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全文
《“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主要內容如下。
zhua曲子白渡白顆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國家治理之魂。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確定的各項任務順利完成,根據形勢需要新確定的重點項目和創新性舉措紮實推進,我國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黨和國家事業全新局面提供了強大正能量。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黨的理論創新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地改變著中國、影響著世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主流輿論不斷鞏固壯大,網路空間日益清朗,全國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文藝創作持續繁榮,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人民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和平發展的負責任大國形象進一步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中華文明新發展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了新增量。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堅定文化自信,更有信心更有能力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創造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中華文化的關鍵時期。進入新發展階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必須把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更加自覺地用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必須進一步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強化文化賦能,充分發揮文化在激活發展動能、提升發展品質、促進經濟結構最佳化升級中的作用。順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文化是重要因素,必須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擴大優質文化供給,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推動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文化是重要領域,必須加快推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更好地以先進適用技術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重塑文化生產傳播方式,搶占文化創新發展的制高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必須高揚思想旗幟、強化價值引領、激發奮鬥精神,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進文化鑄魂,增強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創造力。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織影響,在錯綜複雜國際環境中化解新矛盾、迎接新挑戰、形成新優勢,文化是重要軟實力,必須增強戰略定力、講好中國故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持久而深厚的精神動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我們要更加堅定文化自信,自覺肩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文化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穩中求進、守正創新,著力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著力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具有強大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中華文化軟實力,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黨領導文化發展的體制機制,貫徹落實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原則,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方方面面,為實現文化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堅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把宣傳、教育、引導和服務民眾結合起來,鼓勵人民參與文化創新創造、依法參與國家文化治理,做到文化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
——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文化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最佳化文化發展生態,轉變文化發展方式,重構文化發展格局,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堅持固本培元、守正創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定不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有序推進文化對外開放,增強文化發展動力,激發文化發展活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繼承革命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建設的特點和規律,正確處理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的關係,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彰顯和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
——堅持統籌兼顧、全面推進。牢固樹立系統觀念,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理論與輿論、文化與文明、內宣與外宣、網上與網下,統籌國內與國際、事業與產業、國有與民營、陣地與市場,促進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實現文化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三)目標任務
——全黨全社會的思想自覺和理論自信進一步增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綻放出更加絢麗的真理光芒,人民在精神上更加主動,新時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精神動力更加充沛。
——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更加深厚、凝聚力進一步增強,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加繁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全媒體傳播體系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更加健全,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顯著提升,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城鄉區域文化發展更加均衡協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對話更加深入,中國形象更加可信、可愛、可敬,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更加堅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度更加完善,文化法律法規體系和政策體系更加健全,文化治理效能進一步提升。
三、強化思想理論武裝
