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

《寧夏回族自治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經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第9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請結合實際,抓好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回族自治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9月3日
  • 發布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文字號:寧政辦發〔2021〕52號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前  言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是重要的服務性行業,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是服務人民美好生活、促進共同富裕的堅實保障。為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根據《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寧夏回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寧夏回族自治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規劃分析了綜合交通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寧夏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及重點任務和保障舉措,是今後五年寧夏推動交通運輸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發展的行動指南,也是支撐寧夏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要保障。
一、規劃基礎
(一)發展現狀。
“十三五”時期,自治區主動融入國家綜合交通運輸格局,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基礎設施網路、對外通道拓展、智慧綠色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是寧夏成立以來投資規模最大、建設速度最快、發展質量最好的時期,實現了從“瓶頸制約”到“基本適應”的重大躍升,為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提供了堅實保障。
1.基礎設施網路不斷完善。
鐵路建設步入快車道。包頭至銀川、中衛至蘭州、銀川至西安等高速鐵路納入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規劃,寧夏融入“一帶一路”、服務全國的路網能力不斷提升。銀川至西安高速鐵路、吳忠至中衛城際鐵路開通運營,正式融入國家高鐵網,中衛至蘭州、包銀高鐵寧夏段加快建設,包銀高鐵內蒙段、中衛至平涼鐵路前期工作加快推進。鐵路運營里程達到1645公里,其中高速鐵路317公里。鐵路網密度、電氣化率分別達到2.5公里/百平方公里和83%。
公路通達能力持續增強。京藏高速“四改八”擴建工程、銀百高速等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946公里,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全區“三環四縱六橫”高速公路網基本形成。改造提升國省道1700公里,國道、省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例分別達到95.8%、41.5%。兵溝、濱河、永寧、葉盛、紅崖子等黃河公路大橋建成通車,境內公路黃河大橋達到17座。新改建農村公路近8000公里,農村公路里程達到2.85萬公里。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98%,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原州區、紅寺堡區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3.69萬公里,較“十二五”增長了11%,公路網密度55.6公里/百平方公里,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機場建設取得新突破。銀川河東國際機場完成三期擴建,航站樓面積達到12.9萬平方米,飛行區等級提升至4E級。銀川機場旅客吞吐量連續四年每年淨增百萬人次,跨入千萬量級大型機場行列,旅客吞吐量已超過設計能力,固原、中衛機場旅客吞吐量較2015年分別增長6倍和3倍。
綜合交通樞紐逐步完善。銀川國際航空港綜合交通樞紐建成投用,實現了民航與高鐵的無縫銜接,成為我區第一個集航空、高鐵、公共汽車、出租汽車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體的現代化、立體化大型綜合樞紐。銀川火車站綜合客運樞紐(一期)建成,綜合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吳忠、中衛建成以高鐵為中心的綜合客運樞紐,實現與道路客運、城市公交等有效換乘。同心、紅寺堡等客運站建成投用,方便城鄉居民出行。銀川國際公鐵物流港和石嘴山保稅物流中心(B型)基本建成,公鐵聯運設施水平和供給能力明顯提升。
空中通道穩步發展。堅持增點拓網、中轉銜接、快速集散、支撐開放的發展思路。積極拓展國內航線,支持國際空中運輸發展。銀川機場新開29條航線,新增11個通航點,與全國所有省會城市實現直航,建成4條空中快線和10條準快線,航線網路基本覆蓋國內大中型城市;開通杜拜、新加坡、大阪、芽莊等11條國際航線;銀川至西安全貨運航線實現常態化運營;銀川機場駐場運力達到18架。
3.運輸服務品質不斷提升。
公交優先深入人心。大力推進城市公交系統建設。銀川市成功創建國家公交都市示範城市,實現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100%、公車輛進場率100%。銀川都市圈“一卡通”實現全國聯網,積極推行定製公交、城際公交、社區巴士等服務模式,滿足了商務、購物、遊玩等多樣化出行需求,公共運輸運輸服務品質明顯提升。
農村客運成效顯著。所有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客車,鄉鎮通公交率達到56.5%。積極引導農村客運轉型升級,推行車輛“一定三不定”(定區域,不定線路、班次、站點)的運行模式,充分給予企業經營自主權,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積極探索“網際網路+農村客運”等需求回響型服務模式,提供點對點精準出行服務。
