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首府)
Melbourne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氣候特徵,政治,經濟,社會事業,教育,文化,交通運輸,風景名勝,名勝古蹟,休閒娛樂,對外交流,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1835年以前,墨爾本基本上是沒有人居住的。1840年,墨爾本的人口是一萬人。1851年,在墨爾本發現了金礦,大量的人從世界各地(主要為
美國人 )前來墨爾本淘金,包括大量的
華工 。由於淘金熱潮,墨爾本的人口迅速增長,並逐漸成為一個富有的大城市。根據歷史記載,1854年,已經達到12萬3000人,使藏金極富的美國
舊金山 (舊金山)黯然失色,故墨爾本又被華人稱為新金山,至今當地還有很多華人辦的學校、商店、
公司名稱 等是帶有“新金山”這個名號的。清朝末年的外交官李圭在《東行日記》中就提到了在中國以外的兩個海外華人聚居城市,也就是“兩個金山”(美國舊金山和澳大利亞墨爾本),並稱要“以新舊別之”,“新金山”這個稱謂至少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墨爾本這個城市曾經有好幾個名字,1842年8月12日,墨爾本正式被確立為一個鎮。1847年6月25日,當時的英國的
維多利亞女王 發表制誥,宣告墨爾本市(City of Melbourne)成立,其後成為剛設立的
維多利亞州 的首府。
1885年的墨爾本 墨爾本這個名稱,是紀念
英國首相 威廉·蘭姆 ——第二代
墨爾本子爵 。在
澳大利亞 聯邦初立的1901年至1927年,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的首都。1927年,澳大利亞首都遷往
坎培拉 。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成立時,墨爾本已是全國的金融與文化中心,
澳大利亞聯邦議會 的駐地也在
墨爾本國會大廈 ,然而當時
新南威爾斯州 的首府
悉尼 人口已超越墨爾本,工商業的發展亦高於墨爾本,雙城皆力爭聯邦首都的地位,使定都的問題陷入僵局。為了平衡雙城之爭,最後澳大利亞在1908年決議將首都設在相當於雙城之間的坎培拉。惟遲至1927年,澳大利亞國會才真正從墨爾本遷往
坎培拉 ,結束了澳大利亞長達25年的首都之爭。
在1880年代,墨爾本是高度發達的城市,曾被報導為當時全世界最富裕的城市,也是當時
大英帝國 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墨爾本2010年6月的人口約407萬,是移民聚居的城市。最早的城市移民來自英國。來到澳大利亞的新移民大部分都前往墨爾本和
悉尼 。每年大約十萬名新移民抵達
澳大利亞 ,當中約三分之一往墨爾本定居。移民在墨爾本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但同時也各自帶來自己民族的傳統和習慣。三分之一的墨爾本居民為生於澳大利亞以外的
移民 ,在墨爾本被使用的語言超過180種之多,墨爾本有來自全球233個
國家和地區 的移民,和116種
宗教信仰 。除主要語言英語外,
希臘語 、
義大利語 、
法語 、
西班牙語 、
漢語 、
越南語 、
黎巴嫩語 、
韓國語 等各種語言都有人使用。在墨爾本居民平常收到的政府部門和公用服務部門的信函上,除了英文之外,還用十六種常用的非英語語言列出傳譯服務電話,方便不熟悉英語的居民和政府部門溝通。不同族群的人們聚居成區,在生活習慣、節慶、餐飲上各成不同風格,為墨爾本帶來
多元文化 的豐富情趣。
1901年至1927年,墨爾本曾經是澳大利亞的首都,長達26年之久。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成立之後,澳大利亞的首都就是墨爾本,當時的墨爾本比
