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標誌城

中華文化標誌城

“中華文化標誌城”,是以曲阜、鄒城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依託,以“四孔”、“四孟”等古文物、古遺址為載體,以把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融為一體為建設方向,使之更加具有中華文化標誌意義和德化、教育、紀念、展示功能的獨特的精神文化空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華文化標誌城
  • 行政區類別:山東省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電話區號:0537
  • 地理位置:山東省濟寧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九龍山
  • 機場:濟寧曲阜機場
  • 火車站:曲阜站
  • 車牌代碼:魯H
基本簡介,基本內涵,基本概念,核心理念,規劃內涵,歷史文脈,地理位置,城市介紹,濟寧的歷史,規劃方案,地理位置優越,文化底蘊豐厚,配套設施完善,自然環境優美,文化影響力巨大,功能定位,展示功能,紀念功能,德化功能,樞軸功能,陶冶功能,規劃布局,總體構想,規劃結構,用地布局,道路系統規劃,對外交通,區內交通,生態綠化規劃,水系規劃,項目創意,相關網站,

基本簡介

中華文化標誌城: 擬建於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聞名中外的孔孟之鄉——山東省濟寧市。濟寧是儒家文化的發祥地,為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

基本內涵

基本概念

中華文化標誌城是基於“文化紐帶”的重要思想,根據“系統研究和推廣中華文化標誌”的倡議,由“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聯合社會各界和海內外愛國同胞,共同創意發起的一項旨在抵制“台獨”“去中國化”、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工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建設新時期文化城市、文化主體功能區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區。
說它是“城”,是因為它確實具有“城”的形態,而且是以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及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等大型聚落遺址群,商奄故城、邾國故城、魯故城、漢故城、宋故城、明故城、鄒縣故城等若干座歷史故“城”為支撐。作為精神文化空間特徵的中華文化標誌城,其骨架雛形已然存在,是歷經數千年的歷史積澱而成。
這一文化使命和概念內涵決定了,中華文化標誌城不是也無需建設一座“新城”,而毋寧說是一座“心城”,或“精神之城”,或獨特的“精神文化空間”。為了這座“心城”,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建造它。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發改委《關於中華文化標誌城項目有關意見的通知》精神,規劃建設曲阜、鄒城這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加大世界文化遺產及其它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進行環境整治、生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內涵提升工作,本身就是在建設“中華文化標誌城”。中華文化標誌城已經成為當地幹部民眾文化建設的一種實踐。在這裡,保護一處遺址,規劃一處街區,美化一道山樑,整治一條河道,進行一項文化活動,都是“中華文化標誌城”建設的組成部分。人們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就是在為這座文化之城、精神之城、心靈之誠添磚加瓦。這樣的常規性建設工作要做得更好,起點和要求更高。而這些工作,與花多少億元建一座“新城”無關。
中華文化標誌城
有些輿論認為是拋開舊城另建新城,花“300億”去建一堆死氣沉沉的、不能代表文化標誌意義的一堆“假古董”。其實,這也正是我們所反對的,我們和輿論的主流意見沒有什麼不同,而是完全一致的。

核心理念

即文化資源的保護、整合和提升。
中華文化的標誌是系列的,是客觀存在的,存在於祖國的山山水水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存在於各個不同的領域。系統地研究、保護、梳理和展示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誌,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各地實際上已經進行著中華文化遺產或標誌的系統保護和展示。這與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要求是一致的。形成共同研究、保護、展示中華文化標誌的格局,不僅是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必然結果,也體現了中華文化包容開放的精神實質,必然引起海內外華人華僑的廣泛認同。
少昊之墟、商奄之都、鄒魯之地、孔孟之鄉這個獨特的精神文化空間裡,按照國家發改委《關於中華文化標誌城項目有關意見的通知》的說法,“遍布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儒家文化底蘊最為密集的區域,許多古建築、古遺址早已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誌”。“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的調研結論也指出,這裡是中國少有的文化區位組合,其所構成的文化空間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文化標誌意義,早已是中華民族認同並共有的精神家園。
因此,規劃建設“中華文化標誌城”,就是對“早已是中華文化重要標誌”的歷史文化遺產,包括具有重要文化標誌意義的“文化區位組合”或“文化空間”,用“城”的概念系統而完整地加以保護提升,對高度關聯、相擁而坐的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進行文脈梳理和資源整合,使它們進一步融為一體,發揮更大的文化作用。
用一座“虛擬城池”的概念,把這方淨土上無比豐厚而珍貴的人類遺產,包括物質的與非物質的,可移動的與不可移動的,地下的與地上的,6000年前、5000年前、3000年前乃至近代的,全面地、無條件地保護起來,使它們不致受到快速發展的城市化、現代化進程的侵蝕,而是使二者能夠有效地統一起來,是中華文化標誌城最為核心的理念。從這個意義上講,中華文化標誌城是區域性、整體性文物保護理念的一種創新,是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體化發展的更高要求,是保護整合展示密集分布、堆積疊加且歷史文化價值巨大的重要文化遺產、建設新型文化城市的一種探索。
當然也需要創意,但這些“創意”首先應著眼於如何對這一區域的所有文化遺產進行整體性的保護,著眼於對各種文化資源的文脈梳理和有效整合。如果需要一些必要的新的文化設施,則要經過充分而廣泛的論證,而且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提升作用。
中華文化標誌城應該是一所溫馨的精神家園,是一個獨具特質、令人神往的文化勝地。按照先進的保護展示理念,通過創造性的文化實踐,使全球華人不管誰到了這個地方,能夠有根的感覺、家的情懷,可以思接千載,跨越時空與古人對話、與智者交流。人們來到這裡,如果思想上能夠得到升華,心靈上能夠得到淨化,情感上能夠得到提升,能夠體會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那么,建設中華文化標誌城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規劃內涵

