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發2012年市政府工作要點的通知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按照市第十次黨代會的總體安排,為完成市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各項任務,今年(2012年)市政府要全力推進產業升級,全力推進改革創新,全力推進城鄉建設,全力推進文化惠州建設,全力推進各項事業發展,全力推進發展成果共享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按照市第十次黨代會的總體安排,為完成市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各項任務,今年(2012年)市政府要全力推進產業升級,全力推進改革創新,全力推進城鄉建設,全力推進文化惠州建設,全力推進各項事業發展,全力推進發展成果共享,突出抓好八項重點工作:
一、突出抓好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一)加快發展壯大石化產業。按照“依託大港口,發展大工業,建設大產業”的戰略思路,推進中海油二期10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項目開工建設,提升石化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中海油樂金ABS等項目早日投產,延伸石化產業鏈。抓好粵台石化合作基地建設,積極引進精細化工項目,加快大亞灣精細化工園和惠陽鴻海精細化工基地建設,形成石化中下游產業群,進一步做大石化產業規模。認真抓好大亞灣石化區填海擴區工作,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市發展改革局、經信局、外經貿局、海洋漁業局、台務局,大亞灣開發區管委會、惠陽區政府等負責)
(二)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實施電子信息產業中長期產業規劃,做好產業布局。發揮TCL8.5代液晶面板項目的龍頭帶動作用,全力培育發展中下游配套產業,打造全球最具競爭力的液晶電視生產基地。大力發展移動智慧型終端產業,打造惠州手機品牌,推動手機產業升級。加快中興新產業園、雅圖視頻光電基地等一批項目建設,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向新型高端發展。(市經信局、發展改革局、科技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惠陽區政府等負責)
(三)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省市共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粵台光電基地建設。依託科銳LED晶片等龍頭項目,積極引進下游及配套企業,打造LED產業基地和LED城市。加快發展雲計算智慧型終端產業集群,壯大移動網際網路產業規模,引進培育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市經信局、發展改革局、科技局、台務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等負責)
(四)加快發展汽車產業。加強汽車產業的研究和規劃,積極引進有國際品牌、有實力的知名汽車企業,啟動博羅汽車產業園區、惠陽洋納汽車電子信息產業園區和惠東新能源汽車項目建設。依託現有產業基礎,承接廣州、深圳汽車產業輻射帶動,逐步形成以新能源電動汽車帶動、汽車零部件產品、汽貿物流維修等相配套的汽車產業發展格局。(市發展改革局、經信局、外經貿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政府等負責)
(五)加快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大力推進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惠東東山海風電場等重點能源項目建設,做好大亞灣LNG電廠二期和國華二期熱電聯產、平海電廠二期、豐達電廠二期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將惠州核電項目列入國家能源規劃。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動力儲能電池等產業。推進天然氣管道進入市區和博羅縣。(市發展改革局、經信局、科技局、環保局,惠城區、惠東縣、博羅縣政府和大亞灣開發區管委會等負責)
(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荃灣港區國際貨櫃碼頭、深能源煤碼頭等項目建設,打造億萬噸級大港,大力發展港口物流業,促進大亞灣、惠陽、惠城現代物流業發展。確保惠州機場實現復航,啟動“空港”經濟區建設。全力推動旅遊強縣創建工作,加快西湖、羅浮山、南崑山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推進惠州森林公園等景區和巽寮灣五星級酒店群等項目建設,爭取新增4A級景區1個、五星級酒店1家。加快金融業發展,積極引進金融投資機構和風險投資基金,成立市農村商業銀行,大力發展村鎮銀行,加強小額貸款和融資擔保公司管理,強化金融服務“三農”、中小企業的功能,扶持3家以上企業上市。大力培育3G信息、電子商務、會展經濟等新興服務業。(市發展改革局、經信局、旅遊局、交通運輸局、港務局、園林局、金融工作局,各縣、區政府等負責)
二、突出抓好擴大內外需求,確保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一)積極促進投資增長。安排重點建設項目147項,總投資3871億元,年度計畫投資392億元,其中新開工項目37項,續建項目87項,投產項目23項。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組建風投基金公司。激活民間投資,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市政公用等領域建設。(市發展改革局、經信局、財政局、國資委、金融工作局、水務局、交通運輸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公用事業局、中小企業局,各縣、區政府等負責)
(二)著力推進招商選資。高度重視招商工作,實施項目準入制度,著重引進高端領域、功能契合、產業配套項目。大力破解資金、土地等要素瓶頸,提高項目落地率並促其儘快產生效益。進一步完善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和產業轉移園等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園區整體招商效應。(市經信局、外經貿局、發展改革局、台務局、國土資源局,各縣、區政府等負責)
(三)大力激活消費需求。做好城鎮商業布局規劃,加快建設高端商貿企業、平價商店等消費網點,推廣連鎖經營、網路購物等消費模式,培育旅遊、文化、休閒、健康等消費熱點,促進消費需求持續快速增長。籌辦“惠貨全國行”長沙、哈爾濱大型展銷會,創辦企業產品常年展銷平台,扶持企業開拓內銷市場。合理引導住房消費,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市經信局、農業局、供銷社、物價局、工商局、旅遊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體育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房管局,各縣、區政府等負責)
