體化平台、交通運輸行政執法綜合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提升交通運輸服務與管理智慧水平。
加快客運出行服務智慧型化發展。強化旅客聯程運輸發展,積極推行“出行即服務(MaaS)”,有序推進各類第三方出行服務平台整合不同運輸方式信息資源,為旅客提供客票信息查詢、跨方式出行規劃、聯程客票代購等“一站式”出行服務。加強客運聯網售票數據、城市公交調度系統數據、手機信令等數據挖掘套用,為出行路線安排、城市公交線網最佳化、運輸企業運力有序投放等提供支撐。拓展ETC停車功能,探索打造“ETC生活圈”及雲服務場景,推動逐步實現服務區加油站與充電樁及機場、高鐵站停車場ETC套用全覆蓋。探索客運聯網售票系統、交通一卡通移動支付平台在“運游結合”領域套用。
推進貨運物流信息化發展。深化網際網路技術在貨運物流方面的套用,推進貨運物流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和執法互助,實現貨運“一單制”服務。鼓勵“網際網路+”高效物流發展,支持基於大數據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創新發展,實現供需信息精準匹配、線上線下高效協同,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引導物流市場集約化發展。
(八)加強基礎設施養護管理
穩步提升公路路況水平。堅持全壽命周期養護理念,基於路況檢測數據,科學決策養護類型,及時開展日常養護,大力實施預防性養護,按需實施修復性養護,對超期服務、路況服務水平低的路段進行升級改造,確保公路路況水平穩步提升。
最佳化提升安全設施水平。繼續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結合使用周期,定期更新改造護欄、標誌標線等設施,最佳化指路標誌體系,整治交安設施缺失等重點路段。紮實開展危舊橋樑改造專項行動,規範橋隧養護管理,完善長大橋隧健康監測體系,逐年對公路橋樑狀況進行系統普查,建立並完善全市橋樑資料庫,制定病害橋樑維修計畫並組織實施。加大四、五類橋隧的改造力度,全面消除現有四、五類橋隧,逐步對超過設計使用年限的橋樑進行維修加固或拆除重建。
加快提升養護專業化水平。加快推廣自動化檢測技術套用,拓展路況檢測套用範圍,統籌全市公路技術狀況自動化檢測工作,健全完善全市公路技術狀況資料庫。充分套用“網際網路+”養護技術,基於公路路況檢測數據以及決策分析模型科學決策,合理構建公路養護工程項目庫,並實現三年滾動計畫動態更新,有效提升交通基礎設施養護作業的快速化、自動化、智慧型化水平。
(九)增強安全應急保障能力
提升基礎設施安全品質。推進“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及“平安工地”建設,完善考核評價標準。加強第三方驗證性檢測,主管部門加大檢測監管力度,逐漸減少建設方委託第三方檢測,確保檢測的可靠度,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
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安全生產工作責任體系,強化責任單位安全責任落實,嚴格執行事故的問責與追責機制。健全完善安全生產制度體系,加強公路行業安全生產規律研究,提高行業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大對事故多發路段和關鍵環節的監督力度,督促整改落實到位。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培訓,重點做好安全生產人員培訓考核。
強化應急保障能力。加快健全公路應急搶險體系,積極組建強有力的應急救援隊伍,加快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急救援預案。積極完善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布局,並制定管理辦法,做好裝備、物資、人員的運營管理。全面加強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演練,不斷提升應急隊伍的能力水平。圍繞大型裝備遠程調運、重大災害搶險搶通、隧道突發事件、交通綜合保障等主題開展“行業+屬地”聯合應急演練,並制定應急演練評估制度,實現對全市幹線公路交通應急演練的全評估,切實達到演練目的,進一步提升演練成效。
加大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力度。加大對交通參與者安全宣傳教育,開展交通運輸“安全生產月”等宣傳活動,持續推進交通運輸安全知識進校園、進企業、進農村。鼓勵套用網路線上教育等多種形式開展從業人員安全意識教育、典型事故警示教育。大力弘揚交通運輸安全文化,推動全行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安全能力提升。
(十)實現行業協同高效治理
深化行業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完善綜合交通運輸協調工作機制,統籌協調公路、民航、地方鐵路、郵政等規劃、建設、管理。強化規劃協同,推動多規融合、多規合一,建立與自然資源、生態環保、文化旅遊等部門的協調機制。根據《甘肅省交通運輸領域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甘肅省普通公路管理養護事權移交接養工作實施方案》《甘肅省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要求,深化落實交通運輸領域市與縣區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全面落實各級公路建管養運主體責任。進一步推進高速公路收費改革,開展高速公路分時段差異化收費試點工作,推行載貨類車輛使用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
鞏固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加快推進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現代化體系建設,進一步釐清職責職能,按照上下聯動、統籌兼顧、多措並舉的原則,逐步構建高效運行綜合執法機制,提高路產路權保護力度。推進基層執法隊伍職業化、基層執法站所標準化、基礎管理制度規範化和基層執法工作信息化“四基四化”建設,提升科技執法能力建設,著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和執法效率。
提高超限超載治理能力。健全多部門聯動治超機制,完善車輛超限超載檢測點布局,推進普通公路貨運車輛超限超載非現場執法能力建設。狠抓源頭治超,建立重點貨運源頭清單管理制度,推動稱重檢測和監控設備並聯網接入,實現對貨運源頭的溯源監管。嚴格執行高速公路入口稱重檢測,杜絕非法超限超載車輛駛入等行為。統籌規劃布局大件運輸通道,加強大件運輸主通道保障,規範限高限寬設施設定,做好沿途重要設施安全防護。
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行業信用制度,研究制定重點領域信用監管制度。圍繞信用信息歸集、公開、共享、評價、套用、管理等重點環節,推進相關標準規範制修訂。依託甘肅省交通運輸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設,加快構建交通運輸行業信用信息資料庫,與發改、公安、鐵路、民航等部門溝通協調,努力實現信用信息共享。嚴格將信用評價結果套用到建設項目的招標投標、履約監管、資本金補助等方面,健全交通運輸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營造規範誠信、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提升行業發展軟實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提升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主導地位,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以企業為主導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組織機制、合作機制和運行機制。深化新時代交通文化建設,加大對行業文化品牌的宣傳推廣,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大力傳承弘揚新時代交通精神,深入挖掘“兩路”精神、“鋪路石”精神、“八棵樹精神”,繼承發揚公路人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認真履行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加快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和“網際網路+黨建”建設。加強黨建與業務工作的高度融合,通過聯合開展主題黨日等活動,逐漸解決黨建與業務“兩張皮”問題,積極建設“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民眾滿意”的模範機關。認真排查廉政風險隱患,健全防控機制,保持懲腐高壓態勢,突出專項整治,嚴肅查處民眾身邊“微腐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實施機制