“中華文化標誌城”的規劃區域,可以概括為“兩城、兩軸、三區”。
“兩城”就是曲阜和鄒城,古稱“邾魯”或“鄒魯”,“擊柝之聲相聞”,為孔孟桑梓之地、國家文化名城,南北銜接,城區相距僅20公里,都有數千年歷史。
“兩軸”是指華夏文化軸和孔孟文化軸。華夏文化軸是以九龍山與壽丘、少昊陵南北一線,有中華人文始祖的紀念意義。九龍山具有龍文化的象徵意義;少昊帝作為東夷部落的首領,其圖騰是鳳;龍鳳呈祥,具有中華文化的符號象徵意義。孔孟文化軸以“三孔”、“兩孟”南北對稱,象徵以儒家思想為主幹的中華傳統文化。
“三區”是指曲阜歷史文化保護區鄒城歷史文化保護區、九龍山生態文化保護區。
“兩城、兩軸、三區”所統一起來的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徵意義或標誌意義的精神文化空間,姑稱之為“中華文化標誌城”。
在這裡,曲阜城區、鄒城城區、九龍山區都是中華文化標誌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三位一體,是有機統一、不可分割的。離開曲阜城區、離開鄒城城區、離開九龍山區,都不能稱之為完整意義上的中華文化標誌城。沒有九龍山區就不能連為一體,就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精神文化空間;拋開兩個歷史文化保護區,僅僅把九龍山這個地方稱之為中華文化標誌城,更是不科學、不嚴謹、不全面的。規劃建設中華文化標誌城,就是要把“三區”整合起來,進一步凸顯其文脈、聖脈,進一步凸顯其中華文化的象徵意義,進一步凸現其文化的共有性和多元性,進一步凸顯其教育、德化、紀念和展示功能,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統一的精神文化空間。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華民族的文化之城、心靈之城、精神之城。

