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作者:陳言(無擇)
- 成書年代:南宋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南宋·陳言撰著,成書於淳熙元年(1174年)。原名《三因極一病源論粹》,簡稱《三因方》。該書18卷,分為180門,收方1050餘首。書中首論脈診、習醫步驟及致病三因,次以三因為據載列臨床各科病證的方...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是2007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成書於1174年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為宋代醫家陳言(字無擇,號鶴溪道人)所著。此書繼承、發展了《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的病因學理論,創立了病因分類的“三因學說”。並以病因為綱,脈、病、證、治為目建立了中醫病因辨證...
《三因方》是陳言創作的書籍,全稱《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或《三因極一病源論粹》。內容簡介 三因方,《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的簡稱,亦稱《三因極一病源論粹》。宋代陳言著。十八卷。成於淳熙元年(1174年)。本書歸納病因為內、外、不內外三因,並據此以論述內、外、婦、兒各科疾病,從因辨證,詳列主治,...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是2019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四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具有降逆化痰,行氣解郁之功效。主治痰涎結聚,七情氣鬱。症見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滿喘急,或咳或嘔,或攻沖作痛。舌苔白滑,脈弦緩或弦滑。臨床常用於治療食道痙攣、慢性喉炎、梅核氣、呼吸道炎症、胃腸神經官能症,慢性胃炎、胃...
三五七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七。具有祛風散寒,補腎通絡之功效。主治素體肝腎不足,外感風寒,惡寒,頭痛,眩暈,口眼喝斜,耳聾,以及腦風頭痛。①《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感寒頭眩,惡寒,口眼喎斜,耳聾。②《增補內經拾遺》:腦風頭痛。組成 大附子三兩(炮,去皮臍),山茱萸五...
五加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具有祛風濕,通經脈,強筋骨之功效。主治腎勞虛寒,恐慮失志,傷精損髓,噓吸短氣,遺泄白濁,小便赤黃,陰下濕癢,腰脊如折,顏色枯悴。組成 五加皮十兩(300g),丹參八兩(240g),石斛(酒浸)六兩(180g),杜仲(酒浸,炒絲斷)、附子(...
參香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具有常服補精血,調心氣,進飲食,安神守中之功效。主治心氣不寧,諸虛百損,肢體沉重,情思不樂,夜多異夢,盜汗失精,恐怖煩悸,喜怒無時,口乾咽燥,渴欲飲水,飲食減少,肌肉瘦瘁,漸成勞瘵。組成 人參、黃芪、白茯苓、白朮、山藥、蓮肉(去心)各一兩...
紅龍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二。具有開關竅之功效。主治中風。組成 硃砂(別研)、五靈脂各兩半(45g),茯神(去心中木)、萆粟各一兩(30g),全蠍半兩(15g),腦、麝(別研)各一錢(1.5g)。用法用量 1、古代用量: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服。2、現代用量:1次6g,酒調,或煎...
曲術丸,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一。來源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一。組成 神曲(炒)90克 蒼朮(泔浸三宿,洗淨曬乾,炒)45克 陳皮30克 用法 上藥為末,用生薑汁別煮神曲末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薑湯送下,不以時服。主治 宿食、停飲,脘痛吞酸,嘈雜噯腐,口吐清水。
神應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七。具有《古今醫統大全》引《醫學集成》:散氣開郁之功效。主治諸疝,心腹絞痛不可忍。組成 玄胡索、胡椒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為末。每服二大錢,酒半盞,水半盞,煎七分,食前溫服。功用 《古今醫統大全》引《醫學集成》:散氣開郁。主治 諸疝,心腹...
清肺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主治肺實熱,肺壅,汗出若露,上氣喘逆咳嗽,咽中塞如嘔狀,短氣客熱,或唾膿血。組成 薏苡仁、防己、杏仁、冬瓜子仁各三分,雞子白皮一分。用法用量 上銼為散。每服四錢,先以葦葉(切)半握,水二盞,煎盞半,入藥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主...
胡椒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一。主治霍亂吐利。組成 胡椒七粒,綠豆三七粒。用法用量 上為末。煎木瓜湯調下。主治 霍亂吐利。附方 名稱:胡椒湯 組成:雞屎白半合(微炒)、胡椒、高良姜(銼)、桂、木瓜(乾者)、麥門冬(去心,焙)用法: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
《三因司天方:審象握機思路與診斷要點》是2023年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麗。內容簡介 三因司天方首見於宋代陳無擇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是針對不同的運氣特點而設。善用三因司天方治療內傷外感的各種疾病是龍砂醫家的絕技。但近代以後,隨著五運六氣成為中醫學傳承中最為薄弱的環節,三因司...
麻黃左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三。具有疏風導濕之功效。主治風寒暑濕流注足太陽經,手足攣痹,行步艱難,憎寒發熱,無汗惡寒,或自汗惡風,頭疼眩暈,腰重關節痛;附骨疽、咬骨疽發於腿之後面。組成 麻黃(去節)、乾葛、細辛、白朮(切,米泔浸)、茯苓、防己、桂心(不見火)、羌活、防風...
益志湯是藥名,主治右腎虛寒,小便頻數,遺精白濁,腰脅引痛,咳嗽短氣,四肢煩疼,耳嗚面黑,骨蒸潮熱,頭暈目眩者,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組成】鹿茸(酥塗炙,去毛) 巴戟(去心) 熟乾地黃(酒浸) 枸杞子 蓯蓉(酒浸) 牛膝(酒浸) 附子(去皮、臍,炮) 桂心(不焙) 山茱萸 白芍藥 防風(去叉...
