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行動計畫

《2023年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行動計畫》由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領導小組於2023年5月26日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3年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行動計畫
  • 發布單位: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領導小組
  • 發布時間:2023年5月26日
發展歷史,檔案全文,內容解讀,

發展歷史

2023年5月26日,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領導小組發布《2023年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行動計畫》。

檔案全文

2023年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行動計畫
為推動本市交通綜合治理繼續取得新成效,制定本行動計畫。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特別是對交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遵循,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落實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著力最佳化供給、調控需求、強化治理,持續推進落實《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以問題為導向推進交通綜合治理向更廣領域和更深層次拓展,加快實現交通發展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由各種交通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更加注重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全力推動交通綜合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階,加快構建綜合、綠色、安全、智慧型的立體化現代化城市交通系統,當好首都高質量發展的開路先鋒。
二、主要預期指標
到2023年底,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4.7%,市民45分鐘以內通勤出行占比達到54%,全市軌道車站出入口換乘距離小於50米的公交站點占比達到86%,中心城區公共運輸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52.9%,小客車車均出行強度力爭下降到26.5公里,集中建設區道路網密度達到5.45公里/平方公里,尖峰時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數控制在5.6左右,全市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穩步下降,確保城市交通運行安全、平穩、有序。
三、重點工作任務
(一)最佳化供給
1.持續最佳化提升既有軌道線網。構建全域快速軌道網,推動房山線、亦莊線、昌平線提速改造。提高瓶頸線段運輸效能,深化1-八通線、10號線、4-大興線列車擴能改造方案。壓縮尖峰時段發車間隔,啟用1號線衙門口支線、5號線宋家莊站和天通苑北站出入段線。加快高質量網路化運營,推進亦莊線與5號線、10號線聯絡線工程立項,推進8號線與昌平線跨線運營改造。推動全網資源共享,統籌制定停車資源和車輛檢修資源網路化布局方案,推進平西府、閻村車輛段資源共享改造工程。增加運營車站,開通16號線二里溝站和蘇州街站、11號線模式口站3座車站,完成1號線福壽嶺站改造工程。疏通換乘堵點,制定2號線與首都機場線便捷換乘方案。提高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服務水平,加大消隱改造力度,重點推進實施國貿站增建換乘通道、2號線安定門站增加出入口工程,持續開展軌道交通全路網滲漏治理,推進1號線車輛更新和5號線、10號線信號系統改造,建立捷運運行控制信號系統和指揮系統的一主一備機制。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重大項目辦、市水務局、各有關區政府、京投公司、市捷運公司、京港捷運公司
完成時限:12月底