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建立由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導,多部門參與的協調領導機制,完善工作溝通、前期工作協調和項目推進機制,形成發展合力,為規劃實施創造有利條件。明確各級政府和部門的責任,緊密結合發展實際,細化落實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要任務,確保組織到位、責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確保項目前期工作順利推進。
(二)加強規劃引領,落實工作責任
按照國家建立統一銜接的規劃體系要求,增強與上位規劃和國土空間等規劃的銜接,將本規劃確定的相關任務納入市直相關部門和各市縣區年度工作目標責任體系,制定年度實施計畫,明確責任和進度要求。規劃所涉及各部門、單位要按照本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推進計畫。
(三)加強資金投入,推動項目落地
緊跟巨觀政策動向,按照“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多元籌資”的新型交通投融資體制要求,進一步完善投融資機制體制,搶抓國省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機遇,積極爭取政策、資金支撐。強化主體責任,加大地方財政性資金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積極爭取中央燃油稅、車購稅等資金政策支持。多渠道盤活存量基礎設施資產,支持開發性金融機構開展交通領域金融產品創新和融資模式,支持採用資產證券化、不動產信託基金(REITs)等方式開展具有經營收益的存量資產試點。積極發揮交通投融資平台的作用,探索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鼓勵各類市場主體通過“建養一體化”、ABO、BOT、F+EPC、PPP等模式參與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與運營。探索通過沿線土地收益、資源開發收益等路衍經濟模式籌集建設資金。加強資金監管,有效防範交通債務風險。
(四)加強檢查督導,保障規劃執行
建立規劃實施的考核評價機制,研究制定績效管理制度和標準辦法,明確工作流程、工作內容、考核指標和評價標準。加強規劃實施跟蹤,定期對規劃實施進行監督考核,及時把握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制訂規劃風險防範及應對方案。設定專業化監督評估小組,組織邀請專家學者或委託第三方機構定期開展規劃實施評估,提出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增強規劃的指導性、操作性和實效性,保障實施效果和質量。
內容解讀
《規劃》提出,張掖市“十四五”交通建設緊緊圍繞“重大項目夯基、信息技術賦能、深化改革增效”三大重點,推進“綜合、智慧、綠色、平安”四個交通建設,重點實施“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提升客運出行服務品質、保障高效現代物流發展、培育路衍經濟產業集群、促進交通產業融合互動、堅持綠色低碳交通引領、打造智慧交通運輸體系、加強基礎設施養護管理、增強安全應急保障能力、實現行業協同高效治理”十大任務,逐步實現交通運輸從“適應發展”到“引領發展”的轉變,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張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規劃》明確,到2025年,張掖市內通外暢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一是設施供給更優質。新開工及續建高速(一級)公路348公里,高速(一級)公路里程達到885公里。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100%以上,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80%以上。二是運輸服務更高效。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達到AAAA級及以上的區縣比例達到85%。物流分撥網路和城市配送網路更加健全,基本滿足城市配送和農村物流服務需求。三是路網運行更安全。高速公路一、二類橋樑比例不低於95%,普通國省道一、二類橋樑比例不低於90%,國省幹線公路新發現四、五類橋樑(隧道)處治率達到100%。四是融合發展更明顯。“快進慢游”旅遊交通網路更加完善,基本形成“兩圈兩廊五聯六環”的旅遊交通廊道。交通服務設施更加健全,客運樞紐旅遊功能大幅提升,公路服務設施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五是可持續發展更顯著。綠色低碳交通持續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先進適用的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備全面推廣,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強度顯著下降。六是行業治理更有效。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和協調機制更加健全,各運輸方式協同發展機制更加完善,鐵路、民航等重點領域“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深化,交通綜合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七是“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比例達到100%,具備條件的自然村(組)通硬化路比例達到100%。自動化檢測和養護科學決策機制基本建立,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率不低於85%,農村公路2020年底存量四、五類橋樑改造全部完成。
國省幹線網路日趨完善。截止2020年末,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由“十二五”末的10809公里增加到14504公里,較“十二五”末增長34.2%。公路網密度由“十二五”末的28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37.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330.5公里,縣區通高速比例達到83%;普通國道總里程達到509.1公里,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68.7%(全省平均水平78.8%);普通省道總里程達到1114.5公里,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74%(全省平均水平55.4%)。基本形成了以張掖市區為中心、高速公路為主骨架、普通國省道為幹線、縣鄉道為分支的“四橫九縱十三聯”路網,張掖“居中四向”的區位優勢得到提升。
農村公路建設卓有成效。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2169.2公里,新增通硬化路建制村434個,836個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山丹縣上河村位於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水源地保護區,不具備通硬化路條件)通瀝青(水泥)路比例達到100%,民樂縣被授予“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樞紐場站建設加快。張掖西站綜合客運樞紐站、張掖客運中心站建成運營,張掖公路物流港、張掖現代城市後勤補配物流科技園加速建設。全市共有2個機場、8個火車站(高鐵站4個)、13個三級及以上公路客運站,市區客運站全部達到一級,各縣區均擁有二級及以上客運站,運輸服務水平及中轉效率全面提升。
4.運輸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出行服務品質明顯改善
綜合運輸量穩步增長。“十三五”期間,張掖軍民合用機場累計完成旅客吞吐量86.8萬人次,年均增長22%;完成貨郵吞吐量2129噸,年均增長89%;累計完成起降9088架次,年均增長17%。完成公路客運周轉量25.53億人公里(受疫情影響出現下降),完成公路貨運周轉量78.72億噸公里,年均增長0.04%。
運輸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截止2020年末,張掖軍民合用機場共與省內2家機場串飛,直飛省外(境外)城市或地區2個;蘭新鐵路、蘭新高鐵可實現與西寧、蘭州及河西走廊其他城市的快速聯繫;鄉鎮客運站覆蓋率達到100%,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100%。全市擁有客運班線317條,班線客車444輛;公交運輸企業9家,公交線路54條,公車414輛;計程車企業15家,計程車1949輛;旅遊運輸企業25家,旅遊客車607輛。全市貨運企業11家,貨車2.5萬輛,其中,危險貨運企業3家,危貨車輛38輛;冷鏈物流企業4家,車輛53輛,運輸服務能力不斷適應客貨運輸需求。
郵政網點實現全面覆蓋。全市共有郵政普遍服務網點95處,民營快遞企業15家,快遞分支機構119個,城鄉末端網點206個,郵政快遞從業人員1451人。全市“快遞下鄉”率達到100%,770個行政村開通快遞服務,“快遞進村”率達到92.3%,基本建成普惠全面的郵政快遞網路。
