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受降城之一。景龍二年(公元708年)張仁願築於黃河東北岸今內蒙古托克托南,隔河與勝州相對。寶曆元年(公元825年)徙置綏遠烽南,即今托克托城。 ...
受降城又稱三降城,唐時亦稱河外三城。漢朝時為外長城進攻系統的一部分,初以接受匈奴貴族投降而建,至唐朝時因後突厥汗國的興起,成為黃河外側駐防城群體,漢及三...
勝州是隋唐時代在黃河沿岸設定的軍事重鎮,城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鄂爾多斯高原東端,蒙晉陝三省交界處的準格爾旗十二連城一帶,勝州城東至榆林關今準格爾旗十二...
初分朔方節度置振武軍節度,屬關內道,單于都督府治,在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尋復屬朔方,大曆末又置,領綏、銀、麟、勝等州、東中二受降城、及振武鎮北等州軍...
早在916年(神冊元年)遼太祖就曾親自率兵攻入党項諸部領地,攻入勝州(今準格爾旗十二連城),將勝州的居民遷移到黃河東岸,在唐東受降城地方另築了一座州城,因為...
隋唐時期,長安北去的驛路東移於子午嶺、梁山之間的谷地。這條驛路至延州後,分出兩大支線,西北經夏州至西受降城,東北經麟州至東受降城和中受降城,為長安通往“...
元和七年(八一二)二月,黃河大水,毀東受降城(今內蒙托克托南)。八年(八一三)七月,振武節度使李光進奏請修城,兼治河防。宰相李吉甫請徙東受降城將士於天德...
唐王朝建立後,為了抗擊後突跟的南侵,於708年(景龍二年)在黃河北岸的陰山以南地帶興築了三座受降城,其中東受降城城址就在今托克托城內的“大皇城”,由於歷代...
這座東受降城即建在今托克托縣中灘鄉哈拉板申村西,瀕臨黃河。這就是說,當時的黃河是從哈拉板申流過的,它向南流就必然從今天的托克托縣舊城邊流過。...
公元825年,乙巳年(蛇年);唐寶曆元年;南詔保和二年;吐蕃彝泰十一年;日本天長二年;渤海國建興七年。本年發生了改元寶曆、武寧軍亂、東受降城移置綏遠烽南、...
③“仁願”句: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朔方軍總管張仁願為抵禦突厥的侵掠修築三受降城。據《元和郡縣誌》四謂東受降城在榆林縣東北八里(今內蒙古托克托南),中...
千年包頭古道記載了中華北方民族交融的風雨歷史,九原--中受降城--包頭一脈相承,...經延川(延安)至長安(西安)或經東受降城(托克托縣)、太原至長安(西安),通稱...
東受降城亦奏祿山反。上猶以為惡祿山者詐為之,未之信也。 20.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一十七 唐紀三十三》:庚午,上聞祿山定反,乃召宰相謀之。 21. 《資治...
⑦“仁願”句: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朔方軍總管張仁願為抵禦突厥的侵掠修築三受降城。據《元和郡縣誌》四謂東受降城在榆林縣東北八里(今內蒙古托克托南),中...
元和七年(八一二)二月,黃河大水,毀東受降城(今內蒙托克托南)。八年(八一三)七月,振武節度使李光進奏請修城,兼治河防。宰相李吉甫請徙東受降城將士於天德...
胡渭在《禹貢錐 指》中指出,冀州西、南、東三面距河,以與鄰州為界。北面直到陰山。北面的西頭到東受降城(今托克托境),它的東頭抵醫巫閭山(今遼寧省北鎮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