歷史文脈

按照“兩城、三區、兩軸”的空間布局,通過“三孔”及魯故城大遺址保護、壽丘少昊陵大遺址保護、“兩孟”及鄒縣故城大遺址保護、嶧山邾國故城大遺址保護、孔子誕生地尼山遺址保護、孟子誕生地九龍山生態及遺址保護等一系列重點工作,梳通理透曲阜、鄒城的文脈、聖脈、水脈、綠脈、路脈、氣脈,推動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及文化資源的整合提升,勾勒文化勝地的整體框架,形成獨具特質、令人神往的文化空間。
一是“孔孟文化軸”。以“三孔”、“兩孟”南北對稱的孔孟文化軸,象徵以儒家思想為主幹的中華文化。重點是“兩大組團,一條軸線”。北部曲阜城區突出魯故城大遺址組團保護,包括孔林孔廟孔府奄國故城、魯國故城、漢故城、明故城,以及周公廟、靈光殿、望父台、襄仲台、兩觀台、孔子故里、孔子射羿處、洙泗書院顏廟、顏府、魯泮宮、古泮池舞雩台等,形成曲阜的核心與靈魂。中間以孔孟大道相連,從北向南經過孔子研究院論語碑苑孔子博物館孟母林,孟子誕生地九龍山鳧村等。南面鄒城城區突出鄒縣故城大遺址組團保護,包括孟府、孟廟,鄒縣故城,子思書院、孟母三遷祠、孟母斷機處,鋼山、鐵山摩崖石刻等,形成鄒城的核心與靈魂。南北兩大遺址組團沿孔孟大道南北一線展開,呈啞鈴式分布,並以此作為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融合發展的軸線和文脈。
二是“華夏文化軸”。以九龍山與壽丘、少昊陵南北一線,北至大汶口遺址和泰山,南至野店遺址邾國故城嶧山,有著中華人文始祖的紀念意義,是“中華文化標誌城”之所以稱為“中華文化標誌城”的內涵所在,也是孔孟儒家文化發源發展的歷史文化根脈。
“華夏文化軸”由北向南,依次包括泰山文化中軸線和大汶口遺址組團;壽丘、少昊陵大遺址組團;九龍山生態和文化遺址組團,包括漢魯王墓、明魯王墓,孟林孟母林,以及一系列大汶口龍山文化遺址;嶧山和野店遺址、邾國故城遺址組團。
其中,壽丘大遺址組團包括少昊陵雲陽山景靈宮、太極觀、宋仙源縣城、縣衙、縣學、大汶口文化遺址、壽丘古地質地貌及古人類活動遺址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歷史和美學價值。宋真宗“推本世系,遂祖軒轅”,縣治從魯城遷至黃帝誕生地壽丘。“建景靈宮,祠軒轅,曰聖祖;又建太極宮,祠其配,曰聖祖母”。元忽必烈入主中原,推崇黃帝,遂下令重修景靈宮。據元人周伯琦《重修景靈宮碑》記載,景靈宮“總千三百二十楹,其崇宏壯麗無比”。面積達1800畝,相當於今曲阜孔廟的3倍。現宮殿遺址完整地埋於地下。景靈宮遺址之北50米為黃帝之子少昊陵墓,占地2.5萬平方米。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大修少昊陵,用2662塊磨光料石疊砌成梯形石陵,世稱“萬石山”。因形似金字塔,後人稱“東方金字塔”,經歷代修復,保護完好。
壽丘大遺址具有重要的始祖文化地位。《帝王世紀》記載:少昊帝玄囂“邑於窮桑,以登帝,都曲阜”。少昊創立鳳圖騰,在位84年,壽百歲,崩葬於壽丘雲陽山,壽丘因稱“少昊之墟”。《史記》記載“舜作什器於壽丘。”壽丘地下密集層疊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遺址考古發掘表明,司馬遷等關於壽丘始祖文化的古文獻記載,有著考古學證據的相互印證。少昊、虞舜等傳說中古部落首領或人文始祖的活動時間,恰好大致處於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時期。
壽丘大遺址具有重要的文脈象徵意義。這裡處於泰山、大汶口九龍山、嶧山的中軸線。從歷史發展看,中華文明在這一線傳承幾千年,上接“沂源猿人”、“新泰智人”,經後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而綿延不絕,下連夏商周三代文化,並直貫秦漢,獨立起源、歷史久遠、連續傳承、相貫而生、譜系完整、從未中斷,一環接一環、一浪高一浪地向著文明社會奔騰不息。一系列重要古遺址、古群落沿這一軸線密集排列、層層疊加,不少文化堆積達數米之厚,時間持續數千年之久,上下縱跨四五個文化代,其歷史遺址之多、聚集群落之密、文化堆積之厚、延續時間之長,是少有的。
同時,壽丘大遺址又是自古所稱“聖脈”的重要節點。所謂“聖脈”,是指從尼山經過防山到壽丘連綿不絕的一道高丘,自壽丘轉為暗脈,一直到孔林。孔子的思想理念來自宗周和周公,但他作為殷商後裔,包括“仁”等一些重要概念卻源自東夷,繼承了自炎帝、黃帝、少昊,堯、舜、禹以來,黃河流域各部族集團乃至更廣範圍民族融合發展的文化基因。因此,壽丘大遺址保護和“華夏文化軸”的梳理,對於展示中華文化多元起源、一體匯聚的壯闊畫面,確定孔子儒家學說的思想來源和歷史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地理位置

中華文化標誌城的規劃選址在濟寧市的九龍山區域。這個地方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曲阜市和鄒城市之間,兩城相距僅20公里。它的東面是孔子出生地,西面是孟子出生地,是感召凝聚炎黃子孫的根基所在。
濟寧是孔子和孟子的故鄉,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世界文化地理上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影響力。

城市介紹

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地處魯西南的濟寧是山東省三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轄中區、任城、曲阜、鄒城、兗州、微山、梁山、嘉祥、金鄉、魚台、泗水、汶上等12個縣市區,是中國40多個姓氏的起源地,也是中國人文景觀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這裡誕生了儒家學派以及其創始人和傳播者孔子孟子曾子顏子子思……每年的孔子文化節,成為全球華人的傳統盛會。這裡是江北水城運河之都,市內有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市區有和武漢東湖、杭州西湖、嘉興南湖並稱的濟寧北湖,濟寧是京杭大運河以及南水北調的水利樞紐,自古以來被稱作運河之都、江北蘇州。微山湖畔、嶧山腳下流傳的梁祝故事,瀲灩湖光映照萬畝荷花,成就了中國荷都的美譽。古九州之一的兗州城,水泊梁山的《水滸》故事,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都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記憶。“天下漢碑半濟寧”。這裡擁有舉世無匹的漢代碑刻書法、漢畫像石以及氣勢恢弘的北朝摩崖刻石,成就了書法之鄉和中國石雕之鄉。詩仙李白寓居濟寧二十三年,市中心的太白樓,仿佛向路人講述著一段段文化傳奇……
中華文化標誌城--概念規劃中華文化標誌城--概念規劃

