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2月23日在安徽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安徽省省長王金山
安徽省省長王金山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5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中共安徽省委領導下,全省各族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奮力崛起”的總體要求,振奮精神,開拓進取,圓滿完成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提出的各項任務。全省生產總值5375.8億元,比上年增長11.8%,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000美元,提前實現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起步階段的預期目標。
——鞏固巨觀調控成果,經濟運行質量穩步提高。加強經濟運行調節,促進工業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73.5億元,增長22.7%,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57.9,創歷年最好水平,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企業達到10戶。進一步加大對“三農”支持力度,全部免除農業稅,農民人均政策性受益70多元,糧食產量2605萬噸,保持常年偏好水平。消費市場穩中趨旺,旅遊、住房、汽車等消費不斷擴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65億元,增長13.3%。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4%,漲幅回落3.1個百分點。財政收入656.4億元,增長26.1%,其中地方收入333.8億元,增長2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7%。14個市經濟成長超過10%,10個市財政收入增幅超過20%,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協調性明顯改善。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5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中共安徽省委領導下,全省各族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奮力崛起”的總體要求,振奮精神,開拓進取,圓滿完成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提出的各項任務。全省生產總值5375.8億元,比上年增長11.8%,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000美元,提前實現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起步階段的預期目標。
——鞏固巨觀調控成果,經濟運行質量穩步提高。加強經濟運行調節,促進工業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73.5億元,增長22.7%,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57.9,創歷年最好水平,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企業達到10戶。進一步加大對“三農”支持力度,全部免除農業稅,農民人均政策性受益70多元,糧食產量2605萬噸,保持常年偏好水平。消費市場穩中趨旺,旅遊、住房、汽車等消費不斷擴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65億元,增長13.3%。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4%,漲幅回落3.1個百分點。財政收入656.4億元,增長26.1%,其中地方收入333.8億元,增長2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7%。14個市經濟成長超過10%,10個市財政收入增幅超過20%,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協調性明顯改善。
——推進“861”行動計畫,發展基礎持續增強。發揮項目帶動作用,產業基地和重點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馬鋼500萬噸薄板帶、奇瑞發動機及變速箱、江汽客車和運動型多功能車、煤化鹽化一體化等加工製造業項目紮實推進,豐原燃料乙醇、銅陵有色冶煉改造等項目竣工投產。全年新開工電廠項目5個,在建裝機規模930萬千瓦。六武、安景、合淮阜等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合寧、合武、銅九鐵路建設進展順利,廬銅、蕪馬、蚌明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新改建農村公路1萬公里。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基本建成。“生態安徽”、“數字安徽”、“信用安徽”建設取得新成效。在“861”行動計畫帶動下,全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21億元,增長31.7%。
——深化改革開放,東向發展開局良好。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改革深入開展,省直黨政機關與所辦企業脫鉤工作基本完成。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新增私營企業1.7萬戶。地方金融改革取得突破,徽商銀行、省信用擔保集團掛牌運營,農村信用社改革和農村合作銀行組建進展順利。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探索建立農村基層工作新機制,啟動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全面實施東向發展戰略,我省進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設規劃,與東部地區多層次合作深入推進,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全省實際利用外資16.9億美元,增長25%,其中外商直接投資6.9億美元,增長26%;利用省外資金801億元,增長52.2%;外貿進出口總額91.2億美元,增長26.4%,其中出口51.9億美元,增長31.8%。
——維護民眾利益,和諧安徽建設紮實開展。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各項政策,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2.4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萬人。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全省參加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的人數分別達347萬、387萬和360萬,9個市實現養老保險市級統籌,城市低保人均月補差標準由56元提高到68元,92.5萬農村困難民眾享受到每年130元的生活救助。探索建立被征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農民工工資清欠任務基本完成。加快“整村推進”扶貧開發,50萬人實現脫貧。“平安安徽”創建活動全面展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逐步健全,信訪形勢明顯好轉,安全生產形勢相對穩定。特別是面對13號颱風帶來的嚴重災害,我們把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妥善安置受災民眾,切實抓好災後重建,全面開展對口支援,保障了受災地區生產生活安定,生產救災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深化改革開放,東向發展開局良好。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改革深入開展,省直黨政機關與所辦企業脫鉤工作基本完成。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新增私營企業1.7萬戶。地方金融改革取得突破,徽商銀行、省信用擔保集團掛牌運營,農村信用社改革和農村合作銀行組建進展順利。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探索建立農村基層工作新機制,啟動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全面實施東向發展戰略,我省進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設規劃,與東部地區多層次合作深入推進,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全省實際利用外資16.9億美元,增長25%,其中外商直接投資6.9億美元,增長26%;利用省外資金801億元,增長52.2%;外貿進出口總額91.2億美元,增長26.4%,其中出口51.9億美元,增長31.8%。