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增強廣大黨員幹部民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深入人心
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長期重大政治任務,完善持續深入學習的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的工作體系。編輯出版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著作。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整體性系統性研究、學理性闡釋和學科性建設,加強對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的重大原創性貢獻的研究闡釋宣傳。持續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完善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等各層級學習制度,組織開展列席旁聽和督促檢查。持續開展黨員大規模輪訓。綜合運用全媒體方式、大眾化語言、藝術化形式,結合黨治國理政的生動實踐和歷史性成就,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理論宣傳普及。創新高等學校思政課內容和方式,鼓勵文化名家講思政課,打造思政精品課程,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二)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
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哲學社會科學各領域各學科,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強學科基礎理論建設,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學派。深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堅持問題導向,圍繞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問題,推出一批紮根中國大地、聚焦偉大實踐、反映時代特徵的原創性、標誌性科研成果,推動重大學術成果國際化傳播。培育高效整合國內外學術資源、引領學科創新發展的學術平台。充分發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示範引導作用。深入推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
四、加強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和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
持續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增進認知認同、樹立鮮明導向、強化示範帶動。堅持貫穿結合融入、落細落小落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日常生活,融入法治建設。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築牢黨員幹部、青少年等重點群體的理想信念之基。圍繞“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時間節點,依託革命歷史類紀念設施、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載體,加強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教育,弘揚黨和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鬥中形成的偉大精神。加強公益廣告宣傳。統籌開展誠信教育、勤儉節約教育、勞動創造幸福主題宣傳教育。強化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深化“一國兩制”實踐教育,強化全民國防教育,促進平安中國建設。
(二)加強公民道德建設
傳承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加強對革命、建設、改革時期各類先進典型的學習宣傳,尊崇褒揚英雄模範,關心關愛先進典型人物。健全家庭、學校、政府、社會相結合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把立德樹人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發揮優秀文化產品陶冶道德情操的作用,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團體章程等社會規範,廣泛開展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深化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治理。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創新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長效機制。
(三)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
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加強形勢政策教育和基本國情教育。加強大中國小思想政治建設,打造一批高等學校思政類公眾號,完善領導幹部、國企骨幹、新時代先進人物等群體走進校園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疏導機制、危機干預機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四)創新拓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以實施文明創建工程為抓手,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不斷深入。創造性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弘揚科學精神,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深化文明餐桌行動和“光碟行動”,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健全志願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志願服務關愛行動。加強網路文明建設。
五、鞏固壯大主流輿論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唱響主旋律,激發正能量,發展壯大主流媒體,不斷增強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一)構建主流輿論新格局
加強頂層設計,注重總體布局,強化整體推進,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突出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聞宣傳,精心組織主題宣傳、形勢宣傳、成就宣傳、典型宣傳,更好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改進和創新內容表現形式,打造民眾喜聞樂見的新聞報導精品。持續推進網路內容建設,建設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家級新聞信息內容聚合發布平台。加強傳播效果評估,健全媒體自評、媒體互評和重點點評相結合的新聞閱評體系。建立項目化主導、團隊化運作、立體化作戰和日常工作相結合的運行機制,促進對內和對外宣傳協同高效。
(二)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
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有效整合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推動在信息內容、技術套用、平台終端、管理手段等方面共融互通,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統籌處理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主流媒體和商業平台、大眾化媒體和專業性媒體的關係,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推進內容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高質量內容產出機制,推廣互動式、服務式、場景式傳播。強化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引領作用,支持主流媒體重塑采編流程、建設平台終端、最佳化管理手段、強化著作權保護、打造媒體資源資料庫、提升內容生產力、占據傳播制高點。創新媒體業態、傳播方式和運營模式,強化用戶連線,發揮制度優勢和市場作用,增強主流媒體競爭力。
(三)建好用好管好網上輿論陣地
