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是一則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1月26日在安徽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發布。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全省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安徽省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應對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凝心聚力,銳意進取,紮實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較好完成了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中邁出了新的步伐。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省生產總值20848.8億元,增長9.2%。財政收入3663億元,增長8.9%。居民消費價格漲幅1.6%。城鎮登記失業率3.2%,城鎮新增就業67.1萬人。
——市場活力不斷激發。省級政府權力事項精簡68.3%,行政審批事項精簡32.6%,涉企收費項目減少57.3%。全年新登記註冊企業12.6萬戶,增長58.3%。民營經濟占生產總值比重57.3%,提高0.3個百分點。
——結構調整成效明顯。糧食產量683.2億斤,增加27.3億斤,實現“十一連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2%,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6%。新增授權發明專利增長22.2%。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34.8%,提高0.6個百分點。城鎮化率達49.2%,提高1.3個百分點。節能減排年度目標超額完成,PM10平均濃度下降4%。
——民生保障水平穩步提升。全年民生支出3833億元,增長7.9%。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4839元和9916元,增長9%和12%。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新進展。
一是深入推進改革開放,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聚焦重點領域,奮力改革攻堅,在行政體制、國資國企、農村、財稅、金融、醫藥衛生、教育等領域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突出簡政放權,建立並運行省級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涉企收費清單;撤銷省招標局,省本級公共資源交易由合肥市平台辦理;省級衛生計生、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機構整合順利完成,縣級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機構職責實現“三合一”。地質勘查等事業單位改革穩步推進。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先照後證”、“三證合一”試點逐步推開。省屬4戶2對企業合併重組,江汽集團實現整體上市,市縣國資國企改革紮實推進。首批20個試點縣(區)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和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縣級以上政府及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信息全部公開,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試點順利推進。83家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全部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和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基本實現縣域全覆蓋,新增上市企業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45家,省股權交易託管中心掛牌企業244家。
堅持高起點推進對內對外開放。進一步融入長三角,複製推廣16項上海自貿區制度成果,合肥海關實現長江經濟帶區域通關一體化,合肥綜合保稅區獲批設立,蚌埠(皖北)保稅物流中心順利運行,蕪湖港進入國家啟運港退稅政策試點,合新歐國際貨運班列開通,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運行。加快外貿轉型升級,進出口總額492.7億美元,增長8.2%,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快速增長。持續推動招商引資提質提效,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實際到位資金7942.4億元,增長16.9%,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123.4億美元,增長15.5%。積極推進對外交流合作,外事僑務、對台、港澳工作取得新成績。
二是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進一步夯實。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認真貫徹中央定向調控政策,把發展實體經濟擺上更加突出位置。堅持以項目建設為載體,持續擴大有效投入。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256.3億元,增長16.5%,億元以上項目新開工1863個、建成922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合肥鐵路樞紐及南客站、寧績高速、徐明高速安徽段建成運營,完成新改建國省幹線公路1260公里,杭黃鐵路、廬銅鐵路、濟祁高速、淮水北調、淮乾蚌浮段、淮南—上海特高壓輸變電等項目加快推進。積極促進消費需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20.8億元,增長13%,大力培育旅遊、信息、健康、養老、文體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實施寬頻安徽和信息惠民工程,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城市商貿服務示範區建設,旅遊總收入3430億元,增長14%,信息消費規模1498億元,增長44%。
堅持多措並舉促進實體經濟穩步發展。擴大營改增試點,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全年減少市場主體稅費負擔466億元。出台金融服務“三農”和實體經濟發展政策,全年本外幣貸款餘額22754.7億元,增長15.6%,直接融資1738.3億元,增長61.2%。新安排31億元充實政策性擔保機構國有資本金,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努力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建立省政府負責同志聯繫重點企業制度,具體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