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簡稱海軍軍醫大學(第二軍醫大學),國家“211工程”、軍隊“2110工程”和原總後勤部“53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首批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軍隊研究生培養重點建設院校,第一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是軍隊3所設定研究生院的單位之一,是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首批開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外軍醫學留學生培養基地。
海軍軍醫大學創建於1949年9月,當時稱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主要由華東醫務幹部學校、第三野戰軍衛生部醫學院、國民黨原國防醫學院部分留大陸人員和從地方招聘的專家教授組成。1950年10月,更名為上海軍醫大學。1951年7月9日,由中央軍委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2017年6月29日,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並對外保留第二軍醫大學校名。
據2017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校機關設“四部二院”,下轄“一部八系”、3個師級學員管理單位、4所附屬醫院、1個國家肝癌科學中心和5個干休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
- 外文名: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 簡稱:海軍軍醫大學(第二軍醫大學)
- 創辦時間:1949年9月12日
-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 學校特色:211工程(1997年)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2012年)
2110工程(1996年)
“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年)
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
軍隊研究生培養重點建設院校 - 主管部門: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 專職院士數:中國科學院院士2
中國工程院院士5 - 碩士點:106(一級學科20個)
- 博士點:83(一級學科10個)
- 國家重點學科:26
- 校訓:求實 創新 嚴謹 獻身
- 校歌:《海軍軍醫大學校歌》
-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翔殷路800號
- 院校代碼:90026
- 主要獎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4項)
國家自然科學獎(5項)
國家技術發明獎(5項)
國家科技進步創新團隊獎(1項) - 知名校友:吳孟超、李家順、李素芝、盧乃禾、韓雅玲、高春芳、曹雪濤等
- 類型:醫科(軍事)
- 所屬地區:中國 上海
- 現任校長:劉軍
- 博士後流動站:7個
- 主要院系:基礎醫學部、海洋軍事醫學院、藥學院、衛生勤務學系、護理學院、心理與精神衛生學系、熱帶醫學與公共衛生學系、中醫系、外訓系
歷史沿革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院系學部 | 下設專業 |
基礎部 | 基礎醫學、生物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特種醫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外國語言文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海軍醫學系 | 潛水醫學、軍事航海醫學、軍隊衛生學、防原醫學、防化醫學 |
藥學院 | 藥理學、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分析學、生藥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藥事管理學 |
衛勤系 | 衛生勤務 |
護理學院 | 護理學 |
心理與精神衛生學系 | 基礎心理學、軍事心理學、醫學心理學、精神醫學、臨床精神疾病診治 |
熱帶醫學與公共衛生學系 | 熱帶傳染病學、流行病學、環境衛生學、衛生毒理學、生物防禦(微生物)、防化醫學 |
外訓系 | ------ |
中醫系 | 中醫基礎理論、中藥方劑、經典著作、針灸推拿、中醫外科、中醫內科 |
附屬醫院
師資力量
護理學院教學團隊(負責人姜安麗,2008年) | 醫院管理課程教學團隊(負責人張鷺鷺,2010年) |
外科學及野戰外科學教學團隊(負責人景在平,2010年) | 現代生物工程課程教學團隊(負責人焦炳華,2009年) |
學科建設
國家重點學科 | |||
一級學科 | 二、三級學科 | ||
名稱 | 數量 | 名稱 | 數量 |
基礎醫學* | 2個 |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 26個 |
免疫學** | |||
病原生物學** | |||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
