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利潤最大化
這種觀點認為,利潤代表了企業所創造的財富,利潤越多,企業創造的財富越多.越接近企業生存、發展和盈利的目標。利潤最大化目標最早要追溯到19世紀,當時的企業規模都很小,
業主直接從事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他們的直接動機就是增加利潤.再使利潤轉化為資本,從而利潤最大化被作為
企業財務活動追求的終極目標。
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確實有一定道理。在微觀上,利潤賺得越多,表明企業資金利用效果越好.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越強,競爭實力越雄厚。在巨觀上,利潤代表
剩餘產品的多少,
企業利潤賺得越多,剩餘產品越多.對社會的貢獻越大。所以利潤最大化意味著
社會財富的極大化,利潤的多少決定了資本的流動方向,為追逐利潤,資本只會流向利潤最大的行業和企業。
但利潤最大化也存在一些缺陷,它沒有考慮利潤發生的時間,沒有考慮
資金的時間價值。利潤最大化中的利潤是一個
絕對數,沒有考慮利潤與
投入資本間的投入產出關係,利潤的最大化不代表
利潤率最大化,追逐高額利潤,可能會犧牲大量的
經濟資源,給企業帶來風險,使企業的
決策行為短期化,因而利潤最大化不能科學地說明
企業經濟效益水平的高低,不利於不同資本規模的企業或不同期間之間進行對比。利潤最大化也難以協調企業同經營者之間的利益,經營者的收益往往與
經營業績掛鈎,為了追求
經營績效,在未達到指定的目標時.他們可能會挖空心思在賬面上做手腳,虛增收入和利潤,矇騙社會公眾,不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
每股收益最大化
這種觀點認為,應當把企業的利潤和
股東投入的資本聯繫起來考察。用每股
資本收益來概括企業的財務目標,反映了所得利潤與
投入資本之間的投入產出關係,以避免利潤最大化目標的缺點。上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資本市場的逐步完善,
股份制企業發展迅速,每股
資本收益最大化成為西方企業的財務目標。
但是每股資本收益最大化沒有考慮
資金的時間價值,沒有考慮投入資本以及股東獲取利潤的時間性和持續性,也沒有考慮風險因素。而且它只考慮股份制企業,沒有考慮非股份制企業。
股東權益最大化
這種觀點認為,
股東權益通過股票的市價來反映,所以
股東權益最大化也就是追求
股票市價最大化。這種觀點以美國為代表。在美國,企業股東以個人居多.他們不控制
企業財權,只是通過股票的買賣來間接影響企業的
財務決策,
職業經理的報酬也與
股價直接相關,因此.股票市價成了財務決策要考慮的最重要因素,而股東權益也是股票市價的充分體現。因此,股東權益最大化理所當然成為他們的財務目標。
股東權益最大化需要通過股票市價最大化來實現,而事實上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不僅包括企業經營業績,還包括投資者心理預期及國家經濟政策、政治形勢等外部環境.帶有很大的波動性.易使股東權益最大化失去公正的標準和統一衡量的客觀尺度。
股東權益最大化對規範企業行為、統一員工認識缺乏應有的號召力,沒有考慮人力資本所有者的權益。
股東財富最大化
這種觀點認為,在
股份有限公司中,企業的總價值可以用
股票市場的價值總額來代表,當公司股票市場的價格達到最高時,就說明了公司實現了財富最大化目標,也意味著股東的財富實現了最大化。這一觀點起源於西方資本市場比較完善、證券業蓬勃興起的美國。
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能激勵企業採用最優的
財務決策.它考慮了
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情況,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高,進而使
股東財富最大,因此,這一目標比前三種目標更具綜合性。
但股東財富最大化是一個十分抽象且很難具體確定的目標。對
上市公司而言,其財富雖然可以通過股票的價格變動來反映,但由於
股票價格的變動不是公司業績唯一的反映,而是受諸多因素影響的綜合結果,因而股票價格的高低不能反映上市公司財富的大小,這樣,
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在實際工作中就難以被
企業管理當局和財務管理人所把握。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也難以兼顧其他
財務關係人的利益。由於企業是所有者的企業,企業的財富最終都歸所有者,而企業的財務關係人,除了股東,還包括
債權人、經營者、職工和社會公眾等。無論何種關係人都要享有企業財富的分配權,這與企業所有者的目標會發生矛盾。
企業價值最大化
這種觀點認為,
企業價值最大化就是通過企業財務上的合理經營,採取最優的
財務政策,充分考慮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係。在企業穩定長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增加企業的財富,使企業價值達到最大。企業的價值除了企業
存量資產的
重置價值外.還包括企業重要的
人力資本價值、
無形資產價值以及企業目前及未來潛在的
獲利能力。企業價值最大化追求的是
企業資產的價值,各種資產的投入回報又來源於對資產最有效的配置和最合理的運用,它要求的理財對象是企業的
總資產,財務目標主體是
利益相關者的企業.而不僅僅是股東的企業;利益指向是企業價值,體現了利益相關者所有簽約方的
共同利益,而不僅僅是股東的利益.關心的目標是如何“做大蛋糕”而不是如何“分配蛋糕”。在西方國家基本上否定了“利潤最大化”目標後,提出了“
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且已被許多企業所接受。
目標的選擇
一是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在協調各相關者利益的同時,最大程度地實現了股東的利益。
現代企業是多元化的企業,股東、債權人、經營者和一般職工都有著自身利益,共同參與構成企業的利益均衡體制。企業價值最大化就是在發展中考慮問題.在企業價值的增長中滿足各方利益關係。當企業的財富增加後。股東、債權人、經營者和職工的利益都會增加,同時,股東、債權人、經營者和職工利益的滿足又有利於企業財富的增加,在各方的參與和努力下,實現了財務管理的良性環循。使得股東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滿足。
現階段我國是一個以社會主義為政治制度、以市場經濟為
經濟模式的國家.
