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實施方案(2023-2025)

《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實施方案(2023-2025)》是為進一步落實2019年印發的《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鞏固已有治理效果,促進地下水可持續利用特制定的方案 。

2023年4月7日,《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實施方案(2023-2025)》(徵求意見稿)在北京市水務局網站上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徵詢期為2023年4月7日至5月6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實施方案(2023-2025)
  • 發布單位:北京市水務局
印發信息,徵求意見稿,

印發信息

《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實施方案(2023-2025)》(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國家關於構建各層級水網的戰略部署,結合水利部相關工作要求,北京市水務局組織編制了《首都水網建設規劃(2023年-2035年)》(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歡迎社會各界提出意見建議。
  公開徵集意見時間為:2023年4月7日至5月6日。
  意見反饋渠道如下:
  1.電子信箱:參考連結。
  2.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玉淵潭南路5號北京市水務局地下水管理處(請在信封上註明“意見徵集”字樣)
  3.電話:參考連結
  4.傳真:參考連結
  5.登錄北京市水務局(參考連結),在“政民互動”板塊下的“民意徵集”專欄中提出意見(請在標題中註明“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實施方案(2023-2025)的意見”字樣)。
  6.登錄北京市人民政府網站(參考連結),在“政民互動”版塊下的“政策性檔案意見徵集”專欄中提出意見。
北京市水務局
2023年4月7日

徵求意見稿

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實施方案(2023-2025)
(徵求意見稿)
為進一步落實2019年印發的《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鞏固已有治理效果,促進地下水可持續利用,特制定本方案 。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和“十六字”治水思路,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以地下水水位水量“雙控”為抓手,以全社會全過程節水為基礎,以地下水源置換和生態補水為核心,不欠新賬、多還舊賬,接續打好地下水超采治理攻堅戰,提高地下水戰略儲備,探索修復標誌性泉域,提升北京市水安全保障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二)基本原則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引領。聚焦地下水超采與歷史欠賬等問題,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實現地下水超采面積進一步縮減,平水年條件下地下水位穩步回升,地下水儲量逐年遞增。
堅持節水優先、最佳化配置。持續推進水資源“取供用排”全社會、全過程節水,強化“外調水、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五水聯調、空間均衡。
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以地下水超採區治理為重點,兼顧全市平原區地下水涵養修復與河湖生態環境復甦。
堅持依規治理、精細管控。嚴格落實《地下水管理條例》,完善取水戶數據匯聚體系,健全機井管理台賬,實施地下水分區、分層管理。
堅持常備不懈、生態發展。持續實施永定河、潮白河生態補水,推進地下水儲備區建設,增強水安全保障能力。推進白浮泉、玉泉山等重點泉域地表水-地下水協同修復,助力生態文明提升。
(三)治理目標