物流配送有序發展。全區已通快遞建制村達1333個,快遞服務進村覆蓋率60%,建成村快遞服務網點992個,快遞進村設點覆蓋率43%,全區建成城市末端公共服務站1757個,快遞服務網點標準化率保持100%。開通高鐵快遞,實現公路、航空和鐵路運輸立體組網模式。引導郵政、快遞企業拓展產業鏈,開發葡萄酒、牛羊肉、奶製品等專業供應鏈配送模式,物流與重點產業深入融合。
4.綠色智慧水平持續提高。
交通運輸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實施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支持煤炭開採企業、大宗物資物流企業及大型物流園區新建或改擴建鐵路專用線,不斷降低公路運輸強度,2020年公路客、貨運量在綜合交通運輸中的比重較2015年分別下降13.7%和6.7%。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城市公共運輸、物流配送領域套用,截至2020年底,全區新能源公車占比達到38.3%,清潔能源公車占比超過50%。
運輸組織模式進一步完善。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網路貨運等先進運輸組織形式,提高交通資源的利用效率。新老業態融合加快發展,推進網路貨運管理和網約車合規化進程,嚴格認定各地網約車線上服務能力資格和網路貨運平台資格等,推進“網際網路+交通”“交通旅遊融合”等創新型服務模式,積極創建“寧夏出行”“全微通”等運輸服務品牌。
智慧交通建設進一步加強。建成寧夏交通出行信息服務網平台,積極發展寧夏冷鏈物流公共服務信息平台,推動公路基礎設施運行監測與出行服務管理平台建設。建設智慧型化交通管控平台,強化城市交通設施智慧型化管理,科學配置信號控制,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
(二)主要問題。
我區綜合交通運輸仍然存在一些發展短板,區域、城鄉、城市交通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
1.綜合交通網路缺乏韌性,亟待加快完善。
一是鐵路仍需補短板提效能。建成及在建高速鐵路技術標準偏低,缺少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與呼包鄂榆、山西中部等周邊城市群仍未實現高速鐵路聯繫;南部山區缺乏高(快)速鐵路覆蓋。包蘭、寶中、太中銀等鐵路技術等級不高,全區鐵路複線率僅為33.8%,降低了鐵路通行能力和可靠性。專用鐵路網路缺口較大,對物流園區、工礦企業的支撐不足。二是公路網路仍需強韌性促銜接。部分高速公路骨幹通道可靠性不足,高速公路省際出口仍需增加,南部山區快速幹線公路橫向連線不夠完善,過境交通與城市交通混行干擾、公路與城市道路銜接不暢仍然普遍。三是城市道路仍需優結構暢循環。城市道路級配不合理問題依然突出,次幹道、支路等微循環交通發展緩慢,加重城市“主動脈”運行壓力。
2.綜合樞紐功能尚未健全,亟待持續最佳化。
一是機場集散能力不高。“一乾兩支”機場的設施容量不足,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客貨運輸需求;銀川機場輻射作用有限,聯繫京津冀、長三角等城市的航線仍有加密空間,國際航線不足,尚未形成穩定的立體化開放通道,固原、中衛機場規模偏小,帶動地區經濟發展不明顯。二是陸路樞紐總體能力有限。鐵路貨運樞紐集散能力亟待強化,鐵路運輸組織能力不足,中歐班列輻射範圍和開行規模有待進一步擴大;綜合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多式聯運的靈活機動水平不高;綜合客運樞紐多種交通方式有機銜接有待進一步強化,傳統汽車客運站客運量萎縮明顯,場站綜合開發亟需加快創新。
3.保障要素支撐能力不高,亟待加快強化。
一是交通運輸保障機制仍不健全。面向自治區內外部的“跨部門、跨方式、跨區域”綜合交通協調機制,以及面向綜合交通運輸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安全生產各環節全過程的一體化管理機制尚未建立。二是資金土地壓力依然很大。財政對交通建設的配套資金有限,交通融資渠道單一,交通建設養護資金自籌能力差,大規模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約束日趨緊張。三是科技創新套用亟需加大。我區綜合交通運輸進入提質增效發展階段,亟需強化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強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但是先進信息技術賦能我區交通基礎設施和運輸服務剛剛起步,綜合交通運輸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和精心服務能力,以及智慧綠色發展水平總體上還不高。
(三)形勢需求。
“十四五”時期是我區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關鍵五年,也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時期。推動綜合交通體系高質量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深入貫徹落實交通強國戰略,加快推進交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補齊交通運輸短板弱項,努力建設人民民眾滿意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1.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需要綜合交通網支撐引領。
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寧夏的時代使命。推進先行區建設,必須適度超前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宜鐵則鐵、宜公則公、宜空則空,更加注重綜合交通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的全過程協同推進,更加注重各種交通方式和不同區域之間的一體化統籌發展,更加注重交通運輸通道綜合化、立體化建設,更加注重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深度融合,促進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協調發展,促進寧夏“一帶三區”總體布局加快構建,為支撐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當好先行。
2.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需要充分發揮交通基礎設施支撐拉動作用。