把黨管媒體原則貫徹到新媒體領域,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壓實網路平台主體責任、屬地管理和主管主辦責任,加強和改進內容監管。強化對網路平台的分級分類管理,加快完善平台企業數據收集、使用、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規範,重點管好影響力大、用戶數多的網路新技術新套用。規範建設運營政府和其他公共服務部門新媒體,提高政務信息發布質量。完善網際網路管理法律法規,強化新聞信息采編轉載管理,規範網站轉載行為和網路轉載著作權秩序。加強網路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打擊網路謠言、有害信息、虛假新聞、網路敲詐、網路水軍、有償刪帖等違法違規行為。
六、繁榮文化文藝創作生產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創作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推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民族的精品力作。
(一)完善引導激勵機制
健全文化創作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保障和激勵廣大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開展“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創作實踐活動。發揮文化領域國家基金和專項資金的激勵引導作用,健全文化產品評價體系,深化全國性評獎制度改革。最佳化重點選題策劃論證機制,加強重大題材內容審查把關。加強文化領域職業道德委員會建設,建立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制度。深化影視業綜合改革。深化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加強明星代言、違法失德藝人規範管理。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堅持團結使用和培養管理並重,做好新的文藝群體工作,推進新的文藝組織建設。
(二)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提高組織化程度,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支持當代文學藝術創作,發揮重點選題、重大項目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文藝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加強對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以及民間文藝、民眾文藝等創作的規劃引導。抓好重大現實題材、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新時代發展題材、國家重大戰略題材、愛國主義題材、青少年題材、軍事題材的創作生產,推出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新時代、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建立重點創作項目跟蹤推進機制,加強全流程質量管理。抓好源頭原創,推動創作重心和扶持資源向前端、源頭傾斜,推動好的文學作品向劇本轉化,打造優秀原創劇本。制定實施電影、電視劇、紀錄片創作重點選題規劃,建立滾動式、可持續的創作生產機制,提高原創能力和工業化水平。制定實施出版物重點選題規劃和古籍工作中長期規劃,做好重大主題和重點出版物出版。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
(三)鼓勵引導網路文化創作生產
鼓勵文化單位和廣大網民依託網路平台依法進行文化創作表達,推出更多優秀的網路文學、綜藝、影視、動漫、音樂、體育、遊戲產品和數字出版產品、服務,推出更多高品質的短視頻、網路劇、網路紀錄片等網路視聽節目,發展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實施網路精品出版、網路音樂產業扶持計畫。加強各類網路文化創作生產平台建設,鼓勵對網路原創作品進行多層次開發,引導和規範網路直播等健康發展。加強和創新網路文藝評論,推動文藝評獎向網路文藝創作延伸。
(四)加強著作權保護和開發利用
完善著作權保護體系。完善著作權登記、集體管理制度,健全著作權保護和交易系統,強化著作權全鏈條保護和經營開發,促進展會著作權集中交易。加強數字著作權保護,推動數字著作權發展和著作權業態融合,鼓勵有條件的機構和單位建設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著作權保護平台。加強傳統文化、傳統知識等領域的著作權保護。加強著作權資產管理,健全著作權資產評估體系,研究防止著作權濫用相關制度。完善便民利民的著作權公共服務體系,加強著作權保護宣傳教育。提高著作權保護工作法治化水平,加大對侵權盜版行為的執法監管和打擊力度,持續開展“劍網”專項行動。
七、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賡續中華文脈,傳承紅色基因,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凝聚中華兒女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
(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研究闡釋
深入研究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起源和特質,構建中國文化基因的理念體系。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重大基礎性問題研究,深入研究闡釋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加強中華文明探源和考古研究成果、中華文化典籍等全媒體傳播,提升博物館、紀念館和文物保護單位展陳教育水平。深入開展革命歷史總體研究和專題研究,加大革命史料和文物調查徵集研究力度。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系統梳理闡釋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扶持民族民間文化整理研究。挖掘、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
(二)加強文物保護利用
樹牢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責任重大的觀念,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全面加強考古工作,健全“先考古、後出讓”制度。加強文物科技創新。統籌指導各類文物資源普查和名錄公布,編制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等專項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實施。推進世界文化遺產申報、保護管理和展示宣傳。加強不可移動文物和館藏文物保護修復。加大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力度。推進文物合理利用,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文化遺產廊道,推介以文物資源為載體的國家文化地標和中華文明標識體系。實施中華文物全媒體傳播計畫。健全文物安全長效機制,嚴厲打擊文物犯罪。
(三)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健全非遺調查記錄體系、代表性項目制度、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制度,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實施動態管理,探索認定代表性傳承團體(群體),加強非遺傳承人群培養。提高非遺傳承實踐能力。強化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建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非遺特色村鎮和街區。強化融入生產生活,創新開展主題傳播活動,推進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網路。
(四)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整合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沿線等重要文化資源,強化文物和非遺真實完整保護傳承,重點建設管控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傳統利用等主體功能區,系統推進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等重點基礎工程,實施公園化管理運營,形成具有特定開放空間的公共文化載體,集中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標誌。
八、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和實效性