2.推動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推動各層級網路接口統一、系統裝備和管理標準兼容,逐步實現一站安檢、一票通行、一套體系、一網運營。推廣國鐵與城鐵雙向安檢互信,完善人臉識別等捷運安檢智慧型化標準和措施,推動在國鐵“七站”實現單認、在北京南站和豐臺站實現互認。制定一票通行實施計畫,加快推動市政交通一卡通與“鐵路e卡通”在北京市郊鐵路中的套用。加快一套體系融合發展,研究制定軌道交通、市郊鐵路線路命名規範,增強線網統一性和辨識度;有序推進付費區換乘,在東北環線具備條件的車站加快實現;編制2號線北京站地下聯通換乘改造方案。推動市郊鐵路和捷運站點融合發展,落實《市域(郊)軌道交通設計規範》,進一步縮短市郊鐵路和捷運站點換乘距離。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交通委、市公安局、重點站區管委會、市域鐵路集團公司、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京投公司、市捷運公司、京港捷運公司、市一卡通公司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3.推動市郊鐵路公交化運營。推進建設東北環線、城市副中心線西段整體提升工程。推進通密線(懷柔-密雲北站)電氣化改造、懷聯線複線化改造前期工作。穩定S2線轉型升級方案,拓展服務城市通勤功能。編制實施北京市郊鐵路三年建設行動計畫,開展京門線、門大線、京原線前期研究。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交通委、市重大項目辦、市財政局、各有關區政府、市域鐵路集團公司、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京投公司、京能集團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4.構建軌道上的都市生活。強化站城融合,引導相關區合理布局軌道微中心,加快推動霍營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綜合利用工程建設;增開8號線前門站I口,推動1號線四惠站、2號線安定門站增設電梯工程。強化多網融合,建立健全新建車站與公交站點、網際網路租賃腳踏車電子圍欄等交通接駁設施同步規劃設計、同步建設驗收、同步投入使用工作機制。強化車站增值服務,隨新線建設、既有線改造同步規劃、設計、建設便民服務設施,評估推進捷運車站“信用+智慧安檢”新模式。
責任單位: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發展改革委、市重大項目辦、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各有關區政府、市域鐵路集團公司、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京投公司、市捷運公司、京港捷運公司
完成時限:12月底
5.加快軌道新線建設。開通軌道交通16號線(榆樹莊-宛平城)、17號線北段(未來科技城北區-工人體育場)2條(段)線路30.2公里。加快推進3號線一期、12號線、28號線等在施線路建設。實施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開工建設1號線支線;同步深化7號線三期北延、11號線二期、12號線南延、15號線二期、20號線一期、首都機場線增設望京南站等項目前期工作。
責任單位:市重大項目辦、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各有關區政府、京投公司、市捷運公司、京港捷運公司
完成時限:12月底
6.促進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融合發展。加快實現公交、軌道一張網、一張圖,共同提高公共運輸服務水平和競爭力,中心城區公共運輸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52.9%。促進功能互補融合,構建軌道服務中長距離出行、地面公交服務中短距離出行的互補發展模式,最佳化調整線路35條。促進線網互補融合,補充、加密軌道服務空白區域、線網密度不足區域公交線網,最佳化線路10條,新開、調整線路20條。促進站點互補融合,全面梳理評估並最佳化改造接駁不便的已建公交站點,深化研究新建公交站點規劃選址,實現軌道車站出入口換乘距離小於50米的公交站點占比達到86%。促進運營互補融合,梳理重點區域捷運夜間接駁需求,最佳化地面公交與軌道運營時間的銜接補充,固化公交與捷運運營時間聯動調整工作機制;在尖峰時段乘客排隊時間長的軌道大客流車站,增加地面公交運力投放,緩解軌道客流壓力。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園林綠化局、各有關區政府、公交集團、京投公司、市捷運公司、京港捷運公司
完成時限:12月底
7.提升地面公交運營服務水平。研究制定地面公交提速工作方案,實施線路布局調整、公交專用道連續成網、交通信號燈最佳化管理、最佳化進出站條件、縮短進出站及站停時間等綜合措施,逐步縮小與小汽車的速度差距,提高到站準點率。完善公交場站布局,開工建設首鋼東南區首末站、中央民族大學首末站,推進福壽嶺中心站、魯疃中心站、朱辛莊首末站等建設,開展晉元橋西首末站、中東路停保站、鐵匠營保養場等前期工作。在中關村大街和姚家園路開展地面公交信號優先試點。研究公交專用道最佳化利用方案,提高道路資源使用效率,實施《公交專用道設定規範》地方標準。最佳化公車站服務環境,制定公車站分級分類標準,完成候車服務設施改造20處。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發展改革委、各有關區政府、公交集團