到2025年,在鞏固和保持已有治理成效的基礎上,持續開展河湖生態補水,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地下水儲備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重要泉域得到有效修復;地下水禁止開採區地下水源得到有效置換;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基本建立,地下水利用管控能力進一步提升,地下水水位監測體系更加完善,地下水利用與保護長效機製得到健全。通過各項治理措施的實施,在南水北調正常來水條件下,將地下水開採總量嚴格控制在17億立方米以下,平水年壓減地下水開採量0.2億立方米,地下水超採區面積不增加,平原區地下水位上升1米,地下水儲量增加5億立方米。
二、治理任務
(一)堅持節控優先,強化剛性約束、實施全面節水
1.加強水資源剛性約束。將水資源稟賦和承載能力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剛性約束條件,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堅持量水發展,持續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落實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推動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製造業企業動態調整退出,2023年疏解退出34家。最佳化城鄉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嚴格控制人口規模,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生產生活用水總量管控,對納入取水許可管理的單位和用水量較大的非居民用水戶用水實行計畫用水管理和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確保“十四五”期間生產生活用水總量控制在30億立方米以內。(市水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各區人民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2.實施地下水取水總量和水位控制。結合本市地下水可開採量、地表水水資源狀況及國家下達的地下水開採總量控制指標,將地下水年開採量嚴格控制在17億立方米以下,到2025年,力爭降至14億立方米左右。參照各區本年度地下水實際取水量及下一年度地下水取水計畫,制定和下達下一年度全市分區地下水取水總量和水位控制指標。各區人民政府嚴格落實本區地下水取水總量和水位控制要求,嚴密監控地下水取水總量和水位變化,完善評價與考核機制。(市水務局、各區人民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3.推進農業灌溉、畜牧漁業節水增效。依託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8萬畝,加大滴灌、噴灌等高效節水技術推廣力度,實現已建高效節水灌溉設施套用盡用,實施農業用水總量管控,正常年份用水量控制在4.5億立方米以內,到2025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753。進一步鞏固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健全完善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實施規模養殖場節水改造,推行先進適用的節水型畜禽養殖方式,漁業套用池塘工程化循環水等養殖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務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4.推進園林綠化節水限額。將園林綠化用水計畫指標落實到管理單位,配套完善用水計量設施,加快實現用水“全計量”、“全收費”,嚴控用水計畫。園林綠化選用節水耐旱、環境適應能力強的樹木、花草品種,採用噴灌、微灌等先進的節水方式灌溉;不具備節水灌溉條件的,採取其他節水措施,並有計畫地組織開展節水改造。新增林地綠地節水灌溉面積3019公頃及道路綠化隔離帶節水灌溉工程387.5公里。(市園林綠化局、市水務局、各區人民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5.加快工業節水減排。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綠色升級,發展高精尖產業,推動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開展水效對標,鼓勵實施節水技術改造,“十四五”期間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0%以上。完善工業用水定額標準體系,組織企業開展取用水達標測算工作,鼓勵企業對標先進提質改造。聚焦重點企業,推行水循環梯級利用,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保持95%以上。