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市(中衛(寧夏回族自治區地級市))

中衛市(寧夏回族自治區轄地級市)

中衛(寧夏回族自治區地級市)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衛市,簡稱“衛”,寧夏回族自治區轄地級市,位於寧夏中西部、黃河前套之首,地處寧夏平原黃土高原的過渡帶,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和甘肅省交界地帶,總面積17391.3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6月,中衛市轄1個市轄區、2個縣。中衛市人民政府駐沙坡頭區政通東路5號。截至2023年末,中衛市常住人口為108.06萬人。

明永樂元年(1403年),由右護衛改置為寧夏中衛,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稱中衛縣,屬寧夏府,海原縣屬平涼府。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中衛縣分成中衛、中寧兩縣。2004年,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中衛市。地處中國陸地幾何中心,扼守寧夏“西大門”,是亞歐大陸橋的咽喉要道和古絲綢之路北道上的重要節點城市,西部重要的交通樞紐。中衛是全國西氣東輸的戰略通道,有“中國氣脈”之稱。

截至2023年末,中衛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0.7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1%。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人口數量,民族構成,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概況,鐵路,航空,公路,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對外交流,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中衛市地域為羌族和戎族的雜居地。
秦並六國後將中衛納入版圖,自此有10代王朝設郡置縣。秦代屬北地郡富平縣,治所在今吳忠市利通區西北部。
西漢屬安定郡眴卷縣,治所在今中寧縣古城鎮。
南北朝和北魏屬靈州郡鳴沙縣,治所在今中寧縣鳴沙鎮
北周置會州。隋唐屬雄州和豐安縣,治所在今中寧縣石空鎮石空堡村。
北宋屬昌化鎮,治所在今中衛市附近。
西夏建國後,境內設縣建制為應吉里寨,後升為應理州,治所在今中衛市。元朝仍設應理州。
明永樂元年(1403年),由右護衛改置為寧夏中衛。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稱中衛縣(含今沙坡頭區、中寧和青銅峽部分地區),屬寧夏府,海原縣屬平涼府。
中衛市
中衛市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中衛縣分成中衛、中寧兩縣。
1954年,寧夏併入甘肅省,中衛屬銀川專區
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後,中衛縣中寧縣銀南地區(現吳忠市)管轄,海原縣歸固原地區(現固原市)管轄。
2004年,設立地級中衛市,轄沙坡頭區(原中衛縣)、中寧縣、海原縣。
中衛市
中衛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3年,國務院批覆撤銷中衛縣,設立中衛市和沙坡頭區,以原中衛縣的行政區域為沙坡頭區的行政區域,中衛市轄從吳忠市劃入的中寧縣、從固原市劃入的海原縣和新設立的沙坡頭區。
200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批覆同意將海原縣的興仁鎮、蒿川鄉劃歸中衛市沙坡頭區管轄,將固原市原州區的黑城鎮劃歸海原縣管轄;將海原縣的徐套鄉劃歸中寧縣管轄,將海原縣的興隆鄉劃歸同心縣管轄,將固原市原州區七營鎮、甘城鄉劃歸海原縣管轄。
註:2003年~2012年期間,中衛市沙坡頭區行政區域實際由中衛市直接管理;2012年,中衛市設立沙坡頭區管委會,受託管理沙坡頭區行政區域;2016年,沙坡頭區正式掛牌。

區劃詳情

截至2024年6月,中衛市轄1個市轄區、2個縣:沙坡頭區中寧縣海原縣,另有1個開發區:海興開發區。共40個鄉鎮,443個行政村(村委會)、68個社區(居委會),中衛市人民政府駐沙坡頭區政通東路5號。
中衛市行政區劃
行政區
政府駐地
下轄地區
濱河鎮
寧安鎮
海城鎮
參考資料(截至2022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中衛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和甘肅省交界地帶,東與吳忠市接壤,南與固原及甘肅省靖遠縣相連,西與甘肅省景泰縣交界,北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毗鄰,介於東經104°17′-106°10′、北緯36°06′-37°50′之間,東西長約130千米,南北寬約180千米,總面積17391.3平方千米。
中衛市

