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2006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西寧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東行署,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現將 《青海省人民政府2006年工作要點 》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06年是實施 “十一五 ”規劃的第一年,開好局、起好步非常重要。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突出發展與和諧主題,把握 “三個確保 ”的目標,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紮實搞好新農村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創新體制機制,實現又快又好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順利實施 “十一五 ”規劃開好局、起好步。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12%以上;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 11%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 10%以上;全省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 1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居民消費價格上漲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5‰。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繼續拓寬投融資渠道,千方百計保持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
精心研究國家政策和重點投資方向,力爭今年國家對我省的投資穩中有升,有更多的項目開工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擴大信貸投資,支持企業直接投資,鼓勵民間投資,爭取引進資金和社會投資增幅高於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幅。
開工建設格爾木至老茫崖公路、丹拉國道西寧西過境線、西寧格爾木增建鐵路二線電化工程、三江源機場、積石峽水電站、黃豐水電站、引大濟湟建前工程、330KV湟烏格線路工程、果洛通電工程、縣級醫院建設等項目。抓好 23個續建項目,充實和更新項目庫。
注重擴大消費需求。抓緊解決農民工工資偏低和拖欠問題,增加農民務工收入。提高城鎮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按照國家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做好具體方案和相應的財政安排。落實好各項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
二、實施資源轉換戰略,加快培育和發展特色支柱產業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確保工業增加值增長18%。加快27個新建工業項目建設,重點發展鹽湖與油氣化工、鹼業、高載能、煤焦化、鋼鐵等特色支柱產業,著力培育一批銷售收入超 10億、利稅超億元的核心企業。加快開發水電資源,建成西部礦業 5萬噸粗鉛、橋頭鋁電二期、20萬噸鋁加工、10萬噸工業矽等項目。實施青海百萬噸鉀肥綜合利用項目一期、鹼業二期等重點項目,加強油氣勘探開發,加快建設 30萬噸甲醇、澀北氣田95億立方米產能等項目,促進鹽湖化工與油氣化工融合發展。整合煤炭資源,開工建設煤焦化項目,推進煤炭資源規範開採、規模開發。加強焦煤與焦化、煉鐵與煉鋼的協調配套,建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鋼鐵聯合企業。
發揮特色動植物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肉食品、乳製品、生物製藥等產業。加快發展以藏毯、民族服裝服飾、傳統工藝製品等為重點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積極培育為大企業配套服務的中小企業。全面落實各項支持政策,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服務,促進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整合西寧工業園區,加快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打造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兩個工業發展平台,在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工業項目建設等方面有明顯進展。
投入地勘資金 15億元以上,重點對東崑崙、青藏鐵路沿線的鐵、銅、鉛、鋅等緊缺資源進行勘查,力爭有所突破。加強對礦產資源的管理和調控,提高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省內加工轉化水平。
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的組織協調,緩解運輸、資金瓶頸,確保生產平穩增長。開展 “企業管理年 ”活動。
三、以增加投入促進增收為重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貫徹 “多予、少取、放活 ”的方針,加大鄉村道路、電力、人畜飲水建設力度,改善農村面貌和生產條件;加強義務教育、衛生健康、廣播電視、計畫生育等社會事業,擴大公共服務對農村牧區的覆蓋面。整合各種渠道的支農資金,實施好為農牧民辦實事計畫。加強分類指導,編制好鄉村規劃。 建成作物制種基地 40萬畝以上,畜種改良110萬頭只左右。推進馬鈴薯、蠶豆、油菜、草業等特色作物形成集中連片的生產基地,發展科學規範的畜禽養殖小區,擴大無公害綠色產品的生產規模。新建日光節能溫室1萬棟,畜用暖棚3000棟。
重點扶持5—10家龍頭企業,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創新組織方式,提高農牧民組織化程度。訂單農業不少於150萬畝,產業化經營帶動農牧戶不少於35萬戶。
實施百萬農牧民培訓工程,完成勞務技能培訓不少於5萬人,確保勞務輸出不少於 80萬人次,勞務收入明顯增加。
四、以特色旅遊為引領,加快提升服務業的發展速度和水平
重點抓好青海湖景區配套服務設施、塔爾寺民族文化展示中心、貴德省級旅遊度假村等項目建設,開闢鹽湖、崑崙文化及原子城和金銀灘草原、孟達、坎布拉等精品線路,大力開發研製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旅遊商品。加強與沿旅遊線路省區的交流合作,開發跨省區的旅遊項目。力爭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增長 20%、旅遊總收入增長18%以上。
