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羅伐
- 外文名:서라벌
- 年代:公元前57年—935年
- 創建人:辰韓朴氏家族的朴赫居世居西乾
- 地區:朝鮮半島三國之一
發展,社會政治,軍事,文化,佛教,外交,
發展
建國
據《三國史記》記載,新羅在前57年由朴赫居世居西乾在金城(今韓國慶州)創建。新羅最初是辰韓的12個部落之一,共有6個村莊和6個家族。據說,赫居世居西乾是從天上飛來的白馬生下的蛋中出生的。赫居世居西乾13歲的時候,新羅六個家族推舉他為國王。赫居世居西乾也被認為是目前朝鮮半島常見的朴姓的祖先。目前的考古發現表明,在這一時期,可能有新羅政權的存在,但還不能稱其為真正的國家。金富軾這樣寫的原因可能是想將新羅的歷史看上去比高句麗和百濟的長。
初期
建國初期,新羅先後被朴氏、石氏(又叫昔氏)和金氏三大家族統治。到2世紀,新羅發展成朝鮮半島西南的一個國家,對其周邊的辰韓部落的影響也不斷擴大。3世紀,新羅成為辰韓最強大的城邦國家。 250年,在新羅西邊百濟取替了馬韓形成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在新羅西南伽倻取代了弁韓。50年,在朝鮮半島北部,高句麗已初具規模,並在313年滅了樂浪郡後成為具很有威脅性的地區霸王。
擴張和中央集權化
新羅金皇冠 356年, 金氏家族的奈勿尼師今繼位後,開始世襲君主結束了新羅三大家族輪流掌權的局面。377年,新羅與中國和高句麗建交。 4世紀後期, 由於新羅西有百濟南有日本的包圍,新羅最初與高句麗結盟。不過當高句麗遷都到平壤並開始南擴後,427年新羅被迫和百濟結盟。法興王在位時期(514-540年),新羅已發展成為一個羽毛豐滿的國家,以佛教為國教並有自己的年號。在伽椰與新羅的戰爭中,新羅吸收了伽倻。532年,新羅兼併金官伽倻;562年,吞併大伽倻,使疆土到達洛東江。真興王在位時期(540-576年),新羅建立起了強大的軍隊。新羅幫百濟將高句麗從漢江流域趕走後,553年又將這一戰略要地從百濟手裡奪走結束了與百濟120年盟友關係。真興王在位期間還建立了花郎道。 真德女王去世後,骨品制度的終止標誌著新羅早期歷史的結束和中期歷史的開始。
統一的新羅
7世紀,新羅開始與唐結盟。660年,武烈王在唐的幫助下征服百濟。668年,唐朝和新羅的聯軍征服了高句麗。百濟和高句麗滅亡後,唐朝建立的安東都護府,管理百濟和高句麗的故地。通過670年到676年的唐羅戰爭,新羅協同百濟和高句麗的遺民,將唐朝趕出了大同江以北,建立了統一的新羅。 新羅中期的歷史主要特點是君主權威的壯大。新羅對朝鮮半島的統一使新羅君主財富增加,威望提高。在統一朝鮮半島期間,新羅成功地鎮壓了幾起貴族反叛,清除了對其中央集權最具威脅的貴族勢力。統一後的新羅開始進行官僚制度的改革,之後新羅進入鼎盛時期,農業、商業、手工業、藝術、教育、宗教等都得到蓬勃發展,同中國、日本等國家的貿易、文化往來十分密切。
衰落與滅亡
780年惠恭王死後,因王位繼承問題發生暴亂事件,新羅由此走向衰落。地方割據勢力強大,農民暴動頻繁出現。沿海地區出現海盜侵擾日本等地(韓寇)。892年新羅王族建立後百濟、901年建立後高句麗,朝鮮半島進入後三國時代。後高句麗武將王建奪取後高句麗政權,建立高麗王朝,於935年滅亡新羅,重新統一朝鮮半島。
社會政治
6世紀起,新羅開始採納骨品制度,將貴族分成5個等級。骨品制度決定著法律許可權,社會地位和官職。人們要依照骨品等級來著裝,建房和結婚。 骨品制度的採納使新羅的成為等級嚴格社會。 聖骨和真骨為王室。金春秋繼位前只有聖骨才能繼承王位。真德女王去世後,骨品制度終止。 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後,開始效仿中國的官僚機制來管理擴大了的國家。
軍事
新羅的早期軍隊只是保護王室和貴族的御林軍。 隨著新羅與百濟,高句麗和日本衝突的增加,新羅在其所有的6個區域建立起了6個城堡並逐步發展起大規模的軍隊。 真興王在位期間新羅還建立了花郎道。花郎道最初只是個社會組織。隨著朝鮮半島三國衝突的升級,花郎道發展成了一個精銳部隊組織。花郎道在新羅與高句麗和與唐的戰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化
聖德大王神鍾具有非常獨特的鐘音,吸引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 善德女王時期修建的瞻星台為東亞現存最古老的觀象台。
佛教
新羅佛國寺 527年,法興王在位時期,佛教被新羅正式採納。從法興王開始的6任新羅國王都取佛名並樹立自己為佛王。 花郎道與佛教有密切的聯繫。與百濟和高句麗相比,佛教在新羅得到更多的國家支持。 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後,隨著中國的官僚體制制度的採納,佛教在新羅政治上的影響開始減退。
外交
據隋書卷81中稱新羅國,在高麗東南,居漢時樂浪之地,或稱斯羅。魏將毌丘儉討高麗,破之,奔沃沮。其後復歸故國,留者遂為新羅焉。故其人雜有華夏、高麗、百濟之屬,兼有沃沮、不耐、韓獩之地。其王本百濟人,自海逃入新羅,遂王其國。傳祚至金真平,開皇十四年,遣使貢方物。高祖拜真平為上開府、樂浪郡公、新羅王。其先附庸於百濟,後因百濟征高麗,高麗人不堪戎役,相率歸之,遂致強盛,因襲百濟,附庸於迦羅國。
北史中記載: 新羅,其先事詳北史,在百濟東南五千餘里。其地東濱大海,南北與句麗、百濟接。魏時曰新盧;宋時曰新羅,或曰斯羅。其國小,不能自通使聘。梁普通二年,王姓募名泰,始使使隨百濟奉獻方物。
《三國史記·新羅本紀》在智證麻立乾四年,即公元503年,載新羅群臣上言:“始祖創業已來,國名未定,或稱斯羅,或稱斯盧,或言新羅”,所追述國名與《梁書》相同。中國南朝梁立國於502年,而新羅定國名為新羅於503年,所以,《梁書》中才首次出現《新羅傳》。按《梁書·新羅傳》,新羅曾於普通二年 (521年)遣使朝貢,則《梁書》所載新羅國名的沿革當出自新羅使臣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