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園簡介
中山陵是中國近代
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
陵墓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中山陵面積共8萬餘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石階、
碑亭、祭堂和
墓室等,排列在一條
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
南京鐘山風景區,古稱金陵山,金陵山共有三座東西並列的山峰,屹立在城東郊,是
寧鎮山脈中支的主峰。東西長7千米,南北最寬處4千米,周圍綿延10餘千米。 巍巍鐘山,青松翠柏匯成浩瀚林海,其間掩映著兩百多處
名勝古蹟。
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積共8萬餘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
當時,
孫中山先生的葬事籌備處廣泛徵集
陵墓設計方案。結果,建築師
呂彥直設計的“自由鐘”式圖案榮獲首獎。呂彥直還被聘請為
陵墓總建築師。
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
博愛”兩個金字。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392級,代表著當時中國的三億九千兩百萬同胞;8個平台,象徵著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台階用蘇州花崗石砌成。
祭堂為中山陵主體建築,融中西
建築風格於一體,高29米,長30米,寬25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門為鏤花紫銅雙扉,門額上分別刻有:民族、
民權、民生。中門上嵌有
孫中山先生手書“天地正氣”直額。 祭堂中央供奉
中山先生坐像,出自
法國雕塑家保羅.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鐫刻六幅
浮雕,是
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的寫照。
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
中山先生手書的遺著《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堂後有墓門二重,兩扇
前門用銅製成,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
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 橫額。二重門為獨扇銅製,門上鐫有“孫
中山先生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
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
孫中山先生
漢白玉臥像,下面安葬著
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墓穴深5米,外用
鋼筋混凝土密封。
中山陵前臨蒼茫
平川,後踞巍峨碧嶂,氣象壯麗。音樂台、光化亭、
流徽榭、仰止亭、
藏經樓、行健亭、
永豐社、
中山書院等紀念性建築,眾星捧月般環繞在
陵墓周圍,構成中山陵景區的主要景觀,不僅寄託了海內外捐贈者對
孫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緬懷之情,而且都是建築名家之傑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1925年
3月12日,
孫中山在
北平逝世。有遺囑:“吾死之後,可葬於
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
辛亥革命也。”(根據
胡漢民的說法,
孫中山還曾說過“他日我辭世後,願向國民在此乞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遵照孫先生遺願,靈樞暫厝於北平
香山碧雲寺內,在南京鐘山修建
陵墓。
陳運和詩《中山陵》有名句:“一生就是屹立的一座中山陵 我有幸登上你生命的終點”。
基本綜述
孫中山逝世後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鐘山的遺願,南京民國政府在
紫金山選址建造中山陵。孫中山先生的葬事籌備處廣泛徵集陵墓設計方案。結果,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自由鐘”(也有稱:
警世鐘)式圖案榮獲首獎。“鐘”含有警示之意,象徵了
孫中山先生對革命的貢獻。
呂彥直的方案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的精華,莊嚴簡樸,別創新格。南洋大學校長
凌鴻勛在評判報告中稱讚
呂彥直的設計圖案“簡樸渾厚,最適合於
陵墓之性質及地勢之情形,且全部平面作鐘形,尤有木鐸警世之想”。呂彥直還被聘請為陵墓總建築師。1929年3月18日,中山陵工程還沒有最後完工,呂彥直就因為患肝腸癌而去世了,年僅36歲。為了表彰他為建造中山陵所作出的傑出貢獻,後來,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在中山陵祭堂西南角奠基室內為呂彥直建了一塊
紀念碑。碑的上部是呂彥直半身像,下部刻
于右任所書的碑文:“總理
陵墓建築師
呂彥直監理陵工積勞病故,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於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議決,立石紀念。”。
建築介紹
概述
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岩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
博愛”兩個金字。石坊後是長達375米、寬40米的墓道。
沿墓道前行為陵門,以青色的
琉璃瓦為頂,門額上為
孫中山的手跡“
天下為公”四個大字。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徵蒼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為公之意。
再進為
碑亭,
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闊約12米,高約17米,一塊高約9米的碑石上刻著由當時國民政府
主席、
行政院長、
國民黨內四大書法家之一
譚延闓(另三位是于右任、胡漢民和
吳稚暉)。手書的“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
於此 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
孫中山當年以
袁世凱保證清帝退位為條件,答應薦袁以自代,辭去臨時
大總統,由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所以是以
國民黨總理的名義下葬)的鎏金大字。字為顏體。
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台階用蘇州
花崗石砌成。最高的平台有
華表兩座,後為祭堂。祭堂是仿宮殿式的建築。祭堂建有三道拱門,門額上刻有國民黨元老
張靜江手書的"
民族,
民權,
民生"橫額(代表
孫中山先生提出的
三民主義)。祭堂的門楣上刻有
孫中山手書“
天地正氣”四字。堂中有
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動,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羅·朗特斯基在法國巴黎用義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像座東西四周有反映
中山先生革命事跡的浮雕。祭堂的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
中山先生手書的遺著《建國大綱》全文,穹頂上繪有巨幅國民黨黨徽。 堂後有墓門兩重,兩扇前門用銅製成,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
中山先生手書“
浩氣長存”橫額。二重門為獨扇銅製,門上鐫有“孫中山先生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
墓室在海拔165米處,與起點平面距離700米,上下落差73米。頂部用彩色馬賽克鑲嵌成國民黨黨徽,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鋪砌。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
中山先生漢白玉臥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琪按遺體形象雕刻的。下面安葬著孫中山先生的遺體。用一具
美國製造的銅棺盛殮。墓穴直徑4米深5米,外用鋼筋混凝土密封。瞻仰者可在圓形
墓室內圍繞漢白玉欄桿俯視靈柩上的臥像。
音樂台在
