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

755年

755年,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天寶十四載,乾支紀年為乙未羊年。天寶十四年,唐玄宗統治,安史之亂爆發。

基本介紹

中國紀年,歷史大事,史書記載,

中國紀年

755年,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天寶十四載,乾支紀年為乙未羊年。

歷史大事

吐薯蘇毗王子來降
天寶十四年(七五五)正月,吐蕃蘇毗王子悉諾邏去吐蕃降唐。四月四日,封悉諾邏為懷義王,賜姓名為李忠信。
安祿山奏請以蕃將代漢將
天寶十四年(七五五)二月二十二日,安祿山使副將何千年入奏,請以蕃將三十二人代漢將,唐玄宗遂命中書為發日敕,給告身。韋見素楊國忠說;“安祿山久有異志,現在又請以蕃將代漢將,其反意已明。明天我要進諫極言,如不聽允,請你繼續諫說。”國忠許諾。二十三日,楊國忠韋見素入見玄宗玄宗對二人說:“你們是懷疑安祿山有反心嗎?”見素遂極言祿山反跡已明,不能讓其以蕃將代漢將,玄宗聽後不高興,楊國忠遂不敢復言,玄宗竟答應安祿山的要求。一次,楊國忠韋見素對玄宗說:臣有計策可以消除安祿山之反謀。如果以祿山為平章事,召其入朝,以賈循范陽節度使,呂知誨為平盧節度使,楊光翔為河東節度使,則安祿山的勢力自然分減,玄宗從之。時已草制書,留中不發,遂派中使輔璆琳以珍果賜祿山,藉機觀察其情況。璆琳因受祿山賄賂,回來後,盛言祿山竭忠奉國,沒有異心。玄宗遂對楊國忠等人說:“我推心置腹對待祿山,他必無異志。東北的奚與契丹勢力強大,非祿山鎮遏不可。我會認真對待,你們不要擔心。”安祿山勢力遂不可動搖。
哥舒翰入朝留京師
天寶十四年(七五五)二月,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入朝,因在道得風疾,遂留京師,居家不出。
安祿山自從京師歸范陽後,朝廷有使者來時,總是稱病不出迎,盛陳武備,然後出見。天寶十四年(七五五)三月二十二日,玄宗命給事中裴士淹宣慰河北。裴士淹到范陽後,二十餘天才得見祿山,但不修人臣之禮。楊國忠乘機求祿山反狀,命京兆尹圍其宅第,捕祿山客人李超等,送往御史台獄,密殺之。祿山子慶宗因尚皇室女榮義郡主,供奉在京師,遂把此事密報祿山,祿山害怕,反心更堅。六月,玄宗以賜慶宗成婚為由,下詔祿山赴京師觀禮,但祿山以病為由不至。七月,祿山上表獻馬三千匹,每匹有執控夫二人,並派蕃將二十二人護送。河南尹達奚珣疑其中有訛,遂奏請祿山進馬事移到冬天,朝廷自給控夫,不煩派人。於是玄宗才省寤,開始懷疑祿山有反心。恰巧中使輔璆琳受祿山賄賂事泄,玄宗遂以他事殺之。又遣中使馮神威攜手詔至范陽告祿山說:朕為卿在華清宮新造溫湯所,卿可於十月入朝。神威至范陽宣詔書,祿山在床上不起,也不拜,只是問玄宗安好否。又說:馬不獻也好,十月當入京師。說完即令左右引神威置於館舍,不再相見,然後遣神威回朝,也沒有上表。這時安祿山自恃強兵,已堅決叛唐,玄宗雖想收其兵權,但祿山羽翼已豐,難以制服,唐王朝已進入危險期。
安史之亂爆發
安祿山一身兼任三鎮節度使,早就預謀反唐叛亂,只是因為玄宗待之有恩,所以想等玄宗死後作亂。楊國忠安祿山交惡,屢次在玄宗面前言祿山有反心;玄宗不聽,國忠乃以事激之,想祿山速反以取信於玄宗,祿山於是決意速反。自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八月以來,屢饗士卒,厲兵秣馬,準備起兵。獨與孔目官太僕丞嚴莊、掌書記屯田員外郎高尚、將軍阿史那承慶等密謀,其餘將帥,皆不知情。這時有奏事官自京師還,祿山詐為敕書,召部下諸將示之說:有皇上密旨,令我帥兵入朝討楊國忠,請大家立即跟隨我進兵。從將領雖然驚愕,但無人敢有異言。十一月九日,祿山發所部兵及同羅、奚、契丹、室韋總共十五萬眾,號為二十萬,從范陽(今北京)起兵。並命范陽節度副使賈循守范陽,平盧(今遼寧朝陽)節度副使呂知誨守平盧,別將高秀岩守大同,其餘將領皆帥兵夜發。第二天早上,祿山出薊城南,閱兵誓眾,以討楊國忠為名,榜示軍中說:敢有異議煸動軍人違抗命令者,斬滅三族,然後帥兵南下。祿山乘鐵輿,步騎精銳,煙塵滾滾,鼓譟震地。當時天下承平日久,百姓幾代不聞戰爭,聽說范陽兵起,遠近震驚。河北地區皆在祿山統轄之內,叛軍所過州縣,望風瓦解,守令或開門迎敵,或棄城逃竄,或被叛軍擒殺,無敢抗拒者。在起兵前,祿山先派將軍何千年、高邈領二十奚騎,假稱獻射生手,乘驛馬至太原。十一月十日,北京副留守楊光翔出迎,被劫之而去。
