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群整合

供應商群整合是指減少供應商數量,進行集中採購,實現規模效益,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服務水平的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供應商群整合
  • 類型:經濟術語
益處,策略,注意事項,

益處

因為採用招標制度和長期採購契約,供應商會擔心因為價格原因而失去長期合作機會,因此會儘可能地提供低價。而且,大額採購量和緊密的合作關係讓供應商更願意與採購企業共享信息,也降低了庫存配送成本。與少數供應商的業務往來,可以減少契約談判時間及訂單處理量;縮減供應商協調管理人員,降低供應商溝通扶持投入和生產監督績效跟蹤成本。同時,企業其他一些部門和業務流程也要相應進行重組運營成本也會降低。此外,整合後留用的供應商規模一般都比較大,管理體系也比較完善,更容易實施供應商開發
  • 2.提高信息共享性,改進供應商服務水平
縮減供應商數量後,合作方共享的信息會因此而增多,包括雙方的生產計畫、庫存水平以及銷售狀況等,供應商因此更能了解購買方的服務需求,從而縮短訂貨提前期,提高其客戶服務水平和反應速度,提升配送的準時性。另一方面,少量供應商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失去訂單機會成本更高,這本身也激發了供應商提高服務水平,增加售後服務種類。此外,縮減後的供應商的服務水平比較接近,更能實現服務的標準化和統一化,更容易管理。
供應商數量越多,不確定性因素越多,隨著供應源的減少,企業能夠更好評估和管理供應商風險及不確定性。因為對整合後留用的供應商的考核更為嚴格,也大大降低了供應商提供不合格產品或達不到企業要求的風險延遲配送的風險也會降低。
  • 4.提高供應合作關係水平
買方企業縮減供應商群後會與留用供應商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關係,這是一種雙贏的結果。對供應商而言,因為採購量的增加,相應的利潤總額也會有所增加,而良好的溝通,又提高了他們的庫存管理和生產規划水平,而由此導致的運營成本的降低會讓他們在與其他客戶交易中更具競爭力。對購買方企業而言,可以實現採購價格管理成本的降低,對供應商技術資源的利用以及減低採購風險等等。

策略

儘管供應商群整合能夠給企業帶來諸多益處,但也可能讓製造企業對少數供應商的依賴性增強或者導致較高的供應商轉換成本。因此,企業需採取必要的策略,謹慎實施。
組建一個由採購、技術研發、製造、財務等多部門代表參與的跨職能項目組來制定供應商整合標準和目標,包括哪些零部件的供應商需要縮減,縮減幅度為多大,分幾年實施等,並確定未來幾年對縮減後的供應商的技術、質量、價格等的戰略要求。
  • 2.蒐集整理供應商評估材料
供應商群整合是製造企業從已經建立合作關係的供應商中挑選出最能勝任的幾個作為戰略合作夥伴,這個過程中,需要對這些供應商的以往績效進行評估並對未來績效進行預測。企業需要從本企業資料庫中獲取供應商與自己以往的交易記錄以及業績記錄等,也要向供應商傳送需求建議書(Request For Proposal RFP}以確保供應商理解自己的需求。通過RFP,供應商既明確了製造商的需求和目標,也了解了創建和提交投標書相關信息。
  • 3.依據整合目標,評估供應商參選建議書
供應商在正式提交投標書之前,製造商需要制定評估標準,一般可以創建電子表格,將RFP中涉及的所有關鍵條目提取並分類排列,重點考察五個指標:產品和技術領先、服務與支持領先、質量一流、配送提前期短以及總成本低。評估時可以採用定量分析,根據行業和產品特點以及對自己的影響程度給這些指標分配相應的權重,據此對各供應商打分,按得分高低排序,選出入圍供應商。入圍供應商的數量一般可以選擇實際目標要求數量的兩倍。不過,報價在這一階段的評估權重不宜過大,因為價格在後期的商務談判過程中一般都會有所變動。但報價必須在參選建議書里予以明示並作為未來價格談判的參考依據。
  • 4.與入圍供應商洽談,選定繼續合作供應商
向入圍供應商傳送信息徵求書,用於向入圍供應商收集關於價格和產品特性等重要信息的。根據反饋的信息,製造商確定自己的目標價格並據此邀請入圍供應商洽談,了解他們將採取哪些措施幫助製造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以及他們是否能夠接受目標價格等。根據RF工和洽談結果,製造商確定最終合作供應商,數量要能夠滿足採購要求而且有備選。
隨著供應商數量的減少,製造商的採購流程和相關系統也要發生相應變化,因此必須要進行運營調整。要讓供應商重新擬定配送規劃,當新的供應商群建立後,要向各區域工廠公布新的AVL以及新的採購價格和付款條件。還要建立新的或升級採購監控系統,監控各廠實際採購情況;要保證各工廠只能從AVL供應商採購,或者限制向非AVL供應商採購。另一方面,也要實現與供應商信息系統的對接,緊密的合作關係要求更多的信息共享。

注意事項

具體實施供應商群整合策略時,企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 1.分析大供應商群產生的原因,謹慎實施
企業在縮減供應商之前,要先搞清楚,造成企業供應商數量眾多的原因是什麼,針對不同的生產階段、產品種類和企業規模,採取不同的措施。企業可以結合以下幾個因素分析:①產品生產階段。新產品研發階段,最好多考核和認證幾家供應商;到了批量採購階段,就可以根據供應商的表現逐步最佳化;②產品專用性程度。如果產品專用性強,需要進行專用資產投資,那么適宜採用少數供應商;而標準化產品可選擇較多數量的供應商;③產品複雜程度。產品越複雜,需要環節越多,與少數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更為有利;④產品更新速度。對於更新換代速度快的產品,適於選用少數供應商,與供應商緊密合作。
對一些實行分散採購的集團性企業,因非標準化造成的多供應商較為普遍。進行部件的標準化改革,供應商的數量就會隨之減少。不過,這樣的標準化需要產品設計部門配合。
  • 3.建立採購監控系統
實行供應商群整合,必須要建立監控系統,保證貫徹實施。一些大公司,同樣的零件,在不同的系統中可能有不同的零件號;同一個供應商,在不同的系統中也可能有不同的供應商編碼,所以,統一的監控系統是確保供應商群整合成功不可或缺的。
  • 4.與其他供應鏈策略並進,向縮減後的供應商提
供更好的合作條件很多文獻認為供應商群整合是其他供應鏈管理戰略的前提條件。因此,企業要通過結合流程重組,工藝改進以及提高供應鏈彈性等來實現供應商群整合。同時,不能一味降低採購價格,要向供應商提供更好的合作條件,保證其合理利潤,並且擴大信息透明度,對供應商進行必要的技術支持培訓或給與投入補償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