悉尼 要繁華。隨著悉尼的日益繁榮,悉尼市民十分希望悉尼成為澳大利亞的首都。澳大利亞政府後來決定,在悉尼和墨爾本之間建造一個新的城市
坎培拉 ,作為新首都。1927年,澳大利亞遷都坎培拉。有趣的是,新首都並非位於悉尼和墨爾本的正中央,它距離悉尼約四小時車程,距離墨爾本約七小時車程。坎培拉是一個全新規劃的城市,設計得非常漂亮。
由於墨爾本曾經是澳大利亞的首都,所以墨爾本有很多有意思的
歷史建築 ,如昔日的
國會大廈 ,昔日的最高法院等等,是喜歡遊覽歷史建築的遊客的好去處。
行政區劃 墨爾本市中心區(City of Melbourne)
墨爾本位於
澳大利亞 的東南部,是個
港口城市 ,總面積8831平方公里。狹義來說,墨爾本指的是墨爾本市中心區(City of Melbourne),只有六萬多的人口。除中心區外,其實際下轄有14個
郊區 ,但一般被並為以下10個區域:
墨爾本市中心區地圖 卡爾頓(Carlton)——義大利餐館和咖啡廳林立的地方,也以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和綠樹成蔭的公園和花園而聞名
舊碼頭區(Docklands)——這原來是箇舊碼頭,後來發展成商住區,2007年併入墨爾本中心區
東墨爾本(East Melbourne)——擁有許多19世紀的房屋、標誌性的地標和公園
肯辛頓和弗萊明頓(Kensington and Flemington)——該地區由肯辛頓和鄰近弗萊明頓的一小部分組成,包括弗萊明頓賽馬場和墨爾本秀場
北墨爾本(North Melbourne)——商業、工業、零售和社區設施遍布各地
帕克維爾(Parkville)——以綠樹成蔭的街道、傳統房屋以及墨爾本大學繁華的校園和寄宿學院而聞名
墨爾本港(Port Melbourne)——毗鄰霍布森灣海岸和雅拉河下游,包括漁人灣
南岸(Southbank)——位於雅拉河的南側
南雅拉-西(South Yarra - west)——南雅拉只有一部分位於墨爾本市普特路以西的地區。東邊的區域在斯托寧頓市議會區。
西墨爾本(West Melbourne)——西墨爾本的西區主要從事鐵路線、貨櫃碼頭、船塢以及工業、倉庫和批發活動。東部主要是住宅區。
墨爾本(Melbourne)——包括中心城市,擁有最多的企業和居民在市內的一個小地區。
墨爾本的中心大街西面是斯賓塞(Spencer)大街,南面是沿著
雅拉河 的弗林德斯(Flinders)大街,東面是排列著州議會廳、舊財政大樓等宏偉建築的春天(Spring)大街,並且北面的維多利亞大街圍成了一個約2平方公里的四方形。由這四條大街圍成的棋盤式的城市,就是墨爾本市中心區主要街道的市容。
墨爾本 廣義來說,墨爾本包括以上所說的墨爾本中心區和另外幾百個郊區(suburbs)組成的大墨爾本地區(Metropolitan Melbourne),也就是現在一般所說的人口三百多萬、面積8831平方公里的墨爾本。
自1989年行政區域改制後,大墨爾本地區(Greater Melbourne)原本的30個區被重新規劃為32個市議會。 大墨爾本地區的範圍包括墨爾本
中央商務區 周邊的地區以及改制之前墨爾本的區,而這32個地方議會亦包括了三個“郡”。近二十年來,墨爾本市城市化發展迅速,為澳大利亞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這亦直接導致了大墨爾本地區的不斷快速外擴。因為不斷增長的人口以及城區的擴大,隨之而來的帶動了交通以及
服務行業 的交叉外擴,許多新區域的形成在行政方面亦擴大了當地議會、警察局、學校等服務部門的影響力。
墨爾本的氣候屬於亞熱帶與溫帶交叉型氣候,最熱月通常最高
平均氣溫 25℃,最低平均氣溫14℃,最冷月在3℃到15℃之間,終年多雨,屬於
溫帶海洋性氣候 。處於向亞熱帶過渡的地帶,夏季偶有最熱月超過40攝氏的情形。夏天人們喜歡去海邊玩,在炎熱的夏天,日間氣溫最高可達到四十攝氏度以上。