5.行業先導作用不斷發揮,融合發展初見成效
“十三五”期間,全市注重交旅融合發展,大力建設旅遊公路及通景區公路。建成山丹大佛寺、焉支山、馬蹄寺、大湖灣及月牙湖等景區旅遊公路,全市4A級及以上景區實現二級及以上公路聯通。重點國省道項目推進中,注重串聯旅遊景區、特色小鎮,科學合理設定觀景平台、港灣式停車帶等配套設施,加快了交旅融合步伐,為發展全域生態旅遊提供了有力支撐。著力實施G0611、G213、S237等項目,形成組網成環的交通旅遊大環線,構建大旅遊圈,實現與內蒙、青海等周邊省份旅遊資源的聯動發展。同時,大力開發特色小鎮和鄉村旅遊,圍繞特色小鎮開發和鄉村旅遊發展,將農村公路和旅遊道路建設相結合。基本形成“外聯內通、快進慢游”的旅遊交通網路。
6.安全保障體系不斷健全,綠色高質量發展逐步推進
“十三五”期間,全市交通行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行業監管和企業主體責任,紮實開展“平安交通”“道路運輸平安年”“質量月”“安全生產月”等主題活動和品質工程、平安工地等示範創建活動,強化公路工程質量和安全風險管理。加強長途班車、旅遊包車、危貨運輸市場源頭和汽車客運站源頭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監管,交通運輸事故逐年減少。高度重視交通運輸綠色發展,建設綠色公路,圍繞鞏固生態屏障建設實施了山丹馬場區域交通提升改造工程。大力提倡節能減排,最佳化車輛結構,全市公車及計程車積極引進新能源車輛。
7.管理機制改革不斷深化,行業治理體系不斷完善
機構改革順利完成,組建了統一綜合行政執法隊伍。推動交通投融資體制和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建成了首條PPP高速公路,“建養一體化”、代建制、設計施工總承包(EPC)等模式穩步推行。“放管服”改革積極穩妥推進,簡政放權不斷深化,“網際網路+交通”廣泛套用。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行業監管和企業主體責任,公路工程質量和安全風險管控進一步加強,“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深入開展,矛盾風險有效化解,保持了行業和諧穩定。
總體來看,“十三五”期間,張掖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與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多種運輸方式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公路東西向通道單一、南北向通道供給能力不足;航班航線受飛行管控制約較大;部分縣區尚未通高鐵,蘭新高鐵運行時速較低,鐵路出行時效性有待提升。
綜合運輸樞紐建設緩慢,銜接轉換效率有待提升。綜合客運樞紐功能布局有待最佳化,貨運樞紐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亟需加強。樞紐內部各種運輸方式銜接不暢、集疏運體系不完善,尚不能滿足乘客“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銜接”的要求,難以有效發揮快速集散運輸功能。
客貨運輸方式及模式有待改進。受高鐵開通影響,省際、市際客運車輛、線路和班次數量逐漸減少;農村客運市場利潤空間逐年下降,行業平均利潤降低並逐步轉向公益性,客運企業積極性不高,現有客運模式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亟需升級轉型。貨運企業化、規模化的發展進程較慢,貨運市場“小、散、亂”的局面未得到有效改變。公轉鐵受體制、運價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大宗貨物長距離運輸仍以公路為主,無法形成多式聯運、協調運輸發展模式,影響運輸效率。
行業治理水平仍需進一步加強。行業治理方式和手段相對落後,行業精細化管理水平、執法水平和執法人員整體素質仍需進一步提高。智慧型與信息化建設方面創新力度不足,科技成果與行業管理及服務的融合不強,對行業發展的貢獻程度有待提升。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仍需進一步加強,公路應急處置和安全保障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交通可持續發展能力還需增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繁重與財力薄弱、融資渠道單一矛盾突出。土地、生態保護等要素的約束進一步凸顯。公路養護質量亟待提升,養護管理長效機制有待健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需繼續深化,發展方式轉變仍需持續推進。
(二)階段特徵
經過“十三五”時期的不懈努力,全市交通運輸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綜合交通運輸骨架基本形成,交通供給能力和服務品質有效提升,為全市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十四五”時期,人民對交通運輸日益增長的美好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依舊存在,交通運輸業在提質增效、服務產業等方面還面臨著不少挑戰,呈現出明顯階段性特徵:
交通強國的起步期。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建設交通強國的宏偉目標,吹響了交通強國建設的號角,為未來一段時間的交通建設定好了總基調。“十四五”作為交通強國建設的起步期,需堅持國際視野和戰略眼光,按照“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宏偉目標分解階段任務,牢牢把握新時代交通運輸行業的新使命,為交通強國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交通運輸的轉型期。隨著經濟成長的逐步放緩,交通運輸原有粗放型增長模式不再適應新的發展常態。“十四五”交通運輸將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實現以增量擴能為主向做優增量、改善存量轉變。同時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河西走廊重要樞紐城市,張掖全方位開放發展格局將更加凸顯,需積極落實“一帶一路”、交通強國、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戰略機遇,全面對接國家、省級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進一步提升全市交通運輸對外輻射能力。
交通建設的推進期。“十四五”期,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行業的基礎地位沒有改變,交通運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先行官的職責使命沒有改變,在穩增長、促投資、促消費中的關鍵作用沒有改變,交通運輸仍將處於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水平提高的持續推進期。從綜合交通發展角度看,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任務仍然繁重,仍需較大的投資規模和建設速度。
服務經濟的關鍵期。受成本提高、投資政策及預算管理收緊影響,“十四五”交通發展仍將面臨資金籌措難題,因此利用更少的資金投入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成為了交通建設的重要使命。交通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地位更加明確,交通建設的經濟屬性更為重要。“十四五”時期需對帶動經濟發展的項目優先支持,進一步推動交通與產業的融合發展模式,促進張掖市經濟快速發展。
交通新基建的視窗期。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將推動傳統產業發生深度變革。隨著5G、大數據產業及新基建進入新的歷史視窗期,特高壓充電、新能源產業、車路協同及現代有軌電車等新業態的興起,勢必要求傳統的交通運輸行業抓住機遇,在新基建方面有所突破和創新。
(三)發展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張掖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要準確把握國家、省級、行業所面臨的發展環境,緊抓發展機遇,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圍繞支撐社會經濟發展、服務重大戰略實施、推進城市現代化、打造綠色生態文明、培育交通新業態等高起點謀劃。
