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削藩

建文削藩

明太祖分封諸子為王,以加強邊防,藩屏皇室。諸王之中,以北方諸王勢力較強,又以秦王朱樉晉王朱棡與燕王朱棣的勢力最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文削藩
  • 外文名:Jianwen Cut Fan
  • 提出者:建文帝朱允炆
背景介紹,過程,存在問題,靖難之役,餘波及後事,惠帝失蹤,朱棣稱帝,屠殺和封賞,

背景介紹

為防止朝中奸臣不軌,明太祖規定諸王可移文中央捉拿奸臣,必要時得奉天子密詔,領兵“靖難”(意為“平定國難”)。同時為防止諸王尾大不掉,明太祖也允許今後的皇帝在必要時可下令“削藩”。
1398年明太祖駕崩,由於太子朱標早死,由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年號建文,即明惠宗(亦稱建文帝明惠帝)。明惠宗為鞏固皇權,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密謀削藩。周王、代王、齊王、湘王等先後或被廢為庶人,或被殺。同時以邊防為名調離燕王的精兵,準備削除燕王。結果燕王朱棣姚廣孝的建議下以“清君側,靖內難”的名義起兵,最後迂迴南下,占領京師,是為靖難之變。朱棣即位,即明成祖,年號永樂。明惠宗在宮城大火中下落不明。
建文削藩
百科x混知:圖解靖難之役

過程

朱允炆繼位後開始削藩。在削藩順序上,齊泰認為應先削實力最強的燕王,時戶部侍郎卓敬亦上疏請改燕王封地於南昌;但黃子澄反對,認為燕王有功無過,為了爭取輿論支持,應該先找有問題的親王下手。惠帝支持黃子澄,遂先後廢除五位親王。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因周王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與燕王呵成一氣,於是決定先廢周王。時周王次子朱有爋告發父親謀反,於是派曹國公李景隆以備邊之名經過開封,將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廢為庶人,遷往雲南蒙化(今雲南巍山)。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削齊、、代三位親王,廢為庶人。湘王柏懼,無以自明,闔宮焚死;齊王被軟禁在南京;代王被軟禁在封地大同。兩個月後,削岷王,廢為庶人,徙漳州

存在問題

  1. 削藩既無計畫(如一月之內連削三王),又缺乏妥善的善後處理;加之惠帝本人剛剛登基,削藩速度過快,導致人心浮動。
  2. 捕風捉影,導致地方有人告變邀功(如周王次子有爋僅十歲,惠帝便以其言削周王;湘王被人誣告謀反,無以自明,遂自焚)。
  3. 過於急躁,削廢並進,激化矛盾。廢藩將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為敵我矛盾,給予藩王造反的理由。漢七國之亂、晉八王之亂均非因置藩本身引起變亂,而是中央的削藩引發既得利益者抗爭。即使是七國之亂後,漢武帝也不是直接廢藩,而是頒布《推恩令》來逐步削減。
  4. 掩耳盜鈴,放還燕藩三子。朱棣的三個兒子當時(建文元年五月)都在南京,本可作為人質,黃子澄說不如放回北平,以麻痹朱棣;但實際上當時已經削去四位藩王,可謂掩耳盜鈴。
  5. 重文輕武,罔顧軍事。朱允炆本身毫無作戰經驗,且因太祖大殺滅元功臣,致太孫能重用者均為文官儒生。以當時外患仍頻的明朝而言(明蒙戰爭直到隆慶、萬曆年間才逐漸停止),就本身完全無作戰經驗及兵法素養的惠帝來說,中央沒有合適的統兵將領,貿然削藩並非治國良策。後來事實也證明,方孝儒等大臣確無保家衛國之作戰能力。而且,削藩的同時,惠帝也進行改制,大幅提升文官地位(如升六部尚書為正一品),造成武將不滿,或多或少對惠帝的政策實施有不良影響。
由於朝廷削藩激化矛盾,藩鎮與朝廷開始決裂,此時實力最強的燕王就成了真正的諸王之首。而皇帝與朱棣之間的博弈亦逐漸走向明處,變得更加激烈。