完成時限:12月底
8.繼續推廣定製客運服務。深化定製公交改革,以更先進技術助推最佳化調度算法、完善調度平台,不斷提升定製公交運營效率。繼續推廣需求回響公交服務,針對通勤、通學、就醫、旅遊、購物等出行需求集中場景開行定製公交。推廣“京津冀定製快巴”,從服務北三縣通勤人員便捷進出京,向環京周邊地區其他方向延伸覆蓋。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衛生健康委、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商務局、市公安局、公交集團
完成時限:12月底
9.持續提升慢行系統品質。繼續推進回龍觀腳踏車專用路東拓工程;繼續推進南展工程,實現北四環至西直門交通樞紐慢行路線貫通。完善慢行系統評估指標體系,組織實施年度體檢。
責任單位:各有關區政府、市交通委
完成時限:12月底
10.推進道路慢行系統聯通融合。不斷加快河湖道路、園林綠道向城市道路慢行系統開放接入,著力形成聯通融合的線網體系。完成清河下段(立水橋-溫榆河河口)10公里慢行系統建設;推動建設西南二環水系28公里濱水道路,實現右安門至通惠河12公里貫通,持續改善城市河湖濱水慢行系統。在20處公園實施“減圍欄、促聯通”,建設100公里森林步道、50公里健康綠道、18條林蔭路、20處垂直綠化示範立交橋,增加步行騎行舒適度。加大對21條“騎游北京”文旅騎行線路的宣傳推廣,促進慢行與文旅深度融合。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水務局、市園林綠化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體育局、各有關區政府
完成時限:12月底
11.保障非機動車路權。加強慢行系統基礎設施規劃、改建和維護,拓寬改造不滿足標準的非機動車道,及時施劃、補塗非機動車道標線。城六區和通州區在路輻寬度12米以上機非混行道路施劃獨立腳踏車道9.3公里,在12米以上寬度不達標道路拓寬獨立腳踏車道68.6公里,在12米以下機非混行道路設定腳踏車優先標識142.2公里。在有條件的路口採取非機動車一次左轉、增設機動車讓行標識、鋪設彩色非機動車道等措施,提高通行效率。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城市管理委、各區政府
完成時限:12月底
12.最佳化非機動車停放設施供給。編制非機動車停車設施專項規劃,發布並實施城市道路空間非機動車停車設施設定規範,持續最佳化城市道路與路外公共空間非機動車停放設施供給。充分挖潛商業綜合體周邊區域紅線範圍以內可用空間合理設定非機動車停放區。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商務局、各區政府
完成時限:12月底
13.加快高速公路建設。實現京雄高速全線通車,推進國道109新線高速工程基本完工。開工建設京密高速(機場南線-六環路)、京平高速改擴建工程、承平高速主體工程。深化京密高速(六環路-西統路)、京德高速(北京段)項目前期。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各有關區政府、首發集團
完成時限:12月底
14.推進普通公路建設。建設完成京藏高速北輔路、天北路北延、胡黑路、密三路。開工建設南山環線三期、雁棲湖北二路、國道335、亭陽路二期、黃良路、長雙路。加快國道108三期、國道230(長周路-西韓路)、順沙路等項目前期。建設“四好農村路”,新增“美麗鄉村路”280公里,鄉村公路養護工程實施里程比例不低於5%。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各有關區政府、首發集團
完成時限:12月底
15.推進城市道路建設。完善快速路路網,持續推進京密路(太陽宮北街-機場南線)、北清路、安立路快速化改造,開工建設亮馬河北路、東五環遠通橋改造,開展蘆西路、順平快速路等項目前期。提升主幹路服務水平,建設完成安寧莊北路,持續推進太平莊中街、北辛安路南段、魯疃西路南延等建設,開工建設順黃路,開展萬泉河快速路設計方案研究。提高次幹路和支路規劃實現率,城六區及通州區建設完成次幹路和支路17條、開工建設15條,中心城區集中建設區道路網密度達到5.45公里/平方公里。提升城市道路養護水平,完成100萬平方米城市道路大修。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各有關區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首發集團
完成時限:12月底
