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村寨保護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是2020年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衛民,本書通過對湘、鄂、渝、黔邊區村寨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演進規律的探討,保護現狀和村民參與現狀等的深入調研和理論分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依託村寨保護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
- 作者:張衛民
- 出版社: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4837402
《依託村寨保護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是2020年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衛民,本書通過對湘、鄂、渝、黔邊區村寨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演進規律的探討,保護現狀和村民參與現狀等的深入調研和理論分析。
《依託村寨保護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是2020年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衛民,本書通過對湘、鄂、渝、黔邊區村寨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演進規律的探討,保護現狀和村民參與現狀等的深入調研和理論分析。內容...
為了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實際,制定本條例。引言 條例全文 (2018年1月23日雲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第十七屆人民...
(三)對代表性項目集中、特色鮮明、形式和內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區域,可以設立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村鎮、街區,或者結合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對代表性項目及其所依存的自然和人文生態環境實行區域性整體保護,在政策、資金等方面予以扶持。第七條 ...
第三條 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應當堅持立足發展、保護利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學規劃、統籌兼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村民自治的原則。第四條 本條例所稱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是指自治縣行政區域內少數民族人口相對聚居且比例較高,生產生活功能較為完備,侗族以及其他世居少數民族文化特徵及其聚落特徵明顯的自然村...
第十二條 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責任單位,由自治縣文化主管部門會同民族宗教部門徵求有關部門意見並組織專家論證評審後進行公示。公示之日起20日內沒有異議的,由自治縣文化主管部門報自治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執行。第十三條 符合下列條件的人員,可以認定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
縣民族宗教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民族文化村寨的物質文化、非物質文化的研究、保護和利用工作。縣發展和改革、財政、教育、水務、林業、環境保護等部門,協助做好民族文化村寨的保護和利用工作。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本轄區內的民族文化村寨的保護工作,制定保護措施;村民委員會可以制定村規民約加以...
貴州省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域性整體保護,維護和培育文化生態,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彰顯多彩貴州文化特色,堅定文化自信,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和《國家...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或者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開展反映民族團結進步和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文藝作品、影視劇目公益展演,舉辦少數民族文藝匯演。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記錄、研究和項目保護,培養、扶持代表性傳承人,搭建宣傳展示平台,加強保護傳承基地、文化...
《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已經委務會審議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前言 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少數民族人口相對聚居,且比例較高,生產生活功能較為完備,少數民族文化特徵及其聚落特徵明顯的自然村或行政村。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在產業結構、民居式樣、村寨風貌以及風俗習慣等方面都...
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得以孕育、發展的文化和自然生態環境進行整體保護。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提高區域性整體保護水平。提升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水平,研究制定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推進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完善評估退出機制。挖掘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
(六)民俗館、傳習所等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七)民族文化藝術創作和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八)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九)資助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文化遺產保護資金的使用和管理辦法,由自治縣文化主管部門制定,報自治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第八條 自治縣文化主管部門...
主任楊正文教授主持的“少數民族樂器匠人技藝信息資料採集與資料庫建設”(12SZYTH01),獲得學校中央高校財政專款項目立項並獲得文化部經費資助。出版了由我中心於召集舉辦,中日韓三國學者參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東亞經驗”會議論文集。2013年,中心主任楊正文教授主持的“西南地區民族民間文化傳承與保護項目實施效果研究”...
《條例》從適用範圍、基本原則和主管部門職責、保護和管理、認定和傳承、開發和利用等方面對我省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定。其中,對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村落、中醫藥等的保護,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條例》所稱優秀民族文化主要包括:語言文字、記述及典籍,傳統民居,民俗節慶,傳統技藝...
建立保護體系,健全工作機制、工作隊伍和工作機構,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音樂舞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扶持少數民族文藝團體發展,加大對民族文化傳承人、少數民族文藝骨幹培養的支持力度。加強少數民族文藝作品創作生產,鼓勵創作更多少數民族題材的音樂、舞蹈、出版物等文化精品。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保護、傳承、開發利用...
20世紀50~60年代,西南民族學院博物館蒐集了大批珍貴的歷史、民俗文物,為羌族和羌族地區的研究、羌族文化遺產保護積累了寶貴的實物資料。1978年,在原民族研究室的基礎上正式成立民族研究所,開展少數民族歷史文化和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研究。1986年,民族研究所整理印刷了《羌族調查資料》(內部)。2002年,以民族研究所及...
應體現整體性保護原則,選擇非物質文化遺產比較密集、傳統文化生態保持較為完整的街道、社區或者鄉鎮、村落,作為整體性保護重點區域,突出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少數民族特色村鎮、美麗鄉村、古樹名木和古樹群、熱帶特色植物群落等整體性保護。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編制工作應強化...