濟寧的歷史

濟寧歷史悠久,有文字可考的歷史約6000年,最早存在的是北辛文化,其次是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為中華人文始祖的重要活動區域。這裡在歷史上有過三次大文化的輝煌發展期:第一次是六千年前至五千年前的伏羲氏女媧氏少昊帝一脈相承的東夷文化高峰。第二次是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邾婁文化和魯國文化,並由此造就了主導中國文化二千多年的以孔子、孟子等為代表的儒家學說。第三次是明清兩朝的大運河文化,形成了濟寧包容性頗強的多元文化基調。
濟寧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集中體現了中華文化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和其“厚德載物”的精髓。這包括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價值連城的漢碑漢畫像石文化,忠義剛烈的水滸文化,融南匯北的大運河文化,華采無邊的才子文化,流藝無聲的匠聖文化等。
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化,為濟寧留下眾多的文物古蹟。現已查明的各類文物點7000多處,古建築3000多間,庫藏文物15萬件,著名的有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曲阜孔廟孔府孔林,被稱為“東方金字塔”的少昊陵鄒城孟廟、孟府、孟林和明代地下宮殿朱檀墓;微山伏羲廟、殷微子墓、漢張良墓梁山縣水泊梁山遺址;嘉祥曾廟武氏祠漢畫像石等。多年來,許多專家學者紛紛來濟寧考察,對濟寧豐厚的文化資源和遺存密度給予高度評價。

規劃方案

規劃範圍包括三個層面:
1、“中華文化標誌城”的整體範圍,包括曲阜城區、鄒城城區以及兩城之間的九龍山區,總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曲阜、鄒城、九龍山三位一體、南北貫通,共同組合成“中華文化標誌城”。
2、“中華文化標誌城”核心區範圍,是指兩城之間的九龍山區,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規劃可建設用地面積約10平方公里。
3、“中華文化標誌城” 首建區範圍,是指九龍山南部地段,規劃總用地5平方公里,可建設用地面積約3平方公里。
選址分析:
中華文化標誌城是由兩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托起的文化聖城,其地理位置優越,文化底蘊豐厚,配套設施完善,自然環境優美,發展潛力巨大,經眾多領導和專家的考察論證,認為這裡是建設“中華文化標誌城”主建區的理想之地。

地理位置優越

中華文化標誌城位於濟寧市中部,處於儒家文化帶、炎黃先祖文化帶和孔孟聖人文化帶之上,是中國文化底蘊最豐厚的區域。中部的九龍山北距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曲阜市城區6公里,南距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鄒城市城區8公里,恰位於孔孟兩大聖人出生地之間、兩大歷史文化名城之間,是中國極為少見的文化區位組合。溝通曲阜和鄒城、中間經過九龍山區的104國道,被中外專家學者譽為中國一級文化軸線和一級聖人聖城軸線。在這條軸線的北端曲阜,有巍然屹立於世界十大文化巨人之首的孔子,在其南端鄒城有海內外華人景仰的亞聖孟子。這兩大聖人一北一南,共同擁托九龍山這個靈山寶地,構成中華文化標誌城三位一體的區位組合。

文化底蘊豐厚

這裡有豐厚的歷史遺存,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孔府孔廟孔林、魯故城、荒王陵、尼山建築群、崗山摩崖刻經、鐵山摩崖刻經、孟府、孟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0處。在長期的歷史積澱中,孔孟之鄉已凝練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座豐碑,一座全世界公認的中華民族文化的聖地。品位高、層次多的文化資源,造就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豐富多彩和具有古樸民風民情的梁祝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水鄉文化以及先祖文化,這種儒、士、道並存,“雅”文化與“俗”文化並存、“文”化與“武”化並存的局面,已頗成系統和戰略格局,經過整合可以發展成一個大的文化產業,如果整合得好,可以真正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濃縮。這是建設“中華文化標誌城”最需要的文化基礎。