地形地貌

中衛市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市區平均海拔1225米,地貌類型分為黃河沖積平原、台地、沙漠、山地與丘陵五大單元。中衛市西北部騰格里沙漠邊緣衛寧北山面積12萬公頃,占中衛市土地總面積的7%;中部衛寧黃河沖積平原10萬公頃,占中衛市土地總面積的5.9%;位於山區與黃河南岸之間的台地6萬公頃,占中衛市土地面積的3.5%;南部隴中山地與黃土丘陵面積142.45萬公頃,占中衛市土地面積的83.6%。

氣候

中衛市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因受沙漠影響,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平均氣溫在7.3~9.5℃之間,年平均相對濕度57%,無霜期158~169天,年均降水量180~367毫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中衛市水資源條件優越,地下水蘊藏豐富。黃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全長約182千米,占黃河在寧夏流程397千米的45.8%,年均流量1039.8立方米/秒,年均過境流量328.14億立方米,最大自然落差144.13米,水能蘊藏量200多萬千瓦,可利用能量160萬千瓦。
中衛市沙坡頭水利樞紐工程是西部大開發10大項目之一,設計控灌面積107萬畝,每年可供電6.06億千瓦時,解決衛寧平原120萬畝耕地的灌溉。境內與甘肅靖遠交界處的黃河大柳樹水利樞紐,是黃河幹流規劃建設的三大控制骨幹基地的唯一待建工程,距沙坡頭水利樞紐工程12千米,設計壩高163米,總庫容110億立方米,裝機200萬千瓦,年可發電78億千瓦時。大柳樹水利樞紐和沙坡頭水利樞紐工程,年發電量可達84億千瓦時。
中衛市(中衛(寧夏回族自治區地級市))
黃河

土地資源

截至2021年,中衛市森林面積333.38萬畝,森林覆蓋率17.0%。森林撫育面積2萬畝,林地面積559.77萬畝。

礦產資源

中衛市礦產資源種類多,開發歷史悠久。截至2010年底,發現礦產30多種,礦產地189處,其中工業礦床62處。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有19種,主要有煤、鐵、銅、金、電石灰岩、制鹼灰岩、水泥灰岩、飾面用大理岩、石膏、陶瓷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磚瓦粘土、建築石料、建築用砂等。遍布四鄉八壑,品位高,易開發,是寧夏礦產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其中石膏儲量約70億噸,居全國第二位;黏土儲量約50多億噸,矽石儲量約1億噸,特別是煤炭儲量較大,約12億噸,品位和地質成礦條件較好,分布面積近200平方千米。

人口

人口數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中衛市常住人口為1067336人。
截至2021年末,中衛市常住人口107.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4.3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0.51%。戶籍總戶數39.16萬戶,戶籍總人口122.14萬人。
截至2022年末,中衛市常住人口為108.0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4.9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0.83%。
截至2023年末,中衛市常住人口108.0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5.78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1.62%,比上年末提高0.79個百分點。年末戶籍總戶數39.16萬戶,戶籍總人口121.9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28萬人,出生率11.85‰;死亡人口0.73萬人,死亡率6.76‰;自然增長率5.09‰。
中衛市(中衛(寧夏回族自治區地級市))
中衛市常住人口(2018年~2023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民族構成

中衛市境內分布漢族、回族、滿族、蒙古族、東鄉族等21個民族。

政治

職務
姓名
市委書記
市長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市政協主席
僅列四大班子主要領導,不列副職,截至2024年8月

經濟

綜述

2021年,中衛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4.7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4%。。
2022年,中衛市實現生產總值563.8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9.81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262.88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221.19億元,增長1.5%。
2023年,中衛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0.7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1.88億元,增長7.6%;第二產業增加值269.51億元,增長9.5%;第三產業增加值239.39億元,增長4.8%。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9%,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5.6%,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0.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4677元,比上年增長6.8%。
中衛市(中衛(寧夏回族自治區地級市))
中衛市地區生產總值(2018年~2023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2023年,中衛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下降6.8%。其中,區屬投資下降6.9%,縣屬投資下降6.8%。分投資主體看,國有投資下降5.9%,民間投資下降8.1%。
2023年,中衛市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1.41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17億元,增長6.0%。在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4.73億元,增長5.8%。主體稅種中,增值稅5.89億元,增長55.3%;企業所得稅1.73億元,下降5.6%;個人所得稅0.40億元,下降8.6%。全年財政支出220.17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11.86億元,增長8.0%。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0.10億元,增長1.4%;教育支出28.76億元,增長0.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2.57億元,增長11.2%;衛生健康支出25.19億元,增長9.8%。

