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

為進一步推進甘肅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繁榮發展,根據《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文化和旅遊部《“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編制了《甘肅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於2021年11月19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
  • 發文機關: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
  • 發文字號:甘文旅廳字〔2021〕72號
  • 索引號:620000/2021-01440941
印發通知,內容全文,

印發通知

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印發《甘肅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的通知
甘文旅廳字〔2021〕72號
各市州文化和旅遊部門,甘肅礦區文廣新局,蘭州新區商務和文化旅遊局,省文物局,廳直各單位,機關各處室:
為進一步推進我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繁榮發展,根據《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文化和旅遊部《“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省文化和旅遊廳編制了《甘肅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現印發給你們,請高度重視規劃實施,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
2021年11月19日

內容全文

甘肅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
為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和旅遊工作及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文化和旅遊部”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加快文化和旅遊強省建設,編制本規劃。
第一章 發展基礎和形勢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全省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和旅遊業提質增效、融合發展,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遊產品供給能力大幅提升,甘肅文化影響力、“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美譽度日益擴大,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文化旅遊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不斷提高。
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放大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國家級文化發展戰略平台作用。以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建設為龍頭,推動“三區”建設提檔升級。圍繞“十三板塊”,堅持文化遺產保護優先,科技賦能文物保護成效明顯。夏河白石崖遺址、天祝吐谷渾王族墓列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敦煌學、簡牘學等特色學科建設深入推進。歌曲《千年之約》等榮獲“五個一工程”獎。甘肅戲劇紅梅獎、甘肅省書法張芝獎等評選活動已成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十個一”文化品牌。公共文化服務功能不斷強化,金昌、白銀等地建成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5個項目被列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全省文藝院團下基層惠民服務達180多萬人次。文化產業發展穩中向好,敦煌文化產業示範園等10個國家級園區(基地)建設水平持續提升。蘭州市、張掖市入選國家級文化消費試點城市,38個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成功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鎮名錄。探索建立藝術、文博、圖書、農村實用文化人才職稱培養、評審、考核、展示一體化管理機制,形成人才支撐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創新發展的良好局面。
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成果豐碩。圍繞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時代主題,文旅部門加強創作規劃、選題策劃和扶持引導,努力創精品攀高峰,推出秦腔《民樂情》、話劇《七先生》、原創交響樂《永遠的綠洲——河西走廊》等一批優秀現實題材作品,舞劇《彩虹之路》等一大批優秀文藝精品劇目入圍、榮獲國家級獎項。“春綠隴原”文藝展演成為我省歷史上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普惠性最強的文化惠民品牌。大型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敦煌盛典》等成為文化和旅遊融合新亮點、市場新熱點。“花開敦煌”“大路西行”“朝聖敦煌”成為美術創作展覽品牌。