(四)加快發展民營經濟。落實促進實體經濟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切實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健全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體系,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發展新興產業,推動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實施“百十億”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培育工程,打造100戶以上產值超億元、10戶以上產值超10億元民營企業,培育壯大一批民營龍頭企業。(市經信局、中小企業局、發展改革局、科技局、工商局,各縣、區政府等負責)
(五)不斷最佳化外貿結構。深度開發傳統市場,積極拓展新興市場。籌辦1場惠州電子產品國外展銷會。提高具有自主品牌、自主智慧財產權、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比重,擴大一般貿易出口和進口規模,積極推進服務貿易,著力發展軟體、技術和外包服務。完成100家來料加工企業不停產轉型。(市外經貿局、經信局、科技局、惠州海關等負責)
三、突出抓好《珠三角規劃綱要》實施,深化一體化合作
(一)加快交通設施無縫連線。編制實施《深莞惠交通運輸一體化規劃》。積極推進莞惠城際軌道、廈深鐵路等跨境交通設施建設。確保仁深高速博深段建成通車,加快廣惠高速東延線、惠大高速、從莞高速惠州段和惠深高速惠州段改擴建等項目建設,推進潮莞高速惠東段、汕湛高速石壩段、大廣高速龍門段、河惠莞高速、沙清高速、惠城至龍門高速和仁深高速龍門至博羅段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跨市普通幹線公路網建設,完善跨市公交化客運班線,加速融入“珠三角1小時經濟生活圈”,主動承接穗深莞輻射帶動。(市交通運輸局、發展改革局、公路局、公用事業局等負責)
(二)加快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大力推進龍門、惠東省級產業轉移園建設,加快啟動“坪清新”片區建設,全面承接產業轉移。加強惠州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完善供港農產品“綠色通道”。大力引進香港金融服務、港口物流、文化創意、工業設計等現代服務業。(市經信局、發展改革局、交通運輸局、農業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口岸局、金融工作局、港務局,惠州檢驗檢疫局,惠陽區、惠東縣、龍門縣政府和大亞灣開發區管委會等負責)
(三)加快提升一體化水平。編制實施《深莞惠區域協調發展總體規劃》、《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統籌治理龍崗河—淡水河、石馬河潼湖流域跨界污染,關閉流域內20%重污染企業,淡水河、潼湖流域各鎮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並投入運營。積極推進與深莞在水利、金融、旅遊、科技、公共服務等領域合作。(市發展改革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公用事業局、交通運輸局、環保局、水務局、科技局、旅遊局、金融工作局、財政局,惠陽區政府和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等負責)
四、突出抓好科技創新,提升經濟成長內生動力
(一)推進科技創新平台建設。著力抓好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在惠設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支機構,組建電子信息研究院,推動石油化工研究院建設,新組建省級以上工程中心2家。加快完善仲愷高新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孵化器功能,加快形成孵化集群。(市科技局、經信局和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等負責)
(二)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大亞灣科技創新園、仲愷高新區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和惠州雲計算智慧型終端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積極引進高新科技項目,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力爭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5家、省級創新型企業3家,新培育民營科技企業20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增長10%以上。(市科技局、經信局、中小企業局,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等負責)
(三)深化產學研合作。推進 “三部兩院一省”產學研合作,加快積聚和整合創新資源,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抓好大亞灣開發區和仲愷高新區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產學研創新平台。力爭組建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1家、產學研創新平台2家,引進科技特派員50名。支持惠州學院建設研發中心大樓、參與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的研發對接與項目合作。(市科技局、經信局,惠州學院,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等負責)
(四)推動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城市建設,力爭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增加30%以上。推動深莞惠共同構建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引進深圳股權投資機構在惠建立市級科技創新引導基金。深入開展惠港、惠台科技合作,建設粵台科技合作與交流基地。(市科技局、發展改革局、經信局、外事僑務局、台務局、金融工作局等負責)
(五)著力打造人才高地。大力實施“人才引領工程”,著力培養一批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產業發展的緊缺人才和高素質的現代企業管理人才。以產業和項目為載體,大力引進產業領軍人才和科技創新團隊。完善人才在惠創業、落戶、住房、稅收等優惠政策,吸引各類人才紮根惠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經信局、科技局等負責)
五、突出抓好城鄉規劃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城鄉