“十四五”時期,國家將實施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建設強大國內市場。我區是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經濟,必須充分發揮交通基礎設施在拉動經濟成長的關鍵性作用,立足惠民生調結構,將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作為促投資、穩增長的有效手段,推進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鐵路、公路、機場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推進惠民生調結構增後勁的新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引導交通運輸結構不斷最佳化,支撐和促進重要產業要素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全鏈條高效流通。
3.全面擴大高水平開放要求著力提高綜合交通運輸網路開放性。
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促進國際合作,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必須暢通開放渠道,深化交通運輸開放合作,加快最佳化完善國際、省際、城際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增強高速鐵路、國內國際航空運輸能力,進一步深化與周邊和國際發達經濟體之間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加強與沿海港口沿邊口岸合作,統籌穩定運行國際貨運班列和航空貨運,提高對外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和物流供應鏈體系的安全性、開放性、可靠性,實現國內外物流、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高效流通,助力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4.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加快提升綜合交通運輸綠色智慧化水平。
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碳達峰、碳中和”的決策部署,必須將綠色發展理念和低碳發展要求貫穿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全過程,推動交通運輸在發展方式、能源結構、技術創新等方面的高質量轉型發展,加快交通運輸新技術套用、新業態發展,加強泛在感知、終端聯網、智慧型調度體系建設,推動數位化交通設施建設和運輸管理,提升交通運輸服務針對性和精準性,著力增強交通運輸創新驅動和智慧發展動力,更好的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交通需求,實現交通運輸更加節能、更加智慧、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發展。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時代使命,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按照建設交通強國的總體要求,加快完善交通設施網路,全面提升運輸服務質量,增強交通基礎保障能力,提高交通運輸整體效率,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提供支撐保障。
(二)基本原則。
服務大局、當好先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打造高效的交通基礎網路和綜合對外通道,在國家重大戰略落實、區域協調發展、國土空間開發、產業城鎮布局、全面對外開放中充分發揮先行引領作用。
統籌協調、一體融合。堅持系統觀念,強化交通運輸發展的整體性、協同性,堅持最佳化存量與擴大增量相結合,提升綜合立體交通網路的網路效應和整體效率,促進交通運輸與產業發展、區域發展、軍民融合等協同融合。
集約節約、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促進交通能源結構調整最佳化,推動交通運輸資源的高效整合和集約利用,促進交通運輸領域低碳轉型和綠色升級,深入推進綠色能源推廣套用和交通運輸綠色發展。
智慧提升、安全發展。堅持以科技創新、數位化轉型賦能交通運輸發展,拓展先進技術套用場景和套用領域,提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智慧型化水平,全面提高交通運輸安全性和可靠性,著力增強綜合交通運輸系統韌性。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慧型先進、安全可靠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初具規模,交通網路韌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明顯提升,全區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路進一步完善,鐵路運營里程超過2000公里,高速鐵路達到500公里以上,形成“三縱三橫”骨架鐵路網布局;公路通車裡程達到3.85萬公里,高速公路達到2400公里,全面建成“三環四縱六橫”高速公路網;民航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每個地級市有1個—2個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每個縣建成1個樞紐節點。全區運輸網路服務品質進一步提升,區域、城際、城市、城鄉運輸網路一體化成效顯著,實現區內各城市30分鐘通勤、銀川至沿黃城市群各市1小時暢達、銀川至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物流效率進一步提升。交通運輸極大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支撐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
到2035年,現代化、國際化、一體化的覆蓋更廣泛、結構更最佳化、服務更優質、運行更智慧、發展更綠色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建成,全區擁有發達的快速網、完善的幹線網、廣泛的基礎網,交通運輸數位化、網聯化、智慧型化顯著提升,綠色出行成為新風尚,旅客聯程運輸便捷順暢,貨物多式聯運高效經濟,人民出行滿意度大幅提高,基本實現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交通與相關產業全方位融合發展,綜合交通運輸支撐全區現代化建設能力顯著增強。
