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要素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會計要素可以分為6項: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其中:前3項要素,與資產負債表中財務狀況的確認直接聯繫。是企業財務狀況的靜態反映;後3項要素,與利潤表中的經營業績的確認計量聯繫,是從動態角度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
1、資產
資產隨處可見,比如房屋、機器設備、運輸工具、倉庫里的貨物等。
資產的概念已經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套用,但是在財務會計中對資產的定義與日常用語卻存在很大的不同。
作為一項會計要素的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根據資產的定義,資產具有以下特徵。
1)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2)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3)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另外,會計中入賬的資產必須是可以可靠計量的。
資產通常分為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兩大類,前者如貨幣資產、存貨、應收賬款等,後者如長期投資、房屋設備等。根據經濟周轉特性的不同,資產可以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等。另外,根據特殊的目標,資產又劃分為非金融資產和金融資產,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資產等類別。
2、負債
總結起來,負債確認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
2)負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3)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另外,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並且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負債一般按其償還速度或償還時間的長短劃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兩類。流動負債是指將在1年以內(含1年)或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主要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貨款、應付工資、應交稅金、應付利潤、其他應付款、預提費用等。長期負債是指償還期在1年以上(不含1年)或一個營業周期以上的債務,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
3、所有者權益
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構成了企業資本的來源。
所有者權益就是投資者對企業淨資產的所有權,又稱為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是所有者對企業資產的剩餘索取權。
4、收入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因此,收入是會計活動帶來的結果。
5、費用
有投入才有產出。如要銷售產品,必須先生產出產品,為此,要消耗各種材料,支付工人工資,生產車間為組織管理生產也要發生各項製造費用;行政管理部門要支付各種管理費用;為銷售產品要支付銷售費用;籌集生產經營資金要支付財務費用;還會發生與生產經營沒有直接關係的營業外支出。此外,企業應繳納的所得稅也是一項費用……總之,費用的名堂可謂五花八門,令人應接不暇。
會計上,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作為一項會計要素的費用可以看做收入的減項,也可以說費用是消耗掉或者轉移出去的資產,它具備3個特徵:
1)費用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
2)費用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減少;
3)費用是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6、利潤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是一種收穫。如果企業實現了利潤,表明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將增加,業績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業發生了虧損(即利潤為負數),表明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將減少,業績下滑了。
從數值上看,利潤就是收入(包括利得)減去費用(包括損失)之後的淨額。其中,收入減去費用後的淨額反映的是企業日常活動的經營業績,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反映的是企業非日常活動的業績。
收入-費用+利得-損失=利潤
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記錄是通過設定“賬戶”進行的。
所謂賬戶,就是指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所作的科學的分類,例如,在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產中,有現金、原材料、固定資產等具體項目,就必須相應地設定“現金”、“原材料”、“固定資產”等資產類賬戶;在企業的負債中,有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等具體項目,就必須相應地設定“短期借款”、“長期借款”等負債類賬戶;在企業的所有者權益中,有實收資本、盈餘公積等具體項目,就必須相應地設定“實收資本”、“盈餘公積”等所有者權益類賬戶。賬戶的名稱,也稱為會計科目,它是對會計要素的進一步分類。在會計制度中,對會計科目及核算內容均有具體規定和解釋。
《會計法》和《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對會計六大要素的實質內涵做了全面、詳盡的規定,並根據新情況對其賦予了新的內涵。只有認真學習領會、準確把握並依據會計要求對經濟事項進行正確地確認、計量和記錄,才能為企業會計核算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要素特徵
會計的六要素將會計對象分為六類會計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
(1)資產: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後半句為準則上新加的)
特徵:
資產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資產是為企業所擁有的,或者即使不為企業所擁有也是企業所控制的。
資產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而不能是預期的資產)
由於該定義使得會計制度發生了很大變化,對考試也有很大影響。
資產按流動性可分為流動資產、長期資產。劃分流動資產與長期資產的標準是一年。資產按照到期是否變為固定或可確定的貨幣分為貨幣性資產與非貨幣性資產。按照是否可辨認分為可辨認資產與不可辨認資產(商譽)。按照資產的存在是否確定分為確定性資產與或有資產。
理解:如收不回來的應收款項,已陳舊過時售不出的商品,已淘汰報廢的固定資產,待處理資產損失,某些予以遞延的費用等,儘管他們還掛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但已不是企業的真正資產;企業也有許多資產如專有技術,自創商譽等無形資產以及一些或有資產,由於現行會計模式與技術等原因而未能體現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上。
(2)負債: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負債的本質特徵是將來會引起企業的經濟利益流出,負債的分類按流動性分為長期負債與流動負債,劃分標準為一年,一年以上為長期負債,一年以下的為短期負債。
(3)所有者權益又稱淨資產,是指企業所有者享有的企業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後的剩餘權益。在我國將所有者權益分為資本和留存收益,而資本包括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留存收益則包括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4)收入。收入來源: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
特點:
①收入是從企業的日常活動中產生的(不包括偶發事件產生的利得——營業外收入、補貼收入)。
②收入要能表現為企業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
③收入只包括本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
所以: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主營業務收入)及讓渡資產使用權(其他營業收入)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是日常活動,否則不能做收入)
流入的經濟利益不屬於收入而是利得,如工業企業出售固定資產淨收益。(營業外收入)
(5)費用
①指各種耗費:營業成本(可以對象化)+期間費用(不可以對象化)
②費用的3個特徵
A.日常活動中產生(不包括偶發事件產生的損失——營業外支出)
B .表現為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C .將引起所有者權益的減少所以:費用也是日常活動發生的。
其經濟利益的流出不屬於費用而是損失,如工業企業出售固定資產淨損失。(營業外支出)
理解:主營業務收支和其他業務收支都是日常經營活動發生的,但主營是經常發生,而其他是偶然發生,比如工業企業銷售商品是主營,而工業企業銷售材料就是其他,營業外收支是與日常無關,具體核算內容參見教材第8章第5節,結合以後學習
(6)利潤(一般指淨利潤,但此教材指的是利潤總額)
①一定期間經營成果。
②利潤=營業利潤+投資淨損益+營業外收支淨額2.會計要素的關係是:
會計要素之間存在著特定的等量關係,這些等量關係構成了不同的會計等式,而會計等式又是會計報表的框價,正因為如此,所以有的學者又將會計要素稱之為會計報表的要素,但嚴格地說,會計要素和會計報表要素並不是一回事。
會計各要素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三個等式來表示,即: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1)
收入—費用=利潤(2)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3)
第(1)個等式可以稱之為靜態等式,反映企業特定時點的財務狀況;第(2)個等式可以稱之為動態等式,反映企業一定時期的獲利能力;第(3)個等式反映了在企業期末結帳之前,第(1)個等式和第(2)等式之間的辯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