墨爾本地處
大分水嶺 以東,常年受
南太平洋 暖流影響,屬
溫帶海洋性氣候 ,全年氣溫變化較為和緩,降水分布均勻(下半年
降水量 略多),但由於同時受到
印度洋 冷風的影響,墨爾本日溫差大(超過10°C)的天氣狀況比較常見。冬季溫暖,略微潮濕,降雪少見(墨爾本地區上一次降雪追溯到1986年7月);夏季溫熱,相對乾燥,
高溫天氣 少見,偶有極端高溫(尤其是
熱浪 發生時)。最冷月為7月,平均氣溫9.8℃;最熱月為1月,平均氣溫20.1℃。極端
最低氣溫 -2.8°C(1901年7月4日),極端
最高氣溫 46.4℃(2009年2月7日)。
墨爾本的氣候雖然普遍較為舒適,但由於受
氣候變暖 的影響,近年
來其 平均溫度(尤其是夏季)呈明顯
上升趨勢 ,
極端天氣事件 發生的頻率和程度也顯著升高和加深。例如2009年1月末至2月初,熱浪突襲澳大利亞,墨爾本是主要的受影響城市之一。該市保持了150年之久的最高溫紀錄就在此期間被打破。加上
臭氧層空洞 的問題,墨爾本夏季的陽光更加容易引起
皮膚癌 。市民在外出時,均會塗上
防曬油 以減少
紫外線 的傷害。
墨爾本的氣溫有“一天四季”的說法,一天之間從短袖到
棉襖 這樣的狀況也經常出現。
政治 墨爾本是南半球的繁華都市,早年比澳大利亞現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還要繁榮。早在1956年(11月22日至12月8日),墨爾本就主辦了第十六屆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那次是夏季
奧運會 第一次在南半球舉行,來自72個國家和地區的3314名運動員參加了該屆奧運會。那一屆奧運會有很多
花絮 ,例如,由於澳大利亞的法律規定,動物入境後必須先經過六個月的
隔離檢疫 才能放行,導致馬術比賽難以進行,結果該屆
奧運會馬術比賽 改在了瑞典
斯德哥爾摩 ,是歷史上第一次夏季奧運會在兩個大洲同時舉行。
該屆奧運會還有不少歷史創舉,其中包括來自奧林匹亞的
聖火 火種首次利用飛機傳遞到主辦國家,另一個創舉,是在閉幕式上,所有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不分國家地區、而是手拉手混合在一起進場,象徵著
世界各地 的運動員不分你我的大團結。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是國際
網球四大滿貫 賽事之一,也是大滿貫賽事中每年最先登場的,於每年一月的最後兩個星期在墨爾本舉行。澳大利亞公開賽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賽事的主辦機構是
澳大利亞網球協會 (Tennis Australia)。在2007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的男女單打冠軍獎金各為120萬澳元(約合122萬美元)。
自1905年舉辦首屆比賽以來,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曾先後在墨爾本、
悉尼 、
阿德萊德 、
布里斯班 、
珀斯 和
紐西蘭 (紐西蘭是和澳大利亞特別友好的國家)六個地方舉辦過。後來由於各界對比賽地點不確定的非議日漸高漲,1972年,賽事
組織者 決定將比賽固定在一個能夠吸引最多的
贊助商 和觀眾的城市舉辦,結果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回到並永久落戶於其誕生地墨爾本。
一級方程式賽車
舉世聞名的
一級方程式賽車 (F1 Formula)每年在17個國家的城市輪流舉行,每年第一個分站的比賽就在墨爾本,一般在每年的三月份。有趣的是,舉行賽車的車道環繞著墨爾本風景秀美的阿爾伯特湖(Albert Park Lake),而這個車道平時是公開開放使用的道路(
