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安徽建設五年規劃綱要(2003—2007年)

《數字安徽建設五年規劃綱要(2003—2007年)》是安徽省人民政府2003年11月19日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數字安徽建設五年規劃綱要(2003—2007年)
  • 發布單位:皖政〔2003〕89號
  • 時間:二○○三年十一月十九日
  • 施行地點:安徽省
通知,規劃綱要,

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 “數字安徽”建設五年規劃綱要(2003~2007年) 的通知
皖政〔2003〕89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數字安徽”建設五年規劃綱要(2003~2007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數字安徽”建設,是省委、省政府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選擇,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數字安徽”建設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統一思想,形成合力,按照本規劃綱要的要求,加快推進“數字安徽”建設。

規劃綱要

“數字安徽”建設五年規劃綱要(2003~2007年)
黨的十六大指出“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數字安徽”建設的戰略任務,把它作為我??設、構築經濟社會發展新平台的一項重大舉措,確定為未來五年要繼續和著力抓好的五大工程之一。為加快推進“數字安徽”建設,加速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特制定本規劃綱要。
一、“數字安徽”建設的必要性
(一)“數字安徽”建設是適應當今世界信息化發展大趨勢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信息化是先進生產力發展的一個基本方向和重要標誌。以微電子、軟體、計算機、通信和網路技術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技術進步過程中發展最快、滲透最強、套用最廣的高新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套用,加速了產業升級,促進了資源最佳化配置,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使生產力得到空前釋放和提高。當前,信息化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競爭力、現代化程度、綜合實力和經濟成長能力的重要標誌。未來五年,是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奠基階段。國家制定了信息化發展規劃,並加強了對全國信息化建設的組織領導和巨觀管理。各省市也紛紛啟動實施數位化工程,力求通過大力推進信息化來帶動工業化、促進現代化。我們必須審時度勢,加快發展,全力推進“數字安徽”建設。
(二)“數字安徽”建設是促進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數字安徽”建設,有利於促進我省產業結構調整,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利於促進各級政府的職能轉變,加強政風建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有利於更好地改善招商引資環境,提升安徽的整體形象,更好地參與國內外競爭和分工,發揮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有利於豐富人民民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提高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數字安徽”建設,也為防洪保全體系、快速交通網路、“信用安徽”和“生態安徽”建設提供支撐平台和技術手段。
(三)“數字安徽”建設也是我省信息化自身進一步加快發展的迫切需要。“九五”以來,我省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為“數字安徽”建設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但總的來看,我省信息化工作仍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信息化建設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結合不夠緊密,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程度較低,信息資源開發整合利用不夠,投融資機制尚不完善,組織管理協調機制不適應發展需要,缺乏統一的信息化建設、管理、套用等方面的標準和規範。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加責任感和緊迫感,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大力推進“數字安徽”建設,為加快發展、富民強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二、“數字安徽”建設的指導思想、建設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以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農村信息網建設、重點產業信息化改造為突破口,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核心,以安全、標準化體系為保障,發揮信息技術在全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推動作用,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二)建設原則。