中山廣場南面。舞台面積近250平方米,台後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寬16.7米,具有匯聚聲音的功能。台前有彎月狀
蓮花池。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觀眾席,可容納觀眾3000餘人。
流徽榭,又名水榭,流徽榭位於中山陵至靈谷寺的公路旁。1932年由國民黨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捐資修建。流徽榭三面臨水,一面傍陸,流徽榭以石階與岸相連。亭長14米,寬10米,四周圍有1米高的水泥欄桿頂為卷棚式,鋪乳白色琉璃瓦,紅色立柱,全部建築為鋼筋水泥結構。
流徽榭建於1932年冬,它由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捐款建造,造價1.1萬元,由陵園工程師顧文鈺設計。流徽榭的所有屋架、地面、梁、柱、欄桿等都是用鋼筋混凝土構築,平面呈長方形,長13米,寬9米,四周圍有約一米高的藍色欄桿;卷棚頂,上覆白色琉璃瓦;立柱表面均為藍色;檐椽施以白漆藍紋;梁枋、雀替均施以彩繪;地面鑲嵌紅色八角形小瓷磚。
藏經樓又名
孫中山紀念館。 位於中山陵與
靈谷寺之間的茫茫林海中。是
中國佛教協會於1934年11月發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此樓專為收藏
孫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樓、僧房和碑廊三部分。主樓為宮殿式建築,外觀又像一座寺院樓,共三層,底層為講經堂,並有夾樓聽座;二樓為藏經、閱經及研究室;三樓為藏經室。樓後有迴廊式建築,長125米,壁面鑲砌的是
馮玉祥將軍捐贈的
河南嵩山青石碑138塊,"
三民主義"學說全文碑刻,共十六講,計15萬5千餘字。每講分別由當時的書法家張乃恭、陳天錫、連聲海、李啟琛、
葉恭綽、
鄭洪年、陳仲經、蔡允、胡滌、彭醇士、王宜漢、李宣倜、王賢、鄧糞翁等人書寫,是一組書刻俱佳的珍貴文物。
美齡宮系
蔣介石及其夫人
宋美齡下榻的別墅,正式名稱是“國民政府主席官邸”。1984年起,這座富麗堂皇,典雅秀美的別墅正式對外開放,並稱為“
美齡宮”,成為中山陵附近的一處著名景點。
主要建築
建築風格
整個墓區平面如鐸形,取“木鐸警世”之意。鐘頂為山下半月形廣場,廣場南端的鼎台(現改為
中山先生的立像)為鐘紐,鐘錘就是半球形的
墓室。“鼎”在古代是權力的象徵,因此整個大鐘乃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築,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依次為廣場、石坊、墓道、陵門、
碑亭、祭堂、
墓室。整個
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青色象徵青天,也符合
中華民國國旗的顏色——
青天白日滿地紅。青天象徵中華民族光明磊落、崇高偉大的人格和志氣。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為公之意,以此來顯示
孫中山先生為國為民的博大胸懷。
從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落差73米。392級石階象徵當時中華民國人口3億9千200萬。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三門牌坊。前行為陵門,它以青色的琉璃瓦為頂,門額上為孫中山的手跡“天下為公”四個大字。
碑亭,一塊高約6米的碑石上刻著“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 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的
鎏金大字。中山陵一共有三百九十二級台階。在台階上置放有各種銅鼎,其中幾個被當年侵略南京的
日本軍隊的炮彈打中,留下很深的凹洞。
處在山頂最高峰的祭堂,有三個拱門,上書中國國父
孫中山先生所創導的
三民主義分書“民族”、“
民權”、“民生”。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一座,高4.6米,逼真生動,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羅蘭竇斯基的傑作。殿堂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跡的浮雕。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中山先生手書的遺著《
建國大綱》和
胡漢民等人書寫的《
總理遺囑》。堂後有墓門二重,兩扇前門用銅製成,門框則以黑色