限速 為時速50公里),只是在每年一級方程式賽車舉行的前後關閉三個星期。在這三個星期之外的其他日子,墨爾本市民平常都可以在一級
方程式賽車 的賽道上駕駛汽車,這在其他舉辦一級方程式賽車的城市是不多見的。
墨爾本時裝節
2013年3月24日,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模特在
服裝表演 結束後上台謝幕。當日,為期一周的墨爾本時裝節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落幕。
大英國協運動會
大英國協運動會 (Commonwealth Games)原名
大英帝國運動會 (British Empire Games),始辦於1930年,每四年舉行一屆,與夏季奧運會相間舉行,限
大英國協 成員國、附屬國、英屬地區的運動員參加。2006年的第18屆大英國協運動會在墨爾本舉行,來自71個國家和地區的4500名運動員參加了該次運動會。
這是
國際業餘游泳聯合會 (International Swimming Federation,
FINA )主辦的世界性游泳錦標賽,墨爾本是2007年世界游泳錦標賽的主辦城市。
另外,墨爾本是
澳式足球 的發源地(1858年誕生),也是每年澳大利亞的澳式足球總決賽(AFL Grand Final)的舉行地點,一年一度的“
墨爾本杯 ”賽馬也在墨爾本舉行。
地方方言
澳大利亞墨爾本使用的語言數量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要多,251種聲音延伸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在這個徹頭徹尾的現代大都市裡,舊的歐洲語言開始衰落,
中文 聲音漸大,尤其是在內城區。
整座城市有3成人在回家後使用除英語外的其他語言。費爾法克斯媒體的一份重大分析顯示,除英語外還會1種其他語言的墨爾本人相比10年前增加了20萬。
在6%的郊區,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在晚餐桌上說英語之外的其他語言。有7個這樣的郊區,英語甚至都不是主要語言。
但這種情況正在改變。從2001年到2011年,由新移民帶動,講國語的人數從60萬上升到100萬。國語現在已經成為
內城區 (包括CBD和Carlton)的第二大語言,而在富裕的Glen Waverley,有13%的居民在家中使用國語。
經濟 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的工業重鎮,工業比較發達,有重型機械、紡織、造紙、電子、化工、
金屬加工 等工業,汽車、服裝、食品等行業都很興旺。與悉尼相比,墨爾本的工業比較興旺,
工業現代化 程度較高。墨爾本的商業、金融、交通等均十分發達,墨爾本市中心的柯林斯大街(Collins Street,又作
科林斯街 )就是一條金融街,澳大利亞很多銀行的總行都在這條街上,在這條街上還有澳大利亞
股票交易所 、很多保險公司和
金融投資公司 的總部或辦事處。墨爾本也擁有一個現代化的繁忙港口
墨爾本港 。
2012年4月,墨城的
失業率 為5.2%,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5.4%。根據《
經濟學人 》於2012年的統計,墨爾本是世界上
生活成本 第8昂貴的城市。而墨城的房價自1990年代開始後亦逐年遞增,
漲幅 度在20年間達到了400%。
墨爾本是澳大利亞全國的工業
中心城市 ,亦是全澳的
汽車工業 中心,生產包括
福特 以及
豐田 在內的多個在澳大利亞銷售的汽車品牌。澳大利亞最大的汽車品牌霍頓總部位於墨爾本,而其生產線亦位於墨城的
衛星城 市
基隆 。
墨爾本亦是全球
生物科技 的中心城市之一和全澳的科技中心,澳大利亞以及世界各國的大多數
