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2007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2007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青政〔2007〕14號西寧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東行署,省政府各委、辦、廳、局:現將《青海省人民政府2007年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二○○七年二月十五日青海省人民政府2007年工作要點2007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一年,確保又好又快發展,對於全面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2007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 外文名: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Qinghai Province
  • 辦公機構: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時間:二○○七年二月十五日
2007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一年,確保又好又快發展,對於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一系列決策部署和省委十屆九次全體會議精神,把握髮展與和諧主題,貫徹落實巨觀調控政策,抓住結構調整和轉變增長方式兩大關鍵,依靠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兩大動力,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兩大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工業化兩大進程,挖掘旅遊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兩大潛力,關注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兩大重點,確保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和省十一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進出口總額增長5%;全省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5%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左右。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一)加快優勢產業發展。積極推進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百萬噸複合肥、60萬噸甲醇、青海鹼業二期、煤焦化、40萬噸氯鹼、4萬噸金屬鈉等重點工業項目建設。大力開發有色金屬和冶金工業新產品,重點抓好萬噸高純鋁、10萬噸電解鋅擴能、20萬噸高純矽、千噸單晶矽、3000噸多晶矽、萬噸鋁箔和萬噸銅箔及高精鋁板帶等產業項目。進一步發展雪舟三絨、藏羊地毯、機織地毯、明膠、菊粉、沙棘等特色輕工業,建設西寧藏毯城毛、絨加工產業集群項目。加強工業園區和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省發改委、省經委負責)
(二)突出項目帶動。努力提高項目工作水平和投資回報率,確保今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達到470億元左右。加快推進引大濟湟水利工程、格茫公路、丹拉國道主幹線西寧過境公路、貴德至大武、當金山至大柴旦公路、青藏鐵路西格段和蘭青線蘭州至西寧增建二線、玉樹三江源機場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推進拉西瓦、積石峽、黃豐水電站、澀格天然氣管道複線、湟源至烏蘭至格爾木330千伏線路、西寧至官亭750千伏輸變電工程、果洛通電等重點能源建設工程。實施農牧區寄宿制學校和職業教育、衛生基礎設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等一批社會事業項目。嚴把土地、環保準入門檻。(省發改委、省經委、省國土資源廳、省交通廳、省水利廳等負責)
(三)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加快建立由企業牽頭實施科技攻關項目的機制,鼓勵和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快成果轉化和技術升級。實施年產5000噸海綿鈦、高性能陶瓷、新型環衛車技改項目、數控銑床產業化等高科技項目。支持企業在採用新技術、新工藝和先進技術裝備上有新的突破,在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廢棄物排放上有新的進展。(省經委、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環保局負責)
(四)抓好節能降耗減排。建立科學的指標考核體系,健全評價考核機制和問責制,嚴格落實節能降耗和減少排放責任目標。增加財政貼息,引導和支持企業增加技改投入,加快推進節能降耗技術改造與技術步伐。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實施一批重點節能降耗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省經委、省發改委、省環保局、省統計局負責)
二、做好“三農”工作,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五)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完善農村牧區社會化服務體系,強化技術服務和銷售網路,著力建設設施配套、良種支撐、標準化生產、效益突出的現代農牧業。新建日光節能溫棚1萬棟、畜用暖棚5000幢,建設作物制種專業村100個以上。加大對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搞好農牧業協會建設,壯大農民經紀人隊伍。(省農牧廳、省科技廳、省供銷聯社負責)
(六)推動農牧民培訓轉移。堅持職業技能培訓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進一步加大農牧民勞動技能和知識培訓力度,重點抓好新技術、新工藝、新領域的專業培訓和面向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的技能培訓。加快勞動力轉移就業,確保穩定輸出勞動力90萬人次。深入實施農牧業科技入戶工程,力爭每戶有1名科技明白人,每人掌握1—2項實用技術。(省農牧廳、省勞動保障廳、省科技廳負責)
(七)改善農牧區生產生活條件。集中40億元以上資金,組織實施新農村建設八項實事工程。抓緊實施湟水北乾渠工程,加大水利設施的修復及灌區續建配套力度,解決30萬人的飲水安全。續建、新建農村公路5950公里。實施農牧區大電網覆蓋下的“戶戶通電”工程,抓好農區18個縣的“一池三改”戶用沼氣工程和青南牧區16個縣的太陽灶、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完成50個行政村通電話任務,年末全省農村電話村村通工程達到90%以上。加大扶貧攻堅力度,組織實施250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項目,力爭減少貧困人口15萬人以上。(省發改委、省農牧廳、省水利廳、省交通廳、省扶貧辦、省通信管理局、省電力公司負責)
(八)深化農牧區綜合改革。全面推進西寧市、海東地區、海南州、海北州及其所屬的縣鄉鎮機構、農牧區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入實施為民辦事全程代理,提高為“三農”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省財政廳、省農牧廳、省人事廳、省教育廳、省編辦負責)
三、強化旅遊業的引領作用,帶動服務業加快發展
