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縣(商河)

商河縣

商河一般指本詞條

商河縣,隸屬於山東省濟南市,地處山東省西北部,是濟南市的北大門,東靠濱州市惠民陽信,西與德州市臨邑毗鄰,南臨濟陽區,北與德州市的樂陵接壤。介於東經116°58′—117°26,北緯37°06′—37°32′之間,縣境呈菱形,南北最長51千米,東西最寬43千米,總面積1162平方千米。

2018年,商河縣下轄1個街道、11個鎮,常住人口58.0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0.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9.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7.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24.0:38.6:37.4,人均生產總值31176元。

2019年1月9日,商河縣憑藉鼓子秧歌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商河縣
  • 外文名稱:Shanghe Xian
  • 別名:滳河縣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山東省濟南市
  • 下轄地區:1個街道、11個鎮
  • 政府駐地:許商街道明輝路119號
  • 電話區號:0531
  • 郵政區碼:251600
  • 地理位置:濟南市北部,魯北平原
  • 面積:1162平方千米
  • 人口:58.06萬人(2018年常住人口)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漢墓群、盧坊遺址、戰國故城、梁王冢遺址、劉禎墓志銘、花卉世界
  • 機場:商河通用航空機場
  • 火車站:商河站、商河南站(高鐵站)
  • 車牌代碼:魯A
  • 行政區劃代碼:370126
歷史沿革,地名由來,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概況,自然災害,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地熱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基礎建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平安建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遺址,墓葬,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商河縣原為滳河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縣。因有滳水流經,故名滳河縣。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滳河縣改為商河縣。

建置沿革

商河置縣前的建置隸屬,據現存原明、清及民國時期《商河縣誌》記載,堯、舜、屬古兗州域。
商河縣歷史演變商河縣歷史演變
屬齊國麥邱邑。
屬齊郡。
西漢為平原郡之扐縣、千乘郡之濕沃縣。
東漢為平原郡之般縣。
三國魏晉南北朝為樂陵郡濕沃縣。
隸屬於棣州。大業元年(605年),改屬渤海郡。
武德四年(621年),復屬棣州。武德八年(625年),棣州廢,屬滄州。貞觀元年(627年),改屬德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復置棣州於厭次(今惠民東南),又屬棣州。天寶年間(742年—756年),改棣州為樂安州,滳河縣屬之。
五代時(907—960年),隸屬關係未變。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滳河縣改為商河縣,屬棣州。
南宋鹹淳元年(1265年),併入無棣。未久,商河縣復立,歸屬棣州。
初,屬濟南府。宣德元年(1426年),改屬武定州。
初,商河縣復屬濟南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屬武定府。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州,行縣道,商河縣屬岱北道,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濟南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劃為武定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制,省領縣,商河縣屬山東省政府。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省下設行政區,商河縣屬第五行政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商河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由魯北行政委員會領屬。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0月改屬冀南行署第八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9月商河、惠民兩縣結合部成立商惠縣,屬冀魯邊區三專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撤銷商惠縣,恢復原商河縣建置,屬渤海區二專署。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改屬濼北專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初屬濼北專署。1950年屬德州專署。1956年3月德州專署撤銷,商河縣歸屬惠民專署。1958年12月商(河)、樂(陵)合併為商河縣(1960年改名樂陵縣),屬聊城專署。1959年4月改屬淄博專署。1961年9月兩縣分治,商河縣復屬德州專署(1978年改稱德州行政公署)。1990年元月商河縣歸屬濟南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明行鄉里制,商河全境設5鄉68里。
清康熙二年(1663年),增設安豐鄉,全縣分為6鄉、60里、134約,轄1123個莊。宣統二年(1910年),取消6鄉舊名。全縣劃為9區、52段。
民國初,沿用清制。民國二十年(1931年),全縣劃為9個區。區下設鄉鎮,共有12個鎮、96個鄉。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奉省令改劃為9區、6鎮、75鄉、轄1017個村莊。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縣政府人員倉皇南逃,由於革命戰爭的需要,區劃時有變更。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7月1日,商河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後,相繼設立了二區、三區、四區、七區、八區、九區共6個區公所。
民國三十年(1941年)07月,商河縣政府分為商惠公路南、北兩個領導機構開展抗日工作。次年9月,在商河、惠民兩縣的結合部建立了商惠縣。商惠縣抗日民主政府先後設立了三、四、五、六、七、八共6個區公所。原商河縣二、八、九區劃歸商惠縣。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1月,在惠民、濟陽、商河三縣結合部置三邊縣(後改為楊忠縣、惠濟縣),原商河縣的三、四區劃入三邊縣。
商河縣區劃商河縣區劃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09月,商河縣全境解放。同年11月商惠縣撤銷,恢復商河縣建制。全縣設10個區。
1950年05月,惠濟縣撤銷,其所轄鄭路區、潘橋區、常王區歸入商河縣。全縣共13區。
1952年春,撤銷四區、十三區,全縣為11區。
1955年12月,又撤銷二區、七區,全縣調整為9個區。
1956年03月,德平縣撤銷,其所轄懷仁區及奎台區南部劃歸商河縣。至此,全縣共10個區。
1957年01月,撤區建鄉。全縣10個區劃為40個鄉(鎮),轄1012個村。
1958年03月,全縣調整為19個鄉(鎮)。同年9月全縣實現公社化,19個鄉(鎮)轉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12月商河、樂陵合併,稱商河縣(1960年1月改稱樂陵縣)。縣內區劃調整,共設20個公社。計有186個管區,2064個村。
1961年09月,兩縣分治,恢復商河縣。全縣10個公社。
1965年05月,公社規模調整,劃為22個公社。計有974個大隊,1058個生產隊。
1983年,全縣22個公社,979個大隊,3099個生產隊。
1984年春,撤銷公社,全縣改建為6鎮、16鄉。共有998個行政村,1056個自然村。
1990年1月,商河縣劃歸濟南市。同時,奎台鄉劃入樂陵市。全縣計6鎮、15鄉,959個行政村,1018個自然村。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商河縣下轄1個街道、11個鎮。商河縣人民政府駐許商街道明輝路119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70126001000
許商街道
370126101000
殷巷鎮
370126102000
懷仁鎮
370126104000
龍桑寺鎮
370126105000
鄭路鎮
370126106000
賈莊鎮
370126107000
玉皇廟鎮
370126108000
白橋鎮
370126109000
孫集鎮
370126110000
韓廟鎮
370126111000
沙河鎮
370126112000
張坊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商河縣地處山東省西北部,是濟南市的北大門,東靠濱州市的惠民、陽信,公路直達渤海沿岸;西與德州市的臨邑毗鄰,南臨濟陽縣,北與德州市的樂陵接壤。介於東經116°58′—117°26,北緯37°06′—37°32′之間,縣境呈菱形,南北最長51千米,東西最寬43千米,總面積1162平方千米。