生命科學 、電子、高科技、能源企業總部或是澳大利亞(澳紐)總部都位於墨城東南部的蒙納士大學周邊地區;該地區附加了多個
蒙納士大學 以及
墨爾本大學 的大型實驗室,亦被稱為是“澳大利亞
矽谷 ”。墨爾本的
服務行業 極為發達,是澳大利亞和南半球的購物中心城市。眾多大型購物中心遍布大墨爾本地區。
社會事業 墨爾本是有“花園之州”美譽的
維多利亞州 (Victoria)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亞的工業重鎮。墨爾本以濃厚的文化氣息、綠化、時裝、美食、娛樂及
體育活動 而著稱。墨爾本的
綠化覆蓋率 高達40%,維多利亞式的建築物、有軌電車、
歌劇院 、畫廊、博物館以及綠樹成蔭的花園和街道構成了墨爾本市典雅的風格。經1993年的行政改制後,現時中央商業區人口約二萬。大墨爾本坐落於
菲利普港灣 旁,並一直往內陸伸延。商業中心區位處港灣的北端,也是
雅拉河 的河口。市民大多數居住在中央商業區周邊,大都會區共有約四百萬人。都會區由墨爾本市及31個地方政府區域組成。
墨爾本市擁有眾多的
維多利亞式建築 ,數量在全球僅次於
倫敦 。此外一些近代產生的
哥德式建築 亦成為當代建築的典範。墨
城市中心 擁有眾多的新式以及代表著城市發展史的古老建築,交相輝映,景象獨特。此外,有
小義大利 之稱的來貢街以及附近擁有大量的數代義大利移民帶來的意式文化以及
義大利風格 的建築。此外在例如海德堡等德國後裔雲集的區域亦有各式各樣的德式風格建築。
墨城的城中心亦擁有眾多地標建築,包括位於
墨爾本大學 內的大量飽含歷史的維多利亞式建築,有“旋舞的裙子”之稱的世界知名建築
維多利亞藝術中心 、現代維多利亞式建築的典範墨爾本演奏中心位於南岸、而現代建築
麗奧圖大廈 雙塔以其碧藍的塔身聞名於世、
發現大樓 則曾是世界上最高的純住宅大廈,為目前墨城的最高建築物、
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 (NGV)寬闊的
水幕牆 ,皆是墨市多元文化匯聚的體現。墨城其它的著名建築還包括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及墨爾本
市政廳 等。
墨爾本被譽為
南半球 的“教堂之城”,城記憶體在大量
維多利亞時期 遺留下的大量各式的大型教堂,其中包括著名的衛斯理堂、聖保羅座堂、蘇格蘭教堂、聖巴特利爵主教座堂及聖米迦勒
聯合教會 等。
墨爾本是一座充滿活力和歡樂的城市,具備深厚的
文化底蘊 ,被稱為“澳大利亞的文化首都“。墨爾本擁有全澳大利亞唯一的被列入聯合國“
世界文化遺產 ”的古建築,有輝煌的人文歷史,也是多個著名
國際體育 盛事的常年舉辦城市。從文化藝術層面的
多元性 ,到大自然風光之美,墨爾本應有盡有,在滿足感官娛樂方面,墨爾本更可以說是澳大利亞之冠,無論是藝術、文化、娛樂、美食、購物和商業樣樣都有自己的特色;墨爾本成功地融合人文與自然,從1990至2006年,先後十次被總部設於華盛頓的國際人口行動組織(Population Action International)評選為“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
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的藝術和時尚之都,亦是南半球最有浪漫格調和藝術家雲集的城市。位於墨爾本中央商業區的
柯林斯街 是全澳乃至南半球最為著名的商業街及奢侈品購物集中地,雲集了世界各地名牌服飾、珠寶、手錶等品牌的
旗艦店 。
位於墨城東南的查斯頓購物中心是南半球最大的購物中心,面積達19萬平方米,亦是全球第三大的購物中心。
墨爾本的
座右銘 是
拉丁文 “Vires acquirit eundo”,意思是“隨行聚力”。墨爾本是南半球第一個舉辦
夏季奧運會 的城市,曾經成功舉辦過1956年夏季奧運會和2006年
大英國協運動會 。
墨爾本人在英文中被稱作為“Melburnians”。
