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區(陵縣)

陵城區

陵縣一般指本詞條

陵城區,隸屬於山東省德州市轄區,是山東曲藝之鄉,地處魯西北平原,位於北京、天津、濟南之間,素有“京津門戶,九達天衢”之稱。截至2014年,轄10,1、2個街道辦事處和2個經濟開發區,總人口57.7萬,其中農業人口48萬,總面積1213平方公里,120萬畝耕地。

德州市陵城區歷史悠久,被譽為“智聖”的漢武帝太中大夫、文學家、滑稽大師東方朔的故里在神頭鎮。顏真卿手書“東方朔畫贊碑”為國家一級文物,現收藏於德州市陵城區文博苑內。唐平原郡古城遺址為顏真卿在此做太守時所修。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墓群”,具有萬畝水面的“丁東水庫”和“仙人湖”。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氣候,水文,土壤,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災害,人口,交通,現任領導,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教育,文化,郵政,衛生,體育,旅遊,景點,特產,民俗文化,吹糖人,蹦鼓舞,現代名人,著名歷史人物,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夏、時屬鬲氏國。
陵城區陵城區
春秋屬齊地,襄王二十五年(前627年)置重丘縣。
戰國中期屬趙地。
秦在境內神頭鎮置厭次縣,屬齊郡平原地。
西漢高帝元年(前206年),置安德縣,初屬韓信齊國,後屬青州平原郡。
新莽始建國元年(9年)設定安公國,轄平原、安德、漯陰、鬲縣重丘5縣,治所安德(今陵縣區城)。
東漢建武元年(25年)廢定安公國,改稱安德國。
三國時,安德國降為安德縣,屬青州平原郡
晉安德縣復為安德公國;厭次縣治遷至馬嶺城(今山東陽信東)。
東晉建武二年(318年)安德公國復稱安德縣,屬冀州平原郡。南北朝,安德置郡。
開皇三年(583年)安德郡改稱德州,州治安國(今陵縣區城);隋大業三年(607年)改德州為平原郡;
武德元年(618年)改平原郡為德州,天寶元年(742年)復為平原郡。至德三年(758年)又為德州;州治、郡治縣治均在安德;又是安德縣治。
元憲宗二年(1252年)升將陵縣(今德州)為陵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復為將陵縣;洪武七年(1374年)將陵縣與安德縣合併稱德州,州治遷至將陵縣城,即今之德州;十三年(1380年),復置安德縣,改稱陵縣。
清屬山東布政司濟南府德州。
民國初將德州改為德縣,2縣均屬濟西道,後改德臨道。
1928年直屬山東省政府。
1943年為紀念抗日犧牲的吳匡五縣長,改安德區為匡五縣。
1949年復稱陵縣。
1952年併入德縣,縣城在今陵縣城。
1958年併入平原縣;陵縣城改為德陵鎮。
1961年與平原縣分治,仍為德縣;10月復稱陵縣。
國務院1994年12月17日批准撤銷德州地區和德州市,設立地級德州市和德城區。此縣劃歸德州市。
2013年德州市政府批准陵縣陵城鎮改為臨齊街道。街道住址:駐原陵城鎮政府。
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關於同意山東省調整德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4〕139號),撤銷陵縣,設立德州市陵城區,以原陵縣的行政區域為陵城區的行政區域,陵城區人民政府駐臨齊街道中興路155號。

行政區劃

2017年末,轄經濟開發區、臨齊街道、鄭家寨鎮、神頭鎮、丁莊鎮、邊臨鎮、徽王莊鎮、滋鎮、糜鎮、義渡口鎮、前孫鎮、宋家鎮、於集鄉、德州市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合作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陵城區地處東徑116°21′至116°57′,北緯37°13′至37°36′之間,南連平原縣,北靠寧津縣,東接臨邑縣、樂陵市,西與德州經濟開發區相鄰。
陵城區陵城區

地貌

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呈西高東低之勢。地面高程最高處是丁莊鎮的小莊,高程24米,最低處是宋家鎮的管飯堂村,高程13米,地面高差11米。從丁莊鎮的小莊到邊臨鎮的馬才村,地面高程由24米下降到21米,地面坡降為1/5667;從馬才村的下涯到宋家鎮的管飯堂村,地面坡降為1/8875。全區地貌類型劃分為三大類。即馬西漫灘高地、北緩平坡地;陵中槽狀窪地形;陵東扇形高地形。