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推動公共文化數位化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
(一)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
最佳化公共文化資源配置,加強各級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打造新型城鄉公共文化空間。統籌推進基層公共文化資源整合,提高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使用效益,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機構運行與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相銜接。開展公共文化機構和旅遊服務中心功能融合試點。統籌不同地域、層級、屬性、類型博物館發展。加強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持續做好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探索建立全國市縣廣播電視節目公共服務平台。加強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路建設,完善應急廣播電視網路體系。在人口密集的鄉鎮建設影院,創新農村公益電影發行放映管理機制和模式。鼓勵地方與有條件的學校共建劇院、音樂廳、美術館等場館。發展檔案事業。創新公共文化管理機制和服務方式,推進文化惠民工程互聯互通、一體化發展。深入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專業化運營。
(二)提升公共文化數位化水平
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指導,打通各層級公共文化數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庫群,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數位化重點工程建設,把服務城鄉基層特別是農村作為著力點,不斷縮小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建設智慧圖書館體系和國家公共文化雲,建設智慧博物館,打造智慧廣電、電影數位元組目管理等信息數位化服務平台。積極發展雲展覽、雲閱讀、雲視聽、雲體驗,促進供需在“雲端”、“指尖”對接。推進農家書屋數位化建設,建立智慧型化管理體系。
(三)補齊公共文化服務短板
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要求,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增加供給總量,最佳化供給結構,推動優質公共文化資源向農村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傾斜,縮小城鄉和地區之間公共文化服務差距,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民族地區公共文化建設,扶持民族地區新聞出版事業發展,加強少數民族語影視譯製,加強民族地區廣播電視傳輸覆蓋保障及涉農等節目製作譯製傳播。推動直播衛星電視頻道高清化進程。加強“三區三州”市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融合發展能力建設。培育和發展農村院線,促進新片大片進入農村市場。豐富老年人、進城務工人員、農村留守婦女兒童、殘疾人的公共文化供給,保障特殊群體的基本文化權益。
(四)廣泛開展民眾文化活動
健全支持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機制,加大對基層的扶持引導力度,培育一批紮根基層的民眾文藝團隊。開展全民藝術普及,深化“結對子、種文化”,拓展民眾文化參與度。發揮“群星獎”等民眾文藝評獎導向作用,推動民眾文藝精品創作。發揮基層文聯、作協、群藝館、文化館(站)的積極作用,扶持引導業餘文藝社團、民營劇團、演出隊、老年大學及青少年文藝群體、社區和企業文藝骨幹等廣泛開展創作活動,展示民眾文藝創作優秀成果。加強民眾文化活動品牌建設,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辦好農民豐收節、農民文化藝術節、農民歌會、農民劇團演出、廣場舞、“村晚”、“快閃”、“心連心”演出、大眾歌詠、書畫攝影創作等活動。
九、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把擴大內需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完善產業規劃和政策,強化創新驅動,實施數位化戰略,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促進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加快文化產業數位化布局
以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為抓手,堅持統一設計、長期規劃、分步實施,統籌文化資源存量和增量的數位化,以物理分布、邏輯關聯、快速連結、高效搜尋、全面共享、重點集成為目標聚集文化數字資源,推動文化企事業單位基於文化大數據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服務,提升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水平。
(二)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推進國有文化企業轉型升級,最佳化資源配置和布局結構,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和企業集團。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資本依法進入文化產業,保護民營文化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積極支持中小微文化企業發展,鼓勵走專精特新發展路子。加快發展數字出版、數字影視、數字演播、數字藝術、數字印刷、數字創意、數字動漫、數字娛樂、高新視頻等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促進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推動文化與旅遊、體育、教育、信息、建築、製造等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建設國家文化產業發展項目庫、全國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產業公共服務平台。
(三)建設高標準文化市場體系
加快構建統一開放、高效規範、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基礎制度,完善文化企業堅持正確導向履行社會責任制度。落實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破除文化市場準入隱性壁壘。健全文化要素市場運行機制,促進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合理流動。加快推進符合文化產業發展需求和文化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進一步擴大文化企業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規模,支持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探索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模式,為文化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全面促進文化消費,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消費模式,發展夜間經濟。加強文化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提升文化市場服務質量,強化文化市場管理和綜合執法。
(四)推動科技賦能文化產業
把先進科技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支撐,建立健全文化科技融合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建立健全文化產業技術標準和服務標準,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進產學研相結合,注重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加強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在影院放映、影視攝錄、電影特效、高清制播、舞台演藝、智慧型印刷等高端文化裝備技術領域攻克瓶頸技術。實施出版融合發展、電影製作提升、印刷智慧型製造、大視聽產業鏈建設等工程項目,引導和鼓勵文化企業運用大數據、5G、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超高清等新技術,改造提升產業鏈,促進內容生產和傳播手段現代化,重塑文化發展模式。
