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溯源,中國歷史發展,西方歷史發展,意境特徵,創作方法,“體物”,“意匠經營”,“比”與“興”,園林布局,園林造景,基本概述,造景方法,園林借景,基本概述,古代方法,借景種類,借景方法,借景內容,園林雕塑,基本概述,歷史悠久,基本內容,雕塑藝術,相得益彰,園林匾聯,
歷史溯源
中國歷史發展
園林藝術在中國源遠流長,其完整的理論體系早在公元1631年就見諸於明代計成所著《
園冶》一書中。該書流入日本,被譽為《奪天工》,可見對其評價之高。“
造園”這已專用名詞就是由他首先提出的。
在中國文化土壤上孕育出來的園林藝術,同中國的文學、繪畫有密切的關係。園林意境這個概念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東晉到唐宋年間。當時的文藝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現了山水詩、山水畫和山水遊記。園林創作也發生了轉折,從以建築為主體轉向以自然山水為主體;以夸富尚奇轉向以文化素養的自然流露為設計園林的指導思想,因而產生了園林意境問題。如東晉簡文帝入華林園,對隨行的人說:“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間想”,可以說已領略到園林意境了。
園林意境創始時代的代表人物,如兩晉南北朝時期的
陶淵明、
王羲之、
謝靈運、
孔稚圭到唐宋時期的
王維、柳宗元、
白居易、歐陽修等人既是文學家、藝術家,又是園林創作者或風景開發者。陶淵明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去體現恬淡的意境。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王維所經營的輞川別業,充滿了詩情畫意。
以後元、明、清的園林創作大師如
倪雲林、計成、
石濤、
張漣、
李漁等人都集詩、畫、園林諸方面高度文藝修養於一身,發展了園林意境創作的傳統,力創新意,作出了很大貢獻。
西方歷史發展
16世紀的義大利、17世紀的法國和18世紀的英國,園林已被認為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融各種藝術為一體的薈萃藝術。
1638年,法國造園家布阿依索德明主《論園林藝術》問世,他得主要論點是:“如果不加以理化和安排整齊,那么人們所能找的東西都是有缺陷的”。
17世紀下半葉,法國造園家
勒諾特提出,要強迫自然接受均勻的法則,他主持設計的
凡爾賽宮苑,利用地勢平坦的特點,開闢大片草坪、花壇、河渠,創造宏偉華麗的園林風格,被稱為勒諾特風格,西歐各國競相仿效。著名的德國古典哲學家
黑格爾(1770-1831)在他美學著作中說:“園林藝術替精神創造一種環境,一種第二自然。”他認為“園林有兩種類型,一類是按繪畫原則創造的,一類是按建築原則造的,因而必須把其中繪畫原則和建築的因素分別清楚”。前者力圖模擬大自然,把大自然風景中令人心曠神怡的部分,幾種起來,形成整體,這就是園林藝術;後者則用建築方式來安排自然事物,人們從打自然取來花草樹木,就像一個建築師為了營造宮殿,從自然取來石頭、大理石河木材一樣,所不同者,花卉樹木是有生命的。用建築方式來安排花草樹木、噴泉、水池、道路、雕塑等,這就是園林藝術,本來就允許多種風格的存在,隨著東西文化交流,思想感情的溝通,各自的風格都在產生惟妙惟肖的變化,從而使園林藝術更趨於豐富多彩,日新月異。
意境特徵
園林是自然的一個空間境域,與文學、繪畫有相異之處。園林意境寄情於自然物及其綜合關係之中,情生於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發的境域事物之外,給感受者以餘味或遐想餘地。當客觀的自然境域與人的主觀情意相統一、相激發時,才產生園林意境。其特徵可作如下闡明:
園林是一個真實的自然境域,其意境隨著時間而演替變化。這種時序的變化,園林上稱“季相”變化;朝暮的變化,稱“時相”變化;陰晴風雨霜雪煙雲的變化,稱“氣象”變化;有生命植物的變化,稱“齡相”變化;還有物候變化等。這些都使產生意境的條件隨之不斷變化。
在意境的變化中,要以最佳狀態而又有一定出現頻率的情景為意境主題。最佳狀態的出現是短暫的,但又是不朽的,即《園冶》中所謂“一鑒能為,千秋不朽”。如杭州的“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揚州的“四橋煙雨”等,只有在特定的季節、時間和特定的氣候條件下,才是充分發揮其感染力的最佳狀態。這些主題意境最佳狀態的出現,從時間來說雖然短暫,但受到千秋讚賞。