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促進經濟穩定、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要求交通做好先行。“十四五”時期,社會經濟將由高速增長階段逐步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求交通運輸充分認識、適應和把握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結構最佳化、動能轉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擴大有效供給,滿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發展方式,把交通運輸打造成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帶動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服務支撐國省重大戰略實施,重塑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要求交通做好引領。落實“一帶一路”建設、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及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重大決策部署,必須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在推進區域協同發展中的先導作用,進一步強化系統性思維,加快補齊短板,強化一體化銜接,推進多種運輸方式一體化融合發展,構建內通外暢、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體系,增強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打造新舊動能轉換新的經濟成長點極帶,要求積極培育交通新業態和增強發展新動能。張掖具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打造文化、旅遊等經濟新增長極,需要積極推動交通運輸與其它關聯產業深度融合,將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管護與發展循環農業、文化旅遊、通道物流、數據信息、路衍經濟等生態產業密切結合,拓展交通運輸產業鏈條,進一步提升交通發展空間和動力,培育交通運輸新動能。
築牢生態安全螢幕障,建設“兩山”理論實踐新基地,要求全面提升交通運輸綠色和系統韌性發展水平。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穩步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工作,提升全域生態環境質量,築牢守好國家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持續放大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創建效應。需要交通運輸綠色可持續發展,增強系統韌性,全面提升應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社會穩定等各類突發事件應急保障能力。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以及關於交通運輸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突出以人民為中心,加快建設人民滿意交通,堅持“基礎設施提質和運輸服務增效”兩手並重,緊緊圍繞“重大項目夯基、信息技術賦能、深化改革增效”三大重點,推進“綜合、智慧、綠色、平安”四個交通建設,重點實施“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提升客運出行服務品質、保障高效現代物流發展、培育路衍經濟產業集群、促進交通產業融合互動、堅持綠色低碳交通引領、打造智慧交通運輸體系、加強基礎設施養護管理、增強安全應急保障能力、實現行業協同高效治理”十大任務,逐步實現交通運輸從“適應發展”到“引領發展”的轉變,讓人民民眾從交通發展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張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二)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需求導向。堅持人民交通為人民,統籌現實需求規模和未來需求潛力,盤活存量,創造增量,有效滿足基本需求,擴大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促進供需精準匹配,讓人民民眾共享交通發展成果。
協調最佳化、統籌銜接。結合城鎮空間、產業布局和國土空間規劃,精準最佳化綜合交通網規模、結構和功能,著力解決區域、城鄉供需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強化各種運輸方式有機銜接、高效協同,提升交通運輸運行效率、服務質量和系統韌性。
有效支撐、開放融合。統籌國家戰略實施和區域發展實際,更好發揮交通運輸支撐引領作用,最佳化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強化提升樞紐功能,推動交通運輸與商貿產業、對外開放、空間開發等深度融合,最佳化經濟空間結構,提高要素配置能力。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結合空間規劃“三區三線”“三線一單”劃定,以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為硬約束,綜合利用技術、機制和市場等手段,集約節約利用資源,促進交通運輸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與文物保護和傳統文化弘揚雙贏。
量力而行、加快發展。兼顧可能與可行,注重項目謀劃與財政承受能力相協調,科學把握重大項目建設標準、建設時序,既注重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打“殲滅戰”,又做好“小步快跑”逐步解決問題的長期規劃。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張掖市內通外暢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設施供給更優質、運輸服務更高效、路網運行更安全、融合發展更明顯、可持續發展更顯著、行業治理更完善、“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體系更健全,人民滿意度顯著提高,對蘭西城市群、河西走廊經濟帶、大敦煌文化旅遊圈的交通基礎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成功打造河西走廊交旅融合張掖樣板,交通運輸基本適應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設施供給更優質。新開工及續建高速(一級)公路348公里,高速(一級)公路里程達到885公里。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100%以上,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80%以上。建成蘭州至張掖三四線高速鐵路,境內鐵路通車裡程達到637公里,其中高速鐵路403公里。張掖軍民合用機場擴建有序推進,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服務優質的航空運輸體系。
——運輸服務更高效。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達到AAAA級及以上的區縣比例達到85%。多層次的客運網路基本形成,多樣化的運輸服務更加高效,形成以張掖市區為核心的1小時城市通勤圈,2~3小時到達周邊省會城市的城際交通圈,5小時到達國內主要城市。物流分撥網路和城市配送網路更加健全,基本滿足城市配送和農村物流服務需求。
——路網運行更安全。設施安全防護水平進一步提高,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高速公路一、二類橋樑比例不低於95%,普通國省道一、二類橋樑比例不低於90%,國省幹線公路新發現四、五類橋樑(隧道)處治率達到100%。安全應急保障能力持續增強,路網運行監測覆蓋範圍更加廣泛,公路交通應急救援體系基本建成。
——融合發展更明顯。“快進慢游”旅遊交通網路更加完善,基本形成“兩圈兩廊五聯六環”的旅遊交通廊道,提高著名景點的通達性和便捷性。交通服務設施更加健全,客運樞紐旅遊功能大幅提升,公路服務設施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基本形成城鄉一體的現代寄遞服務體系,城鄉物資雙向高效流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支撐保障作用顯著增強,全面提升戰略投送能力。
——可持續發展更顯著。綠色低碳交通持續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先進適用的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備全面推廣,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強度明顯下降,助力張掖打造國家“零碳城市”的能力顯著提升。交通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有效提升,5G、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前沿技術與交通運輸領域深度融合、廣泛套用。
