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市“十四五”節能規劃

《中衛市“十四五”節能規劃》已經中衛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中衛市人民政府於2023年4月7日印發,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衛市“十四五”節能規劃
  • 頒布時間:2023年4月7日
  • 發布單位:中衛市人民政府
全文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以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節約資源基本國策,把節能降耗作為調整產業結構、最佳化能源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節能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綠色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一)發展現狀。
能耗雙控目標任務持續推進。“十三五”時期,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15年下降15.3%,2020年全市能源消費總量為1046.6萬噸標準煤,較2015年(955.7萬噸標準煤)增加90.9萬噸標準煤,增量控制在240萬噸標準煤以內,能耗總量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目標任務,能耗強度下降與自治區下達的“十三五”目標任務相差1.7個百分點。
能源消費結構持續最佳化。2020年末,全市發電裝機容量957.7萬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裝機累計達到788.2萬千瓦,占比達到82.3%,包括水電裝機容量12.4萬千瓦,併網風電裝機容量319.6萬千瓦,併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456.2萬千瓦。2020年,全市發電量74.6億千瓦時,水力發電量5.8億千瓦時,風力發電量37.9億千瓦時,太陽能發電量27.1億千瓦時,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到94.9%,較2015年提高46個百分點。受益於電力外送通道的投運和電力體制改革工作的推進,全市新能源在裝機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消納和利用保持在較高水平。
綠色發展新動能不斷壯大。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升級,三次產業占比由2015年的17.1:43.0:39.9調整為2020年的15.4:39.7:44.9。截至“十三五”末,全市擁有科技型企業271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29.72%,R&D經費投入強度由2015年的0.49%提升到1.3%。以大數據、雲計算產業為主導,開工建設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二期、亞馬遜二期等數據中心項目,全市伺服器裝機能力達50萬台。2020年,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完成增加值16.5億元,對GDP的貢獻率達到30%。全市形成了以新材料、新能源、冶金製造、精細化工、大數據等為主導的工業體系,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
重點節能工程有序實施。“十三五”以來,全市不斷推進防範化解過剩產能工作,鼓勵企業開展節能升級改造。組織實施寧鋼高爐升級改造、錦寧公司電解槽智慧型化控制、三元中泰15MW矽鐵礦熱爐煙氣餘熱發電、順泰公司6MW矽鈣礦熱爐煙氣餘熱發電等12個節能技術改造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全市鐵合金行業礦熱爐尾氣餘熱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20MW,覆蓋率達到80%以上;電石行業礦熱爐尾氣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水泥行業全部實現了尾氣發電。持續推動煤電項目節能減排升級,2020年供電煤耗318.2克/千瓦時,較2015年降低7.3克/千瓦時。完成“雙替代”項目19個,淘汰建成區外10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32台,實施燃煤鍋爐改造項目6個。通過升級改造燃煤鍋爐,節能降碳和大氣污染源頭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節能低碳循環發展能力提升增強。全面推進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天元錳業公司被國家工信部確定為綠色工廠建設示範單位、中澳偉輝肉食品公司入選國家綠色供應鏈示範單位,寧鋼公司、中寧縣工業(物流)園區分別被自治區確定為綠色工廠建設示範單位和創建綠色園區示範單位。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施了中衛工業園區中水廠、石空新材料循環經濟示範區東區污水處理廠、錳基產業42萬噸電解金屬錳智慧型化生產、長安鋁製品鋁灰渣無害化技改、寧夏錦晟9萬噸鋁合金線纜等18個循環化改造項目,推動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建設。
(二)面臨形勢。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新要求。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十四五”是重要的視窗期,能源節約和高效利用是關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及建設美麗新寧夏也對繼續深化節能降碳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市實現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和更高水平的綠色發展,也將為自治區實現奮鬥目標做出重要貢獻。