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水平全面提升。《甘肅省長城保護條例》《甘肅省炳靈寺石窟保護條例》頒布實施。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省政府公布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6處。實施以莫高窟、嘉峪關、拉卜楞寺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等為代表的文物保護和安全防護項目700餘個。文物考古成績斐然,夏河縣丹尼索瓦人古人類遺址入選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敦煌旱峽玉礦遺址考古項目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天祝縣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考古發掘列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新改擴建圖書館30個、文化館1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638個,99%的行政村、92%的社區建成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形成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路體系。全省公共圖書館年流通907萬人次,超出預期目標9個百分點。全省列入全國博物館名錄的博物館增至227個,居全國第9位,國家三級以上博物館增至36個。新推出或改造提升陳列展覽近百個,開展社會教育活動4000餘次、“四進”活動近萬次,年均接待觀眾量超3000萬人次。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十三五”期間,累計接待遊客13.2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995億元,分別是“十二五”的2.5倍和2.8倍。創立文化旅遊發展專項資金。5A級旅遊景區達到6個,4A級旅遊景區達到107個,A級旅遊景區達到358個,星級飯店384家,旅行社780家,娛樂場所1545家,新改建旅遊廁所7400多座。張掖市成功創建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城市,敦煌市、嘉峪關市、崆峒區創建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成功打造玉門市等一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建成中醫藥養生保健產業園22個。
文化旅遊市場綜合監管體系不斷完善。建立了省市兩級旅遊市場綜合監管機制和重點旅遊市縣綜合執法、聯勤聯動、高效快捷的執法機制,持續開展“雷霆行動”文化旅遊市場專項整治、“利劍行動”旅遊市場專項整治。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機制基本形成。妥善應對涉文旅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突發事件。在文旅市場綜合監管體制的有力保障下,市場秩序得到有力規範,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廣大民眾的綜合滿意度明顯提高。
文旅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統籌開展全省文化旅遊整體形象宣傳,全面打響“交響絲路·如意甘肅”品牌。“交響絲路·如意甘肅”彩車榮獲國慶70周年民眾遊行地方彩車“創新獎”,“聯通陸海絲·助推雙循環”——甘肅文旅“環西部火車游”主題推廣行銷活動獲評“2020年度中國文旅行銷創新典範”,入選全國24個旅遊宣傳推廣典型案例。“豐收了·游甘肅”“你是人間四月天”——甘肅文旅致敬醫務人員健康休養活動,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讚譽。甘肅被《孤獨星球》評選為亞洲十大最佳旅遊地第一名,榮登《紐約時報》“2018全球必去的52個目的地”榜單。
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效果顯著。著力打造“一帶一路”文化制高點,藉助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以下簡稱“一會一節”)等國際性節會平台,積極推進與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與旅遊推廣,積極參與和承接國家重大對外交流項目。持續開展“歡樂春節”“美麗中國”等品牌活動,五年全省實施對外和對港澳台文化交流合作項目481起,參與人員達到4138人次,入境遊人次和旅遊外匯收入同比增長13.8%和50.4%,年均增長38%和43%。
助力脫貧攻堅成效明顯。聯合舉辦“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推介等活動。創建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310個,培育鄉村旅遊合作社301個,發展農牧家樂21500戶,全省鄉村旅遊接待人數和綜合收入年均增長保持在25%以上,累計帶動55.46萬貧困民眾實現了脫貧奔小康。11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納入全國消費扶貧產品目錄和資料庫,93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吸納就業5083人。
二、機遇挑戰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期。“十四五”時期,我國文化和旅遊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從國際看,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文化和旅遊既要在展示國家形象、促進對外交往、增進合作共贏等方面發揮作用,也要注意防範逆全球化影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風險。從國內看,發展面臨著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系列新特徵、新要求,需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檔升級、提質增效,更好實現文化賦能、旅遊帶動,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進一步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文化和旅遊需求。