氣候

陵城區屬於溫帶大陸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7度,最高氣溫42.00C(1968年6月1日),最低氣溫—21.80C(1979年1月31日),年主導風向SSW,年平均風速3.7M/S(最大風速:24M/S)。年均降水量570.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088.1mm(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220.3mm(1986年),年均蒸發量2076.4mm。陵城區光熱資源豐富,無霜期達205天,最長可達234天,平均初霜為10月24日,終霜為4月1日,年日照時數2647.2小時。陵城區冬季大霧天明顯增多,最大凍土為51厘米。

水文

境內河道屬馬頰河、德惠新河兩大流域,其中馬頰河流域面積1031.6平方千米,德惠新河流域面積181.4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一級河篤馬河、朱家河、鬲臨河共3條,總長94.07千米;二級河馬頰河故道、大宗旱河等7條,總長125.8千米;三級河避雪店河、楊莊河等17條,總長160.6千米。河流總長度361.4千米。河網密度3.4千米/平方千米。馬頰河斜貫縣境西部,長80.1千米,流域面積1031.6平方千米,排澇流量511立方米/秒,防洪流量78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利用量2025萬立方米。

土壤

陵城區土壤分潮土和鹽土兩大土類,其中潮土土類分布安德區,有86.5萬畝,占可利用面積的93.12%,潛水埋深一般1~3米,土壤耕層質地較好,淋滲作用強,適宜於各種農作物生長。鹽土土類面積為9.5萬畝,占總面積的6.3%。此類土主要成分是氯化物和硫酸類,潛水埋深1.5至2.5米,水中含可滲性鹽類。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截至2013年,水資源多年平均地面水資源量為0.61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0.634億立方米(每年平均開採量為0.4億立方米),合計水資源量為1.251億立方米。客水資源主要是引黃。地下淺層水單位降深每小時出水量20~70立方米/小時,水質硬度普遍軟化,一般小於100毫克/升。氟化物普遍超標。地下水埋深4.73~7.28米。

土地資源

截至2013年,陵城區土地總面積為1213平方公里,其中實有耕地62000公頃;園地4093.33公頃;林地2160公頃;牧草地61.35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5620公頃;交通用地2900公頃;水域15020公頃;未利用土地7700公頃。

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澇災、風災、雷災、雹災、低溫等。旱澇出現機率較高。1986,1997,2002年三年中年降水量不足350mm,屬於特旱年。1990年夏季出現4次暴雨,多數鄉鎮農田不同程度內澇;2003年10月9—12日連續降水達211毫米,部分農田受災嚴重;2007年9月26日到10月7日,出現連陰雨天氣,致使玉米霉爛,棉花質量下降,小麥播種期推遲。2013年4月19—20日,出現降雪,降雪量15.0毫米,雪深4厘米,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晚的終雪(氣象記錄開始於1961年10月),未造成明顯災害。2013年7月9—16日出現連續降水,最大徽王莊鎮總計310多毫米,致使全縣出現災情,作物受災6.15萬畝,成災4.38萬畝。7月26—29日出現連續降水,作物受災4.8萬畝,成災25050畝;8月7日下午17時後,出現32.6米/秒的極大風速,為30年來極值,多棵大樹被颳倒吹折。2016年6月13日下午13—16時,出現冰雹大風暴雨等惡劣天氣,並伴有陣風10級,臨齊街道、安德街道、丁莊鎮、開發區等即將收穫小麥受災嚴重,主要冰雹災,成災2703.9公頃,損失1628.3萬元。

人口

以2010年11月1 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如下:

一、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為56.90萬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52.95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95萬人。增長7.45%,年平均增長0.72%。

二、家庭戶人口

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6.69萬戶,家庭戶人口為54.56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2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21人增加了0.06人。

三、性別構成

常住人口中,男性為28.67萬人,占總人口的50.39%;女性為28.23萬人,占總人口的49.6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的101.61下降為101.58。

四、年齡構成

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9.63萬人,占16.92%;15-64歲的人口為42.30萬人,占74.33%;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97萬人,占8.75%。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46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比重上升了2.9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52個百分點。

五、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為1.77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受教育程度的為5.63萬人;具有國中受教育程度的為25.70萬人;具有國小受教育程度的為16.88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交通

陵城區距京滬高鐵德州東站10公里,距濟南90公里,距北京300公里,104國道、德濱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德龍煙鐵路、京滬高鐵穿境而過。陵城區汽車站、德龍煙鐵路陵城區火車站。京滬高鐵德州東站,德龍煙鐵路2014年10月建成通車。
德州市區——陵城區公交:德州公交104路德州公交109路德州公交101路,陵城1路,陵城2路