(一)最佳化城鄉區域布局。完善惠城、仲愷、惠陽—大亞灣 “一城三組團”的城市空間架構。整合惠陽區、惠東縣和大亞灣開發區空間資源,發展臨海工業、港口物流、濱海旅遊產業集群,帶動稔平半島開發,加快建設“環大亞灣經濟帶”。 (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發展改革局、經信局、旅遊局、口岸局、港務局,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政府和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等負責)
(二)暢通城市交通網路。啟動雲山東江大橋、南四環路、惠新大道、金愷大道建設和鱷湖路—紅花湖路—金榜路路段改造,加快推進惠州大道東段、三環路、雲山東路和惠民大道、惠南大道改造和仲愷大道改擴建等工程,建設環城西路與中山西路交叉口、江北義烏商品城等人行天橋,完善河南岸中心國小周邊等城市道路,打造更加通暢的市內交通網路。(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國土資源局、公用事業局、園林局、公路局,惠城區政府、仲愷高新區管委會等負責)
(三)完善城鄉功能配套。加快推進馬安圍平馬圍合圍加固工程、客運南站綜合交通樞紐、莞惠城際軌道西湖站城市綜合體、江北市民樂園地下空間綜合開發、水東傳統風貌街區改造等項目建設。大力推進“三舊”改造,盤活存量土地資源。完善省立綠道配套設施,新建城市和社區綠道網。推進數字城管建設,著力解決城市管理的重點難點問題,不斷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市水務局、國資委、交通運輸局、發展改革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國土資源局、園林局、城管執法局,惠城區政府、仲愷高新區管委會等負責)
(四)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嚴格落實節能責任考核,大力推進工業、建築、商貿、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的節能減排,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確保完成省下達的任務。加強廢氣排放監管和重金屬污染防治。加快垃圾中轉站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建設,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率達85%。確保通過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複查。啟動國家生態市創建工作,積極推進生態鄉鎮建設,創建20個生態示範村。(市經信局、發展改革局、環保局、環衛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機關事務管理局,各縣、區政府等負責)
六、突出抓好城鄉統籌發展,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一)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全市12大特色農產品種植面積210萬畝以上。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新增示範基地20個以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新增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家、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3家。大力推進科技興農,提升農業技術裝備水平,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8%。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新增省市名優產品8個以上。拓展農業功能,發展生態觀光旅遊農業項目。(市農業局、農技推廣中心、科技局、旅遊局、工商局,各縣、區政府等負責)
(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和維護,提升防汛抗旱減災能力,大力推進博羅縣省級水利建設示範縣和惠城區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建設整治標準農田12萬畝,推進萬畝以上中型灌區和萬畝以下山區小型灌區改造。穩步推進“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相關工作,爭取惠陽成為省級試點區。加快機場路建設、國道324線惠東白雲仔至陳塘收費站及博羅雲步橋至老圍段路面大修,以及國道205線石壩至新墟段、省道357線平潭至鎮隆段、省道244線藍田至青塘段、省道340線秀埔至石壩段、省道255線龍橋大道和龍橋東江大橋改造建設。投資2.4億元完成800公里新農村公路硬底化改造,投資1.5億元完成50公里縣道改造。投資3.5億元開展新一輪農村電網建設。深入實施“幸福農村”信息化工程。大力推進名鎮名村建設,打造名鎮2個、名村20個。(市農業局、水務局、公路局、交通運輸局、經信局、財政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惠州供電局,各縣、區政府等負責)
(三)鞏固提升扶貧成果。推動農業龍頭企業與貧困農戶結對幫扶,完善“公司+基地+貧困農戶”的穩定脫貧致富模式。大力實施扶貧項目,保證貧困村脫貧項目有穩定持續的分紅收益、貧困戶脫貧項目有穩定的經濟效益。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推進扶貧開發“戶戶有就業”工程。確保扶貧“雙到”任務高標準完成。加大幫扶力度,促進革命老區加快發展。(市農業局、扶貧辦、老區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縣、區政府等負責)
七、突出抓好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一)加快教育事業發展。進一步鞏固“教育創強”成果,實現“鎮鎮皆強鎮”的目標。啟動省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創建工作。實施“人民教育家培養計畫”,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試點工作。加快鄉鎮規範化中心幼稚園建設。建成市技師學院二期和中職新城。繼續支持惠州學院、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建設。鼓勵扶持民辦教育,促進教育事業多元化發展。(市教育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技師學院,惠州學院,各縣、區政府等負責)
(二)加快文化事業產業發展。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動文明創建向縣鎮、農村、社區延伸,不斷提高城市文明水平,推動文明城市標兵創建工作。創建國家三級以上博物館3家、國家一級文化館2家、國家二級以上檔案館2家、省一級以上綜合文化站25家。扶持文化精品創作,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修復,積極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加大監管力度,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繁榮。紮實開展文藝下鄉、公益電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動。探索推動文化與旅遊、文化與科技、文化與體育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推進文化產業建設。(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直屬機關工委、文明城市工作局、檔案局、經信局、體育局、旅遊局,各縣、區政府等負責)