順應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發展趨勢,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優質文化和旅遊產品。強化價值引領,改善民生福祉,堅定文化自信,用文化偉力凝魂聚氣、培根鑄魂,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為全體人民奮進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同時,全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還比較突出,城鄉差距、區域差距依然存在,文化和旅遊產品的供給和需求不完全匹配,與高質量發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藝術創作有高原沒有高峰,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不完備、空間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健全,文化事業經費保障機制不完善。文化產業發展基礎依然薄弱,旅遊產品供給還難以滿足個性化、細分化、品質化消費需求。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對社會就業的綜合貢獻仍有較大潛力可挖;文化旅遊市場投資運營主體整體偏弱,項目投資運營市場化水平不高,項目融資渠道較為單一,重大文旅項目輻射帶動效應有待提升。全省文化旅遊人才隊伍建設滯後,跨界、融合、複合型人才嚴重缺乏,全產業運營管理水平仍處於低位,部分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尚未破除,補短板、強弱項任務依然繁重,應當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以創新發展催生新動能,以深化改革激發新活力,奮力開創文化和旅遊發展新局面。
三、發展趨勢
服務系統化。隨著高質量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推進,覆蓋城鄉的國家、省、市、縣、鄉、村六級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將更加完善,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力度進一步增強,民眾文化參與度不斷拓展。
需求多元化。人民的美好文化旅遊需求日益增長,呈現多樣化、多層次特徵,個性化、定製化、分眾化需求將更為凸顯,文化旅遊產業將越來越成為人民民眾喜聞樂見、參與度高的幸福產業,成為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領域。
供給品質化。文藝作品質量將明顯提升、創作活力顯著增強,優秀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持續增加。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品質化提升加速推進,觀光休閒、康養度假複合型產品會更加豐富,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將得到更好滿足。
產業規模化。市場主體實力將不斷壯大,“文化+”“旅遊+”“+旅遊”新產品新業態層出不窮,產業要素更加健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市場更加繁榮有序,文化軟實力和旅遊競爭力將持續增強。
治理現代化。制度環境將更加完善最佳化,依法治理、共商共建、智慧治理、數字賦能成為文化和旅遊業發展新常態,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成為保障人民民眾獲得感和滿意度的基本路徑。
區域協調化。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穩步推進,城鄉統籌、交旅融合將快速發展,西部大環線、“環西部火車游”等跨區域IP和品牌優勢將更加凸顯,新的世界級文化旅遊目的地和旅遊風景廊道將不斷湧現,跨區域空間最佳化和共建共贏成為融入新格局的時代主題。
成果共享化。隨著文化旅遊的深度融合,人民民眾的生活場景和文化旅遊消費場所不斷交織,休閒消費和旅遊市場將日益融合,形成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
第二章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錨定文化和旅遊強省目標,緊緊圍繞高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以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擴大內需、提振文化旅遊消費為戰略基點,統籌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協同發展,用文化事業引領文旅產業,在鑄就文化新輝煌中發揮甘肅作用。著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持續放大文化和旅遊業綜合效應,全力將我省建設成為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傳承弘揚、創新利用的新高地,絲路精神和時代精神融合的新典範,服務共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新樣板,絲綢之路國際文化旅遊樞紐站,長城、黃河、長征三大國家文化公園文旅融合示範區,中國西部自駕游大本營,不斷擴大“交響絲路·如意甘肅”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為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的時代篇章作出新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黨對文化和旅遊工作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固本培元,守正創新,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滿足人民文化旅遊需求,提高人民民眾參與程度,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化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擴大文化旅遊優質產品供給,滿足人民多元化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文化旅遊消費需求。