十、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打造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旅遊體驗。
(一)提升旅遊發展的文化內涵
依託文化資源培育旅遊產品、提升旅遊品位,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將文化內容、文化符號、文化故事融入景區景點,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旅遊的線路設計、展陳展示、講解體驗,讓旅遊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打造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推動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劇院、非遺展示場所、對社會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等成為旅遊目的地,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堅持提升硬體和最佳化軟體並舉、提高服務品質和改善文化體驗並重,在旅遊設施、旅遊服務中增加文化元素和內涵,體現人文關懷。
(二)豐富優質旅遊供給
適應大眾旅遊時代新要求,推進旅遊為民,推動構建類型多樣、分布均衡、特色鮮明、品質優良的旅遊供給體系,推動文化和旅遊業態融合、產品融合、市場融合。提升旅遊演藝、文化遺產旅遊、文化主題酒店、特色節慶展會等品質,支持建設集文化創意、旅遊休閒等於一體的文化和旅遊綜合體。依託革命博物館、黨史館、紀念館、革命遺址遺存遺蹟等,打造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經典線路。利用鄉村文化傳統和資源,發展鄉村旅遊。加強對當代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旅遊開發,深入挖掘重大工程項目的精神內涵,發展特色旅遊。加強對工業遺產資源的活化利用,開發旅遊用品、特色旅遊商品,培育旅遊裝備製造業,發展工業旅遊。推動旅遊與現代生產生活有機結合,加快發展度假休閒旅遊、康養旅遊、研學實踐活動等,打造一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精品旅遊帶、國家旅遊風景道、特色旅遊目的地、特色旅遊功能區、城市綠道、騎行公園和慢行系統。大力發展智慧旅遊,推進智慧景區、度假區建設。
(三)最佳化旅遊發展環境
以服務質量為核心競爭力,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動提升旅遊目的地服務質量,推進文明景區創建,持續深化廁所革命,完善遊客服務體系,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公共服務。加強旅遊交通設施建設,提高通達性和便捷度。規範和最佳化旅遊市場秩序,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加強線上旅遊監管,建立健全旅遊誠信體系和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推進文明旅遊,落實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和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嚴格執行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製度,建立信息通報機制,加大懲戒力度。
(四)創新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健全中央和地方旅遊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完善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強化文化和旅遊部門的行業管理職責。創新風景名勝區管理體制,探索建立景區文化評價制度。理順飯店、民宿等旅遊住宿業管理體制。
十一、促進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
最佳化城鄉和區域文化資源配置,推進一體化謀劃、聯動式合作、協同性發展,加快形成點線面結合、東中西呼應、城鄉均衡協調的文化發展空間格局,促進文化更平衡更充分發展。
(一)推動區域文化協調發展
加強區域文化協同創新,健全合作互助、扶持補償機制,推動東部地區以創新引領文化發展,加大力度支持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文化發展,扶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文化發展,形成相互促進、優勢互補、融合互動的區域文化發展格局。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健全推進區域內文化協同發展機制,提升公共文化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加強區域文化產業帶建設,實現區域文化建設水平整體提高。促進形成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創新城市群文化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共建高水平合作平台,加強公共文化服務便利共享。完善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的文化發展體制機制,發揮城市帶動輻射作用,加快城鄉間文化要素雙向流動,形成以點帶面、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均衡配置的城鄉文化發展新格局。
(二)加強城市文化建設
綜合城市功能定位和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交相輝映、城市氣質與人文精神相得益彰的現代城市文化。強化各類規劃中文化建設的剛性約束,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融合時代文明,構建城市文化精神,發展城市主題文化,營造特色文化景觀。以文化建設帶動城市建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整體形象和發展品質。加快建設一批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化中心城市、特色文化強市。支持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特色文化城市。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鼓勵因地制宜發展一批承載歷史記憶、體現地域特徵、富有民族特色的美麗城鎮。
(三)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充分發揮文化傳承功能,全面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成為文明和諧、物心俱豐、美麗宜居的空間。加強農耕文化保護傳承,支持建設村史館,修編村史、村志,開展村情教育。把鄉土特色文化融入鄉村建設,留住鄉情鄉愁。創新支持和激勵方式,將優秀文化資源轉化為鄉村永續發展的優質資產,推動鄉村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良性互促。探索以志願服務等方式,發展民間優秀文化機構、文藝團體。鼓勵鄉村自辦文化,支持農民辦自己的文化藝術節、詩歌故事會、劇團演出、書畫攝影創作展等。增加鄉村優秀文化產品與服務供給,推進文化結對幫扶,鼓勵“三農”題材文藝創作生產,扶持具有鄉土特色的文藝創作。開展“網際網路+中華文明”行動計畫,推進數字文化資源進鄉村。探索建立鄉村文化交流交易平台,活躍鄉村文化市場。
十二、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統籌推進對外宣傳、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增強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促進民心相通,構建人文共同體。
(一)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堅定中華文化立場和文化自信,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動,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面向不同國家和區域,搭建開放包容的文明對話平台,促進文明互學互鑒、共同發展。深化政府和民間對外交流。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文化交流合作。深化旅遊交流,實施“美麗中國”旅遊全球推廣計畫,建設一批國際旅遊樞紐城市和重點旅遊城市,培育一批入境旅遊品牌和國際旅遊精品產品。
(二)提升文化貿易國際競爭力
突出思想核心和文化內涵,提高核心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在文化貿易中的份額。鼓勵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穩步提高境外文化領域投資合作規模和質量,推動文化技術標準、裝備製造走出去,創新對外合作方式,最佳化資源、品牌和行銷渠道。鼓勵設立海外文化貿易促進平台。大力發展數字文化貿易。促進藝術品展示交易、內容加工創作等領域進出口創新發展,加快形成區域性國際市場。