封常清為范陽平盧節度使至東京募兵
安祿山起兵叛唐後,太原和東受降城(今內蒙古托克托)上奏言祿山反。玄宗還以為是惡祿山者騙人,不相信安祿山會反。天寶十四(七五五)十一月十五日,玄宗確信祿山巳起兵反唐,才召宰相謀劃。這時楊國忠面露得意之色,說:反者只是安祿山本人,所部將士並不願意隨其叛。過不幾天,就會敗滅。玄宗也以為然。遂派特進畢思琛至東京(今河南洛陽),金吾將軍程千里至河東(今山西中部北部地區),各募兵數萬,隨團練兵拒叛軍。十一月十六日,安西(今新疆庫車)節度使封常清入朝,玄宗問以討叛方略,常清大言說:因為太平日久,所以人們皆懼怕叛軍。然而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立刻至東京,開府庫,募驍勇,帥軍渡過黃河,不須幾日就會打敗叛軍,取祿山首級獻上朝廷。玄宗聽後很高興。十七日,即以封常清為范陽、平盧節度使。常清即日乘驛馬至東京募兵,不幾天就募得六萬人。然後斷河陽(今河南盂縣)橋,為守御之備。
安祿山至博陵斬楊光翔
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十一月十九日,安祿山至博陵(今河北定州)南,何千年等執楊光翔來見祿山,祿山責罵光翔附楊國忠,然後殺之。使部將安忠志帥精兵駐防土門(今河北獲鹿),又以張獻誠攝博陵太守。
安祿山從博陵至藁城,常山太守顏杲卿因兵力弱小不能抗敵,遂與長史袁履謙往迎之。祿山賜杲卿金紫衣,然後以其子弟作人質,仍使其守常山。又派其部將李欽湊帥兵數千人守井陘口,以防唐軍從西出井陘口來攻。顏杲卿在歸途中指著祿山所賜衣對袁履謙說:我們怎么能穿安祿山所賜衣呢?履謙悟杲卿之意,二人遂謀起兵討祿山。
安慶宗,以郭子儀安思順朔方節度使
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十一月二十一日,玄宗從華清池回宮中,殺安祿山太僕卿安慶宗,賜榮義郡主自盡。調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祿山弟)為戶部尚書,以朔方右廂兵馬使、九原(今內蒙古五原南)太守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並在諸郡當叛軍要衝者,設定防禦使
以榮王琬為元帥,高仙芝為副元帥統兵東征
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十一月二十二日,玄宗以榮王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統諸軍東征安祿山。並出內府錢帛,於京師募兵十一萬,號為天武軍,但沒有戰鬥力,皆是市井子弟。十二月一日,高仙芝帥飛騎、礦騎及新募兵、邊兵在京師者,總共五萬餘人,從長安出發。玄宗派宦官監門將軍邊令誠監其軍,屯於陝郡(今河南三峽),以備叛軍。
安祿山渡河陷靈昌、陳留
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十二月二日,安祿山帥叛軍用繩索系破船及草木橫絕黃河,一夜之間,結冰如浮橋,遂過河陷靈昌(今河南延津東北)郡。祿山叛軍步騎散漫,所過殘滅,不知其數。玄宗所命河南節度使張介然至陳留(今河南開封南)才幾天,祿山與叛軍已到,介然帥軍登城,唐軍因懼怕叛軍,無力抵抗。十二月五日,太守郭納以陳留城降安祿山。祿山入北門,聽說玄宗殺其子安慶宗,慟哭著說:“我有何罪,而殺我子!”當時陳留將士降者近萬人,祿山皆殺之以泄其憤,並斬張介然于軍門。以部將李庭望為節度使守陳留。
玄宗下制集兵親征,未果