第一產業

2023年,中衛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85.02億元,比上年增長7.5%(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5.83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農業產值97.66億元,增長3.3%;林業產值0.96億元,下降26.7%;畜牧業產值59.27億元,增長16.3%;漁業產值3.09億元,增長16.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4.85億元,增長5.7%。
中衛市(中衛(寧夏回族自治區地級市))
中衛西瓜
2023年,中衛市糧食種植面積191.5萬畝,比上年增加0.1萬畝,增長0.03%。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5.1萬畝,減少2.0萬畝;水稻種植面積2.6萬畝,減少2.1萬畝;玉米種植面積102.3萬畝,增加5.6萬畝;薯類種植面積28.4萬畝,減少2.1萬畝。
2023年,中衛市糧食總產量69.4萬噸,比上年增加0.6萬噸,增產0.8%。其中,夏糧產量3.4萬噸,增產12.0%;秋糧產量66.0萬噸,增產0.3%。全年小麥產量3.3萬噸,增產11.9%;水稻產量1.5萬噸,減產45.0%;玉米產量55.5萬噸,增產4.4%;馬鈴薯(已折糧)產量5.7萬噸,減產11.4%。
2023年,中衛市蔬菜種植面積26.7萬畝,增長9.7%,產量51.9萬噸,增長13.3%;枸杞種植面積25.5萬畝,增長3.1%,產量4.5萬噸,下降3.3%;瓜果種植面積62.3萬畝,增長18.7%,產量140.9萬噸,增長17.2%。其中,西瓜種植面積60.6萬畝,增長20.0%,產量138.9萬噸,增長18.7%。
2023年,中衛市肉類總產量8.3萬噸,比上年增長10.4%。其中,豬肉產量3.5萬噸,下降3.1%;牛肉產量2.2萬噸,增長20.8%;羊肉產量2.1萬噸,增長28.0%;禽肉產量0.5萬噸,增長12.1%。禽蛋產量3.8萬噸,下降2.6%。牛奶產量59.6萬噸,增長23.7%。年末全市生豬存欄33.6萬頭,比上年末增長4.6%;牛存欄38.0萬頭,增長5.0%,其中奶牛存欄14.2萬頭,增長11.5%;羊存欄117.9萬隻,下降5.7%;家禽存欄385.7萬隻,下降10.0%。全年生豬出欄41.8萬頭,下降4.4%;牛出欄13.2萬頭,增長20.6%;羊出欄123.1萬隻,增長28.8%;家禽出欄255.9萬隻,增長12.6%。

第二產業

2023年,中衛市實現工業增加值237.90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0.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2%。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增長15.3%,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95.3%;輕工業增長12.5%,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7%。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5.1%;股份制企業增長15.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4.5%;私營企業增長26.1%。分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增長40.3%,製造業增長9.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4.9%。
2023年,中衛市建築業實現增加值31.68億元,比上年下降7.4%。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6.82億元,下降8.9%。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產值4.89億元,下降11.6%;私營企業完成產值28.03億元,下降10.4%。