16.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實現首都機場線東直門站航空行李託運功能,加快麗澤城市航站樓一體化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朝陽站、豐臺站、城市副中心站等3個鐵路車站配套交通樞紐建設,開展良鄉南關、生命谷站項目前期研究;制定國鐵“七站”與多種交通方式接駁換乘最佳化提升方案,提高交通換乘便利性。加快建設一批城市軌道交通樞紐,持續推進蘋果園、望京西項目建設,開展東關、大鐘寺等項目前期研究。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重點站區管委會、城市副中心管委會、市重大項目辦、各有關區政府、民航華北局、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首都機場集團、首發集團、京投公司
完成時限:12月底
17.築牢智慧交通底座。重點開展交通“碼”“圖”“感”“網”基礎建設,夯實智慧交通基礎體系。建設交通行業“一套碼”,在軌道交通、停車場、網約車合規性管理、信用管理等領域編碼示範,逐步實現交通一物一碼、數據互通共享。構建交通時空“一張圖”,開展公交場站、地下通道、過街天橋、交通樞紐等交通基礎設施精細化圖層建設,在重點軌道線路開展三維空間數位化地圖套用,試點推進捷運車站站內站外一體化導航。建設交通感知“一台賬”,推進交通大數據中心、交通視頻中心建設並開展數據安全升級改造,持續加強多領域交通數據常態化引接和拓展接入,深入挖掘統合交通、交管數據資源。織牢織密交通業務承載“一張網”,推進超高速無線通信技術(EUHT)系統在軌道交通既有線、在建線和規劃線上的推廣套用,推進EUHT技術在車聯網上的套用示範。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重大項目辦、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經開區管委會、京投公司、市捷運公司、京港捷運公司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18.加快智慧交通大腦建設。推進交通運行監測調度中心(TOCC)三期建設,通過數據挖掘和智慧賦能,打造智慧監測、智慧預警、智慧決策、智慧調度“四位一體”的交通運行監測調度體系。啟動北京MaaS2.0建設,最佳化提升以軌道交通為核心的城市出行導航服務,拓展“航空/鐵路+城市交通”為重點的城際出行套用場景。建設交通行業一體化綜合監管平台,構建線上線下結合、檢查處置一體、部門協同聯動、風險信用分級的全鏈條閉環、全流程辦理新型監管模式。研究啟動“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信息系統”升級改造。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京投公司、市捷運公司、京港捷運公司
完成時限:12月底
19.加快智慧交通套用場景建設。推進智慧軌道建設,編制智慧軌道超級大腦方案,形成首都智慧捷運架構體系與技術體系;完成國家重點計畫“超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高效運輸與安全服務關鍵技術”研發,打造智慧捷運樣板;依託11號線西段和19號線,開展“智慧城軌新一代智慧型列車運行系統及平台”國家級示範工程研究攻關。提高智慧公交服務能力,探索自動駕駛公交運營測試,推動智慧型網聯公交發展。打造智慧公路,研究編制智慧公路管理系列標準,探索“問題主動發現、病害數字表征、線上閉環處置”的公路管養新模式;有序推進夜間、無人化、高速公路等自動駕駛場景測試,完成京雄高速(北京段)智慧公路建設。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經開區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京投公司、市捷運公司、京港捷運公司、公交集團、中鐵京雄(北京)高速公路發展有限公司
完成時限:12月底
20.加快推進智慧停車建設。宣貫並落實《智慧停車系統技術要求》,修訂經營性停車場備案管理辦法,推動全市公共停車場智慧化達標,進一步匯集公共停車場動靜態數據;開展全市剩餘9個區停車設施信息報送並納入全市停車資源資料庫,完成全市停車資源“一張圖”。出台《網際網路租賃腳踏車電子圍欄系統技術規範》,擴大電子圍欄技術套用,實現中心城區軌道站點電子圍欄監測管理全覆蓋;新增的非機動車停放區坐標實現同步採集並接入市級平台。公共停車場動靜態數據、網際網路租賃腳踏車電子圍欄管理區與禁停區、非機動車停放區坐標數據向地圖服務平台開放共享,推動停車供需有效匹配,為公眾提供一體化出行停車信息服務。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各區政府
完成時限:12月底
21.推進道路交通信號系統智慧型化改造。加快實施800處老舊信號燈升級改造,新增接入1000處信號燈聯網。最佳化信號燈統一管控平台功能,推進信號中心和“1+10”信控平台建設。最佳化100處重點路口信號配時,調整最佳化90條信號燈綠波帶。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各有關區政府
完成時限:12月底
