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寶

乾寶

乾寶(約282年―351年)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縣)人,後遷居海寧鹽官之靈泉鄉(今屬浙江)。東晉文學家、史學家。

乾寶自小博覽群書,晉元帝時擔任佐著作郎的史官職務,奉命領修國史。後經王導提拔為司徒右長史,升任散騎常侍。除精通史學,乾寶還好易學,這為他後來撰寫《搜神記》奠定基礎。《搜神記》是部志怪小說,在中國小說史上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被稱作“中國志怪小說的鼻祖”。所謂志怪小說,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六朝人之志怪,卻大抵一如今日之記新聞,在當時並非有意做小說。”它記錄了一大批古代的神話傳說和奇聞異事,內容生動豐富,情節曲折離奇,藝術價值很高。

著述頗豐,除《搜神記》外,還有《周易注》、《五氣變化論》、《論妖怪》 、《論山徙》、《司徒儀》、《周官禮注》、《晉紀》、《乾子》、《春秋序論》、《百志詩》等。

基本介紹

  • 本名:乾寶
  • 字號:字令升
  • 所處時代:東晉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新蔡(今河南省新蔡縣)
  • 出生時間:282年
  • 去世時間:351年
  • 主要作品:《搜神記
  • 主要成就:中國志怪小說的鼻祖
  • 職業:散騎常侍
  • 信仰:道教
人物生平,史籍記載,人物影響,評價,著作,成就,家族成員,海鹽乾氏家訓,

人物生平

乾寶出身於官宦之家,他的祖父乾統是三國時期東吳官員,官至奮武將軍,封都亭侯;父親乾瑩亦是東吳官員,官至丹陽縣丞。
乾寶從小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憑藉才氣受到朝廷的徵召授職,擔任佐著作郎。建興三年(315年),乾寶因參與平定杜弢之亂有功,朝廷賞賜給他關內侯爵位
據史料記載,自西晉永嘉元年(307年),乾寶初仕鹽官州別駕(刺史的從吏官),後因劉聰石勒之亂,西晉亡,東晉立,南北對峙,乾寶舉家遷至海寧鹽官靈泉鄉(今浙江海寧黃灣五豐村海鹽澉浦六忠村的交界處)。永嘉四年(310年),父卒,葬澉浦青山之陽,乾寶為父守孝。至三世時,遷至梅園(今浙江海鹽通元)。
建武元年(317年),當時是東晉建立初期,沒有設定史官,中書監王導上書說:“大凡帝王的事跡,必定要記載下來,寫成典籍,永遠流傳後世。宣皇帝平定四海,武皇帝順應天命,接受曹魏的禪讓,大功大德,足以同古代聖君賢王相比,但他們的傳紀不見於朝廷府庫,他們的恩德未被譜寫成樂歌。陛下聖明,為一代中興之君,應著手建立國史,撰寫帝王本紀,上陳祖宗的偉績,下記將相輔佐之功,務必照實記述,為後代樹立準則,滿足舉國的願望,使人神歡愉,這無疑是天下長治久安的根本。因此應設定史官,詔令佐著作郎乾寶等逐步撰寫集錄。”晉元帝司馬睿採納此建議。於是,乾寶開始負責國史的撰寫。當時乾寶因家庭貧困,請求出任山陰(今浙江紹興)縣令,後改任始安(今廣西桂林)太守。
太寧元年(323年),王導請乾寶擔任其司徒右長史,升任散騎常侍。著寫《晉紀》,自晉宣帝晉愍帝前後五十三年,共二十卷,進獻朝廷。該書簡略明了,直書史實,又能做到語氣委婉,人們都稱讚乾寶是位好史官。
鹹和元年(326年),母桓氏卒,葬靈泉里西南隅,乾寶辭官為母守孝。
鹹和四年(329年),服闋回朝。
永和元年(345年),乾寶致仕。
永和七年(351年)秋天,乾寶去世,葬於靈泉里後花園。朝廷特加尚書令,從祀學宮

史籍記載

晉書·卷八十二·列傳第五十二》

人物影響

評價

乾寶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更是小說家的一代宗師。他的《搜神記》志怪短篇小說集在中國小說史上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被稱作中國志怪小說的鼻祖。乾寶學識淵博,著述宏豐,橫跨四部,堪稱魏晉間之通人。至今有關專家已收集到的乾寶書目達26種,近200卷。

著作

晉紀
《晉紀》20卷,直而能婉,時稱良史,為後世史學家所推崇。
搜神記
傳說乾寶因有感於父婢死而再生及其兄氣絕復甦,乃編集神怪靈異故事為《搜神記》。他在序中自稱:“雖考志於載籍,收遺佚於當時,蓋非一耳一目所親聞睹也,又安敢謂無失實者哉!”此書為我國魏晉志怪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保存了許多古代民間的傳說,如《干將莫邪》、《相思樹》、《董永賣身》、《李寄斬蛇》等,給後世文學藝術以深遠影響。在著名的《聊齋志異》、《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作品中,有許許多多的情景和描述都是從《搜神記》中汲取營養和精華的。近代文學大師魯迅的《鑄劍》故事就取自《搜神記》中的《三王墓》,凡此舉不勝舉。
《搜神記》《搜神記》
除此之外,《搜神記》的影響還體現在文學的其他領域,在戲劇方面,家喻戶曉的《天仙配》、《相思樹》,就與《搜神記》中的《董永》、《韓憑妻》有著直接的淵源關係;而元雜劇《竇娥冤》,其脈絡可直接上溯到《搜神記》里的《東海孝婦》。在詩歌方面,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寫及楊貴妃死後,唐玄宗日夜思念,讓道士施展法力求見貴妃魂魄,其情節就取自《搜神記》中的《李少翁》。
其他
《春秋左氏義外傳》,還注《周易》、《周官》等數十篇,另有文集四卷。今存《搜神記》20卷,為後人所輯錄,又《晉紀》亦有清人輯本。
另計,《封神榜》曾有新疆版本署名為乾寶所著,比明朝早。