地質構造

商河縣的地質構造位置在惠民凹陷中部。惠民凹陷的構造分布是一隆、兩窪、南斜坡的格局。一隆,即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帶。西起陳莊、經蕭莊、盤河、臨邑、商河、沙河街到林樊家,呈北東東走向,長150千米,寬10—16千米。商河縣境內的胡集鄉、商河鎮、牛鋪鄉、沙河鄉及其以北鄉鎮,位於中央隆起帶中部。兩窪,即在中央隆起帶南北兩側的惠民凹陷北部窪陷帶和惠民凹陷南部窪陷帶,商河縣的玉皇廟、錢鋪、孫集、鄭路、展家及其以南等鄉鎮位於南部凹陷帶中部。南斜坡,位於惠民凹陷南部窪陷帶以南,即惠民凹陷南部邊緣斜坡帶,在縣境南部邊緣及其以南。
惠民凹陷內構造活動較強烈,發育著受基底斷裂控制的兩大斷裂體系。中央隆起帶上展布著北東東斷裂體系,形成三個帚狀段,馬寨到商河,商河到淄角鎮段部分或全部位於商河縣境;南部斜坡邊緣上展布著北東東斷裂體系,其中夏口至白橋一帶、營子街至玉皇廟斷層部分在商河縣境內。
商河的地層和惠民凹陷一致,有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薄層灰岩、石炭系和二迭系的砂岩、泥質頁岩和灰岩煤線地層,也有中生界侏羅系和白堊系。侏羅系是紫色砂岩等,白堊系是紅色粘土等地層。新生界始新統孔店組--沙四段,岩性為一套巨厚的砂岩、泥岩互層,厚度在2000米以上。地層沉積有些缺失。