——行業治理更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和協調機制更加健全,各運輸方式協同發展機制更加完善,鐵路、民航等重點領域“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深化,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探索取得新進展,建設運營、管養制度更加健全,交通綜合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農村交通出行環境進一步改善,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比例達到100%,具備條件的自然村(組)通硬化路比例達到100%。自動化檢測和養護科學決策機制基本建立,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率(MQI)不低於85%,農村公路2020年底存量四、五類橋樑改造全部完成。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縣區管理主體責任全面落實,縣鄉村三級農村公路管理機構和“路長”管理體系健全完善,“共建、共管、共享”治理格局全面構建,建管養運融合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基本建立,農村公路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發展的開路先鋒能力顯著提升。
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功能完備、能力充分、結構合理、銜接順暢、層次分明、運行高效、服務優質、綠色發展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礎設施供給更加優質、運輸服務水平更加高效、融合發展水平明顯提升、行業治理能力顯著增強,張掖河西走廊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地位更加凸顯。
三、重點任務
(一)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
建設暢達高效的高速公路網。按照“周邊有效連通、縣區全面覆蓋、運行暢通高效”的發展思路,建設聯繫周邊重要的經濟節點和主要經濟區、傳遞重要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的高速(一級)公路網路,實現“縣縣通高速(一級)”目標。構建便捷的國省幹線網。加快建設普通國省幹線公路,構建覆蓋全面、能力充分的普通幹線網路。以提高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公路比重為重點,完善基礎設施網路結構。積極推進縣區之間城際通道、經濟走廊內交通繁忙路段擴容改造和國省道城鎮過境段改造,推進國省道提檔升級,充分發揮普通國省道集散功能。
普通國道。重點推進G213線肅南至祁連段、G312線張掖(甘州城區)過境段、甘州至臨澤段、臨澤過境段、G569線武仙公路張掖段、G312山丹縣拾號村至甘州上秦鎮段、G213線元山子至白莊子段、G312線臨澤化音至高台元山子段等項目建設。 普通省道。重點推進S315線花草灘至焉支山段(G312至焉支山公園)、S593線高台元山子至肅南明花段、S301線高台合黎至石泉子段、S236線馬蹄寺山門至停車場段、S301線民樂縣城至酥油口河段、S237線S313至巨龍建材十欄位、S301線馬場四場至馬場三場段、S591線民樂縣城經民聯至平坡段、S301線九條嶺至皇城鎮段等項目建設。 切實做好G227線民樂縣城過境段、S301線臨澤板橋鎮至高台縣合黎鎮段、S301線大滿段至甘州區段、S593線延伸段(明花至羅城)、S315線老軍至尖山段、S237線(K0+000-K0+700)段、S301線酥油口河至大滿鎮段、S592線G30高速出口至火車站段、S215線大山口至二指哈拉段等項目規劃研究。 |
完善廣覆蓋的農村公路網。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以“四好農村路”示範市、示範縣創建為抓手,實現全市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具備條件的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建設和農村公路聯網路,強化縣鄉道對重要行政節點、經濟節點及農村公路服務站、農村客運站等基礎服務設施的銜接,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網的通達深度和服務水平,構建廣覆蓋的農村公路網。
打造互聯的公路樞紐場站。加快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打造綜合性、多極點交通樞紐體系,統籌配置交通樞紐資源,加快推進各種運輸方式場站建設,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的協同協作和競合融合,全面提升運輸組織效率
最佳化鐵路幹線網路。根據鐵路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快建設蘭州至張掖三四線鐵路,構建高鐵經濟帶,發展高鐵樞紐經濟,有效補齊高標準鐵路的發展短板,儘快形成河西走廊區域高鐵樞紐,逐步完善與周邊鐵路樞紐的多向銜接,提高線網運輸能力。
完善機場布局體系。加快航空業快速發展,大力推進張掖軍民合用機場改擴建,拓展延伸航班航線,促進航空產業鏈式發展,滿足經濟社會和民航業發展需求。積極發展通用航空,帶動旅遊業等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推進軌道交通建設。持續推進“甘臨一體化”和全域旅遊發展方針,有序推進軌道交通建設,打造以“甘臨”為整體,溝通丹霞景區、臨澤城區、濱河新區、甘州老城區的軌道交通大環線和濱河新區與甘州老城區之間的城市軌道交通網,強化軌道交通與公、鐵、航等交通運輸方式的換乘銜接,提供多樣化出行服務,助力城市協同發展和旅遊業健康快速發展。
(二)提升客運出行服務品質
推動城際道路客運便捷舒適。秉承優勢互補理念,打造城際道路客運與軌道交通錯位發展新格局。充分發揮公路客運在城際客運系統中的補充作用,推動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帶間道路快速直達客運發展。最佳化道路班線車輛運力結構,優先實現城際快速客運班線車輛高等級化。強化道路客運與其他運輸方式的聯程接駁,充分發揮道路客運機動靈活、“門到門”的比較優勢,支持公路運輸企業因地制宜開展公鐵、空巴等聯程聯運服務,有效擴展鐵路、航空的服務範圍。推動公路客運與鐵路、民航旅客的聯網售票,發展客運“一票制”聯程運輸服務。
全面落實公共運輸優先發展戰略。以爭創“公交都市”為抓手,加快確立公共運輸在城市出行中的主導地位,積極引導個體機動化出行方式向集約化公共運輸方式轉移。加快推進城市公共運輸停車場、首末站和港灣式停靠站等設施建設,探索公交場站綜合開發模式。加強機場、火車站、客運站等客運樞紐城市公共運輸服務供給,提高多種交通運輸方式接駁能力,提升中心城區公共運輸站點500米覆蓋率。明確政府財政對公共運輸補貼的職能,並納入公共財政體系。建立健全公共運輸運營企業績效評價機制,將績效評價和財政補貼掛鈎,進一步提高公共運輸企業的服務質量和水平。
促進巡遊計程車與網約車融合發展。建立運力動態調節機制,科學評估巡遊計程車與網約車運力規模,原則上每3年開展一次運力規模評估,使運力規模與當地市場需求相適應。引導巡遊車與網約車良性競爭,鼓勵巡遊計程車網約化,利用大數據手段實現供需的精準匹配、高效調度,提供高質量、差異化、定製化的出行服務,實現線上和線下的優勢互補,減少空駛率,提升運營效率和收益。
推進汽車租賃規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快推進制度標準建設。創新監管方式,推進汽車租賃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建立雙方評價制度,構建激勵和懲戒機制。制定汽車租賃業發展規劃,推進共享汽車發展,統籌安排租賃網點和停車場地。加強行業與網際網路、旅遊、現代農業等行業融合發展。引導汽車租賃企業創新經營理念和服務方式,穩步拓展多樣化與個性化汽車租賃市場,最佳化長租與短租資源配置,加快品牌化發展。
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鼓勵縣區加快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創建,穩妥推進城鄉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加快推進城鄉客運轉型升級,探索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在出行需求較小或相對分散偏遠的地區,積極探索“微公交”區域經營模式,通過電話預約、手機APP預約等提供定製式、個性化服務。提升鄉村旅遊保障能力,加大城鄉客運支持鄉村旅遊發展力度,積極拓展“運游一體”服務。
積極探索城鄉客運發展新模式。採取靈活的運營方式,適時調整和完善城鄉客運線路和班次,實行“雙日班”“趕集班”“農忙班”“假期班”等形式,形成差異化運營。打破傳統的“車進站,人到點”運行模式,打通城鄉客運“最後一公里”。實行客貨運輸融合發展模式,以“班車快遞”“客車帶貨”“小件快運”等方式補貼客運運營,同時有效提高農村物流配送範圍。主動融入“網際網路+”大潮,鼓勵第三方平台發展聯程聯運服務,普及道路客運電子客票、網路購票、實名購票,實現二級及以上客運站和定製客運線路電子客票全覆蓋,完善旅客往返、異地等出行票務服務功能,探索嘗試跨運輸方式之間的各類客票組合業務,方便民眾購票、出行。強化提升各種運輸方式間的聯程接駁效率,完善綜合客運樞紐內的接駁引導,避免重複安檢。服務全市旅遊產業,推動自駕業態落地發展,鼓勵汽車租賃業規模化、連鎖化發展和跨地區協作,依託綜合客運樞紐布局完善汽車租賃網點。