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橫額。二重門為獨扇銅製,門上鐫有“孫中山先生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漢白玉臥像,瞻仰者可圍繞漢白玉欄桿俯視靈柩上的臥像,此像系
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遺體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著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墓穴直徑4米深5米,外用鋼筋混凝土密封。
陵園建造
中山陵自1926年1月動工,至1929年主體建成。1929年5月28日,
孫中山靈柩由北平運抵首都南京。三天公祭結束後,6月1日舉行了隆重的
奉安大典。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中山陵面積共8萬餘平方米。主要建築有:
牌坊、
墓道、陵門、
碑亭、祭堂和
墓室等。環繞中山陵的主體建築,還有一系列紀念性建築,如為便於
孫中山先生家屬守靈而在
陵墓後上方建造的
永慕廬、存儲
奉安大典紀念物品的奉安紀念館以及寶鼎、
音樂台、
流徽榭、
仰止亭、
光華亭、
行健亭、
藏經樓等。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臥的“自由鐘”。山下中山先生銅像是鐘的尖頂,半月形廣場是鐘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頂,就像一顆溜圓的鐘擺錘。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這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調和諧,從而更增強了莊嚴的氣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偉的氣勢,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第一陵”。
1925年3月12日,
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孫先生逝世後,他的遺體歷經了磨難,在守靈人盡職護衛下,才免遭不測。本來,
孫中山逝世前,曾經吩咐葬禮儀式和棺木式樣仿照
列寧的格式,讓民眾瞻仰遺容。可當孫先生逝世時,
蘇聯贈送的玻璃鋼棺材沒能及時運到,只好暫時安放在西式玻璃蓋棺木棺內,停放在北京香山碧雲寺石塔之中。當1925年3月30日蘇聯政府送來玻璃鋼棺材時,
孫中山的遺體已入殮半個多月了,由於防腐措施不當,遺容不能再供後人瞻仰,只好改為土葬。1929年5月26日,遺體從
北京遷往南京,當時就在這臥像下5米左右處安放了從
義大利定購的紫銅棺。解放戰爭後期,
蔣介石曾想將遺體遷往
台灣,但由於爆破墓穴勢必會損壞遺體,因而作罷,至今近70年,遺體一直安臥在中山陵墓穴內。
奉安大典
1949年之後,
劉伯承任南京市長時,特地從
湖南運來2萬株杉樹和梧桐樹,種植在這裡。1960年12月
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陪同
高棉國家元首
西哈努克親王等貴賓晉謁中山陵。那時,為了支援
農業,有關部門向陵園索取木材,紫金山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周恩來總理指示“中山陵園不僅是南京市的、江蘇省的,也是全國人民的,一定要保護和管理好”。第二天,採伐工人就全部撤出。多年來,中山陵園不斷整修拓新,整個園林面積達3000多公頃。
陵墓周圍,鬱鬱蔥蔥,景色優美。2005年04月27日
中國國民黨主席
連戰率領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抵達南京中山陵,舉行拜謁儀式。這是自1949年兩岸分隔56年來,中國國民黨主席首次親臨謁陵。
中山陵兩側,長眠著近代
民主革命時期的一些風雲人物,如
孫中山先生的親密戰友和國民黨政要等。1928年,國民政府決定在中山陵東側的靈谷寺址改建
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增建牌坊、紀念堂及
紀念塔。在由靈谷寺
無梁殿改建的紀念堂內,鐫刻著北伐、抗日諸役陣亡將士姓名軍銜,據計當時共刻碑10塊,有人名33000多個。鐘山北麓,還有座莊嚴肅穆的
航空烈士公墓,墓碑上刻著3306位為抗日而捐軀的中、美、蘇等國烈士姓名。奉安
1929年4月23日,國民政府以
何應欽為“總理奉安迎柩總指揮”。
5月26日,靈柩由北平南移;
5月28日抵達南京。停靈公祭至5月31日。1929年
6月1日舉行奉安大典。
歷史沿革
葬事籌備處