法醫學 | |||
放射醫學 | |||
航空、航天與航海醫學** | |||
藥學* | 藥物化學** | ||
藥劑學 | |||
生藥學 | |||
藥物分析化學 | |||
微生物與生化藥學 | |||
藥理學** | |||
生理學** | |||
遺傳學** | |||
內科學(消化系病)** |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 |||
外科學(普外)** | |||
外科學(骨外)** | |||
外科學(泌尿外)** | |||
外科學(胸心外)** | |||
外科學(神外) | |||
外科學(整形) | |||
外科學(燒傷)** | |||
外科學(野戰外) | |||
中西醫結合臨床** | |||
備註:*為一級學科,**為直接獲批的二、三級學科 | |||
“2110工程”重點學科 | |||
後方專業勤務 | 軍事預防與防護醫學 | 軍事航海醫學 | |
上海市重點學科 | |||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 | 病原生物學 | 內科學(腎病) | |
藥物化學 | 外科學 | 護理學 | |
腫瘤學 | |||
上海市公共衛生重點學科 | |||
災難流行病學 | 放射衛生學 | 循證公共衛生學 | |
臨床輸血醫學 | 職業毒理學 | ||
“53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 |||
野戰護理學 | 衛生勤務 | 熱帶醫學 | |
中醫中藥野戰套用 | 軍事藥學 |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
- 上海市I類高峰學科(1個)
- 上海市一流學科(7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
-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
- 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
-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個)
-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
教學建設
社會評價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國家重點實驗室 / 國家級研究中心 | ||
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 國家肝癌科學中心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分子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 肝癌分子網路調控與靶向干預重點實驗室 | |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 ||
衛生部中國醫學真菌保藏管理中心隱球菌專業實驗室 | ||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 ||
上海市醫學生物防護重點實驗室 | 上海市醫學真菌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 上海市藥物(中藥)代謝產物研究重點實驗室 |
上海市細胞工程重點實驗室 | 上海免疫學研究重點實驗室 | 上海肝膽腫瘤學重點實驗室 |
世界衛生組織在華合作中心 | ||
世界衛生組織/熱帶病培訓研究特別規劃署臨床數據管理中心 | 世界衛生組織基因合成與表達合作中心 | |
全軍重點實驗室 | ||
醫學免疫學實驗室 | 藥物化學實驗室 | 生物信號轉導實驗室 |
分子級生物學實驗室 | 肝膽腫瘤研究實驗室 | 臨床免疫實驗室 |
消化病研究實驗室 | 心臟外科實驗室 | 藥物分析實驗室 |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室 | ||
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中心 | ||
上海市肝膽外科臨床醫學中心 | 上海市微創臨床醫學中心 | 上海市脊柱外科臨床醫學中心 |
上海市胰腺疾病臨床醫學中心 | 上海市燒傷外科臨床醫學中心 | 上海市腎臟病學臨床醫學中心 |
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上海活性天然產物製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上海市海洋局海洋生物醫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科研成果
獎項 | 年份 | 獲獎者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2005 | 吳孟超 |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肝臟疾病手術治療的臨床研究) | 1985 | 吳孟超等 |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樹突狀細胞的抗原提呈、功能調控及其來源的新基因的功能研究) | 2003 | 曹雪濤等 |
惡性腫瘤磷酸化調控的信號傳導研究 | 2006 | 王紅陽等 |
惡性腫瘤細胞抗原提呈喝生物調變機理研究 | 2007 | 郭亞軍等 |
血壓波動性和器官損傷的研究 | 2009 | 蘇定馮 |