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十二月七日,玄宗下制要親帥兵征討安祿山叛軍,於是命朔方河西、隴右諸鎮兵除留守城堡外,其餘由節度使率領,全都赴行營,限二十日趕到。十二月十六日,玄宗議親征事,下制令太子監國。玄宗對宰相說:我在位快五十年了,倦於政事,去年秋天就想傳位給太子,只因水旱相仍,我不願意以余災遺子孫,想等災情好轉。但沒想到逆胡安祿山叛亂謀反,我當親征,讓太子監國。事平之後,就傳位於太子。楊國忠聽後驚恐萬狀,即與韓、虢、秦三夫人相謀,使三夫人勸貴妃銜土請命於玄宗,事遂罷。
顏真卿遣人奏報安祿山
安祿山未反前,平原(今山東陵縣)太守顏真卿已察知祿山必反,遂借下大雨之機,修城挖壕,征丁壯,充實糧倉。祿山認為顏真卿一介書生,並未放在心上。及祿山反,下牒真卿率平原與博平(今山東聊城)兵七千人防守黃河渡口,真卿遂派平原司兵李平奏於朝廷。玄宗聽說安祿山反後,河北郡縣無敢抗拒者,感嘆說:難道二十四郡就沒有一位義士嗎!及李平至朝廷,玄宗大喜說:我不知顏真卿是何狀貌,能這樣真不愧是義士。真卿又遣親客密藏購賊牒至河北諸郡聯合起兵,於是諸郡多回響。
安祿山陷東都
安祿山將兵至滎陽(今河南滎陽),太守崔無詖領兵拒守。士卒在城頭聞叛軍鼓角之聲,皆紛紛退,無敢戰者。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十二月八日,叛軍陷滎陽,殺崔無詖,祿山以其部將武令珣守之。滎陽陷落,東都洛陽危在旦夕,祿山以其部將田承嗣、安忠志、張孝忠為前鋒。封常清所募兵皆是白徒,未經訓練,沒有戰鬥力,遂帥兵屯於武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以拒叛軍。叛軍以騎兵衝鋒,唐軍大敗,常清收羅殘兵,與叛軍戰,又敗。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十二月十二日,安祿山陷東京,叛軍鼓譟從四門入城,縱兵殺掠,封常清且戰且退,從苑西敗走。河南尹達奚珣降安祿山。留守李憕御史中丞盧奕說:我們都受朝廷恩惠,雖力不從心,但應為國戰死。遂收拾殘兵數百與叛軍戰,皆不堪一擊,紛紛潰逃。李憕遂獨坐府中,盧奕先遣妻子持印從小道逃至長安,自己朝服坐御史台中。祿山派人執憕、奕及採訪判官蔣清,皆殺之。盧奕罵祿山不絕於口,數其罪,並對叛軍說:凡為人者當知事有順逆,我雖死但不失臣節,還有什麼可以遺憾的呢!安祿山以其死黨張萬頃為河南尹。
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十二月,封常清從洛陽敗走後至陝郡(今河南三門峽),陝郡太守竇廷芝已逃奔河東(今山西),吏民皆各自逃命。常清對高仙芝說:我連日與叛軍血戰,其士氣旺盛,難以阻擋。現在潼關無兵守御,如果叛軍入關,長安就十分危險。陝郡無險可守,我們不如帥兵至潼關據險以守。高仙芝即將殘兵西奔潼關。當時叛軍追擊,唐軍狼狽而逃,隊伍散漫,士馬相踐踏:死者甚多。至潼關剛修完守備,叛軍即來進攻,但被唐軍擊退。安祿山遂使其大將崔乾佑屯陝郡,臨汝、弘農(今河南靈寶)、濟陰(今山東定陶)、濮陽(今河南濮陽)、雲中(今山西大同)等郡皆降於祿山。當時朝廷所征諸道兵皆未趕到,長安洶懼,害怕安祿山攻入潼關。祿山正謀稱帝,留東京不進,唐朝廷才得藉機集兵備戰。
吳王祗起兵抗叛軍
安祿山使大將崔乾祜屯陝郡(今河南三門峽),與唐軍潼關相持,又以部將張通儒之弟通晤為睢陽(今河南商丘南)太守,與陳留(今河南開封南)長史楊朝宗帥叛軍中胡騎千餘向東略地,郡縣官非逃即降,只有東平(今山東鄆城)太守嗣吳王祗於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十二月,與濟南太守李隨起兵抗擊叛軍。於是各郡縣不願附賊者,都借吳王名起兵。單父(今山東單縣)尉賈賁帥吏民南擊睢陽叛軍,殺張通晤。叛軍將領李庭望欲向東略地,而不敢進。
永王璘為山南節度使
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十二月十五日,玄宗以永王璘為山南節度使,以江陵長史源洧為節度副使。又以潁王璬為劍南節度使,以蜀郡(今四川成都)長史崔圓為節度副使。
顏真卿為盟主討安祿山
