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義
本金在財務管理中稱為
現值,是指未來某一
時點上的一定量現金折合為現在的價值。比如存入銀行一筆現金100元,年利率為
複利10%,經過3年後一次性取出本利和133.10元。本例中100元為本金,33.10元為利息,扣除利息稅後的款項即為利潤。利潤又分
毛利潤與
淨利潤。
本金,是各類經濟組織與個人為進行
生產經營活動而墊支的資金。這裡所講的經濟組織,有國家財務機構(國家資產管理機構與中介經營公司)、生產
流通企業、
商業銀行、
商業保險、非銀行金融機構(
證券公司、投資銀行、金融性
資產管理公司)、企業化經營的事業單位等。這裡所講的個人,包括個體工商業戶、從事商品生產流通的農戶和廣大的
股民等。這裡所說的墊支資金,是指這部分資金投入生產流通後並沒有消耗掉,而是從所取得的收入中收回,並要求增值,具有周轉性和
增值性的特徵。在
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各種
生產要素資本化,本金常被稱作資本。因此,從國民經濟範圍考察,屬於本金的資金主要包括國家本金、企業本金和家庭(個人)本金。
分類
資金,從一般意義講,是指國民經濟中財產物資價值的貨幣表現。計畫經濟條件下通常將資金按其分配形式分為
財政資金和
信貸資金,按用途分為基本建設資金、生產經營資金和其他特定用途資金。這種分類較好地反映了計畫經濟時期國民經濟中資金絕大部分由國家統一所有、統一計畫使用的實際情況,但現已不能反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資金主體多元化和用途多面性的實踐。為了全面反映市場經濟條件下資金運動的情況,研究資金結構,加強
巨觀調控,對國民經濟資金可按三種標準進行分類。
財務性質
企業本金運動即為
企業財務活動。企業
籌資、投資、耗資、收入與分配,形成財務活動的客觀經濟內容。從這幾個方面的內容看,
企業籌資、投資與耗資三項,可概括為本金的投入。企業的收入與分配兩項,也可概括為本金的產出。企業財務活動就是企業本金投入與產出的
經濟活動,可概括為財務經濟活動。於是,
企業經濟活動按運動形態可劃分為生產技術經濟活動和財務經濟活動兩個方面。生產技術經濟活動是生產經營要素(
勞動資料、
勞動對象、勞動力等)的投入與生產經營成果(商品)的產出。企業
再生產是生產經營的投入與產出、本金的投入與產出兩方面的統一。這兩個方面的關係,就是物資運動與本金運動相結合的關係。財務經濟活動不僅是生產技術經營活動的前導、反映和控制手段,而且通過資金市場進行貨幣資源的獨立投入與產出(收益)活動,取得特有的財務
投資效益。總之,財務活動就是企業本金投入與產出(收益)活動,構成企業經濟活動的獨立方面,即財務經濟活動方面,這是財務的經濟屬性。財務的經濟屬性是不同
社會經濟形態下財務的共性。
運動規律
本金運動是以微觀和
巨觀經濟環境為條件,以企業與
國有經濟活動為基礎進行的。本金運動在與巨觀和
微觀經濟條件的聯結中呈現出若干規律性。
本金運動與社會資金運動相結合
本金運動同社會各方面的經濟活動密切聯繫。因此,本金運動與社會資金運動(包括財政、
信貸和
社保資金運動等)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一致性。一方面,本金運動是
社會資金運動的基礎。本金運動的順利進行,保證了
商品價值的形成與儘快實現,為社會資金運動的順暢進行和規模的擴大奠定了基礎。只有企業收入增長,經濟效益提高,財政收入才能增長,銀行貸款才能及時歸還,
保險資金才能足額上繳。另一方面,社會資金運動的規模和結構,又反過來制約本金運動的規模和結構。財政、信貸資金的增長為企業本金的增長提供了條件;財政、信貸資金分配於固定資產投資和增加
流動資金的比例,直接影響著企業
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的結構變動。保險資金的籌集與分配,對保證本金正常運動,防止意外中斷也有積極作用。
本金運動和社會資金運動又存在一定的背離。二者因各種特定原因在數量變化與時間占用上呈現某些反向變動。本金運動具有相對獨立性。例如,當國民經濟資金總量一定時,企業
資金占用量與社會資金占用量存在此增彼減的關係;當企業向證券市場籌集資金與投資或內部積累資金時,或自行沖減財產損失時(股份公司減股),企業本金髮生增減,而社會資金卻不一定會發生增減;企業占用應繳未繳款的時間拉長,歸還銀行貸款的期限延長,會引起社會
占用資金時間縮短等。本金運動和社會資金運動的一致性,導源於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
國家巨觀調控的職能。國家作為國民經濟的社會行政管理者有權運用各種
經濟槓桿(如財政、
