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搜神記》內容十分豐富,有讖緯神學、有神仙變幻,有精靈物怪,有妖祥卜夢,還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戀愛等。其中保留了相當一部分西漢傳下來的歷史神話傳說和魏晉時期的民間故事,優美動人,深受人們喜愛。如卷十四的“
盤瓠神話”,是關於古時
蠻族始祖起源的猜測、“
蠶馬神話”是有關蠶絲生產的神話;如卷十一“干將莫邪”講述的復仇故事、卷十六紫玉傳說,講吳王小女的生死愛情;卷十一“
東海孝婦”,講孝婦
周青蒙冤的故事、韓憑夫婦的傳說則歌頌了忠貞不渝的愛情、卷一
仙女下嫁
董永的故事也是如此。這些故事是《搜神記》的精華所在,歷代長傳而不衰。
目錄
卷一 | 薊子訓長壽 董永與織女 |
卷二 | 李少翁致神 |
卷三 | 隗炤書板 |
卷四 | 戴文謀疑神 麋竺逢天使 |
卷五 | 蔣侯與吳望子 蔣侯助殺虎 張助種李 |
卷六 | 女子化為丈夫 兒啼腹中 男子化女 |
卷七 | 呂會不學 |
卷八 | 湯禱桑林 熒惑星預言 |
卷九 | 張氏傳鉤 |
卷十 | 孫堅夫人夢 周擥嘖夢 徐泰夢 |
卷十一 | 養由基射猿 附更羸射鳥 諒輔禱雨 |
卷十二 | 蛇蠱 |
卷十三 | 城淪為湖 焦尾琴 |
卷十四 | 谷烏菟 嫦娥奔月 羽衣女 |
卷十五 | 王道平妻 李娥 羊祜 |
卷十六 | 蔣濟亡兒 溫序死節 紫玉韓重 |
卷十七 | 貞節先生范丹 費季居楚 鬼扮虞定國 |
卷十八 | 樹神黃祖 張華擒狐魅 |
卷十九 | 李寄斬蛇
|
卷二十 | 黃雀報恩
|
成書過程
《搜神記》,筆記體志怪小說集,晉乾寶撰,《隋書·經籍志》著錄為三十卷,今本凡二十卷,系後人綴輯增益而成。《
晉書·乾寶傳》說他有感於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祇靈異人物變化,名為《搜神記》。
乾寶,晉新蔡人,初為著作郎,以平杜弢功,封關內侯,是一個有神論者,他在《自序》中稱,“及其著述,亦足以發明神道之不誣也。”就是想通過蒐集前人著述及傳說故事,證明鬼神確實存在。故《搜神記》所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不少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雜糅佛道。大多篇幅短小,情節簡單,構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搜神記》對後世影響深遠,如關漢卿的《竇娥冤》,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神話戲《天仙配》等許多傳奇、小說、戲曲,都和它有著密切的聯繫。
雖然很多人不一定信鬼神,但是鬼怪故事一直很有市場。人們對另一個世界的同行者都頗為好奇,在現實中看不見的、得不到的,不妨把他們安排在另一個世界實現,就可以無所不用其極,於是往往奇幻,全能,甚至殘忍。《搜神記》有一則《韓憑妻》,比較著名,說夫妻倆人不畏強權,抵死相守,嗣後遂不能合葬,但是兩個人的墳上長出一棵大梓樹,盤根錯節在一起,樹上又有鴛鴦交頸悲鳴,讓人心生悲慨,借用一個濫俗的套語,就是“柔情也瘋狂”,背後一陣涼風,胸中一陣蜜意,不知如何是好。不過,變孔雀也好,變蝴蝶也罷,人間若真有是情,何苦化去?