配套設施完善

中華文化標誌城地處中國陸路交通網路最先進、最密集的區域之內。東臨京福高速公路,西靠縱貫南北的104國道,九龍山北為日東高速公路327國道橫穿曲阜市城區。將要建設的京滬高速鐵路在標誌城東通過,並設立全線最大車站-曲阜站,另有105國道、兗石鐵路、京九鐵路和西部的京杭大運河,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使京杭大運河的水運能力將得到大幅度提高,水運總量相當於第二條京滬鐵路線。濟寧機場在曲阜城北,增強了標誌城的交通能力。
中華文化標誌城有良好的城市依託基礎。濟寧市是山東省六個工業中心城市之一、三個大的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其餘兩個是濟南和青島)、四個特大城市之一,綜合經濟實力在山東省17個地市中居第6位,地方財政收入居第4位;同時又是華東地區重要的能源供應基地和基礎工業基地。曲阜、鄒城兩個城市在濟寧市所屬的12個縣市區中,經濟實力較強,基礎設施完善,是著名的文化旅遊城市。全市共接待海內外遊客730萬人次,實現旅遊社會收入27億元人民幣,在全省居第4位。同時,建立了孔子文化研究院、孔子文化學院、孟母教子研究會等學術科研機構。
中華文化標誌城有豐富的地下水和供水水源。區內河流屬淮河水系微山湖流域,周圍有泗河沂河白馬河。地表水有三大供水地:一是尼山水庫,在九龍山之東。尼山海拔標高為344.6米,庫水可沿河沿渠流向九龍山區。二是孟子湖,在九龍山之南。目前已有水渠通到九龍山區。三是微山湖。微山湖總蓄水量為30億立方米,湖水可沿白馬河流至九龍山區。這三處供水地不僅蓄水量大,而且水質達到國標Ⅱ類以上,適合生活及工農業各類用水的水質要求。

自然環境優美

標誌城向東為泰沂山脈,群山連綿起伏直至沂蒙山區;向西為一望無際的大平原,直至京杭大運河和微山湖畔。九龍山恰處於黃淮海平原與魯中南山地的交接地帶,具有平原和山區相結合的自然景觀特徵。
標誌城之東20公里為孔子出生地尼山,這裡已被闢為國家級森林公園,之西為大片採煤塌陷區,可形成生態濕地區;鄒城城區周邊山水環繞,東南為孟湖,湖面寬闊,湖水清澈,孟湖與西側護駕山相連,山下有唐王湖;九龍山之西南約40公里為江北第一大湖微山湖,風光秀麗,蘆盪交錯,荷花10餘萬畝,湖水沿白馬河可直抵九龍山腳下,站在九龍山巔可眺望到波光粼粼的湖面,當晚霞夕照時湖景更是迷人;曲阜城區中部橫貫沂河,北部泗河積聚了厚重的文化底蘊,與周邊的生態綠化、孔林共同構成標誌城的北部自然景觀區;中部九龍山群如蛟龍平臥闊野,周圍各山的植被較厚,裸露岩石較少,有成片的樹林和果園,在龜山(亭山)與馬鞍山之間,是著名的孟母林。孟母林依山傍坡,柏樹森森。孟母林西側、馬鞍山之下為孟子故里,孟母林之南、九龍山西有鳳凰山,南有朱雀山,北有龜山,西有鳳山,四山環抱,坐北朝南,鳳凰山之南、之西為平原沃野,適於建設標誌性建築群。

文化影響力巨大

作為孔孟之鄉,濟寧是全世界華人情感的凝聚中心,全球旅遊者嚮往的文化旅遊勝地。在長期的歷史積澱中,孔孟之鄉已凝練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座高聳入雲的豐碑,一座全世界公認的中華民族文化的標誌性聖地。中華文化標誌城的發展一方面應進行儒家文化的深度開發,通過弘揚和開發儒家文化精華,實現重塑民族文化精神和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目的,造成一種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古老的文化聖地重放異彩。
另一方面,在結合時代走向和現代化需求開發濟寧市的其他文化資源。如梁祝文化,對普通海內外華人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文成公主出生地在濟寧,對漢藏融合有很大的積極意義;如先祖文化,對海內外華人尋根問祖有很大的感召力;如孟母教子,對廣大家庭和婦女有很大的影響力;如體現漢回兩個民族文化結合的清真東大寺,對促進民族團結有好處;如水滸文化,對弘揚正義正氣有教化作用;如以微山湖為代表的水鄉文化,對現代人的消閒娛樂有吸引力;如漢畫學的開掘,能夠造成一種與“敦煌學”相併列的文化熱等等。以開發這些文化旅遊資源為基礎,集中建設“中華文化標誌城”,將會迅速提高該地區文化旅遊的整合度、知名度和影響力,在海內外造成更大的影響,吸引更多的海內外華人和國際友人參與這項世紀性文化工程的建設。
總之,“中華文化標誌城”一旦從這裡崛起,就等於在兩個歷史文化名城中間樹起了一座新的文化豐碑,三者結合就會給世人一個嶄新的文化形象。長期發展下去,將形成一個既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吸引力、感召力,又具有新時代精神和氣息的中華文化聖地,形成海內外所有華人的精神家園和精神歸宿地,形成一座世界級的、代表中華民族文化形象的文化聖城。