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套用主導、面向市場,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突出重點、務求實效。
(三)目標體系。
1.近期目標:
在未來五年中,圍繞套用、支撐、基礎設施三大體系的建設,逐步形成“數字安徽”的基本框架,建成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信息化水平居於中西部省份的前列,部分領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數字安徽”的套用體系。建成統一的政務信息網路平台和各級政府入口網站,政府主流業務基本實現數位化、網路化;大力推進企業信息化,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改造企業,實現產品研發數據化、生產過程自動化、行銷商務電子化,全面提升我省企業核心競爭力;初步形成農業綜合管理和服務信息系統,建成聯通國內外市場的農產品銷售信息網路體系,為政府實施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巨觀管理、為企業和農民生產經營提供數位化、網路化支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分類別、分層次推進電子商務,初步建立與我省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電子商務運作環境。
——“數字安徽”的支撐體系。初步建成空間地理基礎平台;建設全省基礎性資料庫,實現信息資源的標準化、數位化;建設公共信息交換平台,實現重點信息資源共享;信息產業快速發展,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和通信業增加值超過200億元,軟體業銷售收入在現有基礎上翻兩番。
——“數字安徽”的基礎設施體系。建成具有國內先進技術水平的寬頻網路,主幹傳輸網路頻寬達到320G,出口網路頻寬達100G以上。光纜長度在現有的基礎上翻一番,達到15萬皮長公里,寬頻網路基礎設施基本延伸到鄉鎮;全省電話普及率達到40%,網際網路用戶數翻兩番,達到300萬戶,大多數套用領域實現寬頻接入。全省市、縣基本完成寬頻接入網建設。
2.遠景目標:到2020年,“數字安徽”框架建成。全省具備較為完備和成熟的數字型系,能基本滿足政府、企業、社會對信息的需求;信息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信息產業成為我省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數字社會的基礎環境和支撐體系較為完備,與社會經濟形態相適應。人們將充分享受到數字社會為工作、生活帶來的便利和樂趣。
3.建設步驟:分為三個階段,2003~2007年為起步階段,側重基礎工程和環境建設,率先啟動一批示範項目;2008~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著力構建“數字安徽”框架體系,大幅提高全省的信息化水平,數字社會的雛形初步建立;2015~2020年為提高完善階段,經過2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實現“數字安徽”總體建設目標。
三、“數字安徽”建設的主要任務和重點項目(2003~2007年)
(一)重點突破,全面推廣信息技術套用
1.加快電子政務建設,促進行政管理創新。一是建設符合國家電子政務標準的統一內外網平台,初步實現政務電子化和網路化,加快資源整合,實現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二是建設和完善各級政府入口網站,面向社會發布政府信息,加強部門協同,打破行業壁壘,消除“信息孤島”,從民眾辦事的實際需要出發,實現面向社會的網上行政審批、管理和服務。三是建設綜合性的社會應急信息系統,實現信息採集的實時化、規範化和信息傳輸的網路化,提高工作效率及決策的科學性,使省市各級政務部門的決策能力、管理能力、應急處理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得到較大提高。四是積極配合國家建設“金字號”工程,力爭在部分領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加強聯合,重點發展有重大社會影響的綜合套用系統,全面提高政府的監管和服務水平。
2.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一是加大企業信息化建設支持力度,突出對全省經濟帶動性強的重要骨幹企業和成長性較好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施信息化技術改造。二是從產業鏈和產品鏈的信息化建設入手,按照產業和產品流程環節的需求,加快企業系統性信息化建設,實現以核心技術、核心產品和核心企業為支撐的產業鏈信息化。三是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進程,切實提高企業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製造套用水平。繼續推進企業財務、成本、物資、行銷管理等單項計算機技術套用,逐步向現場匯流排控制、企業資源計畫等計算機局域集成套用和全面集成套用擴展,加速實現企業經營管理信息化。四是推進我省加工製造業示範工程建設,提高加工製造業企業信息化水平。推廣套用現代信息技術、現代管理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加快製造業企業研發設計數位化和管理數位化。