區域發展新格局帶來綠色發展新機遇。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寧夏的時代重任。推動先行區建設,將會對我市持續提高能效、推動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與此同時,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有利於促進我市與發達地區開展清潔能源和能效提升的互動合作,推動能源領域低碳高效發展。
節能工作依然面臨較大挑戰。一是產業結構倚重倚能突出,結構調整短期難以見效,高耗能項目較多,能耗強度和總量目標壓力大。二是重點耗能企業主要集中於鋼鐵、冶金、新材料和化工行業,占全市能耗90%以上,伴隨技術節能空間不斷收窄,進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壓力凸顯。三是高耗能企業集中在傳統行業,受市場不穩定等因素影響,大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實施節能改造難度大。
二、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把節能減排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提高能效和發展低碳能源為支撐,立足本市重點行業、重點用能單位能效現狀,查找補齊短板和薄弱環節,加快淘汰落後和低端產能,組織實施節能綠色升級重點工程,全面提升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能效水平,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能源高效利用基礎上,為建設美麗新寧夏做出中衛貢獻。
三、主要目標
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發揮節能綠色標尺作用,推動節能增效成為調控增量、最佳化存量的重要途徑,持續提升全社會能源利用效率,開創全市節約能源、綠色發展新局面。到2025年,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5%,能源消費總量得到合理控制,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奠定堅實基礎。節能減排政策機制更加健全,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基本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四、實施節能重點工程
(一)工業綠色節能升級工程。
提升工業重點行業綠色發展水平。圍繞冶金、化工、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等行業,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加快節能提效技術改造,提高智慧型化水平。積極推進綠色製造,開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試點示範項目建設,推進生產過程清潔改造、能源利用高效低碳改造、水資源利用高效改造、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工業綠色轉型升級。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裝備製造龍頭企業,健全配套產業鏈,推動產業集聚。“十四五”期間,重點用能單位完成年度能耗“雙控”目標任務,實施重點行業節能改造工程,重點行業能效達到標桿水平的比例超過30%。
加大淘汰落後產能力度。嚴格執行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強化各縣(區)屬地管理責任,加大對落後生產工藝裝備及產品的監管力度,嚴禁新增限制類產業發展。綜合運用市場、行政、技術、價格等手段,推動鋼鐵、鐵合金、電石、焦化、水泥、碳化矽等重點行業低端低效產能(裝備)依法依規有序退出。推進冶金製造和精細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引導鐵合金企業通過兼併收購、聯合重組等方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淘汰落後過剩產能。引導鋼鐵企業實施結構改造、技術改造、智慧型改造、綠色改造,發展高端精品鋼、特鋼、不鏽鋼等高附加值產品,不斷提升自動化、智慧型化、循環化生產水平。
推動能源行業清潔低碳轉型。加快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進存量煤電節煤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結合“寧電入湘”外送通道建設,合理增加先進煤電產能。有序推進重點區域燃料類煤氣發生爐、燃煤熱風爐、加熱爐、熱處理爐、乾燥爐(窯)以及建材行業煤炭減量,實施清潔電力和天然氣替代。開展燃煤電廠熱電聯產改造,推動淘汰供熱管網覆蓋範圍內的燃煤鍋爐,逐步減少散煤用量。著力提升新能源產業發展水平,積極引進和建設風機整機製造基地、集中運維基地、光伏製造基地等上下游產業鏈項目。加快推動綠電園區、沙漠光伏大基地以及新能源儲能等項目建設,藉助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發展水電,著力打造“風水光儲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到2025年,力爭風電、光伏裝機分別達到450萬千瓦、1550萬千瓦。
(二)園區節能低碳發展工程。
推動園區產業提質升級。做強新材料產業,加快錳基、鋁基、鋰電材料及高性能材料發展,引導企業向上下游發力,開發新產品、增加新產能、提高附加值、完善產業鏈,推動新型材料向高純度、高強度、高精度、高性能方向發展。加快園區企業數位化、工業網際網路和智慧園區建設步伐,將中衛、中寧工業園區建成中國西部生態工業示範園區。依託現有循環經濟工業園、生態工業示範園等平台,提高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綠色產業技術、裝備和服務水平,加快推動綠電園區建設,壯大綠色產業規模。