經營主體整合:強化政府主導,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推動城鄉公交經營主體規模化、集約化整合,由國企或統一平台集中經營所有線路,以優補劣,平衡線路收益和虧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引導企業規範化經營。通過整合“散、小、弱、差”的農村客運經營主體,克服組織化程度較低帶來的市場集中度相對偏低、經營行為缺乏約束以及運輸資源低效利用等問題,提高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客運線路整合:採用城市公交、城際公交、城鄉公交、鎮村公交四級線路運營組織形式,實現區域範圍的線路聯合組織,提高城鄉公交線網的整體運行效率和經濟效益,降低營運成本,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發揮線網的整體效益。 運力資源整合:利用線路聯合組織形式進行運力資源配置再最佳化,依據客流特點動態調配運力,發揮區域聯動效應。針對市場需求較大、客流密集的城際線路,採用公交班線的運營形式,合理布設線路和站點,按需配置19-44座客車,有效降低票價;針對客流較散、市場需求較小的鄉鎮線路、鎮村線路,採用“微公交”運營模式,按需配置7-9座客車,充分發揮“微公交”靈活、高效、運營成本低的優勢,有效補充班線客車運輸,形成廣覆蓋、均等化的城鄉客運網路;針對學生假期、農忙、趕集、旅遊旺季等出行,靈活調整線路和班次,錯峰運行。 重點推進臨澤縣城鄉公交一體化項目建設,在全市形成示範帶動作用。 |
(三)保障高效現代物流發展
加快多式聯運發展。加強不同運輸方式間的有效銜接,強化多式聯運樞紐與關聯產業的聯動發展,支持具有公共服務屬性的多式聯運樞紐站場和集疏運體系建設、運輸裝備升級改造、信息互聯共享。推動建立全程“一次委託”、運單“一單到底”、結算“一次收取”的多式聯運服務方式。鼓勵無車承運、郵政快遞等企業延伸服務鏈條,加快向多式聯運經營轉變。
健全城鄉配送體系。加快構建農村物流基礎設施骨幹網路,加快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末端網路,打通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推動縣級倉儲配送中心、鄉鎮物流服務站、村級物流服務點、農村物流快遞公共取送點建設。鼓勵交通運輸與商貿、供銷、郵政、農業等服務設施的綜合利用,拓展完善農村客運站場的物流服務功能,推廣“多站合一、資源共享”的鄉鎮綜合服務站模式。探索農村貨運發展新模式,利用農村客運“班車快遞”“客車帶貨”功能,促進城鄉物流配送。促進農村“快遞+電商”協同,鼓勵發展農產品直遞。
提升貨運物流專業化水平。鼓勵結合農產品產地建設規模適度的預冷、貯藏保鮮等初加工冷鏈設施,加強專業冷鏈設備套用。創新危險品運輸跨區域聯網聯控技術手段和協同機制,推動實現全程無縫隙監管和電子運單使用。
推廣先進貨運技術裝備。積極推進貨運車型標準化,加大清潔能源汽車在城市建成區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中的使用比例。鼓勵物流園區、倉儲中心、配送中心推廣套用智慧型化、自動化的倉儲、分撥設施設備。推廣標準化運載單元,實現不同運輸方式裝卸設備和轉運設備的無縫對接。
壯大運輸市場主體。引導和支持全市平台型物流企業發展,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和物流市場集約化發展。正視貨運經營業戶“多、小、散”發展狀態,積極探索中小企業扶持途徑,引導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做好市場引導和服務,打破區域壟斷、部門壟斷,逐步放鬆道路客運行業管制,支持多業聯動和跨界融合,促進運輸資源有序流動,提升回程實載率。
(四)培育路衍經濟產業集群
拓展服務區+“新業態”。挖掘服務區地域文化內涵,加強與地方文化結合,通過新建、提升改造、擴容擴建,打造主題文化服務區。因地制宜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增設信息諮詢、休憩娛樂、票務訂購、主題餐飲、“隴貨甘味”農副產品售賣等服務功能,設定“司機之家”、房車車位、加氣站等設施,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綜合服務功能。結合路網結構,對區位優勢明顯、硬體設施齊全、人流車流較大的服務區,探索開通ETC上下道口、設定人員安全通道,吸引過往車輛和周邊人群進入服務區休閒消費,打造共享服務區。
豐富鄉村振興“新內涵”。發揮農村公路網路支撐作用,積極探索建設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交通運輸為支撐的交農融合項目。聚焦休閒農業、綠色農業資源優勢,支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農村創業園等園區建設。強化農村公路與種養核心區、田園綜合體、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物流配送區、綜合服務院所等的連通,形成農村公路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新模式。堅持農業全產業鏈開發路徑,最佳化路網布局,強化要素集聚,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形成以農村公路為骨架的特色產業發展廊道。
實現其他路衍產業“新突破”。結合沿線地形和交通需求情況,通過對既有高速公路新增出入口、改造互通立交及連線線等,推進有條件的鄉鎮、產業園區等重要節點便捷通達高速,擴大高速公路服務覆蓋面,提升高速公路對區域經濟、產業園區、重點鄉鎮、旅遊景區的支撐和帶動作用。發揮高速公路及國省幹線沿線客群量大、覆蓋範圍廣、經濟價值大和市場潛力明顯的優勢,統籌謀劃路域廣告經營開發。充分利用公路項目取棄土場恢復治理用地和未利用地,因地制宜推廣種植經濟林、速生林和中草藥等經濟作物,打造公路沿線綠色經濟走廊。充分挖掘公路沿線可利用的土地資源,藉助公路自身交通運輸優勢發展路域相關產業,開發建材市場、裝配式建築基地等其他路域產業。
(五)促進交通產業融合互動
加快交通與旅遊融合發展。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落實《“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甘肅千里河西走廊交通旅遊融合建設規劃》,針對張掖旅遊點多線長、帶狀分布的特點,以“多圈聯動、廊道貫通、連線成環”的布局思路,構建張掖市“兩圈兩廊五聯六環”旅遊交通廊道,推動張掖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目的地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
以全域旅遊為目標,緊抓國家“祁連山生態文化旅遊區”“祁連山風景道”建設,綜合考慮全市旅遊資源分布,加快旅遊道路建設,逐漸完善“快進慢游”旅遊交通基礎設施網路,增強旅遊交通產品供給能力,改善旅遊交通服務功能,促進交通與旅遊深度融合,加快開發“金張掖·樂游”路線,有效完善“金張掖·樂行”功能。
加快客運樞紐旅遊集散中心改造,強化客運樞紐旅遊功能,完善各級公路旅遊交通引導標識體系。鼓勵在國省幹線公路服務區和農村公路沿線試點設定驛站、簡易自駕車房車營地、觀景台和A級旅遊廁所等服務設施。發揮農村特色資源和生態優勢,以鄉村特色農業、休閒農業、紅色旅遊、鄉村旅遊、康養資源等為基礎,按照“暢安舒美”標準建設一批路景和諧統一的美麗農村路和文化風情路,完善綠化道、游步道和腳踏車專用道等彩色慢行交通設施,助力“彩虹張掖”建設,提升城
推動交通與郵政快遞融合發展。適應市場新需求,堅持市場主導、政府統籌,多方協同、資源整合,引導交通與郵政快遞深度融合。動態跟蹤市場需求變化,推動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與電商快遞企業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動態調整支持政策和監管措施,服務市場健康發展。加強交通運輸與商貿、快遞等企業的物流服務網路和設施共享銜接,推進郵政鄉村服務點、綜合服務站、汽車站等設施資源整合共享,最佳化鄉鎮及村級快遞網點布局,打通城鄉大動脈,暢通鄉村微循環,有效推進“快遞下鄉”“快遞進村”工程實施,解決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最後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難題,增強快遞物流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
加強軍民融合發展。按照“統籌規劃、需求牽引、平戰結合、改革創新”的基本原則,推進民用交通設施工具貫徹國防要求、推進軍地交通運輸網路統籌納入、推進各種交通力量建設互補銜接和推進軍民交通物流體系有機結合,著力增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支撐保障作用,全面提升戰略投送能力,同時發揮國防和軍隊建設對交通運輸發展的溢出效應和拉動作用。
(六)堅持綠色低碳交通引領