平原(今山東陵縣)太守顏真卿召募勇士,幾天即得到萬餘人,公開宣布舉兵討安祿山,士卒皆感憤。安祿山派其部將段子光持李憕、盧奕、蔣清的頭顱宣示河北諸郡。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十二月十七日,至平原,真卿執子光,腰斬示眾。然後取三人的頭顱,續以蒲身,棺斂葬之,祭哭受吊。安祿山以海運使劉道玄攝景城(今河北滄州)太守,清池(今河北滄州)縣尉賈載與鹽山(今河北海興)縣尉穆寧共殺道玄,得其甲仗五十餘船,然後攜道玄頭顱謁見長史李瑋,瑋收嚴莊宗族,全殺之。當日即送道玄首級至平原。真卿遂召賈載、穆寧清河(今河北清河)縣尉張澹一起至平原商議抗擊叛軍之事。這時饒陽(今河北饒陽)太守盧全誠據城抗祿山,河間(今河北河間)司法李奐殺祿山所署長史王懷忠,濟南太守李隨派其游弈將訾嗣賢過黃河殺祿山所署博平(今山東聊城)太守馬冀,各有軍眾數千或萬人,共推顏真卿為盟主,軍事上統一由其指揮,共同抗擊叛軍。安祿山遂派部將張獻誠帥上谷(今河北易縣)、博陵(今河北定州)、常山(今河北正定)、趙郡(今河北趙縣)與文安(今河北任丘)等五郡團練兵一萬餘人圍饒陽。
高仙芝帥軍東征,監軍邊令誠多次干涉軍務,仙芝不從其願,遂怨恨之,令誠入朝奏事,在玄宗面前官仙芝與封常清戰敗之狀,並說:常清動搖軍心,仙芝丟棄陝郡(今河南三門峽)之地數百里,又盜減軍士糧賜。玄宗聽後大怒,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十二月十八日,遣令誠手持敕書至軍中斬仙芝與常清。當初常清敗後,三次遣使奉表向玄宗陳說叛軍的形勢,玄宗皆不聽。常清乃自乘馬至朝廷,行到渭南(今陝西渭南),有敕削其官爵,令還仙芝軍,以白衣自效。常清遂草遺表說:“我死之後,唯望皇上不要輕敵,希望能聽從我的話。”當時朝廷上下皆以為安祿山狂悖逆行,低估了叛軍的勢力,認為不久即可撲滅,所以封常清才有此表。邊令誠潼關,先引常清至,宣示敕書,常清以表給令誠使上玄宗,然後殺之,陳屍蘧除。仙芝來至廳事,令誠命陌刀手百餘人跟隨,然後對仙芝說:“大夫也有恩命。”仙芝趕快下拜,令誠即宣讀敕書。仙芝聽後說:“我遇敵戰敗而退,死是應該的。今上有天,下有地,說我盜減軍士糧賜,純是誣陷。”此時士卒在前者,皆大呼仙芝冤枉,其聲震地,然令誠還是令斬之。以將軍李承光攝領軍事。
封常清、高仙芝被殺後,河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時病廢在家,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十二月末,玄宗因其有威名,且與安祿山有矛盾,召見,拜為兵馬副元帥,帥兵八萬以討安祿山叛軍,仍下敕令天下四面進軍,會攻洛陽。翰因病固辭,玄宗不許,並以田良丘為御史中丞,充行軍司馬,起居郎蕭昕為判官,蕃將火拔歸仁等各率部落兵以從,加高仙芝舊兵,共二十餘萬,軍於潼關。哥舒翰因病不能料理軍務,把軍政大事全委于田良丘,良丘不敢專決,又使王思禮統騎兵,李承光統步兵。二人爭權,不能統一指揮。哥舒翰用法嚴厲而不恤士卒,所以軍無鬥志。
郭子儀敗叛軍於靜邊軍
安祿山派大同軍(今山西朔州)使高秀岩入寇振武軍(今內蒙古托克托),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十二月,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擊敗之,又乘勝攻克靜邊軍(今山西右玉)。安祿山所署大同兵馬使薛忠義入寇靜邊軍,子儀派左兵馬使李光弼、右兵馬使高浚、左武鋒使僕固懷恩、右武鋒使渾釋之等迎擊之,殺其士卒七千,又進圍雲中(今山西大同),派別將公孫瓊岩帥騎兵二千擊馬邑(今山西朔州),拔之,開東陘關(今山西代縣)。天寶十四載(七五五)十二月十九日,玄宗因功加郭子儀御史大夫。