中國園林藝術是自然環境、建築、詩、畫、楹聯、雕塑等多種藝術的綜合。園林意境產生於園林境域的綜合藝術效果,給予游賞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喚起以往經歷的記憶聯想,產生物外情、景外意。
不是所有園林都具備意境,更不是隨時隨地都具備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尋味,引興成趣和深刻懷念。所以意境是中國千餘年來園林設計的名師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國園林具有世界影響的內在魅力。
創作方法
園林意境是文化素養的流露,也是情意的表達,所以根本問題在於對祖國文化修養的提高與感情素質的提高。技法問題只是創作的一種輔助方法,且可不斷創新。園林意境的創作方法有中國自己的特色和深遠的文化根源。融情入境的創作方法,大體可歸納為三個方面:
“體物”
“體物”的過程。即園林意境創作必須在調查研究過程中,對特定環境與景物所適宜表達的情意作詳細的體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達個性與情意的特點,這是客觀存在的現象。如人們常以柳絲比女性、比柔情;以花朵比兒童或美人;以古柏比將軍、比堅貞。比、興不當,就不能表達事物寄情的特點。不僅如比,還要體察入微,善於發現。如以石塊象徵堅定性格,則卵石、花石不如黃石、盤石,因其不僅在質,亦且在形。在這樣的體察過程中,心有所得,才開始立意設計。
“意匠經營”
“意匠經營”的過程。在體物的基礎上立意,意境才有表達的可能。然後根據立意來規劃布局,剪裁景物。園林意境的豐富,必須根據條件進行“因借”。計成《園冶》中的“借景”一章所說“取景在借”,講的不只是構圖上的借景,而且是為了豐富意境的“因借”。凡是晚鐘、曉月、樵唱、漁歌等無不可借,計成認為“觸情俱是”。
“比”與“興”
是中國先秦時代審美意識的表現手段。《文心雕龍》對比、興的釋義是:“比者附也;興者起也。”“比是借他物比此物”,如“蘭生幽谷,不為無人而不芳”是一個自然現象,可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興”是藉助景物以直抒情意,如“野塘春水浸,花塢夕陽遲”景中怡悅之情,油然而生。“比”與“興”有時很難絕然劃分,經常連用,都是通過外物與景象來抒發、寄託、表現、傳達情意的方法。
園林布局
園林設計總體規劃的一個重要步驟,是根據計畫確定所建園林的性質、主題、內容,結合選定園址的具體情況,進行總體的立意構思,對構成園林的各種重要因素進行綜合的全面安排,確定它們的位置和相互之間的關係。如園林內容和藝術形式的選擇,山嶺、水體的位置和大體輪廓的確定,不同功能用地的劃分和銜接,活動和安靜景區的布置,園林主景的位置、主要出入口和幹道的安排等。布局時須綜合考慮平面和立面之間的關係,使全園結構形成一個能夠滿足功能和景觀要求的統一體。經過多個方案的比較,確定合適的布局方案,然後再作深入的設計。布局是否合宜得體關係到建園的成敗。
園林布局要因地制宜,布局前對建園單位或園主的要求先行了解,對建園基地的情況作詳細調查,不僅了解基地自身情況,還要了解四周外圍的環境。布局要順應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適當的改造,才能構圖得體合宜。園林布局要體現時代精神、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要不斷推陳出新。
各國園林有不同的形式、流派和風格,式樣上有
自然式、規則式、混合式等。布局時採取何種藝術形式,要隨建園意圖和基地環境而定。一般說來,一
個園的藝術形式應該統一和諧,如果用混合式,在不同形式的過渡銜接上要處理得順理成章。有時可用“
園中園”手法或集錦式方法,把不同的形式風格布置在一個整體園林中。
園林是一種多維空間供遊人身臨其境進行游賞。組織景區、分隔空間務使全局既有分隔又有聯繫,各個景區互相呼應襯托。布局要突出主體,分別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築、道路等分隔空間,有開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變,小中見大,使全園既有變化又有統一,使遊人感覺有不窮之景,不盡之意。