提升園區循環化發展水平。引導園區圍繞主導產業,做到集聚發展、集群發展、特色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嚴把項目能耗水耗和環境準入關口,依據關聯性構建循環產業鏈條,推動產業循環耦合。深入實施既有園區和產業集群循環化改造,推動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搭建能源互濟、資源共享、廢物協同處置的公共平台,促進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使用、廢物綜合利用。到2025年,具備條件的國家及自治區級園區全部完成循環化改造。
(三)數據中心綠色發展工程。
強化數據中心節能管理。最佳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原則上布局在中衛數據中心集群範圍內,集群外原則上部署承載邊緣計算類和低時延類中型及以下數據中心。加強對新建數據中心在IT設備、機架布局、製冷和散熱系統、供配電系統以及清潔能源利用系統等方面的綠色設計指導,在保證質量、安全基本要求的同時,引導數據中心實施綠色施工,最大限度節約能源資源。鼓勵數據中心使用綠色電力和滿足綠色設計產品評價等要求的綠色產品,逐步建立健全綠色供應鏈管理制度。
提升數據中心能效水平。推動低能效數據中心改造,改造後數據中心規模、PUE、單機架功率等指標應符合要求,並進行跟蹤監測評價。推廣製冷系統節能技術,最佳化氣流組織,逐步通過智慧型化手段提高與IT設備運行狀態的動態適配性。加快高效IT設備、高效製冷系統、高效供配電系統、高效輔助系統、智慧型化用能控制等綠色數據中心先進適用技術產品推廣套用。“十四五”時期,禁止PUE>1.3的數據中心新建、擴建;到2025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不高於1.2。鼓勵存量數據中心實施節能改造,不斷降低PUE。
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推進國家一體化算力網路樞紐節點綠色電力套用試點,鼓勵使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利用比重。推動電力網和數據網聯動建設,推行源網荷儲一體化模式,在集群周邊建設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及儲能電站,支持具備條件的數據中心新增負荷採用新能源專線供電。鼓勵開展新能源雙邊交易、跨省交易,提高數據中心新能源使用比例。到2025年,數據中心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達到65%以上。
(四)城鎮綠色節能提升工程。
提升建築能效水平。開展綠色建築創建行動,引導新建和改擴建建築按照綠色建築標準設計、建設和運營,提高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的綠色建築星級標準要求,鼓勵在公共建築率先執行72%節能設計標準。以2005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舊小區為重點,加快既有建築圍護結構、供熱、製冷、照明等用能系統和設施設備節能改造。推行綠色社區試點,推進先進綠色建築技術示範套用。結合清潔取暖工作加快推動城鄉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重點推進圍護結構、供熱計量、管網熱平衡改造。到2025年,基本完成有改造價值的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占比達到100%。
最佳化建築用能結構。因地制宜大力推進工業餘熱、高效熱泵等方式在建築供暖中套用。推動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生物天然氣製取、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等多種形式的綜合套用,有效擴大生物質能開發利用規模。穩定運行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一期),適時啟動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二期)擴建工作。加快推動電能替代,提高建築終端電氣化水平,建設集光伏發電、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於一體的“光儲直柔”建築。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推廣光伏發電與建築一體化套用。開展建築屋頂光伏行動,推進公共建築分散式光伏試點。大力發展戶用分散式光伏、太陽能熱水器等,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築終端用能比例。到2025年,新建廠房可安裝光伏屋頂面積光伏覆蓋率達到50%。
(五)交通運輸綠色低碳工程。
推廣綠色低碳交通運輸工具。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普及率,率先在公共領域推廣套用新能源汽車,黨政機關、公共機構事業單位等新增採購用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30%。加快老舊計程車替代更新為新能源汽車,鼓勵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等領域提高新能源汽車利用比例。積極擴大新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套用,探索開展氫能、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的套用示範。開展城區公交和環衛車、工業園區企業通勤車、香山機場通勤車、沙坡頭自然保護區旅遊定點線路的電動汽車更換,新增和更新公車中新能源公車比重達70%以上,力爭到2025年底全市新能源公車占比達到45%以上。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宣傳力度,引導家庭購車向新能源汽車傾斜。
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大力發展智慧型交通,積極運用大數據最佳化運輸組織模式。建設高效銜接、快捷舒適的城市公共運輸服務體系,推動城市公共運輸與火車、長途汽車、航空順暢換乘和無縫銜接。深入推廣甩掛運輸、多式聯運,創新貨車租賃、掛車共享、定製化服務等模式。圍繞新能源電動汽車發展需求,按照適度超前原則,合理布局充電基礎設施,新建小區、停車場按10%的比例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其餘車位需預留建設安裝條件。住宅小區建設以自用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充電設施,在商業、公共服務設施、公共停車場、高速公路服務區、加油加氣站以及具備停車條件的道路旁建設以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公用充電設施。完善城市步行和腳踏車交通系統,引導公眾主動選擇綠色低碳交通方式。