(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水務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6.大力推進服務業節水挖潛。服務業單位應當制定並落實節水措施,按照規定安裝、使用循環用水設施。公共機構帶頭開展節水型單位建設,提升高效節水器具,加強節水宣傳,提高用水效率。到2025年,中央國家機關所屬在京公共機構及市區兩級黨政機關全部建成節水型單位,80%普通高等學校建成節水型高校。嚴格限制高耗水服務業發展,對存量不再增加常規水用水計畫。嚴格監管洗車業、高爾夫球場、高檔洗浴業、人造滑雪場等特殊行業取用地下水,落實計畫用水管理和定額管理,執行特殊行業水價。推動洗車業、高爾夫球場等加大非常規水源利用占比,推廣循環用水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各區人民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水務局)
(二)堅持增調優配,爭取增加外調水、最佳化配置水資源
7.穩定並適時增加南水北調中線水與引黃水。構建南水北調水、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多源共濟的水源體系,提升首都水安全保障。大力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最佳化工程布局,確保南水調得進、配得出、用得好,提升供水效率和效益。爭取穩定南水北調進京水量10億立方米以上,適時推進南水北調中線擴能,增加南水北調中線調水量,提升中線水對首都保障能力;積極爭取增加引黃入京水量。(市水務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8.加快地表水廠和配套供水設施建設。打通地表水廠輸配通道和水資源調配工程卡口、堵點,擴大公共供水管網覆蓋範圍。到2025年,全市總供水能力提高到1000萬立方米/日以上,城鎮供水管網漏損率力爭下降到8%,有效提升地下水源置換能力。
完善中心城區“一環、兩脈、九廠、多點”的輸水和供水設施布局,建成溫泉水廠、豐臺河西第二水廠、豐臺河西第三水廠,新增供水能力35萬立方米/日,新建(改建)供水管線110公里,完成300公里老舊供水管線消隱改造。加快構建城市副中心及拓展區供水設施體系,建成南水北調通州水廠(二期),新增供水能力20萬立方米/日,新建(改建)供水管線130公里。加快完善其他新城地區供水設施體系,建成昌平地表水廠、門城水廠,推進大興國際機場水廠建設,新增供水能力25萬立方米/日,新建(改建)270公里供水管線。最佳化提升農村地區供水設施體系,加快推進門頭溝區軍莊鎮供水廠和落坡嶺供水廠、房山河北鎮供水廠、順義區楊鎮供水廠和龍灣屯鎮供水廠、昌平響潭供水廠和興壽水廠、懷柔區地表水廠、密雲區不老屯鎮供水廠和巨各莊鎮供水廠及新城子鎮地表水廠、延慶區平原地表水廠(二期)建設,分批實施300個村供水站及配套管網標準化改造。(市水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9.推進地下水源置換。按照先外調水後本地水、先地表水後地下水的原則,加大對地下水源的置換力度。完成60個自建設施供水住宅小區(社會單位)置換,採取“城帶村”方式將臨近公共供水管網周邊不少於60個村莊納入覆蓋範圍。加快推進南水北調水、地表水、公共管網水等置換地下水嚴重超採區、禁止開採區範圍內地下水源,減少“三山五園”和白浮泉等重要區域地下水開採。
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探索實施地下水分層分類合理利用,開展農業灌溉水源置換。在淺層機井水量能滿足農業生產需要的情況下,逐步推動100米以深的農業灌溉機井置換更新成淺層機井,減少100米以深地下水農業灌溉開採。地下水禁止開採區和嚴重超採區的農田實施雨養旱作,鼓勵因地制宜建設集雨池、新型水窖等雨水利用設施,充分利用雨洪水補充農業灌溉,加快退出禁止開採區內機井。(各有關區人民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
10.大力推進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加快再生水輸配工程建設,新建再生水管線170公里,具備再生水接入條件的區域,景觀環境、道路清掃和沖廁等雜用水,優先使用再生水。擴大無水河湖生態補水,新增再生水補水河道17條、補水河長55公里,新增再生水補水能力1億立方米。新增園林綠化再生水利用能力1500萬立方米,新增工業用戶再生水利用能力2600萬立方米,新增環衛和居民小區用戶再生水利用能力600萬立方米。推動園林綠化逐步退出自來水和地下水灌溉,實施中心城區及一道綠隔離地區園林綠化再生水置換工程,擴大再生水園林綠化利用面積1200萬平方米,新增再生水利用能力1000萬立方米。完善城市副中心及拓展區和其他各區再生水管網,新增園林綠化再生水利用能力100萬立方米。加大雨洪水利用力度,促進新水資源節約,提高園林綠化雨洪水利用比例。到2025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配置利用總量超過12億立方米。(各有關區人民政府、市園林綠化局、市水務局)
