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印珍本古籍文獻舉要

影印珍本古籍文獻舉要

《影印珍本古籍文獻舉要》是2002年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亞沙。

基本介紹

  • 書名:影印珍本古籍文獻舉要
  • 作者:姜亞沙
  • ISBN:9787501318599
  • 類別:圖書館學、圖書館事業
  • 頁數:267
  • 定價:11.00元
  • 出版社: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08-0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前言(部分),圖書目錄,書摘,

內容簡介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獻資源浩瀚。《影印珍本古籍文獻舉要》在已影印出版的上百種古籍中,精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七十三種加以介紹。對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這些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意義。
《影印珍本古籍文獻舉要》在已影印出版的上百種古籍中,精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七十三種加以介紹。在這七十三種影印古籍中,按其特點又可分為以下六個方面:一、首次影印鮮為人知的名家手稿本,如清代著名學者全祖望成書於乾隆三年的《水經注》五校稿本、晚清著名學者王先謙《外國通鑑稿》和《蒙古通鑑長編》等;二、首次影印一些未刊的重要抄校本,如《抄本聊齋文集》(道光間抄)、《抄本黃公說字》、《國小稿本七種》等;三、一批珍稀刻本,如清天祿閣原藏《宋板續資治通鑑長編》、清代禁書《皇明資治通紀》等;四、罕見的重要工具書,如《稿本華鄂堂讀書小識》、《抄本歷代高僧集傳》等;五、罕見的外國刻印的中國古籍以及中國人介紹外國情況的圖書,如《夷匪犯境聞見錄》、《瀛環志略》《航海瑣紀》等;六、經過整理或彙輯的典籍。如《澳門問題史料集》、《辛亥革命稀見史料彙編》《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等。《舉要》是以每種書的成書年代順序排列,綜合類書排在最後。 註:*表示左邊是個礻,右邊是個題。

前言(部分)

中華民族在其數千年文明發展史的長河中,創造了極其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這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主要聚集於各公共圖書館的古籍文獻中,這是一座取之不盡的文化寶庫。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這些文化遺產,“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經新聞出版署批准,協同各圖書館,發掘具有重要價值的文獻資料,影印出版了許多珍貴、稀見的古籍文獻,包括罕見的刻本、抄本、異本、名人稿本、佚文、信札、墨跡、稀見方誌、檔案等。
本人從事古籍影印工作已有十幾年了,在整理編輯這些珍貴的具有極高史料價值的文獻中,深感我國歷史悠久,文獻資源浩瀚,祖先留下的這些無價的財富,亟待整理影印,傳及後代,以發揚光大。“縮微中心”十幾年來影印出版了上百種文獻,分成《中國文獻珍本叢書》、《中國佛學文獻叢刊》、《中國邊疆史地資料叢刊》、《西藏學漢文文獻叢書》、《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彙刊》等幾個系列,每個系列又分若干種古籍。已影印出版的上百種文獻中,每一種都有其珍奇之處。一般善本書常人難以得見,尤其是那些珍稀孤本,更是難中之難。所以縮微中心每整理影印一部古籍都受到普遍的歡迎。每種書的出版前言都對該書的版本源流及其價值作了簡要介紹,這些介紹都是經過專家、學者反覆推敲、論證的結果。此《舉要》
就是在這些前言的基礎上綜合改編而成的。
在邀請史學專家瞿林東教授為《明刻珍本史學要義》作序時,他看到了我們的出版目錄,感到驚訝、興奮:“影印出版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古籍,真是功德無量!”當我告知想編寫一本《影印古籍文獻珍本舉要》以便向讀者進一步揭示“中心”所影印的文獻古籍時,瞿教授大為讚賞,鼓勵我進行這項工作,並送給我一本陳垣先生的《中國佛教史籍概論》讓我作為參考。
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現在《舉要》的編排體例基本上仿照此書。
此《舉要》在已影印出版的上百種古籍中,精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七十三種加以介紹。在這七十三種影印古籍中,按其特點又可分為以下六個方面:
一、首次影印鮮為人知的名家手稿本。例如清代著名學者全祖望成書於乾隆三年的《水經注》五校稿本,一直深藏而秘不宣示。未刊之前的幾百年間,只有胡適與陳橋驛兩位先生讀過,胡適曾稱此本為“天地間僅存之孤本”。晚清著名學者王先謙《外國通鑑稿》是一部不見任何著錄的研究中外交通以及中國周邊諸國歷史的重要著作,王氏此手稿本是偶從造紙廠化漿處揀回而珍藏於湖南省圖書館的,現首次影印問世。此外還有王先謙未刊稿本《蒙古通鑑長編》等。
二、首次影印一些未刊的重要抄校本。如《抄本聊吝文集》(道光問抄)、《抄本黃公說字》、《國小稿本七種》、《袁世凱未刊書信稿》、《古泉匯考》(著名金石學家劉喜海批校)等。
三、一批珍稀刻本。如清天祿閹原藏《宋板續資治通鑑長編》,明劉柳氏自存孤本《柳如是詩文集》,清代禁書《皇明資治通紀》、《足本按遼疏稿》等。
四、罕見的重要工具書,如《金毓黻手定本文溯閣四庫全書提要》、《稿本華鄂堂讀書小識》、《抄本歷代高僧集傳》等。
五、罕見的外國刻印的中國古藉, 以及中國人介紹外國情況的圖書。如:有中土巳失傳而在日本1857年印行的《夷匪犯境聞見錄》(鴉片戰爭史料集。清代官員編纂,稿本流入日本而中國未見著錄),朝鮮李朝全羅遭刻於明正統五年(1440)的《樊川文集夾注》。……