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五大功能、三大主題
1、五大功能
展示功能、紀念功能、德化功能、樞軸功能、陶冶功能。

展示功能

中華民族應擁有展示自己五千年文明成果的聖堂。泱泱大中華,悠悠五千年,顯達於世界,獨步於千古。其文明成果傳播於海內有利於齊家治國,昭示於五洲有利於建設和諧世界。值此民族復興之際,全面梳理、匯總中華文明成果,集於一堂,展示於世,樹立起一座經典式的文化豐碑,意義至為深遠。同時,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結合,自主創新,將現代文化更多更廣泛地展示於世。

紀念功能

中華民族應擁有祭祀紀念本民族先祖先賢先哲的聖殿。尋根敬祖是中國人特有的精神情結,是溝通全球華人心靈世界的重要橋樑。為五千年以來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展、團結與統一做出傑出貢獻的歷代先祖先賢先哲建立國家祭祀紀念聖殿,是當代華人的神聖義務。這樣的國家祭祀紀念大典由我們這一代人創始,傳之後世,逐漸形成為中華民族莊嚴神聖的國家盛典。

德化功能

中華民族應擁有延續傳承本民族核心價值理念的聖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特彆強調固守本民族最本色的精神核心,使之不隨時代的更替而流失,不隨外來文化的衝擊而異變。以儒家倫理道德文化為主導的中華民族的精神體系,在兩千多的時間裡已經凝練成為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修養道德心性,砥礪人生志節;培育高尚情操,涵養浩然正氣。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修齊治平,講信修睦。這些正是中華民族最核心的生存資本,是中華民族所以成為中華民族的根本所在。承繼這份最核心的精神家業,不使流失而使豐富,是全民族為後代子孫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

樞軸功能

中華民族族群廣大,遍布全球,建立屬於中華民族自己的精神樞軸聖城,用中華文化連結世界各地的華人家庭,是全球華人的共同心愿。龍的傳人走遍世界,精神指向歸於中華。建立可以輻射全球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心區,形成由中心區向外傳播並由外向內吸納的紐帶格局,可以不斷吸收新的文化因素,永葆中華文化的青春與活力,並使中華文化更好地為全人類服務。

陶冶功能

親近禮樂,沐浴風化;親和自然,陶冶心性。這是中華文化標誌城所應具有的重要功能之一。孔孟故里是中華禮樂之邦。中華文化標誌城依託九龍山區而建,可集山水林園於一體,應同時建成體驗、遊歷、遊覽的勝地。文化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既要使各民族的文化繼續各具特色,又勇於吸納世界上的一切先進的文化,並在此基礎上自主創新,才能使我們建成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更多更廣泛地"走出去",在世界文化多元的格局中發出應有的光輝。
2、三大主題
(1)科教興國:孔子是萬世師表,是偉大的教育家,中國和東南亞地區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多是受孔子的影響而形成的,圍繞這個主題進行開發,將會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按照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對文化概念的定義,科學、經濟與文化是構成一個完整社會文化的有機的整體。將現代科技思想融入到標誌城的建設理念中,使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完美地結合,實現高度的精神文明。
(2)禮樂和平:孔子一生主張“和為貴”。孔子的仁學思想,說到底就是一種和合思想。和平是全人類世代追求的目標,也是孔子文化、中華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和而不同”是我國處理國際關係的準則;建立和諧社會是我國的治國方略;圍繞這個主題進行開發,既弘揚了孔子文化、中華文化精神,也與世界發展大勢相吻合,其開發潛力會是無比巨大的。
(3)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用現代語言表述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中國正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邁進,體現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世界範圍內的注重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強調人和自然的親和關係,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承認文化發展的多元性等等。圍繞這個主題進行開發,既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是在以實際行動推動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規劃布局

總體構想

總體構想突出:三位一體、南北貫通、核心突出、軸線明顯、脈絡清晰。
(1)三位一體——曲阜城區、鄒城城區、九龍山區三位一體,共同組合成"中華文化標誌城"。規劃重點整合現有歷史文化資源,形成“功能一體、交通一體、綠化一體、水系一體”的大格局,三大組團之間採用生態綠地隔離。
(2)南北貫通——即道路貫通、綠化貫通、軸線貫通、水系貫通 。
(3)核心突出——兩城之間的九龍山區是"中華文化標誌城"的核心區 ,規劃以突出九龍山區為主,成為集中展示中華文化的區域。
(4)軸線明顯——突出南北兩條軸線,貫穿北部三孔,南部三孟,中間九龍山;東西貫穿尼山鳧村兩大聖人出生地,並交匯於九龍山這塊靈山寶地,突出了標誌性特點。
(5)脈絡清晰——即文脈水脈、 綠脈清晰。加強區域內文化資源的整合與提升 ;加強水系的梳理;加強生態綠化的控制與保護。