B肝病毒變異和免疫遺傳在肝細胞癌發生髮展中的新機制 | 2019 | 曹廣文 |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瘧疾和矽肺治療新藥羥基哌喹及磷酸鹽) | 1985 | 許德宇等 |
SM-1在誘導三眼蠶生產超細纖度蠶絲的套用 | 1988 | 劉麗琳等 |
腫瘤放療增敏藥甘氨雙唑鈉並獲批化學藥品 | 2005 | 鄭秀龍等 |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抗體融合蛋白藥物並獲批生物製品一類新藥 | 2007 | 郭亞軍等 |
年份 | 獲獎人 | 導師 | 題目 |
---|---|---|---|
2001 | 曹雪濤 | BCL-6同源新型鋅指蛋白DPZF的生物學功能及其作用機理 | |
2002 | 路長林 | GFR-1與GDNF結合位點分析及其下游信號轉導的研究 | |
2002 | 郭亞軍 | 腫瘤抑制基因TIP30對細胞增殖的調節作用及在腫瘤生物治療中的意義 | |
2002 | 黃 欣 | 曹雪濤 | 凋亡相關蛋白DEDDL在免疫細胞凋亡及活化過程中調控機制的研究 |
2003 | 戚中田 | 血管外膜舒張因子的生物學意義 | |
2004 | 李 楠 | 時玉航 | 人樹突狀細胞來源的新分子Siglec-10和人骨髓基質細胞來源的新分子PHDP的克隆與功能研究 |
2005 | 王榮福 | 脾基質細胞對造血前體細胞的定向誘導作用及對樹突狀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影響 | |
2006 | 陳濤涌 | 張衛東 | 來源於人樹突狀細胞的新型癌基因樣小G蛋白RabJ的生物學功能研究 |
2006 | 安華章 | 雙調控減毒增殖腺病毒CNHK500治療肝癌的實驗研究 | |
2007 | 郭振紅 | 謝渭芬 | 凋亡信號和免疫微環境對樹突狀細胞的調控作用 |
2009 | 韓岩梅 | 姜遠英 | 新型免疫抑制性細胞群(amsc)的發現和功能研究 |
學術期刊
學術交流
文化傳統
校訓
校徽
校歌
大學精神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黨委書記、政治委員 | 朱明哲 |
校長 | 劉軍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劉斌、程傳苗 |
黨委常委、教務處處長 | 戴伯軍 |
黨委常委、政治工作處主任 | 馬德茂 |
歷任領導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校長 | 2008.11-2012.06 | 校長 | 2006.08-2008.10 | ||
肖振忠 | 校長 | 2004.06-2006.08 | 政委 | 2004.06-2010.08 | |
校長 | 1998.01-2004.06 | 政委 | 2000.08-2003.11 | ||
王慶舜 | 校長 | 1994.02-1998.01 | 傅翠和 | 政委 | 1992.08-2000.08 |
陸增祺 | 校長 | 1992.08-1994.02 | 宋哲存 | 政委 | 1990.06-1992.08 |
校長 | 1988.08-1992.08 | 呂壽延 | 政委 | 1983.12-1990.02 | |
王冠良 | 校長 | 1983.12-1988.08 | 向進 | 校長 | 1978.01-1983.12 |
肖振忠 | 副校長 | 1998.01-2004.06 | 副校長 | 2000.02-2005.11 | |
副校長 | 2002.02-? | 副校長 | 2002.10-? | ||
副校長 | 2002.05-2010.8 | 吳燦 | 副校長 | 1998.01-2002.02 | |
副校長 | 1994.08-1995.08 | 傅繼梁 | 副校長 | 1994.06-1998.01 | |
副校長 | 1993.05-2000.08 | 葉文正 | 副校長 | 1992.08-1994.08 | |
姜志中 | 副校長 | 1992.02-1992.08 | 副校長 | 1983.12-1990.06 | |
吳孟超 | 副校長 | 1986.09-1994.06 | 霍新慶 | 副校長 | 1981.06-1988.08 |
韓光 | 副校長 | 1980.10-1982.08 | 副校長 | 1979.04-1987.09 | |
副校長 | 1979.04-1987.01 | 陳耀漢 | 副校長 | 1979.01-1983.12 | |
副校長 | 1979.01-1980.10 | 副校長 | 1975.09-1983.12 | ||
詹彪 | 副校長 | 1971.07-1979.06 | 副校長 | 1960.09-1971.07 | |
應元岳 | 副校長 | 1957.03-1987.09 | 曹國平 | 副校長 | 1952.06-1953.12 |
(兼) 副校長 | 1949.09-1953.02 | 馬樹新 | 副政委 | 2001.10-? | |
副政委 | 1999.06-2002.01 | 曹礎 | 副政委 | 1981.01-1983.12 | |
副政委 | 1979.04-1983.12 | 方震 | 副政委 | 1978.05-1980.12 | |
沈雲康 | 副政委 | 1978.01-1979.04 | 副政委 | 1975.09-1978.06 | |
副政委 | 1964.05-1978.01 | 孫超 | 副政委 | 1953.03-1964.07 | |
副政委 | 1950.08-1952.06 | 丁力 | 顧問 | 1983.12-1985.04 | |
劉琨如 | 顧問 | 1979.05-1982.08 | 顧問 | 1979.04-1980.08 | |
余樹棠 | 顧問 | 1977.10-197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