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量(漢語辭彙)

中國力量(漢語辭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力量濃縮了中國硬實力軟實力建設方面的所有成就。

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力量
  • 外文名:Chinese strength 
  • 定義: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硬實力軟實力建設方面的所有成就  
內政外交,內政,外交,經濟金融,硬實力,軟實力,影響,貢獻意義,局限,

內政外交

內政

2008年中國挺過了罕見的冰雪災害和汶川地震等壓力,成功舉辦了奧運會;各種事件以不同形態向世界證明,中國力量不僅堅韌強大,而且以 “和”為核:它對內注重民眾需求、建設和諧社會,對外強調和平發展、推動和諧世界。

外交

2008年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堅決捍衛中國核心利益華人圍繞奧運會火炬匯聚而成的 “紅色海洋” ,彰顯了中國國際地位提升帶來的民族凝聚力的高漲和民族自豪感的高揚。為此《衛報》發表《世界上了一次中國課的速成班》一文,認為,西方西藏問題憤憤不平時,卻幾乎沒能注意到,在絕大多數城市,支持奧運的示威者要遠多於反對者。隨著 ‘中國力量’ 的崛起,全球重心逐漸偏離西方西方越來越有必要超越成見、開拓視野。
聯合國講台見證中國聲音、中國力量
會議
內容
聯合國大會第六次特別會議
中國領導人首次登上聯合國講台,全面系統地闡述三個世界理論和中國對外關係原則,提出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基本主張,表明中國堅決站在第三世界國家一邊,永遠不稱霸
聯合國成立50周年特別紀念會議
呼籲建立以 “創造安全可靠、長期穩定的國際和平環境”, “恪守以主權平等和互不干涉內政為核心的國際關係準則”, “建立互利互補、共同發展的新型國際經濟關係”, “造成自主選擇、求同存異的國際和諧局面” 為主要標誌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進一步宣示中國關於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張, 倡導國際政治多極化國際關係民主化,並積極推動加強南南合作,促進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協作
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
以《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為題發表重要講話, 深入闡釋和諧世界理念的深刻內涵; 倡導國際社會 “堅持多邊主義, 實現共同安全”, “堅持互利合作, 實現共同繁榮”, “堅持包容精神, 共建和諧世界”, “堅持積極穩妥方針, 推進聯合國改革”; 提出關於落實千年發展目標、加強國際發展合作、促進普遍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建議, 以及援助開發中國家的5項具體措施
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在聯大一般性辯論中發表講話,發表題為《同舟共濟共創未來》的重要講話

經濟金融

堅強和強大,不僅僅在於中國的經濟實力又有提升,還在於中國積聚已久的軟實力的真正爆發。中國力量使得2008年的變化是一種水到渠成,實現了從韜光養晦到負責任大國的大步跨越。

硬實力

2008年,中國不僅繼續發展了與周邊鄰國、發展中世界、發達經濟體及多邊機制等 “四條線” 的對話合作關係,還在全球經濟遭遇美國金融危機並逐漸蔓延的嚴重危機衝擊的時刻,承諾通力聯手應對危機和穩健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同時加大內需拉動、果斷調整巨觀經濟政策,為世界經濟走出低谷階段作出貢獻。有分寸地說,中國力量確屬當代國際關係中的一支增長著的建設性力量。
20國集團召開全球應對金融危機高峰會議。在峰會揭幕式的午餐會上,小布希特別安排胡錦濤坐在他身邊;而在峰會結束集體合影時,小布希再次把胡錦濤安排在他身邊。國外媒體認為它體現了全球新力量對弈中的 “中國力量”
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若干經濟數據前後對比
當代中國力量的生成,主要來自改革開放進程,其間包含了政治領袖的高度智慧和人民民眾自主創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保持了社會政治的穩定和團結,創造出年均近10%的經濟發展速度,使這個國家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和最活躍的增長來源。