最初刊行於《秘冊匯函》中,後收入《津逮秘書》和《學津討源》中。今有中華書局汪紹楹校注本。
原序
晉散騎常侍新蔡乾寶令升撰
雖考先志於載籍,收遺逸於當時,蓋非一耳一目之所親聞睹也,又安敢謂無失實者哉。衛朔失國,二傳互其所聞,呂望事周,子長存其兩說。若此比類,往往有焉。從此觀之,聞見之難,由來尚矣。夫書赴告之定辭,據國史之方冊,猶尚若此;況仰述千載之前,記殊俗之表,綴片言於殘闕,訪行事於故老,將使事不二跡,言無異途,然後為信者,固亦前史之所病;然而國家不廢註記之官,學士不絕誦覽之業,豈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今之所集,設有承於前載者,則非余之罪也。若使採訪近世之事,苟有虛錯,願與先賢前儒,分其譏謗。及其著述,亦足以發明神道之不誣也。群言百家,不可勝覽;耳目所受,不可勝載。亦粗取足以演八略之旨,成其微說而已。幸將來好事之士,錄其根體,有以游心,寓目,而無尤焉。
新序
搜神記,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國小說界裡一部名著。不過,大家誤認他是文人編造的“神怪小說,”其實,他是一部古代的民間傳說,是一部古代的神話。
我們要研究中國古代的民間傳說及神話,除了
楚辭,
淮南子等幾部書而外,就要說到它了。《搜神記》中所收的傳說,有許多至今還流傳在平民口上。例如“
蠶神的故事”等,或至今整個的流傳於民間,或經過許多變化,而演成今日流行的傳說。我們只要留心考察,就可以看得出。總之,《搜神記》是古代民間傳說的總匯,而有一部分是後來民間傳說的根源。
搜神記的作者,是
晉朝時候的乾寶。不過,現在流傳的二十卷本《搜神記》,並非乾寶的原書,有後人增改的地方。這是民間傳說常有的事。他的原文,也有許多,不是自己寫出來的,是抄錄他人的作品。這也是民間傳說的通例。如《四庫目錄提要》說:“第六卷,第七卷,全抄續漢書五行志。”對此他很不滿意。其實,把它當民間傳說看,抄不抄就不成問題。《搜神記》全書中,有幾個故事,大同小異的,他也兼收並載。這尤可以看得出是民間故事的本色。如“丹陽道士謝非的故事,”(卷十九)和“魏郡張奮的故事,”(卷十八)和“安陽書生的故事,”(卷十八)三個是從一個演繹出來的。“古巢老姥的故事,”(卷二十)和“由拳老嫗的故事,”(卷十三)兩個也就是一樣。“晉時吳興人父子的故事,”(卷十八)和“北平田琰妻的故事,”(卷十八)兩個妖怪:一冒充人父,一個冒充人夫,也是一樣的結構。這幾個故事,很可以做我們研究的數據,不只是供我們的賞鑒。
當然,全部《搜神記》中,並不全是有價值的民間傳說,而大部份卻是好的。不幸為舊文學家當作談神說怪的小說而摒棄,又不幸為新文學家當作文人編造的神怪小說而不屑一讀。這真是冤枉了。