十三、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把進一步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與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結合起來,加快完善有利於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文化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提升文化治理效能。
(一)完善文化巨觀管理體制
創新文化巨觀管理體制,堅持和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文化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深化文化領域行政體制改革,推進“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完善黨委和政府監管有機結合、宣傳部門有效主導的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機制,推進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相統一。建立健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一體化管理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網路綜合治理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社科學術社團工作協調機制,加強文化領域行業組織建設。研究制定加強宣傳文化領域法治建設的意見,加快文化立法進程,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完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體制。完善文化產業統計制度。
(二)深化文化事業單位改革
進一步深化文化事業單位人事、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和內部運行機制創新,探索開展國有博物館資產所有權、藏品歸屬權、開放運營權分離改革試點。深化主流媒體體制機制改革,建立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的一體化組織架構,構建新型采編流程,形成集約高效的內容生產體系和傳播鏈條。以演出為中心環節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加強分類指導,激發院團生機活力。
(三)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改革
實施國有文化企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行動,加強國有文化企業黨的建設,發揮黨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推進布局最佳化和結構調整,提升控制力影響力,加快培育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綜合性文化企業集團。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將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司章程,明確黨組織研究討論企業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是董事會、經理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式,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開展多種方式的中長期激勵,激發基層改革創新動力。完善國有文化企業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辦法,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評價考核體系。
十四、建強人才隊伍
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改革人才培養方式,最佳化人才結構,創新人才培訓形式,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幹部人才隊伍素質能力,建設勇擔使命責任、善於創新創造的時代新軍。
(一)加強政治能力建設
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持續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鞏固拓展宣傳思想戰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建立長效機制,堅持不懈錘鍊黨員幹部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強化政治擔當,把講政治的要求貫穿到工作各環節各方面,做到知責於心、擔責於身、履責於行。
(二)加強業務能力建設
深入推進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教育實踐,增強本領能力。完善宣傳系統幹部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選優配強宣傳思想戰線各級領導班子,加大優秀年輕幹部發現培養選拔力度,推動幹部輪崗交流、多崗位鍛鍊。完善蹲點調研、掛職鍛鍊工作機制。加強宣傳思想戰線作風建設,培塑唯實求真、真抓實幹的良好作風。
(三)加強領軍人物和專業人才培養
研究編制宣傳思想文化領域人才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人才推薦評審、培養資助、聯繫服務工作機制,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支持辦好高層次人才專題研修班、國情研修班等。加強創新型、套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培養“一專多能”的全媒體人才,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加強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加強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加強聯繫服務專家工作,把各領域優秀文化人才團結在黨的周圍。
(四)夯實基層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縣級和城鄉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配齊配強鄉鎮黨委宣傳委員。鼓勵和扶持民眾性文藝社團、演出團體和基層宣講員、各類文化人才、文化活動積極分子,建設更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紅色文藝輕騎兵”。培養紮根基層的鄉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基層文化設施和文物管理人員。組織縣級融媒體中心與省、市媒體人員雙向交流,充實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延伸“學習強國”學習平台管理員培訓範圍至基層一線宣傳幹部。支持西部地區、邊疆地區和民族地區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五)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
完善宣傳文化人才評價體系,健全獎勵體系和容錯糾錯機制。最佳化文化事業單位人才引進、人員獎勵政策。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加強國有文化企業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分類分級管理。深化新聞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崗位管理和從業人員準入退出制度。建立健全充分體現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開展文化單位科研、創意成果轉化收益分配試點,推動符合條件的文化單位從業人員享受科技創新扶持政策。按照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制度要求,開展相關表彰獎勵工作。
十五、加強規劃實施保障
健全規劃實施保障機制,激發各類主體參與規劃實施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強大合力。
(一)強化組織領導