藁城太守顏杲卿將起兵討叛軍,與參軍馮虔、前真定(今河北正定)令賈深、藁城縣尉崔安石、郡人翟萬德、內丘(今河北內丘)丞張通幽等人同謀。又派人告太原尹王承業,密與相應。時顏真卿自平原(今山東陵縣)派杲卿外甥盧逖來告杲卿,欲聯兵斷安祿山與叛軍歸路,以阻其西進。祿山派其金吾將軍高邈到幽州(今北京)徵兵,尚未回來,杲卿即假託祿山之命召其大將李欽湊,使帥眾至郡受犒賞。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十二月二十一日,欽湊至郡,杲卿使袁履謙、馮虔等攜酒食妓樂往勞慰之,俟其部眾皆醉,遂斷欽湊之首,收其兵器,盡縛其黨,次日皆斬殺之。全部解散祿山所派守井陘口(今河北井陘)之兵。高邈自幽州徵兵還至藁城,杲卿又派馮虔往擒之。祿山部將何千年從東京來,崔安石與翟萬德馳馬至禮泉驛又擒之。二人同時被送至郡。千年對杲卿說:現在你要為朝廷效力,既善其始,亦應慎其終。你召募的軍隊皆是烏合之眾,難以拒敵,應該深溝高壘,以逸待勞,不可與敵爭鋒。等到朔方軍到,一同進擊,傳檄河北郡縣,斷其後路。現在你應該聲言說:李光弼率步騎一萬出井陘口。又派人對叛軍圍饒陽(今河北饒陽)的大將張獻誠說;你所帥兵多是團練士卒,無堅甲利兵。難以抵擋光弼所帥山西勁兵。獻誠聽後必解饒陽之圍而去,這是一大奇計。杲卿聽後很高興,即用其策,獻誠果然退去,其所帥團練兵也潰敗。杲卿遂使部下入饒陽城,慰勞守城將士,然後命崔安石宣示諸郡說:朝廷大軍已出井陘,立刻就到,先平河北諸郡叛軍,歸朝廷者賞,附敵者殺。於是河北諸郡紛紛回響,共十七郡都歸朝廷,兵二十餘萬。其附於安祿山者只有范陽(今北京)、盧龍(今河北盧龍)、密雲(今北京密雲)、漁陽(今河北薊縣)、汲(今河南汲縣)、鄴(今河南安陽)六郡。杲卿又密派人入范陽招撫祿山守將賈循。郟城(今河南郟縣)人馬燧對賈循說:“安祿山負思悖逆,不得人心,雖然占領洛陽,但終歸要滅亡。將軍如果能夠殺其叛將,以范陽歸國,傾其巢穴,將會立蓋世之功。”賈循雖許諾,但猶豫未發,被安祿山別將牛潤容得知,以告祿山,祿山遂使其部將韓朝陽來召賈循。朝陽至范陽,假稱有事相告,使壯士縊殺賈循,並滅其族,以祿山別將牛廷玠主管范陽軍事。馬燧逃入西山。祿山部將史思明、李立節帥蕃、漢步騎萬餘人攻博陵(今河北定州)、常山(今河北正定)。安祿山本想親自帥兵攻潼關,行至新安(今河南新安),聽說河北有變故而返,乃使部將蔡希德帥兵八萬從河內(今河南沁陽)向北攻常山

史書記載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下之下天寶十四年(乙未,公元七五五年)
春,正月,蘇毘王子悉諾邏去吐蕃來降。
二月,辛亥,安祿山使副將何千年入奏,請以蕃將三十二人代漢將,上命立進畫,給告身。韋見素楊國忠曰:“祿山久有異志,今又有此請,其反明矣。明日見素當極言;上未允,公其繼之。”國忠許諾。壬子,國忠、見素入見,上迎謂曰:“卿等有疑祿山之意邪?”見素因極言祿山反已有跡,所請不可許,上不悅,國忠逡巡不敢言,上竟從祿山之請。他日,國忠、見素言於上曰:“臣有策可坐消祿山之謀。今若除祿山平章事,召詣闕,以賈循為范陽節度使,呂知誨為平盧節度使,楊光翽為河東節度使,則勢自分矣。”上從之。已草制,上留不發,更遣中使輔璆琳以珍果賜祿山,潛察其變。璆琳受祿山厚賂,還,盛言祿山竭忠奉國,無有二心。上謂國忠等曰:“祿山,朕推心待之,必無異志。東北二虜,藉其鎮遏。朕自保之,卿等勿憂也!”事遂寢。循,華原人也,時為節度副使。
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入朝,道得風疾,遂留京師,家居不出。
三月,辛巳,命給事中裴士淹宣慰河北。
夏,四月,安祿山奏破奚、契丹。
癸巳,以蘇毘王子悉諾邏為懷義王,賜姓名李忠信。
安祿山歸至范陽,朝廷每遣使者至,皆稱疾不出迎,盛陳武備,然後見之。裴士淹至范陽,二十餘日乃得見,無復人臣禮。楊國忠日夜求祿山反狀,使京兆尹圍其第,捕祿山客李超等,送御史台獄,潛殺之。祿山子慶宗尚宗女榮義郡主,供奉在京師,密報祿山,祿山愈懼。六月,上以其子成婚,於詔召祿山觀禮,祿山辭疾不至。秋,七月,祿山表獻馬三千匹,每匹執控夫二人,遣蕃將二十二人部送。河南尹達奚珣疑有變,奏請“諭祿山以進車馬宜俟至冬,官自給夫,無煩本軍。”於是上稍寤,始有疑祿山之意。會輔璆琳受賂事亦泄,上托以他事撲殺之。上遣中使馮神威齎手詔諭祿山,如珣策;且曰:朕新為卿作一湯,十月於華清宮待卿。”神威至范陽宣旨,祿山踞床微起,亦不拜,曰:“聖人安隱。”又曰:“馬不獻亦可,十月灼然詣京師。”即令左右引神威置館舍,不復見;數日,遣還,亦無表。神威還,見上,泣曰:“臣幾不得見大家!”