在《搜神記》以後,再有一部《
搜神後記》十卷,舊題為
陶淵明撰。這當然是後人假託的。就說不假,也沒有前搜神記好,所以我們沒有注意的必要。
《搜神記》的作者,是乾寶,可以說是真的。不過,今二十卷本《搜神記》,已非乾寶的原文,這話也不錯。但是我們現在當他是古代民間傳說看,只知賞鑒作品,不必問作者;那么,作者的問題,就不成問題了。
這本搜神記,是根據崇文書局百子全書本而加標點的。除了加標點而外,絕沒有刪削,便是卷數,也照舊分為二十卷,以存他本來的面目。
人物介紹
干將莫邪
楚國的能工巧匠
干將和
莫邪夫妻二人給楚王鑄造寶劍,用了好幾年的工夫才製成。楚王因時間久了而發怒,想要殺死鑄劍人。寶劍鑄了兩把並分有雌與雄。干將的妻子當時懷孕就要生孩子了,丈夫便對妻子訴說道:“我替楚王鑄造寶劍,好多年才獲得成功,楚王為此發怒,我要前去送劍給他的話,他必殺死我。你如果生下的孩子是男孩的話,等他長大成人,告訴他說:‘走出家門看到南山,一棵松樹生長在一塊巨石上,我留下的另一把劍就藏在巨石的背後面。’”隨後就拿著一把雌劍前去進見楚王。楚王非常忿怒,命令人來察看寶劍,發現劍原有兩把,一把雄的,一把雌的,雌劍被送呈上來,而雄劍卻沒有送來。楚王暴怒,立即把鑄劍的幹將殺死了。
李寄
李寄是東越國閩中郡將樂縣李誕的最小的女兒。郡中有一座庸嶺,高几十里。在它西北部的山縫中有一條大蛇,長七八丈,粗十多圍,當地人都很害怕它。東冶都尉和東冶所管轄下的縣城裡的長官,也有許多是被蛇咬死的。人們一直用牛羊去祭它,所以才沒有大的災禍。後來,大蛇或者託夢給人,或者吩咐巫祝,說它要吃十二三歲的女孩。都尉和縣令都為此事發愁。但是大蛇的妖氣所造成的災害卻沒個完。他們只得一起徵求大戶人家奴婢生的女兒和犯罪人家的女兒,把她們收養起來。到八月初一祭祀的時候,把女孩子送到大蛇的洞口。大蛇出來,便把女孩吞食了。連年這樣,已經用了九個女孩。
這時,他們又預先招摹尋求,還沒有找到這樣的女孩。李寄想應募而去,父母不同意。李寄說:“父母沒有福相,只生了六個女兒,沒有一個兒子,即使有了子女也好像沒有一樣,女兒我沒有緹縈救父母那樣的功德,既然不能供養父母,白白耗費衣服食物,活著也沒有什麼益處,還不如早點去死。賣掉我的身體,可以得些錢,用來供養父母,難道不好嗎?”父母疼愛她,始終不同意她去。李寄就自己悄悄地走了,父母終究沒法阻止她。
李寄於是稟告官府請求得到好劍和會咬蛇的狗。到八月初一,她就到廟中坐好,揣著劍,帶著狗。她先把幾石米餅用蜜拌的米麥糊灌在裡面,然後把它放在蛇的洞口。蛇便出來了,頭大得像圓形的穀倉,眼睛像直徑兩尺大的鏡子。它聞到米餅的香味,先去吞食米餅。李寄便放出狗,狗就上去撕咬,李寄從後面砍了蛇好幾下。蛇的創口痛得厲害,便翻滾著竄出來,爬到廟中的院子裡便死了。李寄進入蛇洞察看,發現了那九個女孩的頭骨,便都拿了出來,悲痛地說:“你們這些人膽小軟弱,被蛇吃了,太可憐了。”於是李寄便慢慢地走回家去。
