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芳(濟南軍區第150中心醫院院長)

高春芳(濟南軍區第150中心醫院院長)

高春芳,男,漢族,河南盧氏人,1952年3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1971年12月入黨,技術一級,文職一級,將軍。現任濟南軍區第150中心醫院院長兼全軍肛腸外科研究所所長,主任醫師;第二軍醫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兼任全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全軍肛腸學會主任委員、全軍普通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衛生法學會會長、濟南軍區醫學專業高職評審外科組長,是國家和軍隊10餘種醫學雜誌編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春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
  • 出生日期:1952年3月
  • 職業:濟南軍區第150中心醫院院長
  • 主要成就:榮立二等功3次
醫學成就,科研成果,獲獎榮譽,職業評價,

醫學成就

入伍38年來,高春芳置身於醫學事業,潛心鑽研業務技術,一門心思謀創新,銳意進取求發展,在本職專業和推進醫院建設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開創了醫院全面建設新局面。
高春芳
他是國內著名的肛腸外科專家,潛心與肛腸外科疾病診治和腫瘤基礎醫學研究,創建了全軍肛腸外科研究所。
其首創的直腸癌根治術中重建“直腸角”式人工肛門新方法,被國內外醫學屆譽為“高氏術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率先利用蛋白晶片技術,對大腸癌、胃癌、乳腺癌及肝癌等惡性腫瘤進行研究,通過一滴血檢測有無腫瘤;最早進行蠍毒素治療大腸癌研究,首創了骨髓免疫組織早期發現微小轉移癌的新方法,為大腸癌早期診斷提供了新的途徑。
在腸黏連防治、便秘防治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為臨床診療創新了多種診治方法,填補了國內多項技術空白;他圍繞戰場搞科研,研製的三氧電子消毒儀、谷氨醯胺二肽全腸外營養對腸損傷影響的實驗研究均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科研成果

他先後承擔國家“八五”、全軍“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攻關課題23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全軍科技大會二等獎1項、三等獎10項、四等獎8項;河南省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主編和參與編寫專著10部,發表論文170餘篇。先後榮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

獲獎榮譽

被評為全國首屆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全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優秀管理者;全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濟南軍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濟南軍區專業技術突出貢獻一等獎,並連續兩次獲得軍隊專業技術優秀人才一類崗位津貼。2001年擔任院長後,醫院先後被評為“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首屆“全軍先進醫院”;被濟南軍區評為“五優醫院”、“科技工作先進單位”、“人才隊伍建設先進單位”等,連續6年被濟南軍區聯勤部和所屬分部評為“全面建設先進團單位”。2006年濟南軍區聯勤部黨委作出了“關於開展向高春芳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