地形地貌

商河縣屬華北沖積平原,境內無高山和丘陵。地勢平緩,自西南向東北緩緩傾斜,地面坡降為1/5000—1/10000之間。最高點為胡集鄉小寺村,海拔17.10米;最低點為韓廟鄉紅廟窪,海拔8.94米,高低相差8.16米。歷史上由於黃河多次漫溢潰決和淤淀不均,遺留下5條古河道高地帶,在古河道間形成了坡地和窪地。高地、坡地、窪地相間分布,窪地星羅棋布全境,素有72窪之稱。
商河縣有河灘高地、高坡地、平坡地、窪坡地、淺平窪地、沙質河槽地6個地貌類型。
河灘高地
系古河道漫灘沉積而成,主要是壟崗河灘高地,地面坡度較大,地表徑流和地下水徑流通暢,一般無澇災威脅;地下水埋深3米以下,礦化度為2.07克/升,井灌水質較好,河灌無鹽化威脅,土壤水分以下滲為主,多為褐土化潮土。主要分布於徒駭河、沙河、朱家河沿線。
高坡地
系泛濫漫流沉積而成,位於河灘高地的下端,地面坡度相對較大,地段中有微微隆起。地下水埋深在3米左右,排水良好,礦化度1.5克/升。土壤類型以砂質潮土為主,其次是褐土化潮土,為全縣土壤精華,是糧棉高產地。主要分布在商河南部土馬河、徒駭河一帶和商河西北部的懷仁、殷巷等鄉鎮。
平坡地
系黃河泛濫漫流沉積而成的單斜坡地,在高坡地下端,處於高坡地與窪地之間,地勢平緩,地下水埋深2—3米,礦化度2.17克/升。土壤類型以沙質潮土為主,夾雜著零星的斑化潮土,耕性好,適宜種植多種作物,是全縣主要地貌類型。全縣各鄉鎮均有分布。
窪坡地
系黃河泛濫漫流沉積而成,位於平坡地的下端,地下水埋深1—3米,礦化度高,徑流滯緩,鹽分集聚,易泥澇易鹼,是全縣鹽鹼地的所在地,各鄉鎮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各窪地的邊緣地帶。
淺平窪地
系黃河泛濫尾水緩流或靜水沉積而成,地勢封閉平緩,土壤表層多為厚層粘土,地下水埋深2米,礦化度2—3克/升。排水不暢,汛期易積水。主要分布在沙河、常莊、錢鋪、商河、賈莊、張坊、鄭路、孫集等鄉鎮。
沙質河槽地
多數由故河道遺留下的沙質河槽所形成。經過多年的淤積和農田基本建設形成了斷斷續續明顯或不明顯的槽狀窪地,土壤質地多為砂質,地下水埋深較淺,有的甚至積水。主要分布在沙河故道和朱家河故道。

氣候特徵

商河縣地處中緯度,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氣候乾燥度為1.2,大陸度65.7%。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2.6°C;降水偏少,年平均降水量591.1毫米;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2737.4小時。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季風特徵明顯。春季,始於3月28日,終於5月22日,持續56天,其特點是乾旱、風多、回暖迅速,蒸發量大;夏季,始於5月23日,終於9月4日,持續105天,其特點是濕熱、雨量集中、受海上副熱帶高壓影響,盛行偏南風;秋季,始於9月5日,終於11月7日,持續64天,其特點是天高氣爽、氣溫下降急;冬季,始於11月8日,終於3月27日,持續140天,其特點是乾冷,雨雪稀少,受歐亞大陸冷高壓的控制,盛行乾冷的偏北風。
光照
商河縣實際日照數年均2737.4小時,日均7.5小時,日照率62%,其中80%的保證率為2639.9小時。全縣以春、夏季光照最多,日均8.4小時,冬季最少,日均6.3小時。
氣溫
商河縣全年以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為-3.6°C,最低氣溫月平均為-8.6°C,日最低氣溫≤-5.0°C的寒冷日數,年平均為64.1天,日平均氣溫≤-10.0°C的嚴寒日數年平均23天,最早開始於11月下旬,最晚結束於3月中旬。7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6.8°C,最高氣溫月平均為31.6°C。日最高氣溫≥35°C的炎熱日數,年平均為15.8天;日最高氣溫≥30°C炎熱期平均74.0天,一般從6月上中旬開始,至9月上旬結束。
地溫
商河縣封凍日一般在12月下旬,最早為12月6日,最晚為1月12日。
降水
商河縣歷年平均降水量591.1毫米。降水的四季分配,以夏季最多,平均為404.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8%;冬季最少,平均為15.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一年中各月的降水變化為單峰型,以7月份最多,平均為205.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5%,1月份最少,平均為4.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全年降水量的3.1%為雪,平均降雪量為18.3毫米。
蒸發
商河縣水面蒸發量全年以6月份最大,為332.2毫米,占全年總蒸發量的16.9%;1月份最小,為46.5毫米,占全年總蒸發量的2.4%。
商河縣主導風向是西南風,其次是東北風。以2—4級的和風為主,平均風速3.2米/秒,年平均大風日數18天。4月份平均風速最大,4.4米/秒,大風日數平均為4天。8月份平均風速最小,2.2米/秒,大風日數平均為0.4天。