(三)堅持增補擴儲,實施生態補水、提升地下水儲備
11.強化河湖生態空間整治。編制重要河湖水生態空間管控規劃,完善水生態空間管控邊界劃定成果。採取措施保持水量入滲補給通道通暢,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依法拆除騰退河道主流區的現狀違法違規建設,做到“動態清零”,保持河流生態補水通道清潔通暢。因地制宜對具備條件的河湖硬質護岸進行改造,建設生態岸線,恢復自然岸線。在不影響防洪、保證下遊河道正常生態水量,不影響生物生境的前提下,可修建必要的壅水增滲導流等設施。營造灘、洲、潭、塘等多樣化的生態空間,增加地下水回補入滲量。
構建地表和地下聯動、流域內和流域間調配的地下水儲備區回補體系,規劃13個回補區域,打造30條回補通道,加快恢復地下水資源戰略儲備。實施卸甲山萬米大渠綜合改造工程,推進京密引水渠向沙河補水工程,增加密懷順儲備區回補能力。推進永定河山峽段回補增滲工程、三山五園地區地下水生態補水能力提升工程,增加西郊儲備區地下水回補能力。新建馬池口水源地回補工程,推進十三陵水庫補水改造工程,增加昌平儲備區地下水回補能力。實施密雲向平谷引水連通工程、平谷區南北乾渠修復及水系連通工程,增加平谷儲備區地下水回補能力。研究通過大石河徑流進行自然回補,增加房山儲備區地下水回補能力。(市水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各區人民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12.持續開展重點區域生態補水。持續採用地表水、南水北調水、非常規水等水源,推進河湖生態補水常態化,擴大補水範圍,逐步實現“有形態、有水量、有補給”目標。統籌河湖生態環境復甦和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等工作,做好重點區域生態補水工作,增加地下水入滲補給,有效增加地下水資源戰略儲備。推動引黃工程向永定河生態補水常態化,根據官廳水庫和永定河水情,適時爭取進京水量指標,加大永定河生態補水量和河流入滲回補,力爭官廳水庫下泄補水2.8-3.2億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線相機補水0.5-0.9億立方米,促進西郊地下水儲備區回補;在優先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基礎上,密雲水庫補水量視密雲上游來水情況相機補水,南水北調中線相機補水0-0.5億立方米,通過李家史山閘、小中河、懷河、潮河、白河等,回補密懷順地下水儲備區。(市水務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13.推進建立地下水戰略儲備制度。科學劃定西郊、密懷順、平谷、昌平、房山等地下水儲備區空間範圍,構建完善連通地表水、地下水、外調水等多源互濟的補給和調用通道格局,按照“補得進、存得住、調得出、配得上、保得到”的原則,強化儲備區生態補水通道及地下水補給區管理,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促進地下水儲備區回補涵養。推進儲備區範圍內管網建設與水源置換,最大限度把水存住,藏水於地,推進建立地下水戰略儲備制度,保障首都供水水源穩定可靠。力爭2025年本地地表、地下戰略儲備水量總量達到40億立方米。(市水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14.加快玉泉山和白浮泉修復。按照“加大補、限制采、探索灌”的思路開展玉泉山、白浮泉泉域生態修復工作。通過建設大口井、入滲坑等形式,多途徑增加地表水入滲能力;結合現有工程加大生態補水力度,以南水北調水、地表水等為水源,實施玉泉山、白浮泉等周邊水系生態補水,增加地表入滲補給,實現玉泉山、白浮泉周邊地區地下水儲量增加。擴大地表水供水範圍,增加地表水供水量,加快泉域範圍內地下水水源井壓采和置換。篩選適宜的深層水源井或已建成的基岩井,探索實施深層承壓水回灌,促進玉泉山、白浮泉等重要泉域涵養修復。(市水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各有關區人民政府)
15.大力做好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加強雨水控制與利用,充分利用雨水資源。嚴格落實海綿城市建設指標和要求,針對首都功能核心區、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和郊區實施差異化的海綿城市建設,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區等重點區域的新建工程項目全部按海綿城市理念進行建設,配套集雨式綠地、透水鋪裝、雨水集蓄利用等設施。對公共停車場、人行道、步行街和休閒廣場、室外庭院等場所進行透水鋪裝,有效控制地表徑流,充分利用雨水資源。