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堅持和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體制機制和工作格局。中央宣傳部負責統籌宣傳思想文化領域有關專項規劃編制工作。中央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根據本規劃,研究制定本領域的專項規劃,報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後實施。重大工程、重點項目的牽頭部門要切實落實主體責任,明確和細化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確保有序推進。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稅務總局等要按照職責分工,切實落實有關政策,做好各項重點工程項目的實施和保障。各地要結合實際,編制和實施好本地區規劃。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本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作為評價地區發展水平、衡量發展質量和考核領導幹部工作業績的重要內容,抓好落實。
(二)加強資金支持
按照本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各級財政加強經費支持。落實中央與地方公共文化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要求,健全轉移支付制度。最佳化對文化科技創新的支持機制。用好電影、出版、旅遊、藝術等各類資金和基金。加強文化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重點支持國有文化企業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扶持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推進旅遊業對外開放政策在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先行先試。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促進文化、旅遊重大項目實施。推廣文化和旅遊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社會資本設立有關基金。省屬重點文化企業經省級政府批准,2023年年底前可免繳國有資本收益。用好文化事業建設費。
(三)完善政策支持
落實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以及支持從事電影、廣播電視、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出版、動漫、文物保護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落實出版物在出版、批發和零售環節享受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完善文化文物單位從事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經營的有關政策。跟蹤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下國家有關產業扶持優惠政策,推動將文化產業、旅遊業納入政策適用範圍。最佳化調整國有公益性收藏單位進口藏品免稅政策。加強文化和旅遊建設用地保障,將文化和旅遊類建設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有效保障相關設施、項目用地需求。鼓勵利用閒置設施、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發展文化產業和旅遊業。企業利用文物建築、歷史建築、舊廠房、倉庫等存量房產、土地或生產裝備、設施發展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在不改變用地主體、規劃條件的前提下,可在5年內保持土地原用途、權利類型不變。
(四)健全實施機制
充分發揮已有國家級重大規劃戰略、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工程項目協調機製作用,加強協調與合作,形成更加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本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推動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建立健全年度監測評估機制,密切跟蹤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加強對規劃實施重點任務、政策舉措及保障措施的動態監管。完善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機制,健全向本級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報告機制。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適時開展專項評估。
內容解讀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文化發展目標任務:全黨全社會的思想自覺和理論自信進一步增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綻放出更加絢麗的真理光芒。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更加深厚、凝聚力進一步增強,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加繁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全媒體傳播體系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更加健全。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度更加完善,文化法律法規體系和政策體系更加健全,文化治理效能進一步提升。
《規劃》明確提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研究闡釋、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方面重點任務,為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提供重要支撐。
答記者問
問:請介紹《規劃》出台的有關背景。
答:文化是國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國家治理之魂。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宣傳思想文化領域高揚思想旗幟、把握正確方向、聚焦使命任務、加強改革創新,我國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黨和國家事業全新局面提供了強大正能量。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堅定文化自信,更有信心更有能力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期。黨中央、國務院把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文化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中央宣傳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徵集意見的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編制了《規劃》,系統謀劃“十四五”時期文化發展的重點目標任務、重要政策舉措和重大工程項目,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問:請談談《規劃》的總體框架。
答:《規劃》是宣傳思想文化領域唯一的綜合性國家重點專項規劃,是推動“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的指導性檔案,共分為三大板塊,由15個章節構成。
第一板塊包括規劃背景和總體要求,主要闡述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國文化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面臨的形勢,“十四五”時期文化發展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和主要目標。第二板塊包括思想理論武裝、精神文明建設、輿論陣地建設、文化創作生產、文化傳承弘揚、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產業發展、文旅融合發展、文明交流互鑒、文化體制改革、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人才隊伍建設等12個章節,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文化發展的重點任務,開列了一批事關宣傳思想文化領域全局、具有引領性帶動性示範性的重大文化工程項目。第三板塊包括規劃實施保障,主要闡述推動《規劃》實施的工作要求和政策保障。
問:請談談《規劃》的總體要求。