(九)努力建設旅遊名省。加快重點景區和旅遊標準建設,科學規劃青藏鐵路沿線旅遊項目,完善青海湖、貴德、坎布拉等區域旅遊規劃,加快原子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提升西寧夏都旅遊圈、環青海湖民族體育旅遊圈和黃河上游水上明珠旅遊帶的品位。培育大型旅遊集團企業,建立健全旅遊業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提高旅遊業服務水平,力爭旅遊總收入增長30%以上。(省旅遊局負責)
(十)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現代流通方式,引導商業零售、餐飲等傳統行業向新興服務業拓展。抓好 “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加速西寧朝陽物流園區和城南藏毯城生產基地建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傳統服務業,擴大新型服務業。(省商務廳負責)
(十一)不斷擴大消費需求。拓展消費領域,改善消費環境,培育文化、旅遊、健身等新的消費熱點。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嚴格食品、藥品、農資等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省商務廳、省質監局、省衛生廳、省文化廳、省工商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旅遊局負責)
四、注重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促進可持續發展
(十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認真組織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突出抓好森林草原保護、退牧還草、生態移民、人工增雨等重點項目。抓緊做好《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規劃》、《湟水流域生態建設和保護總體規劃》的上報和爭取立項工作。繼續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柴達木盆地沙化治理、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濕地保護等生態工程。(省發改委、省三江源辦公室、省農牧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局、省氣象局負責)
(十三)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試驗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項目支撐,科學開發和節約利用鹽湖、煤炭、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水等重要資源,培育一批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企業。加大地質勘探力度,力爭在探明大型、超大型礦床上取得新突破。完善土地審批制度。加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積極發展光熱、光電產業。(省發改委、省經委、省科技廳、省國土資源廳、海西州政府負責)
(十四)從嚴控制人口增長。以農村牧區和流動人口為重點,加強薄弱地區、薄弱環節的人口控制和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鼓勵計畫生育的優惠政策,提高農牧區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標準和獨生子女、雙女戶養老標準,確保人口控制在預期目標。加大生殖健康優質服務投入力度,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省人口計生委牽頭)
(十五)推進城鎮化進程。強化西寧、格爾木的區域中心城市地位,全方位、多層次地推進城鎮化。(省建設廳牽頭)
五、進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十六)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開展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點。積極引入資金、技術、管理和產品、項目,培育、引導、扶持一批對經濟發展起龍頭骨幹作用的大企業、大集團。加快企業破產重組和主輔分離工作進程,重點推進丁香集團等企業的破產重組,完成50%的重點省屬國有企業主輔分離工作。(省經委、省國資委、省發改委負責)
(十七)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認真落實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和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各項政策,支持非公有制資本進入除國家政策法律明令禁止的一切行業和領域。加強面向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的服務體系建設,拓寬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融資渠道。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加快技術進步,提升產業層次和企業素質,提高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省經委、省發改委、省工商局、省地稅局、人行西寧中心支行負責)
(十八)推進財稅、土地、金融改革。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完善財政轉移支付辦法,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稅收征管,推進依法治稅。深化資源環境價格改革,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規範土地出讓收支管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價款全額納入地方預算。推動城市商業銀行增資擴股,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探索發展適合農牧區特點的新型金融組織。(省財政廳、省發改委、省國土資源廳、人行西寧中心支行、省地稅局負責)
(十九)提高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水平。建立企業為主、政府推動、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招商引資新機制,實行“走出去”招商和“引進來”招商的雙輪驅動,辦好“青洽會”、國際藏毯展覽會等重點招商引資活動,力爭引進省外實際到位資金達到110億元以上。強化園區招商和產業招商,著力推進優勢資源同優勢企業、高載能同高技術緊密對接。加強對出口企業的服務,開拓新的外貿市場。繼續推動口岸建設,力爭西寧機場一類航空口岸儘快開放。(省經委、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省工商局負責)
(二十)切實改善投資環境。以更加務實、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強投資環境建設,積極營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服務高效的政務環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誠實守信的人文環境,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切實增強環境吸引力和競爭力。落實各級政府主要領導抓投資環境的責任,完善投資環境評價機制和考核辦法,積極為投資者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完善客商投訴協調處理機制,嚴肅查處破壞投資環境的人和事。(省經委、省發改委、省監察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各州(地、市)政府(行署)負責)