結合老舊小區改造、道路大修、公園綠地建設、拆除騰退等工作,鼓勵在已建成的居住小區、公園、綠地、道路、下凹式立交橋及地勢低洼場所等區域建設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開展海綿化改造。綜合採取滲、滯、蓄、淨、用、排等措施,加大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比重,有效回補涵養地下水資源。到2025年,建成區海綿城市面積比例達到40%以上。(市水務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交通委、市園林綠化局、各區人民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四)堅持監管提效,細化地下水監控、嚴格地下水管理
16.強化重要區域地下水管理。根據《地下水管理條例》相關要求,針對已劃定的北京市地下水禁止開採區、限制開採區、儲備區、重要泉域保護範圍以及地下水超採區範圍,嚴格相關區域地下水開採管理。除為保障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產安全必須進行臨時應急取(排)水、為消除對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臨時應急取水和為開展地下水監測、勘探、試驗少量取水三種情形外,在地下水禁止開採區禁止取用地下水,在地下水限制開採區內禁止新增取用地下水,並逐步削減地下水取水量。切實加強重要泉城保護範圍內地下水壓采工作,制定水源置換計畫,逐步完成地下水源替代。(各有關區人民政府、市水務局)
17.提升地下水管理能力。推進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自備井逐步退出常規供水體系。對成井條件好、出水穩定、水質達標的予以封存,作為應急備用水源。在地表水灌溉水源有保障的區域和退耕實施雨養旱作的區域,對農業灌溉機井實施關停。根據地下水超采治理需求,利用數字孿生、數值模擬等技術,最佳化北京市地下水信息管理系統,逐步實現地下水雙控、儲備區評價、生態補水、超採區評價等功能。(市水務局、各區人民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18.加強地下水監測體系建設。完善地下水監測計量、數據關聯與業務協同監管套用場景,建設取水管理智慧模組,補齊地下水取用監測計量物聯感知短板,實現取水感知數據接入匯聚與共享,支撐機井取水許可審批、水資源稅核量、地下水用途管控等業務。推動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措施動態監測,持續加強重點地區地下水分層監控能力建設,完善河流生態補水區、地下水戰略儲備區、重要泉域、再生水規模利用區等區域地下水水位、水質監測網。(市水務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生態環境局、各區人民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19.做好地下水分析評價與信息共享。實施地下水監測信息分析評價工作,完善地下水信息共享與發布機制,制定地下水位控高風險預警與應對工作政策性檔案,開展高風險區淺層地下水位調控試點,探索分區、分用途地下水利用,促進地下水健康循環與地下水位合理調控,防控地下基礎設施安全風險,預防地下水環境風險與土壤鹽漬化等,保障城市運行安全。(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林綠化局、市交通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人民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水務局負責《方案》實施的統籌協調和監督指導,各委辦局、各區人民政府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各部門工作協同機制,制定本區、本部門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計畫,進一步分解細化任務和措施,確保《方案》任務有序推進,目標如期實現。
(二)保障資金投入
拓寬資金投入渠道,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形成國家、地方多渠道資金投入。加強資金使用管理與全過程績效管理,確保資金使用安全。用好中央和地方各級資金,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重點支持成熟度高、預期效益好的項目。
(三)加強監督考核
各區人民政府、各部門要將本《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逐項分解到區政府相關部門和鄉鎮政府,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制定考核辦法,明晰考核內容,嚴格督查考核。
(四)加大宣傳引導