(1925年4月4日——1929年6月30日)
奉安委員會
1929年1月14日奉安委員會成立,1929年6月1日國民政府舉行了
奉安大典,將
中山先生的遺體由北京遷葬於南京中山陵。
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
1929年7月1日,國民政府組織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葬事籌委會是日撤消,一切經手事項移交總理陵管會辦理。
偽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
1938年,偽督辦南京市政公署實業局園林管理所在其下設偽中山陵園辦事處,暫時維持陵園現狀。1942年4月6日,
汪精衛指定
褚民誼等組織偽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負責名義上的日常工作。
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
1945年8月17日,重慶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派出首批人員回南京接收偽國父陵園,恢復陵園的正常工作。1946年7月2日,國民政府明令公布《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組織條例》,原《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組織條例》即廢止,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遂改為“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 在動盪的局勢中,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只做了一些小的修繕工作。
中山陵園管理處
1949年4月28日,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8月前,中山陵園屬於軍管時期。1949年8月,改稱“中山陵園管理處”,隸屬於南京市政府園林管理處。
中山陵園管理委員會
1951年7月成立中山陵園管理委員會。同年9月,成立整風委員會分會,由高藝林任主任委員。1958年4月,園林管理處併入南京市城市建設局。管理委員會也隸屬於城建局。
中山陵園革命委員會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同年6月城建局撤消。1968年4月成立了中山陵園
革命委員會。1970年1月22日,江蘇省革委會決定以中山陵園為範圍,增設
鐘山區,實行黨政一元化領導,陵園隸屬於鐘山區革委會。
中山陵園管理處
1975年4月,市革會決定撤銷鐘山區,陵園管理處劃歸南京市城建局領導。1982年8月,市委、市政府將中山陵從市城建局劃出,為市屬局一級單位,全民事業性質不變。
中山陵園管理局
1996年6月,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寧委發(1996)19號文“中山陵園管理處”更名為“
中山陵園管理局”,為市政府
直屬事業單位。此時的中山陵園在保護、恢復現有的
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不斷開闢新的景點、景區,把山水風景、文物建築、名勝古蹟及人造
園林藝術融為一體,呈現出一個多功能的旅遊風景區。
相關故事
1949年4月24日
凌晨,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渡過
長江進入南京,當時,南京的國民黨軍隊都已撤退,解放軍先頭部隊入城後,向前追擊,他們發現陵園內還有一支國民黨部隊,但這支部隊不是國民黨的正規部隊,而是守衛孫
中山陵陵寢的衛隊。解放軍上級領導得知這一情況後,認為對這支守衛中山陵的拱衛部隊,應該區別於參加內戰的國民黨軍隊。隨即,第二野戰軍第105師派某團政委
劉志誠率領一批戰士進入陵園,到達陵園之後,他們與范良等拱衛處負責人談判,雙方一致決定:人民解放軍分別進駐中山陵和
明孝陵、靈谷寺、紫金山天文台。拱衛大隊接受解放軍的改編,繼續擔任中山陵的守衛工作。從此,中山陵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當天上午,該團政委劉志誠召集拱衛處幹部講話,說明
共產黨對
孫中山先生是一貫尊敬的,解放軍將會嚴格保護中山先生的
陵墓,囑咐拱衛處官兵照常安心工作,維護中山先生陵園的正常秩序。然後,劉志誠等解放軍負責人由范良引導登上中山陵,檢查了中山陵祭堂、
碑亭、陵門等處的情況,發現沒有什麼損壞。當時,拱衛大隊的菜金已經無法維持,還缺少糧食,當劉志誠聽說了這一情況後,立即與上級聯繫,幫他們解決了暫時的困難。