3.推進農業信息化,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一是圍繞農村小康社會建設,集中力量,突出重點,加快農、林、水利、氣象等農業信息化套用系統建設。二是初步建立農業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加快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全省農產品市場價格監測體系,逐步開展農業監測、預測、預報和預警服務。及時、準確地提供農業政策、農業技術、農產品產銷、勞務輸出等信息服務,使網路信息服務成為農村經濟活動的紐帶。三是大力發展安徽農村信息網路,繼續推進農村市場信息服務網路的完善與延伸,使信息進村入戶到企。四是以防洪抗旱需求為重點,抓緊建立和完善防洪抗旱信息系統。
4.積極推進電子商務,最佳化資源配置。一是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政府巨觀規劃和指導協調作用,按照市場規律,建立並完善數字證書認證(CA)體系、支付手段、網路平台等相關基礎設施,積極營造有利於運用電子商務技術的服務環境。二是推進企業上網工程,逐步完善集商機發布、信息查詢、招商引資、商品交易為統一服務平台的電子商城,促進企業電子商務套用。三是抓好農業電子商務試點,實現農產品及投入品產、供、銷信息網路化。四是加大全省招商引資信息網路建設及其信息資源的管理,充分發揮網上招商引資的作用。五是對我省大型商貿企業和商貿市場實施信息化改造,完成傳統商貿企業和商貿市場向現代化商貿企業和商貿市場轉化。六是積極支持旅遊行業運用電子商務手段,開拓和占領國內外旅遊市場。七是鼓勵開展物流配送業務,打破傳統的行政隸屬關係,按照專業化、一體化、標準化的要求,建立具有多種功能的與電子商務套用相配套的物流配送系統。八是在金融電子化的基礎上,推動銀行信用制度的發展,完善我省電子商務網上支付的方法和途徑,與電子商務認證體系密切配合,建設電子商務支付網關,形成網上支付體系。九是從企業和消費者的信用記錄起步,建立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庫,逐步發展信用評估和諮詢業務,建立安徽聯合徵信信息系統。
5.開展區域信息化示範,提高社會公眾服務水平。一是積極推進城市信息化試點和示範工作。重點建設社會保障、治安、應急救助、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等社會智慧型化系統。聯結各領域信息網,建成區域公共信息平台,通過公共信息平台向社會提供有關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務。二是加快建設社區服務信息網路及其服務支撐體系示範工程。實施信息化社區工程,建設社區治安、應急救助、商務、信息服務、物業管理以及家庭智慧型化系統。結合文明社區創建活動,建立信息內容製作和服務中心,在社區和主要公共場所建設信息服務亭。
(二)整合資源,最佳化“數字安徽”的支撐環境
1.建設全省空間地理信息基礎平台。鼓勵各行業、各部門加大力度,共同建設安徽基礎空間地理信息基礎平台。採集基礎地理、地籍、土地利用、地質、水文等基礎數據,開發和整合地理信息資源,形成全省綜合基礎空間地理信息資料庫。重點抓好國土資源、城市建設、環境生態、交通管理等資料庫的建設和套用,逐步理順基礎空間地理信息的生產、管理和服務體系,促進空間地理信息在各領域的套用。
2.開發共享基礎性資料庫。重點開發建設一批對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基礎性資料庫。除建設綜合基礎空間地理信息資料庫外,建立全省巨觀決策資料庫、人口資料庫、法人單位資料庫等;建立公益性信息資源交換服務中心,提供各領域公益性信息資源的連結服務。在此基礎上,探索基礎信息庫的建設和運營機制,逐步建立“數字安徽”的基礎信息支持平台。
3.完善信息化建設保障體系。一是根據“數字安徽”建設的需要,研究和制定地方性的規章和制度,豐富信息服務,規範市場秩序,加強檢查監督,保護智慧財產權。通過加快信息化立法進程,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律框架和體系,保障“數字安徽”建設順利進行。二是加強信息安全和保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將信息網路安全管理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確保“數字安徽”建設和網際網路的健康發展。建立信息安全應急回響機制,健全信息網路安全防護體系。建立專業化服務機構,加強信息安全的社會保障。三是加強和促進標準化和技術規範體系的建立。在國家標準化體系內,組織專家研究制定“數字安徽”急需的標準規範。