三、重點任務
(一)構建完善的綜合交通設施網路體系。
建設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空中通道為主體的骨架交通網路,實現與國家快速骨架交通網的全面連線,對外綜合運輸通道能力顯著增強;建設以城際鐵路、國省幹線為重點的城際交通網路,區內城際交通通達能力顯著提高。
1.協同推進鐵路三網融合。
積極推進高(快)速、普速等鐵路建設,五個地級市全部通高(快)鐵,全面融入國家高速鐵路網,全區鐵路網路可靠性和通行能力顯著提升,鐵路網密度達到3.13公里/百平方公里。
建設高速鐵路網路。加快推進在建高速鐵路建設,全線貫通中衛至蘭州、包頭至銀川高速鐵路,實現沿黃城市群與京津冀、蘭州-西寧等城市群的快速連線,建成軌道上的沿黃城市群。推動銀川至太原高鐵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鐵路網規劃,建設標準為雙線時速350公里,力爭“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形成寧夏與華北、華東地區間交流最便捷的大能力快速客運通道。
建設普速鐵路網路。開工建設中衛至平涼鐵路,推進包蘭鐵路銀川至黃羊灣段、太中銀鐵路中衛至定邊段等建設,提升普速鐵路網路韌性,實現重點城市、產業布局集聚區、重點旅遊區等鐵路覆蓋,滿足對外安全快捷客運和大能力貨運的需求。開工建設銀川至巴彥浩特鐵路,連線內蒙古策克、烏力吉等口岸,打通向北出境的快速通道。
建設鐵路專用線網路。推進鐵路專用線進企進廠進園,解決鐵路運輸“最後一公里”難題,加密鐵路專用線布局,促進“公轉鐵”提速。建設寧夏鋼鐵集團中衛熱電、銀川國際公鐵物流港等鐵路專用線,發揮鐵路專用線集疏運功能,提高園區競爭力;推進石嘴山煤炭交易中心等鐵路專用線建設,有效銜接鐵路幹線網路,提升鐵路通道運輸能力,解決外煤入寧問題。建設寧夏寶瑞隆石化有限公司等鐵路專用線,保障我區能源供應、企業原材料及產品運輸,解決煤炭、礦石、化工產品等大宗貨物運輸問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2.加快完善公路網路布局。
實施高速公路網路最佳化工程、普通幹線公路改造提質工程、農村公路改善延伸工程,公路通車裡程達到385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00公里,國家高速公路寧夏段全部貫通,普通國道、省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96%和50%,“四好農村路”全面推進,“農村公路+產業”融合發展有序推進。
建設發達的高速公路網。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網路,續建、新建高速公路580公里,實現我區東西南北每個方向至少有3個以上高速出口。建成銀昆高速太陽山開發區至彭陽段、烏瑪高速青銅峽至中衛段等國家高速公路項目,開工建設烏瑪高速石嘴山至惠農段,全面貫通國家高速公路寧夏段。建設海原至平川、吳靈青北環等項目,推動建設地方高速公路聯絡線。發揮高速公路聯動效應,擴大中心城市輻射能力,促進產業集聚,帶動新型城鎮化發展。
建設完善的國省幹線公路網。推進國省幹線公路網提檔升級,實施超期服役路段、城鎮過境擁堵路段升級改造,實施G338線中寧至中衛段等國省道項目改造,實施普通國省幹線升級改造1200公里,提高普通國省幹線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建成中衛下河沿等黃河公路大橋,提高國省幹線公路服務水平,促進區域商貿和產業合作交流。
建設廣泛的農村公路基礎網。加快推動縣鄉農村公路升級改造,不斷完善農村公路網路,實現所有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擴大農村公路覆蓋範圍,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服務水平。加強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和危橋改造建設,提高安全水平和抗災能力。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激活內需。推動“交通+產業”融合發展,圍繞葡萄酒、枸杞、肉牛和灘羊、奶產業、文化旅遊等產業,建設一批旅遊路、產業路,打造一批漫遊交通網路系統、主題旅遊線路系統,加快連線重要能源產業基地、產業園區、旅遊景區(特色旅遊村、鄉村旅遊示範點、民宿)、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助力九大重點產業發展,支撐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圍繞支撐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的空間布局,打造精品旅遊路,開發觀光小火車等交通旅遊項目,促進“快進漫遊”交通網路和“游、品、購、娛”文化旅遊體系有機融合。
3.增強航空運輸保障能力。
全方位推進空中樞紐建設,最佳化完善航線網路布局,強化空中對外通道,提升航空輻射能力,構建空地一體運輸體系,“一乾兩支”機場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顯著提升,通用機場有序發展,“十四五”末全區旅客吞吐量達到1500萬人次以上,貨郵吞吐量達到9萬噸以上。
大力發展運輸航空。推進銀川河東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實施中衛沙坡頭機場、固原六盤山機場二期改擴建項目,打造“平安、綠色、智慧、人文”機場。積極拓展國際國內客貨航線網路,打造“一帶一路”空中通道,穩定運營杜拜、香港等航線,開拓與自治區發展戰略意義重大、經濟關聯性強、旅遊需求旺盛和文化交流密切的客、貨運國際航線。加密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城市群樞紐機場及國內旅遊城市、重要城市的航線航班,提高直飛比例,完善中衛、固原機場航線網路,引導航空公司開通或加密區域性發展戰略航線。建成寧夏國際郵件互換局,實現國際快件在寧夏分撥。爭取國內航空運輸企業在銀川設立基地,成立分公司或者子公司。大力發展臨空經濟、跨境電商、航空物流等產業,建設臨空產業聚集區,壯大航空港經濟規模。
有序發展通用航空。推進通用航空科學合理布局建設,新建紅寺堡、同心、涇源等地通用機場,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突出通用航空交通服務功能,大力培育通用航空市場,鼓勵發展公務航空,適應個性化、高效率的出行需求;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積極擴大通用航空在航空培訓、航空會展貿易、搶險救災、醫療救護、農林生產等領域的套用,促進通用航空與旅遊、體育、網際網路以及創意經濟的融合發展,引領新興大眾消費。推動低空空域改革試點,探索開展計畫報備、飛行情報和氣象信息等“一站式”服務,強化航空器管控,維護好空中飛行秩序。