八月,辛卯,免今載百姓租庸。
冬,十月,庚寅,上幸華清宮。
安祿山專制三道,陰蓄異志,殆將十年,以上待之厚,欲俟上晏駕然後作亂。會楊國忠與祿山不相悅,屢言祿山且反,上不聽;國忠數以事激之,欲其速反以取信於上。祿山由是決意遽反,獨與孔目官、太僕丞嚴莊、掌書記屯田員外郎高尚、將軍阿史那承慶密謀,自餘將佐皆莫之知,但怪其自八月以來,屢饗士卒,秣馬厲兵而已。會有奏事官自京師還,祿山詐為敕書,悉召諸將示之曰:“有密旨,令祿山將兵入朝討楊國忠,諸君宜即從軍。”眾愕然相顧,莫敢異言。十一月,甲子,祿山發所部兵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凡十五萬眾,號二十萬,反於范陽。命范陽節度副使賈循守范陽,平盧節度副使呂知誨守平盧,別將高秀岩守大同;諸將皆引兵夜發。
詰朝,祿山出薊城南,大閱誓眾,以討楊國忠為名,榜軍中曰:“有異議扇動軍人者,斬及三族!”於是引兵而南。祿山乘鐵輿,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鼓譟震地。時海內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識兵革,猝聞范陽兵起,遠近震駭。河北皆祿山統內,所過州縣,望風瓦解。守令或開門出迎,或棄城竄匿,或為所擒戮,無敢拒之者。祿山先遣將軍何千年、高邈將奚騎二十,聲言獻射生手,乘驛詣太原。乙丑,北京副留守楊光翽出迎,因劫之以去。太原具言其狀。東受降城亦奏祿山反。上猶以為惡祿山者詐為之,未之信也。
庚午,上聞祿山定反,乃召宰相謀之。楊國忠揚揚有得色,曰:“今反者獨祿山耳,將士皆不欲也。不過旬日,必傳首詣行在。”上以為然,大臣相顧失色。上遣特進畢思琛詣東京,金吾將軍程千里詣河東,各簡募數萬人,隨便團結以拒之。辛未,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入朝,上問以討賊方略,常清大言曰:“今太平積久,故人望風憚賊。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詣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棰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獻闕下!”上悅。壬申,以常清為范陽、平盧節度使。常清即日乘驛詣東京募兵,旬日,得六萬人;乃斷河陽橋,為守御之備。
甲戌,祿山至博陵南,何千年等執楊光翽見祿山,責光翽以附楊國忠,斬之以徇。祿山使其將安忠志將精兵軍土門,忠志,奚人,祿山養為假子;又以張獻誠攝博陵太守,獻誠,守珪之子也。
祿山至藁城,常山太守顏杲卿力不能拒,與長史袁履謙往迎之。祿山輒賜杲卿金紫,質其子弟,使仍守常山;又使其將李欽湊將兵數千人守井陘口,以備西來諸軍。杲卿歸,途中指其衣謂履謙曰:“何為著此?”履謙悟其意,乃陰與杲卿謀起兵討祿山。杲卿,思魯之玄孫也。
丙子,上還宮。斬太僕卿安慶宗,賜榮義郡主自盡。以朔方節度使安思順戶部尚書,思順弟元貞為太僕卿。以朔方右廂兵馬使、九原太守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右羽林大將軍王承業為太原尹。置河南節度使,領陳留等十三郡,以衛尉卿猗氏張介然為之。以程千里為潞州長史。諸郡當賊沖者,始置防禦使。丁丑,以榮王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副之,統諸軍東征。出內府錢帛,於京師募兵十一萬,號曰天武軍,旬日而集,皆市井子弟也。
十二月,丙戌,高仙芝飛騎、彍騎及新募兵、邊兵在京師者合五萬人,髮長安。上遣宦者監門將軍邊令誠監其軍,屯於陝。
