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是安徽省人民政府2008年1月25日發表的一份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8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
- 主要報告人:省人民政府代理省長王三運
- 會議性質: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
- 省級單位:安徽省
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搶抓機遇,開拓奮進的五年
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全省各族人民在中共安徽省委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奮力崛起,全面實施“六大戰略”,深入推進“861”行動計畫,圓滿完成“十五”計畫,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奮進中的安徽,跨上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新征程,邁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實步伐。
過去的五年,是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綜合實力跨上新台階的五年。把握新一輪增長周期的有利時機,積極貫徹巨觀調控政策,搶抓中部崛起和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大好機遇,加快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全省經濟呈現穩定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由2002年的3519.7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7345.7億元,年均增長12.2%,人均生產總值1580美元。財政收入突破千億元,由346.7億元增加到1034.5億元,增長2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由97.3億元增加到343億元,增長2.5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1133.3億元增加到5105.9億元,年均增長35.1%,民間投資比重提高到5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256.2億元增加到2403.7億元,年均增長13.9%。進出口總額由41.8億美元增加到159.3億美元,連續五年居中西部第一,年均增長30.7%,經濟外向度由9.8%提高到16.5%。經濟成長持續加快,發展動力明顯增強。
過去的五年,是工業化進程加快、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的五年。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快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工業增加值由1115.1億元增加到2752.1億元,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由37.2%提高到55.4%,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由22.3∶38∶39.7調整為16.5∶44.7∶38.8。馬鋼500萬噸薄板帶、海螺日產萬噸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奇瑞轎車發動機等重大產業項目建成投產,汽車產量由21.3萬輛增加到65.9萬輛。大企業大集團快速成長,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工業企業達10戶。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達285家,湧現出奇瑞、江汽、淮南礦業、科大訊飛等一批自主創新典型。服務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旅遊總收入由216.2億元增加到576億元。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快,占全省經濟的比重由35.4%提高到50%以上。中心城市帶動力明顯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提速,縣域生產總值增幅連續三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城鎮化率由30.7%提高到38.7%。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持續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開始下降。經濟素質整體改善,產業競爭力穩步提高。
過去的五年,是“三農”工作明顯加強、農業農村實現新發展的五年。全面落實中央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新農村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累計發放糧食、農資、良種、農機、生豬等各類補貼123.4億元,發放退耕還林和公益林補貼38億元。全省農民農村稅費改革前人均年上繳政策性稅費109.4元,2007年人均得到政府補貼139元。小麥高產攻關和水稻產業提升行動成效顯著,糧食產量連續四年獲得豐收,優質率達64.7%,小麥單產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實施畜牧漁業富民工程,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121”強龍工程目標任務超額完成,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龍頭企業達150家,其中超10億元的15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超過5000家,農業標準化示範縣、示範區建設取得進展。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服務,農民的工資性收入持續增加。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減少貧困人口114萬。落實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扶持對象達117.4萬人。完成淮河行蓄洪區9.9萬戶、34.3萬移民遷建任務。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新建改建農村公路5.8萬公里,新建改造排灌泵站13萬千瓦,增加節水灌溉面積240萬畝,解決411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改造農家店1.7萬多家,新增農村沼氣30多萬戶,連續九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取得成效,千村百鎮示範工程穩步推進。
過去的五年,是“三農”工作明顯加強、農業農村實現新發展的五年。全面落實中央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新農村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累計發放糧食、農資、良種、農機、生豬等各類補貼123.4億元,發放退耕還林和公益林補貼38億元。全省農民農村稅費改革前人均年上繳政策性稅費109.4元,2007年人均得到政府補貼139元。小麥高產攻關和水稻產業提升行動成效顯著,糧食產量連續四年獲得豐收,優質率達64.7%,小麥單產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實施畜牧漁業富民工程,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121”強龍工程目標任務超額完成,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龍頭企業達150家,其中超10億元的15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超過5000家,農業標準化示範縣、示範區建設取得進展。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服務,農民的工資性收入持續增加。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減少貧困人口114萬。落實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扶持對象達117.4萬人。完成淮河行蓄洪區9.9萬戶、34.3萬移民遷建任務。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新建改建農村公路5.8萬公里,新建改造排灌泵站13萬千瓦,增加節水灌溉面積240萬畝,解決411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改造農家店1.7萬多家,新增農村沼氣30多萬戶,連續九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取得成效,千村百鎮示範工程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