六、加大公共服務投入力度,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二十一)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力推進“兩基”攻堅,加快寄宿制學校建設,基本實現“兩基”目標。繼續做好青南地區、環湖地區的教育資源整合、“雙語”教學和現代遠程教育。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整合教育資源,提高培訓實效。加強高校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設,最佳化專業、學科設定,提高高等教育辦學質量。完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省人事廳負責)
(二十二)推動科技事業創新發展。加強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健全技術市場和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建設一批產業帶動作用強的科技示範工程。實施科技富民計畫,加強農牧業先進實用技術研究推廣。鼓勵專利申請,保護智慧財產權,推動技術產權轉讓。做好科普工作。(省科技廳牽頭)
(二十三)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逐步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和醫療服務體系。加快建設以鄉衛生院、村衛生室為重點的農村牧區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完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推行醫療費用墊付直報制。探索建立社區衛生與醫院雙向轉診和相互支援制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嚴格落實綜合防控措施,積極預防和有效控制禽流感、鼠疫、結核等重大傳染疾病。(省衛生廳、省財政廳、省人口計生委負責)
(二十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啟動實施全省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完善縣級“兩館”配套,做好“西新工程”、新一輪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牧區電影放映工程等項目,推進文化進村入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研究制定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大特色文化資源開發力度,培育發展一批具有青海特色和較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群。提升“環湖賽”、國際黃河極限挑戰賽、世界盃攀岩賽、三江源國際攝影節、青海湖國際詩歌節等文化體育旅遊活動的品位和影響力。加強文化市場管理。(省文化廳、省體育局、省廣電局、省新聞出版局、省旅遊局負責)
七、做好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工作,推進和諧青海建設
(二十五)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全面啟動農牧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寄宿制學生生活費補助標準。推進村衛生室建設,在西寧市、海東地區、環湖三州建設標準化村衛生室980個,為青南地區106所鄉鎮衛生院配備流動衛生服務車。啟動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參合農牧民家庭帳戶基金標準,農牧民受益率提高10%。對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實施住房救助,開工建設10萬平米以上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完善就業援助制度,支持城鎮“零就業”家庭、退役士兵、“4045”人員、大學畢業生等就業、創業。建立經濟成長與擴大就業協調推進機制,年內新增就業3萬人以上,力爭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規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專項救助工作,研究解決失地農民和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建立健全職工收入和企業效益協調增長機制,繼續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保險制度。(省勞動保障廳、省民政廳、省衛生廳、省建設廳負責)
(二十六)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堅持依法辦事、按政策辦事,提高各級政府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村民自治、社區民主管理、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和辦事公開制度。建立健全應急管理機制,有效應對各種突發性公共事件。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重點領域、重點企業和重點部位的安全監督。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完善公共設施和配套服務,建立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健全勞動關係協調機制,防止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的發生。加大信訪工作力度,做好構建和諧青海的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公民法律意識。做好雙擁創建和軍警民共建活動。鞏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成果,提高“平安寺院”創建工作水平。落實社會綜合治理措施,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省安全生產監管局、省民政廳、省民委、省公安廳、省衛生廳、省司法廳、省信訪局負責)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
(二十七)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在更深層面上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以及政府與中介組織分開。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切實加強對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後續監管工作。(省法制辦、省編辦負責)
(二十八)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強行政立法,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創新行政執法監管方式,加強行政監察、審計等專項監督。(省監察廳、省審計廳、省法制辦、省政府督查室負責)
(二十九)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健全集體協商、專家論證、技術諮詢和決策評估制度,完善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機制。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立健全行政問責制和決策責任追究制。健全考核監督機制,嚴格績效評估。堅持從嚴治政,解決不作為、亂作為的問題。(省監察廳負責)
(三十)紮實推進廉政建設。繼續加強行風建設,深入開展專項治理。依法查處商業賄賂案件。建立健全權力運行機制,科學劃定公共權力的界限,推進反腐倡廉工作機制創新。(省監察廳負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