堅持高質量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文化旅遊業從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增長轉變,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加快文化、旅遊與科技、農業、康養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拓展新空間,催生新業態,培育新熱點,不斷提升甘肅文化軟實力和旅遊業核心競爭力。
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生態文明理念,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更加注重資源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積極倡導低碳旅遊,推行綠色消費,以文化和旅遊業的綠色發展,促進環境改善和生態文明示範省建設。
堅持創新驅動。創新體制機制,更好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引導的綜合效應,提高產業要素的配置效率、管理水平和運營能力,激發發展活力。創新技術手段,賦能產業升級。創新商業模式,拓展市場空間,提高產業效益。
堅持協作共享。通過資源整合、設施對接、共同促銷等手段,探索與周邊省區和絲路沿線聯動發展新途徑,構建“一區三園”文化旅遊戰略協作區,實現市場互換、產品互送、信息互通、要素共享、區域聯動的發展新格局,放大文化旅遊綜合效益。
堅持系統觀念。把握文化發展特點規律和旅遊資源要素條件,堅持用系統的思維和方法謀劃推進工作,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協同性行銷,實現發展質量速度效益安全協調統一。
三、發展目標
“十四五”發展目標:到2025年,文化和旅遊強省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一個工程、十大體系”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甘肅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文化旅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文化鑄魂、文化賦能和旅遊為民、旅遊帶動作用全面凸顯,文化旅遊成為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競爭力提升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支撐。
社會文明促進和提升工程成效顯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蔚然成風,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絲路精神和時代精神廣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為弘揚,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建設基本完成,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拓展深化,甘肅文化影響力不斷擴大。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實施隴原文藝攀登工程,推出一批彰顯甘肅特色、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促進新時代藝術創作體系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加快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基本形成,實現科技化、系統性保護。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得到全面提升。
產業體系更加健全。文化旅遊現代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文化旅遊產品供給質量顯著提升,現代文化旅遊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基本健全,文化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綜合效益顯著提升,成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新時代人民民眾體驗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和消費時尚。
旅遊經濟取得新成效。旅遊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更加順暢,產品業態更加豐富,產業體系更加健全,產業鏈條拓展延伸,產業效益更加優良,旅遊經濟綜合貢獻顯著提高。“十四五”期間,在2020年國內旅遊2.13億人次,總收入1455億元基礎上,到2025年,實現人數突破5億人次,總收入達到4000億元,力爭兩項指標年均增長20%以上。
品牌形象顯著提升。文化旅遊成為展示我省形象的重要視窗,建成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建成多個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建設一批國內知名旅遊度假區、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精品景區,打造特色鮮明、設施完善、服務優良的世界級絲路旅遊目的地、中國戶外體驗大本營、西部自駕旅遊黃金線。“交響絲路·如意甘肅”品牌的國際知名度進一步提升。甘肅成為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絲綢之路國際文化旅遊樞紐站。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突破。大力發展生態優先、環境友好型文化旅遊產業,保護自然文化遺產,提高文旅生態文明價值,探索將文化旅遊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路徑,為甘肅綠色發展崛起貢獻力量。初步建成體系完整、功能齊全、類型多樣的生態旅遊產品體系,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安全螢幕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提升,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為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現代治理體系更加健全。文化旅遊法治體系更加完善,行政執法改革實現新突破,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取得明顯進展,現代文化和旅遊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完善,營商環境全面最佳化,數字賦能、科技驅動、人才創業、創新創造的氛圍更加濃厚,信用監管、安全保障、智慧治理等體系更加健全,文明旅遊蔚然成風。