越王聽說了這件事,把李寄姑娘聘為王后,任命她的父親為將樂縣縣令,母親和姐姐們都得到了賞賜。從此東冶縣不再有怪異邪惡的東西了。那讚頌李寄的歌謠到現在還在那裡流傳著。
韓憑夫婦
宋康王的舍人
韓憑,娶何氏為妻,何氏貌美。宋康王把何氏奪過來。韓憑心懷怨恨,宋康王把他囚禁起來,並定罪判韓憑服城旦這種苦刑。韓妻何氏暗中送信給韓憑,故意使語句的含義曲折隱晦,信中說:“久雨不止,河大水深,太陽照見我的心。”不久宋康王得到這封信,把信給親信臣子看,親信臣子中沒有人能解釋信中的意思。臣蘇賀回答說:“久雨而不止,是說心中愁思不止;河大水深,是指長期兩人不得往來;太陽照見心,是內心已經確定死的志向。”不久韓憑就自殺了。
韓妻於是暗中使自己的衣服朽爛。宋康王和何氏一起登上高台,韓妻何氏於是從台上往下跳自殺;宋康王的隨從想拉住她,因為衣服已經朽爛,經不住手拉,何氏自殺而死。韓妻何氏在衣帶上寫下的遺書說:“王以我生為好,我以死去為好,希望把我的屍骨賜給韓憑,讓我們兩人合葬。”
宋康王發怒,不聽從韓妻何氏的請求,使韓憑夫婦同里之人埋葬他們,讓他們的墳墓遙遙相望。安康王說:“你們夫婦相愛不止,假如能使墳墓合起來,那我就不再阻擋你們。”很短時間內,就有兩棵大梓樹分別從兩座墳墓的端頭長出來,十天之內就長得有一抱粗。兩棵樹樹幹彎曲,互相靠近,根在地下相交,樹枝在上面交錯。又有一雌一雄兩隻鴛鴦,長時在樹上棲息,早晚都不離開,交頸悲鳴,悽慘的聲音感動人。宋國人都為這叫聲而悲衷,於是稱這種樹為相思樹。相思的說法,就從這兒開始。南方人說這種鴛鴦鳥就是韓憑夫婦精魂變成的。
現在睢陽有韓憑城。韓妻何氏作的歌謠至今還在流傳。
吳王小女
春秋時吳國吳王夫差有個小女兒,名叫紫玉,年齡十八歲,才學容貌都很優秀。有個叫
韓重的少年,年齡十九歲,會道術。小女紫玉喜愛韓重,暗中書信交往,並答應嫁給他做妻子。
韓重要到齊魯一帶求學,臨走時,請父母聘人前去為他求婚。結果,吳王非常憤怒,不答應女兒嫁給韓重。紫玉氣急鬱悶而死,埋葬在閶門外面。
三年後,韓重回來,向父母問求婚之事,父母告訴他:“吳王發怒,不準許婚事,紫玉氣死了,已經安葬了。”韓重痛哭不已,十分悲傷,帶上祭品到墳前祭奠。紫玉的魂魄從墳中出來,與韓重相見,淚流滿面地說:“當年你走之後,您父母向父王為你求婚,心想一定能了卻我們的心愿,不料分別之後,遭遇如此厄運,這又有什麼辦法呢?”接著紫玉轉過臉昂頭,哀傷地唱道:“南山上有鵲鳥,北山上有羅網。鵲鳥早已南飛,羅網又能怎樣。本想一心隨你,無奈讒言太多。憂傷積結成疾,可憐黃泉命喪,命運如此不公,冤屈何時得昭?山林百鳥之王,有名叫做鳳凰。一旦失去雄鳳,雌凰三年感傷。雖說鵲鳥眾多,難以配對成雙。因此再現身姿,逢君重放容光。你我身遠心近,何時才能相忘?”
