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場鎮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中寧縣下轄的一個鎮。
大戰場鎮屬於古絲綢之路的一段,是由中原進入邊塞的交通要道,古時常有商隊來往,其地名的歷史淵源可以上溯到宋代元豐五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戰場鎮
- 外文名稱:Dazhanchang Town
- 別名:大戰場,大戰場鄉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寧夏中衛市中寧縣
- 下轄地區:大戰場,長山頭,馬家梁等
- 政府駐地:紅寶村
- 電話區號:0955
- 郵政區碼:755108
- 地理位置:中寧縣中部
- 面積:197.97平方千米
- 人口:64946人(2017)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火車站:大戰場站、中寧南站
- 車牌代碼:寧E
- 建成區面積:1.18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15.6萬畝
- 地區生產總值:18.2億元(2018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經濟發展,
歷史沿革
大戰場鎮屬於古絲綢之路的一段,是由中原進入邊塞的交通要道,古時常有商隊來往,其地名的歷史淵源可以上溯到宋代元豐五年。這裡曾經森林茂密,草長鶯飛,後因歷代的戰亂和採伐,加之騰格里沙漠的不斷侵襲,這片土地逐漸荒漠化。人們口中的“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沙石跑”,就是30年前大戰場地物風貌的真實寫照。
自1983年大戰場作為移民吊莊開始建設,特別是移交屬地管理以來,中寧縣加大了大戰場的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各項事業長足發展,經濟建設步伐加快,特別是在自治區各項惠民政策的強力保障下,大戰場成為中寧縣最大的揚黃灌區、最大的勞務輸出鄉鎮、第二枸杞大鄉,還成為周邊最大的農產品、畜產品集散中心。
大戰場鎮作為一個吊莊移民鄉鎮,從最初只有固原、西吉等地搬遷過來的移民戶,發展到現在有來自14個省、區,58個縣市的民眾一起生活。昔日的戈壁荒灘如今已是土地肥沃、林網縱橫,以農、畜、林業為發展主線,以枸杞、紅棗、蘋果、硒砂瓜為主的特色產業使大戰場人徹底甩掉了貧困的帽子。
自1983年大戰場作為移民吊莊開始建設,特別是移交屬地管理以來,中寧縣加大了大戰場的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各項事業長足發展,經濟建設步伐加快,特別是在自治區各項惠民政策的強力保障下,大戰場成為中寧縣最大的揚黃灌區、最大的勞務輸出鄉鎮、第二枸杞大鄉,還成為周邊最大的農產品、畜產品集散中心。
大戰場鎮作為一個吊莊移民鄉鎮,從最初只有固原、西吉等地搬遷過來的移民戶,發展到現在有來自14個省、區,58個縣市的民眾一起生活。昔日的戈壁荒灘如今已是土地肥沃、林網縱橫,以農、畜、林業為發展主線,以枸杞、紅棗、蘋果、硒砂瓜為主的特色產業使大戰場人徹底甩掉了貧困的帽子。
1985年,中寧縣設長山頭鄉,後來,固原縣及彭陽縣先後設大戰場鄉和馬家梁鄉兩個吊莊。
2000年,大戰場和馬家梁兩個鄉交由中寧縣管轄。
2003年,中寧縣原大戰場鄉、馬家梁鄉、長山頭鄉合併為大戰場鄉。
2012年4月18日,中寧縣大戰場鄉正式撤鄉設鎮。
2014年,住建部等7部委公布全國重點鎮名單,全國共3675個建制鎮入選。大戰場鎮名列其中,為寧夏入選的28個鎮之一。
行政區劃
大戰場村 紅寶村 興業村 唐圈村 長山湖村 長山頭村 花豹灣村 石喇叭村
馬蓮梁村 杞海村 清河村 元豐村 東盛村 寧原村 街道居委會 養殖園區
經濟發展
2017年,大戰場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一萬元,達到10068.2元,較2016年增長9.0%。
2018年7月24日,寧夏首個農村集鎮污水處理廠在大戰場鎮正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