企業制度尚處於起步階段,企業
產權還未完全理順,其發展具有獨特複雜的一面,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企業更應強調職工的利益和權利,強調
社會財富的積累,強調協調各方利益,實現共同發展和
共同富裕。只有企業價值最大化才真正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點。
我國目前的產權結構具有多元化、
分散性的特點。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將成為整個
社會群體中緊密相連的一員.
企業利益與
社會利益休戚相關,這也是產權制度發展的內在要求和趨勢。它要求企業必須兼顧產權主體和其它關係人利益。
企業價值最大化旨在把體現企業整個經營成果價值的蛋糕做大,以保證利益關係人各方應得的份額,做到兼顧各方利益,實現各方利益的最最佳化,符合產權制度的內在要求。
從某種意義上講,利潤最大化和股東權益最大化等目標,都會導致企業行為短期化,會增加風險,不利於企業長期發展。而企業價值最大化不再只強調企業當前的微觀利益,更注重微觀利益和巨觀利益協調一致,更講究企業信譽,注重企業形象的塑造與宣傳,更注重提高企業產品的質量和售後服務,以保持企業銷售收入的長期穩定增長。
2、選擇企業財務目標的影響因素
一是企業的所有者
二是企業的債權人
債權人為了達到按時收回
本金和利息的目的,除了尋求法律保護外,更多的是在契約上規定借款的用途,並要求企業保持良好的
償債能力。隨著
市場經濟的發展,競爭日益激烈,債權人對
企業財務管理的介入程度不斷加深。
三是企業經營者和員工
企業的經營者直接行使
經營權,直接參與企業的重大財務事項決策和管理:企業的員工直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他們為企業提供了智力和體力勞動,理應獲得相應的回報。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人力資源將成為企業財富不斷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四是政府
政府頒布了一系列保護
公眾利益的法律,如《公司法》、《
環境保護法》、《契約法》、《保護消費者權益法》和有關產品質量的法規等。政府為企業提供了服務。理應分享企業的收益,即要求企業依法納稅。
五是大客戶與供應商
他們為企業提供了較為穩定的“
市場資本”,企業不能漠視他們的利益,確定財務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大客戶和供應商的利益。
3、我國現代企業財務目標的選擇
通過對上述影響我國財務目標制定的
利害關係人因素的分析,考慮到“利潤最大化”、“每股權益最大化”、“
股東權益最大化”、“
股東財富最大化”都存在著不足.而“
企業價值最大化”將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擺在首位。強調在企業價值增長中考慮各利益集團的權益.注重企業可持續發展.因而“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我國現階段企業財務目標的最佳選擇。現代企業與傳統企業存在很大差異。傳統企業的股東承擔了企業的
剩餘風險,也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全部稅後收益。企業職工、債權人以及政府所承擔的風險比現代企業要小得多。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企業的
資產負債率很低,一般不超過50%。而現代的企業資產負債率較高,一般超過60%,有的甚至超過80%。巨額負債使債權人承擔的風險大大增加,實際上他們與股東承擔著共同的風險。傳統思路考慮財務目標時更多考慮股東利益,選擇“
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企業的財務目標,但現代企業是多邊契約關係構成的經濟組織。不僅股東要承擔相當大的風險,而且職工、債權人、政府和相關利益者也要承擔很大風險。因此,企業不能強調某一
利害關係人的利益而傷害其他關係人的利益,不能將企業財務目標僅僅歸結為某一利害關係人的目標。另外,股東財富最大化要求資本市場必須是有效的,因為只有當資本市場是有效的,
企業活動與證券價格之間才有聯繫。
目前我國股份制企業還不具有普遍性,上市公司的比例還較小,
證券市場還不完善.投機的氣氛濃厚,
莊家炒作現象嚴重,現有的資本市場尚處於弱勢狀態,因此,將企業的財務目標定位於“
企業價值最大化”更加恰當,更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