紫玉唱完,已是淚流滿面。她請韓重一起回到墓穴,韓重說:“陰間陽間,是不同世界,我怕這樣會有禍患,不敢接受你的邀請。”紫玉說:“陰陽兩界,各不相同,這我也知道,可是今日一別,永無再回之朝。你怕我已成鬼,就會害你嗎?我是想把誠心奉獻給你,難道你不相信?”韓重被她的這番表白感動,就送她回墓穴去了。
紫玉在裡面設宴招待韓重,並留他住宿三天三夜,與他完成了夫妻之禮。臨走時,紫玉取出一顆直徑大如一寸的明珠送給韓重,說:“我的名聲已毀壞,希望已斷絕,還有什麼可說的呢?望你時時保重自己。如能去我家,代我向父王表達敬意。”
韓重走出墓穴就去拜見吳王,向他講述了這件事。吳王十分憤怒地說:“我女兒早已死去,你卻編造謊言來玷污她。這不過是掘墓盜物,卻假託鬼神罷了。”當即命令抓捕韓重。韓重逃脫之後,就到紫玉墳前訴說了事情經過。紫玉說:“別擔心,今天我就回家告訴父王。”
吳王正在梳妝,忽然看見紫玉,又驚又喜,問她:“你怎么又活了?”紫玉連忙跪下稟告:“從前書生韓重來求娶女兒,父王不許。女兒已是名聲毀壞,情意斷絕,招致身亡。韓重從遠方歸來,知道我已死亡,特意帶著祭品到幕前弔唁。我被他始終如一的真情感動,就與他見了面,因此送給他明珠,絕不是掘墓偷盜。請父王不要追究問罪。”
吳王夫人聽說後,趕緊出來抱住女兒,紫玉如一縷青煙般飄走了。
董永
漢朝
董永是千乘人。年少時就死了母親,和父親住在一起。(父子一起)盡力種地,(董永)用小車載著父親,自己跟在後面。父親死了,沒有什麼東西埋葬,就自己賣身為奴,用(賣身的錢)供辦喪事用。主人知道他賢能,給了他一萬錢而且打發他自由地走了。
董永行完了三年守喪之禮,要回到主人家,再去做奴僕。在道上碰見一個女子對他說:“願意做你的妻子。”於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到主人家去了)。主人對董永說:“(我)把錢給了你了。”董永說:“蒙受您的恩惠,(使我)父得以收葬。我雖然是貧窮無知的人,一定要勤勞服侍盡心盡力,來報答您的大德。”主人說:“(這)婦女會做什麼?”董永說:“會織。”主人說:“一定要這樣的話,只讓你的妻子替我織一百匹細絹(就行)。”於是,董永的妻子給主人家織絹,十天織完了。女子出了門,對董永說:“我是天上的織女。因為你最孝順,天帝讓我幫助你償還債務。”說完升上高空而離去,不知到哪兒去了。
作品鑑賞
志怪小說的最高成就,應該體現在《搜神記》上。它與地理博物作品不同,以輯錄
鬼怪神仙故事為主,也包括一些瑣聞雜記,是直承《
穆天子傳》及《
山海經》影響而出現的。它的作者是東晉初年著名史學家乾寶。乾寶,字令升,
新蔡(今河南)人。出身世家,少即勤學,博覽群書,著《晉紀》二十卷,時稱良史。據《晉書》本傳載,他作《搜神記》是有感於父親之婢和兄長死而復生的神異經歷。遂集古今神祇靈異人物變化"而成的。一方面"考先志於載籍",另一方面"收遺逸於當時",
涉獵頗廣,歷數十年而成。原書為三十卷,唐宋時尤存,大概在宋元之際佚失。今本為二十卷,是明代學者
胡應麟從《法苑珠林》、《太平廣記》、《太平御覽》等書中輯出的。
《搜神記》不但內容豐富,而且語言也雅致清峻、曲盡幽情,確是"直而能婉"的典範。其藝術成就在兩晉志怪中獨占鰲頭,對後世影響極大。它不但成為了後世志怪小說的模物,又是後人取材之淵藪,傳奇、話本、戲曲、通俗小說每每從中選材;至於其中故事被用為典故者,更是不可勝計。《搜神記》的續作、仿作很多,最著名的當推署名陶潛的《搜神後記》,十卷。這部書是否真為著名的大詩人陶淵明所作,尚難以確定。該書除少數故事與《搜神記》、《
靈鬼志》等書相重外,絕大部分采自當時的民間傳聞。書中多愛講神仙故事,其中不乏佳篇,如卷五的海螺女故事和"阿香推雷車"故事等,都十分優美,歷代傳誦,廣為引用。但也得承認,在藝術方面,尚處於小說發展的初期階段,一般是粗陳故事的梗概。
相關影視《搜神傳》該劇以中國