成就

乾寶少勤學,博覽群記,以才器召為佐著作郎,又因平定杜弢之亂有功,賜爵關內侯。晉元帝即位,未置史官,由中書監王導舉薦,乾寶“始領國史”。“以家貧求補山陰令,遷始安太守。王導請為司徒右長史,遷散騎常侍”。(《晉書·乾寶傳》)他對史學有研究,著《晉紀》。《晉書》稱:“其書簡略,直而能婉,鹹稱良史”;《文心雕龍》譽“乾寶述紀以審正得序”,《史通》贊“理切而多功”。乾寶“性好陰陽術數,留思京房、夏侯勝等傳”,“博採異同,混虛實”,“集古今神祇靈異人物變化”,撰成《搜神記》三十卷,“又為《春秋左氏義外傳》,注《周易》、《周官》凡數十篇,及雜文集皆行於世。”
乾寶於易學造詣極深,《晉書》明言注《周易》。《隋書·經籍志》載有:《周易》十卷,晉散騎常待乾寶注,又《周易爻義》一卷,乾寶撰,梁有《周易宗塗》四卷,乾寶撰。其中《周易宗塗》《隋志》言已佚,兩唐志皆不錄。而《周易注》、《周易爻義》二書,兩唐志皆收錄之。另《經典釋文·序錄》、《宋史·藝文略·經類》及胡一桂《周易啟蒙翼傳》等也錄《周易注》十卷。又根據《冊府元龜》記載,《周易問難》二卷、《周易玄品》二卷,也為乾寶撰。項皋謨、朱彝尊馬國翰等人皆信從。然《隋書·經籍志》明言《周易問難》二卷王氏撰,《周易元品》二卷不著撰人,故今人台灣學者黃慶萱等人關於《周易問難》《周易玄品》二書不為乾寶所撰的考證屬實(見《魏晉南北朝易學書考佚》九)。乾寶的易學著作今皆散佚,其《易》注主要散見於唐人李 鼎祚的《周易集解》、陸德明《經典釋文》中。後人有輯本,“元時有屠曾者,始輯其佚。明下德間,其孫勛重訂,其書刻在《鹽邑志林》,即今孫堂《漢魏二十一家易注》所據而補訂,武進張惠言梓入《易義別錄》,歷城馬國翰、甘泉黃又據而參校習刊之,載《玉函山房輯佚書》、《漢堂叢書》中。孫、馬、黃三家輯本,互有詳略,然馬、黃多者二事,孫多者七事,較其得失,孫本為優”。(尚秉和語,見《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另外,根據其它典籍記載:乾寶還撰有:《易音》、《毛詩音》、《周官禮注》、《答周官駁難》、《周官音》、《後養議》、《春秋左氏函傳義》、《春秋序論》、《正音》、《立言》等。
晉紀總論
乾寶《晉紀》已佚,今存《晉紀總論》於《文選》中。

家族成員

祖父:乾統,東吳奮武將軍,封都亭侯。
父親:乾瑩,東吳丹陽縣丞。

海鹽乾氏家訓

海鹽乾氏原籍河南新蔡,東晉時乾寶遷海鹽。乾寶以博厚才學,召為著作郎。著述宏富,涉及經、史、子、集四部,堪稱文化通人。其志怪小說《搜神記》為中國小說的開山之作,並對後世小說創作有深遠的影響。乾寶因此被譽為中國小說的鼻祖。
海鹽乾氏宗譜自五世孫乾朴起修,以乾寶為海鹽始祖,曾三修宗譜。1991年,乾寶第四十八裔孫乾乃軍歷時10年,修成新《乾氏宗譜》。乾氏家訓有八則,主旨分處家鑒、處心鑒、處身鑒、處人鑒、治生鑒等,內容分為敦親睦、務教訓、戒嫉姑、崇節義、戒失業、尚謙抑、守詒謀、擇交遊。乾氏特彆強調家訓中“以上八箴皆遵祖訓,茲特有鑒於族衰之由,故摘其大要而記之,子姓輩能奉祖訓而不忘焉,亦足以光我宗也。”要求子孫能按家訓處世為人治家,光宗耀祖。
海鹽是乾氏子孫繁衍生息的重地。宋代乾松年、乾柏年流寓燕地,但至二十三世又從宋高宗南渡,先遷泗州,後又遷武林郡靈芝里,又遷錢塘南良里,至二十七世,元兵南下,又遷回海鹽居住。今海鹽乾氏主要居住在沈盪、通元、澉浦、六里,至今後裔已有五十二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