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目標

會計目標

會計目標是會計工作應該達到的要求和目的。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對會計目標的研究極為重視,自20 世紀20 年代以來的80 多年中,這些國家對會計目標的研究日益深入,最後將會計目標定位在“提供對決策有用的信息”上。

是會計理論界的一個熱點問題。西方會計界(以美國為代表)主要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探討會計目標,並逐漸將其視為會計理論研究的起點,這在美國財務會計概念結構中表現得尤為突出,70年代後美國會計界關於會計目標的研究,形成了兩個流派:受託責任學派和決策有用學派。而目前我國會計理論界對於會計目標的探討,也主要局限於這兩個學派之爭。烽火獵頭公司專家認為會計是指為哪些人提供哪些會計信息,以及滿足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哪些需要,因此會計目標是建立會計實務和會計理論的基礎,是會計理論基本結構的最高層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會計目標
  • 描述:會計理論界的一個熱點問題
  • 時期:20世紀60年代
  • 所屬會計理論研究
重要性,缺點,決策觀,目標分類,產權理論角度,法學角度,定理啟示,目標構成,總述,目標主體,目標客體,實現方式,結語,

重要性

在受託責任學派看來,由於社會資源(主要是資本)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資源的受託者就負有了對資源的委託者解釋、說明其活動及結果的義務。因此,會計的目標就是向資源的提供者報告資源受託管理的情況。受託責任學派認為,為了有效地協調委託和受託的關係,客觀、公正地反映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首先,在會計信息質量方面應強調客觀性,在會計確認上只確認企業實際已發生的經濟事項;其次,在會計計量上,由於歷史成本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因此堅持採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以有效反映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再次,在會計報表方面,由於經營業績是委託者最關心的一個方面,因此收益表的編制顯得尤為重要。
會計目標會計目標

缺點

儘管受託責任普遍存在,在會計上反映,或比較側重這一責任的履行情況的反映也無可非議,但是,若將“認定和解除受託責任”作為會計理論研究的起點,至少有以下一些不妥之處:(1)受託責任學派強調會計系統和會計制度的整體完整性,認為只有完善的會計系統和會計制度才能確保會計實務的正確性,但會計系統和會計制度內容複雜,保證兩者的完善性這一提法比較抽象,一旦實務中出現問題,則難以確定問題的根源,造成眾說紛紜、難以統一的局面。(2)在會計處理上,由於受託責任學派強調客觀性勝於相關性,因此要求採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雖然歷史成本模式有其自身的優勢,但會計作為一門服務性的學科,應隨時注意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忽視市場的變化,只能使會計這門學科墨守成規,弱化其服務功能。(3)在會計信息方面,受託責任學派很少會顧及到資源委託者以外的信息需求,按照這一思想,會計人員往往難以體會潛在投資者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容易逐漸喪失完善會計信息的積極性,也難以進一步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特點二、決策有用學派的主要觀點及局限性發展歷程 1964年—1966年,美國會計學會發表了《基本會計理論報告》,初步提出了將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會計信息的用途、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和經濟決策聯繫起來的會計目標思想。在報告中,會計的第一項具體目標被描述成:為了“作出關於利用有限資源的決策,包括確定重要的決策領域以及確定目的和目標”而提供有關的信息。
1978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其《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中,對財務報表的目標則作出了進一步的闡述:(1)財務報告應提供對現 在和可能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資、信貸及類似決策有用的信息;(2)財務報告應提供有助於現 在和可能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評估來自銷售、償付到期證券或借款等的實得收入的金額、時分布和不確定的信息;(3)財務報告應能提供關於企業的經濟資源、對這些經濟資源的要求權(企業把資源轉移給其他主體的責任及業主權益)、以及使資源和對這些資源要求權發生變動的交易、事項和情況影響的信息。

決策觀

概括來說,在決策有用學派看來,會計的目標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於其決策的會計信息,它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有用性。從會計確認方面來看,決策有用學派認為會認人員在會計上不僅應確認實際已發生的經濟事項,還要確認那些雖然尚未發生僅對企業已有影響的經濟事項,以滿足信息使用者決策的需要;從會計計量方面來看,決策有用學派認為會計報表應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動態變化,在會計計量上主張以歷史成本為主,並鼓勵在物價變動情況下多種計量屬性的並行;在會計報表方面,決策有用學派認為會計報表應儘量全面提供對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由於會計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多樣性,因此,在會計報表上強調對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一視同仁,不存在對某種會計報表的特殊偏好。
會計目標會計目標
儘管在資本市場發達的情況下,決策有用理論可以使會計信息和信息使用者緊密相聯,並能促進會計理論研究更具有針對性和方向性及密切會計理論和實踐的聯繫。但考察我國當前資本市場的發展情況,我們不難發現,由於大量非流通股的存在,我國資本市場尚未在企業資本籌集過程中發揮主要作用,企業的經營活動也並非完全以資本市場為導向,而眾多的潛在投資者也僅僅是通過會計信息來初步了解一下上市公司而已,遠遠談不上決策。因此,我國如果按照決策有用的思路來構建會計目標必然會在以下兩方面給會計人員帶來迷茫: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到底如何確定?誰有恰當的權利要求企業提供信息?