第三產業

2023年,中衛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39.39億元,比上年增長4.8%,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0.5%。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24.66億元,比上年增長7.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31.74億元,增長12.3%;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7.00億元,增長11.4%;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6.49億元,增長5.1%;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20.01億元,增長4.3%;其他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26.28億元,增長2.4%。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9.41億元,比上年增長12.6%。
2023年,中衛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2.62億元,比上年增長0.6%。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9.68億元,增長0.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2.94億元,增長0.2%。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額114.09億元,下降1.1%;餐飲收入18.53億元,增長12.4%。實現進出口總額18.08億元,比上年下降49.1%。其中,出口總額15.29億元,下降20.6%;進口總額2.79億元,下降82.8%。
截至2023年末,中衛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755.38億元,比年初增長5.2%。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755.13億元,比年初增長5.2%。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633.39億元,比年初增長13.4%。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633.38億元,比年初增長13.4%。
2023年,中衛市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1.92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財產險業務保險保費收入9.56億元,增長9.5%;壽險業務保險保費收入12.36億元,增長9.9%。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9.63億元,增長31.7%。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及給付支出6.76億元,增長19.1%;壽險業務給付支出2.87億元,增長75.0%。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23年,中衛市共爭取上級科技項目277個,到位資金1.66億元。全年專利授權數816件,其中獲得授權發明專利86件。年末,全市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4家,自治區科技型中小企業32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3.83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23年末,中衛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514所,教職工17061人,其中專任教師14157人。全市國小學齡人口入學率100.0%,國中階段毛入學率99.6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5.0%,國小六年鞏固率100.0%,國中三年鞏固率100.0%。
中衛市主要學校
類別
學校名稱
自治區普通高中一級示範學校
---
---
自治區普通高中二級示範學校
--
---
全國中等職業教育重點學校
---
---

文化事業

截至2023年末,中衛市擁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9個,業餘文藝團體191個,文化館3個,公共圖書館3個,劇場、影劇院7個,文化站39個,全市已建成大型公共文化服務場所10個,村級文化室443個,社區文化室68個。

醫療衛生

截至2023年末,中衛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702個。其中,醫院2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665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4個。年末衛生技術人員7048個。其中,執業醫師(助理)2432人,註冊護士3059人。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4489張。其中,醫院3678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700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79張。全年總診療人次662.43萬人次,出院人數13.51萬人次。

體育事業

截至2023年末,中衛市共有體育場館23個,體育場地面積310萬平方米。全年舉辦體育運動競賽場次50次,舉辦大型職工民眾運動會8次,培訓二級體育指導員335人。
中衛市(中衛(寧夏回族自治區地級市))
中衛市文體娛樂中心

社會保障

截至2023年末,中衛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0.6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02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5.7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03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10.98萬人,減少0.62萬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4.34萬人,增加0.36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96.64萬人,減少0.9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9.41萬人,增加0.26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4556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6.34萬人,減少0.15萬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7.84萬人,增加1.21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1.10萬人,增加0.22萬人。年末全市共有1.69萬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發放保障金9483萬元;8.50萬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發放保障金32760萬元,1589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全年臨時救助1.98萬人次。全年撫恤、補助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3963人。
截至2023年末,中衛市擁有養老機構24個,其中農村敬老院12個、社會福利院1個、民辦養老機構11個,共有床位5727張,入住老人844人。兒童福利院1個,共有床位50張,入住兒童3人。城鄉建立各類社區服務站511個。
中衛市(中衛(寧夏回族自治區地級市))
中衛市

交通運輸

概況

中衛市是連線西北與華北的第三大鐵路交通樞紐,是歐亞大陸橋的咽喉要道,也是古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重要的節點城市。包蘭、寶中、太中銀、乾武鐵路在此交匯,日經中衛列車210列次,銀蘭高速鐵路(吳忠至中衛城際鐵路、中衛至蘭州客運專線)於2022年12月29日貫通運營,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鐵網北京至蘭州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京藏、福銀、定武等5條高速公路和109、338國道等4條幹線公路穿境而過,各縣區間實現互通高速。中衛沙坡頭機場已開通至北京、上海、西安、長沙、重慶、福州、呼和浩特、烏魯木齊、成都、石家莊等10座城市的8條航線。
中衛市(中衛(寧夏回族自治區地級市))
中衛火車站
截至2023年末,中衛市民用汽車保有量21.36萬輛,比上年末增長7.3%,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19.21萬輛,增長7.6%。民用轎車保有量11.72萬輛,增長86.0%,其中私人轎車6.31萬輛,增長4.2%。全年民航旅客吞吐量17.54萬人次,貨郵周轉量60.8萬噸公里。

鐵路

中衛市是連線中國西北與華北的第三大鐵路交通樞紐,是歐亞大陸橋的咽喉要道,也是古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重要的節點城市。包蘭鐵路、寶中鐵路、太中銀鐵路、乾武鐵路在此交匯,日經中衛列車210列次,銀蘭高速鐵路在境內設中衛南站,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鐵網北京至蘭州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航空