信貸、保險等),參與
社會產品與
國民收入的分配與
再分配,從而引起資金在企業與社會有關資金部門之間發生各種形式的對流。企業本金運動和社會資金運動的背離性,導源於企業作為自主經營、
自負盈虧的經濟法人地位。企業為了獨立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不僅要從社會資金部門籌措資金,而且還要從稅後利潤中自行積累一部分資金,引起企業本金單獨增減變動。這一規律,決定著企業財務既與財政、信貸、保險相聯繫,又與它們相區別、相互獨立而存在。一方面要求企業本金和財政資金、
信貸資金、保險資金相互綜合平衡,要求國家加強對企業資金的巨觀調控;另一方面,國家也應尊重企業自主經營的財權,維護企業的正當利益,不能亂加干預。
本金運動與物資運動相結合
企業生產經營過程,是物資運動和本金運動的統一,物資運動和本金運動存在著一致性。首先,物資運動是本金運動的基礎。物資運動的存在,一般決定了本金運動的存在。這是由於商品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一定量的本金總是依附於一定數量的物資而存在的。由於材料物資的購銷、固定資產的購建與增減變動,引起本金的投入、收回和形態變化。物資運動狀況的好壞,基本上決定著本金運動狀況的好壞。只有材料物資採購及時、儲存合理、銷售迅速,才能使企業本金周轉加速;否則,就會出現本金運動受阻,周轉不靈。物資運動規模在客觀上有可能擴大才會對企業本金運動規模的擴大提出要求。其次,本金運動又反映著物資運動,並反過來制約物資運動的規模和結構。這是由於企業本金作為購買手段和
支付手段,它的籌集常常是先於物資的取得,成為物資運動的前導。企業本金的分配比例,也就制約各種生產經營要素(如
材料物資、設備、勞動力等)的形成與結構。企業本金運動規模的擴大,反過來為物資運動規模的擴大提供了條件。並且,企業本金
運動速度的快慢,是物資運動狀況好壞的靈敏反應器。通過本金運動狀況的檢查與分析,可以揭示物資運動在供、產、銷各環節存在的問題,從而合理地進行物資管理與使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企業本金運動和物資運動又存在一定的背離,二者會因各種原因在時間先後和數量變動上顯示出不一致性。首先,從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活動考察,由於
商業信用手段的廣泛利用,當採用合法的
賒銷、預付方式時,常出現物資運動先於或後於本金運動;由於固定資產價值轉移與實物更新時間上的分離,會出現本金運動在一定時間脫離物資運動的現象;企業純收入的分配與上繳財政,從企業來看是有本金運動而無物資運動。此外,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而發生財產物資損失,財務上未作處理時,就會出現虛有本金而無物資的現象。其次,企業參與資金市場活動考察,是單純的本金籌集或
投資活動,有本金運動而無物資運動。本金運動與物資運動的背離,是財務管理作為一項獨立性的職能管理而存在的客觀依據之一。財務管理通過合理利用各種背離,趨利避害,發揮著獨立的職能作用。
企業本金運動與物資運動的一致性,是由於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性所決定的;二者的背離性,是由於價值具有相對獨立運動的特點所決定的。
本金運動的內部綜合平衡
企業本金運動是一種複雜的
經濟機制,本金運動是否順暢以及能否取得良好的效益,要受到機制內部各部分之間是否協調平衡的制約。從本金所有看,
企業資本金、借入資金和內部積累資金之間要有恰當的比例關係,才能使
籌資成本與
籌資風險較好地統一。從本金運用看,
對內投資與對外投資之間,長期投資與
短期投資之間,
固定資金與流動資金之間都必須保持恰當的比例。只有這樣,才能既保證企業內部生產經營活動的本金需要,又充分利用暫時閒置貨幣資源在資金市場上獲利;才能保證企業內部各生產經營要素合理形成。從本金所有與運用的綜合平衡看,本金的收入與支出必須在時間上和
數額上協調平衡,使一次資金循環的終點和下一次資金循環的起點緊密銜接。
企業本金運動的綜合平衡,是由於企業對內投資與對外投資之間,企業各生產經營要素之間,生產經營過程各環節之間彼此協調平衡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這一規律,一方面要求本金運動以企業購、產、銷活動和對外投資活動的內部協調平衡為基礎;另一方面要求財務通過組織本金運動的綜合平衡,去促進企業內部生產經營活動和對外投資活動各方面的協調,發揮其綜合調控作用。這一規律,是正確進行財務決策的重要依據。
綜合平衡法是財務決策的基本方法之一。
本金運動的連續並存性