水文概況

商河縣境內的河流屬海河流域徒駭河水系和德惠新河水系。徒駭河水系的支流有徒駭河故道、土馬河、清水乾溝、沙河,流域面積349.24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30%。德惠新河水系支流有商西河、商中河、改鹼河、商東河,1990年流域面積813.43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70%。
文昌河文昌河
徒駭河水系
徒駭河又名土河,前身為古漯川,是境內最大河道。起源於山東省莘縣文明寨,自楊莊鋪鄉南河頭入縣境,經白橋鄉、鄭路鎮,至展家鄉出境入惠民縣,境內長31.7千米。流域面積347.06平方千米。
德惠新河水系
德惠新河1968—1970年開挖,因貫穿德州、惠民兩地區而得名。起源於平原縣馬洪乾溝。自懷仁鎮三皇廟村西南入境,流經商河縣及樂陵市邊界,至韓廟鄉買虎站東北出境入樂陵市。境內長21千米,河床底寬52米,深5—6米,徑流量254.34米/秒,流域面積813.43平方千米,為境內商西、商中、改鹼、商東四河的唯一排水河道。
引黃提水灌區渠系
商河縣為邢家渡引黃灌區。渠首引黃閘在濟陽縣境。縣境內1979年建引黃輸水渠和二級沉沙池。黃河水通過引黃乾渠經牛王渡槽過徒駭河,進入境內二級沉沙池。沉沙後,清水分流,一支入商西河往北輸送,灌溉縣境西半部農田並給慶雲、樂陵兩縣(市)送水;一支由二級沉沙池東北口溢流堰泄入引黃輸水渠,然後再分兩路,一路通過墾禹公路溝入商中河,另一路利用土馬河往東引至商東河與引徒駭河水匯流,通過各節制閘調配,送至境內各河系的支斗溝網。引黃輸水渠是一地下渠,從二級沉沙池溢流堰起至商中河,全長18.67千米。河底高程11.67—8.46米,河底寬11米,設計流量25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商河縣自然災害以氣象災害為主,其次是蟲害、地震、鹽鹼等。氣象災害中經常發生,危害較重的是旱澇災害、冰雹和乾熱風。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截至2016年末,商河縣水資源總量為3.6769億立方米,天氣降水徑流總量為6867萬立方米,內河、溝渠和坑塘攔蓄庫容為5228萬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1763億立方米,引進黃河、徒駭河、德惠河水可利用量為1.9777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截至2016年末,商河縣土地總面積1162平方千米,已利用土地面積10.9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3.8%。其中耕地面積6.67萬公頃,水域面積1.3萬公頃。

植物資源

商河縣草本植物資源有:大薊小薊馬齒莧馬兜鈴蛤蟆草木賊王不留風仙花車前、風眼草、冬葵龍葵列當地錦草地膚地丁蛇床、老鸛嘴子、血見愁蒼耳谷精草牽牛花青蒿澤蘭敗醬草青箱菟絲子茜草貫眾菌陳蒿浮萍莎草益母草透骨草夏枯草、豬眼草、曼陀羅野菊花旋復花葶藶蒺藜錦燈籠蒲草蒲公英打破碗花花、馬伴草、蘆葦茅草灰菜曲曲菜豬毛菜狼尾草及其它禾本科雜草。
野生木本植物有:酸棗杜梨、紅荊條、野桑樹、枸杞爬山虎共6種。