4.促進城市交通協同發展。
加強幹線公路和城市道路高效銜接,系統最佳化進出城道路網路,推動規劃建設統籌和管理協同,減少對城市的分割和干擾。持續最佳化城市內部快速路、主次幹路、支路級配結構,打造城市快速通道,暢通城市內部道路微循環體系,提高道路通達性和通暢性,最佳化完善城市綠道網路,提升城市人行道及腳踏車專用道水平。有序推進公交專用道建設管理,完善公交場站配置,提高場站服務能力,鼓勵公交場站用地綜合開發。完善城市停車設施和管理政策,鼓勵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建設停車設施,運用政策法規和停車價格調控,降低城市中心區停車需求壓力。推進銀川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開展客流預測、客流走廊識別、軌道線網和建設規劃等工作。推進銀新鐵路改造建設有軌電車項目。
5.統籌推進水運管道建設。
大力推進國家級幹線和支線建設,重點推進西氣東輸三線、四線等國家項目建設,切實增強西氣東輸能源樞紐作用。推進銀川至吳忠、銀川至石嘴山、鹽池至銀川等天然氣管道建設,推動石嘴山、銀川、吳忠管網互聯互通。推進天然氣管線向海原、涇源、隆德等未通氣縣延伸,進一步最佳化完善天然氣管網,提高我區天然氣供給和保障能力。重點實施黃河寧夏中衛沙坡頭樞紐至中寧縣白馬鄉段航運建設工程項目,積極推動黃河銀川段、石嘴山段、吳忠段水運項目。強化黃河生態保護的同時,科學發展水上旅遊客運,創新發展旅遊航道及水上旅遊產品,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進一步提升寧夏知名度,促進寧夏水路運輸與文化旅遊融合高質量發展。
(二)建設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科學編制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以銀川都市圈為核心引領、中衛和固原為兩極帶動、縣級節點為多點支撐,覆蓋全區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銀川、中衛建成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吳忠、石嘴山、固原建成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1.強化全國性綜合樞紐引領作用。
大力推進銀川、中衛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不斷完善客貨運樞紐場站功能,積極拓展對內和對外集疏運範圍、強度。完善銀川河東國際機場中轉設施和服務流程,確保機場的適航性,提升區域航空樞紐功能。提升完善銀川火車站綜合客運樞紐功能,實施銀川火車站西站房改擴建,規劃建設銀川東站高鐵站。依託銀川保稅區,完善提升銀川航空口岸和銀川公鐵國際物流港功能,積極推動銀川鐵路口岸臨時開放,將銀川打造成區域性國際物流樞紐、區域性聯運配送中心。支持中衛建設區域型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將中衛打造成區域性的鐵路物流中心,完善中衛高鐵站客運樞紐功能,實施中衛火車站改造,支持中衛迎水橋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推動中衛區域性大宗商品集散交易基地建設。
2.提升區域性綜合樞紐帶動作用。
積極推進吳忠、石嘴山、固原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加快完善客貨運樞紐場站功能,充分發揮區域樞紐帶動作用。完善提升吳忠高鐵站客運樞紐功能,推進吳忠市建設鮮活農產品物流集散基地。新建石嘴山高鐵站,將石嘴山建成區域性綜合大宗商品集散交易基地,推動惠農口岸和石嘴山保稅物流中心(B型)聯動發展。繼續推進固原區域綜合交通樞紐中心建設,改擴建固原火車站,提升綜合客運樞紐功能,探索開展空港物流園規劃建設,為開展公鐵多式聯運提供支撐。推進惠農、沙坡頭、寧東、太陽山、紅寺堡、中寧等區縣客貨樞紐場站建設,充分發揮“多點支撐”的作用。鼓勵發展集客運、郵政、農村物流、旅遊等功能為一體的鄉鎮綜合型運輸站點,促進城鄉雙向流通。進一步強化各類運輸方式有效銜接,大幅提高綜合運輸效率。
(三)培育高品質的運輸服務體系。
多模式、多層次、高品質的客運服務網路和一體化貨運物流服務網路進一步完善,運輸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集約化運輸明顯強化,大型鋼鐵企業、能源化工企業等重點企業鐵路貨運占比達到50%以上,國際貨運班列常態化運行,物流快遞覆蓋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擴大。推動物流設施和運輸服務高效銜接,促進運輸結構調整和效率提升,實現物流成本持續降低。公共運輸為導向的城市多模式交通系統協同發展進一步增強,“網際網路+交通”共享出行新業態發展進一步規範,積極探索開展出行即服務建設,推動城際、城鄉公交一體化快速發展,到2025年,基本實現沿黃城市群城際交通定製化、便捷化。
1.推進客運服務快捷高效。
紮實推進一體化出行服務,堅持“出行即服務”理念,加快整合各類資源,大力發展旅客聯程運輸,大膽創新一體化聯運產品,實現各方式的票制互通、安檢互認、信息共享、支付兼容。推動新建綜合客運樞紐立體綜合開發,集中布局各種運輸方式,實現各種客運方式共享空間,最大化便捷公眾出行,加強城市周邊公路與城市道路高效對接,實現進出城市出行無差別。加快區域和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大力推進銀川都市圈、沿黃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建設和定製客運服務,構建便捷的通勤圈和生活圈,積極開展城鄉客運改革創新,形成經營機制、運行規則等統一化、標準化的城鄉客運服務。利用京蘭高鐵、銀西高鐵、寶中鐵路富餘運能,開行石嘴山—銀川—吳忠、銀川—中衛、中寧—固原城際鐵路,力爭到2025年實現五個地級市城際鐵路全部聯通。提升高速公路、國道等服務區綜合配套服務功能,滿足高品質出行需求。大力推進運輸服務與旅遊產業的深度融合,強化交通網“快進慢游”功能,積極打造車票+門票等多樣化、一體化旅遊服務產品,探索推進通用航空與旅遊融合發展。
2.推進國內貨運便捷經濟。
大力推進傳統貨運行業轉型升級,主動擁抱網際網路等新技術,不斷降本增效,提升服務質量。加大城市配送基礎設施網路建設,各城市積極建設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末端網點三級配送網路。鼓勵發展商貿綜合服務中心、物流(倉儲)配送中心、農村郵政物流設施、快件集散中心設施,建立縣、鄉、村三級物流網路,拓展“快遞進村”服務範圍和水平。發展“快遞進廠”服務,引導快遞企業與製造企業共同設計製造企業供應鏈流程,打造個性化、定製化供應鏈服務,推動郵政快遞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強化冷鏈物流園區和物流體系建設,支持農畜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推動重要交通樞紐實現郵件快件集中安檢、集中上機(車),加快推進高鐵快遞套用。