靖難之役

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為了提防燕王謀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張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使謝貴張信為北平都指揮使。隨後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駐開平,並調走北平原屬燕王管轄的軍隊。
建文削藩
明成祖朱棣
燕王朱棣見到幾位親王先後被削藩,明白如此下去必無法逃過此劫,遂一邊爭取時間一邊做戰爭準備。為了爭取時間,建文元年,朱棣先裝病,使惠帝放三子回北平;之後由於屬下被朝廷處死,遂裝瘋。但由於王府長史葛誠叛變,密奏朝廷“燕王裝病”。朱棣裝瘋被發覺。
時燕王遣使入京師金陵奏事,使者被齊泰等審訊,被迫供出燕王的異狀,於是朝廷下密旨,令張昺、謝貴逮捕燕王府的官屬,張信逮捕燕王本人。但張信與其母親討論之後,將此事告知朱棣。於是朱棣和姚廣孝等進行舉兵的謀劃,令張玉朱能將八百勇士帶入府中潛伏,以待變故。
張昺、謝貴得到朱允炆密詔後,七月初四帶兵包圍了燕王府。朱棣假意將官屬全部捆縛,請二人進府查驗。二人進府後,朱棣派出府內死士將其擒獲,並連同府內叛變的葛誠盧振一同處決。當日夜裡,朱棣攻下北平九門,遂控制北平城。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援引《皇明祖訓》,號稱清君側,指國君身邊的齊泰黃子澄為奸臣(謀害皇室親族),需要剷除,稱自己的舉動是,為國“靖難”(意為“平定國難”),並上書於惠帝朱允炆。
燕軍控制北平後,七月初六,通州主動歸附;七月初八,攻破薊州遵化、密雲歸附;七月十一,攻破居庸關;七月十六,攻破懷來,擒殺宋忠等;七月十八,永平府(今河北盧龍縣,屬秦皇島市)歸附。七月二十七,為防止大寧軍隊從松亭關偷襲北平,用反間計使松亭關內訌,守將卜萬下獄。至此,北平周圍全部掃清。燕軍兵力增至數萬。
燕軍攻破懷來後,由於領地相距太近,七月二十四日,谷王朱橞逃離封地宣府(今屬張家口,距北京約150公里,距懷來約60公里),奔金陵。八月,齊泰等顧慮遼王寧王幫助燕王,建議召還京師;遼王從海路返京,而寧王不從,遂削寧王護衛。
揚州失陷,金陵震動。朱允炆驚慌不已,與方孝孺商議後,先後定下如下幾個救急方法:下罪己詔;號召天下勤王;派練子寧、黃觀、王叔英等外出募兵;召回被貶黜的齊泰、黃子澄;遣人許以割地求和,拖延時間。方孝孺的幾個辦法中,只有兩個起到了效果:齊黃被召回(外出募兵,未進京),蘇州、寧波、徽州等地知府先後率兵進京師。
五月廿二,朱允炆遣慶成郡主(朱元璋的侄女、朱棣的堂姐)與朱棣談判,表示願意割地。朱棣說“此奸臣欲姑緩我,以俟遠方之兵耳。”郡主無言以對,遂返。
六月初一,燕軍準備從浦子口渡江,但遇到了盛庸最後的抵抗。燕軍戰不利,朱棣打算議和北還。此時朱高煦引兵來援,朱棣非常高興,說“努力罷!世子常常生病啊。”暗示朱高煦有機會取得儲君寶座,於是朱高煦大受鼓舞,率眾殊死戰,擊敗盛庸。隨後南軍的一支水軍部隊降燕,燕軍遂於六月初三自瓜洲渡江,並再次擊敗退守此地的盛庸。六月初六,燕軍至鎮江,守將率城投降。
六月初八,燕軍駐紮於龍潭(距京師金陵東約30公里),朝廷大震。朱允炆徘徊殿間,召方孝孺問計。有人提議逃往內地以圖興復,方孝孺表示城中尚有二十萬兵,應堅守待援;即使真戰敗,國君為社稷而死,是理所應當的。可以再派大臣、在京諸王前往談判以拖延時間。於是六月初九,派李景隆、茹瑺等見朱棣,再次談判;朱棣表示割地無名,只要奸臣。六月初十,遣谷王朱橞(建文元年逃回京城)、安王朱楹等第三次前往談判,無果。
六月十二,外出募兵的大臣們仍未返回,朱允炆只得派在京諸王和武臣們守衛各門。時左都督徐增壽徐達子,輝祖弟)謀內應,被一群文官圍毆。次日(1402年7月13日),燕軍抵金陵。徐增壽作內應,事敗,被朱允炆親自誅殺於左順門。守衛金川門(位於南京城西北面)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見朱棣麾蓋,開門迎降。
燕軍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難之役結束。