22.完善城市副中心公共運輸設施。制定和實施城市副中心及周邊地區綜合交通一體化提升規劃。加快軌道交通平谷線、6號線南延、城市副中心線、新城聯絡線(S6)一期、M101線一期建設,完成亦莊線在台湖車輛段加站前期研究,推進M101沿線新通州西站、通順路站、張家灣站等6個軌道微中心規劃建設。建成文旅區西區公交中心站,開展城市綠心、設計小鎮首末站前期研究。
責任單位:城市副中心管委會、市重大項目辦、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通州區政府、公交集團、京投公司、市捷運公司
完成時限:12月底
23.改善城市副中心道路通行能力。建設完成漷台路和京哈高速加寬改造工程,持續推進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通馬路、運河東大街東延、張采路南延、廠通路、廠通路潮白河大橋、九德路,開工建設春明路、石小路,開展觀音堂路、京秦高速西延、通寶路、武興路、張鳳路等項目前期。開通運營東夏園樞紐,推進城市副中心站、通馬路、環球影城北等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推進東六環西側路土橋節點改造,推動臨河裡路和頤瑞東路跨八通線車輛段、新華南路和玉橋中路下穿鐵路等項目前期。推進城市副中心郊區公路改造並變更為城市道路。建設城市副中心步行和腳踏車示範段工程,推動京榆舊路改為步行和腳踏車專用路,在六環入地段建設慢行系統。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各有關區政府、城市副中心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首發集團、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
完成時限:12月底
(二)調控需求
24.從源頭上調控交通需求。落實新版城市總規實施第二階段重點任務,堅持城市減量發展,堅守人口總量天花板,鞏固中心城區人口調控成果。落實《北京市軌道交通場站與周邊用地一體化規劃建設實施細則》,強化軌道交通場站與周邊用地一體化規劃設計、一體化土地開發、一體化實施銜接,探索投融資管理、規劃管控、收益反哺等機制創新,推動軌道交通與城市功能有機融合、與周邊用地高效整合。落實《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推動軌道交通場站以及周邊存量建築一體化更新,推進場站用地綜合利用,帶動周邊存量資源提質增效,促進場站與周邊商業、辦公、居住等功能融合。鼓勵擴大推廣視頻會議、網上審批、居家辦公等工作方式。
責任單位: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商務局、市重大項目辦、各區政府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25.從方式上調控交通需求。著力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嚴格落實小客車總量調控政策,年度新增小客車指標10萬個,持續加大向“無車家庭”配置指標的比例。繼續實施工作日尖峰時段區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強化外埠車常態化管控。發揮停車管理“以靜制動”作用,研究道路停車收費定價及調整機制,持續強化違停執法,從嚴控制出行停車需求。著力助推綠色出行,不斷提升軌道交通、地面公交、慢行系統等多網融合水平,持續提高綠色出行體系競爭力。相關區根據實際情況建設駐車換乘停車場(P+R),引導小汽車換乘公共運輸。倡導“騎行+公共運輸”出行方式,持續實施網際網路租賃腳踏車總量調控及淡旺季動態調整;開展“北京腳踏車日”“無車日低碳騎行”等系列活動,助推全民騎行熱。持續開展“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活動,拓展激勵手段,探索綠色金融新模式,助推私家車出行向綠色集約出行轉換。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稅務局、市人才工作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發展改革委、市重大項目辦、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各有關區政府
完成時限:12月底
26.從時間上調控交通需求。大力培育“預約出行”行為習慣,調節交通流量的時間分布。在景區、商圈等停車場試點預約停車。進一步最佳化預約診療制度,有效解決就診時段過於集中問題,嚴格執行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非急診全面預約就診,預約就診時間精確到30分鐘以內,中心城區三級醫院平均預約就診率達到90%以上;持續最佳化上下午號源、專家號源和周末號源分配比例,中心城區重點醫院上下午出診單元比例達到1.2:1。熱點旅遊景區嚴格執行“限量、預約、錯峰”要求,落實“限流預約、分時遊覽”措施。最佳化社會交通需求預期管理,提前廣泛發布出行提示和交通預測預報,有效引導公眾錯峰出行。
