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如指掌

了如指掌

了如指掌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iǎo rú zhǐ zhǎng,形容對情況非常清楚,像指著自己的手掌給別人看。出自《論語·八佾》:“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了如指掌
  • 外文名:know something like the palm of one's hand<know as one know his ten fingers;know as well as a beggar knows his bag>
  • 拼音:liǎorúzhǐzhǎng
  • 出處:《論語·八佾》
  • 用法:作謂語;指對事物十分了解
  • 結構偏正式
  • 近義詞一目了然一清二楚洞若觀火
  • 反義詞疑團莫釋
  • 押韻詞:避風港、敝帚自享、奇冤極枉等
  • 年代:古代
  • 燈謎:失手;熟手;空手
  • 日文:掌(たなごころ)を指す
成語簡介,外語讀音,教學同步,解釋,用法,成語示例,成語例句,典故,

成語簡介

【典故】:《論語·八佾》:“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何晏集解引包鹹曰:“孔子或人言知禘禮之說者,於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近義詞】:一目了然、一清二楚、洞若觀火
了如指掌
【反義詞】:疑團莫釋
【押韻詞】:避風港、敝帚自享、奇冤極枉、孤舟獨槳爭斤論兩生奪硬搶、後合前仰、魂馳夢想心勞意攘、左推右擋、為人著想、熙熙攘攘
【年代】:古代
【燈謎】:失手;熟手;空手

外語讀音

【英文】know something like the palm of one's hand<know as one know his ten fingers;know as well as a beggar knows his bag>
德文】etwassogutkennenwieseineeigeneHand<etwaswieseineWestentaschekennen>
日文】掌(たなごころ)を指す

教學同步

伯諾德夫人-(不動聲色地慢慢說道)先生,要知道,柴房裡很黑…… 中尉乙-(瞥了她一眼,不滿地)夫人,在自己家裡,應該相信您的兒子有足夠的能力應付那了如指掌的小柴房。 出自人教版國小五年級下冊12課半截蠟燭》 劇本改編者:曉晶

解釋

形容對情況非常清楚,像指著自己的手掌給別人看。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指對事物十分了解

成語示例

只這一相形之下,美醜高低,便了如指掌了。 聞一多冬夜評論》

成語例句

◎ 當年重慶美國新聞處的費正清在後來寫的《自傳》中說:“她(指龔澎)的性格和為人,她的青春活力,她對中國共產黨事業的堅貞忠誠,再加上她對戰時記者的了如指掌和她具有幽默感,在一九四三年重慶那種枯燥乏味而又令人沮喪的氣氛下,她的這種活力使人就象呼吸到了一股清秀的新鮮空氣”。
◎ 看上去很有邏輯性;另一位對各種幹部級別和待遇了如指掌。
◎ 對於菜市行情,卻了如指掌:蘿蔔昨天是幾分一斤,今日是漲了,還是降了?什麼菜很快就要下市,什麼菜可能要到洪期?又特別懂得生意心理:清早是買的求賣的,下午是賣的乞買的。◎ 他進宮不久,雞坊中謁者(管雞坊的)王承恩就向明皇匯報說:"賈昌這個三尺小孩,一進入雞群,就象進入自己的一群小夥伴中間一樣,哪只雞體強、哪只雞體弱,哪只雞勇敢、哪只雞膽怯,什麼時候應該餵食、餵水,哪只雞有病了,……賈昌了如指掌。
◎ 哪位老闆有什麼特別的脾氣等等,他都了如指掌。
◎ 當然,還不能就此說人們對鯊魚的第六感覺都已了如指掌了。
◎ 當然,作為本地的土生土長的區縣幹部,對當地的一些傾巢出動的革命家庭,是了如指掌的。
◎ 高三同學也不例外,相應少一些而已,但絕未隔絕,即使在高考複習緊張的時候,有些足球迷對國內國際的賽事仍是了如指掌,談起來頭頭是道,如數家珍,使許多老師驚詫莫名,暗愧不如。
◎ 陶老對長篇大書情有獨鐘,對評書的起源、發展了如指掌。
◎ 什麼時候他鴨拐子就成了他們的頭呢?是鴨拐子要當他們的頭,還是他們要鴨拐子當他們的頭呢?對鴨拐子,金雲才自認為是了如指掌、連魂都看清楚了的。

典故

禘是古代帝王或諸侯在始祖廟裡祭奠祖先的一種盛大祭祀活動。周朝的祭祖大典分為三類:第一,天子繼位。在太廟舉行的大祭,上自始祖下及歷代祖先合祭。第二,天子、諸侯五年一次的大祭,高祖及高祖以上的神主祭於太廟(高祖以下分祭於本廟)。第三,宗廟四時祭。每年夏舉行。
有人向孔子請教關於禘禮的內涵及規定。孔子說:“我不知道。懂得禘禮的人治理天下,像把天下放在這裡一樣可以掌握吧!”孔子一邊說一邊指著自己的手掌。
孔子知道禘禮。他回答“不知也”,是不想說的推託之辭。他為什麼不想說呢?孔子生於春秋末期。周王室已經衰微,禮樂崩壞,舊的等級制度被破壞,宗法秩序被弄亂。
孔子認為周禮是最完美的,他本人也以恢復周禮為己任。孔子不願回答的原因可能在於不屑於回答那人的提問,或者是魯國的季氏祭祀違背了周。又或者是他認為魯國的禘禮不符合他所知的標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