現任領導

區委書記 馬常春
區長:李希岩
中共德州市陵城區第一屆委員會中共德州市陵城區第一屆委員會
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區政協主席朱洪瑞

經濟

概況

2010年,陵城區在工業上形成了以生物技術、新能源汽車、新型纖維紡織、新材料、裝備製造和生態化工為主的“4+2”現代產業體系,被授予中國土工合成材料生產基地、中國新型纖維紗線名城、中國土工用紡織材料名城、國家火炬計畫生物產業基地、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穀神集團、恆豐紡織等17家企業躋身全國同行業前列。在農業上,被授予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超級產糧大縣、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全國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年產糧食22億斤,是山東省4個糧食總產過20億斤的縣之一。
2012年,陵城區實現生產總值(GDP)195.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61億元,同比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96.57億元,同比增長10.4%;第三產業增加值71.46億元,同比增長16.9%。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4.6:51.6:33.8調整為:14.1:49.4:36.5。人均生產總值33445元,增長12.9%。

第一產業

2012年,陵城區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555814萬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農業總產值281651萬元,比上年增長6.35%;林業總產值12016萬元,比上年增長1.87%;畜牧業總產值213632萬元,比上年增長8.23%;漁業總產值16975萬元,比上年增長5.18%;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31540萬元,比上年增加2.99%。
2012年,陵城區新增造林面積2000公頃,當年四旁植樹120萬株,年末實有林地面積3.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0.5%。年末水產品養殖面積2.66萬畝;淡水魚產量6126噸。

第二產業

2012年,陵城區工業產品銷售率99.2%。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540.96億元,比上年增長28.51%,實現利稅52.96億元,利潤28.40億元,分別增長13.15%和16.44%。產成品存貨39110萬元,應收賬款總淨額39910萬元,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75.77%。
2012年,陵城區資質三級及以上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7916萬元,比上年增長18.6%;實現利稅8442萬元。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6645萬元,增長17.20%,實現利稅1019萬元;非國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1271萬元,增長18.78%;實現利稅7423萬元。

第三產業

2012年,陵城區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213726萬元,比上年增長28.6%,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155264萬元,比上年增長27.98%。到位建設資金1507698萬元,增長11.7%,其中自籌資金增長22.38%,占68.17%。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由上年的0.95:59.08:39.97調整為0.75:48.05:51.20。服務業投資621411萬元,比上年增長64.23%。
2012年,陵城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3.66億元,比上年增長15%。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法人企業36家,實現零售額15.36億元,占零售總額的24.1%。
2012年,陵城區實現進出口總額1939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出口12659萬美元,增長5%;進口6738萬美元,增長14.4%。
2012年,陵城區接待入境遊客95.53萬人次,增長27.9%,入境旅遊收入達47692萬元,增長33.9%。

社會

教育

2012年,陵城區共有各類學校168處,其中:中等專業學校1處,高級中學1處,初級中學13處,國小153處;在校生達65825人,其中:初級中學在校生16285人,國小在校生39403人。幼稚園、學前班98處。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100%。

文化

2012年,陵城區建起了1.3萬平方米的文化藝術中心,內設一流的圖書館、博物館和展覽館,13個鄉鎮全部建起了綜合文化站,有村級文化大院404處。舉辦了“百姓大舞台”、少兒才藝大賽、農民文化藝術節等大型系列活動70餘場。
山東曲藝之鄉、德州陵城山東曲藝之鄉、德州陵城

郵政

2012年,陵城區郵政業務總收入1808.73萬元,比上年增長9.5%;全區電話交換機總容量為70703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51810戶;行動電話戶數達429071戶。

衛生

2012年,陵城區共有醫院、衛生院15處。各類衛生技術員2190人,其中:醫生1485人,護理人員520人。擁有醫療床位1790張。人民醫院門診病房樓投入使用,新建村級標準化衛生室100處。

體育

2012年,陵城區行政村體育場有241個,成功舉辦了“全區職工五一籃球賽”和“政法系統籃球賽”活動,組織大型民眾體育活動16次。

旅遊

景點

唐平原郡故城遺址
唐平原郡故城遺址,即陵城區城區。當時郡城有三道城牆,外牆約5丈,上寬約2丈,城周20里,為顏真卿作太守時所修。現尚有唐故城牆3段。
陵城區主要旅遊景點及交通線路陵城區主要旅遊景點及交通線路
秦漢墓群
秦漢墓群,位於神頭鎮西北2華里處,現存38座,大者直徑40米,高5~6米,小者直徑14~15米,高3~5米。分布於南北約2華里、東西約5華里的範圍內。俗稱72冢。1978年,經省博物館考察鑑定為漢墓。