中衛沙坡頭機場南距中衛市中心7.5千米,為4C級中國國內旅遊支線機場;2008年12月26日,中衛香山機場正式通航;2012年7月16日,中衛香山機場正式更名為中衛沙坡頭機場。中衛沙坡頭機場航站樓面積3300平方米,站坪面積3.9萬平方米,設5個C類機位;跑道長2800米,寬45米,可滿足B737,A320系列及以下機型的起降;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15萬人次的使用需求。

公路

中衛市境內京藏高速公路、中營高速公路、中郝高速公路、中固高速公路、中鹽高速公路5條高速公路和109國道、101、201、202省道4條公路幹線穿境而過,中營高速公路(中寧—營盤水)從城市南側穿過,可連線GZ25(丹東—銀川—蘭州—拉薩)、GZ35(青島—銀川)、GZ45(連雲港—武威—霍爾果斯)三條國道主幹線,鐵路大橋和兩座公路大橋貫通黃河南北。中衛市公路總里程達3800千米。

歷史文化

截至2018年1月,中衛市有海原的山花兒、口弦,沙坡頭的羊皮筏子製作技藝等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沙坡頭祭河神、手工地毯製作,中寧蒿子面、隋唐秧歌等被列入省級目錄,中衛道情、水會音樂、王哥子放羊民歌,劉廟舞獅,海原剪紙、刺繡等列為市級保護。
中國的皮筏歷史悠久。《水經注·葉榆水篇》載:“漢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王遣兵乘船南下水。”據考,這裡的“船”即指皮筏。《舊唐書·東女國傳》:“以牛皮為船以渡。”《宋史·王延德傳》:“以羊皮為囊,吹氣實之浮於水。”中衛皮筏俗稱“排子”。元朝因漕運而發軔,以牛皮實之;清代光緒年間,採用羊皮製作,系黃河水運工具。
蒿子面民間稱為“手工長面”,2007年被確定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2年3月,受模里西斯中國文化中心邀請,經中寧縣文化館推薦選送,自治區文化廳組織派遣,蒿子面製作技藝傳承人于振玲赴模里西斯參加第八屆唐人街美食文化藝術節展演,贏得了該國政界、商界、文藝界和觀眾的極大好評。蒿子面製作技藝獨特,用料講究,工序複雜,具有健胃清熱、護肝明目、延年益壽功用,並蘊含著“寄託情思”、“祈福安康”等文化內涵。