經典神話故事《搜神記》作為骨幹,是香港無線電視於2006年拍攝的動畫特技劇集,此劇為2007年節目巡禮劇集及2007、2008無線節目精選第二季劇集之一。監製
李添勝。此劇並非以高清技術及16:9拍攝,所以在數碼版的翡翠台及高清翡翠台會以16:9配以畫面呈現(加上Pillarbox)。故事內容主要取材自晉朝神話集《搜神記》加上其他中國神話傳說改編及拼湊而成。配合賞心悅目的動畫特技、奇幻幽趣的表現手法,構出一場仙、人、魔三界的大戲。
作品影響
《搜神記》對後世影響深遠,如關漢卿的《竇娥冤》,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神話戲《天仙配》等許多傳奇、小說、戲曲,都和它有著密切的聯繫。 雖然很多人不一定信鬼神,但是鬼神故事一直很有市場。人們對另一個世界的同行者都頗為好奇,在現實中看不見的、得不到的,不妨把他們安排在另一個世界實現,就可以無所不用其極。《搜神記》有一則《韓憑妻》,比較著名,說夫妻倆人不畏強權,抵死相守,死後雖不能合葬,但是兩人的墳上長出一棵大梓樹,盤根錯節在一起,樹上又有鴛鴦交頸悲鳴,讓人心生悲慨,借用一個濫俗的套語,就是“柔情也瘋狂”,背後一陣涼風,胸中一陣蜜意,不知如何是好。不過,變孔雀也好,變蝴蝶也罷,人間若真有是情,何苦化去?
六朝“志怪”遠承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近繼先秦兩漢史書及諸子百家著作中的神鬼妖異故事,下開唐代傳奇和宋代評話中“煙粉靈怪”故事的先河,一直深遠地影響到元、明、清三代的小說和戲劇文學,而明清的筆記小說則可以說是六朝志怪的
嫡傳。六朝“志怪在我國文學史土,特別是在古代小說的發展史上有著承先啟後的作用。《搜神記》則是現存“
志怪”小說中價值最高,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種,是這個時期“志怪”小說的代表。通過它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到六朝
志怪小說的思想藝術成就,對我們充分認識六朝“志怪”在中國小說史上的歷史地位無疑是有幫助的。
前代神怪作品的創造性繼承者魏晉南北朝時代的志怪小說,特別是《搜神記》之所以能在中國古代小說發展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輝,首先在於它對前代的神怪作品有著創造性的繼承。馬克思指出“古希臘神話不只是希臘藝術的武庫,而且是它的土壤。”我們也可以這樣評價中國的神話。《搜神記》正是在中國神話和前代其它神怪故事的沃土上生長出來的一株奇葩。‘已對前代神話鬼怪傳說故事的繼承乃是一種創造性繼承。
首先,從《搜神記》中故事的來源來看,既有對前代作品內容的繼承,又有自己的創造。
該書中著錄的漢代故事就不下百條,且有文獻可查的不少於幾十則。如《
董永》第則②引自劉向的《孝子傳》,《
東海孝婦》引自
劉向的《
說苑・貴德》,又如《
陰子方》、《
張助》、《
張漢直》《到伯夷》等等,卿褲見東漢應確的《代俗通義》一方面《搜神記》有對前代神怪傳說的轉錄保存之功,另一方面又有它自己在題材內容上的更廣泛的開拓。魏晉前的神怪作品就其總體而言,反映的生活面是廣泛的、主題也是多樣的但就具體的某一作品看,表現的題材或思想內容卻有明顯的局限性。就拿現存保留古代神話最多的《
山海經》來說,書中有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概其主要內容大體可以分之三類一是關於宇宙和人類起源的故事,如《
海外北經》中鐘山之神“燭陰“又稱“燭龍””的傳說,《
大荒西經》中關於
女媧的傳說。二是戰勝災害的英雄故事,如《
羿射九日》、《
大禹治水》等。三是反映部落間的戰爭,如《