第二條 本州行政區域內傳統村落、民族村寨的保護和利用適用本條例。本條例所稱傳統村落,是指本州行政區域內列入縣級以上名錄並命名,擁有物質形態、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生態等價值的自然村或者行政村。本條例所稱民族村寨,是指本州行政區域內列入縣級以上名錄並命名的少數民族特色...
(四)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情況說明;(五)已採取的保護措施和擬保護範圍。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村寨,自然列入侗族文化村寨保護名錄,其保護除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外,同時執行本條例。第九條 自治縣人民政府對侗族文化代表性項目集中、特色鮮明...
1.廣西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研究。民族文化遺產是各民族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物質、精神財富。在社會急速發展的文化變遷過程中,多樣性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開發已成為引人注目的焦點問題,而旅遊成為民族文化保護開發的重要途徑。依託地緣優勢,在廣西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研究,尤其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開發...
自“十二五”國家實施民族特色村寨保護發展以來,國家民委在全國共命名了1652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其中貴州省312個,占全國的19%,數量居全國第一;全省命名的“貴州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有1328個。全省民族特色村寨不但數量眾多,並且兼具民族文化和生態的多重資源稟賦。做好“民族特色村寨的保護與發展規劃”,對...
第三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護農業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優秀農業文化深厚內涵,弘揚紅色文化,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保護,開展保護狀況監測和評估,採取措施防禦和減輕火災、洪水、地震等災害。第三十三條 ...
大力宣傳鄉村振興促進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法治鄉村建設與農民權益保障、數據信息保護與大數據產業發展、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以及旅遊產業發展等領域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注重營商環境最佳化、園區建設、金融支持、企業權益保護、智慧財產權保護、科技創新、特色產業促進、文物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
第三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護農業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優秀農業文化深厚內涵,弘揚紅色文化,加強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教育,支持農村地區優秀戲曲曲藝、少數民族文化、民間文化等傳承發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民居和鄉村風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
第四十三條 自治機關加強文化事業發展,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視文藝創作,扶持文化產業,打造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豐富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自治機關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保護撒拉族婚俗、駱駝泉傳說、藏族螭鼓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掘、整理、研究少數民族文學、音樂、舞蹈、戲劇。...
她締造了EVE DE UOMO、NOTTINGHILL、Kevin Kelly、EVE CINA 四大民族品牌,將中國式的生活哲學和文化內涵植入時裝。用十六年聚焦傳統手工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以公益情懷創立中國手工坊,為貧困地區上萬名繡娘在深山中建造繡夢工坊,形成了以培訓為入口,繡夢工坊為依託,“深山集市”為銷售出口的文化扶貧新模式...
經過8年的建設,摸索出了一套村民自主,學者指導,政府領導的模式,出版了《雲南民族文化生態村試點報告》,吸引了不少學者到試點村寨進行調查研究,基本實現了以保護和宏揚優秀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和重建良好的生態環境,謀求鄉村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宗旨。尹紹亭教授主編的《雲南物質文化》叢書是他多年來埋頭田野調查發掘...
基諾山寨作為全國唯一一個最全面集中展示中國第56個民族-基諾族文化為主題的文化體驗地,現已被確定為西雙版納州基諾族傳統文化保護區,於2006年6月1日正式開始接待遊客參觀了解。2007年基諾族大鼓舞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基諾族狩獵樂器“奇科”、“布姑”也已被列為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在深度認知...
(一)古鎮、古村落、古建築、古樹名木、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文物古蹟、農業文化遺蹟等物質文化遺產;(二)民間傳說、傳統音樂舞蹈、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傳統醫藥、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三)其他文化遺產。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傳統農耕文化保護檔案和資料庫,對傳統...
劃定鄉村建設的歷史文化保護線,加強對文物古蹟、古鎮古村、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築和優秀農耕文化遺產的保護,支持優秀戲曲曲藝、少數民族文化、特色民俗文化、傳統手工技藝等民間文化的傳承發展。完善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建設,支持非遺傳承人依託鄉土非遺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開展傳承...
收集四川成都、阿壩州兩地,四個原始羌族村寨、五位羌繡傳承人,4446張珍貴照片,詳細記載梳理羌繡的歷史文化淵源與現存的羌族人文生態現狀;整理編撰羌繡白皮書;多方合作拍攝羌繡人文紀錄短片;建立羌繡繡娘培訓基地。公眾教育 開發並對公眾開放羌繡DIY課程 融和創新 與國際知名彩妝品牌跨界合作,聯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羌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