加強交通運輸生態環境保護。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理念,堅定踐行築牢守好國家西部重要生態安全螢幕障的綠色使命,將生態環保理念貫穿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養護全過程。有序推進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重要生態功能區公路沿線生態修復,打造一批公路生態修復樣板工程。繼續開展“公路全域無垃圾百日競賽活動”示範創建,持續推動交通沿線綠化和環境整治。積極開展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達峰、大氣污染排放和碳排放協同治理機制等研究,制定並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推動張掖爭創國家“零碳”城市,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研究開展綠色交通統計、評估、考核機制建設,形成一批統籌保護與發展的標準規範和技術指南。
推廣節能環保運輸設備。推動大型貨運車輛清潔化,淘汰老舊柴油車輛。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採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機場、鐵路貨場等新增或更換作業車輛主要採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在重點物流園區推廣使用電動化、清潔化作業車輛。
加大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堅持新建和改建相結合,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在交通運輸行業公共設施區域的推廣套用。依託新建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及運輸場站建設項目,在新建服務區、公路客運站同步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依託有利條件,在既有服務區、公路客運站、公交場站、旅遊景區及大型公共停車場等補充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市辨識度、吸引力和歸屬感。
建立郵政業綠色生態環保體系。貫徹落實《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做好《綠色產品評價快遞封裝用品》《郵件快件包裝基本要求》系列國家標準宣貫。加強郵件快件包裝綠色治理,全面推動郵件快件包裝規範化、標準化、減量化、可循環,推動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加強綠色出行宣傳力度。聯合各類媒體積極宣傳綠色出行在環境改善、能源節約等方面的顯著效果,營造綠色低碳出行氛圍。結合地方特色,通過網際網路及線下活動等載體,鼓勵社會公眾分享傳播綠色出行理念知識,利用公車載視頻終端循環播放綠色出行主題短片。
(七)打造智慧交通運輸體系
加強交通基礎設施數位化建設。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智慧型交通基礎設施部署,構建數位化、信息化、智慧型化的設施套用和公共服務體系。開展重點路段、隧道、橋樑、互通樞紐等重要交通節點感知網路布設。結合張掖智慧城市建設,構建“1箇中心,6個平台”張掖市數字交通體系,即交通運輸大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數位化管理平台、綜合交通資訊服務平台、客運信息管理服務平台、物流信息服務平台、交通綜合運行監測一體化平台、交通運輸行政執法綜合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提升交通運輸服務與管理智慧水平。
加快客運出行服務智慧型化發展。強化旅客聯程運輸發展,積極推行“出行即服務(MaaS)”,有序推進各類第三方出行服務平台整合不同運輸方式信息資源,為旅客提供客票信息查詢、跨方式出行規劃、聯程客票代購等“一站式”出行服務。加強客運聯網售票數據、城市公交調度系統數據、手機信令等數據挖掘套用,為出行路線安排、城市公交線網最佳化、運輸企業運力有序投放等提供支撐。拓展ETC停車功能,探索打造“ETC生活圈”及雲服務場景,推動逐步實現服務區加油站與充電樁及機場、高鐵站停車場ETC套用全覆蓋。探索客運聯網售票系統、交通一卡通移動支付平台在“運游結合”領域套用。
推進貨運物流信息化發展。深化網際網路技術在貨運物流方面的套用,推進貨運物流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和執法互助,實現貨運“一單制”服務。鼓勵“網際網路+”高效物流發展,支持基於大數據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創新發展,實現供需信息精準匹配、線上線下高效協同,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引導物流市場集約化發展。
(八)加強基礎設施養護管理
穩步提升公路路況水平。堅持全壽命周期養護理念,基於路況檢測數據,科學決策養護類型,及時開展日常養護,大力實施預防性養護,按需實施修復性養護,對超期服務、路況服務水平低的路段進行升級改造,確保公路路況水平穩步提升。
最佳化提升安全設施水平。繼續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結合使用周期,定期更新改造護欄、標誌標線等設施,最佳化指路標誌體系,整治交安設施缺失等重點路段。紮實開展危舊橋樑改造專項行動,規範橋隧養護管理,完善長大橋隧健康監測體系,逐年對公路橋樑狀況進行系統普查,建立並完善全市橋樑資料庫,制定病害橋樑維修計畫並組織實施。加大四、五類橋隧的改造力度,全面消除現有四、五類橋隧,逐步對超過設計使用年限的橋樑進行維修加固或拆除重建。
加快提升養護專業化水平。加快推廣自動化檢測技術套用,拓展路況檢測套用範圍,統籌全市公路技術狀況自動化檢測工作,健全完善全市公路技術狀況資料庫。充分套用“網際網路+”養護技術,基於公路路況檢測數據以及決策分析模型科學決策,合理構建公路養護工程項目庫,並實現三年滾動計畫動態更新,有效提升交通基礎設施養護作業的快速化、自動化、智慧型化水平。
(九)增強安全應急保障能力
提升基礎設施安全品質。推進“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及“平安工地”建設,完善考核評價標準。加強第三方驗證性檢測,主管部門加大檢測監管力度,逐漸減少建設方委託第三方檢測,確保檢測的可靠度,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
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安全生產工作責任體系,強化責任單位安全責任落實,嚴格執行事故的問責與追責機制。健全完善安全生產制度體系,加強公路行業安全生產規律研究,提高行業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大對事故多發路段和關鍵環節的監督力度,督促整改落實到位。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培訓,重點做好安全生產人員培訓考核。
強化應急保障能力。加快健全公路應急搶險體系,積極組建強有力的應急救援隊伍,加快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急救援預案。積極完善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布局,並制定管理辦法,做好裝備、物資、人員的運營管理。全面加強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演練,不斷提升應急隊伍的能力水平。圍繞大型裝備遠程調運、重大災害搶險搶通、隧道突發事件、交通綜合保障等主題開展“行業+屬地”聯合應急演練,並制定應急演練評估制度,實現對全市幹線公路交通應急演練的全評估,切實達到演練目的,進一步提升演練成效。
加大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力度。加大對交通參與者安全宣傳教育,開展交通運輸“安全生產月”等宣傳活動,持續推進交通運輸安全知識進校園、進企業、進農村。鼓勵套用網路線上教育等多種形式開展從業人員安全意識教育、典型事故警示教育。大力弘揚交通運輸安全文化,推動全行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安全能力提升。
(十)實現行業協同高效治理
深化行業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完善綜合交通運輸協調工作機制,統籌協調公路、民航、地方鐵路、郵政等規劃、建設、管理。強化規劃協同,推動多規融合、多規合一,建立與自然資源、生態環保、文化旅遊等部門的協調機制。根據《甘肅省交通運輸領域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甘肅省普通公路管理養護事權移交接養工作實施方案》《甘肅省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要求,深化落實交通運輸領域市與縣區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全面落實各級公路建管養運主體責任。進一步推進高速公路收費改革,開展高速公路分時段差異化收費試點工作,推行載貨類車輛使用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
鞏固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加快推進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現代化體系建設,進一步釐清職責職能,按照上下聯動、統籌兼顧、多措並舉的原則,逐步構建高效運行綜合執法機制,提高路產路權保護力度。推進基層執法隊伍職業化、基層執法站所標準化、基礎管理制度規範化和基層執法工作信息化“四基四化”建設,提升科技執法能力建設,著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和執法效率。