第一大城市
悉尼 雖然繁華,但悉尼只是一個
商業城市 ,經濟、金融強大,有南半球
紐約 之稱。墨爾本卻是一個歷史悠久的
文化名城 ,文化、藝術等人文氣息濃厚,所以有南半球
倫敦 之稱。
教育 墨爾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大學特色】墨爾本最早的大學之一,成立於1853年。入學和畢業的門檻都很高,屬於典型的難進難出的大學,
學術水平 和科研水平長期居於權威水準。畢業生的
就業率 很高,很受僱主歡迎。
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
蒙納士大學 (Monash)為紀念傑出的澳大利亞軍人、學者兼工程師
約翰·莫納什 爵士(Sir John Monash)而以其姓氏命名,是澳大利亞規模最大的
國立大學 之一、其綜合實力在各大學中名列前茅,被評為澳大利亞五星級大學。作為澳大利亞八大名校(
Group of Eight )之一,其商科被譽為澳大利亞第一塊牌子,高居全澳前一。2021
QS世界大學排名 和2021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分別名列第55位和第48位。
【大學特色】蒙納士大學以高品質教學、學術研究和高就業率著稱於世。97%的蒙納士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後一個月內找到全職的工作,總體收入水平居於全澳高校畢業生之首,另有部分的畢業生會繼續研究生學習。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
所提供課程種類為澳大利亞最多,從大學學前英語課程,各類證書,文憑,
學位課程 ,到研究生文憑,碩士和博士學位課程,應有盡有。
【大學特色】澳大利亞唯一冠有“皇家”字號的高等院校,澳大利亞最大的多層次綜合性大學,是一所
城市化 、多元文化的大學,也是澳大利亞提供課程種類最多地大學,課程多達450種。
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大學特色】以職業為導向的課程是斯威本大學的教學特色,
課程內容 均攜手商界和業界的
資深顧問 精心設計。斯威本科技大學TAFE學院是維多利亞州最大的
職業教育 和培訓機構之一,覆蓋了墨爾本的四個校區,並且被公認為信息與
計算機技術 教學的先導,在商務信息系統、
網路安全 、
軟體開發 和電信領域教授先進的工業知識。
樂卓博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
樂卓博大學 (LTU,原名拉籌伯大學)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發展最快的,由政府出資興辦的大學之一。樂卓博大學有四個校園為海外學生提供課程,兩個在墨爾本市(班杜拉與市區),一個在奧爾伯里/
沃東加 ,一個在
本迪戈 ,其他在維多利亞周圍的校園,使海外學生得以在本地獨特的環境裡參加部分課程的學習。
【大學特色】樂卓博大學在研究方面被公認為澳大利亞最活躍,最有成效的大學之一。它已躋身獲得政府研究經費撥款的前十所研究院:通過與
亞洲 、歐洲及
美洲 近100所大學的交流與合作協定,各院系廣泛,多樣的研究項目得以強化。許多項目涉及到了員工的交流與合作研究活動。
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 University)
維多利亞大學 (VU)位於
澳大利亞 維多利亞州 首府墨爾本市,建立於1915年,是澳大利亞的一所
知名院校 。學校的氛圍極具現代感,在墨爾本市中心及北部地區建有6所現代化校園,校內配有網路化計算機室、實驗室、圖書館、資料中心等現代化
教學設施 。
【大學特色】維多利亞大學是澳大利亞唯一一個為
工程學 學生提供以問題或項目為基礎的