風景點的布設既要注意提供遊人駐足留憩細細欣賞的靜觀效果,也要善於運用風景透視線來聯絡組織各個景點,使遊人在行進中感到景色時隱時現、時遠時近、時俯視時仰望,不斷變化,層層展開,收到步移景異的動觀效果。
任何公園的布局都要首先考慮實用功能上具有共同性的一些問題。例如出入口的位置與外部交通的銜接,人流的集散,車輛的停放,行政管理區的位置,運輸車輛的車行道,雜物堆放場等必須選址合適。為遊人提供停留、坐憩、飲食、公廁等的各種設施也要周密安排。
園林造景
通過人工手段,利用環境條件和構成園林的各種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觀。
基本概述
“景”即境域的風光,也稱風景。是由物質的形象、體量、姿態、聲音、光線、色彩以至香味等組成的。景是園林的主體,欣賞的對象。自然造化的天然景(野景)是沒有經過人力加工的。大地上的江河、湖沼、海洋、瀑布
林泉、高山懸崖、洞壑深淵、古木奇樹、斜陽殘月、花鳥蟲魚、霧雪霜露等,都是天然景,
園林造景時要充分加以利用。
造景方法
中國自南北朝以來,發展了自然山水園。園林造景,常以模山范水為基礎,“得景隨形”,“借景有因”,“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造景方法主要有:
1、挖湖堆山,塑造地形,布置江河湖沼,辟徑築路,造山水景;
2、構築樓、台、亭、閣、堂、館、軒、榭、廊、橋、舫、照壁、牆垣、梯級、磴道、景門等建築設施,造建築景;
3、用石塊砌疊假山、奇峰、洞壑、危崖,造假山景;
4、布置山谷、溪澗、亂石、湍流,造溪澗景;
5、堆砌巨石斷崖,引水傾瀉而下,造瀑布景;
6、按地形設淺水小池,築石山噴泉,放養觀賞魚類,栽植荷蓮、蘆荻、花草,造水石景;
7、用不同的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體現林際線和季相變化或突出孤立樹的姿態,或者修剪樹木,使之具有各種形態,造花木景。
8、在園林中布置各種雕塑或與地形水域結合,或單獨豎立,成為構圖中心,以雕塑為主體,造塑景。
園林借景
基本概述
有意識地把園外的景物“借”到園內視景範圍中來。借景是中國園林藝術的傳統手法。一座園林的面積和空間是有限的,為了擴大景物的深度和廣度,豐富游賞的內容,除了運用多樣統一、迂迴曲折等造園手法外,造園者還常常運用借景的手法,收無限於有限之中。
古代方法
中國古代早就運用借景的手法。唐代所建的滕王閣,借贛江之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岳陽樓近借洞庭湖水,遠借君山,構成氣象萬千的山水畫面。杭州西湖,在“明湖一碧,青山四圍,六橋鎖煙水”的較大境域中,“西湖十景”互借,各個“景”又自成一體,形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借景”作為一種理論概念提出來,則始見於明末著名造園家計成所著《園冶》一書。計成在“興造論”里提出了“園林巧於因借,精在體宜”;“泉流石注,互相藉資”;“俗則屏之,嘉則收之”;“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等基本原則。
借景種類
1、近借。在園中欣賞園外近處的景物。
2、遠借。在不封閉的園林中看遠處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園林,在水邊眺望開闊的水面和遠處的島嶼。
3、鄰借。在園中欣賞相鄰園林的景物。
4、互借。兩座園林或兩個景點之間彼此藉資對方的景物。
5、仰借。在園中仰視園外的峰巒、峭壁或鄰寺的高塔。
6、俯借。在園中的高視點,俯瞰園外的景物。
7、應時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節或一天中某一時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觀、氣象景觀、植物季相變化景觀和即時的動態景觀。
借景方法
1、開闢賞景透視線,對於賞景的障礙物進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擋視線的樹木枝葉等。在園中建軒、榭、亭、台,作為視景點,仰視或平視景物,納煙水之悠悠,收雲山之聳翠,看梵宇之凌空,賞平林之漠漠。
2、提升視景點的高度,使視景線突破園林的界限,取俯視或平視遠景的效果。在園中堆山,築台,建造樓、閣、亭等,讓游者放眼遠望,以窮千里目。