推進綠色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加快城鄉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發展“網際網路+”高效物流,推進城市物流配送服務模式綠色智慧創新。打造元泰物流、順豐中衛分撥中心等具有全程供應鏈服務能力的專業物流信息平台,開展國家倉儲智慧型化示範基地創建,構築高效低耗低成本的智慧物流。加快綠色倉儲建設,支持倉儲設施利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鼓勵建設綠色物流園區。全面推廣綠色快遞包裝,引導電商企業、快遞企業選購使用獲得綠色認證的快遞包裝產品。
(六)農業農村提效升級工程。
推進農村節能減煤。鼓勵推進空氣源熱泵熱風機、空氣源熱泵、太陽能+儲能等電供暖形式,統籌解決“煤改電”“煤改氣”建設用地。全面開展農村在用散煤消費情況和散煤經營單位排查,制定散煤削減替代方案及年度計畫。推廣套用保溫、隔熱新型建築材料,引導農民建設節能型住房。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加快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到2025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6%以上。
推動農村清潔能源利用。鞏固“陽光沐浴工程”成果,擴大太陽能熱水系統普及套用;結合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工作推進,在居民經濟可承受前提下,探索主動、被動太陽能供熱技術套用。加強光伏與農業、生態相融合,將光伏開發與荒山荒漠綜合利用治理、枸杞種植、牧草種植、奶牛養殖、沙漠生態旅遊結合,因地制宜建設各類“光伏+”綜合利用示範項目,帶動產業協同發展,實現土地資源集約高效利用。
提升農業機械設備能效。淘汰和更新老舊農業機械裝備,加強節能農業機械和農產品加工設備的推廣套用。推廣套用農用電動車輛、節能環保農機、節能農業大棚等新產品、新技術,加快農業機電設備節能改造,加強用能設備定期維修保養。
(七)公共機構能效引領工程。
強化公共機構節能管理。落實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管理要求,按年度分解和落實節能目標任務。完善公共機構能源計量和能耗定額管理制度,健全公共機構能源管理體系。推進能耗監測平台建設,做好數據分析套用。深入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創建工作,到2025年80%以上的縣級及以上機關建成節約型機關。發揮政府機關、學校等公共機構帶動作用,優先採購節能、節水、環保、再生等綠色產品。到2025年,全市公共機構人均綜合能耗下降7%,單位建築面積能耗下降6%。
推進公共機構建築節能改造。加快公共機構既有建築圍護結構、供熱、製冷、照明等用能系統和設施設備節能改造,擴大低碳節能環保設備和技術在公共機構中的套用比例。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推行契約能源管理、契約節水管理。推動公共機構帶頭使用新能源汽車,新增及更新的公務用車使用比例不低於5%。推廣光伏發電與建築一體化套用,到2025年,新建公共建築光伏一體化套用比例達到50%,黨政機關、學校、醫院等既有公共建築太陽能光伏系統套用比例達到15%。
五、完善節能政策機制
(一)完善能耗總量和強度調控。堅持節能優先,強化能耗強度降低約束性指標管理,有效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加強能耗雙控政策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銜接。嚴格落實原料用能不納入能耗雙控考核,“十四五”時期新增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考核。積極爭取重大項目納入國家能耗單列範圍,享受國家重大項目能耗單列政策。加強能耗雙控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管理,將目標任務落實到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各縣(區)、中衛工業園區管委會,防止簡單層層分解。最佳化能耗雙控考核頻次,實行“年度評價、中期評估、五年考核”,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加強節能形勢分析預警,對能耗強度降低目標完成滯後的縣(區)加強工作指導。
(二)建立健全用能預算管理制度。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統一部署,結合本市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重大項目布局、用能空間等情況,探索建立用能預算管理體系,編制用能預算管理方案。將能源要素優先保障居民生活、現代服務業、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因地制宜、因業施策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探索開展能耗產出效益評價,推動能源要素向單位能耗產出效益高的產業和項目傾斜。算清目標任務賬,將自治區下達的新增用能空間和節能挖潛、淘汰落後等騰出的用能空間納入用能預算管理,依法依規通過汰劣上優、能耗等量減量替代等方式騰出用能空間,統籌支持重點項目新增用能需求。