教學模式 的學校,是澳大利亞第一個獲得
美發專業 三星級獎勵的學校。學校的行業領先課程有:信息系統、旅遊與酒店、體育與訓練科學、多媒體、美發。學校所有課程可分成11個行業類型,由
行業精英 和
社區專家 組成的團隊定期審查課程,以確保
課程設定 符合最新的行業要求。
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
迪肯大學 (DK)位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首府墨爾本市,是一所建立於1974年的由
政府資助 的大學。該大學提供學士、碩士、博士課程,
專業訓練 及工業
員工培訓 ,共有七萬多名學生修讀學位或非學位課程,其中包括二萬名接受專業訓練的學生,是澳大利亞學生規模最為龐大的大學之一。
【大學特色】迪肯大學是一所大型的綜合性學府,尤其在教育學、心理學、信息技術、
傳媒學 、建築學等領域在澳大利亞處於領先地位。迪肯大學的研究重在發展與工業及各
專業協會 的聯繫,並且鼓勵發展教職工與從事研究的學生之間的
建設性 夥伴關係 ,同時也將學生的研究項目納入到學校的研究活動中。迪肯大學在藝術、教育、健康和
行為科學 、經濟和法律、科學和技術等專業提供一系列課程研究。
文化 截至2011年7月,維多利亞州的文化設施比較完善,有5個電視台為不同層次的人們播出他們喜聞樂見的節目,其中有一個是為了適應澳大利亞多元文化的特點而專門設定的
多元文化電視台 (
SBS ),播出英文和各種外文節目,包括中文節目。此外,首府墨爾本還有眾多的
影劇院 和設施完善的
音樂廳 。墨爾本
交響樂團 、墨爾本劇院等都是較為著名的演出團體。
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 是澳大利亞最宏大的美術館,擁有65,000件藏品。
維多利亞國家圖書館 :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市的維多利亞國家圖書館,是澳大利亞最古老的
公共圖書館 。於1854年建立時,墨爾本還僅創立20年而已。這座圖書館以其建於1913年的大圓頂閱覽室著稱。
同澳大利亞其它城市一樣,墨城的居民以
盎格魯 和
撒克遜 血統的英國和
愛爾蘭 移民人數以及後裔為最多。且另有大量來自
歐洲大陸 的移民,包括
德國 、
義大利 、
希臘 、
荷蘭 、法國、
俄羅斯 以及
東歐 諸國。亞洲移民主要以來自
中東 、中國、
日本 、
韓國 、
印度 以及
越南 為主。在墨城中央的中國城聚集著很多十九世紀中葉
淘金熱 時代來澳的華人後裔。1990年代後,與西方其它移民國家大城市一樣,隨著一些華人社區在郊區的崛起,華埠在墨爾本亦有衰敗的跡象。
城市遠郊 的博士山(Box Hill)、唐卡斯特(Doncaster)以及威福利谷(Glen Waverley)等以華人為主的區域先後雲集了大量的華人商業中心,亦有越來越多的華人聚集在這些區域,形成了墨城的多個華人社區。墨爾本
唐人街 在2012年被
美國有線新聞網 評選為世界最佳唐人街之一,墨城的唐人街亦會在每年的端午節舉辦世界上最大的
龍舟比賽 。
墨爾本是澳大利亞
音樂產業 最為繁榮的城市之一,自
二戰 以來產生了大量知名的流行音樂團體或個人。墨爾本的
中央商務區 亦是全澳乃至世界各地的街頭藝人自由表演的大型舞台,每天都有許多不同的藝術家在墨城的市中心進行公開表演。而
維多利亞藝術中心 以及墨爾本演奏中心幾乎每周都有大型樂團進行演奏表演或音樂劇目表演。
墨爾本交響樂團是
澳大利亞歷史 最為悠久的城市交響樂團,亦是一個具有國際聲譽的樂團之一;樂團目前的指揮為英國指揮家安德魯·戴衛斯爵士。
交通運輸
墨爾本的主要
公共運輸工具 是市內火車,與捷運不同的是它多數是行走在地面以上的,只是在市中心區域內在地下行駛。這裡的火車貫穿了主要的交通要道和主要人口居住地區,由於墨爾本市中心是比較繁忙的商業中心,所以許多人在上班時因無法停泊私家車而改乘火車,同時它也是運載學生上學的主要交通工具。墨爾本的公共運輸票的價格是以地區和時間劃分,而且車票是火車、電車、巴士通用的。在每個車站的