餘波及後事

惠帝失蹤

燕軍進南京,朱允炆見事不可為,遂在皇宮放火。馬皇后死於大火,朱允炆本人不知所終;此後其下落成為謎團。
朱棣入城,派人找出馬皇后的屍體,指認其為朱允炆,並執其手哭“傻小子,何苦如此”,隨後六月廿日以天子禮葬之,造成惠帝已死的假象。

朱棣稱帝

南京陷落後,朱棣入城。翰林院編修楊榮迎於馬首,說:“殿下先謁陵乎?先即位乎?”點醒朱棣。次日(建文四年六月十四)起,諸王及文武群臣多次上表勸進,朱棣不允。數日後(六月十七),朱棣謁孝陵,並於當日即皇帝位,是為明太宗(後改為成祖)。重建奉天殿(舊殿被朱允炆所焚),刻玉璽。同年十一月十三日,封王妃徐氏為皇后。
朱棣不承認建文年號,七月初一(一說六月十八),將建文元、二、三、四年改為洪武三十二至三十五年,次年改為永樂元年。凡建文年間貶斥的官員,一律恢復職務(如靖難初期因離間被貶的江陰侯吳高被再次起用,守大同);建文年間的各項改革一律取消;建文年間制定的各項法律規定,凡與太祖相悖的,一律廢除。但一些有利於民生的規定也被廢除,如建文二年下令減輕洪武年間浙西一帶的極重的田賦,至此又變重。但是由於浙西、蘇南一帶,土地富饒。在洪武年間的稅負,在已經擺脫戰爭陰影的江南仍然可以被百姓接受,而又不會使地主有過多的餘糧,導致糧價不穩,影響正常的經濟復甦,所以朱棣恢復了洪武年間的稅負,也沒有發生什麼民怨的情況。

屠殺和封賞

朱棣在靖難之役結束後,向金陵軍民發布公告:“諭知在京軍民:我本欲永遠守衛我的藩封,卻因奸臣弄權,作威作福,導致皇家骨肉被其殘害,不得不起兵誅殺之,目的是扶持社稷和保全親藩。平定京師,有罪的奸臣不敢赦免,無罪者也不敢濫殺;如有小人藉機報復,擅自綁縛、放縱、掠奪等而禍及無辜,非我本意。”
建文四年六月廿五,朱棣誅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滅其族。其中方孝孺一說被誅十族九族加朋友門生),因方孝孺而被受牽連而死者共873人,充軍等罪者千餘人。因黃子澄受牽連的有345人。景清降後密謀行刺,事敗,八月十二被殺,滅九族;後屠其家鄉,謂“瓜蔓抄”。
此外,眾多建文舊臣如卓敬暴昭練子寧毛泰郭任盧植戴德彝、王敬止、王叔英謝升丁志方、甘霖、董鏞、陳繼之、韓永、葉福劉端、黃觀、侯泰茅大芳陳迪鐵鉉等等也都處決或自盡,史稱:“忠憤激發,視刀鋸鼎鑊甘之若飴,百世而下,凜凜猶有生氣。”他們的家屬和親人也被牽連,死者甚眾。被流放、逼作妓女及被其它方式懲罰的人也不少。明仁宗即位後,大部份人始獲赦免,而餘下的人的後代卻遲至明神宗時始獲赦免。建文遜位,朝野為之盡忠死節者甚眾,不及備載。
在大肆誅殺之外,當月,朱棣將魏國公徐輝祖禁錮,後釋放並削其爵位。輝祖死後,其子嗣魏國公爵。黃觀被朱棣所嫉恨,其狀元的身份被革去,故明代保持連中三元,受記錄的只有商輅一人。盛庸、平安(靈壁之戰降)、何福、駙馬梅殷等先後投降。
靖難之役,文武眾臣出力甚多,朱棣稱帝後先後進行了封賞。京城陷落後,六月十九,追封徐增壽為武陽侯,謚忠湣,後進為定國公,世襲。靖難將士各有封賞。
九月初四,論功行賞,大封眾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