從企業內部生產經營活動看,本金最初以貨幣資金形態處在購置階段的起點,經過購置轉變為生產經營物資的價值形態(如固定資產、材料物資等),經過生產階段轉變為商品的價值形態,經過銷售階段又回到貨幣資金形態。從
企業對外投資活動看,本金通過證券購買由貨幣形態轉化為證券形態,通過證券出售再轉化為貨幣形態。
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由於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價值周轉方式的不同,在本金運動的連續並存性方面也顯示出各自的特點。流動資金運動具有價值一次性轉移、耗費與補償的特點,在一個再生產過程中完成一次周轉;固定資金運動具有價值逐次性轉移、耗費與補償的特點,要在若干個再生產過程中才能完成周轉。儘管固定資金與流動資金運動的具體方式有別,但各種資金形態在空間上的並存性和時間上的連續性卻是相同的。本金運動的並存性和連續性互為存在的前提。由於各種本金形態的同時並存,才使每一部分本金有相互轉化的可能;另一方面,並列存在的本身又是相互轉化的結果,本金運動的連續性一旦中斷,下一階段的本金形態就不復存在。
企業本金運動的連續並存性,是由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本身的連續性與階段性的特點所決定的。生產經營活動的連續進行,各種生產經營要素的不斷形成、耗費、轉化為生產經營成果,最後通過銷售實現其價值,必然使墊支在生產經營要素上的資金不斷發生形態轉化,運動不能中斷。生產經營活動的階段性,使各階段占用的本金在空間上處於並列存在的狀況。企業本金運動的這一規律,要求財務組織上既要不斷籌措本金,又要分階段按每個占用形態的本金占用結構及其變化情況合理配置資金,並不斷採取措施,保證本金正常的循環周轉,加快本金周轉的速度,提高本金的利用效果。
上述各項本金運動規律,是從本金運動的總體考察的。各種不同的本金在不同運動階段和領域,還有著各自的規律性,本書以後各章將具體加以考察。本金運動規律,對確定財務管理原則與方法有重要理論與實踐意義。全面研究本金運動規律,是建設財務學科的基本點。
本金還貸
等額本息還款
據業內人士介紹,銀行目前辦理得最多的還款方式就是
等額本息還款方式。這種還款方式就是按
按揭貸款的本金總額與利息總額相加,然後平均分攤到還款期限的每個月中。作為還款人,每個月還給銀行固定金額,但每月還款額中的本金比重逐月遞增、利息比重逐月遞減。舉例來說,假設需要向銀行借款20萬元,還款年限為20年,按照目前大部分銀行的利率,選擇等額本息法,每個月大約還1376.9元。還款總額為 33萬元,其中支付利息款金額為13萬。
對此,銀行理財專家分析,以等額本息還款方式還
房貸,借款人每月承擔相同的款項也方便安排收支。等額本息還款方式尤其適合收入處於穩定狀態的人群,以及買房自住,經濟條件不允許前期投入過大。
等額本金還款
除了
等額本息還款法外,
等額本金還款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還房貸的方法,借款人可隨還貸年份增加逐漸減輕負擔。這種還款方式將本金分攤到每個月內,同時付清上一還款日至本次還款日之間的利息。舉例來說,假設需要向銀行借款20萬元,還款年限為20年,按照目前大部分銀行的利率,選擇等額本金法,在還款初期,第一年每月還款額在1700元左右;最後一年的月均還款在800元左右。等額本金法的還款總額為31萬元,其中支付利息款金額為11萬。
使用
等額本金還款的特點是,借款人在開始還貸時,每月負擔比等額本息要重。但是,隨著
時間推移,還款負擔便會逐漸減輕。這種還款方式相對同樣期限的等額本息法,總的利息支出較低。
如果當
房貸利率進入到
加息周期後,等額本金還款法也會更具優勢。按照現在大部分銀行的規定,部分
提前還貸只能一年一次。如借款人打算
提前還款,等額本金還款法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償還法
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分析收入需求,最常見的兩種方法是本金清償法和本金保留法。
本金清償法假設
本金清償法假設用本金和利息在相關期間滿足收入的需要。本金保留法假設只用本金投資收益在相關期間滿足收入需要,而本金不用於清償。為滿足同樣的收入需要,本金清償法需要的資本比本金保留法少,本金保留法需要很大一筆資金留給下一代(或指定的人)。本金保留法比較保守,因為當急需用錢時,本金也可能被動用。
當一生的收入需求被考慮時,本金清償法有以下兩種方式:
1)到保險公司購買終身
年金。年金的受領者的壽命不能比年金收入更長。終身年金不能在60歲、65歲或70歲之前購買。在60歲、65歲、70歲之前的收入需求,可以由固定期間給付的