軟實力

中國軟實力的提升來源於中國所表現出的責任、開放與自信。就在世界都懷疑遭受地震重創的中國能否履行奧運承諾之時,中國人一諾千金,以令世界為之瞠目的高效率、高開放度以及良好的環境與秩序,把北京奧運會辦成了史上最為成功的一屆盛會, “用千年文明積澱,顯百年奧運精髓” 。在國際金融危機來襲之際,中國不僅立志辦好自己的事,使世界能夠受益於中國的平穩較快發展,而且還主動承擔起大國責任,與世界各國一道協調政策與措施,共同應對危機。這使得世界更加相信,中國力量的確是世界上一支積極而重要的力量,是負責任的大國。
中國更為重要的軟實力在於中國發展道路的獨特性。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這一道路上,中國既堅持了以社會公正、社會平等、共同富裕為基本價值取向社會主義原則,又有效地發揮了市場經濟資源配置中的高效率;中國既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又能發揮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的市場經濟分散激勵機制的特點;中國既堅持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民主的基本理念,又充分吸取了世界政治文明成果,使得治理國家的手段措施與方法原則越來越科學、民主、高效;中國既堅持意識形態領域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努力建構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並以海納百川的態度面對世界多元文化。在世界各種制度競爭中,中國發展道路的獨特性使其脫穎而出。

影響

貢獻意義

“這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成功故事……對想要尋求進步的人們來說是生動的一課,” 密蘇里城議員阮丹尼如此評價中國的發展成就。
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世界同為見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股強有力的 “中國力量” 開闢了一條獨特的 “中國道路”,引領華夏兒女開創了中共十六大以來的 “黃金十年”,書寫了 “全球最激動人心的故事”。
中國力量(漢語辭彙)
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幕會發表講話 蘭紅光 攝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地緣政治學博士皮埃爾·皮卡爾認為,中國將給世界帶來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
中國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與各國攜手合作、以負責任大國的姿態維護世界的穩定與繁榮,體現了 “中國擔當”。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以來多次強調,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反恐、核不擴散、金融危機、氣候變化等當今世界很多重要問題就不可能得到解決。
“中國越發展,對世界的貢獻越大,給世界帶來的機遇也越大,”這是美聯社對中國發展成就的觀察結果,集中體現了 “中國力量” 對世界的意義。
1978年中國還是國際體系中一個相當邊緣的國家1949年中國剛剛解決政治獨立、擺脫列強枷鎖的問題,而1919年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東亞病夫”。因此,也可以認為,中國力量提示了經濟發展目標的優先性、漸進有序的國內變革方略、以及曾經貧窮國家的提升路徑。對於由西方主宰的近當代國際體系而言,中國力量或許預示著新的改造階段的降臨,意味著非西方世界創造力的介入與增強。
毛澤東在《紀念孫中山先生》中首先提出 “中國夢” 的構想。他說,進到21世紀中國的面目更要大變。中國將變成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毛澤東當年的構想正在成為現實:和平發展中國力量不僅使中國人民受惠,而且的確對世界作出了偉大貢獻,而這種貢獻與當年的物資外援已有著本質的區別。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指出,如果中國徹底擺脫貧困落後的狀況,真正達到人人豐衣足食小康水平,那么中國就對人類作出了較大的貢獻。中國社會不僅解決了溫飽,而且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提前完成了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少的目標,為世界反貧困事業作出了貢獻。與此同時,由於中國經濟經濟成長市場潛力的擴大,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經濟成長的促進力量。中國力量還為世界範圍內後發國家貢獻了一個可資借鑑的 “中國模式”,這都是中國對人類的偉大貢獻。
社會主義華夏落腳以來,中國人類文明進步事業應該說作出了兩次歷史性貢獻:一次是新中國成立,使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這不僅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而且極大地動搖了西方列強稱霸世界的殖民主義體系,大大加速了人類文明發展進程;再次就是改革開放,使擁有13億人口的東方大國走上了富強之路,這不僅挽救了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給世界社會主義事業造成的空前危局,而且從總體上減少了世界貧困人口的比重,並為開發中國家憑藉後發優勢儘快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從而又一次大大加速了人類文明發展進程。
湖北抗疫是中國抗疫的縮影,更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集中展現。

局限

在不太高的人均GDP教育、醫療和環保水平下,中國人仍然遠沒有實現精緻舒適的美好生活;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面對新的十字路口,存在升級換代的迫切壓力;中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政治現代化目標及其落實情況,比較經濟發展速度及人民期待還有不小距離;金融危機勞動密集型以及出口導向企業表現出的疲態,表明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遠未完成;食品安全問題、煤礦安全事故群體性事件等不時發生,提醒中國包括監管體制在內的政府行政管理體制必須進一步改革;與老牌世界大國相比,中國外交國際戰略戰略手段不多、 國際話語權不大,提供的國際公共產品更是有限;要緊的是,中國人自己並沒有充分意識到 “中國力量” 這個概念的重要性和被關注度,也許尚未做好揚長抑短、發揮作用的準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