丁亥,安祿山自靈昌渡河,以糹亘約敗船及草木橫絕河流,一夕,冰合如浮梁,遂陷炅昌郡。祿山步騎散漫,人莫知其數,所過殘滅。張介然至陳留才數日,祿山至,授兵乘城。眾洶懼,不能守。庚寅,太守郭納以城降。祿山入北郭,聞安慶宗死,慟哭曰:“我何罪,而殺我子!”時陳留將士降者夾道近萬人,祿山皆殺之以快其忿;斬張介然于軍門。以其將李庭望為節度使,守陳留。
壬辰,上下制欲親征,其朔方、河西、隴右兵留守城堡之外,皆赴行營,令節度使自將之,期二十日畢集。
初,平原太守顏真卿知祿山且反,因霖雨,完城浚壕,料丁壯,實倉廩。祿山以其書生,易之。及祿山反,牒真卿以平原、博平兵七千人防河津,真卿遣平原司兵李平間道奏之。上始聞祿山反,河北郡縣皆風靡,嘆曰:“二十四郡,曾無一人義士邪!”及平至,大喜,曰:“朕不識顏真卿作何狀,乃能如是!”真卿使親客密懷購賊牒詣諸郡,由是諸郡多應者。真卿,杲卿之從弟也。
安祿山引兵向滎陽,太守崔無詖拒之;士卒乘城者,聞鼓角聲,自墜如雨。癸巳,祿山陷滎陽,殺無詖,以其將武令珣守之。祿山聲勢益張,以其將田承嗣、安忠志、張孝忠為前鋒。封常清所募兵皆白徒,未更訓練,屯武牢以拒賊;賊以鐵騎蹂之,官軍大敗。常清收餘眾,戰於葵園,又敗;戰上東門內,又敗。丁酉,祿山陷東京,賊鼓譟自四門入,縱兵殺掠。常清戰於都亭驛,又敗;退守宣仁門,又敗;乃自苑西壞牆西走。
河南尹達奚珣降於祿山。留守李憕御史中丞盧奕曰:“吾曹荷國重任,雖知力不敵,必死之!”奕許諾。憕收殘兵數百,欲戰,皆棄憕潰去;憕獨坐府中。弈先遣妻子懷印間道走長安,朝服坐檯中,左右皆散。祿山屯於閒廄,使人執憕、奕及採訪判官蔣清,皆殺之。奕罵祿山,數其罪,顧賊黨曰:“凡為人當知逆順。我死不失節,夫復何恨!”憕,文水人;奕,懷慎之子;清,欽緒之子也。祿山以其黨張萬頃為河南尹。
封常清帥餘眾至峽,陝郡太守竇廷芝已奔河東,吏民皆散。常清謂高仙芝曰:“常清連日血戰,賊鋒不可當。且潼關無兵,若賊豕突入關,則長安危矣。陝不可守,不如引兵先據潼關以拒之。”仙芝乃帥見兵西趣潼關。賊尋至,官軍狼狽走,無復部伍,士馬相騰踐,死者甚眾。至潼關,修完守備,賊至,不得入而去。祿山使其將崔乾祐屯陝,臨汝、弘農、濟陰、濮陽、雲中郡皆降於祿山。是時,朝廷徵兵諸道,皆未至,關中洶懼。會祿山方謀稱帝,留東京不進,故朝廷得為之備,兵亦稍集。
祿山以張通儒之弟通晤為睢陽太守,與陳留長史楊朝宗將胡騎千餘東略地,郡縣官多望風降走,惟東平太守嗣吳王祗、濟南太守李隨起兵拒之。祗,禕之弟也。郡縣之不從賊者,皆倚吳王為名。單父尉賈賁帥吏民南擊睢陽,斬張通晤。李庭望引兵欲東徇地,聞之,不敢進而還。庚子,以永王璘為山南節度使,江陵長史源洧為之副;潁王璬為劍南節度使,蜀郡長史崔圓為之副。二王皆不出閣。洧,光裕之子也。
上議親征,辛丑,制太子臨國,謂宰相曰:“朕在位垂五十載,倦於憂勤,去秋已欲傳位太子;值水旱相仍,不欲以餘災遺子孫,淹留俟稍豐。不意逆胡橫發,朕當親征,且使之監國。事平之日,朕將高枕無為矣。”楊國忠大懼,退謂韓、虢、秦三夫人曰:“太子素惡吾家專橫久矣,若一旦得天下,吾與姊妹並命在旦暮矣!”相與聚哭,使三夫人說貴妃,銜土請命於上;事遂寢。
顏真卿召募勇士,旬日至萬餘人,諭以舉兵討安祿山,繼以涕泣,士皆感憤。祿山使其黨段子光齎李憕盧奕、蔣清首徇河北諸郡,至平原,壬寅,真卿執子光,腰斬以徇;取三人首,續以蒲身,棺斂葬之,祭哭受吊。祿山以海運使劉道玄攝景城太守,清池尉賈載、鹽山尉河內穆寧共斬道玄,得其甲仗五十餘船;攜道玄首謁長史李?,收嚴莊宗族,悉誅之。是日,送道玄首至平原,真卿召載、寧及清河尉張澹詣平原計事。饒陽太守盧全誠據城不受代;河間司法李奐殺祿山所署長史王懷忠;李隨遣游弈將訾嗣賢濟河,殺祿山所署博平太守馬冀;各有眾數千或萬人,共推真卿為盟主,軍事皆稟焉。祿山使張獻誠上谷、博陵、常山趙郡、文安五郡團結兵萬人圍饒陽。