附子理中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病證方論》卷二。有補虛回陽,溫中散寒之效。主治五臟中寒,口噤,四肢強直,失音不語。歌訣 理中湯主溫中陽,甘草人參術黑姜;嘔利腹痛陰寒盛,或加附子總回陽。組成 大附子(炮,去皮臍)、人參乾薑(炮)、甘草(炙)白朮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銼散。每服四大錢,水...
首見於宋·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二》,他說:“夫六淫者,寒暑燥濕風熱是也。”又說:“六淫,天之常氣,冒之則先自經絡流入,內合於臟腑,為外所因。”六淫的“淫”有太過和浸淫之意。“六淫”亦可理解為六氣太過,或令人致病的六氣。“六淫”之名可能是從《左傳·昭公元年》醫和所說的“...
靜順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五。主治辰戌之歲,病身熱頭痛,嘔吐,氣鬱中滿,瞀悶少氣,足痿,注下赤白,肌腠瘡瘍,發為癰疽。組成 白茯苓、木瓜乾各一兩,附子(炮,去皮臍),牛膝(酒浸)各三分,防風(去叉),訶子(炮,去核),甘草(炙),乾薑(炮)各半兩。用法用量 上銼散。每服...
加味敗毒散是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三,主治三陽經腳氣流注,腳踝上焮熱赤腫,寒熱如瘧,自汗惡風,或無汗惡寒的一種藥散。組成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枳殼(麩炒,去瓤)桔梗 甘草(炙) 人參 茯苓 川芎 大黃(蒸) 蒼朮(米泔浸)各等分 用法 上銼散。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薑3片,薄荷少許,煎...
[來源] 《傷寒論(第301條):辨少陰病脈證並治》。【異名】附子細辛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四)。【分類】 解表劑-扶正解表 【組成】 麻黃(去節)6克(二兩);細辛6克(二兩);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15克(一枚)。(根據唐宋度量衡:1兩=41.5克=10錢。)【方論】方中,麻黃髮汗解表,...
中醫十大名方,一般是指:小青龍湯《傷寒論》,大承氣湯《傷寒論》,小柴胡湯《傷寒論》,五苓散《傷寒論》,逍遙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補中益氣湯《脾胃論》,歸脾湯《濟生方》,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溫膽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小青龍湯 來源 小青龍湯來源於...
腎中寒證 腎中寒證,證名。腎為寒邪所傷而致的病證。《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二謂寒邪,“腎中之,多使攣急疼痛、昏不知人。”“腎中寒之狀,色黑,氣弱,吸吸少氣,耳聾、腰痛,膝下清,拘攣而疼,昏不知人。”治宜溫腎散寒,選用不換金正氣散、附子五積散、姜附湯;附子理中湯。
陳言是一位儒、醫兼通,又精於臨證的醫學家,在當時極有影響。他的主要著作《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確了他在中醫學中的地位。此書繼承、發展了《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的病因學理論,創立了病因分類的“三因學說”。並以病因為綱,脈、病、證、治為目建立了中醫病因辯證論治方法體系。實踐了其由其...
防己桂枝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為《金匱要略》卷中“木防己湯”之異名。具有補虛散飲之功效。主治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屬虛者。組成 木防己三兩,石膏(雞子大)十二枚,桂枝二兩,人參四兩。用法用量 上以水六升...
追魂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二三七。主治 1.《金匱要略》:卒死、客忤死,諸感忤。2.《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卒厥暴死,及客忤、鬼擊、飛屍,奄忽氣絕,不覺口噤。組成 麻黃(去節)三兩,杏仁(去皮尖)七十個,甘草(炙)一兩。用法用量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令咽之。主治 1.《金匱...
七症 七症,七種症病,《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症瘕證治》有蛟龍、魚、鱉、肉、發、虱、米等七症之名,並謂其“初非定名,偶因食物相感而致患。”《東醫寶鑑·雜病篇》:“症名有七,蛟、龍、魚、鱉、獺、狐、蛇是也,亦曰蛇、蛟、鱉、肉、發、虱、米也。”
麥門冬煎 麥門冬煎是藥名,主治消渴,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組成】麥門冬(去心) 人參 黃耆各60克 白茯苓 山茱萸 山藥 桂心各45克 黑豆105克(煮,去皮,別研)【用法】上藥研末,地黃自然汁500毫升,牛乳300毫升,熬為膏,丸如梧桐子。大麥煮飲送下50丸。
三棱煎是一種藥物,主要適用於婦人血症、血瘕、食積、痰滯,每服30~40丸,醋湯送下。三棱煎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八.【組成】三棱 蓬術各120克 青皮 半夏(湯洗七次) 麥櫱各90克 【用治】上藥用好醋1.2升煮乾,焙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40丸,醋湯送下;治痰積,用薑湯...
陳言是一位儒、醫兼通,又精於臨證的醫學家,在當時極有影響。他的主要著作《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確了他在中醫學中的地位。此書繼承、發展了《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的病因學理論,創立了病因分類的“三因學說”。並以病因為綱,脈、病、證、治為目建立了中醫病因辯證論治方法體系。實踐了其由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