風景名勝

截至2020年,中衛市共有國家AAA級以上旅遊景區5家,其中AAAA級以上2家。
寧夏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距離中衛市區15千米,先後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環境保護500佳單位,被中央電視台《體驗中國》欄目評為“全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被《中國地理雜誌》評為“中國五大最美的沙漠之一”,被中央電視台以及大眾網路評為“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享有“中國沙漠旅遊基地”的美譽。飛越黃河、沙漠探險、沙漠衝浪、滑沙、黃河漂流是沙坡頭的五大精品。
中衛市(中衛(寧夏回族自治區地級市))
中衛市沙坡頭旅遊景區
騰格里沙漠濕地·金沙島旅遊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騰格里沙漠濕地旅遊景區位於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距寧夏中衛市中心8千米。占地面積22平方千米,水域面積1萬畝,是一個集生態觀光、休閒度假、水產養殖、草原賽馬、溫泉養生、沙漠高爾夫於一體的沙漠生態濕地類旅遊景區。景區有極具歷史積澱意義的4千米長的明代古長城遺址的景觀;可以站在湖畔觀賞著多達15種的沙漠生態魚和136種鳥類,其中黑鸛、大天鵝、金雕分別屬於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還有水上樂園與湖水;沙漠草原、金沙島紫色的花海;永安寺、五彩池畔等景點。
中衛市(中衛(寧夏回族自治區地級市))
騰格里沙漠濕地
中衛寺口子風景旅遊景區是國家AAA級景區、寧夏文明風景旅遊區、中國魅力景區、寧夏全民健身攀岩基地、首批中國自駕車旅遊活動基地。寺口子是集險、幽、奇、絕於一體的自然風景旅遊區,古稱北海。南依香山重嶺疊嶂,古時為鎖扼固原、平涼、西安等地的咽喉要道,北臨衛寧平原,東望西夏古都銀川,西接旅遊勝地沙坡頭。歷史上,寺口子因其所處銀南之門戶、衛寧之屏障的地理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悠久的典故傳說又使寺口子成為旅遊勝地。中衛寺口子風景區占地面積18平方千米,有兩種地質地貌組成,並分為兩個景區。東景區屬於典型喀斯特地貌,以峽谷怪石著稱,稱之為“塞上奇峽景區”。西景區以丹霞地貌和人文傳說著稱。
中衛市(中衛(寧夏回族自治區地級市))
寺口子風景旅遊景區
高廟保全寺是國家AAA級景區,高廟保全寺位於中衛縣城北,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經歷代增建重修,至清代時已成為一處規模較大的古建築群。高廟保全寺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供奉的不僅有佛、菩薩,還有玉皇、聖母、文昌、關公等塑像,廟內佛、道、儒三教濟濟一堂。廟前有保全寺,山門朝南,兩側建有廂房,正面為單檐歇山頂的大雄寶殿。殿後為高廟,有24級台階,拾級而上,經牌坊、南天門、中樓,最後是高達三層的五嶽、玉皇、聖母殿。這些主要建築,都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它們層層相連,呈逐步增高之勢。在高廟主體建築的兩側,還有鐘樓、鼓樓、文樓、武樓、靈官殿,地藏殿等配殿,結構緊密。高廟1700多個彩塑造像和大量彩畫在動盪年代,遭到了破壞。高廟的主要建築都位於一條中軸線上。層層相因,逐步增高;輔助建築位於兩側,均衡對稱。在僅2000餘平方米的高台上,建築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不同風格的殿宇。
中衛市(中衛(寧夏回族自治區地級市))
高廟保全寺
石空寺石窟
石空寺石窟始開鑿於唐代,據史書《隴右金石錄》、《甘肅新通志》記載:石空寺以寺得名,寺創於唐時,就山行鑿石窟、窟內造像皆唐制”,是唐代絲綢之路上一處重要的文化宗教基地,1961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石窟寺共有石窟13個,自西向東分別為:焰光洞、萬佛洞、百子觀音洞、老君洞、三清洞、玉皇洞、無量洞、九間無梁洞、財神洞、藥王洞、娘娘洞、龍王洞、睡佛洞。
中衛市(中衛(寧夏回族自治區地級市))
中寧石空寺