提高超限超載治理能力。健全多部門聯動治超機制,完善車輛超限超載檢測點布局,推進普通公路貨運車輛超限超載非現場執法能力建設。狠抓源頭治超,建立重點貨運源頭清單管理制度,推動稱重檢測和監控設備並聯網接入,實現對貨運源頭的溯源監管。嚴格執行高速公路入口稱重檢測,杜絕非法超限超載車輛駛入等行為。統籌規劃布局大件運輸通道,加強大件運輸主通道保障,規範限高限寬設施設定,做好沿途重要設施安全防護。
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行業信用制度,研究制定重點領域信用監管制度。圍繞信用信息歸集、公開、共享、評價、套用、管理等重點環節,推進相關標準規範制修訂。依託甘肅省交通運輸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設,加快構建交通運輸行業信用信息資料庫,與發改、公安、鐵路、民航等部門溝通協調,努力實現信用信息共享。嚴格將信用評價結果套用到建設項目的招標投標、履約監管、資本金補助等方面,健全交通運輸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營造規範誠信、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提升行業發展軟實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提升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主導地位,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以企業為主導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組織機制、合作機制和運行機制。深化新時代交通文化建設,加大對行業文化品牌的宣傳推廣,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大力傳承弘揚新時代交通精神,深入挖掘“兩路”精神、“鋪路石”精神、“八棵樹精神”,繼承發揚公路人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認真履行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加快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和“網際網路+黨建”建設。加強黨建與業務工作的高度融合,通過聯合開展主題黨日等活動,逐漸解決黨建與業務“兩張皮”問題,積極建設“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民眾滿意”的模範機關。認真排查廉政風險隱患,健全防控機制,保持懲腐高壓態勢,突出專項整治,嚴肅查處民眾身邊“微腐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實施機制
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建立由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導,多部門參與的協調領導機制,完善工作溝通、前期工作協調和項目推進機制,形成發展合力,為規劃實施創造有利條件。明確各級政府和部門的責任,緊密結合發展實際,細化落實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要任務,確保組織到位、責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確保項目前期工作順利推進。
(二)加強規劃引領,落實工作責任
按照國家建立統一銜接的規劃體系要求,增強與上位規劃和國土空間等規劃的銜接,將本規劃確定的相關任務納入市直相關部門和各市縣區年度工作目標責任體系,制定年度實施計畫,明確責任和進度要求。規劃所涉及各部門、單位要按照本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推進計畫。
(三)加強資金投入,推動項目落地
緊跟巨觀政策動向,按照“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多元籌資”的新型交通投融資體制要求,進一步完善投融資機制體制,搶抓國省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機遇,積極爭取政策、資金支撐。強化主體責任,加大地方財政性資金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積極爭取中央燃油稅、車購稅等資金政策支持。多渠道盤活存量基礎設施資產,支持開發性金融機構開展交通領域金融產品創新和融資模式,支持採用資產證券化、不動產信託基金(REITs)等方式開展具有經營收益的存量資產試點。積極發揮交通投融資平台的作用,探索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鼓勵各類市場主體通過“建養一體化”、ABO、BOT、F+EPC、PPP等模式參與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與運營。探索通過沿線土地收益、資源開發收益等路衍經濟模式籌集建設資金。加強資金監管,有效防範交通債務風險。
(四)加強檢查督導,保障規劃執行
建立規劃實施的考核評價機制,研究制定績效管理制度和標準辦法,明確工作流程、工作內容、考核指標和評價標準。加強規劃實施跟蹤,定期對規劃實施進行監督考核,及時把握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制訂規劃風險防範及應對方案。設定專業化監督評估小組,組織邀請專家學者或委託第三方機構定期開展規劃實施評估,提出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增強規劃的指導性、操作性和實效性,保障實施效果和質量。
內容解讀
《規劃》提出,張掖市“十四五”交通建設緊緊圍繞“重大項目夯基、信息技術賦能、深化改革增效”三大重點,推進“綜合、智慧、綠色、平安”四個交通建設,重點實施“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提升客運出行服務品質、保障高效現代物流發展、培育路衍經濟產業集群、促進交通產業融合互動、堅持綠色低碳交通引領、打造智慧交通運輸體系、加強基礎設施養護管理、增強安全應急保障能力、實現行業協同高效治理”十大任務,逐步實現交通運輸從“適應發展”到“引領發展”的轉變,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張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規劃》明確,到2025年,張掖市內通外暢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一是設施供給更優質。新開工及續建高速(一級)公路348公里,高速(一級)公路里程達到885公里。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100%以上,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80%以上。二是運輸服務更高效。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達到AAAA級及以上的區縣比例達到85%。物流分撥網路和城市配送網路更加健全,基本滿足城市配送和農村物流服務需求。三是路網運行更安全。高速公路一、二類橋樑比例不低於95%,普通國省道一、二類橋樑比例不低於90%,國省幹線公路新發現四、五類橋樑(隧道)處治率達到100%。四是融合發展更明顯。“快進慢游”旅遊交通網路更加完善,基本形成“兩圈兩廊五聯六環”的旅遊交通廊道。交通服務設施更加健全,客運樞紐旅遊功能大幅提升,公路服務設施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五是可持續發展更顯著。綠色低碳交通持續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先進適用的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備全面推廣,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強度顯著下降。六是行業治理更有效。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和協調機制更加健全,各運輸方式協同發展機制更加完善,鐵路、民航等重點領域“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深化,交通綜合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七是“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比例達到100%,具備條件的自然村(組)通硬化路比例達到100%。自動化檢測和養護科學決策機制基本建立,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率不低於85%,農村公路2020年底存量四、五類橋樑改造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