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早立政績,投身叛軍,歸國受寵,節度山南,病薨私第,主要成就,人物評價,親屬成員,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早立政績
投身叛軍
歸國受寵
寶應元年(762年),唐軍收復洛陽等地,大敗史朝義。史朝義逃至汴州,張獻誠見其大勢已去,於是閉門不納,率汴州及所部降唐。唐代宗李豫下詔,授張獻誠為特進、試太常卿、汴州刺史、汴州節度使,封南陽郡公。又被授為寶應軍左步軍使、左威衛大將軍,進封鄧國公,獲賜實封食邑二百戶。
節度山南
廣德二年(764年)十月,南山(即終南山,位於今陝西西安南)賊帥高玉起兵反唐。次年正月,代宗派太子賓客薛景仙討伐,但屢戰不利。十一月,鳳翔節度使李抱玉派兵馬使李崇客領四百騎兵突襲義軍,大敗高玉,義軍潰散。高玉突圍至南梁州城固縣(今屬陝西),被張獻誠擒獲,押送至長安。張獻誠因功被加為開府儀同三司。
永泰二年(766年)正月,張獻誠向朝廷獻上兩匹名馬及十萬匹絲絹、雜貨。
病薨私第
大曆四年(769年)二月三日,張獻誠與原配崔氏的靈柩合葬於河南邙山的原上。
主要成就
歸國擒逆:張獻誠為人“有機略”,善於隨機應變。寶應元年(762年),安史叛軍首領史朝義敗逃汴州,時任叛軍汴州節度使的張獻誠閉門不納,舉兵降唐。廣德二年(764年)十一月,南山(即終南山,位於今陝西西安南)賊帥高玉為鳳翔節度使李抱玉所敗。高玉突圍至南梁州城固縣(今屬陝西),被張獻誠擒獲。
人物評價
李氏:位雄上將,亦足為榮;年未中身,異其不壽。(《贈太子太師御史大夫鄧國公張公墓志銘並序》引)
王邑:唐有忠臣,生為氣,達識宏略,雄名雅志,其一。一掃胡虜,能還聖朝,家傳上將,身致凌霄,其二。倏忽朝露,悲涼夜壑,武庫節歸,文昌星落,其三。卜葬筮日,崇勛刻銘,魂飛壟樹,劍口泉扃,其四。河水泛泛,邙山寂寂,萬古高墳,蒼然松柏,其五。(《贈太子太師御史大夫鄧國公張公墓志銘並序》)
劉昫:①三獻(張獻誠、張獻甫、張獻恭)軍謀臣節,克紹家風。(《舊唐書》)②張、路(路嗣恭)、曲(曲環)、崔(崔漢衡)、樊(樊澤)、楊(楊朝晟)、李(李叔明)、裴(裴胄),守忠臣之道,皆賢帥之才。(《舊唐書》)
親屬成員
輩分 | 關係 | 姓名 | 簡介 |
---|---|---|---|
家世 | 曾祖父 | 張才 | 官至沙州刺史。 |
祖父 | 張義福 | 官至同昌軍使,卒贈蔚州刺史。 | |
父親 | 官至幽州節度使,封南陽郡公,卒贈兵部尚書。 | ||
母親 | 陳尚仙 | —— | |
平輩 | 兄長 | 張獻通 | 官至朝散大夫、殿中丞。 |
—— | 原配 | 崔氏 | 先於張獻誠去世。 |
繼室 | 李氏 | —— | |
子輩 | 長子 | 張佶 | 早逝。 |
次子 | 張信 | 早逝。 | |
三子 | 張位 | 曾任太子洗馬。 | |
四子 | 張任 | 曾任太常主簿。 | |
註:據《贈太子太師御史大夫鄧國公張公墓志銘》載,張獻誠有子十八人、女二人,但《墓志銘》中僅列出其四子。 |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贈太子太師御史大夫鄧國公張公墓志銘》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二·列傳第七十二》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