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園林綠化局、市交通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委宣傳部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27.從空間上調控交通需求。提昇平原新城、城市副中心的教育和醫療資源承載力。加快普通高校向郊區疏解,持續推動北京城市學院順義校區、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昌平校區、北京工商大學良鄉校區二期等6所新校區建設,降低中心城區在校生規模。最佳化醫療衛生資源均衡布局,實現朝陽醫院東院開診運行,推進友誼醫院順義院區、口腔醫院遷建等8所醫院建設,加快宣武醫院房山院區、安定醫院大興院區等4所新院區規劃落地;完善預約轉診服務平台,實現22家市屬三級醫院向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投放轉診號源,促進形成上下聯動的有序就醫模式。推動出台《核心區旅遊交通規劃》,創新核心區旅遊交通組織模式,選擇符合條件的交通樞紐、長途客運站承接旅遊交通集散功能;推動核心區重點景區、對外開放場所調控遊客接待數量。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市醫院管理中心、市交通委、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各有關區政府、天安門地區管委會
完成時限:12月底
(三)強化治理
28.加強重點區域和交通節點治理。深入實施東直門樞紐、望京等區域交通綜合治理。最佳化背街小巷、老舊小區停車治理和道路管理養護。開展72所學校、69所醫院、16個景區、84個商場、7個火車站周邊交通秩序監測和交通環境提升。充分利用地圖服務平台分析結果梳理交通擁堵路段,實施交通節點動態治理,完成20項市級疏堵工程。全面實現城市道路橋下空間移交屬地管理,制定橋下空間治理負面清單,清理整治183處橋下空間。梳理大型、異形交叉路口,合理壓縮空間尺度,提高行人過街安全舒適度。
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商務局、市交通委、市重點站區管委會、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委、市發展改革委
完成時限:12月底
29.加強機動車停車管理。定期對道路停車位開展使用效果評估,實施未改革車位銷賬行動,城六區、通州區、經開區率先完成。大力推廣停車設施有償錯時共享,引導社會停車資源向周邊居民提供居住停車服務,新增有償錯時共享停車場150處、停車位1萬個;開展錯時共享停車預約信息化服務試點,為市民提供精準化錯時服務時段信息。利用人防工程新增5000個停車位。推進道路停車前端視頻設備共享賦能,新增接入違法停車賦能設備200套,持續擴大非現場執法覆蓋和執法力度。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各區政府、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國防動員辦公室、首發集團
完成時限:12月底
30.強化非機動車治理。圍繞騎乘人員佩戴頭盔、交通違法治理、電動腳踏車銷售監管等方面,按照相關立法程式推動修訂《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加強電動腳踏車全鏈條管控,加快“一車一池一碼”示範套用。開展非法改裝電動腳踏車專項治理行動,加大執法查處力度。聚焦軌道站點等點位,動態開展網際網路租賃腳踏車停放秩序治理。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司法局、市交通委、各區政府
完成時限:12月底
31.強化快遞、外賣行業用車管理。最佳化配送平台企業派單考核算法,壓實企業交通安全主體責任,推動從業人員遵守交通法規。在外賣、快遞電動腳踏車上試點加裝晶片,引入新技術實時監測車輛行動軌跡,提高違法行為主動發現能力。指導行業企業建立相關人員、車輛安全管理制度。
責任單位:市郵政管理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委網信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完成時限:12月底
32.加強違規電動三、四輪車專項治理。貫徹落實《關於加強違規電動三四輪車管理的通告》,制定管理工作措施,推動城市管理和服務行業用車率先淘汰更新,帶動個人用車退出,完成違規電動三、四輪車年底前全面退出的既定目標。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交通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郵政管理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商務局、市城市管理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委宣傳部、市城管綜合行政執法局、各區政府
完成時限:12月底