人壽保險或其他方式滿足。
2)假設最大年齡,即超過此年齡就不可能存活。一些人以80歲作為最終年齡,那么本金和利息的清償就完全在現在的年齡和最大年齡之間的期限,這樣收入需求可以由固定期間給付的人壽保險或其他分式滿足。
兩種本金清償方式各有優缺點:
終身年金,在其他條件相同時,能提供比其他方式更高的給付,因為其假定的最高年齡很高,而終身年金每次給付中均包含生存利益,在有的情況下,終身年金的受領者活得比給付期更短。但是目前的終身年金,只能平準式支付或隨著當時的投資回報的不同而不同。這都沒有考慮到
通貨膨脹。
本金
而設定最高年齡的方法,如果有適當的資金來源,那么能隨著通脹而增加給付,但同時也會降低所給付的年齡。但是第二種方式中,最終年齡如果設定的太低,收入受領者若活得比給付期限長,那么將造成不良的財務後果。另一方面,終身年齡設定的過高,可能需要更多的資金,造成資金的閒置。
在本金保留方式和本金清償方式兩種極端之中,還存在著不須支付所有的本金或不須保留所有的本金的中間方法。因此要根據收入的需求,設計合理的方式。
通貨膨脹的假設
通貨膨脹在分析未來的收入需求、收入來源及相關因素的影響時,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但未來的通貨膨脹是很難準確預測。預測通脹率最好的方法是選擇一個
通脹率浮動的範圍,並且計算出當通脹率改變時,結論隨之改變的敏感性。這種
敏感性分析如果運用不當,會使分析的目的更加含糊。因此敏感性分析應尤其謹慎,選擇清晰、簡單的方法。
利率分析
貼現率的選擇在分析信息過程中十分重要,尤其在需貼現很多年的時候,收入的需求及來源會由不同貼現率而產生很大的差異。因此,應重視利率的選擇問題。一般來講,所選擇的利率是在目前的經濟環境裡比較安全並且容易變現的投資所產生的稅後
投資回報率,即是比較保守性的利率選擇。尤其對於家庭的財務規劃,利率的選擇率更加保守、謹慎。
其它相關
本金與基金區別:
本金與
基金是國民經濟中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的兩類資金。
本金與基金的主要區別表現在如下方面:
1.從物質性看,本金的物質內容是各種生產經營要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以各種經營性資產的形態表現出來,主要包括固定資產、流動資產、
無形資產、
遞延資產和其他資產等。基金的物質內容是各種社會消費品,如行政管理用
房屋、建築物、用品、用具和其他消費物資。
2.從運動性看,本金運動是循環周轉式的運動。馬克思用精闢的公式將其概括為
G-W…P…W'-G'·G-W…
即從貨幣資金轉化為
生產資金,再轉化為商品資金,又回復到貨幣資金。這裡不是原墊支資金的簡單回復,而是增值後的貨幣資金,然後經過成本補償和積累,又開始了規模擴大的第二個循環過程,從而形成周轉。
基金運動是一收一支式的運動,用公式概括為
G-W…G-W…
即以貨幣資金購買社會消費品,在消耗掉後,又以新籌集的貨幣資金購買消費品,用於下一時期的消費。上一時期支出的資金已消耗掉,一去不復返了,因而不是循環周轉式運動,而是一次收支式運動。
3.從社會性看,在本金運動中所形成的
經濟關係主要為本金所有者、企業、經營者之間的產權關係與
收益分配關係;在基金運動中所形成的經濟關係主要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國家社會行政事業管理單位之間,以及
行政事業單位與各經濟組織和個人之間的分配關係。它不屬產權關係,而屬對一部分國民收入的再分配關係。
本金與基金雖然有以上顯著區別,但它們都屬於國民經濟中財產物資價值的貨幣表現,二者又有著密切的聯繫,主要表現在:
1.互為前提。基金的形成來自於國民收入的再分配,而國民收入的創造依賴於本金的投入與收益的實現,所以本金運動是基金運動的基礎。另一方面,物質生產流通活動的正常進行,又需要國家社會行政事業管理單位提供社會穩定、經濟秩序和國防安全等公共產品,所以基金運動又反過來是本金運動的條件。
2.相互制約。假設國民經濟資金總量為一定時(由於
資源的稀缺性,這一假設能夠成立),用於本金的
資金量越大,用於基金的資金量就越少;反之,用於基金的資金量越大,可用於本金的資金量則越小。
3.相互轉化。假設本金的投入能帶來收益,則財政的稅收、社會保障部門的基金和其他行政事業單位的收費(合法的
規費)均有來源。這時,一部分本金收益轉化為基金;又假設,上述基金在滿足本身職能的實現後仍有一定結餘,這一部分結餘可暫時用於進行無風險投資(如購買
國債、
銀行存款等),這一方面可帶來增值,另一方面在以後實現本身職能需用時能隨時變現,不影響急需。在這一前提下,一部分基金結餘可轉化為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