3.推進國際貨運暢達可靠。
暢通對外開放通道,加快融入國家快速交通網路,提高與東南沿海城市及港口的通道連線層次,穩定運營直達天津港、青島港、寧波港、上海港等沿海港口的定期班列,貫通東向出海開放大通道;加大與新歐亞大陸橋等7個我國陸路國際運輸通道連線強度,暢通西向、北向出境開放大通道;推進中衛經重慶至北部灣港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常態化運營,強化南向出海開放大通道。探索開通國際航空、國際班列跨境電商物流專線,推進運貿一體化,建設高效空中開放通道。推進中歐班列常態化運行,進一步擴大銀川和中衛樞紐腹地範圍,提升貨源集結能力、規模和效率,建立穩定的跨境運輸貨源;加強雙向貨運組織,推動“重去重回”鐵路班列,構建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對外開放陸路通道格局。
(四)打造綜合高效的交通綠色體系。
綠色出行認可度顯著提高,充電樁等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在城市公共運輸、出租汽車、物流配送等領域推廣使用,各地級市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80%以上,普及率顯著提高。全面落實交通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任務,交通基礎設施與國土空間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匹配顯著提升,生態化交通設施網路和運輸網路建設明顯。
1.構建城市綠色交通體系。
堅持正確的城市交通發展戰略,推進從“被動適應”發展向“主動引領”發展轉變,堅持公共運輸引導城市發展理念,完善城市公共運輸優先發展的財政、用地、智慧型化等扶持政策,建立城市交通與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城市協同發展機制,通過打造交通走廊和綜合樞紐,主動引領城鎮空間結構和發展布局,加快構建與城市功能和形象相匹配的城市交通體系。持續最佳化城市內部快速路、主次幹路、支路級配結構,暢通城市內部道路微循環體系,提高道路通達性和通暢性,建設城市綠道網路。因地制宜構建軌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統、地面公交、微循環公交、腳踏車、步行等城市多元化綠色出行系統,鼓勵和優先發展大運量、集約化、綠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因地制宜發展需求回響型公交出行服務,合理引導和控制個體化、高能耗的供給。
2.建設綠色現代物流體系。
加強綠色物流體系規劃引導,國土空間規劃、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等充分論證和精準分析物流設施建設需求,科學組織物流基礎設施空間布局,促進不同層級物流網點的協同配合,提高運行效率。提高物流組織標準化水平,合理組織和實施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物流活動,提升攬收、分揀、運輸、投遞等環節的自動化水平,推動倉儲配送與快遞包裝綠色化發展。創新運營組織模式,鼓勵發展統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集約化運輸組織模式,提高城市貨運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支持物流企業規模化發展,扶持一批管理高效、服務優質的骨幹物流企業,鼓勵積極參與全球供應鏈重構與升級。加強快遞配送車輛的交通管理,規範交通行為,提高安全運行水平。
3.提升綠色集約發展水平。
積極推進綠色鐵路、綠色機場、綠色公路建設,最佳化調整運輸結構,創新運輸組織模式,推進大宗貨物“公轉鐵”,大力發展公鐵、海鐵多式聯運,形成以鐵路為主的大宗貨物和貨櫃中長距離運輸格局。推進老舊車輛淘汰和高排放柴油車治理,強化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在城市公共運輸、出租汽車、物流配送與機場等領域推廣使用,提高工礦企業綠色運輸份額,加強充電加氣設施規劃與建設,科學推進銀川市一體化綠色交通建設項目。加快輕量化掛車推廣套用,推廣智慧型倉儲配送設備套用。加強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潔能源裝備設施更新利用和廢舊建材再生利用,深化沙漠腹地高速公路建設關鍵技術研究,建設銀昆高速綠色示範公路,推進自融冰雪路面技術和鋼渣回收利用技術在公路和道路建設中的套用,打造綠色交通特色品牌。
(五)推進交通運輸安全智慧體系。
交通運輸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建設和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基礎設施+運輸服務+數據信息”三網加速融合,交通運行監管服務與應急指揮中心、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等逐步完善,自動駕駛、車路協同得到積極探索套用。
1.推進智慧交通設施建設。
推進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交通基礎設施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水平,加快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等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套用,推進泛在感知設施、先進傳輸網路、北斗時空信息服務在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覆蓋,積極開展智慧公路、智慧民航、智慧郵政、智慧樞紐示範建設,構建交通基礎設施數位化感知系統,增強關鍵路段、主要設施、重要節點全生命周期運行狀態監測能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精準感知、精準分析和精準管理。支持青銀高速機場段等智慧高速試點路段項目、銀川市智慧型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示範套用項目、智慧機場試點示範項目,推廣公路智慧型化管理、交通信號聯動、公交優先通行控制。
2.實施綜合交通智慧管理。
