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本

珍本

珍本是比較稀見或比較珍貴的書籍或文學資料。如罕見的革命文獻、極有價值的古舊圖書資料等。珍本貴在“難得”。如國內所存較早較稀有的原拓版本,就是稀世珍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珍本
  • 外文名:rare edition
  • 拼音:zhēn běn
  • 定義:珍貴而罕見的圖書
詞語概念,基本信息,基本解釋,引證解釋,珍本識別,珍本類型,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珍本
拼音:zhēn běn
簡義:又如漢譯《共產黨宣言》的版本很多,但20年代黨在上海建立的人民出版社印行的版本,已非尋常可見,成為珍貴的革命文物,從版本學角度看,當推為“珍本”。

基本解釋

[rare edition; rare book] 珍貴而罕見的圖書

引證解釋

珍貴而不易獲得的書籍。
魯迅 《書信集·致增田涉》:“余書(幾乎全部是余書)在 上海 和書店一起燒掉了,所以現存的便成珍本。”

珍本識別

在著名刻石和刻帖的原拓版本中,有的存世不多,或因各種因素造成原拓版本的質的差別,這種差別直接影響到藝術質量和資料的可靠性。有的因原版刻流到國名。因此國內所存較早較稀有的原拓版本,就是稀世珍品,如唐、宋、明原拓僅存一二,都可屬“珍本”範疇。

珍本類型

分析各種“珍本”,從書法藝角度出發大致有四種類型:
第一種:原石久佚,原拓對書法界影響較大,具有代表性,儘管以後各種拓本質量上有各種差異,甚至還有缺殘,還是覺得珍貴,這就可以稱為“珍本”。如《西嶽華山廟碑》,舊石在陝西華陰西嶽廟中,隸書22行,每行38字,明嘉靖1555年毀於地震,郭相察書、潁川邯鄲公修刻,現留下拓本有長垣本,最衩為河北王文蓀所藏北宋拓本,字跡只損十字,後被日本中村不折氏購得,現轉輾藏於東京書道博物館。其次華陰本(關中本)是原縣東支駒史弟年藏的無拓本,後被華陰王宏撰文所藏,說明拓本殘缺近百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第三是四明本,為浙江豐熙(道生)所藏的明拓本,後歸寧波天一閣范氏所藏,但殘字又增,在清代曾被端方收藏過,也作過藏記,現也藏於故宮博物院。還有李文田藏的宋拓半本,因為此半本直為私人秘藏,直到清初馬日璐兄弟藏於玲瓏山館,才被世人所知悉,殘缺也多於百和石裂,現被香港中文大學歐陽先生所藏其中有容庚先生觀跋。從這四個珍本對比來看最佳的是長垣本。
第二種:原石原版的初拓,由於拓工和材料等因素,以及保管因素,使原拓本質量各有差異。如帝王刻帖原有硃砂本(金紅)這種拓本不多,但在北京和台灣都曾發現過,以後墨拓不如朱拓本,都不及第一次所拓的好。一是技術,二是相隔時間長,還有材料問題,因此硃砂本就成了刻帖中的珍本。又如唐《王居土磚塔銘》,明萬曆年間出土於陝西終南山鞭梓谷,在長安縣南六十里,初拓已斷為三塊,繼而為五塊,再裂為七塊,後因搬運失去第一塊,又在椎拓中被全部推碎,因此初拓極為罕見。明出土時拓最好的珍本,同藏於遼寧博物館。
第三種:原石還存,但殘損過多,而舊拓文字則完整,此情況是因原石存放於野外,或石質不佳或遭雷擊,所以初拓也很珍稀,可稱為“珍本”。如《隋姬氏墓誌》舊石於清嘉慶20年(1815年)於陝西鹹寧出土,武進陸耀箐得石移至江左,鹹豐十年(1860年)碎於兵亂,斷為二段存170字,原石首行“夫人”二字“夫”有石痕似點,因此初拓與後拓差別較大,其中有被大興惲孟樂、南皮張之洞收藏,戰後殘石被陸彥甫復得,已與原石拓本不可比較,但因該石書藝較高,年以原拓本可稱珍品,《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趙萬里編)等著錄中有記述。現原石藏於北京故宮。
第四種:原石流至國外,而國內保存拓本較少。這些流向國外的碑石和刻版書跡藝都很高,流傳拓本又少,有的甚至是縮小本,這些碑石和刻版大致都在精末和民國年間發現,由於漢時朝政腐敗,有的被賣出,有的被掠奪。如《晉沛國相張朗碑》於1919年河南洛陽出土,碑體不大,前19行,每行19字,後6行,每行10字,均為隸書,因當時政局動亂,無人顧及,即被聞訊的日本人購去。留存國內拓本不多,大多是翻刻本,在左角廠花上與原拓本不能相比,露出刀斧痕。然《張朗碑》不僅具有書法藝價值,還有文史價值,所以儘管碑小也是一件珍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