動物資源

獸類
商河縣民國以前常見的獸類有黃鼠狼刺蝟蝙蝠野狸狐狸野兔等。
建國後,狐狸、獾、黃鼠狼數量逐年減少,鼠類特別是田鼠自70年代以來隨蛇、貓頭鷹、貓的減少而有所增加。
鳥類
清至民國時期,主要有麻雀燕子灰喜鵲喜鵲大山雀黃雀啄木鳥貓頭鷹杜鵑白玉蠟嘴烏鴉野鴿野鴨戴勝鵪鶉等。
建國後,20世紀50年代末除“四害”時,麻雀的數量曾一度大減。貓頭鷹、烏鴉、喜鵲的數量自60年代末以來逐年減少,90年代烏鴉、喜鵲已屬罕見。
昆蟲
民國以前有蜻蜓阜螽螳螂蜉蝣蟋蟀、螻蛄、蝗蟲、叩頭蟲、蚊、蠅、蠓、蚱蜢、蠍子、螞蟻、蚰蜒、天牛、螟蛉、蠹蟲、蠐螬等種類。
建國後,隨農林作物種類增多,昆蟲種類也相應增加,常見的農林昆蟲324種,其中害蟲238種。
魚類
商河縣野生魚29種,分屬6科,鯉科有青魚草魚馬口魚赤眼鱒、鰵條、長春鯿、紅鰭鮁、扇體紅鮁、團頭魴、青稍紅鮁、翹嘴紅鮁、麥穗魚棒花魚、鯉魚、大眼鯉、鯽、銀鯽鱅魚白鰱;合鰓科有黃鱔;鰭科有鱖魚;鮠科有黃桑魚;鯰科有鬍子鯰;鱧科有烏鱧
節肢類
主要有螃蟹蜘蛛等。蝦有毛蝦白蝦馬蝦青蝦。螃蟹數量很少,主要是河蟹。蜘蛛種類較多,危害農林作物的種類有長腿蜘蛛、麥圓蜘蛛山楂紅蜘蛛蘋果紅蜘蛛;農林害蟲天敵定名的有26種。
爬行動物
蜥蜴
兩棲動物
軟體動物
環節動物
蚯蚓水蛭等。

礦產資源

截至2016年末,商河縣勘測石油儲量5000萬噸,年產40萬噸。石油伴生天然氣儲量達14億立方米。西氣東輸管道天然氣日供氣量40萬立方米。
商河縣自然資源商河縣自然資源

地熱資源

商河地熱資源地下儲量256億立方米,可開採量179億立方米,井口出水溫度58—62℃,埋藏淺、溫度高、水質優,屬於醫療型地熱溫泉。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商河縣常住人口58.0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31.62%,比上年末提高2.5%。年末戶籍總人口64.2745萬人。男女性別比例為103.26:100。全縣人口出生率14.27‰;人口死亡率7.61‰,人口自然增長率6.66‰。

政治

縣委副書記、縣長:郅頌
縣委常委、副縣長:陳曉東
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縣政府黨組副書記:孟慶華
副縣長:崔澤花、霍仁祿、劉動、張成偉、王帥
(截至2019年初)

經濟

綜述

2018年,商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1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9.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7.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24.0:39.6:36.4調整為24.0:38.6:37.4。人均生產總值31176元,下降10.3%。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商河縣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增幅15.4%。
財稅收支
2018年,商河縣地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17.0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12.3億元,增長22.4%。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0.9億元,稅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88.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2.0億元,增長17.8%。其中,教育支出8.0億元,增長7.7%;城鄉社區支出7.9億元,增長46.9%;農林水支出6.6億元,增長18.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0億元,增長11.2%。
人民生活
2018年,商河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0元,增長8.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62元,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15元,增長7.8%。