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文化和旅遊強省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大幅提升,優秀文藝作品、公共文化服務實現均等化,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遊產品充分滿足人民民眾美好生活需要,現代旅遊業體系更加完善,旅遊業綜合功能全面釋放,人民民眾旅遊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建成全國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傳承弘揚、創新利用的高地,絲路精神和時代精神融合的典範,服務共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樣板,絲綢之路國際文化旅遊樞紐站,國家文化公園文旅融合示範區。“一會一節”在文明交流互鑒中發揮更大作用,文化和旅遊業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堅強有力保障,為建成文化強國貢獻重要力量,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
第三章 最佳化發展布局
一、構建新發展格局
搶抓“甘肅最大機遇在於‘一帶一路’”的重大歷史機遇,依託絲綢之路黃金段及文化旅遊資源沿省內絲綢之路、黃河、長征、長城線路呈點狀鑲嵌、圈狀集聚、帶狀分布的特點,圍繞甘肅獨特的祖脈文化、絲路文化、長城文化、石窟文化、黃河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重點最佳化“龍頭引領、樞紐聯通、圈層集聚、帶狀拓展、周邊聯動”的發展布局,全產業融合、全要素配套、全時空統籌,構建“一個龍頭、兩大樞紐、四區集聚、四帶拓展”的文旅發展新格局,形成點上有精彩、線上有風景、片上有產品、面上有產業的文化旅遊強省生動局面。
1.一個龍頭引領。借敦煌文化制高點優勢,擦亮“世界的敦煌”“人類的敦煌”“東亞文化之都”等金色名片,把敦煌打造成名副其實的國際文化旅遊名城,使其成為甘肅文化旅遊國際化著名品牌。舉全省之力建設國家一流世界旅遊目的地、文化旅遊融合創新改革先行區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力爭把敦煌建設成世界旅遊城市。
2.打造兩大文化旅遊國際樞紐站。發揮蘭州省會城市和中國西北綜合交通樞紐的作用,強化對西北地區在客源、交通、購物、會展、商務及旅遊服務等方面的輻射,真正把蘭州的區位和交通優勢高效轉化成為黃河文化新地標,中國西北文化旅遊集散地和中國西部旅遊大環線重要樞紐站。強化敦煌連通國內外航空、高鐵、高速公路和旅遊基礎設施配套性和便捷化,全面提速敦煌國際旅遊樞紐站建設,凸顯敦煌在絲綢之路大通道中的特殊地位,把敦煌建設成絲綢之路國際旅遊集散中心和目的地。
3.建設四大文化旅遊經濟區。全面融合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長城、長征、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甘肅示範段建設內容,最佳化布局、抓主抓重、以敦煌為核心打造“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產業集聚區,以蘭州為核心打造“中國黃河之都”都市文旅產業集聚區,以天水為核心打造“隴東南始祖文化旅遊經濟區”,以臨夏、甘南城鎮群為依託,打造絢麗民族風特色國際文化旅遊經濟區。
打造以敦煌為核心的“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輻射帶動酒泉、嘉峪關、張掖、武威、金昌等河西地區文化旅遊產業集聚發展。實施敦煌文化工程,爭取設立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國家研究中心、敦煌文化藝術國際交流與創新中心、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數據中心,將敦煌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典範和敦煌學研究高地。落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遊客入境免簽權、外籍人士144小時落地免簽政策,探索建立大敦煌著作權交易、文化會展、文化貿易保稅區。將“游敦煌莫高窟、走瓜州玄奘路、住雪山蒙古包、賞哈薩克風情”系列產品實體化開發運營,明確相關縣區市的差異化定位和主要特點,一體化打造核心圈。
打造以蘭州為中心的“中國黃河之都”都市文旅產業集聚區,輻射白銀、定西、臨夏、蘭州新區文化旅遊發展。實施黃河文化工程,將其建設成黃河文化創意產業集聚、跨界融合、情景沉浸、業態豐富的省會文化旅遊消費新高地。發揮全國綜合交通樞紐作用,強化其對全國重要城市,特別是對西北地區客源、交通、購物、會展、商務及旅遊服務等方面的輻射,不斷提升“中國西北游、相約在蘭州”的品牌影響力。大力培育文旅新產品新業態,把蘭州建設成為黃河文化展示區和文旅產業集聚區。推進蘭州—西寧城市群建設,加強旅遊、文化、體育等互動交融。
打造以天水為中心的“隴東南始祖文化旅遊經濟區”,輻射帶動隴南、平涼、慶陽文化旅遊發展。依託天水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區位交通優勢,深度挖掘始祖文化、石窟文化等富集的人文資源,將天水打造成為隴東南文化旅遊中心城市,與周邊隴南、平涼、慶陽等市一體謀劃、聯動打造,建成全球華人尋根祭祖聖地和全球知名的華夏文化旅遊體驗目的地。
打造絢麗民族風特色國際文化旅遊經濟區。以臨夏、甘南城鎮群為依託,整合回、藏民族民俗文化、黃河流域生態景觀、草原濕地、高峽平湖、丹霞石林、地質奇觀、原野牧歌等資源,引領國內外旅遊者美好需求,提供高品質服務的自駕越野、生態康養、尋根祈福、民俗體驗、休閒避暑、攝影採風、度假研學系列文化旅遊產品,建設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