25日又召集全體留守人員講話。1949年4月27日,再召開拱衛處全體班長以上幹部開會,說明怎樣在新形勢下開展工作,並囑咐將所有武器彈藥即日起造冊送劉政委轉呈上級,決定各隊暫時不使用的武器一律交存處部。與此同時,第三野戰軍
司令員陳毅親筆書寫了一條“保護中山陵”的手令,派人送到中山陵,陳毅的這條手令用鏡框裝起來,放置在陵堂里。
解放初期,一些不明真相的民眾聽信謠言,以為解放了就可以將
國家財產隨意占有,一些人聚眾公開盜伐森林,特別是山後的情形更為嚴重。部分民眾不但不聽勸阻說服教育,反而竟敢圍毆拱衛隊隊員,班長張文生、隊員翟文煒均被毆傷。夜間盜伐尤為猖獗,隊員戴元振在巡查時竟被歹徒用手榴彈炸傷。為了加強對中山陵園的保護,軍管會決定派出解放軍協同陵園拱衛隊加強巡護。 8月1日起,姚爾覺和李務本率公安部隊進駐陵園後,與原拱衛隊隊員共同守護森林,並抓獲為首盜伐林木的馮啟寶等 11名罪犯,押送十區人民政府處理,使盜伐陵園森林的壞分子受到了應有的打擊,至9月以後,盜伐林木之風才漸漸平息。
1949年11月12日是新中國成立後迎來的第一個
孫中山誕辰
紀念日,這一天,南京市軍管會、
南京市人民政府在中山陵舉行了隆重的謁陵儀式。參加謁陵的有市軍管會、市政府、中共南京市委的代表及各界人士共 500多人。軍管會主任
粟裕、副市長
柯慶施、中共南京市委副書記
唐亮和各民主黨派代表、文化界代表
李方訓、
吳貽芳、
徐養秋、
陳中凡以及人民解放軍代表、工人代表、學生代表等,於 1時30分到達靈堂,整齊地站立在
孫中山坐像前。謁陵典禮在新
中國國歌聲中開始,粟裕主任向
孫中山遺像獻花後發表了簡短的演說。隨後,謁陵人員進入
墓室,繞
孫中山墓壙一圈,謁陵儀式在 12時結束。
以後,每年3月12日
孫中山逝世紀念日和11月12日孫中山誕辰紀念日,江蘇省、南京市各界人士都要來中山陵舉行謁陵儀式,從未間斷。
1960年12月21日,
周恩來陪同高棉貴賓晉謁中山陵。當時中山陵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周總理一行途經太平門時,看到沿途採伐的大批木材堆集在路邊待運,他說:“中國那么大,難道這點木材就不能供應嗎 ?”第二天,採伐工人全部撤出,有關部門也不再向陵園索取木材。1968年6月,周總理又親自指示,將
孫中山銅像安放到中山陵廣場前的石座上,並在銅像前豎起一塊
毛澤東語錄:“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周恩來總理以自己的威望和才智,在動亂的歲月里,保護了中山陵園的許多重要
文物古蹟。
陵園管理
中山陵園管理局
游龍盤曲之上,偉人長存於內,歷史傳承其間。這是對
中山陵園風景區的傳神寫照。風景區方圓31平方公里,中山陵、
明孝陵、靈谷公園、
頭陀嶺公園、
白馬公園等五大景區各具特色,擁有歷史古蹟遺址200多處。每年吸引著500多萬中外遊客觀光攬勝。風景區先後獲得 “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文明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國家森林公園”、“江蘇省人居環境範例獎”、
世界文化遺產地等多項榮譽。
為貫徹建設部、國家環保總局《關於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開展創建ISO14000國家示範區活動的通知》(建城[2001]51號)精神,加強資源管理與生態保護,增強風景名勝區的綜合實力,2001年6月,我局決定創建ISO14000國家示範區。2001年12月通過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中心的認證審核。2003年2月10日,國家環保總局批准
中山陵園風景區為ISO14000國家示範區。2005年6月3日,通過國家環保總局,建設部ISO14000國家示範區監督檢查。
創建ISO14000國家示範區為風景區環境管理提供了一個標準化、程式化、規範化、網路化的管理平台。創建工作的實施豐富了風景區的管理手段,使風景區的環境管理由被動治理轉變為主動防治,形成了自我約束,自我完善的新機制。
旅遊指南
基本信息
景區分類: 人文景觀
開放時間: 7:00-18:00 (周一不開放,友情提示:南京所有免費景點,周一全部關閉 )
門票價格: 中山陵免門票;90元套票(包含:中山陵、
明孝陵、靈谷寺)
最佳時間: 南京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5.3℃,年降水量1106.5毫米,6月中旬-7月初為梅雨季節。南京以前有火爐之稱,7-8月極端最高氣溫有時高達40℃,一般也在35℃左右,不過南京已成為全國綠化先進城市,市區綠化率超過30%,因此夏天到南京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夏熱冬寒&rdqu是南京較之其它江南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顯著氣候特徵,通常12月份下雪機會最多,如果您有緣在南京遇上大雪,那也是令人神往的,江南的雪景更顯嫵媚動人。