第一產業

2018年,商河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95.5億元。年末全縣有“三品一標”農產品265個,新增115個;無公害農產品243個,新增111個;農業龍頭企業57個,新增7個;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184個,新增10個。鄉村振興“1+1+5+N”框架基本確立。入選山東省生態循環農業示範縣,商河花卉入選濟南市十大農業特色產業,玉皇廟鎮入選全省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範鎮、全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單位,賈莊鎮入選全省特色產業鎮“鄉村振興示範鎮”、全省美麗宜居小鎮,鄭路鎮入選全省森林鄉鎮,龍桑寺鎮入選全省美麗宜居小鎮,劉集村入選全省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範村,全縣累計建成省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19個,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佰澤·泉韻鄉里田園綜合體開園迎賓,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農村宅基地規範使用和閒散地回收利用工作紮實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啟動實施,蒜苔目標價格保險試點成功。
種植業
2018年,商河縣農作物播種面積204.7萬畝。其中糧食178.3萬畝,增長1.6%,全年糧食總產74.2萬噸,增長2.3%,糧食單產416.1千克/畝,增長0.8%;蔬菜23.2萬畝,下降6.5%,蔬菜總產量92.8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棉花1.3萬畝,棉花總產0.1萬噸。
林業
2018年,商河縣完成新造林2.03萬畝,其中經濟林0.12萬畝;新建林帶15.1萬米。全縣育苗面積3.05萬畝,各種設施花卉種植面積達46.9萬平方米,林業產業產值達到19.8億元,初步形成以“紅掌、蝴蝶蘭、多肉、水培栽植”為代表的四大特色花卉產業集群。新增造林合格面積0.6萬畝,林木綠化率達到36.0%。
畜牧業
2018年,商河縣豬存欄33.0萬頭、牛存欄3.2萬頭、羊存欄16.3萬頭、家禽存欄為442.5萬隻;豬出欄57.8萬頭、牛出欄2.1萬頭、羊出欄25.6萬頭、家禽出欄為1131.0萬隻。肉類總產量7.7萬噸,禽蛋產量達到4.6萬噸,奶類產量達到13.1萬噸。
生產條件
截至2018年末,商河縣農業機械總動力86.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6.4%。農用拖拉機擁有量12075台,其中,大型及以上拖拉機511台;拖拉機配套農具21303台,其中,與58.8千瓦及以上拖拉機配套9394部;小麥聯合收割機達到2321台;玉米聯合收穫機達到2008台;秸稈粉碎還田機械2046台。機耕作業面積為53.9千公頃,增長0.5%;機播面積為118.5千公頃,增長9.5%,機收作業面積118.5千公頃,增長0.7%。
商河縣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蘭化育苗溫室商河縣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蘭化育苗溫室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商河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0家,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01.6億元,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22.0億元,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8.4億元,累計實現利稅5.3億元,累計實現利潤2.9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累計完成15.4億元,增長18.4%,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5.2%,比上年提高4.8%。紗8.8萬噸,增長11.6%;小麥粉4.8萬噸,下降27.7%;服裝894萬件,下降39.2%;日用玻璃製品7.3萬噸,增長2.4%;飼料17.8萬噸,下降16.2%;鮮、冷藏肉8.1萬噸,增長7.0%;水泥1.8萬噸,下降97.6%;商品混凝土65.2萬立方米,增長0.5%。
建築業
2018年,商河縣建築業增加值12.8億元,下降1.9%。資質內建築業企業26家,完成總產值9.8億元,增長20.6%;實現利稅1.0億元,增長11.5%;房屋施工面積72.1萬平方米,增長6.0%。
商河工業商河工業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商河縣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為37.4%,比上年提高1.0%。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3.38億元,增長16.7%。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8.9%;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69.9%;教育業增長1.5%;物業管理業增長20.2%;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長40.2%。
2018年,商河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2億元,增長7.4%。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實現零售額11.5億元,下降27.7%。分行業看,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法人單位實現零售額7.7億元,下降27.2%;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法人單位實現零售額0.2億元,下降13.6%。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2個,成交額4.4億元。全年網路零售額6.2億元,增長62.7%。
對外經濟
2018年,商河縣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9.0億元,增長9.6%,其中出口6.7億元,增長2.3%,進口2.3億元,增長38.6%;契約利用外資6.3億元,增長215.8%,實際利用外資5.0億元,增長2773.3%。
房地產業
2018年,商河縣43個房地產開發項目共完成投資22.2億元,增長10.4%。全年房地產開發施工面積340.1萬平方米,增長54.1%。其中住宅施工面積286.9萬平方米,增長54.6%。商業營業用房施工面積20.8萬平方米,下降5.7%。全縣商品房銷售面積58.3萬平方米,下降2.5%。其中期房銷售面積50.1萬平方米,下降14.1%;商品房銷售額32.0億元,增長10.3%。其中期房銷售額27.9億元,下降0.4%。
郵電通信
2018年,商河縣郵政業務總量7867萬元,增長19.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6萬戶,下降18.1%;行動電話用戶47.8萬戶,增長26.5%;全縣登記註冊的網際網路業務用戶12.9萬戶,增長61.2%。
金融業
截止2018年末,商河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到201.5億元,比年初增長9.7%;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44.1億元,比年初增長14.4%。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23.4億元,比年初增長10.6%。其中,住戶貸款餘額78.3億元,比年初增長12.9%;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45.0億元,比年初增長6.7%。
保險業
2018年,商河縣實現保費收入4.8062億元,增長34.0%。其中,農業保費收入1838萬元,下降8.1%。壽險保費收入3.0188億元,增長13.3%。支付各種賠款及給付3.3098億元,增長17.2%,其中:人身保險支出2.3202億元,增長5.3%。
商河溫泉基地商河溫泉基地

交通運輸

交通

2018年,商河縣改建縣鄉村公路25千米,全縣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達2373千米,全縣948個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柏油路。
省道S248線(商河至濟南路段為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縱貫商河縣南北,S316線橫跨縣境東西,全縣公路通車裡程達1170千米,公路密度名列山東省之首。