——維護民眾利益,和諧安徽建設紮實開展。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各項政策,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2.4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萬人。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全省參加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的人數分別達347萬、387萬和360萬,9個市實現養老保險市級統籌,城市低保人均月補差標準由56元提高到68元,92.5萬農村困難民眾享受到每年130元的生活救助。探索建立被征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農民工工資清欠任務基本完成。加快“整村推進”扶貧開發,50萬人實現脫貧。“平安安徽”創建活動全面展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逐步健全,信訪形勢明顯好轉,安全生產形勢相對穩定。特別是面對13號颱風帶來的嚴重災害,我們把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妥善安置受災民眾,切實抓好災後重建,全面開展對口支援,保障了受災地區生產生活安定,生產救災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堅持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企業自主創新步伐加快,合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啟動建設。“兩基”目標全面實現,改造農村中國小D級危房70萬平方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17.3%。省、市、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面建成並投入使用,50個醫療救治體系項目基本建成,新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00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擴大到16個縣(市)。在全國十運會上奪得7金5銀,實現“十運回升”目標。省文化博物園區等一批公共文化設施開工建設,省出版集團掛牌成立,安慶市躋身全國歷史文化名城行列。推出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文藝精品,民眾性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2‰。開展綠色GDP試點,完成第一次經濟普查。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進一步加強。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權益得到保障。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工作取得新進展,國土、氣象、地震、檔案、文物、地方志、文史參事工作邁出新步伐。
——轉變政府職能,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依法行政綱要,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12件,制定規章11件。頒布實施安徽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21個專項預案。成立省政府經濟技術顧問委員會,完善重大事項公示和聽證制度。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人民民眾監督,辦理人大議案3件、代表建議482件,政協委員提案585件。加強效能監察和審計監督,反腐倡廉深入推進,政風建設取得新成效。
剛剛過去的一年,也是實施“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五年來,我們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國家巨觀調控政策,積極搶抓發展機遇,妥善應對各種挑戰,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這五年,是我省經濟成長逐年加快、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的五年,全省生產總值連跨三個千億元台階,年均增長10.6%;財政收入五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長17.7%。這五年,是結構調整成效突出、經濟素質明顯提高的五年,三次產業結構由25.6:36.4:38變為17.9:41.6:40.5,非公有制經濟比重由33%提高到44%,城鎮化水平由28%提高到35.5%。這五年,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的五年,大江大河治理、城鄉基礎設施和產業基地建設取得突破,一批事關全局的重大工程和項目相繼建成,累計固定資產投資8010億元,是“九五”時期的2.2倍。這五年,是改革開放進程加快、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的五年,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村稅費改革和糧食直補改革,國有大中型企業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財稅、金融、投資、行政管理等各項改革取得積極進展,累計利用外資53.7億美元、進出口總額300.7億美元,經濟外向度由9.5%提高到13.9%。這五年,是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民眾得到實惠較多的五年,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保等社會事業投入明顯加大,城鎮新增就業200萬人,社會保障能力不斷增強,長期困擾縣鄉的欠發工資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6%和6.4%,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這些成就,標誌著我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轉變政府職能,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依法行政綱要,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12件,制定規章11件。頒布實施安徽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21個專項預案。成立省政府經濟技術顧問委員會,完善重大事項公示和聽證制度。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人民民眾監督,辦理人大議案3件、代表建議482件,政協委員提案585件。加強效能監察和審計監督,反腐倡廉深入推進,政風建設取得新成效。
剛剛過去的一年,也是實施“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五年來,我們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國家巨觀調控政策,積極搶抓發展機遇,妥善應對各種挑戰,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這五年,是我省經濟成長逐年加快、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的五年,全省生產總值連跨三個千億元台階,年均增長10.6%;財政收入五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長17.7%。這五年,是結構調整成效突出、經濟素質明顯提高的五年,三次產業結構由25.6:36.4:38變為17.9:41.6:40.5,非公有制經濟比重由33%提高到44%,城鎮化水平由28%提高到35.5%。這五年,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的五年,大江大河治理、城鄉基礎設施和產業基地建設取得突破,一批事關全局的重大工程和項目相繼建成,累計固定資產投資8010億元,是“九五”時期的2.2倍。這五年,是改革開放進程加快、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的五年,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村稅費改革和糧食直補改革,國有大中型企業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財稅、金融、投資、行政管理等各項改革取得積極進展,累計利用外資53.7億美元、進出口總額300.7億美元,經濟外向度由9.5%提高到13.9%。這五年,是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民眾得到實惠較多的五年,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保等社會事業投入明顯加大,城鎮新增就業200萬人,社會保障能力不斷增強,長期困擾縣鄉的欠發工資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6%和6.4%,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這些成就,標誌著我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