答:在指導思想上,《規劃》強調,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文化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穩中求進、守正創新,著力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著力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具有強大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中華文化軟實力,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在工作原則上,《規劃》強調,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方方面面;堅持人民至上,做到文化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新發展理念,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堅持固本培元、守正創新,增強文化發展動力,激發文化發展活力;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彰顯和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堅持統籌兼顧、全面推進,實現文化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在目標任務上,《規劃》明確提出,全黨全社會的思想自覺和理論自信進一步增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綻放出更加絢麗的真理光芒,人民在精神上更加主動,新時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精神動力更加充沛;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更加深厚、凝聚力進一步增強,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加繁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全媒體傳播體系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更加健全,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顯著提升,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城鄉區域文化發展更加均衡協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對話更加深入,中國形象更加可信、可愛、可敬,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更加堅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度更加完善,文化法律法規體系和政策體系更加健全,文化治理效能進一步提升。
問:請談談《規劃》在哪些方面作了重點部署。
《規劃》錨定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堅持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相結合,堅持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相協調,綜合考慮“十四五”時期文化發展的形勢和條件,在以下方面提出一些新內容、新舉措、新項目。
一是注重黨的創新理論的研究傳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為指導。《規劃》強調,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增強廣大黨員幹部民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規劃》明確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傳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構建”等重大文化工程專項,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二是注重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動文化發展、建設文化強國,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斷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規劃》在加強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和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繁榮文化文藝創作生產、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和實效性、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等方面作出部署安排,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切實提升文化產品和服務質量水平,著力增強人民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參與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三是注重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革命文化是激勵人民奮勇前進的精神力量。《規劃》強調,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賡續中華文脈,傳承紅色基因,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規劃》明確提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研究闡釋、加強文物保護管理和展示宣傳、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方面重點任務,為弘揚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
四是注重促進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緊緊抓住解決文化領域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著力在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上下功夫。《規劃》強調,最佳化城鄉和區域文化資源配置,加快形成點線面結合、東中西呼應、城鄉均衡協調的文化發展空間格局,促進文化更平衡更充分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推動區域文化協調發展、加強城市文化建設、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等方面重點任務,充分發揮文化建設在服務區域發展、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中的重要作用。
五是注重推動文化數位化建設。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推動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文化是重要領域。《規劃》強調,提升公共文化數位化水平,加快文化產業數位化布局,推動科技賦能文化產業。《規劃》明確提出“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國家有線電視網路整合和5G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文化工程專項,更好地以先進適用技術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搶占文化創新發展的制高點。
問:請談談如何抓好《規劃》貫徹落實。
答:文化發展的目標任務已經明確,關鍵在抓落實。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將加強統籌協調,推動各地各有關部門抓好規劃實施的落地見效。
一是完善機制。充分發揮宣傳文化領域已有國家級重大規劃戰略、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工程項目協調機製作用,加強協調與合作,形成更加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
二是加強部署。中央宣傳部已經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規劃》分工方案,將目標任務、重要舉措、重大工程項目逐一落實到責任單位,明確和細化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確保規劃實施有序推進。各有關部門將按照職責分工,做好各項重點任務的組織實施和政策保障。
三是強化監測。完善規劃實施監測評估機制,做好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工作,加強對規劃實施重點任務、政策舉措及保障措施的動態監管。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適時開展專項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