強化政府引導,聚焦民眾關注,充分發揮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和網路傳媒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地下水超采治理與保護宣傳教育,形成地下水資源節約與保護的良好氛圍。激發公眾參與,發揮社會監督,共同推進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良好成效。
附屬檔案:重點區分解方案
一、海淀區
(一)概況
海淀區供水水源仍以地下水為主,北部地區無可替代地表水、外調水源,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緊平衡狀態尚未徹底扭轉,歷史虧空尚未補齊,重要泉域範圍地下水開採仍未得到有效置換,泉域修復仍有較大難度。
(二)治理目標
擴大公共供水覆蓋範圍,西郊地下水儲備區、玉泉山泉域得到有效涵養修復,平水年條件下平原區平均地下水水位回升0.5米。
(三)治理措施
1.推進地表水廠及管網建設
建成溫泉水廠,擴大地表水供水管網覆蓋範圍,進一步緩解海淀區供水壓力。
2.加強水源置換
結合西郊地下水儲備區建設與玉泉山泉涵養修復工作,大力推進地下水減采工作,通過接入城鎮公共供水管網置換相關區域地下水。完成23個自建設施供水住宅小區(社會單位)置換,通過“城帶村”方式,將不少於9個村莊納入城鎮公共供水範圍。完成稻香湖再生水廠二期擴建,新建(改建)污水管線4公里,促進區內園林綠化灌溉的非常規水置換,園林綠化用水逐步退出取用自來水與地下水。
3.加大地下水回補涵養
以西郊地下水儲備區與玉泉山泉域地下水涵養為目標,開展三山五園地區地下水增滲回補工作,通過三條補水路線開展地下水補給:(1)利用地表水補給北長河、玉東公園及北塢砂石坑;(2)新建南旱河與西冉砂石坑連通工程,利用地表水補給南旱河、北旱河及西冉砂石坑;(3)利用地表水通過東水西調、永定河引水渠等引水至西郊雨洪調蓄工程及西黃村砂石坑。
二、昌平區
(一)概況
昌平區供水水源以地下水為主,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低。昌平地表水廠暫未投產,未對本地水源形成有效置換,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仍處於緊平衡狀態,歷史欠賬尚未補齊,重要泉域的恢復難度大。
(二)治理目標
擴大地表水廠供水覆蓋範圍,昌平地下水儲備區、白浮泉泉域得到有效涵養修復,平水年條件下平原區平均地下水水位回升0.5米。
(三)治理措施
1.推進地表水廠及管網建設
大力推動昌平地表水廠建成投產,推進昌平興壽水廠建設,加快配套供水管網建設進度,擴大地表水廠管網覆蓋範圍,新建(改建)供水管線25公里,為地下水置換與壓采工作提供外部水源和輸配基礎。
2.加強水源置換
健全地表水和地下水綜合利用體系,持續開展自備井置換,進一步壓采地下水。結合昌平地下水儲備區建設與白浮泉涵養修復工作,大力推進地下水減采工作,利用地表水廠水源與公共供水水源置換相關區域地下水。完成至少3個自建設施供水住宅小區(社會單位)置換。加快再生水輸配與利用體系建設,完成昌平區污水處理廠(一期)升級改造,推進馬池口再生水廠擴建工程前期工作,新建(改建)污水管線6.3公里。鼓勵建設集雨池、新型水窖等雨水利用設施,推進區內園林綠化灌溉的非常規水置換,園林綠化用水逐步退出取用自來水與地下水。
3.加大地下水回補涵養
以昌平地下水儲備區與白浮泉泉域地下水涵養為目標,開展昌平區地下水增滲回補工作,利用白河堡水庫經由十三陵水庫泄水或者南水北調水源通過京密引水渠向昌平新城濱河森林公園補水。
三、朝陽區
(一)概況
朝陽區金盞、黑莊戶等地區市政供水管網尚未完全覆蓋,供水水源仍為地下水,區內仍存在地下水嚴重超採區、一般超採區。同時,仍存在因產生地面沉降而劃定的地下水禁止開採區、限制開採區,亟需加強相關區域地下水開採管理,擇機置換嚴重超採區、禁止開採區地下水源井。
(二)治理目標
朝陽區公共供水範圍得到擴展,地下水禁止開採區、嚴重超採區地下水源得到有效置換。實現平水年條件下地下水超採區面積逐步減少,地下水平均水位回升0.5米目標。
(三)治理措施
1.推進管網建設
推進金盞、黑莊戶等地區公共管網建設,擴大公共供水水源覆蓋範圍。
2.加強水源置換
推進地下水禁止開採區、嚴重超採區範圍內地下水源置換。完成8個自建設施供水住宅小區(社會單位)置換,通過“城帶村”方式,將不少於24個村莊納入城鎮公共供水範圍。完成垡頭再生水廠擴建,推進酒仙橋再生水廠擴建工程前期,新建(改建)污水管線0.8公里。推進小武基公園、黃草灣郊野公園等7個地塊及區管綠地的地表水和再生水接入。
四、順義區
(一)概況
順義區潮白河水源地地下水長期保持在高強度、超負荷開採狀態。儘管通過近年來生態補水等工作,地下水得到了涵養修復,但還存在一定的虧空,順義區東南部尚存在較大範圍的一般超採區。此外,區內非常規水利用方式比較單一,再生水主要用於河湖補水,大量非常規水資源沒有得到高效利用。農業灌溉以地下水為主,其中100米以深機井占比較大。
(二)治理目標
密懷順地下水儲備區得到有效涵養修復,平水年條件下地下水超採區面積不增加,平均地下水水位回升0.5米。