職業評價

勇於挑戰醫學難題,把自主創新作為攀登醫學高峰的內在動力。
經過無數次的探索,高春芳終於探索出了利用結腸殘端設計“新直腸角”和人工內括約肌重建在會陰部設定人工肛門手術成功,從此結束了直腸癌患者術後在腹部掛“糞袋”的歷史。該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和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已為5000餘例病人成功施行手術,病人已遍及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和東南亞、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為了評價肛門控制排便功能,他潛心鑽研,自學了力學、機械原理和計算機新知識,跑北京、上濟南,到科研院所請教有關專家,終於研製成功了“CY-1型醫用壓力監測儀”,解決了肛門壓力測定問題,填補了國內在這一領域的技術空白,並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為了研究大腸癌防治新方法,他潛心研究蠍毒對大腸癌的作用,利用蠍毒提取物純化進行大腸癌細胞體外仰殺各種毒理作用研究,動物移植瘤實驗,明確了蠍毒對大腸癌防治作用機理,解開了蠍毒治療大腸癌的奧秘,發表相關論文26篇,獲得了軍隊科技成果二等獎。我國由於生活環境等因素的改變,大腸癌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手術後五年生存率不斷提高的原因是早期發現的檢查方法不理想。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他又瞄準國際上基因蛋白研究前沿,展開了蛋白指紋圖譜診斷大腸癌的研究。他篩選了正常人大腸息肉,各種大腸炎症等各種疾病的蛋白指紋圖譜,進行各種動物實驗和人體各種腫瘤特異性蛋白指紋圖譜篩選,尋求出了大腸癌診斷的特異性標誌物,診斷大腸癌準確性達96%以上,此研究比美國早一年半。該研究成果2007年獲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
醫德醫風高尚,把解除患者痛苦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
高春芳從踏上從醫之路開始,就立志為病人解除痛苦。三十多年來,不管形勢如何變化、名氣怎么增大、職務怎樣改變,他始終保持一名普通醫生本色,把治病救人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和畢生追求,堅持用精湛的醫術和滿腔的愛心為部隊服務、為患者服務。他恪守“醫本仁術”的醫道真諦,三十多年如一日,滿腔熱情地診治每一位病人。由於軍內外許多人了解他的醫術醫德,慕名求醫的患者越來越多,經常有人到辦公室請他診病情、看片子、問藥方,他從不擺專家的“架子”,對病人總是不厭其煩、耐心解答。有時他坐診接待的病人多,有的患者因為著急發一些牢騷,遇到這種情況,高春芳總是面帶微笑,耐心地勸慰病人。高春芳心中始終裝著病人,處處為病人著想,體貼入微,深夜查房從不穿硬底鞋,冬天接診總是把聽診器捂熱後再檢查。在他做住院醫生時,一名病人胃癌術後出現“胃瘺”,需24小時床旁持續吸引,情況比較複雜,高春芳連續十多天堅守在病房,不停地為患者吸出外溢胃內容物,清理創面。由於措施及時得當,患者很快康復出院。許多經他看過病的患者都深有體會地說:“高春芳是用心為病人看病,以情為患者服務”。從醫三十多年,他對每名患者不僅從生理上盡最大努力解除病痛,還從多方面給予熱心幫助,為他們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有的病人年老體弱、行動不便,他就替他們問醫取藥;有的病人住院時間長,閒得無聊,他就買一些報紙和雜誌給他們看;有的外地病人家屬住宿有困難,他就幫助聯繫住所;有的病人經濟拮据,他就主動伸出援助之手。2001年,甘肅省一位農村婦女患腸癌晚期,東拼西湊了1萬多元錢來到醫院,最後結算時還差3000多元,看到西部山區老百姓生活困難看不起病的窘迫,高春芳發動科室為她捐款補上了醫療費。
注重人才培養,把打造名醫群體作為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強力支撐。
高春芳擔任院長後,面對競爭激勵的醫療市場,他首先考慮的就是如何培養人才,搶占制高點。他親自製定了《醫院學科帶頭人培養發展十年規劃》、《特色專科人才建設規劃》,前瞻性地構建人才隊伍的框架;先後出台了“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工程”、“人才培養目標責任制”,確定20多名德才兼備的學科帶頭人和具有培養潛質的人才苗子進行重點培養,實現了人才隊伍由“規模化發展”向“質量化建設”的轉變;他還對乾出成績的人才實行重獎,對那些人才培養不力的科室和工作平庸、不思進取的個人實行“一票否決”。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以抓好在職培訓、建立碩博培養點、網上招攬人才、實行專家帶教、創造優越環境、推行競爭上崗等多種途徑,以“雙百人才工程”建設(百名高學歷、百名高職)為主體,不斷加快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工作,夯實了醫院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基礎。目前,醫院擁有2個博士、14個碩士培養點,碩博以上高學歷人員143人,高級職稱112人。近幾年,醫院有176項科技創新成果填補軍隊和駐地醫療技術空白,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得軍隊和省級二等獎19項,發表學術論文1413篇,中華級223篇。
瞄準軍事鬥爭需求,把提高衛勤保障能力作為軍隊醫院生存發展的根本保證。
高春芳常說:“沒有軍隊就沒有軍隊醫院的存在”,“姓軍為兵’是醫院大法”。醫院專門建立了軍人就診綠色通道。作為戰士成長起來的專家,他對基層官兵格外親切,一遇到戰士就診,總是問寒問暖。當院長後,事務多、工作忙,每次醫療隊下基層巡診,只要他有時間,就親自帶隊去。5年來,他個人為基層官兵接診上千次、主刀手術上百台,深受官兵信賴。面對變幻莫測的軍事鬥爭,他又瞄準訓練場,建立了唯一的全軍軍事訓練研究所,實現了集預防、醫療、保健、教學“一體化”的為軍服務新模式,創造了具有我軍特點的訓練醫學體系。結合衛勤保障需要搞科研,承擔了多項全軍“十五”重點課題和全軍“十五”計畫課題;他與訓練傷研究所的同志一起,關注部隊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堅持著眼軍隊需求選定科研課題。針對部隊外出訓練、演習用水難的問題,他運用臭氧消毒原理研製出了攜帶、使用方便的三氧電子消毒儀,僅半小時就能達到消毒要求。在“鐵拳-2004軍事演習”,尤其是“5。12”汶川抗震救災中,該消毒儀在重災區汶川映秀鎮、都江堰分別用於帳篷消毒和飲水消毒,受到災區民眾和抗震救災部隊的高度評價,中央電視台現場給予了報導。此項發明成果被總後衛生部列為全軍重大科技成果推廣項目。近年來,三氧電子消毒儀、高氧液體治療儀等5項與未來戰場息息相關的科研成果相繼問世,並投入臨床,全部獲得國家和軍隊科研成果獎。在今年抗震救災中,高春芳接到上級抽組命令後,迅速調整方案,按照抗震救災衛勤保障的特點,合理搭配專業,挑選思想好、身體健、業務精、經驗足的專家組成醫療隊。按照上級要求攜帶手術、防疫、生活保障器材物資,並根據所擔負任務,制訂出超前預案,緊急協調地方醫藥公司,加大攜帶了價值20餘萬元的防疫、急救藥品,僅用一個小時就完成了鐵路輸送裝載,於5月16日凌晨3時到達都江堰市玉堂鎮,成為所屬部隊第一支抵達災區的醫療隊。在救災一線藥品告急時,他緊急從醫院調撥並配製一批用於治療官兵皮膚病的藥品,使患病官兵及時用藥,保證了配屬部隊的戰鬥力未受影響。6月底,他親臨災區一線,和抗震救災官兵同吃同住,始終把災區民眾當親人,把官兵當兄弟,冒著餘震酷暑和危房倒塌等危險,始終沖在最前面。在重災區映秀鎮,他冒著40多度的高溫,為400餘名“鐵軍”官兵巡診治病;在都江堰玉堂鎮、中興鎮等災區,為200餘名災區民眾診治疾病,深受官兵愛戴和災區民眾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