(三)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加強對“兩高”項目節能審查,嚴格落實《自治區能耗雙控產業管控目錄》《寧夏回族自治區“兩高”項目管理目錄(2022版)》《寧夏用能單位能耗限額指標》,對納入目錄的落後產能和產能過剩行業原則上不再新增產能,新增產能能效水平要符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發布的《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中標桿水平或國際先進水平。對新建、在建、存量“兩高”項目進行評估檢查,建立工作清單,實行動態監管,嚴禁違規“兩高”項目建設、運行。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下達煤炭消費總量目標,落實新建項目煤炭減量、等量替代等政策,依法依規淘汰落後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壓減低效產能。
(四)強化節能降碳支持政策。加大財政資金對節能改造、綜合能效提升、節能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範等重點工程的支持,創新支持方式,帶動社會資金投入。全面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契約能源管理等項目稅收優惠政策,確保政策應享盡享。落實差別化電價政策、高耗能行業階梯電價政策,清理取消高耗能行業優待電價以及其他各種不合理價格優惠。積極發展綠色金融,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擴大銀行業綠色信貸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減排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完善政府採購節能產品、環境標誌產品執行機制,建立政府採購“綠色產品館”,加大綠色產品採購覆蓋範圍和力度。
(五)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管理。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降碳引導,推進能源審計、能源計量、節能監察、清潔生產審核、能耗“對標”等工作,提高用能單位節能管理水平。對重點用能單位“一企一策”研究節能降碳路徑,科學穩步推進達峰行動。綜合運用節能診斷成果,對標國際國內能效先進水平,推動煤電、煤化工、焦化、鋼鐵、鐵合金、電解鋁、化工、建材、電石等高耗能行業重點用能單位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嚴格落實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對能源利用狀況報告進行審查。加強重點用能單位能耗線上監測系統建設和套用,引導和支持企業運用自動化、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等新技術、新工藝,提高企業節能管理信息化水平。
(六)不斷夯實節能基礎能力。嚴格執行國家和自治區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領域統計調查制度和標準,做好統計監測,強化能源形勢分析預警,為全市能耗雙控工作提供支撐。推進節能監察隊伍建設和執法能力建設,配備監測和檢測設備,加強人員培訓,保障節能監察的規範和有序開展,提高節能監察的執法效能。培育專業化節能服務機構,推行能源費用託管等契約能源管理模式,積極推廣節能諮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託管等“一站式”綜合服務模式。
六、強化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能耗“雙控”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有機銜接,將節能目標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及年度計畫,科學分解目標任務,層層壓實節能責任。建立健全節能主管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高效推進機制,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形成分工明確、運行順暢、執行有力的管理格局。各縣(區)對轄區節能工作負總責,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部署推進,發揮主體作用,強化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動規劃各項指標和任務落實。
(二)強化監督檢查。對各縣(區)、中衛工業園區管委會進行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科學運用考核結果,對工作成效顯著的加強激勵,對工作不力的加強督促指導,考核結果作為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將節能減排工作納入市政府相關年度督查檢查計畫,定期開展督促檢查,壓實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加強對重點用能單位執行節能法律、法規和節能標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根據節能工作需要開展專項監察,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懲處。加強對使用、生產、銷售國家明令淘汰或不符合強制性能源效率標準的生產工藝、用能設備和產品的執法力度,督促違法當事人立即停止、改正違法行為,做好後續跟蹤檢查整改工作。
(三)開展全民行動。圍繞建設美麗新中衛,持續深化精神文明教育,營造綠色低碳社會文明新風,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推廣節能新技術、新產品,引導城鄉居民購買節能家居電器、交通工具、廚衛用品。加強節能宣傳教育,組織學校、單位、社區等開展節能降碳教育,圍繞節能降碳開展專題講座,通過文創作品、公益廣告等積極宣傳綠色理念。把節能降碳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及有關教育示範基地建設要求和考評。辦好節能宣傳周、低碳日等主題宣傳活動,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持續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引導和推動機關、家庭、學校、社區、商場等廣泛參與創建行動,評選、宣傳優秀示範典型,整體提升綠色化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