自動售票機 處都可以購得車票,通常分為2小時票(在兩小時內任意次數乘坐區域內的火車、電車、巴士都可以),全天票,周票,月票和
年票 ,買時間越長的價格相對會越優惠。票價除了與時間有關以外也與地區劃分有關,在墨爾本將主要市內地區劃分為兩個區域,如果跨區域乘車,票價也會相對增加。
V/Line火車是通往墨爾本遠郊,
維多利亞州 等地方的火車,也到部分市內火車的站點。持當天V/Line的火車票可以當一般的全天票在墨爾本使用。
墨爾本的巴士(公共汽車)是除火車以外的輔助交通工具,它能到達相對火車無法到達的區域,但巴士的班次比較少,通常工作日是15分鐘至30分鐘一班,周末基本一個小時一班。全墨爾本約有300條公共汽車線路。
有軌電車 (Tram)是墨爾本的特色之一,墨爾本是澳大利亞唯一擁有有軌電車的城市。墨爾本的電車網路四通八達,承擔著重要的公共運輸工具角色。最新款的
墨爾本電車 每輛可承載140名乘客,墨爾本市政府經常通過宣傳廣告呼籲市民多乘坐電車,減少使用私家車。在墨爾本市中心,有一條環城電車線路,本地市民和遊客都可以免費乘坐,方便大家欣賞墨爾本的市區景色,其行走路線環繞市中心外圍,沿途經過許多觀光景點,包括
維多利亞市場 、
墨爾本議會大廈 、皇冠賭場、
皇家展覽館 、
IMAX電影院 、
墨爾本舊監獄 、
墨爾本中心 (Melbourne Central)。
從交通總量的承擔而言,墨爾本最主要交通的工具是私人汽車,在2007年,墨爾本大約有360萬輛私人汽車賓士在全長22320公里的
城市道路 上,
公共運輸 只是承擔了略多於7%的
交通量 。為了解決日益繁忙的
城市交通 ,墨爾本市政府費盡了心思,不斷推出各種舉措鼓勵人們多使用公共運輸。從2008年三月起,墨爾本市民每天早上七時之前乘坐火車是免費的。這是墨爾本最新的、為了改善城市交通的大膽嘗試。2010年,墨爾本實行新的公共運輸計價方式,通過
Myki 的新型
IC卡 ,可以用於市內火車,巴士,有軌電車和V/Line上。
機場:大墨爾本地區擁有共五座飛機場,其中墨爾本
國際機場 為最大型的綜合國際機場,機場貨物
吞吐量 為澳大利亞最大,
客運量 第二大,僅次於悉尼國際機場。
港口:
墨爾本港 開通於1889年。港區面積143,000平方米,擁有超過30個的泊位、以及16個平台。年吞吐量在190萬個貨櫃。以眼下的
設計能力 ,預計到2015年港口將會飽和,擴建亦迫在眉急。
墨爾本港以
港口吞吐量 和面積計算都是澳大利亞的第一大港口。
CBD免費乘車新政
2014年墨爾本CBD免費乘坐電車的宣傳由來已久,維省省長納普辛(Denis Napthine)曾表示,無論哪個黨派贏得大選,這項政策都將如期實施(2015年已經實施)。對促進墨爾本的旅遊事業無疑是一個利好訊息,更為廣大的墨城市民所樂意接受。
目前墨爾本市區和周邊共有51個共享腳踏車站,使用者必須年滿15歲,以及身高必須超過125公分,如果騎乘時未戴安全帽也會受到相關處罰。費用:
24小時 內,每次3澳元,可使用30分鐘。超過60分鐘加收2澳元。
墨爾本港
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
維多利亞州 南部沿海的
雅拉河 口,在
菲利普港灣 北側的霍布森斯灣內,是全國最大的現代化港口,也是澳大利亞東南地區羊毛、肉類、水果及穀物的輸出港,又是重要的國際貿易港口。1901~1927年曾為澳大利亞聯邦的首都,現為維多利亞州的首府,也是全國第二大城市,又是全國經濟、貿易和交通的中心。
墨爾本海岸 城市榮譽 2020年4月,入選“強芳傳全球:第十七屆(2020)中外避暑
旅遊目的地 排行榜”分榜“2020全球避暑名城榜”第27名。
2023年4月,墨爾本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