(三)加快衛生等各項事業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成果,推進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和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擴大國家基本藥物實施面;城鄉居民醫保各級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240元以上。建設區域醫藥衛生信息化服務與管理平台,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推動第一人民醫院創三甲醫院。加快發展中醫藥事業,努力創建中醫藥強市。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推動體育事業加快發展。創新完善計畫生育“惠一生”利益導向機制,爭創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積極發展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事業。深入開展“雙擁”和優撫安置工作。做好外事、僑務、台務、仲裁、方誌、三防、應急、防震、民族宗教、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等工作。(市衛生局、發展改革局、人口計生局、體育局、民政局、殘聯、婦聯、團委、外事僑務局、台務局、仲裁委、三防辦、應急辦、地震辦、民族宗教局、人防辦,各縣、區政府等負責)
(四)創新和加強社會管理。強化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完善社區約請部門現場辦公制度。設立扶持社會組織發展專項資金,培育發展行業協會、公益慈善、科技文化和社區等四類社會組織。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模式,切實維護新生代產業工人合法權益。深化平安惠州建設,進一步推進“東江亮劍”等系列嚴打整治行動,認真開展打黑除惡專項鬥爭,依法嚴厲打擊“兩搶一盜”等各類違法犯罪,健全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產“一崗雙責”,最大限度遏制各類安全事故。整合大亞灣開發區消防資源,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應急指揮平台,不斷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價格監督檢查,打擊走私販私、制假售假,組織實施“三打兩建”工作,進一步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加大信訪維穩和人民調解工作力度,及時解決民眾合理訴求。(市民政局、流動人口管理局、公安局、安監局、公安消防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物價局、打私辦、工商局、質監局、信訪局,大亞灣開發區管委會等負責)
八、突出抓好十件民生實事,進一步增強人民幸福感
始終堅持五個“民共”的核心理念,最大限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讓人民民眾在共建中共享發展成果。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諾,今年(2012年)辦好人民民眾熱切期盼的十件民生實事:
(一)完成金山河小流域和水環境綜合整治。投資5.8億元,開展河道、河岸以及水環境綜合整治,將金山河打造成防洪排澇、休閒觀光的城市樣板景觀帶。(市水務局、環保局、財政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等負責)
(二)惠州機場實現復航。完成機場跑道改造等配套工程和應急救援等配套設施建設,建成雙向8車道機場路,確保惠州機場恢復民航。(市交通運輸局、公路局、航空鐵路辦等負責)
(三)建成6177套保障房和完成4372戶農村住房改造。投資9.9億元,確保金石花園二期等9個保障性住房項目竣工。改造農村困難戶住房36萬平方米。(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農業局、財政局等負責)
(四)建設100家平價商店和改造5個農貿市場。安排市級價格調節基金2000萬元,推進穩定物價“三項建設”,新建100家平價商店。完成市區龍豐、橋東、橋西、下角和下板塘等5個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市物價局、供銷社、國資委、市場物業管理總站、財政局,惠城區政府等負責)
(五)實現全民社保和新增6.5萬個就業崗位。6月底前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發行100萬張社會保障卡。新增城鎮就業崗位6.5萬個,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萬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5萬人。(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六)新建東江高級中學。按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標準,新建市東江高級中學,9月建成招生。(市教育局負責)
(七)建成2家醫院和基本藥物制度延伸至行政村及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站。建成市中醫醫院新院、市中大惠亞醫院。全市新增住院病床1500張。所有行政村衛生站及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組建統一的120急救指揮體系。(市衛生局、大亞灣開發區管委會負責)
(八)新建11座污水處理設施和6個休閒公園。加快建設淡水河流域、潼湖流域11座污水處理設施。新建惠州森林公園、金山湖公園一期、望江公園、文星公園、龍豐公園和新湖公園等6個休閒公園。(市環保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園林局,惠城區、惠陽區政府和仲愷高新區管委會等負責)
(九)推進500個村居文化設施建設。扶持500個行政村(社區)按“五個有”標準建設文化設施。按計畫完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組織農村公益電影放映1.2萬場、文藝下鄉演出100場。(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體育局,各縣、區政府等負責)
(十)新增230輛環保公車和實行公共腳踏車租賃服務。新增公交線路15條、環保型公共汽車230輛。建設城市綠道,配置1萬輛腳踏車,配套建設100個服務站點,在市區推行公共腳踏車租賃服務。(市交通運輸局、公用事業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園林局等負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