4.打造四個文化旅遊示範帶。以蘭州為中心,貫通甘肅東西,串聯沿線城市,聯動烏魯木齊和西安,打造以“交響絲路”為品牌IP的絲綢之路黃金段文化旅遊示範帶,使之成為全省最具活力、最具輻射帶動力的文化旅遊經濟帶。縱貫全省南北,建設黃河幹流沿線四市的,以“錦繡黃河”為品牌IP的黃河文化旅遊示範帶,形成南接青海、北通銀川的黃河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經濟帶。立足甘肅遍布全省、綿延數千公里、持續兩千年的秦、漢、明三個朝代的長城文化遺產及其關聯性遺產、文化和自然景觀,打造以“壯美長城”為品牌IP的長城文化旅遊示範帶。向南向東,結合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建設,培育“南梁精神紅色記憶之旅”“長征會師勝利之旅”“西路軍紅色征程之旅”等紅色品牌,打造以“追夢長征”為品牌IP的紅色文化旅遊帶。根據四個示範帶中文化和自然景觀特色主題,推出河西走廊文化遺產線路,世界石窟長廊、華人尋根圓夢、萬里長城名關、沙漠戈壁挑戰、健康養生福地、工業科技豐碑、隴上江南休閒、農耕文化大觀等系列主題旅遊線路。
二、促進全域統籌發展
1.推進區域協調發展。聚焦“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從傳統內陸省份轉變為向西開放開發的前沿,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撐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連線點。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決策部署,主動融入西部大開發建設。加快推動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深入實施《甘肅省“一帶一路”文化和旅遊發展行動計畫(2021—2025年)》,推動大型文化旅遊企業“走出去”。完善與東部對口幫扶城市扶貧協作機制,創新產業合作模式,共建文化產業園區和文旅融合示範區,吸引東部企業到我省投資興業。
2.推動文化和旅遊服務鄉村振興。把文化和旅遊發展納入鄉村振興行動計畫。保護和利用好鄉村自然文化資源,打造具有“隴原鄉愁”特色的文化和旅遊空間。盤活鄉村文化和旅遊資源,培育一批鄉村特色文化產業項目、旅遊景區(點),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鄉村旅遊。推動鄉村傳統工藝振興,挖掘利用中醫、中藥、彩陶、茶葉、隴繡、雕刻、草編等優勢傳統文化技藝,打造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鄉村工藝品牌。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非遺文化旅遊示範村。扶持培養一批鄉村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等本土人才。推進村史館、鄉村大舞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建設。完善鄉村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加大鄉村旅遊風景道、鄉村旅遊驛站、旅遊停車場、旅遊廁所、自駕游服務設施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增強綜合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常態開展“送文化下鄉”等活動,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提高鄉村文明程度。加大對鄉村文化遺產和特色風貌的保護力度,維護鄉村文化多樣性。
3.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把握城鄉融合發展規律,把城鄉文化建設同新型城鎮化戰略有效銜接,與居民需求有效對接,以城帶鄉、城鄉融合,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文化獲得感。加強城鄉空間聯繫,以旅遊通道為樞紐,以城鄉旅遊目的地和客源地為節點,消除城鄉空間分割,促進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的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促進城鄉產業互動,積極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加快城市信息、資金、物資以及技術等資源向廣大農村地區的流動,帶動農村富足勞動力與土地資源要素向二、三產業的轉移,促進城鄉產業的合理分工、優勢互補與聯動發展,形成一體化的城鄉文旅產業體系。推動城鄉公共資源共享,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帶動城鄉社會管理水平的進步,健全公共設施維護機制。
第四章 實施社會文明促進和提升工程
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文藝作品創作、文化產品和旅遊產品供給全過程,強化教育引導、文化薰陶、宣傳展示、制度保障,弘揚主旋律,壯大正能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其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繼承革命文化,弘揚革命精神。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展示新時代偉大成就。
二、加強對中華文明的發掘研究和闡釋
牢牢把握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時代要求,增強歷史意識和文化自覺,依託甘肅獨特的歷史演進軌跡和文化資源稟賦,圍繞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重點開展以舊石器時代考古為代表的古人類史研究,以新石器和青銅時代考古為代表的中華文明起源研究,以周、秦遺存考古為代表的中華文明發展研究,以古城址和石窟寺考古為代表的絲綢之路研究,以五涼、吐谷渾、吐蕃、西夏遺存考古為代表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發展研究,以長城關塞和黃河文化考古為代表的中華民族精神研究等重大考古研究項目。
註:全文見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