圖書目錄

宋拓王獻之法帖朱釋本
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跡釋錄
朝鮮刻本《樊川文集》夾注
宋板續資治通鑑長編
容齋五筆類鈔
《三國志演義》古版叢刊五種
皇明資治通紀三種
紀錄彙編
世廟識余錄
宋元資治通鑑
皇明經濟文錄
憲章錄
明刻珍本《史學要義》
皇明肅皇外史
四鎮三關志
抄本籌邊纂議
南北史合注
《明文海》文淵閣本抽毀余稿
足本按遼疏稿
柳如是詩文集
兩朝憲章錄
東莞志
憲章外史續編
西園聞見錄
旅日高僧隱元中土往來書信集
平閩記
抄本黃公說字
《日知錄》文淵閣本抽毀余稿
蒲松齡手稿本《聊齋志異》
清抄本聊齋文集
撫遠大將軍允許奏稿
國小稿本七種
南征日記
全祖望校水經注稿本合編
安南紀略
澳門問題史料集
古泉匯考
宋會要輯稿補編
吳大激手批本弟子箴言
蒙古通鑑長編
抄本歷代高僧集傳
夕國通鑑稿
太平天國稀見史料
瀛環志略·航海瑣記
夷匪犯境聞見錄
道光間廣東防務未刊文牘
晚清洋務運動事類匯鈔
北洋海軍資料彙編
劉襄勤公奏稿
科布多史料輯存
清內府八旗列傳檔案稿
欽定台規
滿洲編年紀要
……