積極推進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數位化進程,深化交通運輸行業數據整合和信息共享,強化交通大數據分析與套用,促進綜合交通管理理念、模式和手段創新,建設交通地理信息平台,進一步提升交通運輸行業管理水平和監管能力,實現集各種交通方式“一張圖”管理。推進“寧夏交通運輸大數據中心”“寧夏高速公路運行監測系統”“寧夏公路網運行監測系統”“寧夏公安智慧型交通”等項目建設,開展綜合交通行政管理、綜合運輸服務、營運車船動態監管、交通安全保障應急處置等領域的智慧管理與運營,為規劃建設、行業監管、監測預警、趨勢研判、政策制定及效果評估等提供決策支撐。
3.開展綜合運輸智慧服務。
推進“網際網路+便捷交通”建設,在公眾出行、貨運物流、國際運輸等領域開展智慧運輸服務示範工程,加強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加強對綜合交通運行狀態的監測、分析和預判,提供便捷、準確的綜合運輸智慧服務,引導公眾便捷、智慧型出行。構建數據開放共享機制,加強政府的統籌協調作用,建立政府和交通企業信息資源的雙向互動機制。積極培育特色智慧交通產業,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自主品牌的智慧型產品和智慧服務。
4.提升安全應急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行業系統安全風險和重點安全風險監測防控體系,建設多層級的綜合運輸應急裝備物資和運力儲備體系,完善科學協調的綜合交通應急運輸保障預案體系。強化交通基礎設施安全風險識別和評估監測,加強交通運輸安全信息互聯共享,健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體系,完善數據採集、檢測診斷、維修處治體系建設,加強長期性能觀測,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建立健全多部門聯動、多方式協同、多主體參與的交通運輸綜合應急管理機制,形成高效聯動、協同推進的交通安全監管體系。積極開展交通運輸行業信用管理和企業經營評估,強化安全生產監管。
四、保障措施
堅持黨對交通運輸發展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的領導,加強組織協調、要素支撐、人才保障,做好評估督導,確保規劃有力有序實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
建立健全實施協調推進機制,強化部門協調和上下聯動,統籌推進重大設施統一規劃、重大項目協調布局、重大改革任務,做好本規劃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等銜接,紮實推進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要緊密結合發展實際,細化落實本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確保規劃有力有效落實。
(二)強化要素支撐。
加強資金政策保障,加大政府投資對交通建設、設施養護的支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樞紐場站及其周邊用地綜合開發,建立收益反哺機制,探索開展交通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信託資金(REITS)試點。主動適套用地嚴監管要求,最佳化交通基礎設施布局和選址,統籌鐵路、公路、民航等各領域用地,將用地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建立交通建設項目用地審批、實施、監管“跨部門、跨區域”協同聯動機制,對重點交通建設項目用地開通“綠色通道”,確保交通項目建設順利實施。
(三)強化人才保障。
加強綜合交通運輸人才體系建設,健全人才評價體系,完善人才引進的配套政策及服務。依託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完善交通運輸科技人才培育機制,持續提升交通運輸人才隊伍素質。健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交通運輸職業教育體系,努力建設高層次、高素質、高技能、複合型的交通運輸技能人才隊伍。
(四)做好評估督導。
建立健全交通運輸領域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工程評估制度,加強規劃實施事中事後監管和動態分析,適時開展中期評估和建設項目後評估。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分階段開展一體化建設的督導檢查和考核評估。

政策解讀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現對《規劃》解讀如下:一、基本考慮
1.規劃定位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的先導性、基礎性和服務性行業,在“十四五”時期承擔著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擴大高水平開放,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對交通需求的重要使命。交通運輸業發展必須深入貫徹落實交通強國戰略,加快推進交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補齊交通運輸短板弱項,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2.編制思路。圍繞建設落實交通強國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積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擘畫交通運輸發展的藍圖;圍繞面臨的瓶頸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強調聚焦短板、精準施策,確定發展思路和主要任務;圍繞構建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慧型先進、安全可靠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出發展目標;從建設先行區、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擴大高水平開放、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要求方面提出發展需求。《規劃》作為自治區“十四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下的重點專項規劃之一,緊密銜接《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寧夏回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分析了綜合交通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明確了“十四五”寧夏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目標、重點任務,是今後五年寧夏推動交通運輸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發展的行動指南,也是支撐寧夏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要保障。