(三)治理措施
1.加強水源置換
推進順義區地表水廠建設,結合密懷順地下水儲備區建設,大力推進地下水減采工作,通過“城帶村”方式,將不少於11個村莊納入公共供水範圍。加快再生水輸配與利用體系建設,新建(改建)污水管線3.7公里,推進區內園林綠化灌溉的非常規水置換,園林綠化用水逐步退出取用自來水與地下水。
2.加大地下水回補涵養
2023年主汛期前,完成順義區生態補水建設項目,疏挖整治七分乾渠、西牤牛河、白浪河等8條河道,提高河道與漢石橋濕地的連通性,新增補水河道30公里。推進生態補水三期工程建設,打通八乾渠、十三支排水、龍道河、蔡家河、箭桿河等5條河道連線段堵點,新增補水河道20公里,提升地下水回補能力和回補量,持續實施潮白河地下水水源地回補,增加水源地儲量。
五、通州區
(一)概況
部分區域開採強度仍然較大,區內水資源未實現合理高效配置,外調水指標尚有富餘。區內仍存在地下水嚴重超採區、禁止開採區,亟需加強對相關區域地下水開採管理,推進置換嚴重超採區、禁止開採區地下水源井。
(二)治理目標
通州南水北調水廠供水範圍得到拓展,地下水禁止開採區、嚴重超採區地下水源得到有效置換,地下水管理水平顯著提升,平水年條件下地下水超採區面積不增加,地下水平均水位回升0.3米。
(三)治理措施
1.推進地表水廠及管網建設
建成南水北調通州水廠工程(二期),新增供水能力20萬立方米/天,不斷擴大南水北調水供水範圍。加快推進城市副中心與拓展區的宋莊鎮、台湖鎮、張家灣鎮供水管網互聯互通,新建(改建)供水管線130公里,逐步將南水北調通州水廠供水範圍擴展至宋莊、台湖等重點鄉鎮,持續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供水。
2.加強水源置換
重點推進地下水禁止開採區、嚴重超採區範圍內地下水源置換。調查分析通州區禁限採區、超採區範圍內機井分布、取水層位、取水量、機井運行管理等基礎情況以及不同時段、不同用途歷史用水需求,細化分析水廠、再生水廠供水能力、輸配水管網覆蓋範圍等水源供給能力,制定禁限採區地下水置換方案。完成17個自建設施供水住宅小區(社會單位)置換。完成減河北再生水廠建設,完成漷縣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開工建設台湖再生水廠改擴建工程,新建(改建)污水管線40公里,加快再生水輸配與利用體系建設,探索修建沿河取水設施及輸配水管線,建設集雨池等雨水利用設施,推進區內園林綠化灌溉的非常規水置換,園林綠化用水逐步退出取用自來水與地下水。堅持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動態平衡,最佳化調整水源配置,農業灌溉逐步退出深層地下水,在保持農用機井總量不增加的前提下,隨著水源井更新,逐步將100米以深農業灌溉機井更新為100米以淺機井。
3.提升地下水監管能力
通州區機井數量較多,其中農業機井占比大、數量多,機井取水計量與匯聚是長久以來的痛點、難點。結合非農機井裝表計量與農業機井“以電折水”並行方式,提高取水量監測計量率與計量質量,及時、準確、全面掌握區域地下水源取水情況,有力支撐區域水資源監管工作。
六、大興區
(一)概況
黃村、亦莊等地表水廠均已投產但仍未達產,大興國際機場水廠尚未建成,部分區域供水水源仍以地下水為主,開採強度仍然較大,水資源未實現合理高效配置利用。區內地下水尚存在較大的虧空,東南部區域為較大範圍的一般超採區。區內非常規水利用方式比較單一,再生水主要用於河湖補水,大量非常規水資源沒有得到高效利用。農業灌溉以地下水為主,其中100米以深機井占比較大。
(二)治理目標
擴大地表水廠供水覆蓋範圍,實現南水北調水的最佳化配置,不斷減少地下水開採,涵養修復地下水,平水年條件下地下水超採區面積不增加,平均地下水水位回升0.5米。
(三)治理措施
1.推進地表水廠及管網建設
建設大興國際機場水廠,推進黃村水廠(二期)建設,加快完成南水北調大興支線、新機場支線工程,構建以黃村水廠與大興國際機場水廠為主力水廠的城鄉一體化供水格局,加快推進地表水廠供水管線和管網覆蓋範圍建設,新建(改建)供水管線10公里。
2.加強水源置換
以超採區治理為重點,大力推進地下水減采工作,利用地表水廠水源置換相關區域地下水。通過“城帶村”方式,將不少於2個村莊納入公共供水範圍。完成永興河第二再生水廠、西紅門第二再生水廠(一期)建設,提升工業用再生水供應能力,保障氫能示範區等工業園區再生水利用。加快再生水輸配與利用體系建設,新建(改建)污水管線10公里,推進區內園林綠化灌溉的非常規水置換,園林綠化用水逐步退出取用自來水與地下水。堅持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動態平衡,最佳化調整水源配置,農業灌溉逐步退出深層地下水,在保持農用機井總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將100米以深農業灌溉機井更新為100米以淺機井。
3.提升地下水監管能力
通過非農機井裝表計量與農業機井“以電折水”並行方式,提高取水量監測計量率與計量質量,及時、準確、全面掌握區域地下水源取水情況,支撐地下水監管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