規劃結構

規劃形成"一城、雙軸、三區"的布局結構。
(1)一城——即“中華文化標誌城”
由曲阜城區、鄒城城區、九龍山區三部分組成。體現“五大功能、三大主題”的定位,“三位一體、南北貫通、核心突出、軸線明顯、脈絡清晰”的總體構思。
(2)雙軸——即南北中華文化標誌主軸和孔孟文化標誌副軸
中華文化標誌主軸:是指從南至北空間上由魯故城--九龍山--朱雀山-護架山等自然、文化標誌串聯;
孔孟文化標誌副軸:是指從南至北空間上由著名的三孔孔府孔林孔廟)---現代文化標誌建築孔子博物院---孟母林---崗山---孟府、孟廟串聯。
(3)三區——即曲阜城區、九龍山區、鄒城城區
曲阜城區:總體規劃確定曲阜市城市職能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濟寧市政治、文化、教育中心、以歷史文化為主要特色的旅遊城市、區域性的交通樞紐、未來魯南地區的中心城市。
鄒城:總體規劃確定鄒城市城市職能為——濟寧都市區核心城市之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文化旅遊勝地,國家園林城市,同時具有能源、新興加工製造業職能。
九龍山區:以山、水、歷史文化為特徵的生態區,是連線兩大歷史文化名城的紐帶,是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延續傳統文化,宏揚現代文化的所在,三者相互融合、相互協調共同構成三位一體的大格局。

用地布局

(1)曲阜:
北部結合曲阜總體規劃,以明魯故城為核心,周邊各類用地從保護、協調、更新的理念入手,各功能區之間由沂河、京福高速公路、西環路兩側的綠化帶分隔。沿靜軒路和中心路形成兩條東西向橫軸以及貫穿城市南北的歷史文化軸,連線各功能區和組團使城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北城區依託現狀城區,以孔廟、孔府和明故城為中心,以靜軒路為東西軸兩翼展開,以展現歷史文化為主題,形成以商貿、旅遊、文化娛樂和居住為主的充分展現歷史文化風貌的城市綜合區。除現狀經濟開發區工業用地外,不再安排新的工業用地。對與生活居住混雜的工業用地逐步進行置換。
南城區東到京福高速公路,西到西外環,南到日東高速公路,北到大沂河。是城市未來發展的主要區域,是以行政辦公、文化娛樂、商業服務、旅遊觀光、信息產業及居住為主的城市綜合性中心區。布局上形成以中央大道為東西主軸線的總體構圖,延續南北向孔廟文化軸,與北城區成為一體。突出新城特色,通過大綠化、大空間及水系,構築現代化城市新區特色。建設行政文化中心,形成新的景觀中心
(2)鄒城
南部鄒城延續集約緊湊的布局模式,以現狀建成區為依託,在保護崗山鐵山風景區的前提下,沿兩條空間發展軸線拓展,形成4個綜合片區。呈現“一核、兩軸、四片”的空間結構。
·一核:指位於規劃城區中的崗山、鐵山風景區。隨著城市的發展,崗山鐵山風景區將納入城區內部,成為具有特色的綠色核心,
·兩軸:指引導城區空間拓展的兩條主要發展軸線。一條為沿燕京大道、太平路形成的東西向發展軸線,是引導城區空間向東拓展的主要發展軸線;另一條為沿嶧山路形成的南北向發展軸線,是引導城區空間向北拓展的主要發展軸線。通過標誌城的孔孟新道和華夏大道加強與九龍山區的聯繫。
·四片:規劃城區劃分成4個綜合用地片區,以崗山鐵山、公園路、京滬鐵路、護駕山路為界劃分城區,形成中心片區、西部片區、北部片區、東部片區。加強中心片區的保護與協調,形成標誌城南部的景觀中心。
(3)九龍山區
中部九龍山規劃布局體現了“山、水、路、林、區”一體的大格局及龍脈架構。九龍山之南有朱雀山,之東有凰山和臥虎山,之西有鳳山和尖山,之北有桃花山;九龍山東西兩側有靈泉,南麓有長年碧清的池塘;九龍山南有白馬河,北有大沂河,東有孟林,西有孟母林。九龍山南部有大片的平緩開闊地,且村莊較少,不占農田,適宜作為中華文化標誌城的核心區和首期建設用地。