33.加強機車治理。強化現行禁行區域管理,針對重點時段、重點路段加強現場執法,不定期開展專項治理行動。擴大非現場執法設備覆蓋面,提高非現場執法效能。研究最佳化通行管理政策。加強駕駛培訓質量管理,提高駕駛員守法意識,規範機車駕駛行為。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各區政府
完成時限:12月底
34.強化超限超載貨車治理。嚴格落實綜合檢查站逢車必檢查、逢超必卸載、逢超必處罰工作制度,對超限超載的運輸車輛、駕駛人、貨運企業、承運人實行“一超四罰”。深化路警聯合治超執法常態化、制度化,持續開展治超專項行動,實現市域內公路路網平均超限率不超過1%、高速公路入口違法超限率不超過0.5%。持續提升科技治超能力,推進羅莊、清水、南山村等綜合檢查站建設,在順義、密雲等7個區新增12處非現場執法點位。
責任單位:各有關區政府、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完成時限:12月底
35.強化安全管理。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深化年行動,組織交通行業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重點排查治理公交、捷運、“兩客一危”、公路建設和養護工程安全生產風險隱患,加強公共運輸車輛、信號等設備設施維修養護,對重大隱患治理實行掛牌督辦、徹底根治。健全應急指揮體系和預案並強化演練,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堅決防範遏制重特大事故,確保交通行業安全穩定。強化事故高發路段安全治理,推進重點路口交通安全環境最佳化,提升全社會安全出行意識,切實提高道路交通安全防範水平。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公交保衛總隊、公交集團、京投公司、市捷運公司、京港捷運公司、首發集團
完成時限:12月底
36.組織實施第六次北京城市交通綜合調查。全面分析城市交通基本情況和特徵規律,評價交通網路的使用功能和效率,總結各項交通政策成效,獲取新時期首都交通需求源頭規律性特徵。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完成時限:12月底
37.持續開展文明綠色出行宣傳動員。利用傳統媒體平台和新媒體矩陣,融合線上線下傳播優勢,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加強文明綠色出行動員力度。最佳化《紅綠燈》等欄目內容,加強交通政策解讀,持續曝光交通違法行為、宣傳安全綠色文明交通行為,營造文明出行氛圍。通過交通台“交通大家談”廣播節目、“北京交通,我來說兩句”等網路互動平台,廣泛聽取市民建議,解讀公共政策,凝聚交通綜合治理社會共識。推動“綠色出行 暢通北京”交通宣講團進機關、企業、街道、學校,宣傳動員市民參與交通共建共治共享。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教委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38.拓展交通綜合治理合力。完善“區域協作、市區聯動、部門協同、社會參與”交通綜合治理體系。完善“接訴即辦”共治渠道,深化主動治理、未訴先辦,集中力量解決市民急難愁盼的高頻共性問題。持續做好全市以及各行政區、重點區域的交通指數等指標監測、交通運行規律特徵分析和交通運行狀況評價。深化交通重點日多部門聯合會商研判處置機制,完善和實施“事前預測研判和出行宣傳引導、事中運力精準調配和協同處置”措施工具箱。
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市文化和旅遊局、公交集團、京投公司、市捷運公司、京港捷運公司、首發集團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39.培育首都交通文化。重點打造首都交通“文明禮讓”“信用出行”和“志願服務”三大文化品牌。深入開展“文明駕車 禮讓行人”專項行動,繼續組織文明交通路口創建,帶動全市路口秩序穩步提升;倡導步行“自覺行走斑馬線”,倡導駕車“禮讓斑馬線”“禮讓公車”“相互禮讓行駛”。增強個人、企業信用意識,依託“信用+交通”弘揚首都特色信用出行文化,創建文明交通行業;拓展《北京區域網際網路租賃腳踏車行業規範用戶停放行為聯合限制性公約》套用,重點針對入欄管理區周邊停放情況實施監督管理,引導承租人自覺文明騎行、有序停放。完善志願服務體系,通過“志願北京”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引導更多志願者投身志願服務文明實踐,鼓勵廣大交通參與者在捷運站、公交站、網際網路租賃腳踏車停放區“隨手做志願”,推動交通志願服務常態化。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團市委、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各區政府、市腳踏車電動車行業協會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40.完善法規標準體系。出台《北京市鐵路沿線安全管理規定》,完成《北京市城市道路管理辦法》等9個政府規章後評估。完善交通行業標準體系、指標體系、統計分析體系、考核評價體系和智慧型化監管系統。制訂和完善智慧城軌、一體化出行服務、客運場站等方面行業標準,探索“北京交通標準”品牌建設。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司法局、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