3、借虛景,如朱熹的“半畝方塘”,圓明園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雲影”;上海豫園中的花牆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借景內容
1、借山、水、動物、植物、建築等景物。如遠岫屏列、平湖翻銀、水村山郭、晴嵐塔影、飛閣流丹、樓出霄漢、堞雉斜飛、長橋臥波、田疇縱橫、竹樹參差、雞犬桑麻、雁陣鷺行、丹楓如醉、繁花爛漫、綠草如茵。
2、借人為景物。如尋芳水濱、踏青原上、吟詩松蔭、彈琴竹里、遠浦歸帆、漁舟唱晚、古寺鐘聲、梵音誦唱、酒旗高飄、社日簫鼓。
3、借天文氣象景物。如日出、日落、朝暉、晚霞、圓月、彎月、藍天、星斗、雲霧、彩虹、雨景、雪景、春風、朝露等。此外還可以通過聲音來充實借景內容,如鳥唱蟬鳴、雞啼犬吠、松海濤聲、殘荷夜雨。
在中國的現有園林和風景區中,運用借景手法的實例很多。北京頤和園的“湖山真意”遠借西山為背景,近借玉泉山,在夕陽西下、落霞滿天的時候賞景,景象曼妙。承德避暑山莊,借磬錘峰一帶山巒的景色。蘇州園林各有其獨具匠心的借景手法。拙政園西部原為清末張氏補園,與拙政園中部分別為兩座園林,西部假山上設宜兩亭,鄰借拙政園中部之景,一亭盡收兩家春色。留園西部舒嘯亭土山一帶,近借西園,遠借虎丘山景色。滄浪亭的看山樓,遠借上方山的嵐光塔影。山塘街的塔影園,近借虎丘塔,在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虎丘塔的倒影。
園林雕塑
基本概述
園林雕塑配合園林構圖,多數位於室外,題材廣泛。園林雕塑通過藝術形象可反映一定的社會時代精神,表現一定的思想內容,既可點綴園景,又可成為園林某一局部甚至全園的構圖中心。
歷史悠久
園林雕塑有悠久的歷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已成為義大利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園中雕塑或結合園林理水,或裝飾台層,甚至建立了以展覽雕塑為主的“花園博物館”、“雕塑公園”。園林雕塑在歐、美各國園林里仍占重要地位。
中國古代園林很早就有雕塑裝飾。漢武帝時建章宮北太液池畔曾有石魚、石龜、石牛、織女,還有銅仙人立於神明台上。頤和園宮門前的銅獅,庭院中布置的銅鶴、銅鹿,既是造型優美的藝術珍品,又是庭院的組成部分。中國園林中“特置”的山石,雖然不是人工雕塑物,也起雕塑物的作用。如頤和園樂壽堂前的青芝岫、蘇州留園的冠雲峰,都是以其自然形象供人欣賞。在自然風景區常利用天然岩壁洞穴雕鑿佛像。帝王陵園前則以石人、石獸列隊甬道兩側,增加中軸線的氣勢。
基本內容
園林雕塑按內容可分為:
1、紀念性雕塑。紀念歷史人物或事件,如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上海虹口公園的魯迅像等。
2、主題性雕塑。表現一定的主題內容,如廣州市的市徽“五羊”、南京莫愁湖的莫愁女等。
3、裝飾性雕塑。題材廣泛,人物、動物、植物、器物都可作為題材,如北京日壇公園曲池勝春景區中展翅欲飛的天鵝和各地園林中的運動員、兒童及動物形象等。
雕塑藝術
按形式分有圓雕、凸雕、浮雕、透雕等,使用材料有永久性材料(金屬、石、水泥、玻璃鋼等)和非永久性材料(石膏、泥、木等)。園林雕塑常用永久性材料的圓雕,至於凸雕、浮雕、透雕則常與建築結合。冰雕、雪塑是東北園林冬季特有的一種雕塑藝術。
相得益彰
雕塑可配置於規則式園林的廣場、花壇、林蔭道上,也可點綴在自然式園林的山坡、草地、池畔或水中。在園林中設定雕塑,其主題和形象均應與環境相協調,雕塑與所在空間的大小、尺度要有恰當的比例,並需要考慮雕塑本身的朝向、色彩以及與背景的關係,使雕塑與園林環境互為襯托,相得益彰。
園林匾聯
匾額橫置門頭或牆洞門上,在園林中多為景點的名稱或對景色的稱頌,以三字四字的為多。
楹聯往往與匾額相配,或樹立門旁,或懸掛在廳、堂、亭、榭的楹柱上。楹聯字數不限,講究詞性、對仗、音韻、平仄、意境情趣,是詩詞的演變。相傳楹聯始於五代後蜀,孟昶在寢門桃符板上題“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句。匾額楹聯不但能點綴堂榭,裝飾門牆,在園林中往往表達了造園者或園主的思想感情,還可以豐富景觀,喚起聯想,增加詩情畫意,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是中國傳統園林的一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