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萬清

廖萬清

廖萬清,1938年11月11日出生,醫學真菌病學專家、皮膚性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一級教授、文職特級、博士生導師、總後一代名師,出生於新加坡,祖籍廣東梅縣。

廖萬清長期致力于軍內外皮膚病、真菌病的防治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萬清
  • 出生地:新加坡
  • 出生日期:1938年11月11日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第四軍醫大學
  • 主要成就: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榮譽表彰,社會任職,

人物經歷

1938年11月11日,出生於新加坡。
1961年,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
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在中國首次發現了9種新的致病真菌及其引起的疾病類型,其中格特隱球菌ITS C型(S8012)引起腦膜炎並成功救治,該菌株被美國(ATCC56992)、比利時(IHEM4164)及荷蘭(CBS7229)的菌株保藏中心永久保藏,並向全世界研究機構供應(295美元/株)。
廖萬清在國內首次發現6種新的致病真菌和新的疾病類型,包括“少根根霉引起的壞疽性膿皮病”、“隱球菌格特種ITS C型(S8012)引起的腦膜炎”、“具多育現象米麴黴引起肺麴黴球”、“聚多麴黴引起阻塞性支氣管麴黴病”、“涎沫念珠菌引起股癬型念珠菌病”、“頂孢頭孢霉引起白毛結節病”等罕見疾病並成功治癒。
20世紀世紀80年代開始,第二軍醫大學皮膚病與真菌病研究所在廖萬清的帶領下,對中國三大主要致病深部真菌(隱球菌、白念珠菌和麴黴)引起的侵襲性真菌感染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白念珠菌存在嚴重的耐藥和交叉耐藥現象,白念珠菌耐藥與CDR1基因高表達有關,隱球菌的耐藥與形成生物膜有關;發現伊曲康唑與兩性黴素B、伊曲康唑與5-氟胞嘧啶聯用85%以上有相加或協同作用,為臨床治療和新藥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明確我國腎移植、燒傷、放射傷等高危人群真菌帶菌譜主要有11屬28種,其中又以念珠菌和麴黴為主,分別占25.50%和20.31%,並證實其與感染的相關性,採用針對性防治措施後使腎移植病人真菌感染率由27.80%下降至11.11%,該方法已廣泛套用於臨床。
廖萬清的研究還總結了“非愛滋病的隱球菌治療方案”,他提出的分期綜合療法使此類疾病的治癒率從67.5%上升到97.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廖萬清還致力于軍隊真菌病的防治研究,明確了各種真菌病的高發和非戰鬥減員因素,他主持完成了軍隊重點課題“東南沿海部隊高發皮膚病的防治研究”,顯著降低了部隊淺部真菌病的患病率,有效地保障了戰鬥力。
  • 承擔課題&主要論著
承擔國家973、軍隊重大/重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要課題20餘項,發表論文405篇,主編《真菌病學》等專著9部。
  • 科研獲獎
以第一完成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其它各類成果獎共24項。

榮譽表彰

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2014獲首屆葉劍英獎。2015年獲中華醫學會皮膚科分會終身成就獎。2016年獲國家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017年獲上海醫學發展終身成就獎以及中華醫學會皮膚科分會卓越貢獻獎。

社會任職

現任海軍軍醫大學皮膚性病與真菌病研究所所長,長征醫院皮膚性病與真菌病研究所所長,上海市醫學真菌研究所所長,上海市醫學真菌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中華皮膚病與性病學會榮譽主任委員、軍隊醫學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主任編委、世界臨床藥物雜誌副主任編委、中國華夏獎理事會副理事長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