書摘

抄本籌邊纂議
抄本籌邊纂議八卷續集一卷 (明)鄭文彬輯評。此書成於萬曆十八年(1590),刻於萬曆十九年(1591),有萬曆十八年作者自序及吳崇禮、楊元祥的序,趙光大跋。諸家書目多不記載。此本為清初抄本,半葉九行二十二字,當據刻本抄錄,字跡工楷,墨香濃郁,頗為珍貴。現藏遼寧省圖書館。影印本卷前有武亞民前言。
鄭文彬,號三橋,祖籍山東,後寓居遼海三十餘年,因以遼海人自稱。萬曆年間,官至奉政大夫,山西潞安府同知,管理蒲州事,頗有政績。萬曆十八年(1590),青海火落赤部藉故南侵,犯洮、河二州(今甘肅境內),殺人掠物,守將李聯芳、劉承嗣先後敗亡,朝野震驚,乃派兵部尚書鄭雒經略陝西及山西宣、大邊務,亂始平息。作者對此觸動頗深,既恨“虜寇”之凶頑,又嘆邊將之昏庸無能,於是取歷代史書中有關討伐“虜寇”之事,並參以己見,匯為一書,名日《籌邊纂議》,以此作為守邊之良策。
明代自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統治,蒙古族遂退居漠北,然其南侵之心未死,對明朝統治仍有極大威脅。因而明太祖屢派大軍征討,使其臣服。明成祖時,蒙古瓦喇部逐漸強大,時常侵擾。成祖遂遷都北京,並多次率軍親征,最終卒於徵戰途中。雖未能徹底征服瓦喇諸部,而瓦喇亦不敢大舉侵犯。正統以後,奸臣當權,朝政腐敗,邊防鬆弛,瓦喇趁機擴張,吞併其他各部。至也先時,更是野心勃勃,挾元室後裔以自恃,自封為太師,藉人貢為由,大舉南侵。正統十四年(1449)於土木堡一役,俘獲明朝英宗皇帝而歸。明朝自嘉靖以後,國勢日衰,不得已而開馬市,許互易,邊事遂一發不可收拾。作者在書中對明朝北方的邊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區分利弊,指出明初朝廷恩威並施,蒙古各部疲於自顧,多有歸附。正統以後,朝廷恩有餘而威不足,以至貽下大患。當今之計應施之以威而後安撫之。作者積極主戰的思想在書中體現得非常明顯。書中所輯錄的歷代事例,均是征討之例,如漢破匈奴,唐擊突厥,宋拒契丹和女真等。而所輯錄的明代有關邊事的議論,也都是切實可行的有用之言,如楊博、王崇古、鄭雒等人對於邊事的籌劃,書中給予詳細的記錄。作者希望以此來激勵將士,鼓舞軍心。
作者久居邊塞,留心邊事,筆而錄之,圖而志之。詳細記載了北方各部族的宗派源流,並繪以《九邊圖》,註明其聚居的地點。“九邊”是明代在北方邊塞設立的九個軍事重鎮的總稱,它們分布在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的萬里長城一線,包括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延綏、太原、固原、寧夏、甘肅等九個重鎮,是明代防禦北方各民族入侵的重要屏障,這一屏障的依託就是萬里長城。對此,作者在書中還專門寫有《城塞》篇,論述分析了長城在古今各歷史時期對於防禦北方各民族南下所起的積極作用,對於研究明代的民族關係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南北史合注
南北史合注一百九十一卷 (明)李清撰。這是一部史學名著,被譽為古代三大奇書之一,《四庫全書》編纂時,原定收錄,並撰了提要,後因著者的另一部著作《諸史同異錄》有違礙朝廷辭句,故被株連銷毀。向無刻本,只有幾部抄本傳世。著者李清,博學多才,認為{南北史}中“牴牾冗雜”,因而會通諸史,博採群書,加以注釋。所引之書不少已是失傳之作,尤顯珍貴。現用最完整抄本影印,浙江省圖書館藏,卷前有吳豐培先生影印前言。
李清(1602—1682),字心水,別號映碧。明末清初揚州興化(今屬江蘇)人.大學士春芳五世孫、禮部尚書思誠之孫,少而穎慧,崇禎四年進士,由寧波推官攉刑部給事中。熊文燦撫張獻忠,先生論其失策。以久旱請寬刑,忤旨,貶浙江按察司照磨,未赴,夏歸。起吏科給事中,入朝疏言:治道在固民心,不報。崇禎十六年(1643)遣策封新昌王。
《越縵堂日記》云:“乾隆四十七年(1782)五月,四庫全書館所刻銷毀抽毀書目,尚不及映碧諸書,故是年七月所進簡明目錄史部別史類收《南北史合注》一百五卷(卷數有誤),載記錄收《南唐書合訂》二十五卷,至提要告成,則削去兩書。乾隆五十二年(1787),禁令早頒,故並其名氏見於他家集者,亦抽毀之耳。”王重民著《李清著述考》、亦云:“按映碧先生不幸於明之季,國事已不可為,原大聲疾呼,侃侃建白,及滄桑之後,息影林泉,潛心著述。”李清諸作所以被禁,不僅因“比疑不倫”,而是清初文字禁錮,稍一不慎,禍便及身。對於前代史論,尚且如此,更何況論本朝。清代史籍缺乏,清又隱居不仕,屢薦不出,為清帝所不滿。所以乾隆帝諭旨雲其本身“幸逃顯戮”,則其著作被禁,勢所必然。但被禁之書,往往反被抬高了身價,更為後人所渴求,得之視為珍品。
他的著作極多,除上述被禁幾種外,(李清著述考}尚記有十幾種之多,有《明史雜著》(見《國粹學報》),《南渡錄》(有抄本)、《外史摘奇》、《甲乙編年錄》、《惠宗實錄》、《忍宗實錄》、《袁督師斬毛文龍始末》(荊駝逸史本)、《自敘年譜》、忟略正誤》、《諸忠紀略》、《女世說》、《諫垣疏草》等。
《南北史合注》是一部久為歷史研究者渴求而難得的史學名著,與《天下郡國利病書》、《讀史方輿紀要》被稱為清初三大奇書。顧炎武、顧祖禹所纂上述西書流傳很廣,並有二顧合刻,今又有標點本傳世。而此書在清乾隆朝編纂《四庫全書》時原定收錄,所以撰有提要,乾隆五十二年(1787)發現李清所撰《諸史同異錄》中有違礙言論,遂選派官員,重新檢查清所有已經編人《四庫全書》的著作,如《南北史合注》、《南唐書合訂》、《歷代不知姓名錄》、《諸史同異錄》四種,統加禁毀,不準流傳。撰就《南北史合注》及《南唐書合訂》的提要,則自《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撤出。因此世無刻本,只有少數抄本存世。
1964年中華書局整理重印《四庫全書總目》,從故宮博物院中將此書的提要找到(最早見於王重民《李清著述考》),附在書後。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存有抄本,雖屬抽毀原本,惜均不全。此抄本屬全帙,前半部書法工整,後半部便較潦草,非出一人之手。前有常熟瞿耀邦題記云:“海內傳抄本聞僅有二部半,而此本最善,信書林異寶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