大荒北經》中黃帝與蚩尤之戰,《海外西經》中
刑天與帝爭神座等。
《搜神記》除有上述類型的內容外,還有許多更按近社會現實生活的內吝。如有反映和歌頌勞動人民思想感情的作品。《盤瓠》中描寫的“無關嬬、符傳、租稅之賦”的理想世界。有暴露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本質,歌頌反抗者的優秀品質的作品,如《韓憑妻》、《三王墓》。有揭露貪官、昏官的、如《蔣山祠》,也有欲煩清官的,如《小黃令》、《軟輔》。有反映封建社會中男女婚姻問題的,如《王道平》、《河間郡男女》。此外還有各種異怪的描寫。這些大多是作者採擷傳說寫成的。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神話的許多因素,萬物有靈的精靈論,無所不能的法術、人鬼雜糅的野性世界,宇宙萬物人化思想,小說中塑造了不少死後再生、永恆仙鄉、魔法幻化等事件情景。而且,《搜神記》中也開始出現寫社會人物的作品,如《天竺胡人》、《李寄》、《管輅》、《郭璞》、《鐘琳》等。從上面的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出《搜神記》一書較之前代的神話、神怪故事,在題材上既有明顯的繼承、也有較大的開拓和發展。
其次,從藝術上來看,《搜神記》繼承了前代神話中強烈的誇張、豐富的想像和神奇的幻想等浪漫主義手法。
如《千日酒》中寫劉玄石到狄希那裡要酒喝,狄希的酒還沒有發酵釀好。玄石要了還沒有釀熟的酒喝了,他到家就一眠千日,家裡人以為他死了,埋葬了他。三年後,狄希去訪劉玄石,令其家人去掘墳墓,只見“冢下汗氣徹天”,破棺後,掘墓人被劉玄石的酒氣沖入鼻中,竟然也都各醉睡了三個月。書中還記敘有“長五丈,足履六尺”的大人,也有身高僅一尺乃至數寸的小人。再從作品的形制篇幅上看,前代特別是上古神話,比較簡單、零散,首尾完整的故事很少。《搜神記》在這力面的突破也是明顯的。《搜神記》中出現了許多敘事婉轉、文學性很強的作品,如《華山使》,故事情節雖然不及唐傳奇中《柳毅傳書》的情節那么曲折動人,但也寫出了鄭容路經華陰,受華山使托書,傳書的經過,傳書的結局等等。又如《宋大賢》,先用概括描寫的方式寫出宋大賢的性質“以正道自處”,然後寫他夜宿南陽西郊亭與妖精鬼怪的鬥爭,作品中有聲有色地描寫了他與鬼魅鬥爭的三個回合。這些故事中矛盾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大體具備,表現出了較為完整的藝術構思。
可見《搜神記》無論在思想內容還是藝術表現上對前代神怪傳說都顯示出有著繼承,更有著創造性的發展。
《搜神記》是對民間傳說故事的記載,而這些故事恰恰是原始圖騰崇拜在後世人們思想觀念中的延伸,是民間文化發展變異性的結晶。在人的擬獸化階段,原始人曾靠採集野生植物和獵取動物充飢以求得生存,這時的動物是支持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條件,人們把動物本身當作對生活具有強大影響力的自然的異己力量來加以崇拜。人們所需要的東西也就是人們所依賴的東西,也就是古人奉之為神的對象,而它也就成了氏族成員所崇拜的圖騰。他們相信通過模仿此圖騰就能得到神的保護,就擁有了神的至高無上的權利。
摩爾根在探討洛魁氏族首領權利時提到,“在分布很廣的人類部落中間,常常把角當作職位及全能的象徵,這或許如泰勒所提示的,是由於有角的反芻動物的雄獸特別顯得威風凜凜,才引起人們這種聯想的”。但是,隨著知識的進步,人類相信有自己的始祖,於是按自己的模樣來擬想,自己的模樣又是半人半獸,這樣圖騰的演變便進入了第二階段———獸的擬人化階段。自然獸便有了人的特徵,或有了與人類似的思想感情、類似的行為,甚至能幻化為人,這時的獸被人性化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二千年過去了,由於不斷的暗中摸索,人們稍稍學會控制些自然的有效方法,自己也漸漸有了點信心,於是對他們的圖騰神,態度漸漸由獻媚的、拉攏的、恫嚇的、抗拒的(人究竟是個狡猾的東西)最後他居然從幼稚的、蒙昧的圖騰文化中掙扎出來了,以至幾乎忘掉有過那么回事”。這時的始祖模樣也變作全人型了。當然後世小說記載中的動物也便是本性的了。
