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在一定的地段範圍內,利用並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為地開闢山水地貌,結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築的布置,從而構成一個供人們
觀賞,
遊憩,居住的環境,創造這樣一個環境的全過程(包括設計和施工在內)稱之為造園。
構成要素
築山
為表現自然,築山是造園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漢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島,象徵東海神山,開創了人為造山的先例。
東漢梁冀模仿伊洛二峽,在園中累土構石為山,從而開拓了從對神仙世界嚮往,轉向對自然山水的
模仿,標誌著造園藝術以現實生活作為創作起點。
魏晉南北朝的文人雅士們,採用概括、提煉手法,所造山的真實尺度大大縮小,力求體現自然山巒的形態和神韻。這種寫意式的疊山,比自然主義模仿大大前進一步。
唐宋以後,由於山水詩、山水畫的發展,玩賞藝術的發展,對疊山藝術更為講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愛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築的良岳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巧、以石為主的假山。
明代造山藝術,更為成熟和普及。明人計成在《園冶》的“掇山”一節中,列舉了園山、廳山、樓山、
閣山、書房山、池山、內室山、峭壁山、山石池、
金魚缸、峰、巒、岩、洞、澗、曲水、瀑布等17種形式,總結了明代的造山技術。
清代造山技術更為發展和普及。清代造園家,創造了穹形洞壑的疊砌方法,用大小石鉤帶砌成拱形,頂壁一氣,酷似天然峭壑,乃至於可估喀斯特溶洞,疊山倒垂的鐘乳石,比明代以條石封合收頂的疊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現存的蘇州
拙政園、常熟的
燕園、上海的
豫園,都是明清時代園林造山的
佳作。
理池
為表現自然,
理池也是造園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論哪一種類型的園林,水是最富有生氣的因素,無水不活。
然式園林以表現靜態的水景為主,以表現水面平靜如鏡或煙波浩淼的寂靜深遠的境界取勝。人們或觀賞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觀賞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魚,或觀賞水中芙蕖睡蓮,或觀賞水中皎潔的明月……自然式園林也表現水的動態美,但不是噴泉和規則式的台階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頭、礬口,以表現經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為如此,園林一定要省池引水。
古代園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種:
(一)掩
以建築和綠化,將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臨水建築,除主要廳堂前的平台,為突出建築的地位,不論亭、廊、閣、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猶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邊的視線局限;或臨水布蒲葦岸、雜木迷離,造成池水無邊的視角印象。
(二)隔
或築堤橫斷於水面,或隔水淨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橋,或涉水點以步石,正如計成在《園冶》中所說,“疏水若為無盡,斷處通橋”。如此則可增加景深和空間層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破
水面很小時,如曲溪絕澗、清泉小池,可用亂石為岸,怪石縱橫、犬牙交錯,並植配以細竹野藤、朱魚翠藻,那么雖是一窪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風致的審美感覺。
代表人物
康熙皇帝是
中國古典園林最後一個高潮的奠基者和
推動者,他的造園思想,不同於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文人“
隱逸”情愫,也有別於歷代帝王的造園傳統。康熙從他所崇奉的理學精神出發,強化了“
致中和”的造園理念,達到了“
與天地參”的境界,體現了儒家的人格追求和治世理想。通過例舉康熙造園的
實績,探討康熙造園的思想動機、
價值取向、藝術風格、
實學精神、深遠影響,以及對康熙造園思想研究的展望,從而肯定康熙的皇家造園思想、風格和實踐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