重點發展生產服務業,培育新興服務業,提升傳統服務業,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對經濟成長和就業的貢獻率。以西寧朝陽等物流園區建設為重點,發展集運輸、倉儲、配送、包裝、加工為一體的物流平台。實施 “萬村千鄉 ”市場工程,加快農畜產品批發、農牧業生產資料市場建設。積極發展會展、法律、會計、諮詢等中介服務業,在住房、通訊等方面培育新的消費熱點。
五、以 “三江源 ”和 “環青海湖 ”生態工程等建設為重點,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
精心編制項目實施方案和年度計畫,保障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順利實施。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促進生態建設與牧民增收的 “雙贏 ”。加強青海湖流域、湟水河流域和黃土丘陵區以及柴達木盆地草原沙漠區的生態保護和建設。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點工程。
抓好節能降耗工作。重點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淘汰和關閉落後工藝、設備,實現降耗增效。研究制定資源綜合利用和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優惠政策。加強環境治理和污染防治工作,在重點流域和排污單位實施工業廢水排放許可制度。支持西寧創建全國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六、以加快基礎、職業教育及科技進步為切入點,全面發展社會事業重點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加強職業教育。全面落實對農村牧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收學雜費和 “兩免一補 ”政策,進一步調整完善學校布局,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重點支持職業教育示範骨幹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加快培養一批素質高、適應性強的技能人才。
確定一批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對鹽湖、有色金屬等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輕金屬新材料、生物醫藥、機電一體化等重點領域,實施聯合攻關。鼓勵企業設立新產品開發和科技產業化投資風險基金,加快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孵化器、5個高校特色學科重點實驗室和4個企業科技創新支撐平台建設。
鞏固和完善農村牧區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提高政府補助標準,保證農牧民參合率達到 85%以上。整頓和規範醫療服務秩序,著力解決藥品價格虛高和民眾看病貴的問題。繼續實施農村牧區 “少生快富 ”扶貧工程,適度擴大 “獎勵扶助 ”政策覆蓋面。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全民健身運動。
七、以深化改革治理環境為重點,進一步提高市場化程度和開放水平
完成1—2戶重點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工作,推進18戶省屬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資本重組,爭取全省一半左右的省屬重點國有企業實現主輔分離。加強國有資產監管,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進以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牧區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為主的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加快財政、金融、投資、價格等方面的改革。
深化投資環境治理年活動。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事項,推進政務大廳建設,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建立健全企業投訴處理機制,依法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著重培育出口骨幹企業,支持中小企業開展出口業務,開拓中東、拉美等新的出口市場,擴大 “雙高 ”產品、機電產品、特色農畜產品的出口比重。力爭在口岸建設、通關服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八、著眼於擴大就業和加強社會保障,著力解決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就業援助、諮詢服務、技能培訓力度。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各類中小企業,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非公有制單位就業或自主創業,做好城鎮零就業家庭和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工作,確保城鎮新增就業3萬人以上。
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適當提高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增加財政投入,多渠道籌措社保基金,發展企業補充保險和商業保險;穩步推進社保擴面工作;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解決好睏難民眾的衣食住用和就學就醫等問題。
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防止各類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重視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著力從規範個人收入分配秩序和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入手,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進一步提高政府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紮實推進 “平安青海 ”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