道路系統規劃

對外交通

機場:在原嘉祥軍民兩用機場基礎上,建設濟寧曲阜機場。機場性質定位為新型旅遊支線機場,連線國內主要的航空樞紐與重要的旅遊客源地,遠期發展成4D級機場,旅客吞吐量60~70萬人次。
高速公路:九龍山之東約3公里處為京福高速公路,之北約3公里處為日照至菏澤東明的日東高速公路,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三處,規劃在標誌城核心區東南增設出入口一處,有效解決九龍山區的對外交通;另有104國道、327國道縱貫南北東西,濟曲快速路通至標誌城,加強了標誌城與周邊地區的交通聯繫;
鐵路:京滬高鐵、日菏鐵路在城內設兩個站場,其中曲阜站是京滬高鐵沿線旅遊客運站;京滬鐵路自鄒城城區西北向南貫穿城區,在城區設客運站場一處,貨運站場兩處
京滬高鐵、兗石鐵路、京九鐵路、京杭大運河、104、105國道和濟寧機場,均位於標誌城方圓五十公里的範圍內,構成高效完善的大交通網路。

區內交通

現狀曲阜、鄒城均已形成較為完整的主幹道框架,其中327國道、104國道、燕京大道、中央大道、濟曲路等是城市主幹道,規劃結合鄒城、曲阜城區主幹道路網,標誌城內部形成"八橫三縱"的主幹道框架,主要南北聯繫通道有孔孟新道(104國道)、華夏大道、西環路,解決曲阜、九龍山和鄒城之間縱向交通聯繫。
八橫:北環路、靜軒路、中心路、濟曲路、白馬河路、朱雀山路、燕京路、南環路。
三縱:西環路、孔孟新道(現狀104國道)、華夏大道
同時規劃次幹道,對主幹道進行有效補充,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統。

生態綠化規劃

結合濟寧都市區大環境綠化,強化東西向生態廊道。標誌城由九龍山群、生態隔離區、生態濕地區組成大生態區,外圍與尼山景區和北湖景區相連,構成完整的生態綠化體系。
標誌城北部是泗河風光帶串聯銀杏林、故土園、孔林,形成北部生態區,規模達30平方公里;標誌城中部是由神話園、九龍山群構成的大型綠化背景,將中華標誌城的核心內容坐落其中,形成“城、山、林、水”一體的格局,突出標誌城的獨特魅力,生態綠化面積達85平方公里;南部以朱雀山為核心,周邊由崗山、鐵山、護架山、吉米山、孟湖相圍合,形成南部大生態區,面積達50平方公里。

水系規劃

“中華文化標誌城”外圍有三大供水地:一是尼山水庫;二是孟子湖,目前已有水渠通到九龍山區;三是微山湖,總蓄水量為30億立方米。九龍山地下水儲量異常豐富,為山東省三大地下富水區之一,總儲量達17億立方米,相當於半個微山湖的蓄水量,該區沒有明顯和潛在污染源,地下水處於原始存量狀態。
標誌城內現狀有五條較大河流,分別是泗河、沂河、寥河、白馬河大沙河,中西部為大片煤炭塌陷區,形成大型生態濕地。
充分結合現狀條件和總體構思,規劃標誌城以"三湖、五河"為骨架,構築標誌城完整的水系格局,標誌城中形成圍繞九龍山和首建區形成雙環水系,延續明、魯故城的水系格局。
·兩環:明故城、魯故城水環,九龍山、城中城水環。
·三湖:北部泗河沿岸結合現有寬闊水面形成“泗湖”;中部結合九龍山西大型生態濕地區形成“聖湖”;南部是鄒城以西的孟子湖,更名為“孟湖”。
·五河:從北至南依次為泗河、沂河、寥河、白馬河大沙河

項目創意

1.中軸線創意思想
由南至北以龍鳳、三才(天地人)、五倫(天地君親師)構成南北軸線,形成三大建築群。
①儒家的宗教情懷:
祭天——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太和塔》。
祭地——社稷、五嶽、山、林、川、澤,有資生養民之用;《中華故土地圖》。
祭人——先王,有功烈於民;《先賢祠》。
②創意思想:
* 天(南):位於鄒城的朱雀山,設《太和塔》,體現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精神,弘揚孟子的浩然正氣思想,陽剛之儒,志節風骨。
* 地 (北) :位於曲阜周公廟,設《故土地圖》,體現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弘揚孔子的博愛仁德思想,中國人的鳳性品格,孔子講“有鳳來儀”,是民族復興之大吉祥。少昊帝是中國鳳圖騰的祖先,擴建《少昊陵》景區,與之配套。
* 人(中):位於九龍山,建《先賢祠》,體現仁和中正,人之行,修身以協和萬物思想;
2.南北主副軸線建築布局示意(略)

相關網站

1、中華文化標誌城官方網站
2、中華文化標誌城(濟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