交通信息
中山陵
途經公交(共3條):
博愛線(票價5元) 沿途停靠:中山陵停車場 -中山陵
靈中線(票價5元) 沿途停靠:中山陵-
音樂台- 水榭 -
靈谷寺公園
中山陵停車場
途經公交(共2條):
游1路 邁皋橋6:00-17:30中山陵停車場6:00-19:00 普通車1元、空調車2元
沿途停靠:中山陵停車場 -博愛園-
下馬坊-
衛崗- 衛橋(捷運苜蓿園站) -
中山門-
明故宮- 解放路(軍區總院) -
逸仙橋-
總統府- 大行宮北站 - 四牌樓 -
雞鳴寺- 鼓樓北站 -
玄武湖公園 - 公交總公司 -
玄武湖隧道(捷運新模範馬路站) -
中央門南站 - 中央門東站 - 火車站廣場西 - 火車站廣場東 - 新莊廣場西 -
曹後村- 中北巴士公司 -紅山動物園東門 - 十字街 - 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
邁皋橋34路:中山碼頭4:30-22:40中山陵停車場5:05-19:00 普通車1元、空調車2元
中山陵每天開放時間為(8:30-17:00),周一關閉祭堂和
墓室進行保養維護 ,如恰逢法定節假日,中山陵正常開放。
乘坐9路、游1路、游2、游3路公車至中山陵停車場站下車。
乘捷運2號線在下馬坊站下車。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中山門外石象路7號
網路狀況
昨日出台的《南京市晉升旅行效勞質量三年行動計畫》(徵求意見稿),環繞旅行工業“吃住行游購娛”等六大要素,分“迎亞青”、“迎青奧”和“後青奧”三個時刻節點,擬定了詳細的晉升方針。
亞青、青奧比賽時間,
招待酒店可免費無線上彀
市旅行委主任金衛東分析,當前我市現已開始挑選了30家亞青會指定招待酒店,80家青奧會指定招待酒店。它們多接近比賽場館,交通快捷、環境優異。
關於這些“指定招待酒店”,要全部晉升效勞水平,保證酒店來賓滿意率90%以上。比賽時間,來賓可以在酒店客房及公共區域免費無線上彀;四星級以上的酒店職工有必要遍及為來賓供給英語效勞,必要時還得把握“第二外語”,其他酒店的前台職工也有必要具有根本外語會話才能;各種指示用和效勞用文字應至少用標準的中英文一起標示;要根據不一樣國家、民族、宗教信仰來賓的口味和風俗,供給種類豐厚、配餐養分的食譜,有些指定酒店還要能供給清真素餐。
非指定招待酒店也要順勢提檔晉級,酒店來賓滿意率有必要在85%以上。比賽時間,酒店公共區域能為來賓供給無線網路效勞,酒店前台職工具有根本外語會話才能。
五大景區首先完結Wifi全掩蓋,下一年擴至12家
我市的旅行景區,有必要進一步標準設定各類指示、引導、闡明、警示標識牌,特別是各類中英文對照的闡明牌和標示牌,適度添加設定景區道路交通引導牌,並依照旅行景區的招待量合理設定停車位,保證遊客滿意度在85%以上。
要點景區須供給2種以上外語導遊和解說效勞,進一步完善景區網站,做好信息及時更新。4A級以上景區還要積極開展“才智旅行”景區建造。
中山陵、
夫子廟、“
總統府”、
閱江樓和
玄武湖等景區,還要首先在遊客會集區域完結無線網路全掩蓋。下一年這一規模還將擴大到全市12家4A級以上的景區。
指定招待旅行社須“四星”以上,能描繪“青奧之旅”
我市需求,但凡亞青會、青奧會指定招待旅行社,都有必要具有四星級以上的標準,可以描繪並安排主題鮮明的“青奧之旅”等特色旅行線路,還有必要能供給3種以上的外語導遊解說效勞。
別的,我市還將組成專門的外語導遊招待部隊。“當前我市持證導遊約2.2萬名,咱們要從中精選出200名外語導遊,其間包含100名英語導遊和100名其他語種導遊,別的再精選50名歸納本質優異的導遊組成成‘金牌導遊隊’,完結賽會時間各種重要招待使命,展現南京形象。”金衛東說,這批“兵強馬壯”在亞青會時間就將“上崗”。
趁著兩大比賽的關鍵,我市將大力推動旅行社等級鑑定作業,星級以上旅行社總數要到達100家,下一年進一步“擴容”到200家,2015年則要到達300家。
建南京旅行集散中間,開發“遊客幫手”英文版
南京旅行集散中間也將在下一年建成,到時市民和遊客搭車去市郊“村莊游”更便當,“它有必要面積足夠大,和其他交通工具能便當對接。當前咱們正在選址,能夠會在中間門汽車站、國展中間、太陽宮、南京南站等地中挑一個。”金衛東說。
我市的視窗地段還要增設旅行諮詢中間,當前祿口機場的旅行諮詢中間現已開門迎賓,下一年還將“落戶”祿口機場新航站樓、南京南站等地。
在已有的“南京遊客幫手”手機客戶端、“才智旅行互動式體會終端”等基礎上,我市還將開發英文版,讓外國客人也能“一部手機,一張銀行卡”輕鬆游南京。
我市還將完結繞城公路以內旅行道路交通指示牌的標準設定,下一年擴大到繞越公路以內,2015年將進一步擴大到市域規模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