地方特產

中寧枸杞種植面積已達43.3萬畝,占全國的七分之一;枸杞乾果年產量達5萬噸,占全國的25%。中寧縣開發生產的枸杞果酒、枸杞籽油、枸杞花蜜、枸杞芽茶等枸杞相關產品有六大類30多個,“寧夏紅”“早康”“杞芽”等自主品牌產品遠銷五大洲及港、澳、台地區,年出口量4000至6000噸。中衛被譽為“世界枸杞之都”。2017年,中寧枸杞被授予“2017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榮譽稱號。
中衛硒砂瓜,由於當地砂石中含有大量人體保健必需的硒、鋅、鈣等微量礦物元素,加之乾旱、晝夜溫差大等自然氣候原因,使得硒砂瓜在生長過程中日照充足,積蓄了大量糖分、維生素、胺基酸等礦物,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
海原硒砂瓜已有百年種植歷史,因其採用壓砂栽培技術種植,富含健康元素“硒”被譽為“石頭縫裡的西瓜”。由於特殊的氣候環境和經年的裸曬,衝擊扇區域淤積的砂礫碎石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特別是食物中稀缺的、有“抗癌之王”之稱硒元素,這也是硒砂瓜得名的緣由。硒砂瓜因富含硒、鋅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被譽為“中部乾旱帶的精華,石頭縫長出的西瓜珍品”壓砂技術的特性使長出的西瓜富含硒元素,因之得名“硒砂瓜”。
海原馬鈴薯主產區主要集中在中南部月亮山和南華山兩大山系所形成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旱作晚熟區以及北部黃河灌溉早熟區。隨著農村經濟的戰略結構性調整,花垣縣把揚黃灌區的興隆、李旺、高崖三鄉鎮確定為菜用型馬鈴薯生產基地,北部乾旱帶的興仁、徐套、嵩川三鄉鎮確定為糧菜兼用型馬鈴薯生產基地,把中南部12個鄉鎮冷涼區確定為澱粉型生產基地。
海原小茴香為傘形科植物茴香的成熟果實,小茴香在海原縣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生產的小茴香色美、味純、質優,被譽為上等調味品。
軟梨子在中衛種植歷史悠久。據《中衛縣誌》記載,明朝弘治年間梨樹在中衛就有栽培,歷史不下六百年。據清乾隆《中衛縣誌》記載,“有棗、梨、桃、沙果、秋子、蘋果、桑葚、葡萄、杏、沙棗和枸杞”“民國年間,永康、徐莊、棗林、沙灘、南長灘、蔡橋、新墩等地棗園、枸杞園、沙果園分布較多,紅棗、枸杞、長把梨、香水梨遐邇聞名”。2008年12月,中衛香山鄉南長灘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確定為寧夏首個“全國歷史文化名村”。據專家考證,此地梨樹、棗樹系成吉思汗滅西夏後拓跋氏的倖存者到此避難時所種。樹齡已達三五百年,最大的樹3人合抱不過來,樹冠達300平方米。
中衛栽培大棗歷史悠久,清朝乾隆年間,時任中衛知縣的黃恩錫在其《中衛竹枝詞》中寫道,“親串相遺各用情,年年果實喜秋成。永康酒棗連瓶送,蒸棗棗園夙擅名”,在《春行雜詠》中寫道“春行緩轡隨驄馬,一路看山到棗園”,真實的描繪了200多年前衛寧平原栽培棗樹以及棗果加工的繁榮景象。據清乾隆《中衛縣誌》記載,“有棗、梨、桃、沙果、秋子、蘋果、桑葚、葡萄、杏、沙棗和枸杞。民國時期以棗、梨、杏、沙果、秋子、葡萄和枸杞為主品種,成種面積亦大”,“民國年間,永康、徐莊、棗林、沙灘、南長灘、蔡橋、新墩等地棗園、枸杞園、沙果園分布較多,紅棗、枸杞、長把梨、香水梨遐邇聞名”。
素食類:素菜豆腐、滾粉泡芋頭、胡蘿蔔包子、米黃子、蒜蘸煎豆腐、油餅子夾棗梯、漩粉涼萊。
肉食類:煎豬髒、豬瓤子、渾酒小炒、羊雜碎、大牛雜碎;豬肉燜米飯、蒸羊羔、清湯羊羔、雜燴。
魚類:蒸鹹魚、清蒸魚、酸辣魚、乾炸魚。
乳類:棗糕泡羊奶。
面饃類:大鍋揪面、春韭白蔥拌水面、炒米、糖酥饃、書本子油饃、牛舌頭餅、大月餅產硬面乾烙子。
米酒類。黃酒、醪酒煮雞蛋。
土糖類:芝麻糖、豆糖;陰米糖、面糖、薑糖、核桃仁糖、膠糖等。
晚間小吃:滷雞、滷蛋、渾酒小炒、醪酒煮雞蛋、米黃子、糖酥饃、書本子油饃等。

著名人物

中衛著名人物
姓名
簡介
清末民國時期水利專家
清代舉人。1895年4月,在京參於康有為的聯名“公車上書”光緒皇帝
民國教育家
民國年間愛國人士
中國軍旅藝術家
革命烈士
現任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候補委員、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濟南警備區黨委第一書記

榮譽稱號

中衛榮譽稱號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城市
中國人居環境建設傑出貢獻獎
“中國最佳綠色生態城市”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100強
2017年12月,獲得“廁所革命優秀城市獎”。
2018年12月,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2020年12月,入選“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範縣市”。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市”榮譽稱號。
2021年1月,入選2018-2020周期國家衛生城市(區)命名名單。
2021年1月1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國小勞動教育實驗區。
2021年6月9日 ,被確定為“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第二批國家級示範城市”。
-
-

對外交流

中衛市國際友好城市
締結時間
所屬國家
城市名稱
2007年
科韋拉州四泉市
2019年
羅訥河口省普羅旺斯市(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