4.建設信息化人才隊伍。充分發揮我省在信息化人才培養上的優勢,培養一批“數字安徽”建設需要的高素質技術和管理人才隊伍。省內高校應根據需要適時調整專業設定,培養信息化高級專業人才和實用複合型人才。採取政府推動、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的辦法,廣泛開展在職培訓、中介培訓和單位內部培訓,做好從業人員的信息化知識和套用技能教育。同時,採取有效措施引進信息化高層次人才,最佳化人才創業的環境,為“數字安徽”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5.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軟體業和信息服務業。一是緊緊抓住世界電子信息產品升級和產業轉移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精心組織,積極引進,力爭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有突破性進展,在信息家電、電子基礎材料和電子元器件、民用雷達、微波發射與接收系統設備、光通信產品等方面取得國內優勢地位。重點扶持銅陵電子元器件基地,使其成為國家重要的信息產業基地。積極發展積體電路設計業,引導、組織有關研究院所、高等院校、整機廠家、有實力的民營企業進入該行業,形成部分領域在國內領先或有一定影響的積體電路產業。二是重點扶持軟體與系統集成業,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建立以合肥軟體園為重點的安徽軟體基地,使其上水平、上規模,成為我省軟體與系統集成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的視窗和基地,初步形成以合肥地區為中心的軟體產業群。鼓勵以省內軟體公司為核心,組建有一定規模和企業形象的軟體集團,使軟體業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加快訊飛語音產業化基地建設,圍繞語音技術的推廣套用,充分利用開放式語音開發和展示中心的作用,擴大產業鏈,建成國內水平最高、規模最大、效益最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獨立品牌的語音產業基地。引導IT商貿集散中心建設。三是發展網路信息服務。鼓勵諮詢服務機構、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等利用網際網路積極發展各種新興信息服務,注重提高信息服務業的規模化、社會化、專業化水平。加快信息市場建設。在已形成的初步網路化信息市場的基礎上,擴大容量,提高管理水平,形成有一定特色和影響的區域性信息市場。
(三)完善網路,建設適應“數字安徽”要求的“信息高速公路”
1.建設骨幹網。加快全省寬頻通信網建設,建成以光纜基礎網路為依託,以高速傳輸為通道,以高速交換為核心,基本覆蓋全省、安全可靠、設施功能完備、業務門類齊全的寬頻通信網路。
2.整合城域網。建設以現有通信傳輸網為基礎、多功能、高性能信息基礎網路平台,促進網路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和業務融合。積極採取措施,降低網路資費水準,整頓和規範網路建設與運營市場。
3.發展接入網。加快寬頻接入網建設。基本建成滿足多媒體終端用戶的接入網路系統。在城市基本實現光纖到路邊、到小區、到大樓,在農村逐步實現光纖到部分行政村。採取多種接入方式,逐步提高農村普遍服務水平。
(四)抓好套用示範,在重點項目建設中摸索經驗。為實現“數字安徽”總體目標,有必要選擇若干領域和專題,開展數位化套用示範,以便不斷總結經驗,及時進行推廣。現階段我省數位化套用重點示範項目主要包括:
1.電子政務工程;
2.電子商務示範工程;
3.企業信息化示範工程;
4.安徽農業信息化工程;
5.氣象監測預警工程;
6.生態安徽信息系統工程;
7.聯合徵信系統工程;
8.社會應急信息系統工程;
9.智慧型交通系統工程;
10.數字科教城及數字社區示範工程;
11.網路教育示範工程;
12.旅遊管理信息系統示範工程;
13.空間地理信息基礎平台工程;
14.基礎性資料庫工程;
15.接入網路基礎設施工程。 四、“數字安徽”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做好輿論宣傳工作,統一思想認識。要通過各種形式,廣泛宣傳“數字安徽”建設的作用和重大意義,提高全社會對“數字安徽”建設的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激發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全社會的力量參與“數字安徽“的建設。
(二)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協調機制。省“數字安徽”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省信息化領導小組)是“數字安徽”建設以及全省信息化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機構。各市和省直各部門也要建立健全相應的組織協調機制,加強統籌規劃和組織協調工作。
(三)創新運行機制,營造有利發展環境。充分發揮政府推動與市場主導作用,研究制定有利於“數字安徽”建設的投資、信貸、財稅及價格等政策,引導市場主體發揮作用。制定完善“數字安徽”建設管理、工程監督管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信息市場管理、信息經營資格認證、信息網路登記管理及安全管理、標準化管理等方面的法規條例,創造有利的發展環境,確保“數字安徽”建設健康、順利地進行。
(四)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建立共享機制。抓緊制定和實施資源共享政策,堅決打破條塊分割、部門壟斷、信息封鎖和重複建設,鼓勵網路、信息等資源共享,加快實現互聯互通,形成合力,提高效率。
(五)建立多渠道投融資體制,設立專項引導資金。堅持實行“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建立和完善適應“數字安徽”建設的多渠道投融資體制。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增加“數字安徽”建設的投入。各級政府適當安排專項引導資金,主要用於重點和示範工程建設、貼息扶持、信息技術推廣與套用、獎優扶強等,引導社會各方面加大對“數字安徽”建設資金的投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