目標分類

產權理論角度

會計目標應被明確為節約交易費用。
既然在我國的經濟環境中,受託責任學派和決策有用學派均有其局限性,那么當前我們該如何構建適合我國經濟特點的會計目標呢?筆者認為,運用產權理論中的一些觀點去研究我國的會計目標不失為一條新的途徑。

法學角度

產權可以被定義為“主體擁有的對物和對象的最高的、排他的占有權”。它是指民事權利主體所享有的經濟權利,包括以所有權為主的物權、債權和智慧財產權等。其內涵可分為資本權、占有權、收益權、處置權等。當然,這種法學上的解釋也明顯帶有經濟學的意義,英國學者Y.巴澤爾在其《產權的經濟分析》中就曾指出:“法律的權利會強化經濟權利,但前者並不必然是後者存在的充分條件。”
根據上述對產權的解釋,我們可以推出,一切對企業具有任何形式排他性的某種權利的個人或組織都是企業的投資主體。投資者對企業擁有所有權,債權人對企業擁有排他性的只能由自己行使的債權,政府對企業擁有稅收征管權(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強制性的單向債權)等,因而我們可以明確投資者、債權人、政府都是企業的產權主體,另外資本市場上廣大的資金供應者也可看作企業潛在的產權主體。根據這一理解,我們認為,會計應該是為這些現實的或潛在的產權主體服務的。另外,產權理論認為,雖然市場交易能協調分工,但要完成市場交易是需要費用的,而且有些時候這些交易費用是非常大的。正因為如此。企業作為一種有別於市場的協調分工的組織形式就出現了。雖然用企業方式協調分工完成交易也需要費用,但因為企業方式的交易費用低於市場方式的交易費用,即交易費用的節約是企業出現的原因。而在企業的不斷發展演進過程中,交易費用的不斷節約不僅是因為在企業內部某些市場交易被相應的指令所取代,還因為會計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定理啟示

產權理論的基礎——科斯定理告訴我們:在產權明確界定的前提下,如果交易費用為零,那么自由交易的結果會使資源配置達到最優。科斯定理是建立在有效市場假設的基礎上。但在現實經濟中並不存在完全競爭及零交易費用的情況,因此科斯定理只不過是科斯第二定理的鋪墊。科斯第二定理表明:在存在交易費用即交易費用為正的情況下,不同的產權界定會影響最終的資源配置。從會計學角度看,會計對產權的基本功能正好在於明晰產權及保護產權。明晰產權與產權界定有著必然的聯繫,界定產權的目的就是為了明晰產權,界定好的產權在營運過程中又需要得到經常的維護(如通過會計的核算)才能保持明晰。正因為會計和界定產權之間的緊密聯繫,使會計信息在是否具有客觀性、公允性、相關性等方面以及是否按照必要的程式進行披露方面,影響著會計信息交換過程中的交易費用的大小,並最終影響市場資源的配置。
會計目標會計目標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現實的和潛在的產權主體日益複雜多樣,於是各產權主體必然要求會計提供客觀、公允、相關的信息來節約其交易費用。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會計作為“節約各產權主體交易費用”的目標始終貫穿著整個經濟的發展中。

目標構成

總述

要全面地把握會計“節約交易費用”的目標,我們還需要分析構成和制約會計目標的三個要素即會計目標的主體、客觀及實現方式。

目標主體

它主要包括誰是會計信息的使用主體和提供會計信息的主體兩個方面。前者指的是“誰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這一問題。既然會計的基本目標是“節約各產權主體交易費用”,那么,和企業產權相關的投資者、債權人、政府、接受委託經營管理企業的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以及眾多的潛在產權主體構成了會計信息的使用主體;後者也就是“誰是會計信息的提供者”這一問題,一般而言即為聯結企業和各類產權主體關係的會計組織機構和會計人員
會計目標會計目標

目標客體

它主要明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需要什麼樣的會計信息”這一問題。會計信息的使用者為節約交易費用,必然對會計信息提出要求,他們從自身利益出發,希望會計信息是客觀的、公允的及他們需要的。因此,具備客觀性、公允性、相關性的會計信息構成了會計目標的客體。

實現方式

它主要強調的是會計信息的提供方式及用途。由於我們已明確會計信息的使用主體為那些和企業產權相關的投資者、債權人、政府、接受委託經營管理企業的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以及眾多的潛在產權主體,那么會計信息在考慮各方的需求之後,其提供方式相應地就有了正式對外公布的會計報表和對內的會計報告及非簿記方式。提供會計信息的這些方式,降低了會計信息使用主體的搜尋信息的成本及由此可能導致的決策失誤帶來的風險。

結語

雖然,從表面上看,會計作為“節約與企業相關的各產權主體及潛在的產權主體的交易費用”的目標與決策有用學派有一定的聯繫。在大多數情況下,交易費用的節約正是因為信息使用者在使用會計信息後作出正確的決策基礎上實現的。但是,“節約交易費用”論的優勢是“決策有用學派”所不具備的。例如,當我們在明確了“節約交易費用”的目標後,可以更好地進行成本收益分析,從而較為準確地解釋和預測會計變革的時間和程度。
會計目標會計目標
另外,在我國資本市場發育並不健全的情況下,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儘管不能單純依靠會計信息進行決策,但他們通過運用這些公布的會計信息而節省交易費用確是毋庸置疑的。正是在這些意義上,與決策有用學派相比,“節約交易費用”論更適合我國的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