相關版本
乾寶原撰《搜神記》有30卷,流傳至今只有20卷,454篇故事。
坊間的《搜神記》並非原始的完整版本,原本多散佚,後人再從《
北堂書鈔》、《
藝文類聚》、《
太平御覽》、《
法苑珠林》等書輯錄而成的,才成為今天所見的二十卷本《搜神記》。
乾寶的《搜神記》名氣太大,除了歷代輾轉傳抄之外,連襲用書名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同樣叫做“搜神”的至少就有陶潛《搜神後記》、北魏曇永《搜神論》、唐代句道興《搜神記》、宋代的《搜神總記》、元刊《新編連相搜神廣記》、明代
羅懋登六卷本《搜神記》、焦璐《搜神錄》(即《窮神秘苑》),明代還有一個八卷本《搜神記》乾寶的《搜神記》原書似乎在宋元間就已散佚了。
《
隋書·經籍志》載(晉)陶潛撰《捜神後記》十卷,是後人偽托。
《密冊匯函》刻本。
《搜神記》另有日文譯本。
汪紹楹的《搜神記校注》。
近人
李劍國輯校的《新輯搜神記》30卷及《新輯後搜神記》10卷。
白話本有三民書局的《新譯搜神記》、台灣古籍出版社的《搜神記》。
作者簡介
乾寶(?~336年),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明天啟《
海鹽縣圖經》云:“父瑩,仕吳,任立節都尉,南遷定居海鹽,乾寶遂為海鹽人”。又云:“乾瑩墓在澉浦青山房。”明董谷《碧里雜存》云:“乾寶……海鹽人也。按
武原古志雲,其墓在縣西南四十里,今
海寧靈泉鄉。
真如寺乃其宅基,載在縣誌,蓋古地屬海鹽也。”據史料記載,自西晉
永嘉元年(307年),乾寶初仕鹽官州別駕(刺史的從吏官),後因
劉聰、
石勒之亂,西晉亡,東晉立,南北對峙,乾寶舉家遷至靈泉鄉(今海寧
黃灣五豐村與海鹽澉浦六忠村的交界處)。永嘉四年(310年),父卒,葬澉浦青山之陽,乾寶為父守孝。至三世時,遷至
梅園(今海鹽通元),自此,海鹽成為乾氏子孫繁衍的居住地。
乾寶,東晉
新蔡人,初為
著作郎,以平杜弢功,封
關內侯,是一個有神論者,他在《
自序》中稱,“及其著述,亦足以發明
神道之不誣也。”編傳作者為東晉初年史學家乾寶,全書共二十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作者在《
自序》中稱,“及其著述,亦足以發明神道之不誣也。”(《搜神記·自序》)。就是想通過蒐集前人著述及傳說故事,證明鬼神確實存在。故《搜神記》所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不少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
文章構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鬼神信仰”在中國有悠久的傳統,它與山川祭祀、祖先祭祀並列。自商周以來,歷代帝王無不親登
祭壇祭祀,而記載
神鬼傳說的典籍。除《
山海經》、《
淮南子》外,《搜神記》稱得上其中的集大成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書為我們保留了不少珍貴的材料,是後人研究中國古代民間傳說及神話不可多得的收藏
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