運輸

2018年,商河縣機動車保有量12.9416萬輛,其中,大型車2952輛,小型車95447輛。年末全縣擁有載客汽車277輛,載貨汽車2292輛;客運量428萬人次,旅客周轉量10019萬人千米。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商河縣實施各類科研計畫81項。全縣專利申請43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07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260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68件。專利授權322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75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06件、外觀設計專利授權41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商河縣各類在校學生總計8.93萬人,其中:職業高中在校生0.30萬人,普通高中在校生0.91萬人,國中在校生1.88萬人,國小在校生4.14萬人,幼稚園在園幼兒1.69萬人,特殊教育學校0.01萬人。年末專任教師5836人,其中:職業高中126人,特殊教育學校35人,教師進修學校62人,普通高中643人,國中1397人,國小2524人,幼稚園1049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商河縣擁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12個;公共圖書館1個。年末全縣有線廣播電視用戶達48594戶。

體育事業

2018年,商河縣舉辦桌球、籃球、羽毛球、足球、象棋、釣魚等各項比賽及全民健身宣講報告會等大型民眾活動和中小學生體育聯賽總計30餘次。獲2018年濟南市中小學生體育聯賽國中組羽毛球比賽團體冠軍。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級2人、一級7人、二級86人、三級150人,商河縣教育體育局教體局被山東省體育局評為全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年銷售體育彩票8184萬元,在售網點42個,有效網點39個。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商河縣擁有衛生機構461處。其中縣級醫療衛生機構6處,鎮衛生院11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9個,村衛生室346處。衛生從業人員2250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919人,鄉村醫生716人。商河縣中醫醫院醫技綜合樓建成使用,縣人民醫院門診綜合樓一期項目主體完工。

勞動就業

2018年,商河縣總計培訓3029人,共為3686人次發放失業金398萬元;開發公益性崗位10個;辦理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229人;為個體工商戶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589萬元;為小微企業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10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863萬元;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9065人,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18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控制在市要求的4%以內。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商河縣城鎮參加養老保險人數5.6萬人,增加0.4萬人。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8.2萬人,增加0.2萬人。城鎮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6萬人,增加0.1萬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2萬人,增加0.3萬人。全縣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5.6萬人、4.6萬人,分別增加0.4萬人、1.2萬人。連續14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企業離退休職工月平均工資達到2543元,比上年提高101元。

社會福利

2018年,商河縣城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標準達到月人均616元,增長3.2%,共有城鎮低保對象719人,農村低保對象16166人。審核救助孤兒76名,發放救助金100萬元;為1180名低保八十周歲以上老年人,年發放補貼158萬元;為符合條件的10290名殘疾人發放兩項補貼1024萬元。支出臨時救助資金21萬元,救助困難民眾72人。為435戶義務兵家庭發放優待金767萬元。為6127名優撫對象及時足額發放撫補助金1920萬元。農村特困人員(五保對象)基本生活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6406元。舉辦康復工作者培訓班2期,培訓基層殘疾人康復工作者120人(次);舉辦殘疾人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7期,累計培訓殘疾人786人。

基礎建設

2018年,商河縣完成棚改5136套,其中貨幣化安置1172套、實物安置3964套;翻建銀河路,完善交通安全設施,改造商中路建築立面。南城區清水湖公園建成使用,北緯37°溫泉悠養小鎮溫泉MALL、市民服務中心開工建設;西城區10個村莊、2245戶完成拆遷,道路管網、河道綠廊等基礎設施項目啟動實施。投資6.4億元的外環線一期項目建成通車,濟濱城際鐵路、通用機場等項目推進。年末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6.5%,建成區綠地率43.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2.68平方米。城區路燈5144盞;全年拆除違法違章建設267.98萬平方米。
全國特色小鎮——商河縣玉皇廟鎮全國特色小鎮——商河縣玉皇廟鎮

環境保護

2018年,商河縣推進智慧環保大數據監管平台建設,由第三方專業環保服務公司作為“環保管家”全方位為政府、園區及企業提供一站式環保託管服務,並在經濟開發區、玉皇廟鎮、賈莊鎮、孫集鎮試運行;通過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被省水利廳表彰為農村飲水安全示範縣,成為全市首個省級農村飲水安全示範縣;正式獲得原環保部國家級生態縣命名,6項指標達到創建標準要求,創建完成指標已由年初的22項增加到28項;全年空氣品質良好以上天數227天,占總天數62.2%;重度以上污染11天,比上年減少7天。

安全生產

2018年,商河縣各類生產安全事故4起,死亡人數4人,造成各項經濟損失597萬元。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0.02人;火災事故188起。接警道路交通事故4744起,死亡事故56起,死亡56人,傷415人,連續四年未發生較大交通事故,在全市交通事故預防工作中位列第一。