特產

神頭香椿
正宗紫芽香椿,已有2000餘年栽培歷史,主要分布於神頭鎮駐地及其以北方圓7華里的槐里、南街、高莊、李家樓、王良家等村莊,猶以槐里村的香椿為佳,至今仍有幾株百年香椿茁壯生長。其主要特徵是:嫩芽紫紅,粗壯肥嫩,香味濃郁,口感美妙,營養豐富。
陵城區黑陶
取當地陶土為主要原料,坯成型、其堆、雕、鏤、刻、畫、刮等技法。具有:“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聲如罄、硬如瓷”造型典雅,古樸大方藝術精湛之特點。
陵城區西葫
“陵城區西葫”是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的“綠色食品”,全區西葫種植面積達3萬畝。2010年,陵城區西葫被指定為上海世博會專供蔬菜產品,走上了國際的舞台。陵城區西葫也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
桑椹
陵城區特產桑椹又名天參,是一種天然野生木本果樹。椹果味甘如蜜,據《本草綱目》記載:桑椹具有補肝益腎、滋陰養血、健脾烏髮之功能,主治陰虛,頭暈目眩,失眠健忘等多種病症。
徽王莊鎮玫瑰香葡萄
徽王莊鎮自1984年開始種植葡萄至今將近三十年的時間了,種植面積3000餘畝。葡萄種植基地培育出果粒緊湊、穗形美觀、色澤艷麗、香甜可口的徽王“玫薌”葡萄。“玫薌”葡萄已通過國家工商總局的商標註冊和農業部有機產品認證,獲得了CHTC證書。

民俗文化

吹糖人

將一根管插入糖稀中,把握糖稀溫度,掌握氣量大小,一邊吹,一邊捏出生肖動物或《西遊記》中人物。孩子們買後可玩可吃,每年春節前後,城內仍有推車沿街叫賣的。

蹦鼓舞

蹦鼓舞又名跳鼓舞,它流行於陵城區東部糜鎮、宋家、滋鎮、義渡、鄭寨、神頭等鄉鎮。蹦鼓舞有史六百年來,經久不衰,每逢元宵佳節,民眾便自發地組織起秧歌舞隊,走街串村地表演,相沿成俗,成為當地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自娛性表演藝術。
舞鼓者為年輕武士打扮,頭包蛋青色綢巾。上身穿蛋青色中式綢褂,綠色鑲邊。系蛋青色腰帶,綠色鑲邊並有綠色花飾。下身穿蛋青色綢褲。腳穿蛋青色快靴。鼓者左手持鼓,右手握鞭槌,邊擊鼓邊舞。

現代名人

姓名
貫籍
曾任 現任
德州市(原陵縣)陵城區人
陝西省政協原副主席 陝西省委常務 西安市市委書記
德州市(原陵縣)陵城區人
曾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副董事長、執行董事
德州市(原陵縣)陵城區人
德州市政協副主席

著名歷史人物

東方朔:字曼倩。漢武帝時為太中大夫,西漢文學家,《史記》、《漢書》中均有詳細記載。
顏真卿:字清臣,號應方,祖籍琅琊(山東臨沂),唐朝傑出書法家、政治家。
石維屏:今陵城區神頭鎮後石莊人,生卒不祥,明朝廉臣。
吳匡五:原名吳觀志,陽信縣後吳家店人,任抗日民主政府縣長。
廉頗:戰國時“趙之良將”。
康丕揚:字士遇,號驤漢,明代著名學者。
薛登奎:清朝秀才,在武林中是河南“靳二爺”門人,德州一帶有名的義和團首領。
張榮富 志願軍68軍202師604團2營機械連 在抗美援朝時 犧牲
楊建山一一五師教導第二旅五團二營五連 職位指導員 犧牲戰役:乳山戰鬥

    所獲榮譽

    國家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
    國家級電動汽車研發中心
    國家大豆產業技術創新基地
    國家生物工程產業化基地縣
    全國優質小麥標準化生產縣
    全國蔬菜生產大縣
    全國綠色食品西葫生產基地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全國科技先進縣
    全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
    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
    國家火炬計畫生物產業基地
    中國土工合成材料生產基地
    中國新型纖維紡線織造基地縣
    山東曲藝之鄉
    參考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