完成時限:12月底
41.最佳化交通行業監管。建立健全以“風險+信用”為基礎,與審批、信用、執法融合聯動,覆蓋事前、事中、事後全環節的“6+4”一體化綜合監管體系,形成無事不擾、無處不在的行業監管格局。全面實施交通行業一體化綜合監管辦法和方案,落實“風險、信用、分級分類、科技、協同、共治”6項監管基本制度和“一業一策、一業一單、一業一查、一業一評”4項場景化監管措施,在道路養護、軌道交通、水路運輸等10個行業試點推行。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消防救援總隊、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綜合行政執法局、市公安局公交保衛總隊
完成時限:12月底
42.嚴格交通執法管理。保持對各類交通違法行為的高壓嚴管態勢。進一步擴大非現場執法覆蓋面,新建215套、更新改造200套非現場執法綜合監測設備,織密織牢智慧交管視頻感知體系。開展非機動車道隔離欄桿撤除專項整治。深入推進“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加大對機動車駕乘人員不系安全帶、接打電話等違法行為的處罰,引導小汽車後排乘客系安全帶意識。加強對機動車占用非機動車道違法行為查處力度,改善非機動車通行條件。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引導非機動車駕駛人自覺遵守交通法規,主動糾正闖燈、超速、逆行等違法行為。持續開展“黑車”專項整治行動。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委、市城管綜合行政執法局、市交通委、市重點站區管委會
完成時限:12月底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市交通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平台作用,統籌推進全市交通綜合治理工作。各區政府和市級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高位推動,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謀劃,切實履行職責,擔當責任,積極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確保完成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二)注重工作落實。市交通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各責任單位細化工作職責,分解任務台賬。各區政府和市級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細化本地區、本部門交通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明確任務分工、計畫安排和工作措施,精心組織,全力推進,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細落實。
(三)強化考核評價。任務內容納入2023年度市政府績效考評,市交通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將按照“一個單位、一份賬單”的辦法,通過月度檢查、季度評價、年度考核的方式開展,季度考核結果納入年度考核成績。各單位需通過“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信息系統”每月報送工作進展,及時滾動更新,強化過程管控,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內容解讀

2023年6月14日,北京市交通委、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解讀行動計畫時介紹,2023年北京市將推動捷運房山線、亦莊線、昌平線提速改造,推進8號線與昌平線跨線運營,加快高質量網路化運營。為了方便市民在鐵路、捷運間快速換乘,2023年還將推動北京南站和豐臺站雙向安檢互認。
在“四網融合”方面,北京市2023年繼續推動幹線鐵路網、城際鐵路網、市域(郊)鐵路網、城市軌道交通網等逐步實現一站安檢、一票通行、一套體系、一網運營。同時,構建高效換乘的軌道樞紐,推動市郊鐵路和捷運站點融合發展,進一步縮短市郊鐵路和捷運站點換乘距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