平安建設

2018年,商河縣刑事案件立案181起;全年破獲各類刑事案件264起;全縣受理各類治安案件1363起,查處490起,調解149起。

歷史文化

商河鼓子秧歌
商河鼓子秧歌是中華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瑰寶,列山東三大秧歌之首,是漢族北方四大民間舞蹈之一。1955年、1980年兩次組成農民鼓子秧歌隊參加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均獲優秀獎,1989年參加“中國舞蹈蓉城之秋”舞蹈大賽,獲得最佳節目、最佳方隊、最佳組織工作三項大獎;1992年參加瀋陽“國際民間舞蹈藝術節”獲特等獎,1996年國家文化部命名商河縣為“民間藝術之鄉”。2005年入圍全國文藝界最高獎-山花獎評選資格。2006年1月通過國家文化部的評審和科學認定,商河鼓子秧歌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商河縣(商河)

風景名勝

遺址

商代蘆坊遺址,位於鄭路鎮蘆坊村徒駭河北岸,面積300×200米,低於地面5米,出土青銅器、陶器、石器,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商代東溫橋遺址,位於玉皇廟鎮東溫橋北,面積400×600米,出土有青銅器、陶器等。
古城遺址,位於縣城西北懷仁鎮與張坊鄉交界處,距縣城13千米。遺址占地9000平方米。
秦漢台子劉遺址位於胡集鄉台子劉村。面積150×150米,台45×45×3.5米,殘留大量繩紋筒、幾何花紋殘磚。
東信遺址,位於懷仁鎮東信村南200米處,南臨古沙河500米。現存遺址高出地面約4.9米,南北長30米,東西寬27米,面積810平方米,約為原址的三分之一。
魯北相府遺址,位於趙魁元鄉王家寨村,原山東豪門王氏家族所在地,本家多自稱“五大院”。

墓葬

梁王冢遺址位於鄭路鎮梁王冢村西北500米處,距縣城20千米。遺址高出地面4米,南北長50米,東西寬40米。
小官莊漢墓群,位於韓廟鄉小官莊,有五座漢墓組成,現存大冢、磨冢、平冢、信家冢,其中最大冢50×55×5米。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後唐馬胤孫墓,位於展家鄉小孫家村北。面積8000多平方米,有石人、石獸、石樁、石碑等,擬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代古墓,位於縣城西北角商中河東岸。此墓由前室、中室、後室和左右耳室組成。前、中室頂部被毀、四壁殘存。
劉楨墓,位於孫集鄉大劉家村,占地十餘畝,有石獸、石樁、墓碑,漢白玉質墓碑和蓮花碑座。擬定省重點保護文物。

著名人物

孟簡(?—824),字幾道,唐代德州平昌(今商河縣西北)人。元和六年(811年),出任常州剌史。後晉任戶部侍郎,加御史中丞。長慶三年(824年)卒。
馬胤孫(?—953),字慶先,五代商河縣人。後唐應順元年(934年),李從珂殺閔帝自立為末帝後,用胤孫為翰林學士、戶部郎中、知制誥,賜金紫;未滿歲,改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皆帶禁職。未久授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相當於宰相)。
盧亨(1420—1474),字永泰,明代商河人。父盧彬,母周氏,對其家教甚嚴。成化年間,盧亨舉進士。任兵部給事中十餘年,建議頗多。後晉升為太常寺卿。
上官雲相(1895—1969),字紀青,山東商河人。抗戰期間,“七七事變”後,任第三戰區江防軍第十一軍團軍團長,參加保衛上海的淞滬會戰。1945年後歷任國民黨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華北剿總副司令等職,參與解放戰爭。國民政府第一次授銜陸軍中將,後晉升上將。
張傑軒(1914—1969),原名孫元清,韓家廟鄉雹泉廟村人。1939年參加革命隊伍,歷任指導員、教導員、軍務科科長,海軍航空部任免科科長,海軍航空兵第二師九團政委,國防部七院第十研究所政治部主任等職務。
張北華(1911—1975),原名張訓榮,又名張恩堂、張維之。1948年濟南解放後,任濟南特別市市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後調任徐州市市長、市委書記、軍管會主任。1961年下半年任山東省委常委、省監委書記。“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遭受迫害,與世長辭。
李珍軒(1923—1990),原名李士廉,韓廟鄉孫家胡同人。歷任貴州省工業廳處長、副廳長,貴州省輕工廳副廳長、黨組成員,中央高級黨校學員,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部黨委副書記兼省民委主任,政協貴州省第四屆委員會委員、常委,中共貴州省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

榮譽稱號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