二、基本框架
《規劃》包括五個部分。一是規劃基礎,分析評估“十三五”時期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成績、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面臨的形勢需求。二是總體要求闡明了“十四五”時期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三是重點任務,提出構建綜合交通運輸五大體系;四是保障措施;五是建立了“十四五”時期實施的交通項目庫。同時附寧夏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現狀圖、鐵路網規劃示意圖、高速公路網規劃示意圖、普通幹線公路規劃示意圖、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示意圖。
三、主要內容
1.規劃基礎。系統總結了“十三五”時期我區綜合交通運輸的發展現狀,基礎設施網路不斷完善、對外運輸通道不斷強化、運輸服務品質不斷提升、綠色智慧水平持續提高;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綜合交通網路缺乏韌性、綜合樞紐功能尚未健全、保障要素支撐能力不高等;研判了面臨的形勢需求。
2.總體要求,包括指導思想、規劃原則和發展目標。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時代使命,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按照建設交通強國的總體要求,加快完善交通設施網路,全面提升運輸服務質量,增強交通基礎保障能力,提高交通運輸整體效率,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提供支撐保障。
規劃原則,提出四項規劃原則,一是服務大局、當好先行;二是統籌協調、一體融合;三是集約節約、綠色發展;四是智慧提升、安全發展。
發展目標:到2025年,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慧型先進、安全可靠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初具規模,交通網路韌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明顯提升,全區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路進一步完善,鐵路通車裡程超過2000公里,高速鐵路達到500公里以上;公路通車裡程達到3.85萬公里,高速公路達到2400公里;每個地級市有1-2個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每個縣建成1個樞紐節點。全區區域、城際、城市、城鄉運輸網路一體化成效顯著,實現區內各城市30分鐘通勤、銀川至沿黃城市群各市1小時暢達、銀川至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
3.主要任務,構建五大交通體系。一是構建完善的綜合交通設施網路體系協同聯動推進高鐵、普鐵和鐵路專用線三網融合,建設發達的高速公路網、完善的國省幹線公路網和農村公路基礎網,大力發展運輸航空,有序發展通用航空,最佳化城市道路、謀劃推動水運管道建設。強化大項目引領,將自治區十大工程銀昆高速、銀川河東國際機場改擴建、銀川至太原高鐵、銀川地下城市軌道交通等項目列入規劃強力推進。二是建設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建設以銀川都市圈為核心引領、中衛和固原為兩極帶動、縣級節點為多點支撐,覆蓋全區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銀川、中衛建成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吳忠、石嘴山、固原建成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三是培育高品質的運輸服務體系。推進客運服務快捷高效,構建便捷的通勤圈和生活圈,推進貨運行業轉型升級,主動擁抱網際網路,推進國際貨運暢達可靠,探索開通國際班列跨境電商物流專線等。四是打造綜合高效的交通綠色體系構建城市交通綠色體系,創新城市交通與城市協同發展機制;建設現代綠色物流體系,提高物流組織標準化水平;提升綠色集約發展水平,積極推進綠色鐵路、綠色機場、綠色公路建設,最佳化調整運輸結構,創新運輸組織模式。五是推進交通運輸安全智慧體系推進交通運輸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建設,加速“基礎設施+運輸服務+數據信息”三網融合,推動交通運輸監管服務與應急指揮中心、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等逐步完善。提升安全應急保障能力,推進智慧交通設施建設,實施綜合交通智慧管理,開展綜合運輸智慧服務。
4.保障措施,提出四條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協調,建立健全實施協調推進機制,強化部門協調和上下聯動,做好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等銜接。二是強化要素支撐,加強資金政策保障,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統籌鐵路、公路、民航等各領域用地。三是強化人才保障,加強綜合交通運輸人才體系建設,健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交通運輸職業教育體系。四是做好評估督導,建立健全交通運輸領域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工程評估制度,加強規劃實施事中事後監管和動態分析。
5.建立“十四五”綜合交通項目庫。分別建立了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重點項目庫和前期規劃研究項目庫。“十四五”時期重點實施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城鄉交通運輸能力提升、智慧交通建設三大類重點項目84個,總投資2050.82億元,“十四五”計畫投資1605.51億元;開展研究交通項目56個,計畫投資746.55億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