高仙芝之東征也,監軍邊令誠數以事乾之,仙芝多不從。令誠入奏事,具言仙芝、常清橈敗之狀,且云:“常清以賊搖眾,而仙芝棄陝地數百里,又盜減軍士糧賜。”上大怒,癸卯,遣令誠齎敕即軍中斬仙芝及常清。初,常清既敗,三遣使奉表陳賊形勢,上皆不之見。常清乃自馳詣闕,至渭南,敕削其官爵,令還仙芝軍,白衣自效。常清草遺表曰:“臣死之後,望陛下不輕此賊,無忘臣言!”時朝議皆以為祿山狂悖,不日授首,故常清云然。令誠至潼關,先引常清,宣敕示之;常清以表附令誠上之。常清既死,陳屍蘧蒢。仙芝還,至聽事,令誠索陌刀手百餘人自隨,乃謂仙芝曰:“大夫亦有恩命。”仙芝遽下,令誠宣敕。仙芝曰:“我遇敵而退,死則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謂我盜減糧賜則誣也。”時士卒在前,皆大呼稱枉,其聲振地;遂斬之,以將軍李承光攝領其眾。
河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病廢在家,上藉其威名,且素與祿山不協,召見,拜兵馬副元帥,將兵八萬以討祿山;仍敕天下四面進兵,會攻洛陽。翰以病固辭,上不許,以田良丘為御史中丞,充行軍司馬,起居郎蕭昕為判官,蕃將火拔歸仁等各將部落以從,並仙芝舊卒,號二十萬,軍於潼關。翰病,不能治事,悉以軍政委田良丘;良丘復不敢專決,使王思禮主騎,李承光主步,二人爭長,無所統一。翰用法嚴而不恤,士卒皆懈弛,無鬥志。
安祿山大同軍使高秀岩寇振武軍,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擊敗之,子儀乘勝拔靜邊軍。大同兵馬使薛忠義寇靜邊軍,子儀使左兵馬使李光弼、右兵馬使高浚、左武鋒使僕固懷恩、右武鋒使渾釋之等逆擊,大破之,坑其騎七千。進圍雲中,使別將公孫瓊岩將二千騎擊馬邑,拔之,開東陘關。甲辰,加子儀御史大夫。懷恩,哥濫拔延之曾孫也,世為金微都督。釋之,渾部酋長,世為皋蘭都督。
顏杲卿將起兵,參軍馮虔、前真定令賈深、藁城尉崔安石、郡人翟萬德、內丘丞張通幽等皆預其謀;又遣人語太原尹王承業,密與相應。會顏真卿自平原遣杲卿甥盧逖潛告杲卿,欲連兵斷祿山歸路,以緩其西入之謀。時祿山遣其金吾將軍高邈詣幽州徵兵,未還,杲卿以祿山命召李欽湊,使帥眾詣群受犒賚;丙午,薄暮,欽湊至,杲卿使袁履謙、馮虔等攜酒食妓樂往勞之,並其黨皆大醉,乃斷欽湊首,收其甲兵,盡縛其黨,明日,斬之,悉散井陘之眾。有頃,高邈自幽州還,且至藁城,杲卿使馮虔往擒之。南境又白何千年自東京來,崔安石與崔萬德馳詣醴泉驛迎千年,又擒之,同日致於郡下。千年謂杲卿曰:“今太守欲輸力王室,既善其始,當慎其終。此郡應募烏合,難以臨敵,宜深溝高壘,勿與爭鋒。俟朔方軍至,並力齊進,傳檄趙、魏、斷燕、薊要膂,彼則成擒矣。今且宜聲雲‘李光弼引步騎一萬出井陘’,因使人說張獻誠云:‘足下所將多團練之人,無堅甲利兵,難以當山西勁兵’,獻誠必解圍遁去。此亦一奇也。”杲卿悅,用其策,獻誠果遁去,其團練兵皆潰。杲卿乃使人入饒陽城,慰勞將士。命崔安石等徇諸郡云:“大軍已下井陘,朝夕當至,先平河北諸郡。先下者賞,後至者誅!”於是河北諸郡回響,凡十七郡皆歸朝廷,兵合二十餘萬;其附祿山者,惟范陽、盧龍、密雲、漁陽、汲、鄴六郡而已。
杲卿又密使人入漁陽招賈循,郟城人馬燧說循曰:“祿山負恩悖逆,雖得洛陽,終歸夷滅。公若誅諸將之不從命者,以范陽歸國,傾其根柢,此不世之功也。”循然之,猶豫不時發。別將牛潤容知之,以告祿山,祿山使其黨韓朝陽召循。朝陽至漁陽,引循屏語,使壯士縊殺之,滅其族;以別將牛廷玠知范陽軍事。史思明、李立節將蕃、漢步騎萬人擊博陵、常山。馬燧亡入西山;隱者徐遇匿之,得免。
初,祿山自將欲攻潼關,至新安,聞河北有變而還。蔡希德將兵萬人自河內北擊常山。
戊申,榮王琬薨,贈謚靖恭太子。
是歲,吐蕃贊普乞梨蘇籠獵贊卒,子娑悉籠獵贊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