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如指掌·西學正典:哲學研究

了如指掌·西學正典:哲學研究

本書是維根斯坦的後期作品,代表了他的“日常語言分析”,是對早期“科學語言分析”的反思和否定。全書討論的問題涵蓋了語義學、邏輯學、數學哲學、語言哲學和心靈哲學等領域,體現了維根斯坦解決全部哲學問題的決心,是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了如指掌·西學正典:哲學研究
  • 外文名: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 書名:了如指掌·西學正典:哲學研究
  • 作者:(Ludwig Wittgenstein)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272542
  • 譯者:蔡遠
  •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 頁數:226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眾流滄海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在多次嘗試把自己的成果聯結為一個整體但都沒有成功之後,我認識到我將永遠不會成功。我能寫出的最好的東西至多不過是一些哲學論述。如果我違背思想的自然傾向而迫使它們朝著同一個方向,那么它們立即就會遭到破壞——當然,這正是與這種研究的本性聯繫在一起的。因為,這項研究迫使我們從不同方向上穿越廣闊的思想領地。”《哲學研究》中的哲學論述就像在漫長而曲折的旅途中所作的一系列風景速寫。由於維根斯坦的後期哲學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對《邏輯哲學論》中的思想的自我否定,故對其思想的把握應更側重於《哲學研究》。

作者簡介

路德維希·維根斯坦(1889—1951),奧地利裔英國哲學家、數理邏輯學家、語言哲學的奠基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把現代哲學方法“推進到決定性轉折的第一人”。維根斯坦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他被羅素稱為“天才人物的最完美典範”,他的哲學曾經震動了西方哲學界,影響深遠,其研究促成了英美哲學的語言學轉向。

圖書目錄

序/1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171
譯者後記/225

後記

譯者後記
路德維希·維根斯坦(1889—1951)是20世紀最具傳奇色彩的少數哲學家之一,出生於維也納一個猶太裔豪門家庭,年輕時喜歡機械、技術和數學,最後因對數學的邏輯基礎感興趣而轉向哲學。他並沒有多少哲學基礎,然而他的思考卻動搖了哲學最敏感的神經。其前後期思想的代表作分別為《邏輯哲學論》和《哲學研究》。
《哲學研究》是維根斯坦後期思想的代表作,也是後期分析哲學的奠基之作。該書論題廣泛,主要涉及語言遊戲、意義即使用、家族相似、實指定義、遵守規則、私人語言等等。它的基本思路是通過語言的分析,揭示傳統哲學觀念中隱含著的思想誤區。與早期的邏輯分析不同,該書以日常語言的使用為典範,揭示語言使用的內在邏輯。從而促成了分析哲學的轉向,即從理想語言轉向了日常語言。
目前國內已有幾個譯本,譯者(塗紀亮、李步樓、陳嘉映等)都是研究維根斯坦的專家,因此,這幾個譯本都有相當高的水準。雖然本人非常喜歡維根斯坦的思想,在翻譯之前已經多次閱讀過該書的中譯本和英譯本,但在自己著手翻譯時,發現還是有一些句子的理解需要推敲。由於幾位前輩在這方面已經做了不少努力,在一些關鍵的地方可以參考、比較他們的譯法,這有助於我更好地理解和表達原文的意思。在此向幾位先生表示感謝。
下面談幾點翻譯的問題。維根斯坦在該書中所舉的關於德語語詞的一些遊戲,由於在英文中不能做同樣的語言遊戲,英譯者用可以做同樣語言遊戲的詞來代替,所以筆者在翻譯的時候也就按照英文的內容直譯過來。雖然在內容上與德文原著有所不同,但對於理解維根斯坦的思想並無妨礙,在文中也就沒有一一註明。另外,維根斯坦在引用前面小節中的內容時所採用的形式並不一致,有時用括弧,有時用小節號,為了避免誤解,本文統一改用小節號。
當然,由於本人水平有限,譯文中難免還有不恰當的地方,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蔡遠
2006年9月

序言


我下面發表的思想是我十六年來從事哲學研究的結晶。它們涉及許多主題:意義、理解、命題和邏輯的概念,數學基礎,意識狀態,等等。我把所有這些思想都寫成論述,即一些短的段落。這些段落有時圍繞著同一個主題形成一個很長的鏈條,有時我卻突然改變,從一個主題跳到另一個主題—我原來打算把所有這些思想匯集到一本書里,關於書的形式我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構想。但問題的關鍵是,這些思想應該以自然的順序不間斷地從一個主題進入另一個主題。
在多次嘗試把自己的成果聯結為一個整體但都沒有成功之後,我認識到我將永遠不會成功。我能寫出的最好的東西至多不過是一些哲學論述。如果我違背我的思想的自然傾向而迫使它們朝著同一個方向,那么它們立即就會遭到破壞—當然,這正是與這種研究的本性聯繫在一起的。因為,這項研究迫使我們從不同方向上穿越廣闊的思想領地—本書中的哲學論述就像是在漫長而曲折的旅途中所作的一系列風景速寫。
經常從不同的方向上重新接近同一個或幾乎相同的景點,並對它們作新的速寫。其中有許多畫得不好或沒有特色,帶有蹩腳繪畫者的種種缺陷。當這些缺陷被拋棄以後,留下一些還可容忍的東西。現在對它們進行了新的編排,有時還作了一些刪減,使觀看者可以看到一幅風景畫。因此,這本書實際上只是一本畫冊。
直到前不久,我才真正放棄在生前發表自己著作的念頭。這個念頭的確不時出現,這主要是因為我不情願地得知,我的成果(我在講課、列印稿和討論中交流的成果)在流傳過程中遭到各種各樣的誤解,或多或少被歪曲,或被滲入水分,這刺傷了我的虛榮心,使我難以自制。
四年前,我有機會重讀了我的第一本著作(《邏輯哲學論》),並向別人解釋其中的觀點。我突然覺得我應該把那些舊的思想與這些新的思想一起發表:因為新的思想只有與舊的思想方式相對照並以它為背景,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
因為自從我在十六年前又開始研究哲學以來,我被迫認識到我所寫的第一本著作中存在嚴重的錯誤。弗蘭克·蘭姆塞對我的思想所作的批評幫我認識到這些錯誤,這種幫助有多大我自己是難以估計的。在蘭姆塞去世前的最後兩年里,我與他就這些觀點進行了無數次交談。除了這種總是確切而有說服力的批評以外,我更要感謝本校的一位教師P.斯拉法先生,他多年來連續不斷地對我的思想進行研習。本書中一些最有成果的思想都得益於這種刺激。
有不止一個原因,我在此發表的思想與當前其他人正在寫的東西有相連之處—如果我的論述沒有打上屬於我的標記—那么我不打算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宣稱它們是我的財產。
我發表這些思想是有顧慮的。雖然本書內容貧乏,但在這黑暗的時代,給這個或那個人的頭腦中帶來光明,這未必不可能是本書的命運—但是,當然,這是不太可能的。
我不指望我的著作能使別人免于思考的困苦。但是,如果可能的話,希望它能激發某人自己的思想。
我本想寫一本好書。這個願望沒有實現,但是我能夠改進它的時間已經過去了。
1945年1月於劍橋
該計畫將在本書的德文版中實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